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3
第2节 第2课时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1.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相同,下列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中,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方法是( )
A.PEG融合法
B.电融合法
C.高Ca2+—高pH融合法
D.灭活病毒诱导法
2.如图表示仙台病毒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A和细胞B必须为同种细胞才能融合
B.细胞C同时有细胞A和细胞B的遗传物质
C.该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此过程的原理是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3.将特定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相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能够用于杀死人体某些癌细胞,其过程如下图所示。“生物导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瞄准装置”,二是杀伤性“弹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脾脏中的细胞”是从经免疫处理的实验动物中获取的B淋巴细胞
B.杂交瘤细胞在培养瓶中培养时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
C.“瞄准装置”是指能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
D.构成“弹头”的抗癌药物具有选择性杀伤癌细胞的功能
4.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特定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可以从小鼠血清中获得单克隆抗体
B.经特定抗原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可分泌单克隆抗体
C.培养杂交瘤细胞必须提供动物血清
D.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后,需利用特定抗原再次筛选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
5.如图是Flag-Tag抗原(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图,图中字母代表细胞或物质,数字代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可口服Flag-Tag抗原代替注射Flag-Tag抗原
B.细胞A为小鼠的B淋巴细胞,应在小鼠胸腺中提取
C.过程③融合得到的细胞C,部分不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D.以上过程仅运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6.(2024广东汕头一模)如图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形成和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注射抗原只引起体液免疫
B.筛选出②需要用选择培养基
C.筛选出③需要进行克隆化培养
D.ADC能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
7.(2024福建莆田二模)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都突破了有性杂交的局限
B.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种细胞
C.技术原理都涉及细胞的全能性
D.细胞融合都可采用灭活病毒诱导法
8.若用a表示骨髓瘤细胞,b表示B淋巴细胞,则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两次筛选可表示为( )
选项 筛选前 第一次筛选获得 第二次筛选获得
A a、aa、ab、bb、b a、aa、ab ab
B a、aa、ab、bb、b ab、bb、b ab
C a、aa、ab、bb、b ab 能无限增殖的ab
D a、aa、ab、bb、b ab 能产生特定抗体的ab
9.下图为高等生物细胞融合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上图表示植物细胞融合的过程,欲将丁细胞培育成植株,可选用 技术,这一培养过程主要经过 和 两个阶段。
(2)若上图表示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过程①区别于植物细胞的常用诱导因素是 ,丁细胞被称为 。此过程中对动物细胞进行培养时,培养基中除必要的营养物质外通常需要加入 等一些天然成分。
(3)若上图表示制备单克隆抗体的部分过程,甲细胞为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则乙细胞为 。在分离乙细胞之前,应对小鼠进行的处理是 。只考虑两个细胞融合,获得的丙细胞有 种。
(4)若上图表示制备单克隆抗体的部分过程,过程②筛选得到的丁细胞的特点是 。上述制备过程涉及的生物技术有 。获得丁细胞后进行体内培养或体外培养,可提取到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 。
B组能力素养提升练
10.长春花是野生花卉,其所含的长春碱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研究人员利用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杂交瘤细胞通过杂交技术生产出能够同时特异性识别癌胚抗原和长春碱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要多次注射抗原,其目的是刺激小鼠产生更多的抗体
B.经③过程获得的杂交瘤细胞都能产生抗癌胚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C.图中“ ”处只能使用PEG融合法和电融合法来诱导细胞融合
D.制备双特异性抗体的目的是使长春碱能定向地作用于癌细胞
11.(2024广东东莞期末统考)科研人员研发出单克隆抗体—肺癌药物偶联物,以减少肺癌药物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注射的特定抗原是正常肺细胞和肺癌细胞共有的大分子
B.抗体—肺癌药物偶联物中a代表肺癌药物,b代表抗体
C.经②③最终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只能产生针对肺癌细胞的抗体
D.抗体—肺癌药物偶联物只能定向运输至肺癌细胞,将其杀伤
12.(2024九省联考安徽卷)单克隆抗体在疾病诊断治疗和病原体鉴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就获得了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
B.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系所产生的不同于天然抗体的人工合成生物分子
C.将细胞毒素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可以实现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并杀伤肿瘤细胞
D.将一种灭活病原体作为疫苗接种人体后会产生针对抗原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13.(2024河南南阳期末联考)CD47是一种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可与巨噬细胞结合,从而抑制巨噬细胞的功能。为验证抗CD47的单克隆抗体能减弱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CD47与巨噬细胞结合后会抑制后者的抗原处理、呈递功能
B.通常向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加入血清,可提供某些营养物质
C.融合、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都能产生抗CD47的单克隆抗体
D.预期实验结果为实验组的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高于对照组
14.细胞融合技术应用广泛,下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形成过程中,a和b需要通过细胞膜接触完成识别和结合
