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单元测试 培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下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单元测试 培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5-12 15:14:3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下 第四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4八下·长兴期末)学校里的劳动实践基地内,同学们种植了多种农作物,其中黄瓜的茎属于(  )
A.直立茎 B.匍匐茎 C.攀援茎 D.缠绕茎
【答案】C
【解析】攀援茎是所有攀爬植物的重要部分,每一个植物在发芽生长过程中不断张高,为了可以更好的生长它们便长出了攀援茎来支持自己向高处或各种地方生长。
【解答】攀援茎细长,茎幼小时较为柔软,不能直立,而是以卷须(如葡萄,黄瓜)、不定根、或吸盘(如爬山虎)等特有的结构攀援支持物上升生长。 黄瓜的茎能够借着茎卷须盘卷在别的物体上向高处生长。故答案为:C。
2.(2024八下·长兴期末)2024年6月,“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新一批月球土壤样品回到地球,与地球土壤相比,月壤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
A.微生物 B.空气 C.矿物质 D.腐殖质
【答案】C
【解析】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故月壤不含空气;由于月球环境极度缺水和干燥,故月壤不含水分;由于在月壤的形成过程中,没有生物参与活动,无有机物质,故月壤不含腐殖质,微生物,所以,与地球土壤相比,月壤不含空气、水分、腐殖质,微生物。
【解答】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腐殖质,月壤中本身就富含矿物质, 月壤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矿物质故答案为:C。
3.(2024八下·柯桥期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出自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诗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高贵品质。而绍兴镜湖十里荷塘的荷花也将在2024年的夏天尽情绽放。请问以下哪种土壤适合荷花的生长(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各种土壤都适宜
【答案】B
【解析】1、黏土:优点:保肥保水性强、含矿质元素较丰富、有机质含量较稳定等。缺点:土壤间隙小、通透性差。2、沙土优点:土壤间隙大,通透性强;排水良好。缺点:保水性差;土壤中有机质少,且易分解和淋失。3、壤土:土壤结构良好,土质均匀,松粘适中,通透性保水性都较好,是较优质肥沃的土壤,所有园艺植物都能在壤性土壤上健康生长。具有较高的保水、保肥力,但是通气透水性差,只适合栽培水生植物等。
【解答】“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淤泥说明了莲生活的土壤是黏土类土壤,保水性好,透气性差;
故答案为:B
4.(2024八下·越城月考)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绘制出下面的树桩年轮特征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靠乙一侧降水多,生长快
B.靠乙一侧降水少,生长快
C.靠乙一侧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
D.靠甲一侧光照强于靠乙那一侧
【答案】C
【解析】年轮的形成原理:年轮是由于一年内气候条件不同,由形成层活动所形成的木质部在形态和结构上的差异而产生的。在春季和夏季,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形成层活动旺盛,所形成的木质部细胞大、壁薄、颜色浅,质地较疏松,称为早材;到了秋季,气温渐凉,雨量减少,形成层活动逐渐减弱,所形成的木质部细胞小、壁厚、颜色深,质地较紧密,称为晚材。同一年的早材和晚材之间,界限不明显,而相邻两年的早材和晚材之间,界限非常明显,形成了年轮。
【解答】观察树桩的年轮图示:乙侧的年轮间隔大于甲侧,说明乙侧是树干的向阳面,生长速度快于甲侧。故答案为:C。
5.下列对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做法,错误的是(  )。
A.将城市湿地开发成住宅小区 B.利用海边滩涂进行水产养殖
C.植树造林,减少土壤的沙漠化 D.禁止用泥土烧制实心建筑用砖
【答案】A
【解析】根据有利于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A.将城市湿地开发成住宅小区不利用土壤资源,故A符合题意;
B.利用海边滩涂进行水产养殖有利于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故B不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减少土壤的沙漠化有利于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故C不符合题意;
D.禁止用泥土烧制实心建筑用砖有利于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下列最适宜土壤生物生活的环境是(  )
A.阴暗、潮湿、寒冷的无氧环境 B.坚硬、干燥、温暖的无氧环境
C.阴暗、潮湿、温暖的有氧环境 D.阴暗、干燥、寒冷的有氧环境
【答案】C
【解析】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解答】生物生存离不开温度、水分、氧气等条件。所以最适宜土壤生物生活的环境是阴暗、潮湿、温暖的有氧环境。
故答案为C.
7.土壤的盐渍化会严重影响耕地的质量,导致作物减产。盐渍化后导致作物减产的根本原因是(  )。
A.土壤缺少无机盐
B.土壤缺少水分
C.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植物难以吸水
D.土壤板结,植物根系难以获得空气
【答案】C
【解析】 土壤盐渍化导致作物减产的根本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接近或大于细胞液浓度,使得植物细胞难以吸水。
【解答】当土壤盐渍化发生时,土壤溶液的浓度变得过大,这个浓度接近或甚至超过了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由于植物细胞无法从高浓度的土壤溶液中吸取水分,反而会导致细胞内的水分向外流失,造成植物脱水。这种情况下,植物不仅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而且由于渗透压的作用,植物细胞还可能因为过度失水而死亡。
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8.(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海边滩涂是海水经过之地而非海水里)。大多数植物都不能在高盐碱的海边滩涂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海边滩涂水量过高 B.海边沙土中溶液浓度过高
C.植物获得光照强度不足 D.海边滩涂无机盐含量较低
【答案】B
【解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吸水。吸水还是失水取决于细胞液浓度与周围环境溶液的浓度大小。
【解答】高盐碱的海边滩涂环境中土壤溶液的浓度要大于大多数植物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浓度,从而会失水,无法正常的生长,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2024八下·上城期末)下列生产生活中的措施与其所依据的科学原理一致的是(  )
A.雨季在农田边挖沟排涝——抑制根对水分的吸收
B.移栽树木时剪去部分枝叶——增强植物的蒸腾作用
C.将水果放在冰箱里贮藏——促进水果的呼吸作用
D.移栽植物后不能大量施肥——防止植物失水死亡
【答案】D
【解析】(1)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A.雨季在农田边挖沟排涝能增加土壤的空隙,促进根的呼吸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移栽树木时剪去部分枝叶能抑制植物的蒸腾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将水果放在冰箱里贮藏能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大量施肥后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导致根细胞失水,因此移栽植物后不能大量施肥,目的是防止植物失水死亡,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2024八下·柯桥期末)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肺泡数最多,与其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
B.根尖根毛区根毛数量多,与其吸收水分的功能相适应
C.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壁薄,与其吸收水分的功能相适应
D.仙人掌叶片退化成针刺状,与其适宜生活在干旱环境的功能相适应
【答案】C
