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07张PPT。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分中地理组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地表特点:________1.地理条件位置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
辽宁三省及________________的东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自治区沃野千里山环水绕、辽阔富饶的________
________适宜,适合多种农作物种植
________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________和渔业资源兼备2.资源优势土地资源气候条件林地面积草场资源工业部门比较齐全,________工业发展最快
建成了具有全国意义的粮、豆、____生产基地3.社会经济条件农业机械甜菜
→______面积缩小
→______________
→________面积增大
副食品生产基地大量涌现
4.农业布局的变化农田向
______东西两侧草原玉米分布更加广泛水稻生产推进中国玉米带—松嫩平原(吉林为主) 东北农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产比较粗放,________破坏严重
(2) ___________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
(3)开垦沼泽地,破坏了________,_______严重
农产品__________不适应市场需求,农业_______
不尽合理表现耕地林地和草地湿地环境水土流失质量和品种内部结构1.调整农业________。
2.推进农业________。
3.加强______________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加快________的应用和推广。
产业结构产业化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技术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5.改善农业________,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5.改善农业________,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加强________的建设和保持。
(2)搞好________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3)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________矛盾。生态环境耕地森林资源农牧争地东北三宝 人参、貂皮与鹿茸 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 东北三大粮作--水稻、小麦、玉米
东北三大经作--大豆、甜菜、亚麻中国东北、
乌克兰大平原和
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三山三河三平原东北的“3”积温年降水量AB东坡是迎风坡 年均温自东南向西北、从平原向山区递减;
降水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纬度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受冬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热量水分中国东北美国中央大平原等温线东北的农业机械化黑土耕层有机质含量为2.5%~7.5%,全氮含量为0.15%~0.35%,是我国耕层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最高的土壤。肥沃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热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其农业发展具有很多有利的条件,具体如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热点二 东北地区黑土、森林、湿地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1.黑土利用中的问题及措施2.林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3.湿地利用的问题及保护措施一、列表分析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及其利用土地资源丰富肥力高
集中连片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人均耕地多,粮食总产量高、人均粮食占有量高,出售的商品粮数量占全国的1/3;
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良好,人均耕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粮食商品率高;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耕地减少,粮食供应越显紧张。我国南方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耕地面积减少。因此,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3)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
培育良种,改进耕作技术,完善农业基本设施,确保稳产高产;发展农产品加工,增加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例题 下面是东北某地区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分析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对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
有利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2009·安徽文综)下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4.1%;1月平均气温-12.0℃,7月平均气温24.6℃。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典例】?
答案 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
【典例2】? 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结合右图,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虎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
B.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
C.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C(2)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出产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是 ( )
A.气温的日较差小 B.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C.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
(3)虎林市“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这反映了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
A.向机械化方向发展
B.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C.推进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
