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圆的基本性质能力提升测试卷B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下列标志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若⊙O的半径为5cm,点A到圆心O的距离为4cm,那么点A与⊙O的位置关系是( )
A.点A在圆外 B.点A在圆上 C.点A在圆内 D. 不能确定
3、如图,点A、B、C在圆O上,∠A=60°,则∠BOC的度数是()
A.15° B.30° C.60° D. 120°
4、.如图所示,CA为⊙O的切线,切点为A,点B在⊙O上,若∠CAB=55°,则∠AOB等于( ).21教育网
A.55° B.90° C.110° D.120°
5、一个圆锥的侧面积是底面积的3倍,这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是( ).
A.60° B.90° C. 120° D.180°
6、如图所示,方格纸上一圆经过(2,5),(-2,1),(2,-3),(6,1)四点,则该圆圆心的坐标为( ).2·1·c·n·j·y
A.(2,-1)
B.(2,2)
C.(2,1)
D.(3,1)
7、若圆的一条弦把圆分成度数的比为1∶3的两条弧,则劣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 )
A. 45° B. 90° C. 135° D. 270°
8、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以点C为圆心,CA为半径的圆与AB交于点D,则AD的长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B. C. D.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所示,两个圆的圆心坐标分别是(3,0)和(0,-4),半径分别是和,则这两个圆的公切线(和两圆都相切的直线)有(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10、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O的切线,切点为D,CD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C,∠A=30°,给出下面3个结论:①AD=CD;②BD=BC;③AB=2B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来源:21cnj*y.co*m】
A. 3 B. 2 C. 1 D. 0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
11、如图所示,⊙O的内接四边形ABCD中,AB=CD,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12、如图,已知直线CD与⊙O相切于点C,AB为直径,若∠BCD=40°,则∠ABC的大小等于 (度)
13、已知⊙O中,两弦AB和CD相交于点P,若AP:PB=2:3,CP=2cm,DP=12cm,则弦AB的长为 cm。
14、正六边形的边长是2cm,那么它的外接圆的直径是 cm.
15、如图,已知两个等圆⊙O1与⊙O2相交于A、B两点,一条直线经过点A,分别与两圆相交于点C、D,MC切⊙O1于点C,MD切⊙O2于点D,若∠BCD=30°,则∠M等于 (度)
16、如图,在标有刻度的直线l上,从点A开始,
以AB=1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1个半圆;
以BC=2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2个半圆;
以CD=4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3个半圆;
以DE=8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4个半圆,
…按此规律,继续画半圆,则第4个半圆的面积是第3个半圆面积的 倍,第n个半圆的面积为
(结果保留π)
三、解答题(本题有7个小题,共66分)解答应写出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
17、(6分)在直径为200cm的圆柱形油槽内装入一些油以后,截面如图.若油面的宽AB=160cm,求油的最大深度.21cnjy.com
18、(8分)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E,点P在⊙O上,∠1=∠C,求证:
(1)CB∥PD;
(2)=.
19、(8分)在⊙O中,AB是直径,CD是弦,AB⊥CD。
(1)P是优弧CAD上一点(不与C、D重合),求证:∠CPD=∠COB;
(2)点P′在劣弧CD上(不与C、D重合)时,∠CP′D与∠COB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20、(10分)如图,已知BC是⊙O的弦,△ABC为正三角形,D为BC的中点,M是⊙O上一点,并且∠BMC=60°.2-1-c-n-j-y
(1)求证:AB为⊙O的切线;
(2)若E、F分别是AB、AC上的两个动点,且∠EDF=120°,⊙O的半径为2,试问BE+CF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21、(10分)已知射线OF交⊙O于B,半径OA⊥OB,P是射线OF上的一个动点(不与O、B重合),直线AP交⊙O于D,过D作⊙O的切线交射线OF于E.
