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核心素养】专题提优特训7 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
(20题经典考题)
01 文字叙述型计算
1.有100gCaCO3,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7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下列推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反应消耗的CaCO3质量是33g
B.生成物中CaO的质量小于67g
C.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40%
D.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小于1:4
2.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g放在大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26.16g,继续加热,至不再有气体放出为止,第二次收集到的氧气为5.76g,求:
(1)共收集到O2多少克?
(2)原混合物中有多少克MnO2?
3.次氯酸钠消毒液是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液体消毒液,能有效杀灭“新冠”病毒。工业上可用氢氧化钠溶液与氯气反应来制取次氯酸钠,其反应原理Cl2+2NaOH═X+NaClO+H2O,请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 。
(2)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3)要制取7.45gNaClO,理论上至少需要NaOH的质量是多少?(要求有计算过程)
4.“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是一种在缺氧环境中通过制氧剂临时供氧的装置。制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超氧化钾(KO2),其化学方程式为4KO2+2H2O=4 +3O2↑。制氧剂中其它成分不能生成氧气。
(1)化学方程式待填处,应填上的化学式为 。
(2)若该呼吸器需为使用者提供96克氧气,则至少需要含KO271%的制氧剂多少克?
5.在做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某同学误把高锰酸钾当二氧化锰加入反应.反应前混合物的总质量为12.96g,加热混合物到质量不再减少,反应后混合物的质量为8.8g,将反应后的固体溶入水中,过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87g.
(1)求制取氧气的质量.
(2)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为多少?
(3)求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
02 坐标曲线型计算
6.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5.0g洗净、粉碎后的鸡蛋壳样品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求:
(1)产生CO2的总质量为 g。
(2)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7.氧气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工业上常用 (填“物理”或“化学”)方法分离空气制备氧气。
(2)在足量氧气中点燃2.4g镁条,看到的现象是 (写一点)。
(3)反应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计算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8.过氧化氢溶液长期保存会自然分解,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小军从家中拿来一瓶久置的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同学们一起测定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出该溶液51g,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要获得题中所得相同质量的氧气,若通过加热高锰酸钾来实现,试计算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
9.鸡蛋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也是补充蛋白质最方便的食物来源。其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科学兴趣小组取25g鸡蛋壳于烧杯中,缓慢加入稀盐酸(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1)实验时当观察到 现象时,说明鸡蛋壳已完全反应;
(2)加入200g稀盐酸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有 。(写化学式)
(3)当鸡蛋壳恰好完全反应时,请计算产生CO2的质量及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质量为x的高锰酸钾加热,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0﹣t1和t4﹣t5时段固体质量都不变,为什么?
(2)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高锰酸钾的质量x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图2坐标中,画出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在t0﹣t5时段变化示意图。
11.取一定量氯化钙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K2CO3溶液40g。若滴入的K2CO3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K2CO3=CaCO3↓+2KCl,且不发生其它化学反应)求:
(1)参加反应的K2CO3的质量;
(2)该K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03 表格数据型计算
12.带有结晶水的碳酸钠称为碳酸钠晶体,小潘为了测定某碳酸钠晶体Na2CO3 xH2O中的x值,做了下列实验:将含结晶水的碳酸钠晶体放在坩埚中加热至不再含结晶水,反应方程式为Na2CO3 xH2ONa2CO3+xH2O(水蒸气)测得x数据为( )
称量物体 质量/g
坩埚+碳酸钠晶体 20.26
坩埚+碳酸钠 19
坩埚 17.94
A.7 B.8 C.9 D.10
13.某同学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相关数据如下: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质量
68.0 0.1 66.5
请计算:
(1)该同学制得氧气的质量为 g。
(2)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
14.小科同学去柯岩风景区游玩时,捡回了若干块石灰岩,他想知道这些石灰岩中碳酸钙的含量,采用了以下的方法进行检测:取这种石灰岩样品6克,把40克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表(已知石灰岩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加入稀盐酸的次序 1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4.0 m 1.2 1.2
(1)m= 。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 。
(3)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5.小金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2.5g该样品与0.8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混合物t1时间后(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以上操作,依次称得加热时间t1、t2、t3、t4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加热时间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质量/g 2.48 2.41 2.34 2.34
请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求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
