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4节植物的茎和物质运输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树木养育或古树保护中,常常会看到园艺师给树木“挂吊瓶”。当吊瓶中的各种物质随水进入茎内后,将其中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各个部位的结构是( )
A.髓 B.皮层 C.筛管 D.导管
【答案】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储存营养物质。
【解答】 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
故答案为:D。
2.有人在行道树上捆扎铁丝用来晾衣,结果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是( )
A.树木因缺氧而死 B.树木不能输送水和无机盐
C.树木输送有机物的功能被破坏 D.树木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C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它们属于输导组织。
【解答】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方向自上而下。有人把人行道上的树木用铁丝扎上晾衣,导致铁丝割破树皮,使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根得不到有机物,根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树木死亡, C 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4八下·温岭期末)樟树是温岭市市树,茎能逐年增粗。下列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使茎逐年增粗的结构是( )
A.髓 B.木质部 C.形成层 D.树皮
【答案】C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4.(2024八下·金东期末)为塑造浙中城市新形象,我市对道路进行了全新规划,并在道路两旁等处加大了绿化、美化力度,此过程中需要移栽一些苗木。下列有关做法及相应说法都正确的是( )
A.给移栽后的苗木挂“营养针”,其针头应插入茎的髓部
B.为减少蒸腾散水,应去掉所有叶片后再进行移栽
C.移栽过程中为了便于运输和保持整洁,应将根部的泥土全部清理干净
D.移栽入土时,泥土不能填得太紧实,同时苗木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影响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所以光照时间越长,光合作用越强,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
(2)移栽植物时,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是保证植物成活的关键。
【解答】A.给移栽后的树木输入水和养分,针头应插入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中,A错误。
B.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保留所有叶片移栽,会增加植物的蒸腾作用,B错误。
C.幼根和根毛,因此在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移栽,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根吸水,提高成活率,C错误。
D.移栽入土时,泥土不能填得太紧实,不利于根的呼吸,移栽时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树木相互争夺阳光、水、养分,比如树木之间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D正确。
故答案为:D。
5.(2024八下·上城期末)小金发现道路两边的法国梧桐树干上扎了“针管”,注入的药主要成分是赤霉酸,是为了让树木少结果或不结果,从而减少果球脱毛,减少飞絮对人们的困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针管插入深度至茎的韧皮部 B.药液通过筛管由上往下运输
C.药液运输的动力是蒸腾作用 D.茎能够逐年加粗是因为有随
【答案】C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
【解答】A.药液是一种液体,通过导管运输,导管位于木质部,因此针头应插入树木的木质部中,故A错误。
B.药液通过导管由下往上运输,故B错误。
C.蒸腾作用形成的蒸腾拉力促使药液从下向上运输,故C正确。
D.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由树皮(内有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组成,形成层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髓位于茎的中央,储存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2024八下·越城期末)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一些关系或生理过程。下列所述顺序与内容正确的是( )
A.植物吸收水到散失水.根毛细胞→…→根、茎、叶中的筛管→---→气孔→叶外
B.原子结构模型发展历程:实心球模型→西瓜模型→核式结构模型→分层模型→…
C.氧气进入人体:鼻腔→咽→喉→支气管→气管→肺泡→肺泡周围毛细血管→…
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检查气密性→加药品→---→熄灭酒精灯→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木质茎的结构组成部分: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支持作用。韧皮部: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其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疏导有机物的筛管。形成层:呈环状排列,细胞扁平,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水稻、小麦、竹类等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髓:细胞壁比较薄,常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解答】A.植物吸收水到散失水.根毛细胞→…→根、茎、叶中的导管→气孔→叶外,A错误;
B.原子结构模型发展历程:实心球模型→西瓜模型→核式结构模型→分层模型→… B正确;
C. 氧气进入人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毛细血管→…C错误;
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检查气密性→加药品→从水槽中移出导管→熄灭酒精灯,D错误;
故答案为:B
7.(2024八下·越城期末)某同学家中的一棵桃树,在桃子成熟前由于某种原因损伤了部分树皮,收获时果实反面又大又好吃,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木质部输送给果实更多的水分
B.受伤树皮的运输能力更强了
C.木质部运输有机物,损伤树皮不影响果实的发育
D.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而供给了果实
【答案】D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木质茎的结构组成部分: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支持作用。韧皮部: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其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疏导有机物的筛管。形成层:呈环状排列,细胞扁平,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水稻、小麦、竹类等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髓:细胞壁比较薄,常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解答】木质部部输送给果实更多的水分,因为木质部中有导管,负责运输水分和无机盐,但是果皮中主要是从上而下运输有机物的韧皮部,所以 在桃子成熟前由于某种原因损伤了部分树皮, 使得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而供给了果实 ,所以收获时果实反而又大又好吃;
故答案为:D
8.(2024八下·武义期末)胎儿和母体间由脐带连接,脐带好比是两者的桥梁,负责物质运输.植物的茎如同是叶和根的桥梁,如下图,a和b两类物质由茎分别向下和向上运输到根和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主要是水和无机盐由茎中的髓运输
B.树皮环割影响的是a的运输
C.b的运输与蒸腾作用无关
D.a主要指有机物,在导管运输
【答案】B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b主要是水和无机盐,a是有机物。
【解答】A、b主要是水和无机盐,由茎中的导管运输,A错误;
B、环割树皮破坏了茎的韧皮部,阻断了a有机物的运输,B正确;
C、蒸腾作用为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提供动力故b的运输与蒸腾作用有关,C错误;
D、a主要指有机物,在筛管中运输,D错误。
故选:B。
9.(2024八下·吴兴期末)学校里的劳动实践基地内,同学们种植了多种农作物,其中黄瓜的茎属于( )
A.直立茎 B.匍匐茎 C.攀援茎 D.缠绕茎
【答案】C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 攀援茎是所有攀爬植物的重要部分,每一个植物在发芽生长过程中不断张高,为了可以更好的生长它们便长出了攀援茎来支持自己向高处或各种地方生长。
【解答】 攀援茎细长,茎幼小时较为柔软,不能直立,而是以卷须(如葡萄,黄瓜)、不定根、或吸盘(如爬山虎)等特有的结构攀援支持物上升生长。 黄瓜的茎能够借着茎卷须盘卷在别的物体上向高处生长。
故答案为:C。
10.(2024八下·越城月考)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绘制出下面的树桩年轮特征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靠乙一侧降水多,生长快
B.靠乙一侧降水少,生长快
C.靠乙一侧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
D.靠甲一侧光照强于靠乙那一侧
【答案】C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年轮的形成原理:年轮是由于一年内气候条件不同,由形成层活动所形成的木质部在形态和结构上的差异而产生的。在春季和夏季,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形成层活动旺盛,所形成的木质部细胞大、壁薄、颜色浅,质地较疏松,称为早材;到了秋季,气温渐凉,雨量减少,形成层活动逐渐减弱,所形成的木质部细胞小、壁厚、颜色深,质地较紧密,称为晚材。同一年的早材和晚材之间,界限不明显,而相邻两年的早材和晚材之间,界限非常明显,形成了年轮。
【解答】观察树桩的年轮图示:乙侧的年轮间隔大于甲侧,说明乙侧是树干的向阳面,生长速度快于甲侧。
故答案为:C。
11.(2024八下·越城月考)某同学做了如下图实验:十几小时后,纵切植物茎的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是因为( )
A.这是枝条自身的一个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B.上面水太多了,把红色冲淡
C.下面的红色随水分蒸腾了
D.水分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上就越浅
【答案】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途径:植物根部的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后,水分通过根部的导管进入茎中的导管,再经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花、果实等器官。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管状结构,其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的。2、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是植物体内水分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促使根部吸收的水分不断向上运输,但它与实验中红色物质分布现象的直接关联在于提供了水分运输的动力,而非改变红色物质的分布原因。