【解析】根尖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冠:排列松散,有较薄的细胞壁,当根尖在土壤中生长时根冠起润滑作用,根冠细胞不能分裂,死亡后由分生区补充,有少量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没有液泡和叶绿体。分生区:个体小,排列紧密,有较薄的细胞壁,分裂能力强,因此细胞核较大,拥有大量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糖体,没有液泡和叶绿体。伸长区:有细胞壁,细胞能够吸水,因此有一定量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和较小的液泡,没有叶绿体。只有少数细胞能继续分裂。成熟区:有细胞壁,不能分裂,死亡后由分生区补充,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拥有较大的液泡,一定量线粒体,少量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糖体,没有叶绿体。
【解答】A.人体内肺泡数最多,与其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 ,A正确;
B 根尖根毛区根毛数量多,与其吸收水分的功能相适应 ,B正确;
C.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壁薄,与其吸收水分的功能无关,分生区的细胞主要是分裂产生新细胞,C错误;
D.仙人掌叶片退化成针刺状,与其适宜生活在干旱环境的功能相适应 ,D正确;
故答案为:C
11.(2024八下·越城期末)某同学家中的一棵桃树,在桃子成熟前由于某种原因损伤了部分树皮,收获时果实反面又大又好吃,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木质部输送给果实更多的水分
B.受伤树皮的运输能力更强了
C.木质部运输有机物,损伤树皮不影响果实的发育
D.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而供给了果实
【答案】D
【解析】木质茎的结构组成部分: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支持作用。韧皮部: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其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疏导有机物的筛管。形成层:呈环状排列,细胞扁平,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水稻、小麦、竹类等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髓:细胞壁比较薄,常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解答】木质部部输送给果实更多的水分,因为木质部中有导管,负责运输水分和无机盐,但是果皮中主要是从上而下运输有机物的韧皮部,所以 在桃子成熟前由于某种原因损伤了部分树皮, 使得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而供给了果实 ,所以收获时果实反而又大又好吃;
故答案为:D
12.(2024八下·杭州期末)某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从一个皮层细胞进入另一个皮层细胞,然后进入根的木质部导管,最后上升到植物体的各结构。该植物根的横切结构(如图)中各细胞的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
A.外界溶液<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
B.外界溶液<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
C.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外界溶液
D.根毛细胞>内皮层细胞>皮层细胞>外界溶液
【答案】B
【解析】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
【解答】水的扩散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某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进入根毛细胞,从一个皮层细胞进入另一个皮层细胞,然后进入根的木质部导管,说明各细胞的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为外界溶液<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2024八下·嵊州期末)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答案】B
【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植物主要通过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解答】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在光下,蒸腾速率先大于吸收速率后小于吸收速率,所以B正确;
故答案为:B
14.(2024八下·余杭期末)如图甲是小科想探究“叶片哪一面气孔数目多”所进行的实验:图乙、丙为某陆生植物叶表皮中的不同状态下的保卫细胞。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是根据叶片两面出现气泡数量的多少来判定的
B.图甲实验中所用的热水必须90℃以上
C.图乙表示晴天正午温度较高时的形态
D.图丙表示保卫细胞吸水较多时的形态
【答案】A
【解析】蒸腾作用 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 (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解答】A.图甲是根据叶片两面出现气泡数量的多少来判定的 ,A正确;
B.图甲实验中所用的是水就可以了,B错误;
C.图丙表示晴天正午温度较高时的形态,因为失水过多,气孔关闭,C错误;
D.图乙表示保卫细胞吸水较多时的形态,气孔打开,D错误;
故答案为:A
15.(2024八下·越城月考)如图表示在有风和无风两种条件下,蒸腾速率与气孔大小之间的关系。在图中哪一点蒸腾作用与是否有风无关(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答案】D
【解析】1、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它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能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还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叶片被灼伤。2、气孔的结构与功能: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 “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 “窗口”。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关闭。气孔的大小直接影响蒸腾作用的速率,一般来说,气孔越大,蒸腾作用越强。
【解答】由有风和无风的两种条件下的曲线坐标图可知,在D点时,有风和无风的两种条件下蒸腾速率相同,因此在D点时蒸腾作用与是否有风无关。所以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2024八下·余杭期末)谷雨时节,万物复苏,我市某校新建的“耕读园”劳动实践基地正式揭牌,师生们共同种下了第一茬蔬菜和水果,包括玉米、辣椒、梨树等。请回答下面小题:
玉米适宜在较干燥的旱地上生长,如果种植在水分比例过大的土壤中,会使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从而导致“霉根”。
(1)在下列三种类型的土壤中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导致“霉根”的是   。
(2)为使玉米茎秆健壮,不易倒伏,应多施加含有   元素的肥料。
【答案】(1)C
(2)钾
【解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占土壤固相重量的95%~98%。土壤有机质分为残落物和腐殖质,占有机物质的70%-90%,是土壤的肥力来源。土壤水分和空气占土壤体积的20%-30%,分别存在于土壤孔隙中,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生物活动;
【解答】(1)在下列三种类型的土壤中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导致“霉根”的是C,土壤中含水量过多,根的透气性能差;
(2)为使玉米茎秆健壮,不易倒伏,应多施加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磷肥会促进开花结果,氮肥会促进叶子的生长。
故答案为:(1)C(2)钾
17.(2024八下·义乌期末)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执行月背采样任务,将带回月壤进行科学研究。
(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还有空气、水、无机盐和   等成分;
(2)科学家设想:假如环境条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经过的阶段如下,按顺序可排列为②④⑥   ;
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②岩石风化 ③高等植物生长
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 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
⑥低等植物生长
(3)科学家将月壤真空解压后保存于氮气中。这主要是因为氮气____。
A.无色无味 B.化学性质不活泼
C.空气中含量最多 D.沸点较低
【答案】(1)腐殖质/有机物
(2)①③⑤
(3)B
【解析】(1)根据地球土壤的组成的知识解答;
(2)根据月球土壤的形成过程分析;
