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学情评估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学情评估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5 09:0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学情评估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1~2题 12分)
近几年是中国大跨步“飞向太空港”的几年,又是“红星照耀中国”的几年。无论是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还是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都令我们心潮澎湃,骄傲自豪。我校八年级一班的同学正在开展以“中国人的底气来自哪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欢迎你的加入!
【任务一:赞中国科技】
1. 小冀在书写赞颂中国科技发展的朗诵稿时,有些问题拿不准,请你帮他解决。(共8分)
在科技发展浪潮中,中国近年来成果夺目。从“天问一号”探访神秘的火星,到“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再到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组合体的 ① (相会/交会)对接,一项项重大科技的突破,离不开科研人员 ② (一丝不苟/不苟言笑)的科学态度和(dānjīng-jiélǜ)的不懈付出。他们在技术封锁的困境中,任凭坚韧不拔的精神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让那些限制中国科技发展的企图无处(dùn xíng),为国家赢得了尊严与荣誉。如今,中国科技如巨轮锐不可当,驶向更高目标。让我们满怀憧憬,翘首期盼科研人员在未来能带来更多震撼世界的科技成就。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dānjīng-jiélǜ)_______________ ②(dùnxíng) 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锐不可当 (dāng) 翘 (qiào)首 B. 锐不可当 (dǎng) 翘 (qiào)首
C. 锐不可当 (dāng) 翘 (qiáo)首 D. 锐不可当 (dǎng) 翘 (qiáo)首
(3)文段中①处应填入的词语是__________,②处应填入的词语是__________。(2分)
(4)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在下面写出修改意见。(2分)
【任务二:悟家国情怀】
2. 老师给大家分享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相关资料,小冀听后内心激荡,他拍了插图,打算发个朋友圈。请你仿照小冀已编辑的内容,为其补写完整。(4分)
百万雄师过大江,是雷霆万钧的冲锋,锐不可当,冲破敌人的防线;是壮志凌云的奔赴,气吞山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矢志不渝,铸就新中国的曙光。
第二部分(3~20题 58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6分)
3. 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6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郦道元在《三峡》中以“①_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来概括三峡春冬之时的无限风光;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大漠孤烟直,②_______________ ”这亦诗亦画的千古名句,来展现边塞的雄奇壮美。
面对自然,心境各异。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以“③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倾吐归隐之意;崔颢在黄鹤楼登高望远,引发了思乡之情,慨叹“日暮乡关何处是?④_______________”。
景美,情更美。“⑤_______________ ,志在千里”(《龟虽寿》)彰显出曹操镌刻在骨子里的壮志;“柴门何萧条,⑥_______________ ”(《梁甫行》)流露出曹植关心民生疾苦的真情。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6分)
4. 春天是四季中惹人情思的季节。阅读下面与春天有关的诗词名句,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雪沫乳花浮午盏,百花长恨风吹落,白雪却嫌春色晚,杨花榆荚无才思,
蓼茸蒿笋试春盘。唯有杨花独爱风。故穿庭树作飞花。惟解漫天作雪飞。
甲 乙 丙 丁
(1)甲、乙、丙中,各有一句写到了“雪”,哪个才是真的写雪?(1分)
(2)乙的词句体现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3)丙诗句和丁诗句中的“杨花”分别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9题。(共13分)
【甲】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饭,待我与他对立在此。”
(选自《广笑府》,有删改)