(1)如图所示是点P在圆内移动时符合已知条件的图形,请你在图中画出点P在圆外移动时符合已知条件的图形.【版权所有:21教育】
(2)观察图形,点P在移动过程中,△DPE的边、角或形状存在某些规律,请你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写出一条与△DPE的边、角或形状有关的规律.
(3)点P在移动过程中,设∠DEP的度数为x,∠OAP的度数为y,求y与x的函
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2、(12分)已知⊙O的直径为10,点A,点B,点C在⊙O上,∠CAB的平分线交⊙O于点D.
(1)如图①,若BC为⊙O的直径,AB=6,求AC,BD,CD的长;
(2)如图②,若∠CAB=60°,求BD的长.
23、(12分)问题背景:课外学习小组在一次学习研讨中,得到了如下两个命题:
①如图(1),在正△ABC中,M、N分别是AC、AB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60°,则BM=CN;www.21-cn-jy.com
②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M、N分别是CD、AD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90°,则BM=CN.21·世纪*教育网
然后运用类似的思想提出了如下命题:
③如图(3),在正五边形ABCDE中,M、N分别是CD、DE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108°,则BM=CN.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任务要求:
(1)请你从①②③三个命题中选择一个进行证明;
(2)请你继续完成下面的探索;
①在正n(n≥3)边形ABCDEF…中,M、N分别是CD、DE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试问当∠BON等于多少度时,结论BM=CN成立(不要求证明);
②如图(4),在正五边形ABCDE中,M、N分别是DE、AE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BON=108°时,试问结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M=CN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详解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3、如图,点A、B、C在圆O上,∠A=60°,则∠BOC的度数是()
A.15° B.30° C.60° D. 120°
【解答】解:∵∠BOC=2∠A,
而∠A=60°,
∴∠BOC=120°.
故选D.
4、.如图所示,CA为⊙O的切线,切点为A,点B在⊙O上,若∠CAB=55°,则∠AOB等于( ). 21*cnjy*com
A.55° B.90° C.110° D.120°
【解答】解:由切线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找出数量关系式.
由AC切O于A,则∠OAB=35°,
所以∠AOB=180°-2×35°=110°.
5、一个圆锥的侧面积是底面积的3倍,这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是( ).
A.60° B.90° C. 120° D.180°
【解答】解:设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
则,∴ ,
∴ ,
∴ n=120,∴ ∠AOB=120°.
6、如图所示,方格纸上一圆经过(2,5),(-2,1),(2,-3),(6,1)四点,则该圆圆心的坐标为( ).
A.(2,-1) B.(2,2)
C.(2,1) D.(3,1)
【解答】解:横坐标相等的点的连线,平行于y轴;
纵坐标相等的点的连线,平行于x轴.
结合图形可以发现,
由点(2,5)和(2,-3)、(-2,1)和(6,1)构成的弦都是圆的直径,
其交点即为圆心(2,1).
7、若圆的一条弦把圆分成度数的比为1∶3的两条弧,则劣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 )
A. 45° B. 90° C. 135° D. 270°
【解答】解:圆的一条弦把圆分成度数之比为1:3的两条弧,
则所分的劣弧的度数是90°,
当圆周角的顶点在优弧上时,
这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等于45°,
当这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的顶点在劣弧上时,
这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等于135°。
如图,弦AB将⊙O分成了度数比为1:3两条弧.
连接OA、OB;则∠AOB=90°;
①当所求的圆周角顶点在优弧上,即位于D点时,
这条弦所对的圆周角∠ADB=∠AOB=45°;
②当所求的圆周角顶点在劣弧上,即位于C点时,
这条弦所对的圆周角∠ACB=180°-∠ADB=135°。
故选C.
8、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以点C为圆心,CA为半径的圆与AB交于点D,则AD的长为()
A. B. C. D.
【解答】解:∵在Rt△ABC中,∠ACB=90°,AC=3,BC=4,
∴AB===5,
过C作CM⊥AB,交AB于点M,如图所示,
∵CM⊥AB,
∴M为AD的中点,
∵S△ABC=AC?BC=AB?CM,且AC=3,BC=4,AB=5,
∴CM=,
在Rt△ACM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AC2=AM2+CM2,即9=AM2+()2,
解得:AM=,
∴AD=2AM=.