(2)求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16.铜镁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常用作飞机天线。现欲测定合金的组成(其他元素忽略不计),进行如下实验:取铜镁合金20g放入烧杯,将280g稀硫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其中只有镁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Mg+H2SO4=MgSO4+H2↑)。请计算:
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硫酸质量/g 70 70 70 70
剩余固体质量/g 18.2 16.4 14.6 13.2
(1)合金中铜、镁的质量比。
(2)所加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7.某同学在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过程中,记录了下表实验数据。(反应方程式:Fe+SFeS)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硫粉的质量(g) 16 32 32
铁粉的质量(g) 28 28 56
硫化亚铁质量(g) 44 44 88
(1)第二次实验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2)通过实验说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之间存在着比例关系,从上可知,参加反应的铁和硫的质量比是 。
(3)若该同学要进行第四次实验,如果要将48g硫粉完全反应,则需要铁粉多少?能生产硫化亚铁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04 实物图型计算
18.为测试学生的实验和计算能力,老师准备了一瓶没有贴标签的过氧化氢溶液,同学们取102g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请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g。
(2)计算上述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19.鸡蛋壳中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华为检测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的实验及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信息:鸡蛋壳中其他成分与稀盐酸接触不产生气体,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g。
(2)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06 流程图型计算
20.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氯酸钾。某兴趣小组利用该药品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杂质既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反应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实验数据记录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
(2)计算受热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精确到0.01g)。
(3)计算滤液中氯化钾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核心素养】专题提优特训7 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
(20题经典考题)
01 文字叙述型计算
1.【答案】B
【分析】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A、生成CO2的质量是:100g﹣67g=33g,设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x,
CaCO3CaO+CO2↑
100 44
x 33g
x=75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生成物中CaO的质量小于67g,是因为石灰石中含有杂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C、碳酸钙中钙元素质量:75g30g,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为:100%=44.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于不知道杂质的种类,因此不能判断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2.【答案】(1)9.6g;
(2)5.5g。
【分析】个就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1)根据固体质量的减少量就是生成氧气的质量,所以第一次加热后生成氧气质量为:30g﹣26.16g=3.84g,所以共收集到氧气:3.84g+5.76g=9.6g;
(2)设要生成9.6g氧气需要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9.6g
X=24.5g,
所以原混合物中MnO2质量为:30g﹣24.5g=5.5g。
故答案为:(1)9.6g;
(2)5.5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3.【答案】(1)NaCl;
(2)+1;
(3)8g。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来分析;
(3)根据NaClO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解答】解:(1)由反应原理Cl2+2NaOH=X+NaClO+H2O可知,反应前有2个Cl,2个Na,2个O,2个H,反应后有1个Cl,1个Na,2个O,2个H,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X中含有1个Cl,1个Na,所以X的化学式是:NaCl。
(2)次氯酸钠(NaClO)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根据化合价原则,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3)设理论上至少需要NaOH的质量是x。
2NaOH+Cl2=NaCl+NaClO+H2O
80 74.5
x 7.45g
x=8g
答:理论上至少需要NaOH的质量是8g。
故答案为:
(1)NaCl;
(2)+1;
(3)8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4.【答案】(1)KOH;
(2)400g。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分析;
(2)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化学方程式4KO2+2H2O=4_+3O2↑可知,反应前有4个钾原子,10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反应后已知的有6个氧原子,则化学方程式待填处应填上的化学式为:KOH。
(2)设制得96克氧气需要KO2的质量为x。
4KO2+2H2O=4KOH+3O2↑
284 96
x 96g
x=284g
则至少需要含KO271%的制氧剂的质量为:284g÷71%=400g。
答:至少需要含KO271%的制氧剂的质量为400g。
故答案为:
(1)KOH;
(2)400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根据二氧化锰的质量计算高锰酸钾的质量.
(3)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钾的质量=反应后固体混合物的质量﹣锰酸钾的质量﹣二氧化锰的质量,进而求解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制取氧气的质量为12.96g﹣8.8g=4.16g;
(2)设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生成锰酸钾质量的y,
2KMnO4K2MnO4+MnO2+O2↑,
316 197 87
x y 0.87g
x=3.16g,y=1.97g
(3)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67.7%
答:(1)4.16g;
(2)3.16g(3)67.7%.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来计算有关的量,从而使学生来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数据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才行.