D.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伸DD (原创题)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水稻梯田景观已有1 300多年历史,具有生产、生态、文化与极高的美学价值,已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备选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4题。元阳县麻粟寨河沿岸景观空间分布格局该地发展水稻种植业,主要改造了 ( )
A.热量 B.土壤 C.良种 D.地形
有关该农业生产,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属于混合农业 ②属于水稻种植业 ③机械化水平低 ④种植技术水平较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该农业生产最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
A.土壤板结 B.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土壤盐渍化2.3.4.DDC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6月16日,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09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的“北大荒”品牌以103.37亿元价值排名第65位,是该榜单上排名第一的农业品牌。
材料二5.(1)北大荒农垦集团的优势农产品包括 ( )
①水稻 ②小麦 ③甜菜 ④棉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北大荒农垦集团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为____________、
(3)分析北大荒农垦集团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4)为增强“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北大荒农垦集团在今后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C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地区专业化生产
耕地面积广阔,人均耕地数量多;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适宜机械化作业;黑土广布,土壤肥力高;生态环境质量好,
有利于绿色、无公害粮食作物生产;农业机械制造业发达,
有利于机械化生产。
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加大农产品的加工力度,提高附加值;
利用饲料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二、商品粮基地建设1.建立商品粮基地的好处(1)建立商品粮基地可以充分合理利用多种地域性条件,为粮食生产选择最适宜的自然环境。(2)商品粮基地为国家粮食储备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对平衡粮食余缺有很大的作用。(3)合理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可缩短过远距离的不合理粮食运输。2.建设商品粮基地须具备的条件(1)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2)生产条件好,旱涝保收,农业生产基础好。(3)条件好的宜农荒地多,投资少,见效快,增产潜力大。(4)运输方便。3.东北区商品粮基地东北区是全国传统和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P66活动1.读表4.2,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人均耕地多,粮食总产量高、人均粮食占有量高,出售的商品粮数量占全国的1/3.;
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良好,人均耕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粮食商品率高;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耕地减少,粮食供应越显紧张。因此,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不考虑熟制差异,东北粮食单产低的原因有:耕地面积大,耕作粗放,农田基本建设差,投入少,加之秋涝、冻害等灾害。 而长江三角洲田块分散,人口稠密,农业历史悠久,精耕细作,农田设施完善,因此单产高。(4)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荒)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
培育良种,改进耕作技术,完善农业基本设施,确保稳产高产;发展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2.东北地区中部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阅读表4.3,比较中国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的自然条件差异。相同点: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合玉米生长。不同点:我国玉米带所处的纬度相对较高,无霜期略短,土 壤肥力低些,单产相对较低。(1)图中甲地形区的名称是________三江平原(2)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答案:①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总产量居全国前列;②耕地面积大,人均耕地多,人均粮食占有量高(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答案:①复种指数低;②耕作粗放,投入低;③春旱、秋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频繁。(4)简析图中乙地区应如何合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①坚持以营林为主;②合理采伐;③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课内基础达标一、单项选择题请根据“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资料”,完成1~2题。1.据表中资料,人均粮食占有量最多的省市是( ) A.浙江 B.江苏 C.黑龙江 D.吉林C2.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重要原因是( ) A.单位产量高 B.热量、降水丰富 C.人均耕地多 D.机械化水平高C1~2.解析:根据表中数据:人均耕地面积×单位面积谷物产量=人均粮食占有量,即可判断出黑龙江省是人均粮食占有量最多的省市,东北商品粮基地耕地面积广、人均耕地多,导致其粮食商品率较高。读局部地区水系图,回答3~5题。3.甲地的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带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丙地区的地势( ) A.北高南低 B.西高东低 C.东高西低 D.南高北低A5.甲、乙两地自然带呈现出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山地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B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来在东北开展了20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读图,分析回答6~8题。6.湿地是一种特殊的( ) A.水资源 B.生物资源 C.土地资源 D.气候资源C7.与图中湿地形成无关的是( ) A.地下有冻土层,水不易下渗 B.河流凌汛现象,导致河水外溢 C.纬度高,蒸发弱 D.春季,大量积雪融化D8.关于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沙量大 B.水量小 C.有结冰期,无凌汛 D.一年有春、夏两个汛期D农作物生产限制性因素
