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必修三:6.2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6.2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6-11 16:0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我小测
一、选择题
1.我国为了保护滩涂,从英、美等国引进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米草。30多年来,为我国沿海地区抵御风浪、保滩护堤、促淤造陆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几年来,大米草在一些地区疯狂扩散,其覆盖面积越来越大,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B.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C.环境污染 D.生态入侵
2.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面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酸雨 ④光化学污染 ⑤臭氧空洞 ⑥潮汐 ⑦大脖子病
A.①②④ B.⑥⑦ C.③⑤⑦ D.②⑤⑦
3.我国海关对凡入境的进口货物都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结果是(  )
①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将快速增长 ②其天敌数量较多 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④很快被淘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
5.下列关于蓝藻提前现身巢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此次蓝藻事件将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
B.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C.造成此次生态灾难的主要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蓝藻大量繁殖
D.在湖水中投放虾、蟹等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6.某同学做了如下的三个实验装置,在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可得到的结论是(  )
①甲、乙对照可验证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中大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N、P等矿质元素有关 ②甲、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③乙、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中的有机质被微生物降解后,可产生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 ④甲、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唯一因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科学家测定了某地区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化石燃料的增加、植被的破坏是大气中CO2含量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
B.大气中CO2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是:夏季下降,冬季上升
C.大气中CO2浓度的季节性变化与植物光合作用的CO2利用量的季节性差异有关
D.在草原上大面积植树造林,是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有效措施
8.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滤除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辐射,因此被称为地球生物圈的保护伞。然而,由于人类大量排放卤代烃(如制冷剂氟利昂),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引起地球表面紫外辐射增强。臭氧层耗损引起的普遍的生物学效应是(  )
①海洋浮游生物增多 ②人类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加 ③生物群落的分布不受影响 ④农作物减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J”型增长曲线的函数:Nt=N0λt中的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B.“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诗经·小雅·小宛》)中“螟蛉”与“蜾蠃”的种间关系主要是捕食
C.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D.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层次的内容,即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三方面,即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10.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
A.开垦草原,改牧场为农田 B.禁止狩猎,引入食草动物
C.保护植被,实行适度放牧 D.提倡狩猎,扩大放牧数量
11.春天,某树林中栖息着大量的夏候鸟池鹭,一些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树下,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人们为这些体弱的小鹭提供食物,一些体强的小鹭也飞来分享食物。当秋季来临时,依赖人类喂养的池鹭不能长途迁飞。据上述情景,对池鹭种群保护最有利的做法是(  )
A.春天将这片树林保护起来,避免人类干扰
B.春天将全部幼鹭圈养起来,待秋天放归自然
C.秋季终止投喂,促使池鹭迁飞
D.秋天将不能迁飞的池鹭圈养起来,待来年春天放归自然
12.下列有关叙述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①适时有计划采伐森林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更新 ②生物入侵加剧了生存斗争,有利于生物进化 ③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④迁地保护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 ⑤工业生产大量排放SO2、CO2有利于植物生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
二、非选择题
13.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循环中的作用,美国一研究小组在某无人居住的落叶林区进行了3年实验。实验区是两个毗邻的山谷(编号1、2),两个山谷各有一条小溪。1965年冬,研究人员将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通过连续测定两条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两条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大气中的N2进入该森林群落的两种途径有______。在森林群落中,能从环境中直接吸收含氮无机物的两大类生物是______。
(2)氮元素以N2、NO和______的形式被生物吸收,进入细胞后主要用于合成_____________两类生物大分子。
(3)图中显示,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 ( http: / / www.21cnjy.com )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其原因是不同季节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66年5月后,2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主要的两个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硝酸盐含量过高的水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宜饮用。在人体消化道中,硝酸盐可转变成亚硝酸盐。NO能使DNA中CG碱基对中的“C”脱氨成为“U”。上述发生突变的碱基对经两次复制后,在该位点上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是______、______。