(3)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判断。
【解答】(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还有空气、水、无机盐和腐殖质(有机物)等成分;
(2)由分析可知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需要经过:②岩石风化,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⑥低等植物着生,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③高等植物生长,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
则正确顺序为②④⑥①③⑤。
(3)科学家将月壤真空解压后保存于氮气中。这主要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保证月壤不会发生改变,故选B。
18.(2024八下·金东期末)八(1)班同学以“植物中的物质运输”为主题开展相关的大单元学习。小科同学画出图甲所示叶片上的物质流动图,并利用显微镜观察了蚕豆下表皮装片和根尖的纵切片,如图乙是显微镜下的部分视野,图丙是他绘制的根毛细胞。请回答:
(1)图甲中代表有机物运输路径的是   (填图中序号)。
(2)图乙中“? ”代表的是   细胞。
(3)植物的根尖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条件是图丙中的细胞液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浓度。
【答案】(1)④
(2)保卫
(3)大于
【解析】茎中筛管自上而下的运输有机物。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解答】(1)叶片制造有机物,通过茎中筛管自上而下的运输;
(2)图乙中“? ”代表的是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之间的孔是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
(3)植物的根尖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条件是图丙中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
19.(2024八下·嵊州期末)如图是用小麦苗来验证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的实验和小麦苗的根尖结构示意图。
(1)根据图A到图B的麦苗长势判断,甲试管中盛的是   (选填“土壤浸出液”或“蒸馏水”)。
(2)小麦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选填数字序号),该部位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可以扩大根的   。
【答案】(1)土壤浸出液
(2)①;吸收面积
【解析】一般植株的根尖从根顶端向后依次可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四个部分。
【解答】(1)根据图A到图B的麦苗长势判断,甲试管中的植物长得越来越好,说明盛的是土壤浸出液,因为土壤浸出液中有无机盐,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
(2)小麦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①根毛区(选填数字序号),该部位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可以扩大根的吸收面积;
故答案为:(1)土壤浸出液 (2)①;吸收面积
20.(2024八下·嵊州期末)同学们学习了“植物的茎与物质的运输”一节内容后,进行如下实验活动。
(1)将一根杨树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图一),放在阳光下。观察到叶脉发红时,将枝条的茎进行横切和纵切,能看到被染红的是图二中的   (填数字序号),此部位中的   属于输导组织,具有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2)将杨树的枝条环割去一圈树皮(图三),一段时间后,会在环割处的   形成枝瘤(选填“上方”或“下方”)。
【答案】(1)⑤;导管
(2)上方
【解析】①外树皮,②韧皮部;③树皮;④形成层;⑤木质部;⑥髓;木质部中有导管,导管负责自下而上的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韧皮部中有筛管,筛管负责自上而下的运输有机物;
【解答】(1)将一根杨树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图一),放在阳光下。观察到叶脉发红时,将枝条的茎进行横切和纵切,能看到被染红的是图二中的 ⑤木质部;因为木质部中有导管,导管属于输导组织,具有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2)将杨树的枝条环割去一圈树皮(图三),一段时间后,会在环割处的上方形成枝瘤,因为枝瘤中的只要物质是有机物,有机物是植物叶光合作用制造的,运输的方向是自上而下;
故答案为:(1)⑤ ;导管(2)上方
21.雷竹笋是一种常见的食材,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却不宜多食。
(1)雷竹笋常带有苦味是因为含有氰苷。氰苷在酶的催化下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HCN),HCN沸点为26℃。 为避免食用雷竹笋时因 HCN引起中毒,烹饪时应   。
(2)当雷竹笋从地下钻出土壤,笋尖被阳光照射后会转为绿色,俗称“出青”。 出青后的笋含有更多的氰苷。 为避免雷竹笋在出土后继续生长的过程中出青,农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3)如图为竹子与竹笋的生长示意图,箭头表示糖类的运输方向。下列关于糖类的来源及其运输结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蒸腾作用、导管 B.光合作用、导管
C.光合作用、筛管 D.呼吸作用、筛管
【答案】(1)煮熟煮透
(2)覆盖干草、黑色塑料布等不透光的物体
(3)C
【解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解答即可。
【解答】(1)食物的加热一定要到火候,也就是一定要把食物做熟了,不能盲目追求鲜、嫩。只要食物做熟了,食物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虫卵等就会死去,所以为避免食用雷竹笋时因HCN引起中毒,烹饪时应煮熟煮透;
(2)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为避免雷竹笋在出土后继续生长的过程中出青,农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覆盖干草、黑色塑料布等不透光的物体;
(3)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因此糖类的来源及其运输结构分别是植物光合作用和筛管,故选C。
故答案为:(1)煮熟煮透;(2)覆盖干草、黑色塑料布等不透光的物体;(3)C。
22.(2024八下·临海期末)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实验装置,对植物进行浇水后,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2个小时,观察塑料袋内出现的现象。
(1)A、B、C三个塑料袋中水珠由多到少依次为   。
(2)由此实验可知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3)移栽树木时往往要剪掉部分枝叶,其主要目的是   。
【答案】(1)ABC
(2)叶
(3)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解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叶片上的气孔是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因此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分析解答。
【解答】(1)叶子越多,蒸腾作用越强,A、B、C三个塑料袋中水珠由多到少依次为 ABC;
(2)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蒸腾作用可以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
(3)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 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2024八下·上城期末)2024世界环境日主题将聚焦“土地修复、荒漠化和干旱韧性”。小金想测量校园农田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操作,回答相关的问题。
(1)取样:体积相同的土块与铁块。
小金有以下两种想法:①从较大土块中切下一块棱长为4cm的正方体土块,再找一块规格与之完全相同的铁块。②找一块现成的棱长约4cm的正方体铁块,量出棱长。再从较大的土块中切取与铁块相同的土块。以上两种做法中,更合理的是   (选填“①”或“②”)。
(2)操作:测量土块中空气体积
将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   ,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3)分析: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若土块体积为V,则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   。
(4)拓展:保护土壤任重道远,下列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____。
