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诗词五首》复习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6《诗词五首》复习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4 15:5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诗词五首
复习章
春望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并称“李杜”。
他的代表作有: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破:陷落
指长安城
相当,值
抓,挠。
诗意: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感伤国家时局,看见花开而飞溅热泪;怨恨别离,听到鸟叫也使我心惊不安。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书信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住了。
1.结合全诗内容,说出题目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
2、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历来为世人称道,请你说说这句诗好在哪里。
4.“家书抵万金”传诵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5.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搔”字。
6、《春望》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考探究
1.结合全诗内容,说出题目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
“望”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诗人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亲人团聚。
2、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画面: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炼字:“破”,残破,破败 ,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使人看了触目惊心;“深”,草木荒凉,写出了长安城杂草丛生,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让人满目疮痍。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情景交融,极富表现力。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历来为世人称道,请你说说这句诗好在哪里。
拟人,诗人赋予花和鸟以人的情感,写花看到这种景象也不禁落泪,鸟看到离别也不禁惊心,移情于物,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沉痛之情。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5、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这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搔”,搔首,是解愁的动作,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内心难以排解的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
6、《春望》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描述了诗人在长安城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饮酒(其五)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谥号靖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他开创了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
他是我国田园诗的鼻祖。
此诗为五言古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居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正意趣,想说出来,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言表达。
3.从炼字的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悠然”是闲适淡泊的样子,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热爱自然的高雅情趣。
4.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人在东边的篱笆下悠闲的采摘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便能望见悠远超然的南山。刻画了诗人远离官场后悠然自得的形象,也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热爱自然的高雅情趣。
5、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画面。
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6.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真意”指远离官场喧嚣,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有真意”就是其中包含着人生的真理。换句话说就是感受到平平淡淡才是真,这种悠闲的生活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
8.《饮酒》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诗人辞官归田后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淡泊、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志趣。
雁门太守行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因常用“鬼”意象,世称诗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jiǎo sài yān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juǎn zhòng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xié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文翻译
敌军像乌云压进,城墙仿佛将要倒塌,铠甲迎着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军中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里凝为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军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握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1. 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修辞、用词)
示例一:炼字角度:①“压”字,本意为“逼近”“压迫”。②这里形容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③渲染出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④衬托守军将士士气高昂,严阵以待。
示例二:修辞角度:①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②这里形容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③渲染出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
敌军像乌云压进,城墙仿佛将要倒塌,铠甲迎着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运用夸张和比喻,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3、 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军中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里凝为紫色。
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写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色的血迹,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出了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中的“黄金台”和“玉龙”分别指什么?此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①“黄金台”:指招揽贤士的地方。②“玉龙”:指宝剑。③情感: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6、“易水”“黄金台”各用了什么典故?表现了将士们什么样的精神风貌?
“易水”使人联想到战国时刺客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易水悲歌;“黄金台”借用了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黄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赞扬了将士们为维护国家统一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7、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具体说明。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了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9、此诗豪迈奔放。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诗人先浓墨重彩描绘战场之危急:“黑云压城”“甲光向日”,(1分)然后笔锋一转,借用典故抒誓死报国之志,(1分)感情豪迈奔放,读来让人热血沸腾。(1分)
10、《雁门太守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通过写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为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本诗就是一首七言绝句。
赤壁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议论,假如这次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由叙事引发议论。 
东吴的命运
一支折断的戟沉在江底积沙中,铁还没有销蚀,我拿来磨光洗净,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2、“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 不写山河破碎, 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3、怎样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含义,并说说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改写。意在说明要想建树一番事业,得有一定的机遇条件,如果条件不具备,即使英雄也一样无用武之地,委婉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怀。
4、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D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怀。
5、《赤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咏史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