故选C.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所示,两个圆的圆心坐标分别是(3,0)和(0,-4),半径分别是和,则这两个圆的公切线(和两圆都相切的直线)有(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解答】解:根据题中条件,
在 Rt△AOB中,OA=4,OB=3,
所以AB=5,
而两圆半径为 和,且,
即两圆的圆心距等于两圆的半径之和,
所以两圆相外切,共有 3条公切线.
10、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O的切线,切点为D,CD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C,∠A=30°,给出下面3个结论:①AD=CD;②BD=BC;③AB=2B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3 B. 2 C. 1 D. 0
解答: 解:如图,连接OD,
∵CD是⊙O的切线,
∴CD⊥OD,
∴∠ODC=90°,
又∵∠A=30°,
∴∠ABD=60°,
∴△OBD是等边三角形,
∴∠DOB=∠ABD=60°,AB=2OB=2OD=2BD.
∴∠C=∠BDC=30°,
∴BD=BC,②成立;
∴AB=2BC,③成立;
∴∠A=∠C,
∴DA=DC,①成立;
综上所述,①②③均成立,
故答案选:A.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
11、如图所示,⊙O的内接四边形ABCD中,AB=CD,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
【解答】解:本题中由弦AB=CD可知,
因为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故有∠1 =∠6=∠2=∠5.
12、如图,已知直线CD与⊙O相切于点C,AB为直径,若∠BCD=40°,则∠ABC的大小等于 (度)
【解答】解:连接AC,
∵直线CD与⊙O相切于点C,
∴根据弦切角定理得到∠A=∠BCD=40°。
∵AB是直径,∴∠ACB=90°。
∴∠ABC=50°。
13、已知⊙O中,两弦AB和CD相交于点P,若AP:PB=2:3,CP=2cm,DP=12cm,则弦AB的长为 cm。21*cnjy*com
【解答】解:根据相交弦定理“圆内两弦相交于圆内一点,各弦被这点所分得的两线段的长的乘积相等”进行计算:
设AP=2x,由AP:PB=2:3得PB=3x。
由相交弦定理得:PA?PB=PC?PD,
∴2x·3x=2·12,解得x=2(舍去负值)。
∴AB=AP+PB=5x=10(cm)。
14、正六边形的边长是2cm,那么它的外接圆的直径是 cm.
【解答】解:如图,六边形ABCDEF为⊙O的内接正六变形,
则其中心O即为该六变形外接圆的圆心;
易知:∠AOB=∠BOC=∠COD=,
∴∠AOD=180°,
即AD为⊙O的直径;
∵OA=OB,且∠AOB=60°,
∴△AOB为等边三角形,
∴OA=AB=2cm,
∴AD=4cm,
即正六边形的外接圆的直径是4cm.