A.实行稻草还田 B.避免过度耕作
C.优先使用有机肥料 D.用生活污水灌溉
【答案】(1)②
(2)停止用量筒倒水,改为胶头滴管滴水
(3)
(4)A;B;C
【解析】(1)土块容易切割改变体积,铁块不易改变体积,据此分析;
(2)(3)用滴管添加水更精确缓慢;比铁块多添加的水的体积等于空气的体积,据此分析;
(4)根据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措施进行分析。
【解答】(1)土块容易切割改变体积,铁块不易改变体积,找一块现成的棱长约4cm的正方体铁块,量出棱长,再从较大的土块中切取与铁块相同的正方体,可操作性强,故选②;
(2)测量土块中空气体积。用滴管添加水更精确缓慢,将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停止用量筒倒水,改为胶头滴管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3)土块中比铁块多添加的水的体积等于空气的体积,即空气体积为V1-V2;空气体积占到的比例为;
(4)A.实行稻草还田,有利于保护土壤,故A正确;
B.避免过度耕作,有利于保护土壤,故B正确;
C.优先使用有机肥料,有利于保护土壤,故C正确;
D.用生活污水灌溉,会污染土壤,故D错误。
故选:ABC。
故答案为:(1)②;(2)停止用量筒倒水,改为胶头滴管滴水;(3);(4)ABC。
24. 课外活动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要求大家分组进行探究。某小组讨论后认为可能有三个因素会影响植物生长,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方案(说明:所用的花盆和植物相同,+号的数量表示浇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时间的长短)。
花盆编号 土壤种类 浇水量 光照时间长短
1 壤土 +++ +++
2 壤土 +++ ++++
3 砂土 +++ +++
4 — — ——
(1)在科学实验中,当实验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时,必须控制好变量。1、2号花盆的其他因素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因素是   。
(2)仔细分析1号与3号花盆的实验设计,你认为他们所要探究的问题是   。
(3)为了通过与1号花盆的比较来确定浇水量多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请你参照上表的方法对4号花盆的土壤种类、浇水量、光照时间做出设计。
(4)由于土壤的结构不同,因此它们的保水、通气等能力也是不同的。若我们向2、3号花盆中同时浇一定量的水,则从盆底流出水分较多的是   号花盆。
【答案】(1)光照时间长短
(2)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只要浇水量不同,其他变量均相同
(4)3
【解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1、2号花盆的其他因素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因素是1号比2号的光照时间短,因此,唯一不同的因素是光照时间。
(2)1号与3号花盆形成了以土壤种类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因此,他们所要探究的问题是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土壤种类的影响吗?
(3)通过与1号花盆的比较来确定浇水量多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只要浇水量不同,其他变量均相同。比如: 壤土;++++;+++。
(4)壤土保水保肥性能好,砂土保水保肥能力差,所以砂土的水会马上流到盆底。2号盆用的是壤土,3号盆用的是砂土,所以3号花盆流出水分较多。
25.(2023八下·越城期末)为验证“镁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小科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无机盐,镁参与绿色植物叶绿素的形成,植物缺镁会出现叶片失绿变黄、植物生长不良等症状。
【实验器材】完全营养液(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矿物质元素)、缺镁的完全培养液、长势相同的青菜幼苗、普通蒸馏水、含镁蒸馏水、玻璃器皿若干。
【实验步骤】
①选20株长势旺盛、大小相似的青菜幼苗,用蒸馏水洗净根上的泥土,备用;
②取2只玻璃器皿,编号甲、乙。甲组加入适量完全营养液,乙组加入等量的另一种液体、将幼苗随机均分栽入其中;
③将装置放在温暖有光通风的环境,并适时给根部通入空气;
④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幼苗的高度、叶片颜色等生长指标;
⑤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请回答:
(1)步骤①中,“用蒸馏水洗净根上的泥土”的目的是   ;
(2)步骤②中,乙瓶中应该加入的液体是   
(3)小红认为,实验所用的营养液浓度不宜太高,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其理由是:  ;
(4)小明认为,步骤②中,如果在甲、乙两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含镁蒸馏水和普通蒸馏水,其它步骤和条件与小科相同,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请对小明的观点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
【答案】(1)防止根上泥土原有元素干扰实验
(2)等量不含镁元素的完全营养液
(3)营养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根部细胞脱水死亡
(4)小明观点不正确,控制变量法除了控制需要探究的因素为变量外,其他因素要保证适合其生长,本实验中就不能用虽然相同而不适合其生长的蒸馏水,而要用完全营养液
【解析】植物的根具有固定作用,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
【解答】(1)为验证“镁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步骤①中,“用蒸馏水洗净根上的泥土”的目的是 防止根上泥土原有元素干扰实验 ;
(2)步骤②中,乙瓶中应该加入的液体是 等量不含镁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其对照的作用;
(3)小红认为,实验所用的营养液浓度不宜太高,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其理由是: 营养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根部细胞脱水死亡 ,因为水分会跑向浓度高的地方;
(4)小明观点不正确,控制变量法除了控制需要探究的因素为变量外,其他因素要保证适合其生长,本实验中就不能用虽然相同而不适合其生长的蒸馏水,而要用完全营养液
故答案为:(1)防止根上泥土原有元素干扰实验 (2)等量不含镁元素的完全营养液 (3)营养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根部细胞脱水死亡 (4)小明观点不正确,控制变量法除了控制需要探究的因素为变量外,其他因素要保证适合其生长,本实验中就不能用虽然相同而不适合其生长的蒸馏水,而要用完全营养液
26.科研人员在研究植物运输无机盐离子的途径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甲:将柳茎一段的韧皮部与木质部剥离分开,在两者之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则不插入蜡纸。在柳树根部施予含放射性42K的无机盐溶液,5小时后测定42K在柳茎各部分
的分布(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A: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含有大量的42K。而韧皮部几乎没有42K。
实验结果B:在上一实验枝条上韧皮部和木质部没被剥离的部分,以及对照实验中,韧皮部都有较多的42K。
(1)试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上述研究结果作出解释。
解释结果A:   ;
解释结果B:   。
实验乙:将棉花一段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剥离分开,其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不插入)。叶片施用含32P的无机盐溶液。1小时后测定含32P的无机盐的分布,结果有蜡纸隔开的韧皮部含大量32P,而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没有32P。
(2)试根据实验乙的结果得出结论:   。
(3)请参照上述实验的设计思路,设计实验步骤探究植物叶片合成的有机物的运输途径。
实验步骤:   。
【答案】(1)根部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木质部由下向上运输的;无机盐离子在茎中能从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2)叶片所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的
(3)①将 植物茎(基部的一部分)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剥离分开,中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不插入);②用透明的塑料袋装含有14CO2的混合气体,将植物顶端的枝叶套住并封紧袋口,将装置放于适宜的环境中;③一段时间后检测14C在该植物茎各部分的分布.