【解答】A 、枝条出现红色越往上越浅的现象是由于水分的运输导致的,并非枝条自身的特点,该选项错误。
B 、不是因为上面水多把红色冲淡,而是水分运输使得红色物质随着水分向上运输,越往上相对含量越少,所以颜色越浅,该选项错误。
C 、红色物质是随着水分运输的,而不是因为下面的红色随水分蒸腾了,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与红色物质的分布现象无关,该选项错误。
D 、因为水分是从下往上运输的,在运输过程中,红色物质随着水分向上移动,越往上水分运输经过的距离越长,红色物质相对分散,所以颜色就越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 D。
12.(2024八下·长兴期末)如图所示的"蓝色妖姬"是人工染色形成的。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时,开始用染料浇灌花卉根部,让花像吸水一样将色剂吸入,开出蓝色花朵。下列关于“蓝色妖姬”的制作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横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其韧皮部变蓝,木质部不变蓝
B.在染料中添加适量钾肥,可以防止叶片发黄
C.纵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木质部自下而上蓝色逐渐变浅
D.浇灌时使用染料的浓度越高越好,可以使花瓣颜色更鲜艳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储存营养物质。
【解答】 A、从茎的纵切面上看,染成蓝色的是导管,导管位于木质部中具有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因此木质部会变蓝,不符合题意;
B、氮肥能促使枝叶繁茂,因此在染料中添加适量氮肥,可以防止叶片发黄,不符合题意;
C、白玫瑰快到花期时,开始用染料浇灌花卉,让花像吸水一样,将色剂吸入开出蓝色花朵。在茎的木质部中,导管是上下相通的: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因此纵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木质部自下而上蓝色逐渐变浅,符合题意;
D、浇灌时使用染料的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染料的浓度过高,就会导致细胞失水,植株也会出现“烧苗”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2024八下·长兴期末)一年一度的西湖莲花季吸引各地游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莲花在一天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是早晨
B.莲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晚上进行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而来的
D.藕断丝连的丝中含有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和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
【答案】D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A. 莲花在一天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是傍晚,当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就有有机物的积累,A错误;
B. 莲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B错误;
C. 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C错误;
D. 藕断丝连的丝中含有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和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 ,D错误;
故答案为:D
14.(2024八下·义乌月考)番薯是一种高产且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块根除了作为主粮外,还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造工业的重要原料。下列有关番薯的内容正确的是( )
A.番薯是攀缘茎 B.番薯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
C.栽种番薯幼苗时可适当施肥 D.番薯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土壤
【答案】B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1)根据茎的生长方向分为:直立茎、攀缘茎、缠绕茎、匍匐茎等。
(2)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3)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
【解答】A、番薯的茎细长,而又柔弱,蔓延生长地面上,属于匍匐茎,A错误。
B、番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根,B正确。
C、栽种番薯幼苗后大量施肥,会“烧苗”,C错误。
D、番薯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叶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B。
15.根从土壤中吸水,土壤中的水通过根向上输送到茎的途径是( )。
A.土壤水分→导管→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茎
B.导管→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C.根毛→土壤水分→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D.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从导管的位置、分布、水的运输途径方面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水分最是由浓度低的地方向浓度高的地方流动,在根毛区中,土壤溶液的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根毛细胞液的浓度依次小于内部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水分就会从土壤依次经过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6.(2024八下·义乌期末)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一幅漫画,请同学们用所学知识解释漫画中的主角的观点。
(1)茎“罢工”使叶干渴、萎蔫,这是其木质部中的 停止工作引起的;
(2)茎“罢工”使根饥饿难耐,说明茎有输导 的功能;
(3)茎“复工”后仍正常生长并逐年加粗,是因为茎中具有 的结构。
【答案】(1)导管
(2)有机物
(3)形成层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木质茎结构组成部分: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支持作用。韧皮部: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其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疏导有机物的筛管。形成层:呈环状排列,细胞扁平,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水稻、小麦、竹类等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髓:细胞壁比较薄,常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解答】(1)茎“罢工”使叶干渴、萎蔫,这是其木质部中的导管停止工作引起的,导管负责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
(2)茎“罢工”使根饥饿难耐,说明茎有输导有机物的功能,茎的韧皮部中的筛管具有运输有机物的作用;
(3)茎“复工”后仍正常生长并逐年加粗,是因为茎中具有形成层的结构,能够不断分裂,向内形成木质部,向外形成韧皮部。
故答案为:(1)导管(2)有机物(3)形成层
17.(2024八下·余杭期末)梨因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且口味清甜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1)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则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如图示为果树上的果实A及部分枝叶,若想果实A长的又大又甜,可在 (填序号)处剥去部分树皮。
【答案】(1)3:4
(2)①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 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则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6×12:6×·16=3:4;
(2)植物的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通过茎中的筛管从上而下运输, 如图示为果树上的果实A及部分枝叶,若想果实A长的又大又甜,可在①处剥去部分树皮。
故答案为:(1) 3:4 (2) ①
18.(2024八下·临海期末)“蓝色妖姬”是一种人工染色而成的花卉,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时,用蓝色染料浇灌花卉,让花吸水的同时,将色剂吸入开出蓝色花朵(如图甲)。小科为了研究染料是通过哪里将花染色的。他将三支白玫瑰枝条放入装有稀释的蓝墨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阳光下照射。
(1)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横切枝条进行观察,发现茎横切面上只有图乙中的B部分成蓝色,则B是茎中的哪个部位 。该部位中运输水分的结构是 。
(2)对枝条进行纵切,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发现蓝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越来越淡,据此推测染料随着水分在茎内部的运输方向为 。
【答案】(1)木质部;导管
(2)自下而上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 木质部是树干的主要组成部分,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组织细胞以及木射线组成。
【解答】(1)茎横切面上变成蓝色的是靠近中间部位,可以看到染成蓝色的部分是木质部,因为木质部中有导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2)正是因为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蓝色的部位是木质部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是越来越淡,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输送。
19.(2024八下·浦江期末)在探究植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实验中,需要对植物进行不同的处理.请据图分析:
(1)如图甲,在“研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中,需将新鲜菠菜密闭于塑料袋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其中在暗处放置的目的是 .如果将袋内的菠菜换成新鲜的植物种子, (填“需要”或“不需要”)暗处理.
(2)如图乙,在“研究有机物的运输部位”的实验中,对枝条进行环剥处理,放在营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最先长出不定根的部位是 (填“A”或“B”).
