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及五育融合点说明
1.教学内容分析
《藤野先生》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八上第二单元第六课,作品体裁为“回忆性散文”,全文通过鲁迅先生的深情回忆恩师,叙述难忘的人和事;鲁迅先生怀着景仰之情,再现藤野先生的品格与精神。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散文的学习并不陌生,但是深入学习散文紧扣语言细节、联系时代背景感悟背后的情感、理解散文的多重主题等方面,学生还需要更进一步加强。《藤野先生》作为鲁迅先生的长篇回忆性散文,涉及的人和事很多,学生不仅要掌握梳理课文的能力,其次学生还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完成小标题的概括,这一过程加入了小组合作,强化智育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3.教学设计思路及五育融合点
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教育方向,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语文教育的融合点,在《藤野先生》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五育,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深入挖掘,对五育进行融合,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智育与德育:本课的学习目标包含品读文中意味丰厚的语句,透过事件理解作者深沉的情感,体会尊师与爱国之情。
智育与体育:本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包含备受欺凌的清朝,作为爱国青年的鲁迅选择远渡日本学医,以学医作为谋求拯救羸弱的国民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包含国民体质与国民精神的等层面的落后。
智育与美育:鲁迅的白描手法运用地炉火纯青——抓住人物或者场景的特征,寥寥几笔便可传神,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揣摩文本,找出白描语段,感悟鲁迅先生的独特文风,体会语言文字之美。
智育与劳动教育: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讨论、课堂汇报合作成果,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主性,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桌面和周围卫生的整洁。
二、教学目标:
1.概括文章典型事件,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2.品析描写藤野先生的细节,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品读文中意味丰厚的语句,透过事件理解作者深沉的情感,体会尊师与爱国之情。
三、教学重点:品析描写藤野先生的细节,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品读文中意味丰厚的语句,透过事件理解作者深沉的情感,体会尊师与爱国之情。
五、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对比品读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诗歌引入,创设情境
1903年,鲁迅在《浙江潮》上发表了《斯巴达之魂》歌颂斯巴达人以生命和鲜血抗击侵略者,借以抨击清朝统治者的丧权辱国,唤醒中国人民起来斗争,并毅然剪掉象征封建传统和种族压迫的辫子,在一张剪掉辫子的照片背面题写了一首诗送与好友许寿裳。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风雨如磐,鲁迅眼前的国家满目疮痍,遭受着无边的苦难,他奔走呼告,却无人理会,虽然人民暂时还未觉醒,但他仍要尽自己的努力,唤醒群众,和群众一起参加战斗,甘洒热血写春秋。1926年,带着对人民对祖国深沉的爱,鲁迅踏上了去往日本学医的道路,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藤野先生》,触摸两位“平凡而伟大”的灵魂。
【设计意图:通过《自题小像》诗歌导入,为《藤野先生》的学习定下爱国之情的基调,初步感知鲁迅先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二)梳理情节,理清思路
1.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全文,批注概括文章中具体事件(限时5分钟);
2.小组交流,用简洁的语言为每一个事件拟写一个小标题。
预设:(1)留学生不学无术 (2)路遇日暮里与水户 (3)仙台医馆颇受优待(4)添改讲义(5)纠正解剖图(6)关心解剖实习(7)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8)“匿名信”事件 (9)“看电影”事件 (10)惜别藤野先生(11)别后深切思念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比较长,涉及较多的人和事,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要求学生合作拟写小标题,把握课文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三)立足文本,体味平凡
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平凡吗?从文章中找到依据。
预设:1.外貌普通: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2.不拘小节: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这样一位生活简朴、外貌普通、不拘小节的教授面对异国来的学生,尤其是来自于饱受欺侮的国家的自尊心极强的鲁迅,他以自己的热情真诚照亮了身处暗夜中的鲁迅,即使鲁迅离开日本之后,也仍怀有着特殊的感情,请用原文回答。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设计意图:散文学习无论何时都不能脱离文本空谈,对于藤野先生的“平凡”的感知,同学们可以通过文本细读自然而然找到其相貌、衣着、声调,这一教学环节是深入文本的第一层。】
