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卷【培优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考试范围:特殊平行四边形
注意事项:
1.考生先将自己的班级、学号、姓名填写清楚。
2.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卷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正确填涂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规定,把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数学活动课上,小茗同学利用尺规对矩形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作出的两条线的交点恰好落在边上的点处,则的度数为( )
A. B. C.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D.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尺规作图之角平分线,尺规作图之垂直平分线,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的外角,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根据题意,可知平分,被垂直平分,那么,,接着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得,由,求得.
【详解】解:根据题意,可知平分,被垂直平分,在的垂直平分线上,
四边形为矩形,
,
平分,
,
,
被垂直平分,在的垂直平分线上,
,
,
,
,
故选:D.
2.如图,在矩形中,,分别是边,上的点,且,,连接,,,分别是,的中点,连接,若,,则的长为( )
A. B. C. D.
【答案】C
【分析】连接并延长交于点G,连接,根据中点定义,矩形的性质得到,,再证,得到,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和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如图,连接并延长交于点G,连接.
.
∵M,N分别是,的中点,
∴,
∵四边形是矩形,
∴,,,,
∴,
,
∴,
,即N是的中点.
∴是的中位线.
.
∵,,,,
∴,,.
在中
.
,
故选:C.
3.如图,在菱形中,对角线与相交于点,是上任一点,于,于,若,,则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关键是过作于,证明,由菱形的面积公式求出的长.过作于,由菱形的性质推出,,,,平分,由角平分线的性质推出,由于,,,得到、、共线,因此,由勾股定理求出,由菱形的面积公式得到,即可求出,得到的值.
【详解】解:过作于,
四边形是菱形,
,,,,平分,
于,
,
,,,
、、共线,
,
,,
,,
,
菱形的面积,
,
.
的值为.
故选:C
4.如图,在矩形中,,,点是边上一动点,连结,将沿折叠得,连结,点是线段的中点,连接,则的最小值是( )
A.2 B. C. D.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矩形与翻折,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通过构造三角形中位线得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结合矩形的性质,由折叠可知,,取中点,连接,,则,可得,,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当在上时取等号,即可求解.
【详解】解:在矩形中,,,,
由折叠可知,,
取中点,连接,,则,
∴,
又∵点是线段的中点,
∴是的中位线,
∴,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当在上时取等号,
∴的最小值为,
故选:D.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的顶点,分别在轴正半轴和负半轴上,顶点在轴正半轴上,直线的表达式为 ,连接,则的面积为(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直角坐标系,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知识.先根据求出,,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进而求出,根据,即可求解.
【详解】解:令,则,令,则,
解得:,
,,
,,
,
四边形是菱形,
,
,
,
故选:B.
6.如图,在矩形中,,连接,将沿直线翻折,使得点落在上的点处,则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灵活运用性质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由勾股定理可求的长,即可求解.
【详解】解:∵,四边形是矩形,
∴设,
∵将沿直线翻折,点落在上的点处,
∴,
∴,
∵,
∴,
∴,
∴,
故选:C.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的顶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点在第一象限,对角线与轴平行.直线与轴、轴分别交于点、F.将菱形沿轴向左平移个单位,当点落在的内部时(不包括三角形的边),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型,主要利用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菱形的性质,求出点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
如图中,连接交于,延长交于.求出点的坐标,求出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如图,连接交于,延长交于,
∵菱形的顶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点在第一象限,对角线与轴平行,
,
∴点的坐标为,
当时,,
解得:,
∴点的坐标为,
,
∴当时,点落在的内部(不包括三角形的边).
故选:A.
8.将两组全等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在两个涂色的三角形中,较大的和较小的面积的比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面积,正方形的性质,根据题意可得,,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则,然后代入求解即可,掌握知识点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如图,根据题意可得,,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到距离与点到距离相等,则,
∴四边形是菱形,
∴,
设,
∴根据勾股定理得,,
∴,
∴,
∴,
∴较大的和较小的面积的比是,
故选:.