【答案】(1)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防止其光合作用)合理即可;不需要
(2)A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2)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树皮,靠近树皮的外侧,具有保护作用,内层为韧皮部里面有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
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木质部。
木质部,内有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里面有木纤维,对茎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髓,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储存营养的作用。
【解答】(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因此,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会对“探究的呼吸作用”有影响, 因此,需将新鲜菠菜密闭于塑料袋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 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植物的种子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需要暗处理。
(2)树皮环割是破坏了树皮中的韧皮部中的筛管,筛管是运送有机物(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输导组织,从上到下运输,积累在破坏部分的上方,因此, 最先长出不定根的部位是上方A部位。
20.(2024八下·浦江期末)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气密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气密性良好的依据是 .
(2)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说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 运输的.
(3)图乙中的A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 .
【答案】(1)U形管中左右液面能形成高度差并保持
(2)导管
(3)髓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
(2)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储存营养物质。
【解答】 (1)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的依据是: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2)图中B是木质部,木质部中有导管,可以从下往上运输水喝无机盐。
(3)图乙中:A是髓、B是木质部,C是树皮。
21.(2024八下·温岭期末)学校计划带领八年级学生在新开辟的智慧农场里种植西瓜。小明查阅了西瓜种植攻略后,记录如下。
①种植秧苗前,先翻地,保持土壤疏松。 ②搭建大棚,种植时行距要适当。 ③在幼苗期间,尽量多施肥使幼苗茁壮成长。 ④西瓜开花后的第7天,果实开始迅速膨大是施肥的关键时期。 ⑤若要收获大瓜,要进行疏果,可每株留一个瓜。 ⑥.……
小组成员据此展开讨论:
(1)小组同学认为攻略③不科学,施肥用量过大可能引起土壤溶液浓度 植物细胞液浓度,导致植物失水。(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疏果指的是人为去掉过多的幼果。疏果有利于获得大瓜,主要原因是让有机物通过韧皮部中的 集中运输到剩余的西瓜中。
(3)有成员提出:在大棚内每隔一定距离摆放能释放CO2的装置,有利于提高西瓜产量。他的理由是 。
【答案】(1)大于
(2)筛管
(3)增加 CO2 浓度可以增强光合作用,提高植物产量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盐与化肥
三、实验探究题
22.(2024八下·余杭期末)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来运输的,小科同学设计了实验来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
步骤一:他选取如图甲所示的粗细相似、叶片数量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形状相似、面积相近的斜面。
步骤二:将枝条按要求处理好后,再将它们插入一瓶盛有一定量红墨水的烧杯中固定(如图乙),置于 ▲ 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枝条组别 实验现象
A.自然状态的带叶枝条(不作处理)
B.剥去下半部分树皮的带叶枝条
C.除去下半部分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1)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其目的是 。
(2)为了缩短实验时间,步骤二中“?”处可填 。
(3)得出结论后,小科认为切剥法处理枝条过程中容易受伤,可采用石蜡密封切面法处理枝条,应如何处理B、C组的枝条? 。
【答案】(1)增大其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
(2)阳光充足,温度较高,通风
(3)用石蜡分别密封韧皮部和木质部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茎中木质部中的导管可以自下而上的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植物茎中的韧皮部中的筛管可以自上而下的运输有机物;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 表面 (主要是叶子)以 水蒸汽 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 蒸发过程 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解答】(1) 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其目的是增大其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
(2)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就要加快植物的蒸腾作用,步骤二中“?”处可填阳光充足,温度较高,通风;
(3) 得出结论后,小科认为切剥法处理枝条过程中容易受伤,可采用石蜡密封切面法处理枝条,应如何处理B、C组的枝条? 用石蜡分别密封韧皮部和木质部
故答案为:(1) 增大其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 (2) 阳光充足,温度较高,通风 (3) 用石蜡分别密封韧皮部和木质部
23.(2024八下·东阳期末)下图是某中学开展黄瓜栽培实践活动流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b播种移苗。带土坨移植的主要目的是 。
(2)c观察生长。茎叶中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 。
(3)d探究实验。滴加碘液后蓝色变化最明显的是 时的叶片;
(4)e观花测果。用白糖制成凉拌黄瓜时,盘中会渗出很多汁液,这是由于 。
【答案】(1)保护幼根和根毛
(2)筛管
(3)18
(4)糖溶液的浓度大于黄瓜细胞液浓度,黄瓜细胞失水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 木质茎的结构组成部分: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支持作用。韧皮部: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其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疏导有机物的筛管。形成层:呈环状排列,细胞扁平,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髓:细胞壁比较薄,常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解答】(1) b播种移苗。带土坨移植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幼根和根毛;
(2) c观察生长。茎叶中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筛管;
(3) d探究实验。滴加碘液后蓝色变化最明显的是18时的叶片,因为经过了一整天的光合作用,叶片中积累的淀粉含量最多;
(4) e观花测果。用白糖制成凉拌黄瓜时,盘中会渗出很多汁液,这是由于糖溶液的浓度大于黄瓜细胞液浓度,黄瓜细胞失水;
故答案为:(1)保护幼根和根毛(2)筛管(3)18(4)糖溶液的浓度大于黄瓜细胞液浓度,黄瓜细胞失水
24.(2024八下·杭州期末)某科学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来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根据茎的结构,小滨和他的两个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
小杭: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
小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的。
小滨: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 进行的。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她取了如图甲所示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A组枝条不做处理;B组枝条剥去下半部树皮,C组枝条只留下树皮。
步骤二: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均插入盛有一定量稀红墨水的烧杯中固定(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部分浸入红墨水中,C组枝条只将除去木质部和髓的树皮浸入红墨水中),10分钟后取出枝条,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
A.带叶枝条(不作处理) 木质部染红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木质部染红
C.除了下半木质部、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没有染红
(1)根据实验步骤完成小滨的猜想。
(2)该实验选择的木本植物枝条上带有一定数量的叶片的目的是 ;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应将植株放在 环境中进行实验。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验证了 的猜想。
A.小杭 B.小江 C.小滨
(4)小滨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答案】木质部和韧皮部;促进蒸腾作用,增加水分的运输;温暖且光照充足;A;蒸腾作用导致水分向上运输的过程中逐渐减少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2、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叶片上气体散失的“窗口”是气孔,该结构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
