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2016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南阳2016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6-03 13:3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春分节气在每年公历3月21日前后,秋分节气在每年公历9月23日前后。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古诗《春分 七绝?苏醒》中说“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引起诗中描述的天气系统是
A.夏威夷高压 B.锋面系统
C.热带气旋 D.亚洲高压
2.有谚云:“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秋分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海南岛 D.准噶尔盆地
3.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秋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A.90° B.180° C.270° D.360°
4.关于地球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体系统规模不等,分为五个层次 B.天体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快
C.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具有适宜的温度
D.太阳系成员各行其道,自转周期相同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其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其产业链的产品具有轻、薄、短、小的特点。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5.下列关于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增长迅速是因为太阳能发电成本较矿物能低
B.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有效减轻碳排放的减排压力
C.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根本上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
D.发达国家发电量远超发展中国家是因为区域内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
6.根据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特点,目前,我国下列省区中最适宜布局太阳能光伏设备产业基地的是( )
A.江苏 B.新疆 C.贵州 D.青海
7.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缺点之一是受季节变化的限制,下面四幅是某校(约30°N)学生在不同季节升旗仪式时(北京时间7:30)观测到的太阳方位示意图,图示所代表的季节最有利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是 ( )
2015年10月8日晚,四年来最美的月全食如约而至,颇具观赏效果的“红月亮”亮相天宇,最精彩的月全食时间长达近1小时。读图回答各题。
8.当“红月亮”复圆时(北京时间晚8时35分),全球( )
A.新的一天范围稍多于旧的一天
B.旧的一天范围稍多于新的一天
C.新的一天范围几乎占极大部分
D.新的一天范围所占的比例很少
9.本次月全食上演后一周内,江苏省( )
A.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B.自转的线速度加快
C.昼夜时差逐渐增大 D.正午物体影子缩短
李克强总理于当地时间2015年1月20日晚7:00左右抵达瑞士小镇——达沃斯(46°48ˊN,9°50ˊE),参加世界经济论坛。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李克强总理抵达达沃斯时,北京正值
A.日出东方 B.太阳高照
C.夕阳西下 D.夜幕沉沉
11.下列日期的达沃斯日出时刻,与到访期间其日出时刻最接近的是
A.2月20日 B.6月20日
C.10月20日 D.11月 20日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对地球的地理环境和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12.太阳辐射( )
A.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释放能量
B.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光波段
C.到达地面上的太阳辐射为8.24焦/(平方厘米·分)
D.目前可被一般耕地中的农作物利用20%
13.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北京(40°N)某校一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需经常调节支架,使正午太阳光线直射集热板。在一年中,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变动幅度大约是:
A.23°26′ B.46°52′
C.66°34′ D.90°
15.当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大时:
A.我国江淮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B.松花江正是第一次汛期
C.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 D.巴西高原的动物向北迁徙
二、非选择题
16.读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回答下列各题:(12分)
(1)此时图示节气为 ,太阳直射的地理坐标 。
(2)此图所示当天地球赤道上日出的地方时是 时;北极圈上日落的地方时是 时。
(3)此时所示的白天与黑夜的交界线是 (晨线、昏线),此时北京时间为 。
(4)此时,A点的太阳高度是 ,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5)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半球,三个月后,全球各地昼夜长短情况将发生的变化是 ,请在地球侧视平面示意图上,用C点表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17.读北半球“二分二至”时的地球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1)在图的公转轨道上用箭头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1分)
(2)写出节气和日期:①节气 ,日期 ;
②节气 ,日期 ;
③节气 ,日期 ;
④节气 ,日期 。(8分)
(3)当地球位于⑥位置时,太阳直射的位置正处于图2的 (a、b、c、d)段。(1分)
1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两个不连续界面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图中地震波类型名称:C________,D________。
(3)A、B两个不连续界面之间是地球内部分层的________,主要物质成分是________。
(4)地震波C、D所通过的物质的相同点是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
19.读下面的太阳大气结构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在太阳大气层的圈层结构图中,(6分)
①为 、②为 、③为 。
(2)图示②圈层中的太阳活动类型是 。(2分)
(3)简要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
【答案】
1.B
2.A
3.B
【解析】
试题分析:
1.春季,我国大陆上冷空气势力渐弱,来自海洋的暖空气势力渐强,冷暖空气交汇处形成锋面,如果冷暖气团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则会形成准静止锋,多带来连续性降水(或阴雨连绵的天气)。
2.秋分种麦,种植的是冬小麦,故最可能出现在华北地区。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空间上——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和南方,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在我国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南则为冬小麦。我国以冬小麦为主。时间上——冬小麦秋季播种,夏季收获;春小麦春季播种,秋季收获。具体来说,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比如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春播秋收。
3.春分日为每年3月21日前后,秋分日为每年9月23日前后,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根据地球公转一周(约为365天)为360°,约为每天公转1°,则可计算出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180°。
考点:天气系统、农业区位和地球运动。