9.如图,在矩形中,,,动点从点出发,其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沿的路线匀速运动,记点的运动时间为秒,的面积为,则下列能大致反映与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分段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①当时,;②当时;③当时,,求出函数关系式结合图象,即可判断;掌握能根据不同位置进分类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四边形是矩形,,,
,
①当时,点在上运动,,
,
即随的增大而增大,且符合一次函数的图象;
②当时,点在上运动,
;
③当时,点在上运动,,
,
即随的增大而减小,且符合一次函数的图象;
综上,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10.如图,在矩形中,,点是对角线的中点,将沿翻折,得到,其中,与相交于点,连接,则为( )
A. B. C.1 D.
【答案】B
【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设,则,结合,得出,在中,勾股定理求出,则,根据折叠可得:,证出,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出,设,则,,在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在中,勾股定理求出,即可求解;
【详解】解:在矩形中,,
∴,
设,则,
∵,
∴,
在中,,
∴,
根据折叠可得:,
∴,
∴,
∵点是对角线的中点,,
∴,
设,则,,
在中,,
则,
解得:,
在中,,
则;
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1.如图,在正方形纸片中,点M,N分别是上的点,将该正方形纸片沿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的中点E处.若,则的面积是 .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由折叠的性质得,设,在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计算求得,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解:∵正方形纸片,,
∴,,
由折叠的性质知,,
设,
∵点E是的中点,
∴,
在中,,,
由勾股定理得,
∴,
解得,即,
∴的面积是,
故答案为:.
12.如图,在矩形中,点为边上一个动点,若,,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熟悉掌握矩形的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设,利用矩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转化列式运算即可.
【详解】解:设,则,
∵,
∴,
∵,
∴,
∴,
故答案为:.
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的顶点A的坐标为,B点坐标为,矩形与y轴正半轴交于点H,若沿着翻折后点D 的对应点恰好落在对角线上,则点 C 的坐标为 .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矩形与折叠问题,勾股定理,连接,翻折得到,勾股定理求出,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的值,进而得到点 C 的坐标即可.
【详解】解:连接,
∵矩形,点A的坐标为,B点坐标为,
∴,,,,
∴,
∵折叠,
∴,,,
∵点落在对角线上,
∴,
∴,
设,则,
∵点落在对角线上,
∴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
∴,
∴;
故答案为:.
14.如图,在正方形和正方形中,点在上.若,,点是的中点,则的长是 .
【答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成为解题的关键.
如图,连接,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再根据勾股定理可得,然后说明运用勾股定理可得,最后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解答.
【详解】解:如图,连接,
∵正方形和正方形中,
∴,
∴.
∵,
∴.
∴
∵点是的中点,
∴.
故答案为:.
15.已知矩形纸片,,,点在边上,连接,将沿所在的直线折叠,点的对应点为,把纸片展平,连接,,当为直角三角形时,线段的长为 .
【答案】或
【分析】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等,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时,当,分别画出图形,根据折叠的性质解答即可求解,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答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四边形为矩形,
∴,,,
当时,如图所示,
∵,
∴点在上,
由折叠得,,,
∴,
∴,
设,则,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
解得,
∴;
当,如图所示,
由折叠得,,
∴,
∵,,
∴,
∴,
∴,
∵,
∴;
综上可知,的长为或,
故答案为:或.
16.如图,中,,,,点是上一点,把沿折叠,点对应点,连接,若为直角三角形,则 .
【答案】或
【分析】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的判定及性质,合理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分类讨论直角的情况,利用折叠的性质分析求解即可.
【详解】解:当时,如图所示:
∵折叠,
∴,
∴,,
∴四边形为正方形,
∴;
当时,如图所示:
∵折叠,
∴,
∴,,,
∴,,三点共线,
∵在中,,
∴,
设,则,
∴在中,,
∴,
解得:;
故答案为:或.
17.如图,在中,,.当时,正方形恰好有三个顶点落在的边上,则正方形的面积为 .
【答案】5
【分析】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添加辅助线构造特殊图形和全等三角形.
过点作,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出,再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出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则:,结合图形及各边之间的关系即可求解.
【详解】解:过点作,则:,
∴,
∵正方形,
∴,
∴,
∴,
∵,
∴,
∵,,
∴,
∴,
∴,
设,则:,
∴,,
∴,,
∴,
解得:,
∴,
∴,
∴正方形的面积为5,
故答案为:5.
18.如图,在正方形中,为对角线,的交点,,分别为边,上一点,且,连接.
(1)若,则的长为 .
(2)若,则的最小值为 .
【答案】(1)(2)
【分析】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掌握知识点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由正方形性质可得,,,又,则可得,然后证明,从而可得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最后由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由()得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要最小,则最小即可,则当时,最小,最后由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1)解:∵四边形是正方形,
∴,,,
∵,
∴,
∴,
∴,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根据勾股定理,,
故答案为:;
(2)解:由()得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要最小,则最小即可,
∴当时,最小,
∴,
∴,
故答案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6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如图,在矩形中,,相交于点O,,.
(1)求证:四边形是菱形;
(2)若,,求四边形的面积.