【解答】(1)小杭认为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小江认为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的,所以小滨的猜想可以是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和韧皮部的筛管共同进行的。
(2)实验选择的木本植物枝条上带有一定数量的叶片,目的是促进水分的蒸腾作用,加快水分的运输。因为叶片的蒸腾作用可以产生蒸腾拉力,促进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应将植株放在光照强、温度高的环境中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增强蒸腾作用,使水分运输更快,实验现象更明显。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A 组和B组实验现象都是木质部染红,说明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验证了小杭的猜想。C组没有染红,说明韧皮部的筛管不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4)小滨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水分和无机盐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靠近顶端,运输的水分和无机盐越少。在运输过程中,水分和无机盐会不断被利用和消耗,所以越靠近顶端,含量越少,染色也就越浅。
四、综合题
25.(2024八下·新昌期末)以下是研究木质茎结构和功能的两个活动。
(1)将新鲜带叶枝条插入稀释后的红墨水,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中,10分钟后取出,横切枝条的中上部,放大观察,如图甲所示。横切面变红的部位是 (选填图中字母)。
(2)将盆栽木本植物一枝条中部的树皮环剥,一两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膨大形成枝瘤,如图乙。这一现象表明有机物在茎中的运输方向是 。
【答案】B;自上而下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图中A是韧皮部,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沿着叶脉、韧皮部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的;B是木质部,水分和无机盐是沿着木质部的导管运输自下而上的;C是髓,在最中央,储存着营养。
【解答】(1)导管位于茎的木质部,作用是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因此将新鲜带叶枝条插入稀释后的红墨水,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中,10分钟后取出,横切枝条的中上部,放大观察,横切面变红的部位是图中B木质部。
(2)筛管位于茎的韧皮部,作用是向下运输有机物。把生长健壮的一个枝条,剥去一圈树皮,说明茎的韧皮部被割断,韧皮部内有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如果韧皮部被割断向下运输的有机物就会聚集于伤口的上方,由于此处营养丰富,所以细胞分裂和生长加快,就形成瘤状物。所以环剥木本植物的树皮,在切口的上方会形成节瘤,这个现象说明有机物通过筛管由上向下运输。
26.(2024八下·浦江期末)在探究植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实验中,需要对植物进行不同的处理。请据图分析:
(1)如图甲,在“研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中,需将新鲜菠菜密闭于塑料袋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其中在暗处放置的目的是 。如果将袋内的菠菜换成新鲜的植物种子, (填“需要”或“不需要”)暗处理。
(2)如图乙,在“研究有机物的运输部位”的实验中,对枝条进行环剥处理,放在营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最先长出不定根的部位是 (填“A”或“B”)。
【答案】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不需要;A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暗处理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能避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影响实验探究,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不需要进行黑暗处理。
(2)韧皮部中的筛管自下而上运输有机物,可知A位置的有机物积累较多,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更快长出根。【解答】(1)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可见,本实验中,把新鲜菠菜放置暗处一个晚上的目的是避免了塑料袋内的菠菜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结果(或观察植物的呼吸作用)。如果将袋内的菠菜换成新鲜的植物种子,种子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需要暗处理。
(2)树皮环割是破坏了树皮中的韧皮部中的筛管,筛管是运送有机物(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输导组织,从上到下运输,积累在破坏部分的上方。如图乙,在“研究有机物的运输部位”的实验中,对枝条进行环剥处理,放在营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最先长出不定根的部位是A。
27.(2024八下·吴兴期末)浙江省沿海大力实施垦造耕地工程,通过种植多种海水植物将盐碱滩涂地改造成良田。例如:海芦笋是一种生长在滩涂地上,不施化肥、不用农药的植物。种植海芦笋能够有效地降低土壤表层含盐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
(1)海芦笋作为草本植物,与树木相比,它的茎不会逐年加粗,是因为它的茎中 ;
(2)海芦笋从海水中吸取的营养主要是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盐”);
(3)种植海芦笋对以下哪种类型的土壤资源流失的改善效果较为显著?____。
A.耕地被蚕食 B.水土流失 C.土地沙漠化 D.土壤盐渍化
【答案】(1)没有形成层
(2)无机盐
(3)D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 (1)木质茎之所以能逐年加粗,是因为茎内维管束有活跃的形成层,形成层内有一些细胞能够不断分裂出新细胞,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使其逐年加粗。
(2)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以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需要量最大。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
【解答】 (1)形成层的细胞能够不断分裂增生,使茎不断加粗。碱蓬作为草本植物,与树木相比,它的茎不会逐年加粗,是因为碱蓬的茎没有形成层。
(2)碱蓬不施化肥、不用农药,从海水中吸取的营养主要是无机盐。
(3)依据题中信息,碱蓬是一种生长在滩涂地上“绿色”蔬菜,相比于普通植物,种植碱蓬对盐渍化的土壤资源流失的改善效果较为显著。
故答案为:D。
28.(2024八下·越城月考)如图甲刚移栽的大树,通过输营养液可以提高存活率。图乙是某种大树营养液的部分成分表。
(1)给大树输营养液时,需要在树干上钻孔,孔的深度应到达茎的哪一部位呢?小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如下,请将其思考过程补充完整: (方框内)
(2)刚移栽的大树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能力较弱的原因是 。
(3)图丙表示硫酸镁 (MgSO4)中各元素质量分数,其中表示镁元素(Mg)的是 。
【答案】木质茎中输送水和无机盐的导管在木质部中;移栽过程中,大树的根尖有损伤;B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茎由表皮、皮层、维管束等部分组成,维管束又包含木质部和韧皮部。木质部中有导管,导管是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组成,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已经消失,形成了一根中空的管道,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给大树输营养液时,将营养液输入到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让营养液随着水分运输到植物各个部位。
(2)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主要通过根尖的根毛区(成熟区)来完成。根毛是根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的,数量众多,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3)根据图示再计算MgSO4中各元素质量分数即可明确答案。
【解答】(1)植物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位于木质部,所以孔的深度应该到达茎的木质部。
(2)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成熟区,由于刚移栽的大树,幼根和根毛受损,所以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能力较弱。
(3)MgSO4中镁、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2:(16×4)=3:4:8,分析乙图中元素的含量的比例大小可知,表示镁元素的是B。
29.一段枝条上面长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果实。如果将枝条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环剥(如图所示)。那么,经过一段时间后:
(1) 伤口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的树皮会形成瘤状物。
(2) 果实 会很快萎缩,果实 会继续生长,原因是 。
【答案】(1)上方
(2)B;A;有机物只能由上往下运输,所以B得不到有机物,而A能继续获得有机物。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导管、筛管的位置及功能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我们发现枝条上端环剥口的上方会形成瘤状物;
(2)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如果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由图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有机物只能由上往下运输,所以B得不到有机物,而A能继续获得有机物,得不到营养物质B将停止发育而凋落。
故答案为:(1)上方;(2)B;A;有机物只能由上往下运输,所以B得不到有机物,而A能继续获得有机物。
30.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蓝墨水和红墨水,将芹菜的叶柄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左侧的叶片显现出蓝色,右侧的叶片显现出红色。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在Y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就是导管所在的位置,说明导管的作用是 。