02 坐标曲线型计算
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进而求出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产生CO2的总质量为25g+150g﹣165.1g=9.9g;故填:9.9;
(2)设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 9.9g
x=22.5g
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90%
答: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0%。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观察图象的起点、终点、转折点、变化趋势,即‘三点一趋势’,通常图象的转折点是物质恰好反应的点,据此结合方程式分析解答。
7.【答案】(1)物理;
(2)剧烈燃烧或发出耀眼的强光或放出大量的热或生成白色固体;
(3)4g。
【分析】(1)根据工业上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进行分析;
(2)根据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3)根据镁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1)工业上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3)设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x。
2Mg+O22MgO
48 80
2.4g x
x=4g
答: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4g。
故答案为:
(1)物理;
(2)剧烈燃烧或发出耀眼的强光或放出大量的热或生成白色固体;
(3)4g。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8.【答案】(1)0.48g;
(2)2%;
(3)4.74g。
【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结合图中数据来分析;
(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来分析;
(3)根据生成氧气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解答】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由图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48g;
(2)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0.48g
x=1.02g
则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
(3)设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y。
2KMnO4K2MnO4+MnO2+O2↑
316 32
y 0.48g
y=4.74g
答: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4.74g。
故答案为:
(1)0.48g;
(2)2%;
(3)4.74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9.【答案】(1)无气泡产生;
(2)CaCl2、HCl;
(3)8.8g;11.1%。
【分析】(1)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
(2)根据加入200g稀盐酸时,稀盐酸是过量的进行分析;
(3)根据图中数据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生成氯化钙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来计算。
【解答】解:(1)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实验时当观察到无气泡产生现象时,说明鸡蛋壳已完全反应;
(2)加入200g稀盐酸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HCl;
(3)由图像可只,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25g﹣5g=20g,
设产生CO2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20g y x
,
x=8.8g,y=22.2g
答:鸡蛋壳完全反应后,产生CO2的质量为8.8g;
(3)当鸡蛋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20g+188.8g﹣8.8g=200g,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1.1%。
答:当鸡蛋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1%。
故答案为:(1)无气泡产生;
(2)CaCl2、HCl;
(3)8.8g;11.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解答;
(2)根据图1可知,氧气的质量为3.2克,根据氧气的质量,利用氧气的质量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即可计算出高锰酸钾的质量;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不变解答。
【解答】解: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t0﹣t1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反应还未进行;t4﹣t5时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反应进行完全;
(2)设高锰酸钾的质量是x,由图象可知该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是3.2g;
2KMnO4K2MnO4+MnO2+O2↑
316 32
x 3.2g
x=31.6g
(3)31.6g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质量是31.6g11g
答案:
(1)t0﹣t1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反应还未进行;t4﹣t5时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反应进行完全;
(2)高锰酸钾的质量是31.6g
(3)
【点评】本题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类问题中的基础计算,完整的计算步骤、规律的书写格式是解答此类问题时需要留意的地方。
11.【答案】(1)2.76g;
(2)13.8%。
【分析】根据沉淀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K2CO3的质量,进一步计算该K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设参加反应的K2CO3的质量为x。
CaCl2+K2CO3=CaCO3↓+2KCl
138 100
x 2g
x=2.76g
(2)恰好反应时,消耗K2CO3溶液的质量为20g,该K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3.8%。
答:(1)参加反应的K2CO3的质量为2.76g;
(2)该K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3.8%。
【点评】根据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03 表格数据型计算
12.【答案】A
【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算出碳酸钠和水质量,然后根据 Na2CO3 xH2ONa2CO3+xH2O,列出比例式,我们就可以计算出x的大小。
【解答】解:由题意知,碳酸钠的质量为:19g﹣17.94g=1.06g,
碳酸钠晶体中含有的结晶水为:20.26g﹣19g=1.26g,
Na2CO3 xH2ONa2CO3+xH2O
106 18x
1.06g 1.26g
解得x=7。
故选:A。
【点评】这个题的关键是寻找关系式,同时理解质量的变化值表示的含义。
1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氧气质量,根据氧气质量可以计算过氧化氢的质量。
【解答】解:(1)反应生成氧气质量为:68.0g+0.1g﹣66.5g=1.6g,
故填:1.6。
(2)设过氧化氢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1.6g
,
x=3.4g,
答: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是3.4g。
【点评】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14.【答案】(1)2.0;
(2)4.8g;
(3)14.6%。
【分析】(1)比较第一次和第三次的数据可知第一次中盐酸完全反应,消耗碳酸钙6.0g﹣4.0=2.0g,因此第二次中也是消耗2.0g碳酸钙,故可以求出m的值;
(2)由杂质的质量可以求出碳酸钙的质量,进而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根据题意可以知道第一次盐酸和2g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可以据此求出盐酸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比较第一次和第三次的数据可知,第一次加入10g盐酸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0g,而第三次加入稀盐酸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2g,所以可以判断第一次中盐酸完全反应,消耗碳酸钙6.0g﹣4.0=2.0g,即10g 稀盐酸能够消耗2g碳酸钙,因此第二次中也是消耗2.0g碳酸钙,故可以求出m=4.0﹣2.0=2.0;
(3)碳酸钙的质量为:6.0g﹣1.2g=4.8g;
(4)设10g稀盐酸中溶质的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2g x
解得:x=1.46g.
