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5章第3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课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5章第3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课件+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5-03 09:48:40

文档简介

第五章 第三节
对点训练
题组一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
1.在种植新疆无子葡萄品种“无核白”过程中,通过大量喷施赤霉素可提高产量(注:无子果实的形成过程中,没有经过受粉作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A.无子果实形成时染色体数减半
B.赤霉素能促进果实细胞的伸长
C.果实形成过程中必需赤霉素
D.赤霉素能抑制种子的形成
解析:无子果实形成时,细胞分裂的方式是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赤霉素能促进果实细胞的伸长,从而促进果实的发育,B正确;果实形成过程中必需生长素,C错误;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无核白”无核的原因是没有受粉,不能形成受精卵,与赤霉素无关,D错误。
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D )
A.农业生产上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只需考虑处理的部位和浓度大小即可
B.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溶液处理大麦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
C.由于人体没有相应受体,所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D.青鲜素可以延长马铃薯、大蒜的储藏期
解析:农业生产上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除应考虑处理的部位和浓度大小外,还应考虑处理时间及用量等,A错误;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无此作用,B错误;水果、蔬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损害人体健康,C错误;青鲜素具有保鲜作用,可以延长马铃薯、大蒜的储藏期,D正确。
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适宜浓度的NAA可促进无子果实的形成
B.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可以使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
C.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番茄可以延长储存时间
D.一定范围内高浓度的2,4-D可以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解析:NAA属于生长素类调节剂,用适宜浓度的NAA可促进无子果实的形成,A正确;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故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可以使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B正确;乙烯利的作用是催熟果实,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番茄会促进其成熟,不利于储存,C错误;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利用一定范围内高浓度的2,4-D可以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D正确。
4.矮壮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抑制植株长高,促进叶片绿色加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矮壮素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具有作用效果稳定的优点
B.植物产生的矮壮素与赤霉素的作用效果相反
C.在麦田中使用一定浓度的矮壮素能使小麦抗倒伏
D.在麦田中使用一定浓度的矮壮素能使小麦的光合作用增强
解析:矮壮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的优点,A正确;矮壮素是由人工合成的,不是植物产生的,B错误;在麦田中使用一定浓度的矮壮素能抑制小麦长高,使小麦抗倒伏,C正确;在麦田中使用一定浓度的矮壮素能促进叶片绿色加深,使小麦的光合作用增强,D正确。
题组二 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5.下列有关“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浓度
B.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等
C.可通过观察生根的数量和生根的长度来确定最适浓度范围
D.设计预实验是为了证明生长素类调节剂的作用为低浓度促进生根,高浓度抑制生根
解析:实验前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确定合适实验浓度范围,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D错误。
6.某课题组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和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该实验的自变量只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
B.该实验证明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甲的作用既有促进也有抑制
C.该实验证明了植物生长调节剂乙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是10 μmol·L-1
D.若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甲、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至少设计4组实验
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与浓度,A错误;实验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甲的作用都是促进生根,B错误;一定范围内,随着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的浓度增加,乙的生根数目逐渐减少,说明植物生长调节剂乙可能对月季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C错误;若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甲、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空白对照组、分别使用甲、乙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实验组,同时使用甲、乙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实验组,至少4组,D正确。
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使用浸泡法探究NAA促进杨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进行了预实验后又进行了正式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C )
A.NAA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其效果要比IAA稳定
B.一年生杨树枝条作为扦插材料,其生根效果要好于两年生枝条
C.需将扦插枝条的形态学下端浸泡在药液中来观察其生根状况
D.预实验需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正式实验可不再设置
