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线段、射线和直线》说课稿
桐庐凤川初中 毛伟平
尊敬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线段、射线和直线》。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第二节内容,共1个课时,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第一课时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的线段、射线和直线内容的基础上,开始比较系统的研究有关图形的知识。“线段、射线、直线”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以后学习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由它们构成的,所以,”线段、射线、直线”是今后研究比较复杂图形的必要基础。从本节课开始出现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法、几何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是今后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所必备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学生今后的整个几何学习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特点,针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1. 知识目标: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积累操作活动经验。
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化、符号化的数学思维能力,建立从数学中欣赏美,用数学创造美的思想观念。
3.情感目标: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符号表示方法,理解直线的性质。教学难点为射线的表示方法及几何语言之间的转化。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学情分析(说学法)
初一学生上课很积极,有很强的表现欲,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活跃,动手、观察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但该班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稍有欠缺,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教法分析(说教法)
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注意突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变“教学”为“导学”,利用演示文稿结合实物教具,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我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设计(说教学程序)
结合以上对教材、教法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从“创设情境探求特征——讨论交流寻找异同——探究新知归纳结论——典例分析运用新知——欣赏图片课后延伸——回顾反思布置作业六个环节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创设情境,探求特征
我们过去在数学课中接触过线段、射线、直线,请同学们欣赏图片,说出它们分别是上述那种图形的形象。
1、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线段 、射线、直线来源于生活实际。
2、交流讨论,探求特征
通过以上图片,让学生总结出它们各自的特征。
线段有两个特征:两个端点,两端点间线笔直;
射线有三个特征:一是笔直,二是一个端点,三是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
直线有两个特征:一是笔直,二是向两个相反方向无限延伸。
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交流、归纳得出特征,以便形成知识的系统性。
(二)讨论交流寻找异同
学生通过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相互交流,总结异同。
联系:一条线段向一方延伸可以得到射线,向两方延伸可以得到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区别:从端点个数、延伸方向、可不可度量三个方面分析。
设计意图: 分组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互补,培养学生归纳与探索的精神。
(三)探究新知归纳结论
(1) 让学生把左边对图形的描述和右边相应的图形用线连起来,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读句画图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联系和转化。
(2)问2条不同的线段怎么表示呢?根据线段的特征,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征集各类结果最后适当加以补充引导说明表示方法。
(3) 让学生类比线段的表示方法,大胆假设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猜想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
(4) 通过交流,归纳总结,及时让学生进行体系化。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5)合作学习(四人一组)
活动内容和步骤:
画一画
⑴经过一个已知点画直线,可以画多少条?
⑵经过两个已知点画直线,可以画多少条?
做一做
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枚钉子?
想一想: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小组讨论完成三个问题,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直线的一些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再让学生画图实践,画经过一点的直线和经过两点的直线。引导学生得出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再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运用直线公理的例子,让他们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典例分析运用新知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突破难点,我精心设计例题和练习
问题1:指出下图中线段、射线、直线分别有多少条?
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问题2:画图
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读句画图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联系和转化,分散了难点,在练习中引入景文百货,大润发等场景,突破难点。
问题3:快乐学习号列车驶向终点站,3位同学下车,分别看成三个点能作几条直线?4位同学呢?5位,6位,N位?
设计这个能力提升,目的是巩固直线基本性质这一重点内容,并训练学生从复杂图形中探索规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五)欣赏图片课后延伸
用多媒体演示以直“绣”曲中的两个美丽的图案,目的在于使学生体验数学中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启发学生欣赏他人的优秀创作,分析他人设计思路,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及思维水平。
(六)回顾反思布置作业
小结主要由学生完成,我作出适当的补充。最后用表格归纳出直线、射线、线段的画法、表示方法及区别联系,书写几个基本的几何语句并能根据语句画出几何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出今天探索的知识点,让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同时培养表达能力。)
作业设计 A组1、2、3必做题,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调整教学安排。B组实践操作题培养学生动手和独立思考,自我评价学习效果。C组选做,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或与同伴交流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