所以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4.6%.
故答案为:(1)2.0;
(2)4.8g;
(3)14.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15.【答案】(1)0.96g;
(2)98%。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来分析;
(2)根据产生氧气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解答】解:(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表中数据可知,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为:2.5g+0.8g﹣2.34g=0.96g。
(2)设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0.96g
x=2.45g
则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100%=98%。
答: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98%。
故答案为:
(1)0.96g;
(2)9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铜不和硫酸反应而金属镁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进行解答;
(2)根据金属镁的质量求出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即可求出所加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1)由于镁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每70g 的稀硫酸能反应镁的质量为1.8g,第四次加入的稀硫酸只反应掉镁的质量是14.6g﹣13.2g=1.4g<1.8g。硫酸有剩余,说明了镁全部参加了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铜的质量,所以铜的质量为13.2g,金属镁的质量=20g﹣13.2g=6.8g,合金中铜、镁的质量比=13.2:6.8=33:17;
(2)设与1.8g金属镁反应的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为x。
Mg+H2SO4═MgSO4+H2↑
24 98
1.8g x
解得:x=7.35g
所加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5%
答:(1)合金中铜、镁的质量比是33:17;(2)所加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10.5%。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但综合性强,以信息给予题的形式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7.【答案】(1)符合;第二次参加反应的硫的质量为16g;
(2)7:4;
(3)84g;132g。
【分析】根据给出的对应反应确定参加反应的物质以及生成物质量,而非根据给出的物质的质量。所有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1)Fe+SFeS
56 32
因为参加反应的铁和硫的质量比为56:32=28:1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8g铁与16g硫反应生成生成28g+16g=44g硫酸亚铁;故答案为:符合;第二次参加反应的硫的质量为16g;
(2)参加反应的铁和硫的质量比为56:32=7:4;故答案为:7:4;
(3)设生成硫化亚铁的质量为x,需要铁粉的质量为y。
Fe+SFeS
56 32 88
y 48g x
x=132g
y=84g
答:需要铁粉的质量为84g,能生成硫化亚铁132g。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04 实物图型计算
18.【答案】(1)2.4;
(2)5.0%。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求得过氧化氢的质量,进而求得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02g+5g﹣104.6g=2.4g;故答案为:2.4;
(3)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2.4g
x=5.1g
(2)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5.0%
答: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9.【答案】(1)4.4;
(2)83.3%。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烧杯内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进而计算出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12g+100g﹣107.6g=4.4g。
故答案为:4.4。
(2)设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4g
x=10g
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3.3%。
答: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约是83.3%。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06 流程图型计算
2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和生成氯化钾的质量,而二氧化锰在过程中做催化剂,质量不变。
【解答】解:(1)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8.2g+4.8g﹣18.5g=4.5g,故填:4.5;
(2)设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149 96
x y 4.8g
x=12.25g,y=7.45g
(3)滤液中氯化钾溶质的质量分数100%=7.45%。
答:
(2)计算受热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12.25g。
(3)计算滤液中氯化钾溶质的质量分数7.45%。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