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6-01 20:2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尿的形成和排出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解读《课程标准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备课的前提。《课程标准》对《尿的形成和排出》有明确的具体内容标准: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径。同学们在上节课学习了肾脏的结构、肾单位的组成和泌尿系统的组成等知识,对尿液的排出也是比较熟悉的,但对尿液的形成过程并不清楚,因此教师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来组织教学。
2.教学特色
实践课程改革精神,通过联系生活、观察图片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视频,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联系已有的知识→建构核心概念→资料分析,与教材进行充分的对话→案例分析→情感升华等学习环节,帮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中,扎实高效地掌握知识,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思路支撑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新课程济南版版教材七年级下册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一节,隶属《生物课程标准》第5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中的二级主题“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的第一个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了“人的生活需要营养”、“人的生活需要空气”、“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的知识后,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新陈代谢过程形成一个完整地认识,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对于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对于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从而感知人体的和谐之美,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材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观察与思考和一个分析与讨论等活动的安排来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知识呈现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精选了知识内容,中间通过“相关链接”对教材知识做了适当的延伸,同时以“课外阅读”的形式深化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
2.课程标准要求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了解水平)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理解水平)描述其他排泄途径(了解水平) 无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是聪明、好动、思维敏捷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事物充满好奇,而且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已有了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不过,因受其年龄等各方面的限制,七年级的学生多半主动学习能力还较差,学生的归纳小结和自学能力等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因此,可以根据其特点通过动画、图片等将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呈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学们在前面学习了“人的生活需要营 ( http: / / www.21cnjy.com )养”、“人的生活需要空气”、“人体的物质运输”的知识:知道了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内,组织细胞再在氧的参与下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这为完整的学习人体的“新陈代谢”奠定了基础。而且他们已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资料分析、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本节内容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力求从“新陈代谢”的整个过程去探讨有关尿的形成和排出的话题。但由于七年级学生缺乏通过数据分析进行推测的能力,所以,教师需在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时给予指导,在分析数据和推测结论时给予帮助。
【教学条件分析】
学校一般都具有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资料。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列表比较血浆、原尿、尿液的区别,并结合生活实践分析尿检化验单。
2、通过观看“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视频,认识尿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
3、观察图片说明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4、关注尿毒症患者,关爱泌尿系统健康,明确适量饮水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形成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对血浆、原尿和尿液的主要成分的数据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泌尿系统卫生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尿液的形成过程。
难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五、教学策略、手段
教学策略:主要通过观察“尿液形成的动态视频”来突破重难点。
教学手段:运用观察、资料分析和交流讨论的方法以及与多媒体配合完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幻灯片1,课题展示;幻灯片2,尿毒症患者换肾新闻:教师提问:尿毒症患者体内的代谢废物无法排出,生命健康受到影响,那么尿液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排出的呢?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教师提示:温故而知新 幻灯片3,肾脏结构;幻灯片4,肾单位结构,教师提问:你能叙述出血液的流经途径吗? 学生观看并引发思考,关注泌尿健康: 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小静脉→肾静脉) 激发兴趣创境引入,并为泌尿系统健康做铺垫;复习旧知识,准备建构新知识。 引入并板书: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二)
幻灯片5,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阅读并体会; 进行目标驱动,引导学生明确重难点和学习方法;