(6)氮元素从森林群落输出的两种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该实验结果说明森林群落中植被的两个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地和荒漠地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这对分析说明我国近年来华北地区多次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有很大帮助。
(1)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植被和沙尘暴形成的关系。
(2)请根据生态平衡原理提出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15.“绿色”的含义除了包括城市绿化、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外,还应包括尊重自然、珍惜生命、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道德等。“绿色城市”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近年来城市的绿地总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在逐年上升。你认为大量引进非本地树种、草种,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
(2)垃圾实际是被人们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案,此方案中①②过程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参与,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④⑤过程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________。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看,④⑤途径优于③途径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五个种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所含有的总能量和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已知水中X的质量浓度为0.003 mg/L,请分析说明本生态系统中各种群之间的关系(绘制出营养结构图)。
甲 乙 丙 丁 戊
1.6×109 1.2×109 1.3×108 9.1×107 2.9×107
0.037 0.036 0.35 0.39 3.4
参考答案
1.解析:关于生态入侵问题,目前国际上都非常重视。我国由于从国外引入了一些物种,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恶果,如大米草、水葫芦、紫茎泽兰等都在我国的某些地区大量繁殖,并且很难清除。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与其生存的环境,特别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形成的相互依赖并相互限制的关系,一旦这种生物脱离了原来的环境,就摆脱了其他生物对它的限制(如原产地有它的天敌或与它有竞争关系的植物)而造成大量繁殖。
答案:D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B
5.解析:蓝藻的大量繁殖不是因为外来物种的入侵,而是因为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答案:C
6.答案:A
7.解析:虽然树木的增多可以使得大气中CO2含量降低,但草原上不适宜大面积植树造林,这是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
答案:D
8.解析:臭氧层是地球生物圈的天然保护 ( http: / / www.21cnjy.com )伞,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对生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有重要意义。臭氧层被破坏后,地表紫外辐射增强,不利于动植物的正常生长生活,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同时使诱变频率增大,皮肤癌的发病率增加。
答案:B
9.解析: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会捕捉螟蛉,喂蜾蠃的幼虫。它们将卵产在螟蛉体内,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所以二者的关系主要应为寄生。
答案:B
10.解析:草原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此外,草原还能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被风沙侵蚀。要调节好自然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才可能达到和谐发展。
答案:C
11.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可以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但不管哪种保护措施都不能改变生态系统或物种自然的生存和进化规律。一部分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树下,面临饥饿的威胁,对于幼鹭个体来说是不利的,但是对于整个幼鹭种群的进化是有利的。所以人们不用给幼鹭提供食物,不干扰幼鹭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的优胜劣汰。
答案:A
12.解析:生物入侵不仅加剧了生存 ( http: / / www.21cnjy.com )斗争,同时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工业生产大量排放SO2、CO2会造成酸雨、温室效应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不利于植物生长。
答案:C
13.解析:固氮有三种途径:生物固氮、闪电固氮和工业固氮,生物固氮、闪电固氮是大气中N2进入森林群落的两种途径。生物分动物、植物、微生物,动物只能利用含氮有机物。因为植物细胞的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中,蛋白质和核酸一定含N元素,所以N元素被生物吸收后,在细胞中主要用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有的脂类中也含氮)。不同季节环境温度有变化,1号山谷中的植物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生长发育的快慢不同,利用的硝酸盐的量就不同。1965年5月前,2号山谷中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5月后,随温度的逐渐升高,分解者生命活动旺盛,动植物遗体分解快,又由于树木砍光不能利用硝酸盐,所以产生的硝酸盐大量进入小溪。NO可使DNA发生基因突变,其作用机理如下:
由上图我们可推出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是U— ( http: / / www.21cnjy.com )A和T—A。氮元素不但能被固定生成含氮的化合物,在氮循环中,反硝化细菌还能将含氮的化合物分解成N2返回大气。同时雨水冲刷也输出部分氮元素。2号山谷砍伐树木后造成了水土的流失和小溪中硝酸盐含量增多,说明森林群落能涵养水源和同化无机环境中的氮元素。
答案:(1)生物固氮、闪电固氮 植物和微生物
(2)NH 蛋白质、核酸
(3)对硝酸盐的利用量不同
(4)①将树木全部砍倒,丧失了植被对硝酸盐的吸收;②动植物遗体分解后,产生的硝酸盐进入小溪
(5)T—A U—A
(6)通过细菌的作用将硝酸盐最终变成N2返回大气、雨水的冲刷
(7)涵养水源、同化无机环境中的氮元素
14.解析:沙尘暴是近几年来我国在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乃至全国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过度地砍伐森林、过度地放牧,导致气候恶劣和荒漠化,因为森林具有过滤尘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作用。
答案:(1)①森林和草地减少,使土壤蓄水能力降低;②植被破坏,使土壤裸露和荒漠化,沙土随风而起;③森林面积减少,防风固沙能力下降。
(2)①积极营造防护林,并妥善保护;②保护草原,控制载畜量,防止土壤裸露;③退耕还林、还草。
15.解析:(1)城市引种绿化树种应注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外来物种入侵和危害性与物种多样性保护;(2)城市垃圾处理方法: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及物质无害化多级利用;(3)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1/10定律和污染物含量沿食物链逐级富集的数量级可推出:甲与乙、丙与丁和戊分别处于三个营养级。
答案:(1)使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2)将生活垃圾作分类处理 分解者 除利用了有机垃圾中的能量外,还充分地分层次多级利用了垃圾中的物质,减少了环境污染
(3)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