【解析】导管位于木质部,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
筛管位于韧皮部,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运输有机物的管道。
【解答】(1)导管位于木质部,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
据实验结果A可见:根部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木质部由下向上运输。
据实验结果B可见:无机盐离子在茎中能从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2)筛管位于韧皮部,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据实验乙的结果可见:叶片所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的。
(3)实验步骤:
①将 植物茎(基部的一部分)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剥离分开,中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不插入);
②用透明的塑料袋装含有14CO2的混合气体,将植物顶端的枝叶套住并封紧袋口,将装置放于适宜的环境中;
③一段时间后检测14C在该植物茎各部分的分布。
27.(2024八下·嵊州期末)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各装置的初始质量均为300克,枝条大小及叶片数量相同且来自同株植物。各组实验结果的数据统计如表所示。
组别 5小时后装置质量(g)
甲 150
乙 100
丙 200
丁 130
(1)如果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
(2)如果乙、丁是一组对照实验,丁组中的“ ”处应填   ℃。
(3)根据乙、丙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4)除实验中的三种因素外,请再写出一种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  。
【答案】(1)湿度
(2)30
(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烈;
(4)环境中空气的流动速度
【解析】(1)光照光对蒸腾作用的影响首先是引起气孔的开放,减少气孔阻力,从而增强蒸腾作用。其次,光可以提高大气与叶子的温度,增加叶内外蒸气压差,加快蒸腾速率。
(2)温度对蒸腾速率的影响很大。当大气温度降低时,叶温比气温高出2~10℃,因而气孔下腔蒸气压的增加大于空气蒸气压的增加,使叶内外蒸气压差增大,蒸腾速率增大;当气温过高时,叶片过度失水,气孔关闭,蒸腾减弱。
(3)湿度在温度相同时,大气的相对湿度越大,其蒸气压就越大,叶内外蒸气压差就变小,气孔下腔的水蒸气不易扩散出去,蒸腾减弱;反之,大气的相对湿度较低,则蒸腾速率加快。
(4)风速风速较大,可将叶面气孔外水蒸气扩散层吹散,而代之以相对湿度较低的空气,既减少了扩散阻力,又增加了叶内外蒸气压差,可以加速蒸腾。强风可能会引起气孔关闭,内部阻力增大,蒸腾减弱。
【解答】(1)如果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
(2)如果乙、丁是一组对照实验,根据控制变量法,控制单一变量,所以丁组中的“ ”处应填30℃。
(3)根据乙、丙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烈;
(4)除实验中的三种因素外,请再写出一种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 环境中空气的流动速度;
故答案为:(1)湿度(2)30(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烈;(4)环境中空气的流动速度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28.(本题6分,每空2分)2019年6月21日,杭州市开始在全市范围稳步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将生活垃圾分为如图所示的4类:
(1)以下四种物品中属于垃圾分类中可回收物的是____
A.破碗瓷片 B.过期药物 C.废旧报纸
D.枯枝败叶 E.废弃口罩 F.玻璃容器
(2) 废电池属于“有害垃圾”,主要是因为废电池里含有大量的汞、镉、锰、铅等重金属   填“元 素”或“单质”)。
(3) “可回收物”中也包含铝制易拉罐,对铝制易拉罐的回收一般分为四步:破碎、脱漆、打包、熔炼。 将易拉罐熔炼成铝块的过程,铝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答案】(1)C;F
(2)元素
(3)熔化和凝固
【解析】(1)垃圾分类有四种,分别是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①可回收垃圾。如:废纸皮、塑料瓶、玻璃瓶、金属材料以及旧衣服等。
②厨余垃圾。如:剩菜剩叶、骨头、剩饭以及各种果皮等。
③有害垃圾。如:电池、灯泡、水银温度计等。
④其他垃圾。如:废弃的瓦砾和陶瓷、尘土、不能回收的卫生纸等。
(2)根据元素的定义解答;
(3)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1)A.破碗瓷片属于其它垃圾,故A不合题意;
B.过期药物属于有害垃圾,故B不合题意;
C.废旧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故C符合题意;
D.枯枝败叶属于其它垃圾,故D不合题意;
E.废弃口罩属于有害垃圾,故E不合题意;
F.玻璃容器属于可回收垃圾,故F符合题意。
故选CF。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因此:废电池里含有大量的汞、镉、锰、铅等重金属元素。
(3)铝制易拉罐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而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9.(本题6分,每空2分)(2024八下·临海期末)近年来,我国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注重全域绿化,大幅度提高城市绿化面积及品质,鼓励因地制宜建设“绿色屋顶”(层次结构如图甲)。
(1)炎热的夏天,屋顶绿化可有效降低屋顶表面和周围环境温度,主要是利用植物叶片的   吸收热量的原理。
(2)“绿色屋顶”方案实施时需要按图甲所示的结构铺设,其中能确保植物根系通气透水,并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和无机盐的层次是   。
(3)建设“绿色屋顶”还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而在实际生产中,常利用氢气与二氧化碳合成甲醇(CH3OH),实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3H2CH3OH+H2O。利用图乙流程制备的甲醇作为燃料,能够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这是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
【答案】(1)蒸腾作用
(2)种植土层
(3)根据方程式,甲醇合成时,碳元素全部来自于二氧化碳,产物只有水和甲醇, 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
【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解答】(1)蒸腾作用可以吸收热量从而降低叶片表面温度。
(2)种植土层保持根原始生存状态,可以确保植物根系通气透水并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和无机盐。
(3)甲醇合成时,碳元素全部来自于二氧化碳,而且二氧化碳完全反应,产物只有水和甲醇, 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
30.(本题7分,1-2每空2分,第3题3分)(2024·浙江期末)将一株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O2浓度检测仪测得一天中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甲所示的曲线。图乙是叶片表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表皮由大量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有利于光的透过;表皮上的气孔不仅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还是散发体内水分的“门户”。
(1)根据图甲分析,该绿色植物一天中有机物的合成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消耗量。
(2)图甲中BC段与AB段相比,CO2浓度增加减慢,可能的原因是   。
(3)炎热夏天的中午,密闭容器中CO2浓度会出现图甲中FG段所示的变化,生物学上称之为植物的“午睡”现象,这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
【答案】(1)大于
(2)温度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
(3)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CO2和H2O,而CO2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由于夏天的中午光照强度过大,为了降低蒸腾作用,防止散失过多的水分,叶片的气孔关闭(或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气孔关闭,使CO2的吸收且减小,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CO2的消耗量碱小;但总体光合作用速率仍大于呼吸作用速率,CO2的总量减小,只是减小幅度变小