4.【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天体系统是具有等级性的,其规模也不完全相同,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天体运动的速度和许多因素有关系,质量只是原因之一;日地距离相对适中,保证了地球温度的适宜性;太阳系成员各行其道,自转周期也不相同。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天体、天体系统;地球的特殊性;太阳系的概况。
【答案】
5.B
6.A
7.D
【解析】
试题分析:
5.读图,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量,发达国家远超发展中国家是因为发达国家技术水平高,D错。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增长迅速是因为太阳能发电技术水平提高,不是成本比矿物能低,A错。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替代减少煤、石油发电,可以有效减轻碳排放的减排压力,B对。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短缺,C错。
6.根据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特点,关键是太阳能电池的制造,需要高技术水平。选项中省份,只有江苏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实力较强,有资金和技术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B对。其它省技术、资金力量不足,B、C、D错。
7.读图,太阳从东方升起,图示左侧是北方,右侧是南方。在A、C两图日出方向在东南方向,应是冬季,太阳高度角小,白昼时间短,不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有利季节,A、C错。B、D两图日出都在东北方向,是夏半年,但是B图日出方向接近正东方向,所以日期接近二分日,太阳高度角较小 ,也不是最佳季节,B错。在D图中日出方向接近夏至日时日出方向,太阳高度角大,白昼时间长,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佳季节,D对。
考点:我国太阳辐射能的分布
【答案】
8.D
9.C
【解析】
8.本题考查日期的分界线。日期分界线有两条分别是0时所在经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自西向东经过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日期减去1天,所以180°经线以西到0时经线为新的一天范围。根据此时北京时间为晚8时35分(20时35分),则18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35分,则新的一天的时间只有35分钟,新的一天日期为10月9日,其余范围为10月8日,所以新的一天范围所占的比例很少。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9.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10月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后一周,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江苏正午太阳高度减小,A选项错误;地球自转线速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无关,B选项错误;江苏省昼短夜长,且昼在变短,所以昼夜时差逐渐增大,C选项正确;江苏省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所以日影增长,D选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日期分界线;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答案】
10.D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10.根据材料,抵达时当地时间是1月20日晚7:00,即19点,该地经度9°50ˊE,使用东一区区时,此时北京时间约1月21日凌晨2:00,正值夜幕沉沉,D对。
11.12月22日,太阳走向南回归线,与1月20日出时刻相近的日期是关于冬至日对称的日期,约是11月20日,D对。
考点:时间计算,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日出时间变化。
【答案】
12.A
13.D
【解析】
试题分析:
12.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释放能量,A正确;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B错;8.24焦/(平方厘米·分)是太阳常数,它表示在地球大气上界,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内所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C错;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辐射的极限才是20%,目前一般耕地中的作物对太阳辐射的利用效率仅为2%~4%,D错。选A正确。
13.图A汽车燃烧的汽油,来自太阳辐射能;图B煤来自太阳辐射能;图C利用太阳能发电;图D地热来自地球内部,不是太阳能。选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及影响。
【答案】
14.B
15.C
【解析】
试题分析:
14.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一年中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46°52′,所以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变动幅度大约是46°52′,B对。
15.读图,当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大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我国是冬季。A错。松花江正是第一次汛期是春季,B错。南极地区是极昼,是考察的最好季节,C对。巴西高原的动物向南迁徙,D错。
考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范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不同区域自然特征差异。
16.【答案】(1) 春秋分 (0°,30°E ) (3分) (2) 6 18 (2分)
(3) 晨线 18 (2分) (4) 0° 90°(2分)
(5) 北半球昼达到一年的最长,南半球昼达到一年中的最短或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相反(1分)。绘出6月22日光照图。太阳直射点位置正确(1分),晨昏线与夜半球正确(1分)
【解析】略
17.【答案】
(1)自西向东
(2)①夏至日,6月22日前后;②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③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④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3)a
【解析】
试题分析:
(1)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北极上空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公转方向也是逆时针。
(2)根据地轴的倾斜方向,结合地球的公转方向判断:①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日,时间6月22日;③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②太阳直射赤道,秋分日,时间9月23日;④太阳直射赤道,春分日,时间3月21日。
(3)图中⑥位置地球运动到④(春分日)和①(夏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并且向北移动。因此符合徒儿中的a.
考点: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 二分二至日的判读。
18.【答案】
(1)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2)纵波,横波。
(3)地幔,铁和镁的硅酸盐。
(4)都是固态 C波固、液、气三态物质都能通过,D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
【解析】略
19.【答案】
(1)光球 ; 色球; 日冕
(2)耀斑
(3)干扰短波通信;形成磁暴;出现极光;影响气候;与自然灾害相关(任意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分成: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黑子;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有耀斑;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风;图示②表示色球层。
(3)黑子活动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影响各地的降水量变化);耀斑爆发扰乱电离层,产生磁暴,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太阳风到达地球两极地区,形成高纬地区夜空中的极光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