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科学【名师宝典】精品测试卷十:第三章空气与生命7-8节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科学【名师宝典】精品测试卷十:第三章空气与生命7-8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6-03 22:55:50

文档简介

八下科学【名师宝典】精品测试卷九: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C
C
A
C
D
B
B
B
11
12
13
14
15
D
B
C
C
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6、__生物呼吸作用__、__燃料燃烧___微生物的分解作用____光合作用__。
17、(1)__紫外线__。
(2)__酸雨要腐蚀建筑物、损害农作物和林木的生长等__。
(3)__二氧化碳增多__;__减少燃料的燃烧或多植树造林等__。
18、(1)光合 呼吸
(2)动物 细菌、真菌
(3)绿色植物
19、(1)紫外线 (2)SO2
(3)CO2 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
20、(1)①④⑤ (2)太阳能 (3)CO2+H2O=H2CO3
21、(1)O3 (2)①②③; (3)未变化; (4)变化过程中氟利昂的性质和质量未变化,只是反复循环消耗大量O3.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8分)
22、(1)__植物光合作用释放了氧气__。
(2)__大小、健康状况等基本相同__。
(3)__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进行,而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了乙容器内的氧气__。
23、(1)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2)CH4 温度
(3)空气 低于
24、(3)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4)
操作步骤
简答
①将各装置按上图所示连接好并装入化学试剂,C中放入绿色植物
①__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__;
②__证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尽__;
③__排除植物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__。
②往A的导管口缓缓连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
④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
__CO2+Ca(OH)2===CaCO3↓(白)+H2O__;
⑤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
(5)①_B装置内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__和__D装置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
②__没有除尽空气中的二氧化碳__;__绿色植物在有光的环境下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了二氧化碳__。
四、解答题(8分)
25、(1)+3价 亚硝酸钠
(2)解:M=ρV=2.0克/分米3×1×106分米3×0.5%=1×104克=l0千克
设氨气的质量为X
8NH3+6NO2=7N2+12H2O
136 276
X 10千克
136/276=x/10千克
X=4.93千克
答:氨气的质量为4.93千克
八下科学【名师宝典】精品测试卷十
(考试范围:第三章7-8节)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不是大自然中氧气的消耗途径的是(  )
A.生物呼吸作用      B.物质的燃烧
C.动植物尸体氧化腐烂 D.水蒸发
2.地球变暖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体积分数增大,更多地吸收地表辐射能量从而导致气温升高的结果。下列现象在地球变暖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极地的冰将更多地融化 B.海水的蒸发量将增多
C.植物的生长将趋缓 D.大气中水的含量将增大
3.“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教科书循环使用
B.多用电子邮箱、QQ等即时通讯工具
C.夏天为了更凉快,把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到很低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
4.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完成的,下列自然界中主要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是(  )
A.呼吸作用 B.循环作用 C.光合作用 D.分解作用
5.温室效应有功有过,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CO2,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A.CO2能使干燥石蕊纸花变红 B.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温室效应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温度 D.“低碳”是指较低的CO2排放
6.2013年1月,我省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PM10、PM2.5等6项指标,在发布的6项指标中,不包括下列哪种物质(  )
A.SO2   B. NO2   C.CO2   D.CO
7.如图是北京本地PM2.5来源分布图。据此,下列措施对减少PM2.5效果最不明显的是(  )
A.减少汽车的保有量
B.植树造林
C.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D.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8.在自然界中氧气会不断被生物所消耗,但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却能保持稳定,这和自然界有效进行氧循环有关。以下关于氧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大气→呼吸作用→氧气→光合作用→氧气
B.大气→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氧气
C.大气→呼吸作用→氧气→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D.大气→光合作用→氧气→呼吸作用→水
9.小郭热衷于植树造林,他说这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其理由是(  )
A.光合作用吸收氧气 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C.呼吸作用吸收氧气 D.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10.如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其中没有氧气参加反应的是(  )
A.①②  B.③⑥  C.④⑤  D.①③⑥
11.为了支持“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这一观点收集了以下证据。你认为不应该成为本方论据的是(  )21教育网
A.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
B.有证据表明在远古时代的原始空气中氧气含量高达30%
C.地球人口的增多,其呼吸和使用燃料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
D.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是目前各国政府的重要环境政策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制做了以下4个密闭的玻璃瓶,放在一定的环境中。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判断哪个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长(  )21cnjy.com
13.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
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
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
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14.空气的清洁程度可以用每立方米空气悬浮物(颗粒物)的含量来表示。其测定方法是:用空气抽气机将空气吸入一容器中,容器中有一滤网,滤网能吸附通过它的空气中的悬浮物。将滤网置于精密的天平上,测出附着在滤网上的颗粒物总质量(毫克)。如图是每隔1小时进行一次观察的记录图表,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下列四个时间段中,空气最浑浊即悬浮物最多的是(  )21·cn·jy·com
A.5~6时 B. 6~7时 C. 7~8时 D.8~9时
15.2012年3月31日晚8点30分~9点30分,全球共14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接力活动。低碳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如图所示是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参与①过程的是所有植物
B.通过②过程不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C.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D.碳-氧循环,指的是碳单质与氧气间的循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6.自然界中 、 和 等过程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而 的过程会使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从而使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维持相对稳定。21·世纪*教育网
17.臭氧层衰竭、酸雨和温室效应是当今三大环境问题。
(1)人为的大气污染物,使地球外层空间的臭氧层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减弱了臭氧层吸收 的作用。  21*cnjy*com
(2)形成酸雨的原因是空气受SO2和氮氧化物的污染。请举一例:说明酸雨可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来源:21cnj*y.co*m】
(3)形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是 ;你对防止温室效应的一点建议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18.自然界除了水循环和氧循环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碳循环。以下是有关碳循环的图解,图中CO2代表二氧化碳,H2O代表水。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1*cnjy*com
(1)图中①②分别代表两种重要的生理作用。
①代表的是 作用②代表的是 作用
(2)图中③④分别代表哪类生物?