【知识点】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根据图甲分析,该绿色植物一天中有机物的合成量大于消耗量。因为装置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了,说明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大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2)图甲中BC段与AB段相比,CO2浓度增加减慢,可能的原因是温度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
(3)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CO2和H2O,而CO2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由于夏天的中午光照强度过大,为了降低蒸腾作用,防止散失过多的水分,叶片的气孔关闭(或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气孔关闭,使CO2的吸收且减小,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CO2的消耗量碱小;但总体光合作用速率仍大于呼吸作用速率,CO2的总量减小,只是减小幅度变小
故答案为:(1)大于(2)温度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3)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CO2和H2O,而CO2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由于夏天的中午光照强度过大,为了降低蒸腾作用,防止散失过多的水分,叶片的气孔关闭(或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气孔关闭,使CO2的吸收且减小,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CO2的消耗量碱小;但总体光合作用速率仍大于呼吸作用速率,CO2的总量减小,只是减小幅度变小
31.(本题8分,每小题2分)(2024八下·嵊州期末)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各装置的初始质量均为300克,枝条大小及叶片数量相同且来自同株植物。各组实验结果的数据统计如表所示。
组别 5小时后装置质量(g)
甲 150
乙 100
丙 200
丁 130
(1)如果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
(2)如果乙、丁是一组对照实验,丁组中的“ ”处应填   ℃。
(3)根据乙、丙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4)除实验中的三种因素外,请再写出一种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   。
【答案】(1)湿度
(2)30
(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烈;
(4)环境中空气的流动速度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1)光照光对蒸腾作用的影响首先是引起气孔的开放,减少气孔阻力,从而增强蒸腾作用。其次,光可以提高大气与叶子的温度,增加叶内外蒸气压差,加快蒸腾速率。
(2)温度对蒸腾速率的影响很大。当大气温度降低时,叶温比气温高出2~10℃,因而气孔下腔蒸气压的增加大于空气蒸气压的增加,使叶内外蒸气压差增大,蒸腾速率增大;当气温过高时,叶片过度失水,气孔关闭,蒸腾减弱。
(3)湿度在温度相同时,大气的相对湿度越大,其蒸气压就越大,叶内外蒸气压差就变小,气孔下腔的水蒸气不易扩散出去,蒸腾减弱;反之,大气的相对湿度较低,则蒸腾速率加快。
(4)风速风速较大,可将叶面气孔外水蒸气扩散层吹散,而代之以相对湿度较低的空气,既减少了扩散阻力,又增加了叶内外蒸气压差,可以加速蒸腾。强风可能会引起气孔关闭,内部阻力增大,蒸腾减弱。
【解答】(1)如果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
(2)如果乙、丁是一组对照实验,根据控制变量法,控制单一变量,所以丁组中的“ ”处应填30℃。
(3)根据乙、丙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烈;
(4)除实验中的三种因素外,请再写出一种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 环境中空气的流动速度;
故答案为:(1)湿度(2)30(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烈;(4)环境中空气的流动速度
32.(本题8分,每空1分)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十几个小时后,植物的茎变红的部位是   。
(2)从实验中可知,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在植物体内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管道系统。其中导管负责运输    ,筛管位于   ,负责运输   。
(3)纵切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这是因为____(填字母)。
A.上面水太多了,把红色冲淡
B.上面的红色随水分蒸发了
C.水分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往上就越浅
D.这是枝条自身的一个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4)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填字母)。
A.放在黑暗环境中 B.放在阳光下照射
C.让红墨水的浓度稍大一些 D.放在通风的环境中
(5)实验中把枝端削成平整的斜面,是为了   导管切口横截面积,有利于      的运输。
【答案】(1)A(木质部)
(2)水分和无机盐;韧皮部;有机物
(3)C
(4)A
(5)增加;水分;无机盐
【解析】(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和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2)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储存营养物质。
【解答】(1)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运输,导管位于木质部,所以变红的部分是A部分。
(2)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运输;筛管位于茎的韧皮部,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
(3)纵切枝条,观察到越往上红颜色越浅,是由于运输距离不同引起的,这说明水分是从下往上运输的。故C符合题意。
(4)植物在光下蒸腾作用越强,所以要想让实验更明显应该放在光下,而不是黑暗环境中,故A符合题意。
(5)把枝条削成斜面,是为了扩大导管切口横截面积,有利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下 第四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4八下·长兴期末)学校里的劳动实践基地内,同学们种植了多种农作物,其中黄瓜的茎属于(  )
A.直立茎 B.匍匐茎 C.攀援茎 D.缠绕茎
2.(2024八下·长兴期末)2024年6月,“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新一批月球土壤样品回到地球,与地球土壤相比,月壤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
A.微生物 B.空气 C.矿物质 D.腐殖质
3.(2024八下·柯桥期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出自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诗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高贵品质。而绍兴镜湖十里荷塘的荷花也将在2024年的夏天尽情绽放。请问以下哪种土壤适合荷花的生长(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各种土壤都适宜
4.(2024八下·越城月考)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绘制出下面的树桩年轮特征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靠乙一侧降水多,生长快
B.靠乙一侧降水少,生长快
C.靠乙一侧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
D.靠甲一侧光照强于靠乙那一侧
5.下列对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做法,错误的是(  )。
A.将城市湿地开发成住宅小区 B.利用海边滩涂进行水产养殖
C.植树造林,减少土壤的沙漠化 D.禁止用泥土烧制实心建筑用砖
6.(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下列最适宜土壤生物生活的环境是(  )
A.阴暗、潮湿、寒冷的无氧环境 B.坚硬、干燥、温暖的无氧环境
C.阴暗、潮湿、温暖的有氧环境 D.阴暗、干燥、寒冷的有氧环境
7.土壤的盐渍化会严重影响耕地的质量,导致作物减产。盐渍化后导致作物减产的根本原因是(  )。
A.土壤缺少无机盐
B.土壤缺少水分
C.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植物难以吸水
D.土壤板结,植物根系难以获得空气
8.(2025八下·余姚开学考)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海边滩涂是海水经过之地而非海水里)。大多数植物都不能在高盐碱的海边滩涂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海边滩涂水量过高 B.海边沙土中溶液浓度过高