(2) 若在X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____。
A.左边蓝点多红点少,右边红点多蓝点少
B.周围的一圈是蓝点,中间是红点
C.蓝点和红点混合,均匀分布
D.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
【答案】(1)运输水和无机盐
(2)D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动力,植物体失水或吸水与土壤溶液的浓度有关。
【解答】(1)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很简单,就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不需要能量。在Y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就是导管所在的位置,说明导管的作用是运输水和无机盐,导管运输物质的方向是自下而上。
(2)通过实验可知,同侧叶柄里的导管,向同侧的叶片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故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故选D。
故答案为:(1)运输水和无机盐;(2)D。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4节植物的茎和物质运输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树木养育或古树保护中,常常会看到园艺师给树木“挂吊瓶”。当吊瓶中的各种物质随水进入茎内后,将其中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各个部位的结构是( )
A.髓 B.皮层 C.筛管 D.导管
2.有人在行道树上捆扎铁丝用来晾衣,结果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是( )
A.树木因缺氧而死 B.树木不能输送水和无机盐
C.树木输送有机物的功能被破坏 D.树木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3.(2024八下·温岭期末)樟树是温岭市市树,茎能逐年增粗。下列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使茎逐年增粗的结构是( )
A.髓 B.木质部 C.形成层 D.树皮
4.(2024八下·金东期末)为塑造浙中城市新形象,我市对道路进行了全新规划,并在道路两旁等处加大了绿化、美化力度,此过程中需要移栽一些苗木。下列有关做法及相应说法都正确的是( )
A.给移栽后的苗木挂“营养针”,其针头应插入茎的髓部
B.为减少蒸腾散水,应去掉所有叶片后再进行移栽
C.移栽过程中为了便于运输和保持整洁,应将根部的泥土全部清理干净
D.移栽入土时,泥土不能填得太紧实,同时苗木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
5.(2024八下·上城期末)小金发现道路两边的法国梧桐树干上扎了“针管”,注入的药主要成分是赤霉酸,是为了让树木少结果或不结果,从而减少果球脱毛,减少飞絮对人们的困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针管插入深度至茎的韧皮部 B.药液通过筛管由上往下运输
C.药液运输的动力是蒸腾作用 D.茎能够逐年加粗是因为有随
6.(2024八下·越城期末)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一些关系或生理过程。下列所述顺序与内容正确的是( )
A.植物吸收水到散失水.根毛细胞→…→根、茎、叶中的筛管→---→气孔→叶外
B.原子结构模型发展历程:实心球模型→西瓜模型→核式结构模型→分层模型→…
C.氧气进入人体:鼻腔→咽→喉→支气管→气管→肺泡→肺泡周围毛细血管→…
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检查气密性→加药品→---→熄灭酒精灯→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7.(2024八下·越城期末)某同学家中的一棵桃树,在桃子成熟前由于某种原因损伤了部分树皮,收获时果实反面又大又好吃,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木质部输送给果实更多的水分
B.受伤树皮的运输能力更强了
C.木质部运输有机物,损伤树皮不影响果实的发育
D.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而供给了果实
8.(2024八下·武义期末)胎儿和母体间由脐带连接,脐带好比是两者的桥梁,负责物质运输.植物的茎如同是叶和根的桥梁,如下图,a和b两类物质由茎分别向下和向上运输到根和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主要是水和无机盐由茎中的髓运输
B.树皮环割影响的是a的运输
C.b的运输与蒸腾作用无关
D.a主要指有机物,在导管运输
9.(2024八下·吴兴期末)学校里的劳动实践基地内,同学们种植了多种农作物,其中黄瓜的茎属于( )
A.直立茎 B.匍匐茎 C.攀援茎 D.缠绕茎
10.(2024八下·越城月考)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绘制出下面的树桩年轮特征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靠乙一侧降水多,生长快
B.靠乙一侧降水少,生长快
C.靠乙一侧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
D.靠甲一侧光照强于靠乙那一侧
11.(2024八下·越城月考)某同学做了如下图实验:十几小时后,纵切植物茎的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是因为( )
A.这是枝条自身的一个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B.上面水太多了,把红色冲淡
C.下面的红色随水分蒸腾了
D.水分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上就越浅
12.(2024八下·长兴期末)如图所示的"蓝色妖姬"是人工染色形成的。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时,开始用染料浇灌花卉根部,让花像吸水一样将色剂吸入,开出蓝色花朵。下列关于“蓝色妖姬”的制作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横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其韧皮部变蓝,木质部不变蓝
B.在染料中添加适量钾肥,可以防止叶片发黄
C.纵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木质部自下而上蓝色逐渐变浅
D.浇灌时使用染料的浓度越高越好,可以使花瓣颜色更鲜艳
13.(2024八下·长兴期末)一年一度的西湖莲花季吸引各地游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莲花在一天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是早晨
B.莲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晚上进行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而来的
D.藕断丝连的丝中含有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和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
14.(2024八下·义乌月考)番薯是一种高产且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块根除了作为主粮外,还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造工业的重要原料。下列有关番薯的内容正确的是( )
A.番薯是攀缘茎 B.番薯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
C.栽种番薯幼苗时可适当施肥 D.番薯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土壤
15.根从土壤中吸水,土壤中的水通过根向上输送到茎的途径是( )。
A.土壤水分→导管→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茎
B.导管→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C.根毛→土壤水分→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D.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二、填空题
16.(2024八下·义乌期末)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一幅漫画,请同学们用所学知识解释漫画中的主角的观点。
(1)茎“罢工”使叶干渴、萎蔫,这是其木质部中的 停止工作引起的;
(2)茎“罢工”使根饥饿难耐,说明茎有输导 的功能;
(3)茎“复工”后仍正常生长并逐年加粗,是因为茎中具有 的结构。
17.(2024八下·余杭期末)梨因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且口味清甜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1)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则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如图示为果树上的果实A及部分枝叶,若想果实A长的又大又甜,可在 (填序号)处剥去部分树皮。
18.(2024八下·临海期末)“蓝色妖姬”是一种人工染色而成的花卉,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时,用蓝色染料浇灌花卉,让花吸水的同时,将色剂吸入开出蓝色花朵(如图甲)。小科为了研究染料是通过哪里将花染色的。他将三支白玫瑰枝条放入装有稀释的蓝墨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阳光下照射。
(1)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横切枝条进行观察,发现茎横切面上只有图乙中的B部分成蓝色,则B是茎中的哪个部位 。该部位中运输水分的结构是 。
(2)对枝条进行纵切,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发现蓝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越来越淡,据此推测染料随着水分在茎内部的运输方向为 。
19.(2024八下·浦江期末)在探究植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实验中,需要对植物进行不同的处理.请据图分析:
(1)如图甲,在“研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中,需将新鲜菠菜密闭于塑料袋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其中在暗处放置的目的是 .如果将袋内的菠菜换成新鲜的植物种子, (填“需要”或“不需要”)暗处理.
(2)如图乙,在“研究有机物的运输部位”的实验中,对枝条进行环剥处理,放在营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最先长出不定根的部位是 (填“A”或“B”).
20.(2024八下·浦江期末)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气密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气密性良好的依据是 .
(2)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说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 运输的.
(3)图乙中的A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 .
