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 第4课:归去来兮辞(教师版+学生版)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 第4课:归去来兮辞(教师版+学生版)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07 19:07:47

文档简介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冯文平 薛菁华 审核人: 张海敏 领导签字:张海敏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
②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字词,理解文章的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反抗黑暗, ( http: / / www.21cnjy.com )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本文的特殊句式。
【学习难点】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课时安排】3课时
【知识链接】
“辞”及其特点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文体。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一组;以四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人们将辞赋并称,二者都注重文采,善于用典,但二者是有区别的。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在内容上,辞重言情,而赋以咏物说理为主。就本文来讲,作者对归耕后的农村生活的描写,极尽铺陈之能事,在景物的形象描写上,辞采华美、音韵和谐而又自然,增强了作品的抒情性和感染力,避免了堆砌辞藻,华而不实的弊病。
【自主学习】
一、关于陶渊明
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许多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的。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 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有《陶渊明集》
二、关于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 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那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补充:在必修2所学的《归园田居》便是辞官归于田园后所作。)
三、朗读指导
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第2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 ( http: / / www.21cnjy.com )“追”“非”。主要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因。“田园将芜”是原因之一;“心为形役”是原因之二。弃官归隐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 ( http: / / www.21cnjy.com )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写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奔”“门”“存”“樽”,写刚入家门的热烈场面,充盈着浓郁的亲情和欢悦的气氛;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写归家后的日常生活,闲适淡泊,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门——居室——庭院的顺序来写,表面写景,实际抒情,营造了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第三段用一韵,押ou韵,韵脚有“游”“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忧”“畴”“舟”“丘”“流”“休”,写回乡定居后的生活情况。“游”“求”两韵述志;“忧”韵乐以忘忧;“畴”“舟”“丘”“流”是一段充满诗意的描绘;“休”韵写春来万物复苏,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暂与匆促,顿生感慨。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有“之”“期”“耔”“诗”“疑”,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当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
总之,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情,也有庆幸之意,应读得“气中声硬”。第二、第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谥而愉悦的,应读得“气满声高”。第四段乐天安命,有达观之情,读得旷达、悠然。
四、重点字词句
1.请翻译下列含有疑问代词的句子。
①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②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独自悲伤呢?)
③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
④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
⑤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
2.指出下列活用的词语。
①眄庭柯以怡颜(怡,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
②乐琴书以消忧(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琴书:名词动用,弹琴,读书)
③或棹孤舟(棹:船桨,这里用作动词,划)
④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 名词动用)
⑤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愉快,意动用法)
⑥善万物之得时(善,以……为欢喜, 意动用法)
3.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①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句,“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②将有事于西畴 (介宾结构后置)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 (同上)
④问征夫以前路 (同上)
⑤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代词作宾语前置,“还出去干什么呢?”)
⑥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同上)
⑦乐夫天命复奚疑? (同上)
⑧遂见用于小邑 (见……于,被)
⑨既自以心为形役 (为,被)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⑴归 田园将芜胡不归?(动词,归隐) 聊乘化以归尽(归:回归。归尽:到死。)
⑵夫 问征夫以前路(名词,行人) 乐夫天命复奚疑(语气助词,表示舒缓语气)
⑶故: 故便求之 (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故交,朋友)
⑶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到,动词)
求之靡途 (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 (助词“的”)
⑷委: 曷不委心任去留 (顺从,随从)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 (委托)
委命下吏 (把……交给)
⑸寻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不久) 既窈窕以寻壑 (探寻)
⑹往 怀良辰以孤往 (去往) 悟已往之不谏 (过往)
⑺以 既自以心为形役 (介词,让)
农人告余以春及 (介词,把)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表修饰,而)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表目的,来)
⑻而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析)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整体感知】
文章可分为三个层次,请概括每层内容及感情。
内容 感情
第1段 对官场的厌弃和对归家的急切 自责自悔,欣喜急切
第2、3段 归家隐居后的生活乐趣 自安自乐
第4段 抒发乐安天命的情怀顺天应命,不必遑遑追逐的人生态度。 乐天安命
【合作探究】
一、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是什么?归家途中的心情体现在哪里?
