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一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课件12张PPT+教案+反思)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一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课件12张PPT+教案+反思)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6-02 15:28:28

文档简介

课后反思
尿液的形成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但又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整体,学生因现在的认知水平有限而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将尿液的形成这个整体过程加以分解,设立三个思考题目供学生分析研究。为避免枯燥无味地学生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尿的形成过程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便于学生感知。再联系生活提出问题,让学生感悟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读图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课前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就座,讨论中就能相互取长补短,既有利于差生的提高,也能使用成绩好的学生在表达能力方面得到发展。
济南出版社 七年级下册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列表比较血浆、原尿、尿液的区别,了解各自的成分。
②通过观看“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视频,认识尿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
③观察图片说明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④关注泌尿系统健康,明确适量饮水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对血浆、原尿和尿液的主要成分的数据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泌尿系统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尿液的形成过程。
难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教学策略及手段
教学策略:主要通过观察“尿液形成的动态视频”来突破重难点。
教学手段:运用观察、资料分析和交流讨论的方法以及与多媒体配合完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幻灯片1,课前歌曲
幻灯片2,课题展示;
幻灯片3,温故知新
教师提示:温故而知新
小组展示制作肾单位模型
师生共同欣赏
学生观看并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小静脉→肾静脉)
小组代表展示自制肾单位模型
激发兴趣创境引入,
复习旧知识,准备建构新知识。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幻灯片4,小组讨论:血液在肾单位的流经途径。
学生结合模型及幻灯片讨论交流。
进行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明确重难点和学习方法;
结合学案及课本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教师提问:在肾单位中肾小球内流动的液体是什么?
提示:在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而在肾小管末端流出的液体是尿液;
它们有什么区别?
探究活动一:
对比血浆和原尿的成分及含量差异,分析其不同?幻灯片5:展示肾单位图片和血浆与原尿成分表;
对比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及含量差异,分析其不同?幻灯片6:展示肾单位图片和原尿与尿液成分表;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思考并得出结论。
教师适当地引导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血浆→原尿→尿液
教师引导:讨论:1.比较尿液与血液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诊断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2.你能作出何种推测?
幻灯片7,结合尿液形成示意图分析尿液的形成。
教师引导:下面来看尿液形成的动态视频。
学生回答:在肾小球中的液体是血液。
学生观察、思考,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并探究对比,说出他们的区别。
(原尿与血浆相比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尿液与原尿相比没有葡萄糖)
1.推测原尿是如何形成的?
2.推测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系。
发现问题:尿液与血液的成分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
作出假设:血液中的废物被过滤下来形成了尿。
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
新课教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假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对所给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通过所给的数据资料能够发现问题并作出合理的推测。
探究活动二:幻灯片8
观看尿液形成的动态视频,阅读教材相关文字,尝试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并板书。
学生观看视频,阅读教材,思考,分析并组织语言尝试描述。
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进一步验证自己的推测,获得成功的喜悦;
转折:尿液中的有害物质必须及时排出,否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幻灯片9,结合学案及教材学习尿液的排出:
学生阅读、讨论、思考并回答
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引导学生回答各结构名称,推测各结构的功能,并尝试描述尿液的排出过程。
学生阅读、讨论、思考并回答
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尿液的排出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介绍代谢废物无法排出的危害,引出排尿的意义。
请学生阅读。
幻灯片10:展示排尿的意义。
学生观看课件并进行分析小结。
让学生知道每天补充适量水分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练习反馈:结合所印学案,巩固所学知识
健康成年人每昼夜产生原尿大约150升,而排尿大约1.5升,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幻灯片11、12:慧眼识珠
进行练习检测。
学生思考探讨相关问题,并相互交流,教师给与指导。
学生思考回答。
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巩固练习
幻灯片13:关注泌尿系统健康,培养人文情怀。
幻灯片14:以那英的春暖花开结束本课,祝大家:不负春光,健康成长!
学生回答
让学生珍惜美好时光,感悟生命的宝贵。
板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课件12张PPT。济南版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 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第二课时
温故知新1.肾的位置?形态?结构?
2.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肾单位由什么构成?
4.血液在肾单位是如何流动的?血液在肾单位里的流动情况: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肾动脉肾静脉肾动脉肾静脉小组讨论探究活动 1、对比血浆和原尿的成分及含量差异,分析其不同。血浆的主要成分(克/100毫升)原尿的主要成分(克/100毫升)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探究活动2、对比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及含量差异,分析其不同。原尿的主要成分(克/100毫升)尿液的主要成分(克/100毫升)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动脉血静脉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尿尿的形成示意图血细胞
大分子蛋白质水分、无机盐、
葡萄糖、尿素等水
无机盐
尿素等三、尿液的排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暂时贮存尿液)(排出尿液)(输送尿液)(形成尿液)自学教材P69 完成学案思考:从尿液形成过程看出:尿液从血液中带走了什么物质?
(2)排尿的意义:1、排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2、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3、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1、右图表示血液流经肾单位时,尿素的含量变化曲线,其中纵轴代表尿素含量的变化,AB段表示(??? )
A.入球小动脉??B.出球小动脉??
C.肾小管? D.肾小球
2、正常人的原尿中不含(???? )
? A.葡萄糖和水分? B.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C.无机盐和尿素??D.葡萄糖和无机盐
3、正常情况下血浆、原尿、尿液中都会含有的物质是(?? )
???? ①、蛋白质? ②、葡萄糖 ③、尿 素?
④ 水?? ⑤、无机盐??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慧眼识珠4、某人的尿中有葡萄糖,尿量增多,尤其是夜间多尿,其机能异常的结构最有可能的是(???? )
A.肾小管????? B.肾小球??? C.肾小囊??????D.膀胱
5、肾炎病人的尿液中,若发现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单位????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管
6、我们喝的水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可能不经过( )
A.肾小管????? B.肾小球??? C.肾动脉??????D.肾静脉
慧眼识珠如何搞好泌尿系统健康?不负春光 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