15、如图,已知两个等圆⊙O1与⊙O2相交于A、B两点,一条直线经过点A,分别与两圆相交于点C、D,MC切⊙O1于点C,MD切⊙O2于点D,若∠BCD=30°,则∠M等于 (度)
【解答】解:
如图,连接BD,O1C,O1B,O2B,O2D,
∵MC切⊙O1于点C,MD切⊙O2于点D,
∴∠O1CM=∠O2DM=90°。
∵⊙O1与⊙O2是等圆,∠BCD=30°,
∴∠CDB=∠BCD=30°。∴∠CBD=120°,BC=BD。
∴△O1BC≌△O2BD。∴∠O1CB=∠O2DB。
∴∠O1CM+∠O2DM=∠BCM+∠BDM=180°。
∴∠M=1800-∠CBD=60°。
16、如图,在标有刻度的直线l上,从点A开始,
以AB=1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1个半圆;
以BC=2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2个半圆;
以CD=4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3个半圆;
以DE=8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4个半圆,
…按此规律,继续画半圆,则第4个半圆的面积是第3个半圆面积的 倍,第n个半圆的面积为
(结果保留π)
【解答】解:由已知,第3个半圆面积为:,第4个半圆的面积为:,
∴第4个半圆的面积是第3个半圆面积的=4倍。
由已知,第1个半圆的半径为,第2个半圆的半径为,第3个半圆的半径为,
······第n个半圆的半径为。
∴第n个半圆的面积是。
三、解答题(本题有7个小题,共66分)解答应写出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
17、(6分)在直径为200cm的圆柱形油槽内装入一些油以后,截面如图.若油面的宽AB=160cm,求油的最大深度.【出处:21教育名师】
【解答】解:连接OA,过点O作OE⊥AB,交AB于点M,
∵直径为200cm,AB=160cm,
∴OA=OE=100cm,AM=80cm,
∴OM===60cm,
∴ME=OE﹣OM=100﹣60=40cm.
18、(8分)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E,点P在⊙O上,∠1=∠C,求证:
(1)CB∥PD;
(2)=.
【解答】解:(1)证明:∵∠P,∠C所对的弧都是,
∴∠P=∠C.
∵∠1=∠C,
∴∠1=∠P,
∴CB∥PD;
(2)证明:∵∠1=∠C,
∴=.
∵AB是⊙O的直径,弦CD⊥AB与点E,
∴=,
∴=.
19、(8分)在⊙O中,AB是直径,CD是弦,AB⊥CD。
(1)P是优弧CAD上一点(不与C、D重合),求证:∠CPD=∠COB;
(2)点P′在劣弧CD上(不与C、D重合)时,∠CP′D与∠COB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解答】解:(1)证明:连接OD,
∵AB是直径,AB⊥CD,
∴.
∴∠COB=∠DOB=∠COD.
又∵∠CPD=∠COD,
∴∠CPD=∠COB.(2)解:∠CP′D+∠COB=180°.
理由如下:连接OD,
∵∠CPD+∠CP′D=180°,∠COB=∠DOB=∠COD,
又∵∠CPD=∠COD,
∴∠COB=∠CPD,
∴∠CP′D+∠COB=180°.
20、(10分)如图,已知BC是⊙O的弦,△ABC为正三角形,D为BC的中点,M是⊙O上一点,并且∠BMC=60°.
(1)求证:AB为⊙O的切线;
(2)若E、F分别是AB、AC上的两个动点,
且∠EDF=120°,⊙O的半径为2,
试问BE+CF的值是否为定值,
若是,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解答】解:(1)证明:∵△ABC为正三角形,
D为BC的中点,
∴OD⊥BC,AO平分∠BAC.∴∠BAD=30°.
∵∠BMC=60°,∴∠BOA=∠BMC=60°.
∴∠BAD+∠BOA=90°.
∴∠ABO=90°.∴OB⊥AB.
∵OB是⊙O的半径,∴AB是⊙O的切线.
(2)∵∠BAD=30°,OB⊥AB,OB=2,
∴AB=2.
取AB的中点G,连接DG,∴AG=BG=.
∵∠ABD=60°,∴△BDG是等边三角形.
∴∠DGE=60°,GD=BD.
∵∠FCD=60°,CD=BD,
∴∠FCD=∠EGD,GD=CD.
∵∠EDF=120°,∴∠FDC+∠BDE=60°.
∵∠BDG=60°,∴∠EDG+∠BDE=60°.
∴∠EDG=∠FDC.
∴△EGD≌△FCD.∴FC=EG.
∴BG=BE+EG=BE+CF=.
即BE+CF的值是定值,这个值是.
21、(10分)已知射线OF交⊙O于B,半径OA⊥OB,P是射线OF上的一个动点(不与O、B重合),直线AP交⊙O于D,过D作⊙O的切线交射线OF于E.