【乙】阮光禄在剡①,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②。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选自《世说新语》)
【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③也。
(节选自《龙门子凝道记》,有删改)
①剡(shàn):地名。古有剡县,在今浙江嵊州市西。②给:供给使足。③自食其言:不守信用,说了话不算数。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遣子入城市肉( )
(2)意欲借而不敢言( )
(3)起之不食以俟者( )
6. 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B.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C.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D.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7.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2)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8. 为乙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不超过5个字)(2分)
9. 丙文中的吴起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0~13题。(共9分)
__________________
①秋风清凉,丹桂飘香。2023年9月28日,河北博物院非遗会客厅内,优美唱腔及欢声笑语不断,烘托出祥和美好的节日氛围。这里是“月满中秋 喜迎国庆”非遗展演展示系列活动现场。喜庆热闹的氛围,感染着前来河北博物院参观的每一位游客,人们在丰富多彩的传统技艺展示活动中,赏燕赵非遗之美,欢庆中秋,喜迎国庆。
② “您是邯郸老乡吧,要不然怎么对邯郸赛戏这么熟悉呢?”当天上午10时左右,非遗会客厅内邯郸东填池赛戏龙虎班剧团工作人员薛士兴趁着上台前的空闲,与一名叫吕青的游客攀谈了起来。让薛士兴感到意外的是,吕青并非邯郸人。吕青说自己曾在邯郸工作过两年,曾在邯郸涉县、武安等地听过赛戏。
③ “赛戏又称排戏、对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我们东填池赛戏较完整地保留了这一古老戏曲艺术的特点,它还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呢……”讲起赛戏,薛士兴如数家珍。经他一番声情并茂的讲述,围拢过来的游客,对河北传统戏剧知识增加了不少。
④参加当天非遗会客厅小舞台展演的传统戏剧类非遗代表性项目就有8个。河北梆子《大登殿》、评剧《花为媒》、磁县怀调《殷蛟下山采药》等剧目的精彩唱段,轮番上演。此外,展演活动中演员阵容也很强大,老中青演员同台献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子位吹歌张占民、坠子戏崔彦生,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子位吹歌张荣生、望都新颖调黄玉贞等人的精彩表演,引来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声。
⑤欣赏完戏曲大联欢,游客还可以在非遗会客厅体验非遗技艺。一张红纸、一把剪刀、一双巧手, 剪刀张合间,小鱼、小兔等动物形象便以剪纸的形式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在任泽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郭现强的剪纸展台前,不少游客前来体验剪纸乐趣。郭现强与观众交流讲解技艺特色、流程,手把手教观众体验、操作。
⑥石家庄烙画、任泽剪纸、隆尧面塑以及定兴戏剧盔头、道具、服装制作技艺等,通过内容丰富的展演、体验活动,让游客在学、品、视、听、娱中,体会传统节日热闹,感受燕赵非遗魅力,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主旨。通过这次活动,游客不仅可以了解更多非遗项目,还能亲身体验一些非遗技艺,由好奇变为传承发展,让更多人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⑦ “张老师您好,我家姑娘现在正在学面塑呢,能跟着您学习一下不?”在隆尧面塑代表性传承人张占英的展台前,游客张女士拉着女儿,热情地向张占英打招呼。张占英递给小女孩一团面,笑着问:“孩子,你都会捏哪些小动物啊?中秋节来了,要不咱俩一起来捏一只嫦娥怀中的小兔子?”
⑧“在中国文化中,兔子通常被视为中秋节的象征元素,常常与团聚、思念和丰收等美好寓意联系在一起。通过自己手中的技艺,把中秋文化带给更多群众,我感到由衷欣慰。”张占英说,让非遗走进生活,才能更好地传承。她希望,今后要以年轻人乐于参与的方式展示、传播非遗,拉近传统文化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扩大非遗的影响力。
10. 新闻标题要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依据这一要求,修改下面的标题。(2分)
标题:打卡河北博物院,欣赏燕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请你以选文第②段的画线句为例,给正准备开展新闻写作活动的同学提一点关于凸显新闻的真实性的建议。(2分)
12. 假如你是一名在活动现场准备对游客进行采访的小记者,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不适合作为采访问题的一项(2分) ( )
A.在参观河北博物院非遗会客厅的过程中,最吸引您的项目是什么 为什么?
B.请问在参观完河北博物院非遗会客厅后,您有什么感想?
C.请问中秋节的象征元素有哪些?都有哪些习俗?
