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必修三: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人教版)必修三: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6-13 07:5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我小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  )
A.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实现的
B.每一种成分和温度、pH等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C.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D.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2.下图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一下BC段变化的原因(  )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
C.乳酸与碳酸钠完全反应
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3.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至少有4种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HPO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6.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图,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
Ⅰ.③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Ⅱ.参与④⑤过程的内环境不只是组织液
Ⅲ.体内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Ⅳ.红细胞是内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A.Ⅰ、Ⅳ B.Ⅱ、Ⅳ C.Ⅱ、Ⅲ D.Ⅲ、Ⅳ
7.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浆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8.下列是内环境受到破坏时出现的一些情况,错误的是(  )
A.人患肠胃炎时,常感到四肢无力,原因是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无机盐
B.人感冒发烧时,食欲不振,引起四肢无力,是因为体温升高导致代谢活动紊乱
C.人患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血浆渗透压升高
D.毛细淋巴管阻塞会使组织液增多,导致水肿
9.与维持内环境稳态无关的生理活动是(  )
A.剧烈运动后血浆中的乳酸含量明显上升
B.遇到寒冷时,立毛肌收缩,出现“鸡皮疙瘩”
C.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复正常
D.炎热的夏天,人体通过加强散热使体温稳定
10.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胰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
C.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11.下图所示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其中①为毛细血管壁、②为红细胞、③为血浆、④为细胞内液、⑤为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
B.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不会引起③pH的变化
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需要经过4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D.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而⑤中不含蛋白质
12.分别向20 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随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
二、非选择题
13.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据图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
(1)图中食物、水和无机盐,经[①]________系统处理后才能进入循环系统,最后由大肠排出的是[②]________。
(2)呼吸系统可以吸入[③]________排出[④]______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至少需要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系统的参与。
(3)由泌尿系统排出的是[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要通过[⑤]________才能完成。
(5)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
14.一名运动员正进行长跑锻炼,他的体内会发生一些变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如果上图表示的是肌细胞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那么,曲线q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曲线r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
(2)一般情况下,肌细胞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这是因为血液中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动过程中常常伴有排汗现象,这是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调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研究还发现皮肤的汗腺能分泌乳酸,而乳酸具有抑制皮肤表面微生物活动的作用。
15.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回答相关的问题。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
二、实验流程
步骤 A组 B组
①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 等量缓冲溶液 等量血浆 ? 等量缓冲溶液 等量血浆
② 滴加等量的Na2CO3溶液 ?
③ 记录结果 记录结果
预测结果 ? ?
结论 ?
(1)步骤①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测结果:
A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D
3.解析:A项中,参与稳态的系统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器官有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等,所以A项正确;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变化有密切关系,B项错误;C项中,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超过这个限度,稳态会被打破,C项正确;D项中,稳态对于器官保持机能正常起重要作用,D项正确。
答案:B
4.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细胞内液的组成成分。
答案:A
5.解析:葡萄糖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内环境;人是恒温动物,其内环境的温度不会因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而不是体液。
答案:B
6.解析:参与④⑤过程的内环境包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不是直接交换。代谢废物排出的主要途径是泌尿系统。红细胞不是内环境的组成部分。
答案:C
7.解析:在长时间运动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生了乳酸,降低了血浆的pH,在这种情况下,血浆中缓冲对物质中的NaHCO3等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答案:B
8.解析:人患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血细胞和血浆蛋白部分进入原尿,使血浆渗透压下降。
答案:C
9.解析:剧烈运动后血浆中的乳酸含量明显上升是内环境的一种变化,不是人体为了维持内环境稳态而出现的反应。
答案:A
10.解析:A中血红蛋白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B中胰腺和唾液腺产生的消化酶会排放到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D中尿液不是内环境,因而其相对稳定不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C
11.解析:②中的氧气进入③需经过1层膜,再经过①到达⑤需经过2层膜,最后进入④经过1层膜,共4层膜,并且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肌肉细胞在无氧条件下会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浆后与NaHCO3反应,即发挥作用的是NaHCO3;②为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由于血浆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中,所以③与⑤相比,⑤中含蛋白质较少,但不是没有。
答案:C
12.解析:血浆中含有H ( http: / / www.21cnjy.com )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从而使pH稳定在7.35~7.45之间;向20 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开始时由于受缓冲物质的影响,血浆pH相对稳定。但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超过其调节能力时,数值就会急剧变化。注意纵横坐标所代表的含义,不要把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后曲线的变化情况理解反了。
答案:D
13.解析:细胞与内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直接参与完成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所以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桥梁。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还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才能正常进行。
答案:(1)消化 食物残渣 (2)氧气 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呼吸 循环 (3)水、无机盐、尿素等 (4)内环境 (5)神经—体液—免疫
14.解析:运动中肌细胞有氧呼吸加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消耗O2产生CO2,使细胞中O2浓度降低,CO2浓度升高。肌细胞在无氧呼吸中产生乳酸,但因血液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而使pH不会有大的变化。运动中产热增加,机体通过体温调节使汗液分泌增多,以增加散热。
答案:(1)CO2 O2 (2)缓冲物质 (3)体温
15.解析:本题是一个实验设计题,在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验设计题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是可变的之外,其他条件必须保持相同。在实验过程中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一定要到位,把现象与结论一起总结出来。
答案:(1)等量蒸馏水
(2)等量的乳酸
(3)1号试管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1号试管pH明显下降;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4)家兔血浆与缓冲溶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