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必修三:5.1生态系统的结构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5.1生态系统的结构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6-11 16:3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我小测
一、选择题
1.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仅限于绿色植物 B.仅限于自养生物
C.全部植物及细菌和真菌 D.全部自养生物及部分异养生物
2.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
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
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只有分解者
D.若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
3.下图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间的关系,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生态系统,b表示群落,c表示种群,d表示个体
B.一片鱼塘中所有的动植物可用c表示
C.b的未来发展趋势可通过年龄组成来预测
D.d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  )
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食物网上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5.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不能确定
6.下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2个,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C.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3个营养级
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发生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间
7.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示的绿色植物和各种动物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
8.在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是(  )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有机物质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9.下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图像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大、小草履虫的关系是捕食,因为曲线表现出此消彼长
B.图2中,a、b、c三个地域中,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是a
C.图3中,假设丙、丁、甲、乙构成一条食物链,甲增加,则丁减少、乙增多
D.图4中,昆虫与鸟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鸟属于第二、三营养级
1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1和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 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 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 D. 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细胞呼吸
二、非选择题
12.回答下列问题。
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A 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
图B 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种群密度变化
(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发生改变。
(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其他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__________能力。
13.下图所示是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含________条食物链,猫头鹰占有的营养级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级消费者。
(2)兔与鼠的关系是________,蟾蜍与蜘蛛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某种原因鼠突然死亡,短期内蛇和蟾蜍的数量变化情况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14.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种群暴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
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________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为______________;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竞争________(增强、不变、减弱)。
(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体内贮存的能量________(能、不能)传递给植物。
参考答案
1.答案:B
2.解析:食物网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营养结构,其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是由于多种消费者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其中的能量流动始于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该食物网中有8条食物链,蛇与鼠是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之间是竞争关系。生态系统的成分除组成食物网的生产者、消费者外,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C
3.解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范围是依次增大的,A项错误。一片鱼塘中的所有动植物既不是种群(有多个物种),也不是群落(缺少微生物),更不是生态系统(没有无机环境等),B项错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D项错误。
答案:C
4.解析:在食物链中,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渐被消耗,所以食物链的环节数不可能是无限的,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同时一种生物可以捕食几种生物,所以一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固定的;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除有捕食关系外,还有竞争等其他关系。
答案:C
5.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a是消费者。
答案:B
6.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甲、戊都是生产者。与丙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还有乙和丁,因此丙的数量减少,辛可以从乙和丁处获得能量,因此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辛在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除丁和辛、丙和乙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外,乙和丁之间也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答案:D
7.解析:分析图可知,图示的各种成分既有生物,也有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群落是指该地区所有生物的总和;在这个图中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与蝉构不成竞争关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蛇处于第五营养级,是四级消费者。
答案:A
8.解析:生产者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分解者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从而把生物和无机环境联系在了一起。
答案:D
9.解析:此食物网共有9条食物链。硅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不是分解者。生产者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最大。磷虾在每一条食物链中都是第二营养级。
答案:C
10.解析:图1中大、小草履虫为竞争关系,并不是所有竞争的结果都是一个物种排挤掉另一个物种,也可能是两种生物此消彼长。
答案:A
11.解析:分析题图,由1??4的关系可推知两者为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两种成分,而1、2、3各有箭头指向4,则4代表无机环境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为生产者,2为消费者,3为分解者。1、2、3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才可构成群落。3分解者中也有真核生物,如某些真菌和动物。①代表捕食,②代表细胞呼吸,③代表光合作用。
答案:C
12.解析:(1)由题图示食物网可知沙氏变色蜥处于第三或第四营养级,因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物,所以沙氏变色蜥与卷尾鬣蜥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移动,而网蜘蛛的活动位置有所下降,说明生态因素改变后,可使生态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
(3)由图B可知: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因天敌减少而出现数量增加,随后由于食物减少而出现数量减少现象,最后趋向平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维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1)三或第四 竞争和捕食 (2)垂直结构 (3)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达到平衡 一定的自我调节
13.解析:(1)该食物网共有7条食物链。由于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以多个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导致了其所占营养级的级别和消费者的级别有多个。从植物开始为第一营养级,由此推知,猫头鹰可以是第三、四、五、六营养级。从植食动物开始为初级消费者,由此推知,猫头鹰可以是次级、三级、四级、五级消费者。
(2)兔与鼠均为第二营养级,以植物为食,属于竞争关系。蟾蜍与蜘蛛有两层关系,一是蟾蜍以蜘蛛为食,属于捕食关系;二是同时以食草昆虫为食,属于竞争关系。
(3)鼠突然死亡,猫头鹰因捕食种类较多,数量影响不大,但蛇因食物来源减少而出现下降。蟾蜍成为蛇的唯一食物,其数量因蛇的过度捕食逐渐下降,蟾蜍下降也导致了蛇数量的下降。
答案:(1)7 三、四、五、六 次、三、四、五
(2)竞争 竞争和捕食
(3)下降、下降
14.解析:(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4条食物链传递给鹰,分别是:植物→兔→鹰;植物→兔→鼬→鹰;植物→鼠→鼬→鹰;植物→鼠→鹰。分析4条食物链可知鹰所处的营养级为第三和第四营养级。人吃兔,说明二者之间是捕食关系;人和兔都吃植物,说明二者之间是竞争关系。鼠疫杆菌寄生在人体内。(2)跳蚤在鼠身上的寄生属体表寄生,体表寄生的寄生物对寄主数量影响很小,而捕食者对被捕食者数量影响较大。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的种群密度增大,从而导致鼠种内竞争增强。(3)蘑菇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植物是自养生物,不能直接利用蘑菇中的有机物,因此蘑菇体内储存的能量不能传递给植物。
答案:(1)4 第三和第四营养级 捕食和竞争 寄生 (2)小于 增强 (3)分解者 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