从文章的小序和第一段可以看出,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辞官的原因是他看穿了官场的污浊,也认识到了仕途即迷途,他不愿同流合污,也不愿屈心抑志。当他意识到仕宦生涯是“深愧平生之志”之后,痛苦之余庆幸自己陷入泥淖还不算深,还来得及从迷途踏上正确道路,因此决计归去。
他水陆兼行,归心似箭,“舟遥遥以轻飏,风飘 ( http: / / www.21cnjy.com )飘而吹衣”表现了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他恨天亮得慢,有表现他归家的急切之情。
二、 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中间部分从四个方面写归田的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乐趣,首先,初进家门,“载欣载奔”,写狂喜之态,家人侯迎,而后举家欢庆,其乐融融。儿女绕膝,尽享天伦之乐。之后写居室之乐,自斟自饮,傲然自得。再次写庭园之乐,目光所及,选取了几个画面,创造出一个安乐闲适的意境,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无尽乐趣及孤傲坚贞之志。最后写交游之乐,以琴书为伴,听亲人的知心话,与农人话农事,闲暇之余乘兴出游,万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表达对自然的崇尚之情,抒发内心的愉悦乐观。
三、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乐安天命,随着生命的自然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直到死,这是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这样的思想有些消极,在历史上也引起许多落魄文人的共鸣,但不能将这种评价简单化、绝对化。联系陶渊明的经历和志向,是可以理解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他本人不愿出仕,也不适合为官,他无法将自己融入污浊黑暗的官场生活中去,弃职归田便成为他必然的选择,投身自然才可以享受种种人生乐趣,才能寄托心灵,这也正是他执着追求自己理想的一个表现。“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是作者历经人生曲折之后真实而复杂的感慨,饱含作者从官场退出后的沉痛反思和过来人切身感悟及深刻体验。
我的疑问:
导 学 案 装 订 线《归去来兮辞》导学案(学生版)
编制人:冯文平 薛菁华 审核人: 张海敏 领导签字:张海敏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
②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字词,理解文章的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反抗黑暗, ( http: / / www.21cnjy.com )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本文的特殊句式。
【学习难点】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课时安排】3课时
【知识链接】
“辞”及其特点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一组;以四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人们将辞赋并称,二者都注重文采,善于用典,但二者是有区别的。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在内容上,辞重言情,而赋以咏物说理为主。就本文来讲,作者对归耕后的农村生活的描写,极尽铺陈之能事,在景物的形象描写上,辞采华美、音韵和谐而又自然,增强了作品的抒情性和感染力,避免了堆砌辞藻,华而不实的弊病。
【自主学习】
一、关于陶渊明
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 ( http: / / www.21cnjy.com )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许多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的。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 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有《陶渊明集》
二、关于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 ( http: / / www.21cnjy.com )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 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那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补充:在必修2所学的《归园田居》便是辞官归于田园后所作。)
三、朗读指导
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第2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奔”“门”“存”“樽”;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 “观”“还” “桓”。
第三段用一韵,押o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
“休”。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有“之” “期”“耔”“诗”
“疑”。
四、重点字词句
1.请翻译下列含有疑问代词的句子。
①田园将芜,胡不归
②奚惆怅而独悲
③复驾言兮焉求
④曷不委心任去留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⑤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指出下列活用的词语。
①眄庭柯以怡颜( )
②乐琴书以消忧( )( )
③或棹孤舟( ) ④策扶老以流憩( )
⑤悦亲戚之情话( ) ⑥善万物之得时( )
3.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①寓形宇内复几时?( ) ②将有事于西畴( )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 ) ④问征夫以前路( )
⑤复驾言兮焉求?( )⑥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
⑦乐夫天命复奚疑?( )
⑧遂见用于小邑( ) ⑨既自以心为形役( )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⑴归 田园将芜胡不归?( ) 聊乘化以归尽( )
⑵夫 问征夫以前路( ) 乐夫天命复奚疑( )
⑶故: 故便求之( )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
⑶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
求之靡途 ( ) 四方之事 ( )
⑷委: 曷不委心任去留 ( )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 ( )
委命下吏( )
⑸寻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 既窈窕以寻壑( )
⑹往 怀良辰以孤往( ) 悟已往之不谏( )
⑺以 既自以心为形役( ) 农人告余以春及( )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 )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 )
⑻而 门虽设而常关( ) 觉今是而昨非( )
时矫首而遐观( ) 鸟倦飞而知还( )
【整体感知】
文章可分为三个层次,请概括每层内容及感情。
内容 感情
第1段
第2、3段
第4段
【合作探究】
一、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是什么?归家途中的心情体现在哪里?
二、 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三、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我的疑问:
导 学 案 装 订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