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同步练习(共2课时)含答案解析3

文档属性

名称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同步练习(共2课时)含答案解析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5-31 22:13:44

文档简介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二课时》习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金属单质都不能跟强碱反应
B.卤族元素原子最高化合价都是+7
C.硫酸的酸性比高氯酸强
D.氟化氢比氯化氢稳定
解析:Al能与NaOH反应,A项错误;F没有正价,B项错误;非金属性越强,所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其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
2.如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④>③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③大于⑥,与氢键无关
C.元素⑤的单质与元素②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时,参加反应的⑤单质与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元素④、⑦、⑨的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增强
解析:A项,原子半径应该是O大于F,错误;B项,同主族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着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增大而增强,与分子间存在的氢键无关,正确;C项, Al与HNO3的反应极其复杂,如果是浓HNO3则常温下不会反应产生气体,如果是稀HNO3则反应生成的不是氢气,而是NO,错误;D项,F2、Cl2、Br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错误。
答案:B
3.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X、Y在同一周期,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
B.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Z2-
C.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
D.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解析:先找出三种元素,再进行各选项的判断。据题给信息可知有如下关系:
ⅠA ⅥA
8Z
11X … Y? … Y?

ⅠA ⅥA
16Z
20X … Y? … Y?
因为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所以得X为11Na、Z为8O、Y为17Cl。同周期(第三周期中)X(Na)的金属性最强,A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原子半径X(Na)>Y(Cl);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所以离子半径X(Na+)<Z(O2-),B错误。同族元素(ⅥA族)中Z(O)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C正确。同周期(第三周期中)Y(Cl)的非金属性最强,其最高价含氧酸(HClO4)的酸性最强,D正确。
答案:B
4.下列关于物质性质递变规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还原性:K>Na>Mg>Al
B.原子的氧化性:F>Cl>S>P
C.含氧酸的酸性:H2CO3D.氢化物的稳定性:HCl解析:可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来进行分析判断,选项A、B、C正确;选项D中氢化物的稳定性应是HCl>H2S>PH3>SiH4。
答案:D
5.(双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Ra是第七周期第ⅡA族的元素,Ra(OH)2的碱性比Mg(OH)2的碱性强
B.As是第四周期第ⅤA族的元素,AsH3的还原性比NH3弱
C.Cs的原子半径比Na的大,与水反应Cs比Na剧烈
D.酸性HNO3解析: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Ra(OH)2的碱性比Mg(OH)2强;HNO3的酸性比H3PO4强;AsH3的还原性比NH3强;Cs与H2O反应比Na剧烈,故A、C正确,B、D错误。
答案:BD
6. 根据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下列元素都能作为半导体材料的是(  )
A.Si、K B.C、Al
C.Si、Ge D.As、Se
解析:非金属区域中F、Cl、P、S常用来制造农药;过渡金属制造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材料等;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能找到半导体材料。
答案:C
7.第四周期某主族元素的原子,它的最外电子层上有两个电子,下列关于此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比钾的原子半径大
B.氯化物难溶于水
C.原子半径比镁的原子半径小
D.碳酸盐难溶于水
解析:由最外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可知该元素为第四周期ⅡA族元素,即钙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即可得到答案。
答案:D
8.X、Y、Z是ⅠA~ⅦA族的3种非金属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试回答:
(1)X元素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Y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Z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________,名称是________,
Z的单质可做________材料(选填“导体”“ 半导体” 或“绝缘体” ),若从Z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位置看,它具有这种性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X、Y、Z在周期表中位置知,X为F,Y为S,Z为As(砷)。As位于第四周期ⅤA族,处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线附近,可作为半导体材料。
答案:(1)F2 (2)S 硫 (3)第四周期ⅤA族 砷
半导体 处于金属和非金属交界线附近
9.如右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若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Z>Y>X
B.Y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都是气体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
D.阴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Z>W>X>Y
解析:因为四种元素皆为短周期元素,且处于图示的相对位置,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推出W为Cl,X为N,Y为O,Z为S。结合选项,只有A符合题意。