21.(2024八下·温岭期末)学校计划带领八年级学生在新开辟的智慧农场里种植西瓜。小明查阅了西瓜种植攻略后,记录如下。
①种植秧苗前,先翻地,保持土壤疏松。 ②搭建大棚,种植时行距要适当。 ③在幼苗期间,尽量多施肥使幼苗茁壮成长。 ④西瓜开花后的第7天,果实开始迅速膨大是施肥的关键时期。 ⑤若要收获大瓜,要进行疏果,可每株留一个瓜。 ⑥.……
小组成员据此展开讨论:
(1)小组同学认为攻略③不科学,施肥用量过大可能引起土壤溶液浓度 植物细胞液浓度,导致植物失水。(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疏果指的是人为去掉过多的幼果。疏果有利于获得大瓜,主要原因是让有机物通过韧皮部中的 集中运输到剩余的西瓜中。
(3)有成员提出:在大棚内每隔一定距离摆放能释放CO2的装置,有利于提高西瓜产量。他的理由是 。
三、实验探究题
22.(2024八下·余杭期末)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来运输的,小科同学设计了实验来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
步骤一:他选取如图甲所示的粗细相似、叶片数量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形状相似、面积相近的斜面。
步骤二:将枝条按要求处理好后,再将它们插入一瓶盛有一定量红墨水的烧杯中固定(如图乙),置于 ▲ 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枝条组别 实验现象
A.自然状态的带叶枝条(不作处理)
B.剥去下半部分树皮的带叶枝条
C.除去下半部分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1)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其目的是 。
(2)为了缩短实验时间,步骤二中“?”处可填 。
(3)得出结论后,小科认为切剥法处理枝条过程中容易受伤,可采用石蜡密封切面法处理枝条,应如何处理B、C组的枝条? 。
23.(2024八下·东阳期末)下图是某中学开展黄瓜栽培实践活动流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b播种移苗。带土坨移植的主要目的是 。
(2)c观察生长。茎叶中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 。
(3)d探究实验。滴加碘液后蓝色变化最明显的是 时的叶片;
(4)e观花测果。用白糖制成凉拌黄瓜时,盘中会渗出很多汁液,这是由于 。
24.(2024八下·杭州期末)某科学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来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根据茎的结构,小滨和他的两个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
小杭: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
小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的。
小滨: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 进行的。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她取了如图甲所示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A组枝条不做处理;B组枝条剥去下半部树皮,C组枝条只留下树皮。
步骤二: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均插入盛有一定量稀红墨水的烧杯中固定(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部分浸入红墨水中,C组枝条只将除去木质部和髓的树皮浸入红墨水中),10分钟后取出枝条,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
A.带叶枝条(不作处理) 木质部染红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木质部染红
C.除了下半木质部、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没有染红
(1)根据实验步骤完成小滨的猜想。
(2)该实验选择的木本植物枝条上带有一定数量的叶片的目的是 ;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应将植株放在 环境中进行实验。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验证了 的猜想。
A.小杭 B.小江 C.小滨
(4)小滨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四、综合题
25.(2024八下·新昌期末)以下是研究木质茎结构和功能的两个活动。
(1)将新鲜带叶枝条插入稀释后的红墨水,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中,10分钟后取出,横切枝条的中上部,放大观察,如图甲所示。横切面变红的部位是 (选填图中字母)。
(2)将盆栽木本植物一枝条中部的树皮环剥,一两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膨大形成枝瘤,如图乙。这一现象表明有机物在茎中的运输方向是 。
26.(2024八下·浦江期末)在探究植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实验中,需要对植物进行不同的处理。请据图分析:
(1)如图甲,在“研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中,需将新鲜菠菜密闭于塑料袋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其中在暗处放置的目的是 。如果将袋内的菠菜换成新鲜的植物种子, (填“需要”或“不需要”)暗处理。
(2)如图乙,在“研究有机物的运输部位”的实验中,对枝条进行环剥处理,放在营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最先长出不定根的部位是 (填“A”或“B”)。
27.(2024八下·吴兴期末)浙江省沿海大力实施垦造耕地工程,通过种植多种海水植物将盐碱滩涂地改造成良田。例如:海芦笋是一种生长在滩涂地上,不施化肥、不用农药的植物。种植海芦笋能够有效地降低土壤表层含盐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
(1)海芦笋作为草本植物,与树木相比,它的茎不会逐年加粗,是因为它的茎中 ;
(2)海芦笋从海水中吸取的营养主要是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盐”);
(3)种植海芦笋对以下哪种类型的土壤资源流失的改善效果较为显著?____。
A.耕地被蚕食 B.水土流失 C.土地沙漠化 D.土壤盐渍化
28.(2024八下·越城月考)如图甲刚移栽的大树,通过输营养液可以提高存活率。图乙是某种大树营养液的部分成分表。
(1)给大树输营养液时,需要在树干上钻孔,孔的深度应到达茎的哪一部位呢?小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如下,请将其思考过程补充完整: (方框内)
(2)刚移栽的大树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能力较弱的原因是 。
(3)图丙表示硫酸镁 (MgSO4)中各元素质量分数,其中表示镁元素(Mg)的是 。
29.一段枝条上面长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果实。如果将枝条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环剥(如图所示)。那么,经过一段时间后:
(1) 伤口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的树皮会形成瘤状物。
(2) 果实 会很快萎缩,果实 会继续生长,原因是 。
30.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蓝墨水和红墨水,将芹菜的叶柄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左侧的叶片显现出蓝色,右侧的叶片显现出红色。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在Y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就是导管所在的位置,说明导管的作用是 。
(2) 若在X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____。
A.左边蓝点多红点少,右边红点多蓝点少
B.周围的一圈是蓝点,中间是红点
C.蓝点和红点混合,均匀分布
D.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储存营养物质。
【解答】 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
故答案为:D。
2.【答案】C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它们属于输导组织。
【解答】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方向自上而下。有人把人行道上的树木用铁丝扎上晾衣,导致铁丝割破树皮,使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根得不到有机物,根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树木死亡, C 符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C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4.【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影响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所以光照时间越长,光合作用越强,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
(2)移栽植物时,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是保证植物成活的关键。
【解答】A.给移栽后的树木输入水和养分,针头应插入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中,A错误。
B.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保留所有叶片移栽,会增加植物的蒸腾作用,B错误。
C.幼根和根毛,因此在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移栽,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根吸水,提高成活率,C错误。
D.移栽入土时,泥土不能填得太紧实,不利于根的呼吸,移栽时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树木相互争夺阳光、水、养分,比如树木之间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D正确。
故答案为:D。
5.【答案】C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
【解答】A.药液是一种液体,通过导管运输,导管位于木质部,因此针头应插入树木的木质部中,故A错误。
B.药液通过导管由下往上运输,故B错误。
C.蒸腾作用形成的蒸腾拉力促使药液从下向上运输,故C正确。
D.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由树皮(内有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组成,形成层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髓位于茎的中央,储存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木质茎的结构组成部分: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支持作用。韧皮部: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其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疏导有机物的筛管。形成层:呈环状排列,细胞扁平,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水稻、小麦、竹类等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髓:细胞壁比较薄,常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解答】A.植物吸收水到散失水.根毛细胞→…→根、茎、叶中的导管→气孔→叶外,A错误;
B.原子结构模型发展历程:实心球模型→西瓜模型→核式结构模型→分层模型→… B正确;
C. 氧气进入人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毛细血管→…C错误;
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检查气密性→加药品→从水槽中移出导管→熄灭酒精灯,D错误;
故答案为:B