(四)深耕文本,直面伟大
通过事件梳理和外貌描写,我们已初识藤野先生,这样一位平凡岗位上做着平凡的教学事业的教师,为何“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我们来一起探究。
1.细读11-35段,找到藤野先生你眼里的和心里的伟大之处。
(1)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文本讨论:“第二三天”(及时反馈);“每一星期”(频率高);“从头到末”“都”“不但……也……”“一一订正”(细致负责);“添改”“增加”“订正”(多种方法);“一直继续”(时间长)
伟大品质:认真负责、兢兢业业
(2)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对比阅读:“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画。”对比中,体会作为人师的藤野先生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且循循善诱。
伟大品质:循循善诱、严格要求
(3)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文本讨论:“又”(经常关怀);“很高兴”“极有抑扬的声调”(热情关切);“很担心”“怕你”“放心”(关心学生)
伟大品质:热情关切,心有学生
(4)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文本讨论:“听说”“不知道详细”“叹息”具有科研精神,严谨求实
伟大品质:求实科研,严谨治学
小结:诚然,藤野先生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极微小且平凡的,但恰恰是平凡小事中,更加彰显着藤野先生的师者之责任,友者之热情,仁者之伟大。
2.鲁迅的日本留学就是为着学医,从东京辗转仙台,终遇良师,本该踏实就学,为何鲁迅却选择“我将不学医学”,跳读文章1-5段、24-31段,小组合作探究分享。
预设: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文本讨论:“成群结队”“盘着大辫子”“高高耸起”“富士山”“小姑娘的发髻”“扭几扭”“标致极了”写出了一群胸无报国之志,反而整日浑浑噩噩、不学无术的清国留学生的形象,比喻、反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更体现了鲁迅对他们的讽刺、厌恶和强烈不满。
原因之一: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
(2)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文本讨论:日本学生的狂妄,歧视来自于弱国的学生,他们打心底里瞧不起中国,更瞧不起中国来的学生,“匿名信事件”深深地刺痛一颗爱国游子的心。
原因之二:匿名信事件刺痛爱国之心
(3)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文本讨论:看日本战胜俄国的电影,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看到被枪毙的情节时,围着的还有中国人在欢呼“万岁”,使得鲁迅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这也是直接导致“我将不学医学”。
原因之三:幻灯片事件深感国人麻木
【设计意图:本环节深耕文本,以学生梳理的情节和藤野先生的外貌为抓手,一起探究为何藤野先生“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不仅关涉到主人公藤野先生的师者品质,也关注到了爱国青年“我”的一系列心态变化。】
(五)因为平凡,所以伟大
我们细读文本,解读了藤野先生与鲁迅先生的交往以及鲁迅先生的学医经历,同学们是否理解了伟大这个词汇?试着谈谈你的理解的藤野先生和鲁迅先生的伟大之处。
预设:
藤野先生他是平凡的教授,他又是伟大的老师。当绝大部分日本学生歧视来自弱国的鲁迅,他给与了鲁迅关怀;当无人想要走近这个中国的学生之时,他关心鲁迅的学业、叮嘱他的实习;他仅仅是做到了平凡的举动,但是却在不经意间给与了这个异国的学生以勇气和坚定,正如路遥所说“所谓伟大,不过是把每一件平凡事做到极致罢了。”
鲁迅先生他是平凡的中国人,他又是伟大的斗士。他是中华民族暗夜里一盏灯,当“清国留学生”不务正业时,他满面愁容,深恶痛绝;当国民为同胞惨死而欢呼时,他痛心疾首,弃医从文;此后,他以自己的笔杆,唤醒了无数昏聩的国民,以自己的傲骨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愿我们都是堂堂正正的平凡人!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通过讨论探究,感受到藤野先生正直高尚的思想品德,鲁迅先生为国为民的沉重抱负,帮助学生认识到:一个有志青年应该时时刻刻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将自己的人生抉择,融入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未来中去。】
作业:如果有机会,鲁迅能够再度与藤野先生通信,他会想对自己的恩师倾诉写什么呢?试着写一封鲁迅先生给藤野先生的信,不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回溯整个教学过程中,基于文体特点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包含五个环节:一.诗歌引入,创设情境;二.梳理情节,理清思路;三.立足文本,体味平凡;四.深耕文本,直面伟大;五.因为平凡,所以伟大的串联,以情境代入——小组活动——文本细读——情感升华的教学设想逐步深入,符合五育并举的教学初步设想,从课下学生沟通和学生的作业反馈学生来看,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引导有良好的正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