D.您对河北博物院组织的这次活动是否满意?有什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3. 河北博物院通过哪些方式让前来参观的游客感受到了燕赵非遗魅力?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18题。(共16分)
中国第一双凝望太空的眼睛
①当《环球人物》的记者同杨利伟面对面坐在一起时,印象最深的是他那双眼睛。那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第一双从宇宙归来的眼睛,瞳孔中,仿佛仍然映射出星光点点。
②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细节。在等待火箭发射的最后两个小时里,杨利伟的心率保持在76次/分钟,与他平时72—73次/分钟的心率相差无几。当时还没有中国人上过太空,面对前方未知的世界,他竟如此镇定。杨利伟说:“即便有什么突发情况,为了国家、民族,贡献就贡献了,牺牲就牺牲了。”有个情景一直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出征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来给他壮行,他敬完军礼,转身往侧门走。马上到门边了,他又回过头,他看到胡总书记向前迈了两步,向他挥手的同时,眼睛里闪烁着泪光……这是祖国在送别即将出征的游子,游子一定会平安回来!
③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经过一天的太空遨游,神舟五号终于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腹地。经过一系列准备后,杨利伟顺利出舱。他曾经想象过这个场面,本来设计的出舱动作是向迎接他归来的首长和战友挥手致意。
④但他刚出来,就愣住了。在荒凉的大草原上,人群黑压压挤成一片。记者一边拍照,一边兴奋地喊着:“中国万岁!”喊声并不整齐,还有些嘈杂,因为这不是提前安排的,而是在场的人自发的。现场本来有一条维持秩序的黄线,但杨利伟下来后,这条黄线不见了,工作人员、武警、警察……所有人都一起向杨利伟的方向跑去。
⑤太高兴了!那一刻,不分职级高低、男女老少,大家都是以一名普通中国人的身份奔向杨利伟。一名离杨利伟最近的记者提醒他:“利伟,你赶快说句话!”杨利伟还在愣着,下意识地说出:“我为祖国感到骄傲!”他对《环球人物》的记者说,如果那个场景重来一次,让他深思熟虑地再说一遍,他还是会说这一句。“那是一种油然而生的感受,谁也设计不出来!”这是杨利伟人生中最难忘的场面之一,也让他一直思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让大家一反常态,如此忘情呼喊?
⑥有一个原因是肯定的:那时的杨利伟,代表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实现。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后,地面指挥刚告诉他能在舱内活动了,他就第一时间冲到了舷窗。那是中国人此前从未拥有过的视角,他代表全体中华儿女望向浩瀚的太空。他最先望向的是地球,“那个时候你首先会感受到人类很伟大。”但当他的视线看向更远的宇宙,没了大气层的折射,星星不再闪烁,每一颗都明亮得耀眼,像黑色天鹅绒背景上的晶莹宝石。这时,他再望向地球,又感觉人类很渺小。
⑦杨利伟当时想了很多,情感是复杂的:既然人类渺小,为何又能将自己乘坐的神舟五号这重达8吨的庞然大物送上来?文明为何可以在宇宙中生生不息?刚刚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他,脑海中这种关于生存和探索的思考更加强烈。入选中学课本的《太空一日》详细记录了这个过程——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千米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这使杨利伟感到非常痛苦。新的振动叠加在一个大约6G的负荷上。杨利伟感觉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这个过程持续了26秒。这段时间里,杨利伟只有一个想法:“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地面工作人员也很着急,与他朝夕相处的领导、专家和队友忍不住哭了出来。直到看见杨利伟眨了眨眼,并且报告:“‘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所有人才如释重负。
⑧经历过这些,再站到外太空和地球之间,杨利伟的感触更加强烈:壮观的万家灯火下,是人类顽强的生命力。人类能在浩瀚宇宙中繁衍生息,中国能在这颗蓝色星球上不断发展,一定是有深刻原因的。
⑨飞行结束后,杨利伟参加了很多活动。他来到“飞天”壁画所在地敦煌,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的樊锦诗领着杨利伟一个洞窟一个洞窟地看,详细讲述每一个洞窟的精彩故事,杨利伟听得入迷了。洞窟壁画上,有“飞天”的仙女;而洞窟中,是实现飞天梦想的杨利伟。那一刻,杨利伟顿悟了,那个在神舟五号上的疑问和谜团被解开。眼前的一切,就是人类、就是中国能在浩瀚星海中生生不息、不断繁衍的理由!飞行在浩瀚太空时思索的谜题,竟在脚下千年的黄沙戈壁中得到答案。记者忍不住和他探讨:“中国人深厚的乡土意识和奔向宇宙的浪漫探索,是矛盾而统一的吗?”杨利伟凝望着远方,目光深邃,似乎依然在仰望太空,憧憬着更遥远的未知。
⑩从此,中国空间站承载着满满的乡愁,中国航天员奔赴星辰大海,既是征程,也是归途。 (有删改)
14. 人物通讯通常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请阅读文本,概括事例,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2分)
15. 人物通讯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活。请品读以下细节,回答括号里的问题。(3分)
在等待火箭发射的最后两个小时里,杨利伟的心率保持在76次/分钟,与他平时72—73次/分钟的心率相差无几。(为什么要强调杨利伟在等待火箭发射的最后两个小时的心率与平时相差无几?)
