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练精析:第二单元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不仅展示了经济演变的地理脉络,还是北南经济地位消长的主线。“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指( )
A.皇帝迁都南方 B.南方社会稳定
C.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D.北方支援南方
2.两宋时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仓的是( )
A.淮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太湖流域 D.东北地区
3.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先进农业设备是农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下列体现宋代农业生产工具进步的是( )
4.占城稻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外来农作物品种,由于它出众的优良品性使水稻跃居粮食作物产量首位。这一时期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5.宋朝人的书中记载说:“昔汴都(即北宋都城东京)数百万家,尽仰(依靠)石炭(古时称煤为石炭),无一燃薪(柴)者”。该材料与下列内容对应的是( )
A.丝织业 B.制瓷业 C.冶铁业 D.采煤业
6.宋代通过瓷器贸易,把中华文明传遍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因此,中国被誉为
( )
A.瓷都 B.瓷乡 C.瓷之国 D.瓷镇
7.“济南刘家功夫针铺”(见右图)是中国最早的商标。它出现在(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8.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该货币形式最早出现的地区是( )
A.北京 B.上海 C.四川 D.广州
9.埃米尔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阿拉伯商人,他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抵达后他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蕃市 B.市舶司 C.蕃学 D.蕃坊
10.宋朝时期,地处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它们还是当时的( )
A.重要粮仓 B.著名瓷都
C.著名大商港 D.丝织业中心
11.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A.宋代国家统一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商业繁荣 D.宋代民族融合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 2 470 685 19.8% 9 985 785 80.2%
唐朝 3 920 415 43.2% 5 148 529 56.8%
北宋 11 224 760 62.9% 6 624 296 37.1%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二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从何时开始,到何时最后完成?
(3)材料三中的“市舶”指什么机构?说出宋朝的对外政策,主要的海港有哪些。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到两宋时期,转移到长江流域,南方经济逐渐超过了北方。
【拓展延伸】原始社会,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几乎同时出现农业文明。考古发现,半坡氏族的人们培育了粟,而南方的河姆渡氏族培育了水稻。南北方的人民都开始了定居的生活。以后,黄河流域快速发展起来。
春秋战国时期,几乎所有的争夺都围绕在中原地区。
秦汉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缓慢。秦时,在长江下游仅仅设了一个会稽郡。
三国吴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推广牛耕,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
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苏湖熟,天下足”是宋朝时期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了。
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题干限定条件是宋代,A生产工具使用于战国时期,B、D是唐朝发明的生产工具,C是宋代的农业生产工具。
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由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外来农作物品种”,可知C符合题意。占城稻是宋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
5.【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书中记载“尽仰石炭”,说明煤的产量很高,与此对应的应该是采煤业发达。
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宋代的瓷器制作精美,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中国因此被誉为“瓷之国”。
7.【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中国最早的商标”,人们最早有商标意识是在宋朝。
8.【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9.【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管理对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置市舶机构,即市舶司。
10.【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辨识能力。宋朝时期,政府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机构,说明这两个城市是著名的大商港。南宋时期,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1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由反映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清明上河图》、最早的纸币“交子”和反映宋代海外贸易的海船可直接判断选C。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材料一表格,可发现从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由材料二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南方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结合所学知识可解答第(1)(2)题。第(3)(4)题主要是考查海外贸易的有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解答。
答案:(1)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宋代大大超过北方。材料二反映了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从魏晋南北朝开始重心南移,到两宋时期完成。
(3)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鼓励海外贸易;泉州、广州和杭州。
(4)原因:政治经济中心南移;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应用;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阻碍及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