解析:NAA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其效果要比IAA稳定,A正确;一年生杨树枝条分化程度更低,作为扦插材料其生根效果要好于两年生枝条,B正确;浸泡法是将枝条放在NAA溶液中浸泡几个小时至一天后移出,然后将枝条放在清水中或扦插生根,C错误;预实验需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正式实验是在已经初步确定较为适宜的浓度范围后进一步探究其最适浓度,故可不再设置对照组,D正确。
8.为研究生长素类调节剂2,4-D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某实验小组按下表进行了实验:
  组别步骤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配制溶液 蒸馏水 200 mg·L-12,4-D 400 mg·L-12,4-D 600 mg·L-12,4-D ? 1000 mg·L-12,4-D
选择插条 选取生长时期、带芽数目等相同的该植物插条若干,随机分成6等份,并编号
浸泡插条 分别用等量蒸馏水、相应浓度2,4-D浸泡插条12 h
扦插及培养 浸泡后的插条扦插在潮湿沙土中,培养时间及其他条件均适宜且相同
实验结果
请分析回答:
(1)E组实验配制的2,4-D的浓度是_800_mg·L-1__。
(2)设置A组实验的目的是_作对照,排除内源生长素的作用__。选择、浸泡、扦插枝条的条件要求完全相同,是为了使_无关__变量保持一致,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3)实验结果说明_2,4-D对该植物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__。
(4)若要进一步探究2,4-D促进该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请简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 在2,4-D浓度为400 mg·L-1与600 mg·L-1之间设置一系列一定浓度梯度的溶液,再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
解析:(1)由表格中其他5组2,4-D的浓度,可以看出它们形成了等差数列,所以E组实验配制的2,4-D的浓度是800 mg·L-1。(2)设置A组实验的目的是作(空白)对照,排除内源生长素的作用。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必须使无关变量保持一致,所以选择、浸泡、扦插枝条的条件要求完全相同。(3)实验结果显示,随着2,4-D浓度的增加,该植物插条生根数目先增加后减少(且F组生根数比A组少),说明2,4-D对该植物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4)要进一步探究2,4-D促进该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可以在2,4-D浓度为400 mg·L-1与600 mg·L-1之间按一定浓度梯度设计多个实验组,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按题目表格中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以生根数(平均根长等)为指标确定2,4-D促进该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综合强化
一、选择题
1.以下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实践应用的描述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B )
A.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其无须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
B.将高浓度的2,4-D作为除草剂喷施在大豆田中,可以抑制单子叶杂草的生长
C.在一袋没有成熟的柿子中,放几根成熟的香蕉可以加速柿子成熟
D.在梨树的新梢萌发初期,向叶面喷施矮壮素(生长抑制剂)可以矮化树冠,提高产量
解析:大豆是双子叶植物,其与单子叶杂草相比,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若用高浓度的2,4-D作为除草剂,除草的过程中大豆也会死亡,B错误。
2.将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爱密挺(A表示)、碧护(B表示)和易丰收(Y表示)分别对花生进行播种前拌种(处理1)、开花期喷雾(处理2)及播种前拌种加开花期喷雾(处理3)三种模式处理,对照组为CK,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该实验探究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与浓度对花生主茎高的影响
B.对照组花生主茎的生长不受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植物激素的影响
C.据图可知播种前拌种加开花期喷雾处理花生对其主茎高的促进效果最好
D.仅采用播种前拌种处理花生以增加其主茎的高度则选择爱密挺最为合适
解析:该实验未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对花生主茎高的影响,A错误;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属于植物激素,且对照组花生主茎的生长也受植物内源性激素的影响,B错误;据题图可知每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处理3的主茎最高,即播种前拌种加开花期喷雾处理花生对其主茎高的促进效果最好,C正确;仅采用播种前拌种处理花生以增加其主茎的高度最好选择易丰收,D错误。
3.留树保鲜是通过延迟采收保持果实品质的一项技术。喷施赤霉素和2,4-D对留树保鲜柑橘的落果率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留树天数,因变量是落果率
B.清水组落果率高于其他实验组与内源脱落酸有关
C.喷施赤霉素和2,4-D能有效减少留树保鲜过程中的落果
D.留树保鲜过程中赤霉素和2,4-D发挥作用持续的时间不同
解析:结合题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留树天数和喷施物的种类,因变量是落果率,A错误;与喷施清水相比,分别或一起喷施赤霉素和2,4-D能降低落果率,说明喷施赤霉素和2,4-D能延缓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内源脱落酸含量的升高,而喷施清水则没有这个作用,B正确;喷施赤霉素和2,4-D与对照组(喷施清水)对比,落果率较低,说明喷施赤霉素和2,4-D能有效减少留树保鲜过程中的落果,C正确;结合题图可知,喷施赤霉素组的落果率80天后明显高于喷施2,4-D组的落果率,可见两者在留树保鲜过程中发挥作用持续的时间不同,D正确。
4.三碘苯甲酸(TIB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它能够阻碍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抑制茎顶端的生长,促进侧芽的萌发,从而使植株矮化。下列有关TIBA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TIBA能够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使植株矮化
B.要使大豆增产,可在特定的生长阶段喷洒适宜浓度的TIBA
C.用适宜浓度的TIBA溶液浸泡小麦种子,能促进种子萌发
D.TIBA是人工合成的,不是植物体内合成的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它能够阻碍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抑制茎顶端的生长,促进侧芽的萌发,从而使植株矮化”可知,三碘苯甲酸(TIBA)可以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A正确;对大豆施用适量TIBA可抑制大豆的顶端优势,使大豆植株侧枝生长更旺盛,从而起到一定的增产作用,B正确;小麦种子的萌发是由赤霉素促进的,而TIBA与赤霉素的作用不同,所以不能促进种子萌发,C错误;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不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D正确。