(1)如图所示是点P在圆内移动时符合已知条件的图形,请你在图中画出点P在圆外移动时符合已知条件的图形.
(2)观察图形,点P在移动过程中,△DPE的边、角或形状存在某些规律,请你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写出一条与△DPE的边、角或形状有关的规律.
(3)点P在移动过程中,设∠DEP的度数为x,∠OAP的度数为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在BF上取点P,连AP交⊙O于点D,
过D作⊙O切线,交OF于E,如图即为所求.
(2)∠EDP=∠DPE,或ED=EP或△PDE是等腰三角形.
(3)根据题意,得△PDE是等腰三角形,
∴ ∠EDP=∠DPE,
∴ ,
在 Rt△OAP中,,
∴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且.
22、(12分)已知⊙O的直径为10,点A,点B,点C在⊙O上,∠CAB的平分线交⊙O于点D.
(1)如图①,若BC为⊙O的直径,AB=6,求AC,BD,CD的长;
(2)如图②,若∠CAB=60°,求BD的长.
【解答】解:(1)如图①,∵BC是⊙O的直径,
∴∠CAB=∠BDC=90°.
∵在直角△CAB中,BC=10,AB=6,
∴由勾股定理得到:AC===8.
∵AD平分∠CAB,
∴=,
∴CD=BD.
在直角△BDC中,BC=10,CD2+BD2=BC2,
∴易求BD=CD=5;
23、(12分)问题背景:课外学习小组在一次学习研讨中,得到了如下两个命题:
①如图(1),在正△ABC中,M、N分别是AC、AB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60°,则BM=CN;
②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M、N分别是CD、AD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90°,则BM=CN.
然后运用类似的思想提出了如下命题:
③如图(3),在正五边形ABCDE中,M、N分别是CD、DE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108°,则BM=CN.
任务要求:
(1)请你从①②③三个命题中选择一个进行证明;
(2)请你继续完成下面的探索;
①在正n(n≥3)边形ABCDEF…中,M、N分别是CD、DE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试问当∠BON等于多少度时,结论BM=CN成立(不要求证明);
②如图(4),在正五边形ABCDE中,M、N分别是DE、AE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BON=108°时,试问结论21·cn·jy·com
BM=CN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解答】 解:(1)如选命题①.
证明:在图(1)中,
∵ ∠BON=60°,∴ ∠1+∠2=60°.
∵ ∠3+∠2=60°,∴ ∠1=∠3.
又∵ BC=CA,∠BCM=∠CAN=60°,
∴ △BCM≌△CAN,∴ BM=CM.
如选命题②.
证明:在图(2)中,
∵ ∠BON=90°,∴ ∠1+∠2=90°.
∵ ∠3+∠2=90°,∴ ∠1=∠3.
又∵ BC=CD,∠BCM=∠CDN=90°,
∴ △BCM≌△CDN,∴ BM=CN.
如选命题③.
证明:在图(3)中,
∵ ∠BON=108°,∴ ∠1+∠2=108°.
∵ ∠2+∠3=108°,∴ ∠1=∠3.
又∵ BC=CD,∠BCM=∠CDN=108°,
∴ △BCM≌△CDN,∴ BM=CN.
(2) ①答:当∠BON=时结论BM=CN成立.
②答:当∠BON=108°时.BM=CN还成立.
证明:如图(4),连接BD、CE
在△BCD和△CDE中,
∵ BC=CD,∠BCD=∠CDE=108°,CD=DE,
∴ △BCD≌△CDE.
∴ BD=CE,∠BDC=∠CED,∠DBC=∠ECD.
∵ ∠CDE=∠DEN=108°,
∴ ∠BDM=∠CEM.
∵ ∠OBC+∠OCB=108°,∠OCB+∠OCD=108°.
∴ ∠MBC=∠NCD.
又∵ ∠DBC=∠ECD=36°,
∴ ∠DBM=∠ECM.
∴ △BDM≌△CEN,
∴ B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