7.【答案】D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木质茎的结构组成部分: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支持作用。韧皮部: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其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疏导有机物的筛管。形成层:呈环状排列,细胞扁平,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水稻、小麦、竹类等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髓:细胞壁比较薄,常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解答】木质部部输送给果实更多的水分,因为木质部中有导管,负责运输水分和无机盐,但是果皮中主要是从上而下运输有机物的韧皮部,所以 在桃子成熟前由于某种原因损伤了部分树皮, 使得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而供给了果实 ,所以收获时果实反而又大又好吃;
故答案为:D
8.【答案】B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b主要是水和无机盐,a是有机物。
【解答】A、b主要是水和无机盐,由茎中的导管运输,A错误;
B、环割树皮破坏了茎的韧皮部,阻断了a有机物的运输,B正确;
C、蒸腾作用为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提供动力故b的运输与蒸腾作用有关,C错误;
D、a主要指有机物,在筛管中运输,D错误。
故选:B。
9.【答案】C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 攀援茎是所有攀爬植物的重要部分,每一个植物在发芽生长过程中不断张高,为了可以更好的生长它们便长出了攀援茎来支持自己向高处或各种地方生长。
【解答】 攀援茎细长,茎幼小时较为柔软,不能直立,而是以卷须(如葡萄,黄瓜)、不定根、或吸盘(如爬山虎)等特有的结构攀援支持物上升生长。 黄瓜的茎能够借着茎卷须盘卷在别的物体上向高处生长。
故答案为:C。
10.【答案】C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年轮的形成原理:年轮是由于一年内气候条件不同,由形成层活动所形成的木质部在形态和结构上的差异而产生的。在春季和夏季,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形成层活动旺盛,所形成的木质部细胞大、壁薄、颜色浅,质地较疏松,称为早材;到了秋季,气温渐凉,雨量减少,形成层活动逐渐减弱,所形成的木质部细胞小、壁厚、颜色深,质地较紧密,称为晚材。同一年的早材和晚材之间,界限不明显,而相邻两年的早材和晚材之间,界限非常明显,形成了年轮。
【解答】观察树桩的年轮图示:乙侧的年轮间隔大于甲侧,说明乙侧是树干的向阳面,生长速度快于甲侧。
故答案为:C。
11.【答案】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途径:植物根部的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后,水分通过根部的导管进入茎中的导管,再经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花、果实等器官。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管状结构,其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的。2、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是植物体内水分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促使根部吸收的水分不断向上运输,但它与实验中红色物质分布现象的直接关联在于提供了水分运输的动力,而非改变红色物质的分布原因。
【解答】A 、枝条出现红色越往上越浅的现象是由于水分的运输导致的,并非枝条自身的特点,该选项错误。
B 、不是因为上面水多把红色冲淡,而是水分运输使得红色物质随着水分向上运输,越往上相对含量越少,所以颜色越浅,该选项错误。
C 、红色物质是随着水分运输的,而不是因为下面的红色随水分蒸腾了,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与红色物质的分布现象无关,该选项错误。
D 、因为水分是从下往上运输的,在运输过程中,红色物质随着水分向上移动,越往上水分运输经过的距离越长,红色物质相对分散,所以颜色就越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 D。
12.【答案】C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储存营养物质。
【解答】 A、从茎的纵切面上看,染成蓝色的是导管,导管位于木质部中具有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因此木质部会变蓝,不符合题意;
B、氮肥能促使枝叶繁茂,因此在染料中添加适量氮肥,可以防止叶片发黄,不符合题意;
C、白玫瑰快到花期时,开始用染料浇灌花卉,让花像吸水一样,将色剂吸入开出蓝色花朵。在茎的木质部中,导管是上下相通的: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因此纵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木质部自下而上蓝色逐渐变浅,符合题意;
D、浇灌时使用染料的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染料的浓度过高,就会导致细胞失水,植株也会出现“烧苗”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答案】D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A. 莲花在一天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是傍晚,当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就有有机物的积累,A错误;
B. 莲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B错误;
C. 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C错误;
D. 藕断丝连的丝中含有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和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 ,D错误;
故答案为:D
14.【答案】B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1)根据茎的生长方向分为:直立茎、攀缘茎、缠绕茎、匍匐茎等。
(2)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3)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
【解答】A、番薯的茎细长,而又柔弱,蔓延生长地面上,属于匍匐茎,A错误。
B、番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根,B正确。
C、栽种番薯幼苗后大量施肥,会“烧苗”,C错误。
D、番薯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叶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B。
15.【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从导管的位置、分布、水的运输途径方面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水分最是由浓度低的地方向浓度高的地方流动,在根毛区中,土壤溶液的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根毛细胞液的浓度依次小于内部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水分就会从土壤依次经过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6.【答案】(1)导管
(2)有机物
(3)形成层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木质茎结构组成部分: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支持作用。韧皮部: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其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疏导有机物的筛管。形成层:呈环状排列,细胞扁平,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水稻、小麦、竹类等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髓:细胞壁比较薄,常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解答】(1)茎“罢工”使叶干渴、萎蔫,这是其木质部中的导管停止工作引起的,导管负责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
(2)茎“罢工”使根饥饿难耐,说明茎有输导有机物的功能,茎的韧皮部中的筛管具有运输有机物的作用;
(3)茎“复工”后仍正常生长并逐年加粗,是因为茎中具有形成层的结构,能够不断分裂,向内形成木质部,向外形成韧皮部。
故答案为:(1)导管(2)有机物(3)形成层
17.【答案】(1)3:4
(2)①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 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则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6×12:6×·16=3:4;
(2)植物的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通过茎中的筛管从上而下运输, 如图示为果树上的果实A及部分枝叶,若想果实A长的又大又甜,可在①处剥去部分树皮。
故答案为:(1) 3:4 (2) ①
18.【答案】(1)木质部;导管
(2)自下而上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 木质部是树干的主要组成部分,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组织细胞以及木射线组成。
【解答】(1)茎横切面上变成蓝色的是靠近中间部位,可以看到染成蓝色的部分是木质部,因为木质部中有导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2)正是因为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蓝色的部位是木质部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是越来越淡,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输送。
19.【答案】(1)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防止其光合作用)合理即可;不需要
(2)A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2)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树皮,靠近树皮的外侧,具有保护作用,内层为韧皮部里面有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
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木质部。
木质部,内有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里面有木纤维,对茎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髓,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储存营养的作用。
【解答】(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因此,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会对“探究的呼吸作用”有影响, 因此,需将新鲜菠菜密闭于塑料袋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 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植物的种子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需要暗处理。
(2)树皮环割是破坏了树皮中的韧皮部中的筛管,筛管是运送有机物(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输导组织,从上到下运输,积累在破坏部分的上方,因此, 最先长出不定根的部位是上方A部位。
20.【答案】(1)U形管中左右液面能形成高度差并保持
(2)导管
(3)髓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
(2)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储存营养物质。
【解答】 (1)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的依据是: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2)图中B是木质部,木质部中有导管,可以从下往上运输水喝无机盐。