教师提问:在肾单位中肾小球内流动的液体是什么?提示:在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而在肾小管末端流出的液体是尿液;它们有什么区别?探究活动一: 对比血浆和原尿的成分及含量差异,分析其不同?幻灯片6:展示肾单位图片和血浆与原尿成分表;对比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及含量差异,分析其不同?幻灯片7:展示肾单位图片和原尿与尿液成分表;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思考并得出结论。 教师适当地引导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板书:血浆→原尿→尿液教师引导:讨论:1.比较尿液与血液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你诊断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2.你能作出何种推测 幻灯片8,请你来判断,运用表格分析三种液体,教师引导: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下面来看尿液形成的动态视频。 学生回答:在肾小球中的液体是血液。学生观察、思考,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并探究对比,说出他们的区别。(原尿与血浆相比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尿液与原尿相比没有葡萄糖)1.推测原尿是如何形成的? 2.推测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系。发现问题:尿液与血液的成分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作出假设:血液中的废物被过滤下来形成了尿。 新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假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对所给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通过所给的数据资料能够发现问题并作出合理的推测。
探究活动二:幻灯片9观看尿液形成的动态视频,阅读教材相关文字,尝试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学生观看视频,阅读教材,思考,分析并组织语言尝试描述。 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进一步验证自己的推测,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思考: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中滤过的物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中重吸收的物质是否一样?分别是什么?幻灯片10提问:血浆中的物质要被滤过下来,只有在哪一类血管中才能实现?为什么?要求学生回忆毛细血管适宜于滤过的结构特点;提问:通过滤过,出球小动脉中的蛋白质和血细胞的含量与入球小动脉相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提问:原尿中的有用的物质不能白白流失,在肾小管处重吸收,重吸收的物质需要穿过哪些结构?提问:重吸收后肾小管中尿素的含量有什么变化?葡萄糖呢? 回答:滤过的物质有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尿酸等物质,而重吸收的物质有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一部分无机盐。回答:毛细血管。回答: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肾小囊壁只有一层细胞。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回答:增多。回答:需要穿过肾小管壁和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壁。回答:尿素增多,葡萄糖减少。 对比分析,验证原尿与血浆、尿液与原尿的区别; 回忆已有的知识,为建构下面的新知识即:“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球的重吸收”作好基础。深入体会滤过和重吸收过程中物质含量的变化。进一步验证知识:血浆中的部分物质在肾小球处滤过形成了原尿,在肾小管处重吸收形成尿液。
幻灯片11,组织学生系统建构“肾单位与尿液的形成过程”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动画资料中捕捉信息; 根据学生的描述板书: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学生描述肾单位和尿液的形成过程的知识。请多位学生回答:略 教师一边听学生的描述,一边及时将他们的描述与尿的形成相关的结构板书下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者的作用,引领学生发现问题。重温肾脏结构的精巧。通过动画展示尿的形成的两个过程即过滤和重吸收,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使抽象的生理过程形象化,是突破本节难点的点晴之笔。
幻灯片12:进一步认识肾单位结构,以及其中流动的液体类型,强化认识,验证所学。 学生观察并作答。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各结构中液体类型。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知识归纳能力。
幻灯片13:结合表格分析,在滤过和重吸收过程中哪些物质可以滤过,哪些物质可以重吸收? 回答:略 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自身认识。
幻灯片14: 教师引导:我们在前一章学习了血液循环的内容,你能来分析这个毛细血管处的变化吗?引导学生分析。转折: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如果不正常了,会有什么结果? 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提出明确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分析问题,是指导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前后联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能促进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水平。
幻灯片15、16 如果一个人的尿样中检测出了蛋白质和血细胞,这个人正常吗? 如果一个人的尿样中检测出了葡萄糖,这个人正常吗? 联系实际,发现问题:肾小球滤过异常,通透性变化会引发疾病?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也会导致疾病?学生分析、思考后回答问题并阅读相关链接等资料增加认识。 引入一个问题情境,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为学生设置了一个略高于他们实际能力的问题,促使学生“跳一跳,够一够”去摘取它。为关注泌尿系统健康做好铺垫。
幻灯片17:结合具体题目进行巩固练习。转折:尿液中的有害物质必须及时排出,否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我们回忆上节课所学的泌尿系统的组成知识。 学生思考后作答。 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讲练结合中强化知识,并训练读表分析能力。
幻灯片18:设置问题引入探究活动三探究活动三:幻灯片19泌尿系统的组成,引导学生回答各结构名称,推测各结构的功能,并尝试描述尿液的排出过程。 板书:泌尿系统的组成 学生回忆、讨论、思考并回答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尿液的排出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温故而知新,由旧知到新知的过渡,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幻灯片20:小资料介绍代谢废物无法排出的危害,引出排尿的意义。 请学生阅读。幻灯片21:展示排尿的意义。板书:排尿的意义 学生观看课件并进行分析小结。 让学生知道每天补充适量水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幻灯片22:结合前面泌尿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内容分析尿液形成和排出中的两个问题。1、健康成年人每昼夜产生原尿大约150升,而排尿大约1.5升,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2、在人体内,尿液是连续形成的,而排出却是间歇的,为什么? 回答:1、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幻灯片23:你能为尿毒症患者做点什么?关注泌尿系统健康,培养人文亲情。 学生回答 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宝贵,感悟人间的真情。
幻灯片24:梳理巩固要求学生小结本堂课的内容 学生对照板书进行小结。 巩固小结,构建完整知识框架。
幻灯片25、26:慧眼识珠进行练习检测。 学生思考回答。 巩固练习
七、板书设计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尿的排出
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内流动脉血
二、肾单位结构 肾小囊:内有原尿
肾小管
三、尿的形成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血液 原尿 尿液
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排尿的意义
山东省兖州市东方中学
制作人:付继峰
联系电话:139637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