B.若细胞a、b分别代表白菜、甘蓝细胞,则完成融合的标志为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C.将基因型为AaBB、aaBb植株的花粉细胞诱导融合(只考虑两两融合),可得到6种基因型的细胞
D.若细胞d是杂交瘤细胞,则在选择培养基中筛选后即可大规模培养生产单克隆抗体
15.将人、鼠细胞悬液混合并诱导细胞融合(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后,在HAT培养基上,同时含有T、H基因(独立遗传)的细胞才能存活和增殖。增殖过程中,细胞内人染色体随机丢失,只残留一条或几条。对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镜检,结果如表所示。已知人、鼠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ttHH和TTh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融合细胞
细胞样编号 残留人染色体
① 17
② 10、17
③ 17、X
A.在HAT培养基上,融合细胞均能存活和增殖
B.可以确定①的基因组成为TTTTHHhhhh
C.可以确定①②③的相关基因组成相同
D.通过有关信息不足以确定H(h)基因位于人第17号染色体上
16.(2024湖北腾云联盟12月联考)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是指可同时与癌细胞和药物结合的特异性抗体。下图是科研人员通过杂交瘤细胞技术(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杂交技术)生产能同时识别癌胚抗原和长春碱(一种抗癌药物)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部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处理后 (填“需要”或“不需要”)对小鼠进行抗体检测,理由是 。
(2)过程②常用灭活的病毒来诱导融合,其作用机理是 。
(3)过程③得到的杂交瘤细胞的特征是 。单克隆抗体在细胞内的合成和加工过程体现了细胞器之间的 。
(4)过程④一般在多孔细胞培养板上进行:先将细胞悬浮液稀释到7~10个细胞/mL,再在每个培养孔中滴入0.1 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 。
(5)请简述图中过程⑤的操作目的: 。
(6)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在癌症的治疗方面有多种应用,除题中所述的方法外请再举一例: 。
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
1.D
2.B 不同种的细胞也能融合,如人、鼠细胞融合,A项错误;如图所示,细胞A、B融合成一个细胞C,细胞C同时有细胞A和细胞B的遗传物质,B项正确;该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项错误;此过程的原理是动物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项错误。
3.D 制备单克隆抗体前需要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然后从脾脏中获得能够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A项正确;杂交瘤细胞具有骨髓瘤细胞的特点,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减少,可以无限增殖,所以在培养瓶中培养时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B项正确;单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癌细胞表面的抗原物质,所以“瞄准装置”是指能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C项正确;构成“弹头”的抗癌药物没有特异性,只有“瞄准装置”中的单克隆抗体才能将药物带到特定部位,对癌细胞进行选择性杀伤,D项错误。
4.D 向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可以从小鼠血清中获得抗体,但此时的抗体不是单克隆抗体,A项错误;经特定抗原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在体外无增殖能力,无法通过培养获得单克隆抗体,B项错误;培养杂交瘤细胞可以采用体内培养法和体外培养法,其中体内培养法不需要提供动物血清,C项错误。
5.C Flag-Tag抗原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消化道内含有的多种蛋白酶会将其消化分解,不可以直接口服,A项错误;小鼠的B淋巴细胞一般在小鼠脾脏中提取,B项错误;过程③融合得到的细胞C,若为两个B淋巴细胞融合的细胞,则不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C项正确;题述过程运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D项错误。
6.A 注射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项错误;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②杂交瘤细胞,需要用选择培养基,B项正确;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进行克隆化培养和单一抗体检测,C项正确;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包括单克隆抗体和药物,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能够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D项正确。
7.A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都突破了有性杂交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A项正确;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融合后的细胞不一定都是杂种细胞,也可能是融合的同种细胞,B项错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涉及的原理有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不涉及细胞全能性,C项错误;灭活病毒诱导法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特有方法,D项错误。
8.D 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在促融剂的作用下,有的发生融合,有的不发生融合,筛选前存在a、aa、ab、bb、b 5种细胞,第一次筛选可获得杂交瘤细胞ab,第二次筛选可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ab,D项符合题意。
9.答案 (1)植物组织培养 脱分化 再分化
(2)灭活的病毒 杂交细胞 血清
(3)(免疫的)B淋巴细胞 将特定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 3
(4)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大量制备
解析 (1)要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需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关键步骤。(2)动物细胞融合区别于植物的常用诱导因素是灭活的病毒,丁细胞被称为杂交细胞。对动物细胞进行培养时,培养基中除必要的营养物质外,通常需要加入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以补充特殊营养物质。(3)若题图为制备单克隆抗体的部分过程,甲细胞为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则乙细胞为(免疫的)B淋巴细胞。在分离B淋巴细胞之前,需将特定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只考虑两个细胞融合,获得的丙细胞有3种: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和杂交瘤细胞。(4)若题图为制备单克隆抗体的部分过程,过程②筛选得到的丁细胞为杂交瘤细胞,其特点是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抗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涉及的生物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大量制备。