答案:A
10. (双选)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其中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性:ZB.R与Q的电子数相差26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T>Q
答案:BD
1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族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① ②
3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4 ⑩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
① ________,⑥ ________,⑦ 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_,最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
(3)在这些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
(4)在③与④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______________,在⑧与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要掌握:①1~20号元素的名称及符号;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③能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进行分析、判断。
答案:(1)N Si S Ca (2)K F Ar
(3)F (4)Na Cl
神奇的预言
1861年3月30日出版的《化学新闻》,报道了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克鲁克斯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并命名铊,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第二年克鲁克斯把一瓶贴有标签“金属铊”的样本送到国际博览会上去陈列,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并获得了巨额奖金。但是后来的化学实验证实了这瓶样本并不是真正的金属铊,而是铊的一种化合物。
由于铊元素的发现,门捷列夫根据自己的周期表,在1871年他突然宣布,一定存在一种元素,他称为“类铝”,虽然他们不曾相见,但门捷列夫知道它的相貌、性格和脾气,而且说得简直有声有色,活灵活现,难道门捷列夫是算卦先生吗?不是,他有着充分的理论根据,在元素性质周期律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大胆预言。但是这个预言发表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引起化学家的注意。
到了1875年,一位靠自学成长起来的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在对铝和铊的光谱性质进行研究时,意外地发现两条从未见过的紫色谱线,布瓦博德朗肯定这是一种新的元素产生的,到了11月份,布瓦博德朗制得了纯净的这种新元素单质,这种物质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你把这种金属放在手中,它就会自动熔化为液体。它的熔点仅有29.8 ℃。1876年5月他在法国科学院《科学报告集》上公布了自己的新发现,并给出了有关这种新元素的性质。可是不久,他收到了一封来自彼得堡的信,署名是门捷列夫。门捷列夫在信中以非常肯定的语气指出了布瓦博德朗关于新元素性质测定的不准确性,尤其是比重,不应该是4.7,而应在5.9到6.0之间。当时布瓦博德朗很疑惑,他明知世界上自己是独一无二在手中有这种新元素单质的人,门捷列夫怎么知道这种元素的比重的呢?布瓦博德朗是个非常谦虚谨慎的人,那就不妨再试试,于是他又重新仔细地做了比重实验,结果确定是5.94,与门捷列夫的预言完全一致。这件事在当时化学界引起很大的轰动,人们大为叹服门捷列夫周期表的伟大意义和他的远见卓识。大家懂得了这项发现是极不平凡的事,在寻取新元素的航行中,意外性和盲目性的牢笼已经被打破,从此人们可以在门捷列夫周期表的指引下进行了。《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一课时》习题
1.下列元素的单质中,最容易跟氢气反应生成氢化物的是(  )
A.硼    B.氮    C.氟    D.碳
解析:四种元素位于第二周期,同周期从左往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结合氢气生成氢化物越容易,所以答案为C。
答案:C
2.(双选)下列事实能说明硫原子得电子能力比氯弱的是(  )
A.硫酸比盐酸稳定
B.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
C.盐酸酸性比氢硫酸强
D.硫酸酸性比高氯酸弱
解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可以作为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即得电子能力的强弱,答案为B、D。
答案:BD
3.已知33As、35Br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As>Cl>P
B.热稳定性:HCl>AsH3>HBr
C.还原性:As3->S2->Cl-
D.酸性:H3AsO4>H2SO4>H3PO4
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l原子半径小于P,A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AsH3的稳定性小于HBr,B错误;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依次减弱,H3AsO4的酸性弱于H3PO4,D错误。
答案:C
4.下列氧化物按其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的是(  )
A.SiO2B.SiO2C.P2O5< SiO2< SO3D.P2O5< SO3解析:本题考查了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及应用。Si、P、S、Cl四种元素位于第三周期,从左往右依次排列,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所以答案为B。
答案:B
5.下列物质碱性最强的是(  )
A.Fe(OH)3 B.Al(OH)3
C.NaOH D.Mg(OH)2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可知活动性:Na>Mg>Al>Fe,可知NaOH碱性最强。
答案:C
6.下列事实不能用于判断金属元素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是(  )
A.金属间发生的置换反应
B.1 mol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
C.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D.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的难易
解析:活泼性强的金属能置换活泼性弱的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越强,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金属越活泼越容易置换出氢。
答案:B
