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6-12 06:5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1.了解地震波的分类和各自的特点,知道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
2.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分界及特征,知道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重点)
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结构及特点。(重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大气圈水 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
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秘的,
我们是怎么知道地球内部是
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
呢?地球的圈层结构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我们如何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呢?在海洋中航行的人们感觉又如何?为什么?(2)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固体、液
体、气体较快固体较慢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变化而变化地震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地幔地核地壳17km2900km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3)两界面深度及地震波速变化比较33千米处
(大陆部分 )莫霍界面该界面下,P、S波
波速都明显增加古登堡界面2 900千米处在这里,P波波速
忽然下降,S波完
全消失(4)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
为什么说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的依据呢?
由于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球内部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把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存在两个不连续面,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以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把地球分为三个圈层。
所以说,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由上图,我们的地球可以分几层呢?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外,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它厚薄不一,大陆部分比较厚,大洋部分比较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地幔界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厚度为2 800多千米。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把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核以古登堡界面与地幔分界。厚度为3 400多千米。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将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地球内部圈层的深度及特征比较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①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
②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①固态
②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①可能为固态
②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平均179002 9005 1506 370【学与用】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地壳与岩石圈有什么区别? 说明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霍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S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以上包括地壳统称为岩石圈。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上层:硅铝层下层:硅镁层上地幔(顶部)地壳平均33km(双层)平均6km(单层)岩石圈与地壳结构岩石圈 当地时间2013年1月14日,
意大利斯特龙博利岛的火山喷
发出熔岩,场面十分壮观。这
些岩浆可能来源于(  )
A.地壳      B.下地幔
C.岩石圈 D.上地幔中的软流层【典题训练】 【解析】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D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的主要层次及各自范围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地球的外部圈层由哪几圈组成,它们有什么关系?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其中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大气圈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着地球的复杂系统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2000—3000km低层大气由哪些物质组成?它们分别 有何作用?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干 洁 空 气水汽固体杂质氧(21%)氮(78%)其他气体 CO2、O3生物体的基本成分生命活动必须的物质光合、保温作用吸收紫外线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地球表层各种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二、地球的外部圈层水圈海洋水陆地水 大气水连续但不规则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蒸腾自然界的各种水体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生物圈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上所有生物
及其生存环境的
总称。范围:大气圈底
部、水圈的全部、
岩石圈的上部。动物
(消费者)植物
(生产者)微生物
(分解者)环境
(光热水气土)2.地球的外部圈层由气体和悬浮
物组成的包围
地球的复杂系
统气体和悬浮物,
主要成分是氮
和氧是地球自然
环境的重要
组成部分地球表层水体
构成的连续但
不规则的圈层地表水、地下
水、大气水、
生物水等水圈里的水
处于不间断
的循环运动
之中地球表层生物
及其生存环境
的总称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生物圈与大
气圈、水圈
和岩石圈相
互渗透、相
互影响读黄果树景观图,回答1、2题。
1.该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典题训练】 C2.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
【解析】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
石圈、大气圈;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
于水圈。B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内部
圈层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D1.读图,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读地球四大圈层构成示意图,
完成2、3题。
2.圈层甲、乙、丙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3.对甲圈层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是有机圈层 ②是厚度最小的圈层
③是质量最大的圈层 
④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⑤存在于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地幔之间
A.②⑤ B.③④
C.④⑤ D.①④4.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解析】选A。既然属于蔓延的火山灰物质,所以应首先位于大气圈中,再经过沉降到达水圈、生物圈中,最后经过一系列的地质过程,最终回到岩石圈中。5.读地壳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层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等,它一般仅分布
在______。B层称为______层,主要成分是______、
______,该层的大陆部分较______,它是一个______
的圈层。
(2)界面M为__________,它的平均深度为______km。
硅铝大陆硅镁硅镁厚完整莫霍界面176.读“地震波的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填空。(1)指出图中A、B各代表什么波
A: B: 。
(2)A、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
33千米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从
而发现了C 不连续面。
(3)在地下2 900千米处,A波 ,B波波速 ,
从而发现了D 不连续面。
(4)C面以上为 ,C面和D面之间为 ,
D面以下为 ,F 的状态为 ,横波纵波莫霍界面消失陡降古登堡界面 地壳地幔地核固态金属球5.读地球内部的结构图,回答问题。(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
A和B是    ,A和B+C是    ,
D是    ,C+D+E是    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是     。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4)A和B为什么厚度不均?地壳岩石圈 软流层上地幔莫霍界面地震波(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
B是大洋地壳,平均厚度只有几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