5.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调节剂,分别测试三种调节剂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右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特点相同
B.在0~20 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
C.乙的浓度大于20 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D.据图推测,用30 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
解析:分析曲线图可知,甲、乙和丙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可促进莴苣幼根生长,超过一定浓度后均抑制莴苣幼根的生长,即甲、乙、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特点相同,A正确;在0~20 ppm范围内,甲曲线在丙曲线的上方且甲、丙两种生长素类调节剂作用后,根长相对值均大于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为零时,所以甲对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B正确;乙的浓度大于20 ppm后,根长相对值小于乙浓度为零时,此时乙对幼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C正确;由图可知,浓度为30 ppm的甲对幼根生长起促进作用,因幼根比幼芽对生长素敏感,故据此可推测,用30 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促进其生长,D错误。
二、非选择题
6.这几年,市场上销售的有些豆芽在生产时添加了植物激素或其类似物,如生长素类、乙烯利(乙烯类)等物质,如果处理得当,对人体危害并不大。
(1)某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实验一)、乙烯利(实验二)分别处理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初始长度为8 mm),三天后观察到的胚轴生长情况如表所示(“-”表示未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表示用相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越多,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越高)。
实验一 实验二
组别 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量   大豆芽长度  组别 乙烯利的量  大豆芽长度 
A - 16 mm a - 16 mm
B + 14 mm b + 14 mm
C ++ 33 mm c ++ 12 mm
D +++ 23 mm d +++ 10 mm
从实验一的_A__组结果来看,大豆芽自身也产生生长素,促进了胚轴的伸长。若实验一是探究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则在正式实验时,_不需要__(填“需要”或“不需要”)设计不添加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空白对照组。通过实验一_不能__(填“能”或“不能”)得出该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既能促进胚轴生长也能抑制胚轴生长。由实验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乙烯利抑制胚轴生长__。
(2)该兴趣小组又利用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2,4-D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绘出了图甲,两条曲线表示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茎和根生长的影响;第二次实验,通过处理扦插的枝条绘制出图乙。
①图甲中曲线①表示2,4-D对_根__(填“根”或“茎”)生长的影响,判断的依据是 根对生长素敏感,茎对生长素相对不敏感,当某一浓度的2,4-D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时,对茎的生长仍起促进作用 。
②据图乙分析,该小组的同学认为12 mg·L-1为促进该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你认为是否合理?_不合理__,说明理由:_本实验设置的浓度梯度太大__。
解析:(1)据表格数据可知,A组未加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但大豆芽长度从初始长度8 mm变为16 mm,故推测大豆芽自身也产生生长素,促进了胚轴的伸长。若实验一是探究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则在正式实验时不需要再设计不添加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空白对照组,在B~D之间设置一系列梯度的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即可。由表格信息可知,与对照组相比,B、C、D三组实验中的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胚轴的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因而不能得出该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既能促进胚轴生长,也能抑制胚轴生长。由实验二数据可知,加入乙烯利的实验组的大豆芽长度都小于空白对照组,因此乙烯利能够抑制胚轴生长。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通过材料,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的应用。(社会责任)
2.通过对预实验的设计,理解预实验目的;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科学探究)
3.设计不同的方案,利用乙烯利对不同水果进行催熟。(科学探究)
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从分子结构看,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两大类:
①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
②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
3.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教材梳理
1.概念:由___________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___________的化学物质。
2.优点:原料广泛、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类型:从分子结构来看,主要有_____大类: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___________;另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___________,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α-萘乙酸(NAA)、_________等。
知识点一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
人工合成
调节作用
容易合成
效果稳定

吲哚丁酸
完全不同
矮壮素
4.应用(连线)
①膨大剂(素)   a.处理大麦,简化酿酒工艺
②赤霉素 b.使水果长势加快,提前上市
答案:①——b ②——a
5.作用
(1)应用领域_____。
(2)能减轻___________。
(3)过量使用,还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___________。
广
人工劳动
不利影响
判断正误
1.用乙烯利促进香蕉、番茄的果实生长。(   )
2.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激素是同一种物质。(   )
3.用较高浓度的2,4-D作除草剂,可抑制麦田中双子叶杂草的生长。(   )
×
×

核心探讨
任务:为什么植物生长调节剂效果更稳定?