10.D ①过程要多次注射抗原,其目的是刺激小鼠产生更多的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A项错误;③为选择培养基,经选择培养基获得的杂交瘤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所需抗体,要产生所需抗体还要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阳性检测,B项错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可以使用PEG融合法、电融合法和灭活病毒诱导法等,C项错误;双特异性抗体中的癌胚抗原抗体能将药物定向引导至癌细胞所在位置并和癌细胞结合,从而避免对其他细胞的破坏,D项正确。
11.C 题意显示,科研人员研发出单克隆抗体—肺癌药物偶联物,以减少肺癌药物对正常细胞的伤害,据此可推测,该单抗制备过程中需要注射的特定抗原是肺癌细胞特有的大分子,A项错误;抗体—肺癌药物偶联物中b代表肺癌药物,a代表抗体,B项错误;经②③两次筛选最终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只能产生针对肺癌细胞的抗体,而后对其进行大量体外或体内培养,获得特定的抗体,C项正确;抗体—肺癌药物偶联物能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能定向作用于肺癌细胞,将其杀伤,D项错误。
12.C 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就获得了产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但产生的不止一种抗体,A项错误;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系所产生的与天然抗体相同的生物分子,B项错误;将细胞毒素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可以实现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并杀伤肿瘤细胞,C项正确;将一种灭活病原体作为疫苗接种人体后会产生针对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但不是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产生的,D项错误。
13.C CD47与巨噬细胞结合后会抑制巨噬细胞的功能,巨噬细胞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A项正确;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会在培养液中加入一些天然成分,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加入的血清可提供某些营养物质,B项正确;融合、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过多次筛选,才可以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抗CD47的单克隆抗体的细胞,C项错误;实验组中加入了抗CD47单克隆抗体,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CD47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解除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而对照组中没有加入单克隆抗体,不能与肿瘤细胞表面的CD47结合,因而无法解除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因此,预期实验结果为实验组的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高于对照组,D项正确。
14.D 据图分析,甲是有性杂交产生的后代,其形成过程中a和b需要通过细胞膜接触完成识别和结合,A项正确;若细胞a、b分别代表白菜、甘蓝细胞,则完成融合的标志为再生出新的细胞壁,B项正确;a和b分别为基因型为AaBB、aaBb植株的花粉细胞,去壁后两两融合可以得到6种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AaBb、aaBb)的细胞,C项正确;经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能产生多种抗体,还需要进一步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才能大规模培养生产单克隆抗体,D项错误。
15.B 在HAT培养基上,同时含有T、H基因(独立遗传)的细胞才能存活和增殖,融合细胞中若携带有H基因或T基因的染色体丢失,该融合细胞就不能在HAT培养基上存活和增殖,A项错误;①含有鼠的全部基因及人的第1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②含有鼠的全部基因及人的第10号和第1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③含有鼠的全部基因及人的第17号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细胞融合过程中鼠的染色体不丢失,①②③都含有鼠的全部基因,即一定都含有TThh,而①只含有人的第1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且可以在HAT培养基上存活,所以人的第17号染色体上一定携带H基因,故可以将H(h)基因定位于人第17号染色体,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在间期已完成DNA复制,基因已加倍,故①的基因组成为TTTTHHhhhh,B项正确,C、D两项错误。
16.答案 (1)需要 确保小鼠已产生能分泌抗癌胚抗原抗体的B淋巴细胞 (2)使细胞互相凝集,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重新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 (3)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抗体 协调配合 (4)使每个培养孔尽量只接种一个杂交瘤细胞 (5)获取能产生所需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单克隆杂交—杂交瘤细胞 (6)生产既能招募细胞毒性T细胞又可特异性结合癌细胞表面癌胚抗原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增强杀伤癌细胞的作用
解析 (1)分析题图可知,过程①是给小鼠注射癌胚抗原,其目的是使小鼠产生能分泌抗癌胚抗原抗体的B淋巴细胞,处理后需要对小鼠进行抗体检测,确保小鼠已产生能分泌抗癌胚抗原抗体的B淋巴细胞。(2)过程②是诱导小鼠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常用灭活的病毒来诱导融合,其作用机理为使细胞互相凝集,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重新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3)过程③使用的HAT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通过筛选,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可以在此培养基上生长,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过程③得到的杂交瘤细胞的特征是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抗体;单克隆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合成和加工过程体现了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4)过程④一般在多孔细胞培养板上对过程③获得的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和培养,可以获得产生所需单克隆抗体的细胞,在此过程中需要保证使每个培养孔尽量只接种一个杂交瘤细胞。(5)过程⑤的操作目的是获取能产生同时识别癌胚抗原和长春碱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单克隆杂交—杂交瘤细胞。(6)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在癌症的治疗方面有多种应用,可以生产能同时识别癌胚抗原和长春碱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也可以生产既能招募细胞毒性T细胞又可特异性结合癌细胞表面癌胚抗原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增强杀伤癌细胞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