【答案】(1)见解析(2)
【分析】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熟知菱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得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由矩形的性质得出,从而可证明四边形是菱形;
(2)连接交于点,由菱形的性质得出,,,由勾股定理求出的长,进而得到,再根据菱形面积计算公式求出答案即可.
【详解】(1)证明:,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矩形,
,
,
四边形是菱形.
(2)解:连接交于点,
四边形是菱形,,
,
,
,
.
20.如图,已知正六边形,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分别按下列要求画图(不要求写出画法).
(1)在图1中,画出一个以为边的矩形;
(2)在图2中,试在上画出点,使.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综合运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正多边形的性质准确画图.
(1)根据已知条件可知是轴对称图形,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可知,连接得到的四边形即为以为边的矩形;
(2)连接交于,连接交于,连接并延长交于点,即为所求.
【详解】(1)解:如图,矩形即为所求.
(2)解:如图,点即为所求.
理由如下:根据题意可得,
∴,
∴,
根据作图和正多边形的性质可知,
∴,,
∴,
∴是等边三角形,
∴,
∴,
设,
∴,
∴,
∴,
∴.
21.如图,在中,延长至点,使,连接交于点,连接,.
(1)求证:;
(2)若.
①若,,求的面积;
②连接,求证:.
【答案】(1)见解析(2)①;②见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再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得到,据此可证得结论;
(2)①由已知条件,得到,结合勾股定理,求得的长,从而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②由条件,得到四边形是矩形,在中,,结合图形,得到,,且,从而证得结论.
【详解】(1)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
又,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
(2)解:①,,
,
在中,,,
,
的面积为;
②证明:,,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四边形是矩形,
,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
,即,
,
,
在中,由勾股定理,且,
,
.
22.(1)如图1,四边形的对角线于点O.判断与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分别以的直角边和斜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和正方形,连接,,交点为O.
①判断,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连接.若,,请直接写出的长.
【答案】(1),理由见解析
(2)①,,理由见解析②
【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得到,同理求出即可求解;
(2)①证明即可得到;进而得到;
②在四边形中,根据(1)求得的结论即可求出的长.
【详解】解:(1)∵,
,
∴在中,,
在中,,
在中,,
在中,,
,
即;
(2)①∵四边形和四边形为正方形,
,
,
即,
,
,
,
,
,
,
,
,
综上,;
②
在四边形中,,由(1)知,
,
,
,
,
.
23.如图,在四边形中,,,,,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向点运动;点同时从点出发,以的速度向点运动.规定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1)当运动时,判断此时四边形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且点的运动速度不变,要使四边形为正方形,则点的运动速度是______;
(3)当时,需运动多少时间?
【答案】(1)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证明见解析(2)(3)6或7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等腰梯形的判定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
(1)根据题意得到,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得出结论;
(2)根据正方形的定义得,由列方程求解即可;
(3)由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种是四边形是等腰梯形,分类讨论求解即可.
【详解】(1)解: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
当时,
∵,
∴;
又,
∴,
又,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2)解:∵四边形为正方形,
∴,
∴,
∴;
∴点的运动速度为
故答案为:;
(3)解:根据题意得:,,则,
若要,分为两种情况:
①当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时,即,
∴,
解得:,
②当四边形为等腰梯形时,
即
∴,
解得:,
即当或时,.
24.综合与探究
问题情境:数学课上,同学们以直角三角形纸片为背景进行探究性活动.如图1,在中,,,,是的角平分线.
初步分析:(1)求线段的长;
深入探究:(2)如图2,将从图1的位置开始沿方向平移得到,当点的对应点落在边上,求平移的距离;
拓展延伸:(3)将从图1的位置开始绕点顺时针旋转,得到(点,的对应点分别是点,),旋转角为.在旋转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点到,两点的距离相等?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此时点到直线的距离;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的长为;(2)平移的距离为;(3)存在点到,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时刻,点到直线的距离为或
【分析】(1)过点作于点,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的值,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设,通过构建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
(2)连接,利用平移的性质推得、,设,根据构建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
(3)存在点到,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时刻,需分类讨论:当绕点顺时针旋转,得到,过点作于点,过点作于点,①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得,利用矩形的性质,推得,结合勾股定理求出的值,通过即可求解;②同理可得第二种情况的,通过即可求解.
【详解】解:(1)如图,过点作于点,
在中,,且,,
,
是的角平分线,且,,
,
,
设,则,
,,
,解得:.
.
(2)如图,连接,
沿方向平移得到,
根据平移的性质,得:,,
,
,
由(1)得:,,且,
设,,
,
,
,解得:.
平移的距离为.
