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练精析:第二单元 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文档属性

名称 精练精析:第二单元 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12 14:0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精练精析:第二单元 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一、选择题
1.与“黄袍加身”“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有关的皇帝和政权是(  )
A.宋太祖 南宋     B.宋真宗 北宋
C.宋钦宗 南宋 D.宋太祖 北宋
2.一个消失的王朝、一段沉睡的历史,一个远逝的民族,契丹,像他们的文字那样神秘而遥远。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  )
A.耶律阿保机 B.赵匡胤
C.元昊 D.完颜阿骨打
3.澶州之战是发生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的战争(  )
A.北宋和辽 B.北宋和西夏
C.唐朝和吐蕃 D.辽和西夏
4.位于内蒙古昭乌达盟敖汉旗白塔子村的辽墓壁画,画中有匹经过梳理装饰的骏马,是契丹人用来同中原人交换的重要商品。你认为这种和平往来是从下列哪一事件开始的(  )
A.玄武门之变 B.陈桥兵变
C.澶州之战 D.澶渊之盟
5.右图是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这些西夏王是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  )
A.契丹族  B.匈奴族  C.鲜卑族  D.党项族
6.“夏取消帝号,向宋称臣;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该和约签订于(  )
A.916年 B.960年 C.1005年 D.1044年
7.对付西北高原上的西夏,宋朝使出了全力,打了百年,也没打出个结果。最后议和。其内容有(  )
①宋对夏称臣
②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
③重新开放宋夏边境贸易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8.归纳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归纳比较学习后,下列哪一项不是他们的共同点(  )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9.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是(  )
10.生活在北方的汉族人民,能在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之下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此少数民族政权是(  )
A.西夏政权 B.辽政权 C.吐蕃政权 D.金政权
11.为了写一篇论文,刘刚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和《辽、宋、夏的和战》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国家的统一
C.民族政权的繁荣 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二、非选择题
12.10-11世纪,我国先后出现了北宋同辽、西夏政权并立的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谁主沉浮】
(1)“乱世造英雄”,下面三位都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请你分别给他们送上一个称号。请连连看吧!
【指点江山】
(2)下面三个年代分别是哪个政权建立的时间?请填在图中的相应位置。
(3)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战双方来说有何不同?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政权的是赵匡胤,他建立的政权是北宋,他就是宋太祖,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杯酒释兵权”。
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
3.【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澶州之战是辽大举进攻北宋而发生的一场战役。
4.【解析】选D。澶渊之盟以前,宋与辽处于战争状态;澶渊之盟后,双方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拓展延伸】辽派使臣到宋营议和,宋真宗便再派曹利用去辽营谈判,应允每年向辽方输纳银10万两,绢20万匹,以白沟河为界分治,并约定在1005年1月28日(宋景德元年十二月十七日)与辽方在澶州议和订约。澶州亦名澶渊郡,因而称“澶渊之盟”。
5.【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史称西夏。
6.【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依据“宋”“西夏”可判定该和约是1044年宋夏订立的和约。
7.【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1044年,宋夏议和,规定夏对宋称臣,①错误,故选B。
8.【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宋辽、宋夏议和,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议和之后,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双方边境贸易往来,出现了相对和平、经济文化相对繁荣的局面。故C不正确。
9.【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主要是辽、西夏。辽是由原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的契丹族建立的;西夏是由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的党项族建立的;北宋建立后,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故C示意图正确。
【拓展延伸】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因是什么?
双方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破坏了双方的正常贸易,严重影响人民日常生活;人民反对战争;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
10.【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辽统治者在推行汉法的同时,还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使生活在辽境内的汉族人也能够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
1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契丹”“宋”“辽”“夏”等可判断是民族政权的并立。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考查的内容与宋、辽、西夏的并立有关。分析题干图片及链接所学知识,可直接解答第(1)(2)题。第(3)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北宋虽然与辽、西夏发动战争,但是不属于外来民族的侵略,都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在这一前提下分析战争性质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答案:(1)
(2)A、契丹;B、北宋;C、西夏。
(3)北宋与辽、西夏发动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的;北宋军民的抗辽、西夏斗争维护了中原和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