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练精析:第三单元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一、选择题
1.中华帝国泛指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各个封建王朝,中华帝国最后一个大繁荣时期是( )
A.隋唐时期 B.明中期到清前期
C.康乾盛世 D.元中期到明前期
2.历史上被称为“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康乾盛世指的是下列哪几位皇帝在位时期(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3.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有金属币和纸币两种。明清时期,中国的主要货币之一是
( )
A.扇贝 B.白银 C.银票 D.黄金
4.影视作品折射出历史的冰山一角,下面两幅图片是两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帮为背景的电视剧的剧照,这两个最著名的商帮来自( )
A.浙江 广东 B.安徽 山西
C.山西 江苏 D.广东 福建
5.康乾时期之所以能以盛世得名,人口的大规模增长是主要因素。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 )
A.4个 B.5个 C.6个 D.8个
6.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往往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然而到明清时期,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在士农工商“四民”当中社会地位排列的顺序应是( )
①士人 ②农民 ③工匠 ④商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7.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
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
8.漫画历史以幽默的图画,生动的文字,轻轻松松地讲述历史。你认为右边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经济基础薄弱 B.对内集权专制
C.对外闭关锁国 D.频遭列强入侵
9.中国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实行闭关政策
B.清王朝实行“重农主义”政策
C.封建王朝的腐朽落后
D.清王朝实行“文字狱”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300年前,17世纪末,中国的康熙皇帝……善于吸收新鲜知识,康熙还向洋教士学几何题;康熙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改革税制,力度不可谓不大,也开创了康乾盛世,取得不少功绩。
材料二 300年前,我国曾经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康熙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150年后,在新的海上航路使世界地域一体化的进程中,1840年西方的工业经济的产物——坚船利炮打垮了中国小农经济的大刀长矛,其实直到1860年中国和印度还分居世界工业产量(以手工业产量为主)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对康熙的作为作简要评价。(不能照抄原文)
(2)试分析康熙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的社会原因。
(3)为什么说康乾盛世为日后的衰败埋下了祸根?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明中期到清前期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康乾盛世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
【知识拓展】康乾盛世出现的原因
(1)政治局面安定。在康雍乾时期,自从三藩平定之后,中原地区就没有战争,国内也没有长期的、大规模的战争。因此社会安定,经济得以飞速发展。
(2)就外部条件来说,当时中国产品丰富,在与外国进行产品交换时往往是贸易顺差。
(3)高产作物的大面积种植。美洲的玉米、花生、白薯等早在明朝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清朝大批推广高产作物,粮食的产量迅猛增长。
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而康熙与乾隆之间为雍正帝统治时期,故“康乾盛世”应包括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统治时期。故正确答案为C。
3.【解析】选B。明清时期,由于中国大量的物资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世界市场一半的白银流入中国,白银成为中国的主要货币之一。
4.【解析】选B。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明清时期的商业很发达,像安徽、山西等地商人资本雄厚,形成商帮,故正确答案为B。
5.【解析】选C。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占六个。它们是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
6.【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切入点为近代化因素萌发的具体表现,在以前,士农工商“四民”中,商人地位最低,到明末,变成“商贾大于农工”,列在“士”之后,位置升到第二位,即“士商农工”,故正确答案为C。
7.【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认真阅读史料,理解史料的含义,清朝自认为物产丰盈,妄自尊大,再加上他们认为闭关政策能够有效地抵制侵略,故正确答案为B。
8.【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观察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将图画和文字语言充分结合起来,抓住文字信息“大清”“无需与他国交流”等关键信息,结合大清的对外政策,故正确答案为C。
9.【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D是清朝面临的危机,这些危机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封建王朝的腐朽落后,故选C。
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史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表明了康熙帝善于学习、重视农业生产。材料二表明康熙帝对工业不感兴趣导致我国被西方列强打败。其主要原因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工业品需要比较少,缺乏对世界近代化发展的认识。据以上分析回答第(1)(2)题。链接康乾盛世时期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对外政策、对待科学的态度等回答第(3)题即可。
答案:(1)善于吸收新知识,重视农业,对工业化不感兴趣。
(2)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对外来商品需求很少,对世界缺乏认识。
(3)君主专制;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文字狱。
教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进步、要想强大,一定要走出去,去学习、去交流、去吸收。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言之有理即可)
穿越时空隧道,我们来到了明朝中后期的江南一带,通过亲身体验,你感觉当时出现的新的社会发展趋向是( )
商人地位上升
②苏州机工罢工,要求加银
③“苏州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日受值”
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明末,“士农工商”变成“商贾大于农工”,列在“士”之后,位置升到第二位;江南等地局部发达地区,一些民营手工工场扩大分工协作规模,采用计时或计件发给“工价”的雇佣劳动方式,这一时期,白银广泛使用。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