(3)存在点到,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时刻,理由如下:
①如图,当绕点顺时针旋转,得到,
过点作于点,过点作于点,
由(2)得:,且,,
,
,,
,
四边形是矩形,
,,
绕点顺时针旋转,得到,
,
在中,,
,
;
②如图,当绕点顺时针旋转,得到,
过点作于点,过点作于点,
由(2)得:,且,,
,
,,
,
四边形是矩形,
,,
绕点顺时针旋转,得到,
,
在中,,
,
.
综上所述,存在点到,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时刻,点到直线的距离为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平移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理解题意、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卷【培优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考试范围:特殊平行四边形
注意事项:
1.考生先将自己的班级、学号、姓名填写清楚。
2.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卷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正确填涂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规定,把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数学活动课上,小茗同学利用尺规对矩形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作出的两条线的交点恰好落在边上的点处,则的度数为( )
A. B. C.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D.
2.如图,在矩形中,,分别是边,上的点,且,,连接,,,分别是,的中点,连接,若,,则的长为( )
A. B. C. D.
3.如图,在菱形中,对角线与相交于点,是上任一点,于,于,若,,则的值为( )
A. B. C. D.
4.如图,在矩形中,,,点是边上一动点,连结,将沿折叠得,连结,点是线段的中点,连接,则的最小值是( )
A.2 B. C. D.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的顶点,分别在轴正半轴和负半轴上,顶点在轴正半轴上,直线的表达式为 ,连接,则的面积为( )
A. B. C. D.
6.如图,在矩形中,,连接,将沿直线翻折,使得点落在上的点处,则的值为( )
A. B. C. D.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的顶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点在第一象限,对角线与轴平行.直线与轴、轴分别交于点、F.将菱形沿轴向左平移个单位,当点落在的内部时(不包括三角形的边),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8.将两组全等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在两个涂色的三角形中,较大的和较小的面积的比是( )
A. B. C. D.
9.如图,在矩形中,,,动点从点出发,其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沿的路线匀速运动,记点的运动时间为秒,的面积为,则下列能大致反映与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10.如图,在矩形中,,点是对角线的中点,将沿翻折,得到,其中,与相交于点,连接,则为( )
A. B. C.1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1.如图,在正方形纸片中,点M,N分别是上的点,将该正方形纸片沿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的中点E处.若,则的面积是 .
12.如图,在矩形中,点为边上一个动点,若,,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的顶点A的坐标为,B点坐标为,矩形与y轴正半轴交于点H,若沿着翻折后点D 的对应点恰好落在对角线上,则点 C 的坐标为 .
14.如图,在正方形和正方形中,点在上.若,,点是的中点,则的长是 .
15.已知矩形纸片,,,点在边上,连接,将沿所在的直线折叠,点的对应点为,把纸片展平,连接,,当为直角三角形时,线段的长为 .
16.如图,中,,,,点是上一点,把沿折叠,点对应点,连接,若为直角三角形,则 .
17.如图,在中,,.当时,正方形恰好有三个顶点落在的边上,则正方形的面积为 .
18.如图,在正方形中,为对角线,的交点,,分别为边,上一点,且,连接.
(1)若,则的长为 .
(2)若,则的最小值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6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如图,在矩形中,,相交于点O,,.
(1)求证:四边形是菱形;
(2)若,,求四边形的面积.
20.如图,已知正六边形,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分别按下列要求画图(不要求写出画法).
(1)在图1中,画出一个以为边的矩形;
(2)在图2中,试在上画出点,使.
21.如图,在中,延长至点,使,连接交于点,连接,.
(1)求证:;
(2)若.
①若,,求的面积;
②连接,求证:.
22.(1)如图1,四边形的对角线于点O.判断与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分别以的直角边和斜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和正方形,连接,,交点为O.
①判断,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连接.若,,请直接写出的长.
23.如图,在四边形中,,,,,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向点运动;点同时从点出发,以的速度向点运动.规定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1)当运动时,判断此时四边形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且点的运动速度不变,要使四边形为正方形,则点的运动速度是______;
(3)当时,需运动多少时间?
24.综合与探究
问题情境:数学课上,同学们以直角三角形纸片为背景进行探究性活动.如图1,在中,,,,是的角平分线.
初步分析:(1)求线段的长;
深入探究:(2)如图2,将从图1的位置开始沿方向平移得到,当点的对应点落在边上,求平移的距离;
拓展延伸:(3)将从图1的位置开始绕点顺时针旋转,得到(点,的对应点分别是点,),旋转角为.在旋转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点到,两点的距离相等?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此时点到直线的距离;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