7.A、B、C、D、E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呈碱性,且碱性B>A,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E是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A.A、B、C、D、E B.E、C、D、B、A
C.B、A、D、C、E D.C、D、A、B、E
解析:由题意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B>A,A、B为金属元素,则原子序数BD,C、D为非金属元素,则原子序数D答案:C
8.用“>”或“<”填空。
(1)酸性:H2SiO3________H3PO4。
(2)碱性:Mg(OH)2________Al(OH)3。
(3)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2S________HCl。
(4)还原性: H2S________HCl。
(5)酸性:HClO4________HClO。
从以上答案中可以归纳出:
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________。
②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________。
③元素的________性越强,其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________。
④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其还原性越________。
⑤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含氧酸,其形成酸中该元素的价态越高,其酸性越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判断及应用。
答案:(1)< (2)> (3)< (4)> (5)> ①强 ②强 ③非金属 强 ④弱 ⑤强
9.已知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ZO4>H2YO4>H3XO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按Z、Y、X的顺序增大
B.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C.原子半径按X、Y、Z的顺序增大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解析:由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可知,X、Y、Z的最高正价分别为+5、+6、+7,它们分别处在同一周期的ⅤA、ⅥA、ⅦA族,故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Y>Z;单质的氧化性X答案:D
10.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一定是活泼的金属
B.Y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
C.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D.1 mol Y单质与足量水反应时,有4 mol 电子发生转移
解析:根据三种短周期元素的位置可推断出,X为氦、Y为氟、Z为硫。
答案:C
11.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18,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4、6、7。已知B原子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2;A、C原子的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8;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强的酸。则:
(1)A、B、C、D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元素符号)。
(2)A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3)A、C、D原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__。
(4)C的低价氧化物与D单质等体积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不退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
(5)C、D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B、C、D为短周期元素,分别位于ⅠA、ⅣA、ⅥA和ⅦA族。B原子核外次外层有2个电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B为碳。A、C原子核外次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1、6,分别是钠和硫,D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酸性最强的含氧酸,则D是氯。
答案:(1)Na C S Cl (2) 
(3)r(Na)>r(S)>r(Cl)
(4)SO2+Cl2+2H2O===H2SO4+2HCl
(5)HCl>H2S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律
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我国也曾经是如此。如有人说是门捷列夫连续三天三夜没睡觉后在梦中发现的,一些教科书、通俗读物中说周期律是在玩纸牌时偶然发现的,周期律的发现显得那么随机、偶然。还有的人认为门捷列夫一开始就按原子量大小排列从而得出周期律,周期律的发现轻而易举,那样既定、必然。
然而,参与门捷列夫手稿遗产研究的苏联科学哲学家凯德洛夫博士在《伟大发现的一天》中谈到:“可能而且实际上是发生在一天之内,但这却是化学史上建立勋业的一天,伟大发现的一天。”
门捷列夫周期表的发现是在1869年2月17日。从着手到结束总共一天,这日子是偶然的。因此,许多人认为门捷列夫的发现纯属巧遇、运气所至。但是,事实上,无论从宏观——时代的造就,还是微观——个人的努力,都可以说明这些因素造成的必然结果就是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伟大发现的一天的偶然性、突发性、或然性,只是这些必然性的表面而已。
从门捷列夫个人奋斗的历史看,他的成功也绝非偶然。机遇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
1869年,门捷列夫把已经发现的几十种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排成一行,又按照性质的相似性排列一列,终于制成了一个表,这就是著名的元素周期表。在此基础上经过对比研究,他又成功地预测了当时尚未发现的几种元素并很快得到了实验的证实,轰动了化学界。根据以上所说,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门捷列夫在研究中运用了分类的方法
B.门捷列夫在研究中运用了比较和预测的方法
C.实验对门捷列夫的研究仍然具有重大意义
D.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原子序数
 解析:门捷列夫在研究中充分运用了分类法、比较法和预测法。门捷列夫虽然没有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元素周期表,但每一种元素的发现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等,都需要实验,而且他的预测只有经过实验证实才能得到验证。所以实验对于门捷列夫同样重要。D项是错误的说法,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不等于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元素的核电荷数。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