③代表的是 ;④代表的是 ;
(3)图中哪类生物不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就能生存? 。
19.臭氧层衰竭、酸雨和温室效应是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
(1)人为的大气污染物,使地球外层空间的臭氧层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减弱了臭氧层吸收 的作用;
(2)形成酸雨的原因是空气受 和氮氧化物的污染。
(3)温室效应主要是空气中 含量升高引起,防止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是 。
20.如图为碳循环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代表CO2和O2,那么其中表示CO2的是    。
(2)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3)有专家提出,可把空气中过多的CO2压入深海,让海水吸收,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人类发明并使用氟利昂(主要用作制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利昂进入大气层后,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出氯原子能消耗臭氧,其破坏臭氧层的循环示意图如下:
(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 。
(2)上述三步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
(3)经过上述①②③的反应过程后,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是否发生变化? 。
(4)诺贝尔奖获得者莫里纳博士研究表明:“少量氟利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请你根据循环示意图简要说明他的观点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8分)
22.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曾做过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甲和乙两个密封玻璃容器内,甲中放一只小白鼠,乙内放一只小白鼠和一盆绿色植物,放于向阳处,发现小白鼠在乙中的存活时间比甲长了许多。www-2-1-cnjy-com
(1)此实验说明了 。
(2)为了使实验更有说服力,两只容器中的小白鼠应该 。2-1-c-n-j-y
(3)如果用黑布将乙容器完全罩住,则乙内小白鼠存活时间比没罩时短。这是因为: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3.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展示的关于《温室效应研究》课题的部分资料及图片。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氟氯烃、甲烷、二氧化氮等温室气体(其中主要是CO2),像玻璃罩一样,紧紧地罩在我们的上空,使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热量无法逸散,从而使气候圈增温的现象。2·1·c·n·j·y
(1)该学习小组采用图甲装置制备CO2气体。文字表达式为 。www.21-cn-jy.com
(2)图乙装置研究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的化学式是 ,该小组需要定时观测并记录的数据是 。
(3)该小组用图丙装置来进行CO2产生温室效应的模拟研究,在左侧集气瓶中盛放CO2气体,右侧集气瓶中盛放 (填气体名称)。实验时,能观若察到食用油a侧液面高度 (填“低于”、“等于”或“高于”)b侧液面高度,证明CO2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出处:21教育名师】
2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CO2气体产生,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
(1)假设: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有气体产生。
(2)设计方案:使绿色植物在避光的黑暗处发生呼吸作用,检验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3)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 。
②绿色植物呼吸作用过程: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4)
操作步骤
简答
①将各装置按上图所示连接好并装入化学试剂,C中放入绿色植物
①A装置的作用是 ;
②B装置的作用是 ;
③C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 。
②往A的导管口缓缓连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
④A装置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⑤D装置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5)结论与讨论:
①能表示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 和 。
②如果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多方面的。请你从实验条件控制上找出可能的两个原因:一是 ;二是 。
四、解答题(8分)
25.氮氧化物(如NO2、NO等)进入大气后,不仅会形成硝酸型酸雨,还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因此必须对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21*cnjy*com
(1)用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O2+NO+2NaOH═2NaNO2+H2O,产物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已知“HNO2”读作“亚硝酸”,则NaNO2的名称为 。
(2)氨气(NH3)也可用来处理氮氧化物。例如,氨气与二氧化氮反应:8NH3+6NO2═7N2+12H2O。若某工厂排出废气中NO2含量为0.5%(体积分数),则处理1.0×103米3这种废气,需要多少千克氨气(假设此时NO2气体的密度为2.0千克/米3,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