提示: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作用,但植物体内没有分解它的酶,因此作用效果更稳定。
核心归纳
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比较
比较项目 植物激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
来源 植物一定部位产生 人工化学合成
生理作用 对植物生长、发育进行调节 对植物生长、发育进行调节
作用后
去向 被相应的酶分解而失活 在植物体内持续发挥作用
作用效果 短暂,只发挥一次作用 持久稳定
实例 乙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和脱落酸 乙烯利、2,4-D、青鲜素、矮壮素
(1)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植物激素,而是人工合成的,可批量生产,而植物激素是植物自身产生的微量有机物。二者对植物的生命活动都有调节作用。
(2)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营养物质,对植物生命活动不起催化作用,不为植物生命活动供能。
典题应用
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物质
B.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不稳定的特点
C.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相似
D.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替代植物激素发挥作用,使用时不用考虑药物浓度
A
解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A正确;与植物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B错误;植物生长调节剂从分子结构来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另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C错误;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替代植物激素发挥作用,但使用时需要考虑药物浓度和药物毒性,D错误。
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错误的是(   )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类物质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人工合成的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以诱导其产生α-淀粉酶,用于啤酒的生产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青鲜素处理蔬菜和水果可以延长其储藏期
A
解析: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可防止果实脱落,而脱落酸促进果实脱落,A错误;赤霉素可以诱导淀粉酶的合成,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以诱导其产生α-淀粉酶,用于啤酒的生产,B正确;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C正确;青鲜素能抑制植物细胞生长与分裂,用青鲜素处理蔬菜和水果可以延长其储藏期,D正确。
教材梳理
施用时的注意事项:
(1)在生产上要综合考虑___________、效果和毒性、调节剂残留、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
(2)对于某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来说,还要考虑施用浓度、_______、部位以及施用时植物的___________和气候条件等。
知识点二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
施用目的
时间
生理状态
判断正误
(1)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可以采用浸泡法,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高,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
(2)“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实验的因变量是插条生根的数量或长度,插条的处理时间属于无关变量。(   )
×

核心探讨
任务: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
请结合教材P103“探究·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提示:生长素类调节剂的生理作用与其浓度有很大的关系,适当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可以促进插条生根,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根。
(2)实验中自变量如何控制?因变量如何检测?无关变量有哪些,如何设置?
提示:自变量的控制:设置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浓度梯度;因变量检测指标:插条生根的数目或长度;无关变量:温度、处理时间、植物材料、插条的生理状况等,无关变量设置应相同且适宜。
(3)正式实验前做预实验有什么好处?
提示: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测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实验过程中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吗?
提示:预实验需要,正式实验不需要。
(5)实验中为什么要选取生长旺盛的一年生苗木的枝条?为什么保留有一定的芽或幼叶的插条容易成活?而所带的叶或芽的数量是否越多越好?
提示:一年生苗木的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很容易生根,实验效果显著。芽或幼叶可产生生长素,能促进插条生根。不是,留叶过多,不利于生根,因叶片多,蒸腾作用失水多,插条易枯死;留芽过多,分泌较多的生长素,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导致结果不准确。
(6)处理插条的方法有哪些?处理插条的形态学上端还是下端?
提示:浸泡法和沾蘸法。处理插条的形态学下端。
(7)在实验中,若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效果基本相同,请分析原因。如何进一步确定最适浓度?
提示:由生长素作用曲线可知,存在作用效果相同的两种生长素浓度。最适浓度应在两种溶液浓度之间,即在两种浓度之间再等浓度梯度配制溶液进行实验。
(8)若实验结果发现枝条都不能生出不定根,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提示:①没分清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枝条倒插;②枝条所带叶片较多,蒸腾作用过强,失水过多;③枝条幼芽、幼叶保留过多,本身合成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使形态学下端处于高浓度抑制状态。
核心归纳
本实验对照组和重复组的分析。
(1)设置空白对照——不添加生长素类调节剂的一组,如蒸馏水组。设置该组的目的是判断生长素类调节剂所起的作用是促进还是抑制。预实验时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时可不设置空白对照。
(2)设置相互对照——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处理的组别间相互对照,其目的是判断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程度的大小。
典题应用
3.下列有关“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不同,促进生根的效果也不相同
B.不同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组之间可形成相互对照
C.可以用较低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浸泡插条的基部
D.该实验前需做预实验
解析: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不同,促进生根的效果有可能相同,A错误。
A
4.NAA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某同学设计了“探究NAA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获得了如下图所示的结果。下列有关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银杏插条自身也能产生大量的NAA
B.插条上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c表示NAA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D.NAA处理插条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实验结果
D
解析:由题意可知,NAA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不是植物自身合成的,A错误;因为插条上的芽会产生生长素,所以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在此图中,NAA浓度为c时,插条生根的数目最多,但c不一定是最适浓度,C错误;NAA处理插条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实验结果,D正确。
网络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