热量不足水生植物涵养水源8.关于湿地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涵养水源 B.调节径流 C.维持生物多样性 D.促进地壳物质循环D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各题。材料一:“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1)简要阐明“北大荒”沼泽地具有哪些生态意义?答案:涵养水源,调蓄径流;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2)近年来,“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有人说“北大仓”又将会变成“北大荒”;简要阐明该地区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答案: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水土流失严重。(3)要解决该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答案: 植树造林(森林采育结合);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杆还田;用养结合)。 16.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A地比同纬度其它地区的气温年较差________(大、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地形解析:由图可知A为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为山地地区,山地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变化小。(2)分析图示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大的主要原因。答案:南部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北部夏季暖热,冬季寒冷,且冬季气温远低于南部,气温年较差大。解析: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温年较差变化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而冬季南部气温高,北部气温低,故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大。(3)B地区和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比较两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生产条件,将答案填写在表格中。B地区C地区商品粮基地名称农业地域类型优势自然条件限制性自然条件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B为江淮地区,C为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江淮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且降水丰富,宜发展稻作农业,但该区为季风气候,降水变率较大,再加上地势低平等原因,水旱灾害频繁。C地区由河流冲积形成,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但因纬度较高,热量不足。2009年夏季该地区大旱,A地区农业欠收,当地政府带领农民利用农
作物的叶子编织手提袋,获得成功,这种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 A.甜菜 B.冬小麦 C.大豆 D.玉米DP68活动:珠三角基塘农业基塘景观基塘生产环节的联系1.根据下面的材料,归纳珠三角发展基塘生产的有利地理条件。珠三角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充沛。
北回归线从珠三角的北部穿过。
桑树和甘蔗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
水产品在广东人的食物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地形低洼,水源充足光热丰富经济作物种类多交通便利市场广大2、图4.16所示的基塘生产将哪些产业联系起来?哪些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利用起来?这种联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基塘将种植业(桑、蔗等)、养殖业(养蚕、养鱼)、加工业(丝厂、糖厂)等几种产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在此环节中,塘泥、蚕沙(蚕屎)、蚕蛹、缫丝、滤泥、蔗叶等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的回收利用。
这样的连环性生产体系能够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3.如果把图示的基塘生产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系统内的养分是怎样循环的?该系统的生产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什么? 以桑基鱼塘为例,其系统内部的养分基本循环是:塘基植桑,塘内养鱼,桑叶喂蚕,蚕桑废弃物和蚕蛹喂猪,蚕沙喂鱼,鱼池中的塘泥肥桑,蚕茧加工后销售市场。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这种生产方式既克服了当地洼地水涝之弊,而且前一环节的废物成为后一环节的营养(如蚕屎饲鱼),成功地减少了环境污染,营造了较为理想的生态环境。4.你所在的地区是否适宜进行基塘生产?如果适宜,基本上可以选择种植哪些作物或树种?分宜位于长江三角洲,与珠三角同属江河下游的平原,地势地平,水源充足,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推广基塘生产模式。
适宜种植的作物或树种有:桑树、柑橘、樟树、蔬菜、花卉等。再 见(1)甲图地形名称是:A________,B________。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原则,A地适合发展________业,B地适合发展________业。辽东丘陵辽河平原林果种植课外能力检测(三十)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单项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4题。1.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约为( ) A.180千米 B.280千米 C.380千米 D.480千米B解析:先确定R河河口的位置(R河与另外一条河流的交汇处),再用直尺量出R河河口到Q湖北岸的距离与45°N~50°N之间的距离作比较,利用1°的纬线长约为111千米,可得出该距离大约为280千米。2.P平原的形成与三条河有关,其中不包括( ) A.嫩江 B.黑龙江 C.松花江 D.乌苏里江A解析:P平原是三江平原,与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有关。3.关于图中R河的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沙量大 B.水量小 C.有结冰期,无凌汛 D.一年有春、夏两个汛期D解析:R河为松花江,水量大,含沙量小,有结冰期和凌汛现象,一年有春、夏两个汛期。4.2009年夏季该地区大旱,许多地区农业欠收,当地政府带领农民利用农作物的叶子编织手提袋,获得成功,这种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 A.甜菜 B.冬小麦 C.大豆 D.玉米D解析:结合当地农作物种类及实际,可知为玉米。读下表,完成5~6题。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 单位:hm25.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A.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 B.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库坑塘 C.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D.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B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河渠、海涂、水库坑塘、水田的面积变化幅度分别是765公顷、15488公顷、32033公顷、-1770公顷,由此可以看出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6.