C.植物获得光照强度不足 D.海边滩涂无机盐含量较低
9.(2024八下·上城期末)下列生产生活中的措施与其所依据的科学原理一致的是(  )
A.雨季在农田边挖沟排涝——抑制根对水分的吸收
B.移栽树木时剪去部分枝叶——增强植物的蒸腾作用
C.将水果放在冰箱里贮藏——促进水果的呼吸作用
D.移栽植物后不能大量施肥——防止植物失水死亡
10.(2024八下·柯桥期末)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肺泡数最多,与其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
B.根尖根毛区根毛数量多,与其吸收水分的功能相适应
C.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壁薄,与其吸收水分的功能相适应
D.仙人掌叶片退化成针刺状,与其适宜生活在干旱环境的功能相适应
11.(2024八下·越城期末)某同学家中的一棵桃树,在桃子成熟前由于某种原因损伤了部分树皮,收获时果实反面又大又好吃,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木质部输送给果实更多的水分
B.受伤树皮的运输能力更强了
C.木质部运输有机物,损伤树皮不影响果实的发育
D.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而供给了果实
12.(2024八下·杭州期末)某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从一个皮层细胞进入另一个皮层细胞,然后进入根的木质部导管,最后上升到植物体的各结构。该植物根的横切结构(如图)中各细胞的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
A.外界溶液<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
B.外界溶液<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
C.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外界溶液
D.根毛细胞>内皮层细胞>皮层细胞>外界溶液
13.(2024八下·嵊州期末)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14.(2024八下·余杭期末)如图甲是小科想探究“叶片哪一面气孔数目多”所进行的实验:图乙、丙为某陆生植物叶表皮中的不同状态下的保卫细胞。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是根据叶片两面出现气泡数量的多少来判定的
B.图甲实验中所用的热水必须90℃以上
C.图乙表示晴天正午温度较高时的形态
D.图丙表示保卫细胞吸水较多时的形态
15.(2024八下·越城月考)如图表示在有风和无风两种条件下,蒸腾速率与气孔大小之间的关系。在图中哪一点蒸腾作用与是否有风无关(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2024八下·余杭期末)谷雨时节,万物复苏,我市某校新建的“耕读园”劳动实践基地正式揭牌,师生们共同种下了第一茬蔬菜和水果,包括玉米、辣椒、梨树等。请回答下面小题:
玉米适宜在较干燥的旱地上生长,如果种植在水分比例过大的土壤中,会使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从而导致“霉根”。
(1)在下列三种类型的土壤中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导致“霉根”的是   。
(2)为使玉米茎秆健壮,不易倒伏,应多施加含有   元素的肥料。
17.(2024八下·义乌期末)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执行月背采样任务,将带回月壤进行科学研究。
(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还有空气、水、无机盐和   等成分;
(2)科学家设想:假如环境条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经过的阶段如下,按顺序可排列为②④⑥   ;
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②岩石风化 ③高等植物生长
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 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
⑥低等植物生长
(3)科学家将月壤真空解压后保存于氮气中。这主要是因为氮气____。
A.无色无味 B.化学性质不活泼 C.空气中含量最多 D.沸点较低
18.(2024八下·金东期末)八(1)班同学以“植物中的物质运输”为主题开展相关的大单元学习。小科同学画出图甲所示叶片上的物质流动图,并利用显微镜观察了蚕豆下表皮装片和根尖的纵切片,如图乙是显微镜下的部分视野,图丙是他绘制的根毛细胞。请回答:
(1)图甲中代表有机物运输路径的是   (填图中序号)。
(2)图乙中“? ”代表的是   细胞。
(3)植物的根尖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条件是图丙中的细胞液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浓度。
19.(2024八下·嵊州期末)如图是用小麦苗来验证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的实验和小麦苗的根尖结构示意图。
(1)根据图A到图B的麦苗长势判断,甲试管中盛的是   (选填“土壤浸出液”或“蒸馏水”)。
(2)小麦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选填数字序号),该部位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可以扩大根的   。
20.(2024八下·嵊州期末)同学们学习了“植物的茎与物质的运输”一节内容后,进行如下实验活动。
(1)将一根杨树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图一),放在阳光下。观察到叶脉发红时,将枝条的茎进行横切和纵切,能看到被染红的是图二中的   (填数字序号),此部位中的   属于输导组织,具有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2)将杨树的枝条环割去一圈树皮(图三),一段时间后,会在环割处的   形成枝瘤(选填“上方”或“下方”)。
21.雷竹笋是一种常见的食材,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却不宜多食。
(1)雷竹笋常带有苦味是因为含有氰苷。氰苷在酶的催化下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HCN),HCN沸点为26℃。 为避免食用雷竹笋时因 HCN引起中毒,烹饪时应   。
(2)当雷竹笋从地下钻出土壤,笋尖被阳光照射后会转为绿色,俗称“出青”。 出青后的笋含有更多的氰苷。 为避免雷竹笋在出土后继续生长的过程中出青,农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3)如图为竹子与竹笋的生长示意图,箭头表示糖类的运输方向。下列关于糖类的来源及其运输结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蒸腾作用、导管 B.光合作用、导管
C.光合作用、筛管 D.呼吸作用、筛管
22.(2024八下·临海期末)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实验装置,对植物进行浇水后,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2个小时,观察塑料袋内出现的现象。
(1)A、B、C三个塑料袋中水珠由多到少依次为   。
(2)由此实验可知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3)移栽树木时往往要剪掉部分枝叶,其主要目的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2024八下·上城期末)2024世界环境日主题将聚焦“土地修复、荒漠化和干旱韧性”。小金想测量校园农田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操作,回答相关的问题。
(1)取样:体积相同的土块与铁块。
小金有以下两种想法:①从较大土块中切下一块棱长为4cm的正方体土块,再找一块规格与之完全相同的铁块。②找一块现成的棱长约4cm的正方体铁块,量出棱长。再从较大的土块中切取与铁块相同的土块。以上两种做法中,更合理的是   (选填“①”或“②”)。
(2)操作:测量土块中空气体积
将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   ,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3)分析: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若土块体积为V,则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   。
(4)拓展:保护土壤任重道远,下列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____。
A.实行稻草还田 B.避免过度耕作
C.优先使用有机肥料 D.用生活污水灌溉
24. 课外活动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要求大家分组进行探究。某小组讨论后认为可能有三个因素会影响植物生长,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方案(说明:所用的花盆和植物相同,+号的数量表示浇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时间的长短)。
花盆编号 土壤种类 浇水量 光照时间长短
1 壤土 +++ +++
2 壤土 +++ ++++
3 砂土 +++ +++
4 — — ——
(1)在科学实验中,当实验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时,必须控制好变量。1、2号花盆的其他因素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因素是   。