16. 文中详细描述了杨利伟出舱时人群的反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7. 请通读全文,完成对话。(3分)
小河:杨利伟最先望向地球时觉得人类很伟大,然而看向更远的宇宙后再望向地球,又感觉人类很渺小,不矛盾吗?
小北:并不矛盾,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第⑩段中说“中国空间站承载着满满的乡愁,中国航天员奔赴星辰大海,既是征程,也是归途”,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三、整本书阅读
结合整本书的阅读,回答19~20题。(共8分)
19. 2024年是长征胜利88周年。回望长征,那是一段光辉的革命历程、一条绵长的精神矿脉、一面鲜艳的文化旗帜。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后,请完成人物资料卡。(3分)
人物资料卡
姓名 外貌 相关情节 形象
毛泽东 面容消瘦、瘦弱的如同林肯般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弯曲,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是一个非常机智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对父亲积累资本,买进许多他人田地的行为不满,父子经常辩论。 反抗精神
觉得学校授课不好,自己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 ①_________ ___________
他的财产只有一条毛毯、几件个人的用品,伙食也同其他人一样。 生活俭朴
② _______ 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胡子又黑又长,外表仍不脱孩子气。 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细心、热情
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小鬼”肩上,走过乡间田埂。 ③_________ ___________
20. 班级举行名著阅读交流活动,小冀同学认为“勇敢面对磨难,必有所成”。请从下列名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相关事例写一段文字,帮助小冀同学证明观点。(5分)
(1)徐海东(《红星照耀中国》) (2)孙悟空(《西游记》)
第三部分(21题 50分)
2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
新闻,以理性的笔触,描绘着时代的脉搏与中国的奋斗脚步。每一条新闻,都承载着无数人的关注与期待,传递着世界的变化。这些新闻涵盖了奋斗、梦想、成长、责任等,有的记录了或感人或引人深思的故事,有的则表达了对社会某一现象的深刻见解……
你的身边最近发生了什么新闻吗?你从最近发生的新闻中产生了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有重点、有条理地记录这则让你印象深刻的新闻,围绕一则或多则新近发生的新闻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然后作文;②写好导语,合理安排正文结构;③用事实说话,语言准确;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600字左右。
答案
1. (1)①殚精竭虑 ②遁形(每空1 分)
(2)C(2 分)
(3)交会 一丝不苟(每空1 分)
(4)将“任凭”改为“凭借”。(2 分)
2. 示例:开辟胜利的道路 坚定不移的挺进(每空2 分)
3. ①清荣峻茂 ②长河落日圆 ③鸢飞戾天者 ④烟波江上使人愁 ⑤老骥伏枥 ⑥狐兔翔我宇(每空1 分,有错该空不给分)
4. (1)甲诗句是真的写雪。(1 分)
(2)“雪沫乳花”描绘的是泡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1 分)显示出词人高雅的意趣和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2 分)
(3)丙诗句写杨花漫天飞舞挽留春天,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1 分)丁诗句通过赞美杨花特立独行、不随世俗的品质,寄托了诗人追求自由、清高不羁的情怀。(1 分)
