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学习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通过实例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通过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学习,总结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
3、运用所学知识为依据,分析生产、生活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
1.生长素的作用方式及特点
(1)作用:既能 生长,也能 生长;既能 发芽,也能 发芽;既能防止 ,也能疏花疏果。
(2)作用方式:不直接参与 ,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 的信息。
(3)作用特点: ,即 时促进生长, 时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促进
抑制
促进
抑制
落花落果
细胞代谢
调节代谢
两重性
低浓度
高浓度
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阅读教材P50,完成知识填空:
低促高抑
2.生长素作用特点的表现
A
B
C
D
E
F
G
H
活动一:分析曲线,归纳相关结论:
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 两重 性。
对同一器官而言,如何划分低浓度和高浓度?
对同一器官,生长素浓度不同,所起的生理作用一定不同吗?
提示:图中C、E、F点。
提示:图中G、H点,浓度不同,生理作用却相同。
mol/L
2.生长素作用特点的表现
A
B
C
D
②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引起的生理效应往往不同。
根、芽、茎的敏感程度大小为 。
根>芽>茎
思考:敏感程度大小与最适浓度有什么关系?
(如生长素为浓度10-6mol/L)
提示:反相关
mol/L
2.生长素作用特点的表现
③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单(双)子叶植物敏感程度: 。
另外:幼嫩细胞比老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 。
幼根
老根
双子叶>单子叶
更大
3.两重性的实例
①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的生长被抑制的现象称之为“顶端优势”。
自然界木本植物的树型常常呈“宝塔型”。(如上图、下左图。)
(1)顶端优势
阅读教材P50,理解其概念及产原因:
思考:分析下右图,为什么去掉顶芽后,顶端优势就能解除?
思考:
第1、2组处理的结果能否说明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组别 侧芽增加的长度(mm)
1.保留顶芽 3.4±0.5
2.去除顶芽 16.0±2.7
3.去除顶芽,外施生长素 1.8±0.6
活动2:分析实验,探究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原因。
第2、3组处理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不能
提示:侧芽生长受到抑制与生长素的积累有关
提示:侧芽生长受到抑制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积累到侧芽。
② 产生顶端优势原因分析:
产生的生长素不断地往 运输;
生长素浓度低 → 生长;
生长素浓度高 → 生长。
2 > 3 > 4 > 1
抑制
促进
2
3
4
2
1
3
4
顶芽
促进
侧芽
抑制
比较浓度大小:
③ 顶端优势的相关应用:棉花打顶(去掉顶芽)
顶芽
侧芽
顶端优势的应用
树木修剪——改善树型
棉花摘心——增加产量
树木粗壮——木材质量
解除顶端优势
利用顶端优势
(2)根的向地性
活动3:建构一个关于“根的向地生长”的解释模型。
(提示: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横向运输;
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高。)
根
重力作用
根中生长素横向运输
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较低
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
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高
远地侧生长受到促进
近地侧生长受到抑制
生长较快
生长较慢
根向地生长
重力
根
茎
活动4:推理分析以下两个问题:
思考1.为何根、茎中生长素的分布状况相似,但生长方向不同?
思考2.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能否完整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
近地侧
远地侧
近地侧
远地侧
(抑制)
(促进)
(促进)
(促进)
不能
1.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特点是( )
A.只能抑制植物生长
B.只能促进植物生长
C.高浓度时促进生长,低浓度时抑制生长
D.高浓度时抑制生长,低浓度时促进生长
D
巩固练习
2.下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果不能说明 ( )
A.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
B.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
C.根具有向地性,茎具有背地性
D.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
3.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是( )
A.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
B.顶端优势
C.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D.含羞草的小叶受刺激立即下垂
B
二、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
阅读教材P50-51,思考生长素(或类似物)有哪些应用。
解除或利用顶端优势
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
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子果实
除草剂
促使扦插的枝条生根
生长素类似物: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α-萘乙酸(NAA)、2,4-D等, 具有与IAA相似的生理效应。
应用:
思考:如何能培育出无子番茄?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刺激未受粉的雌蕊柱头或子房而获得的,其原理是应用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的生理作用。
为什么要用“一定浓度”?
三、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分组:把 基本相同的插条平均分成10组,每组3枝。
(2)处理枝条:把一定浓度的2,4-D或NAA按不同比例稀释成10份具有浓度梯度(实验前通过预实验确定的梯度范围)的溶液,用 法或者 法处理插条。
长势、长度、粗细等
浸泡
沾蘸
阅读教材P51-52,完成相关知识填空。
1.分析原理,提出问题
2.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插条长出不定根。那么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
(3)培养:将处理过的插条放入营养花钵中,适宜温度(25~30 ℃)下培养。
(4)观察: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各组插条的生根情况,如生根 、根的
等。
3.分析实验结果
生根数目 或不定根的长度 的一组对应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接近促进插条生根的适宜浓度。
条数
长度
最多
最长
活动5:进一步分析实验相关问题:
思考1:最好选择什么材料做插条,材料如何处理?
选择材料:
材料处理:
下端削成斜面,增加吸水面积促进成活,每枝留3~4个芽。
同种的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容易生根) 。
取材原则:容易、方便和效果良好
活动5:进一步分析实验相关问题:
思考2:关于本次实验的变量有哪些?
自变量: 生长素类似物(NAA)的不同浓度
(单一变量);
因变量: 插条生根的数量和长度
(观测指标);
无关变量:插条的情况、浸泡时间的长短、 培养温度等
(要相同且适宜)。
思考3:正式实验前为什么要做预实验?
先设置较大梯度浓度进行预实验,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
思考4:本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吗?
预实验需要,正式实验不需要。
(1)实验中,取材、处理时间、光照、温度、通气状况等都属于无关变量,要遵循等量原则( )
(2)在进行正式实验之前要先做预实验,可有效减小实验误差( )
(3)沾蘸法适用于药液浓度低,而浸泡法适用于药液浓度高( )
(4)该实验中应把枝条上的芽全部清除( )
(5)正式实验和预实验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 )
判断正误
辨析易混易错
√
×
×
×
×
接下来是!——我的个人秀
5.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
(2)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________。
(3)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________的状态下。
(4)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________区间。
C点以后
大于m小于M
小于m
大于i
综合运用
迁移应用作业
我国宋代著作《种艺必用》中,记载了一种促进空中压条生根的方法:“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又晒干,筛过,再浸之。又晒又浸,凡十余次。以泥封树枝……则根生。”
请你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其中的科学道理。
家庭手工作业
至少尝试进行一种植物或花卉的扦插、嫁接,可向家长请教,在实践中你会感受到自然万物的奇妙!
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