(3)图乙中:A是髓、B是木质部,C是树皮。
21.【答案】(1)大于
(2)筛管
(3)增加 CO2 浓度可以增强光合作用,提高植物产量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盐与化肥
22.【答案】(1)增大其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
(2)阳光充足,温度较高,通风
(3)用石蜡分别密封韧皮部和木质部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茎中木质部中的导管可以自下而上的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植物茎中的韧皮部中的筛管可以自上而下的运输有机物;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 表面 (主要是叶子)以 水蒸汽 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 蒸发过程 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解答】(1) 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其目的是增大其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
(2)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就要加快植物的蒸腾作用,步骤二中“?”处可填阳光充足,温度较高,通风;
(3) 得出结论后,小科认为切剥法处理枝条过程中容易受伤,可采用石蜡密封切面法处理枝条,应如何处理B、C组的枝条? 用石蜡分别密封韧皮部和木质部
故答案为:(1) 增大其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 (2) 阳光充足,温度较高,通风 (3) 用石蜡分别密封韧皮部和木质部
23.【答案】(1)保护幼根和根毛
(2)筛管
(3)18
(4)糖溶液的浓度大于黄瓜细胞液浓度,黄瓜细胞失水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 木质茎的结构组成部分: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支持作用。韧皮部: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其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疏导有机物的筛管。形成层:呈环状排列,细胞扁平,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髓:细胞壁比较薄,常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解答】(1) b播种移苗。带土坨移植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幼根和根毛;
(2) c观察生长。茎叶中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筛管;
(3) d探究实验。滴加碘液后蓝色变化最明显的是18时的叶片,因为经过了一整天的光合作用,叶片中积累的淀粉含量最多;
(4) e观花测果。用白糖制成凉拌黄瓜时,盘中会渗出很多汁液,这是由于糖溶液的浓度大于黄瓜细胞液浓度,黄瓜细胞失水;
故答案为:(1)保护幼根和根毛(2)筛管(3)18(4)糖溶液的浓度大于黄瓜细胞液浓度,黄瓜细胞失水
24.【答案】木质部和韧皮部;促进蒸腾作用,增加水分的运输;温暖且光照充足;A;蒸腾作用导致水分向上运输的过程中逐渐减少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2、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叶片上气体散失的“窗口”是气孔,该结构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
【解答】(1)小杭认为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小江认为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的,所以小滨的猜想可以是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和韧皮部的筛管共同进行的。
(2)实验选择的木本植物枝条上带有一定数量的叶片,目的是促进水分的蒸腾作用,加快水分的运输。因为叶片的蒸腾作用可以产生蒸腾拉力,促进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应将植株放在光照强、温度高的环境中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增强蒸腾作用,使水分运输更快,实验现象更明显。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A 组和B组实验现象都是木质部染红,说明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验证了小杭的猜想。C组没有染红,说明韧皮部的筛管不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4)小滨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水分和无机盐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靠近顶端,运输的水分和无机盐越少。在运输过程中,水分和无机盐会不断被利用和消耗,所以越靠近顶端,含量越少,染色也就越浅。
25.【答案】B;自上而下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图中A是韧皮部,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沿着叶脉、韧皮部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的;B是木质部,水分和无机盐是沿着木质部的导管运输自下而上的;C是髓,在最中央,储存着营养。
【解答】(1)导管位于茎的木质部,作用是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因此将新鲜带叶枝条插入稀释后的红墨水,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中,10分钟后取出,横切枝条的中上部,放大观察,横切面变红的部位是图中B木质部。
(2)筛管位于茎的韧皮部,作用是向下运输有机物。把生长健壮的一个枝条,剥去一圈树皮,说明茎的韧皮部被割断,韧皮部内有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如果韧皮部被割断向下运输的有机物就会聚集于伤口的上方,由于此处营养丰富,所以细胞分裂和生长加快,就形成瘤状物。所以环剥木本植物的树皮,在切口的上方会形成节瘤,这个现象说明有机物通过筛管由上向下运输。
26.【答案】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不需要;A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暗处理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能避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影响实验探究,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不需要进行黑暗处理。
(2)韧皮部中的筛管自下而上运输有机物,可知A位置的有机物积累较多,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更快长出根。【解答】(1)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可见,本实验中,把新鲜菠菜放置暗处一个晚上的目的是避免了塑料袋内的菠菜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结果(或观察植物的呼吸作用)。如果将袋内的菠菜换成新鲜的植物种子,种子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需要暗处理。
(2)树皮环割是破坏了树皮中的韧皮部中的筛管,筛管是运送有机物(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输导组织,从上到下运输,积累在破坏部分的上方。如图乙,在“研究有机物的运输部位”的实验中,对枝条进行环剥处理,放在营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最先长出不定根的部位是A。
27.【答案】(1)没有形成层
(2)无机盐
(3)D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 (1)木质茎之所以能逐年加粗,是因为茎内维管束有活跃的形成层,形成层内有一些细胞能够不断分裂出新细胞,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使其逐年加粗。
(2)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以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需要量最大。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
【解答】 (1)形成层的细胞能够不断分裂增生,使茎不断加粗。碱蓬作为草本植物,与树木相比,它的茎不会逐年加粗,是因为碱蓬的茎没有形成层。
(2)碱蓬不施化肥、不用农药,从海水中吸取的营养主要是无机盐。
(3)依据题中信息,碱蓬是一种生长在滩涂地上“绿色”蔬菜,相比于普通植物,种植碱蓬对盐渍化的土壤资源流失的改善效果较为显著。
故答案为:D。
28.【答案】木质茎中输送水和无机盐的导管在木质部中;移栽过程中,大树的根尖有损伤;B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茎由表皮、皮层、维管束等部分组成,维管束又包含木质部和韧皮部。木质部中有导管,导管是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组成,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已经消失,形成了一根中空的管道,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给大树输营养液时,将营养液输入到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让营养液随着水分运输到植物各个部位。
(2)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主要通过根尖的根毛区(成熟区)来完成。根毛是根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的,数量众多,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3)根据图示再计算MgSO4中各元素质量分数即可明确答案。
【解答】(1)植物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位于木质部,所以孔的深度应该到达茎的木质部。
(2)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成熟区,由于刚移栽的大树,幼根和根毛受损,所以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能力较弱。
(3)MgSO4中镁、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2:(16×4)=3:4:8,分析乙图中元素的含量的比例大小可知,表示镁元素的是B。
29.【答案】(1)上方
(2)B;A;有机物只能由上往下运输,所以B得不到有机物,而A能继续获得有机物。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导管、筛管的位置及功能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我们发现枝条上端环剥口的上方会形成瘤状物;
(2)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如果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由图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有机物只能由上往下运输,所以B得不到有机物,而A能继续获得有机物,得不到营养物质B将停止发育而凋落。
故答案为:(1)上方;(2)B;A;有机物只能由上往下运输,所以B得不到有机物,而A能继续获得有机物。
30.【答案】(1)运输水和无机盐
(2)D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动力,植物体失水或吸水与土壤溶液的浓度有关。
【解答】(1)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很简单,就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不需要能量。在Y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就是导管所在的位置,说明导管的作用是运输水和无机盐,导管运输物质的方向是自下而上。
(2)通过实验可知,同侧叶柄里的导管,向同侧的叶片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故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故选D。
故答案为:(1)运输水和无机盐;(2)D。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