5. (1)购买 (2)想要 (3)等待 (每空1 分)
6. B(2 分)
7. (1)我有车,却让人不敢借用,要这车子有什么用呢?(2 分)
(2)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回来,吴起不吃饭等待他。(2 分)
8. 阮光禄焚车(2 分,意思对即可)
9. 吴起是一个重友情、讲信用的人。(2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甲】有(一对)父子都性格刚烈,不肯谦让他人。一天,父亲留客人饮酒,让儿子入城买肉。儿子拿着肉回家,将要出城门时,遇到一个人迎面走来,两人不肯相让,于是挺着身子对站了很久。父亲去寻找儿子,看到这种情景,对儿子说:“你暂且带着肉回去,陪客人吃饭,让我跟他在这里对站着。”
【乙】阮光禄在剡县的时候, 曾经有一辆好车,(只要)有借车的人,阮光禄没有不借给的。有一个人要安葬母亲,想要借车却不敢(对阮光禄)说,阮光禄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叹息说:“我有车,却让人不敢借用,要这车子有什么用呢?”于是(阮光禄把那辆车)烧毁了。
【丙】从前吴起外出时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返程时再回来吃饭。”吴起说:“等您一起吃饭。”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回来,吴起不吃饭等待他。第二天早晨,(吴起)让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吴起)才同他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
10. 打卡河博,赏燕赵非遗之美(2 分)
11. 凸显新闻的真实性,应该像第②段的画线句这样写明具体的时间及人物的身份和姓名。(2 分)
12. C (2 分)
13. 展演传统戏剧类非遗代表性项目;让游客体验非遗技艺。(1 分)好处:拉近传统文化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扩大非遗的影响力。(2 分)
14. ①经受太空共振,正常飞行 ②参观“飞天”壁画,内心顿悟(每空1 分)
15. 这样写突出了杨利伟在最后两个小时的等待过程中心无杂念、镇定自若、内心坚定的特质,(1 分)表明他平时准备充分,随时打算为国出征;(1 分)同时,具体的数字可以凸显人物通讯的真实性。(1 分)
16. 从侧面烘托出杨利伟成功返回对全体中国人的重大意义,(1 分)体现了人们对他的崇敬以及对中国航天事业取得成功的喜悦与自豪之情,(1 分)突出了这一事件的重大影响和振奋人心的力量,(1 分)也进一步强调了杨利伟此次航天任务的重要性和价值。(1 分)
17. 人类能够将神舟五号送上太空,探索宇宙空间,可见科技的发达和人类的伟大。(1 分)然而面对浩瀚的宇宙,地球是渺小的,地球上的人类更是渺小的,人类探索未知太空的旅程还很长。(1分)“伟大”和“渺小”作对比,引出杨利伟有关人类文明的思考。(1 分)
18. 满满的乡愁是航天人对生养自己的土地深沉的爱和依恋;正是这种深厚的乡土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奔赴宇宙,实现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2 分)飞天是中华民族实现人类在宇宙中繁衍的梦想,是文明在宇宙中生生不息的憧憬。(1 分)飞天既是征程,也是归途,因为生存和探索是人类永恒的命题。(1 分)
19. ①酷爱读书 ②周恩来 ③平易近人(每空1 分)
20. 示例一:徐海东出身贫寒,入学后因在“贫儿对富儿”的争斗中奋起反抗,遭到地主子弟和先生的痛打,从而脱离学校;做了窑工之后,又遭遇克扣工资,他积极参与罢工,后参加连队,最终走上革命道路;参加革命后,徐海东领导红军与敌人作战,使敌人闻风丧胆。他的事迹证明了“勇敢面对磨难,必有所成”的道理。(5 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孙悟空跟随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面对妖魔的阻挠,他不屈不挠,一路降妖除魔,勇敢面对,积极斗争,最终保护唐僧完成取经大业。孙悟空的经历充分证明了“勇敢面对磨难,必有所成”的道理。(5 分,意思对即可)
21. 略(5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