(2)仔细分析1号与3号花盆的实验设计,你认为他们所要探究的问题是   。
(3)为了通过与1号花盆的比较来确定浇水量多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请你参照上表的方法对4号花盆的土壤种类、浇水量、光照时间做出设计。
(4)由于土壤的结构不同,因此它们的保水、通气等能力也是不同的。若我们向2、3号花盆中同时浇一定量的水,则从盆底流出水分较多的是   号花盆。
25.(2023八下·越城期末)为验证“镁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小科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无机盐,镁参与绿色植物叶绿素的形成,植物缺镁会出现叶片失绿变黄、植物生长不良等症状。
【实验器材】完全营养液(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矿物质元素)、缺镁的完全培养液、长势相同的青菜幼苗、普通蒸馏水、含镁蒸馏水、玻璃器皿若干。
【实验步骤】
①选20株长势旺盛、大小相似的青菜幼苗,用蒸馏水洗净根上的泥土,备用;
②取2只玻璃器皿,编号甲、乙。甲组加入适量完全营养液,乙组加入等量的另一种液体、将幼苗随机均分栽入其中;
③将装置放在温暖有光通风的环境,并适时给根部通入空气;
④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幼苗的高度、叶片颜色等生长指标;
⑤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请回答:
(1)步骤①中,“用蒸馏水洗净根上的泥土”的目的是   ;
(2)步骤②中,乙瓶中应该加入的液体是   
(3)小红认为,实验所用的营养液浓度不宜太高,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其理由是:  ;
(4)小明认为,步骤②中,如果在甲、乙两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含镁蒸馏水和普通蒸馏水,其它步骤和条件与小科相同,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请对小明的观点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
26.科研人员在研究植物运输无机盐离子的途径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甲:将柳茎一段的韧皮部与木质部剥离分开,在两者之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则不插入蜡纸。在柳树根部施予含放射性42K的无机盐溶液,5小时后测定42K在柳茎各部分
的分布(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A: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含有大量的42K。而韧皮部几乎没有42K。
实验结果B:在上一实验枝条上韧皮部和木质部没被剥离的部分,以及对照实验中,韧皮部都有较多的42K。
(1)试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上述研究结果作出解释。
解释结果A:   ;
解释结果B:   。
实验乙:将棉花一段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剥离分开,其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不插入)。叶片施用含32P的无机盐溶液。1小时后测定含32P的无机盐的分布,结果有蜡纸隔开的韧皮部含大量32P,而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没有32P。
(2)试根据实验乙的结果得出结论:   。
(3)请参照上述实验的设计思路,设计实验步骤探究植物叶片合成的有机物的运输途径。
实验步骤:   。
27.(2024八下·嵊州期末)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各装置的初始质量均为300克,枝条大小及叶片数量相同且来自同株植物。各组实验结果的数据统计如表所示。
组别 5小时后装置质量(g)
甲 150
乙 100
丙 200
丁 130
(1)如果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
(2)如果乙、丁是一组对照实验,丁组中的“ ”处应填   ℃。
(3)根据乙、丙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4)除实验中的三种因素外,请再写出一种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28.(本题6分,每空2分)2019年6月21日,杭州市开始在全市范围稳步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将生活垃圾分为如图所示的4类:
(1)以下四种物品中属于垃圾分类中可回收物的是____
A.破碗瓷片 B.过期药物 C.废旧报纸
D.枯枝败叶 E.废弃口罩 F.玻璃容器
(2) 废电池属于“有害垃圾”,主要是因为废电池里含有大量的汞、镉、锰、铅等重金属   填“元 素”或“单质”)。
(3) “可回收物”中也包含铝制易拉罐,对铝制易拉罐的回收一般分为四步:破碎、脱漆、打包、熔炼。 将易拉罐熔炼成铝块的过程,铝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29.(本题6分,每空2分)(2024八下·临海期末)近年来,我国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注重全域绿化,大幅度提高城市绿化面积及品质,鼓励因地制宜建设“绿色屋顶”(层次结构如图甲)。
(1)炎热的夏天,屋顶绿化可有效降低屋顶表面和周围环境温度,主要是利用植物叶片的   吸收热量的原理。
(2)“绿色屋顶”方案实施时需要按图甲所示的结构铺设,其中能确保植物根系通气透水,并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和无机盐的层次是   。
(3)建设“绿色屋顶”还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而在实际生产中,常利用氢气与二氧化碳合成甲醇(CH3OH),实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3H2CH3OH+H2O。利用图乙流程制备的甲醇作为燃料,能够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这是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
30.(本题7分,1-2每空2分,第3题3分)(2024·浙江期末)将一株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O2浓度检测仪测得一天中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甲所示的曲线。图乙是叶片表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表皮由大量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有利于光的透过;表皮上的气孔不仅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还是散发体内水分的“门户”。
(1)根据图甲分析,该绿色植物一天中有机物的合成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消耗量。
(2)图甲中BC段与AB段相比,CO2浓度增加减慢,可能的原因是   。
(3)炎热夏天的中午,密闭容器中CO2浓度会出现图甲中FG段所示的变化,生物学上称之为植物的“午睡”现象,这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
31.(本题8分,每小题2分)(2024八下·嵊州期末)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各装置的初始质量均为300克,枝条大小及叶片数量相同且来自同株植物。各组实验结果的数据统计如表所示。
组别 5小时后装置质量(g)
甲 150
乙 100
丙 200
丁 130
(1)如果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
(2)如果乙、丁是一组对照实验,丁组中的“ ”处应填   ℃。
(3)根据乙、丙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4)除实验中的三种因素外,请再写出一种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   。
32.(本题8分,每空1分)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十几个小时后,植物的茎变红的部位是   。
(2)从实验中可知,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在植物体内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管道系统。其中导管负责运输    ,筛管位于   ,负责运输   。
(3)纵切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这是因为____(填字母)。
A.上面水太多了,把红色冲淡
B.上面的红色随水分蒸发了
C.水分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往上就越浅
D.这是枝条自身的一个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4)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填字母)。
A.放在黑暗环境中 B.放在阳光下照射
C.让红墨水的浓度稍大一些 D.放在通风的环境中
(5)实验中把枝端削成平整的斜面,是为了   导管切口横截面积,有利于   的运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