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C解析: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地总体湿地的面积增加很多,所以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等温线数值。读图,完成7~8题。7.导致图中等温线如此分布的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 C.洋流 D.大气环流B8.图中甲地气温比两侧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 A.低 地势高 B.低 冬季风的影响 C.高 地势低 D.高 暖流影响C7~8.解析:图中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由南向北逐渐递减,主要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图中甲地等温线向北弯曲,气温较两侧高,再结合东北地区的地形分布可知,东西两侧为大、小兴安岭,中间为东北平原,地势低、气温高。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回答9~10题。9.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阳辐射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B10.与甲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地区是( ) A.长江三角洲 B.墨累—达令盆地 C.潘帕斯草原 D.中央大平原D9~10.解析:图中等降水量线基本呈东北—西南走向,大致与海岸线平行,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故而可知其影响因素为距海远近和夏季风的风向。该地区为现代旱作谷物农业,与其相似的是美国的中央大平原。其中珠江三角洲是稻作农业和混合农业,墨累—达令盆地是混合农业;潘帕斯草原是大牧场畜牧业。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1~14题。11.图示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 ) A.稻作农业 B.混合农业 C.大牧场畜牧业 D.现代旱作谷物农业D12.影响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 A.地形崎岖 B.水源不足 C.光照不足 D.热量不足D13.该地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化 B.土壤盐碱化 C.黑土流失 D.草场退化C14.该地农业部门拟建设水土保持林、果林、耕地、水库大坝,合理的规划方案是( ) A.①——水库大坝、②——果林、③——耕地、 ④——水土保持林 B.①——水土保持林、②——耕地、③——果林、 ④——水库大坝 C.①——果林、②——耕地、③——水库大坝、 ④——水土保持林 D.①——耕地、②——水土保持林、③——水库大 坝、④——果林C11~14.解析:由图中经纬网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北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为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由于该地纬度较高,农业生产热量不足。目前当地由于人类只开垦,不维护,黑土流失较严重。在农业规划中要因地制宜:①在地势较缓的坡地上,可以发展果林;②地势平缓,可以发展耕作业;③在河流峡谷出口处,是修建大坝的最优位置,既能保证水库有较大的库容,又能减少大坝修建的工程量;④地等高线非常密集,说明该地地势很陡,则建水土保护林是最好的选择。15.关于图中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处于暖温带,农业一年一熟 B.处于半干旱区,农业生产对水源依赖性大 C.P、R、Q三地工业发达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农 业机械 D.该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解析:根据图中经纬网可知该区为东北平原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该区位于中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农业一年一熟,P为大庆油田,RQ不是主要的工业城市,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二、综合题16.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A地比同纬度其它地区的气温年较差________(大、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地形解析:由图可知A为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为山地地区,山地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变化小。(2)分析图示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大的主要原因。答案:南部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北部夏季暖热,冬季寒冷,且冬季气温远低于南部,气温年较差大。解析: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温年较差变化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而冬季南部气温高,北部气温低,故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大。(3)B地区和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比较两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生产条件,将答案填写在表格中。B地区C地区商品粮基地名称农业地域类型优势自然条件限制性自然条件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B为江淮地区,C为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江淮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且降水丰富,宜发展稻作农业,但该区为季风气候,降水变率较大,再加上地势低平等原因,水旱灾害频繁。C地区由河流冲积形成,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但因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材料二:见下图(1)简要阐明“北大荒”沼泽地具有哪些生态意义?答案:涵养水源,调蓄径流;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2)近年来,“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有人说“北大仓”又将会变成“北大荒”;简要阐明该地区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答案: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水土流失严重。(3)要解决该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答案: 植树造林(森林采育结合);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杆还田;用养结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北平原沼泽地的生态意义、该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湿地具有多项生态功能如调蓄径流、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水质等,可从多角度去分析。东北平原农业发展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有黑土流失,耕地破坏严重;盲目开垦造成林、草地比重下降;湿地破坏等。针对上述问题,可对应的采取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等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