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单元知识复习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18
《中国石拱桥》/茅以昇
19
《苏州园林》/叶圣陶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周定舫
21
《蝉》/法布尔
22
《梦回繁华》/毛宁
名著导读《昆虫记》
复习目标
1.基础积累
·掌握单元重点字词、成语、文学常识及说明文文体知识。
2.文本分析
·理解各篇课文的说明对象、结构特色及作者意图。
3.名著阅读
·结合《蝉》拓展《昆虫记》整本书阅读,体会法布尔科学观察与文学表达的结合。
4.迁移应用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说明文知识分析其他文本或撰写条理清晰的说明文。
18
《中国石拱桥》/茅以昇
文体知识
说明文相关知识
1.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以解说事物或者阐明事理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2.说明文分类:
按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按语言风格:平时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
如何学习说明文
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理清说明顺序及文章结构。
3.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复习要点
读读写写
雄跨 记载 残损 古朴 桥墩
推崇 侵略 序幕 巧妙绝伦
交头接耳 惟妙惟肖 独一无二
kuà
zǎi
cán sǔn
pǔ
dūn
chónɡ
lüè
xù
lún
jiē
xiào
èr
词语解释
巧妙绝伦: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推崇:十分推重。
文学常识
茅以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桥梁专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他还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著有《中国桥梁史》《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思考探究
说明文的结构:
(一)总分式:
(1)总分(2)分总(3)总分总
(二)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的结构。
(三)递进式:多用于事理说明文,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石拱桥的
一般特点
中国石拱
桥的特点
赵州桥
卢沟桥
(1、2)
(3)
(4、5)
(6、7、8)
(9)
(10)
总
分
总
本文的结构:总分总
纵观全文,探究结构
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我国石拱桥在解放后的飞跃发展
注:一篇说明文,一般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说明顺序。
说说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介绍我国石拱桥时,是按照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逻辑顺序;
介绍桥梁结构的顺序:是从整体到局部;
介绍石拱桥的有关历史发展情况则是以时间顺序。
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的典型代表
—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
说明方法答题模式: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结合文章),……(效果关键词)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其它。
常见的限制词语
主旨归纳
这篇说明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概述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情况,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9
《苏州园林》/叶圣陶
复习要点
读读写写
词语解释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点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宜的方案。
依傍:依靠。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的创造性构思)。
俯仰生姿:高矮错落有致,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引申义为从各个角度看都很美丽。
文学常识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还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创作童话并有出色成就的儿童文学家。
思考探究
1 、文章是按照什么结构来写的呢?
总—分—总
2 、文章共十段可以划分成几个部分?
一
二
三
1~2段:介绍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中的地位与影响,概括苏州园林的特征。
3~6段:具体说明苏州园林四个“讲究”所体现出的“图画美”;
7~9段:从角落、门窗、色彩方面阐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10段:总结全文,令人回味。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苏州园林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和园林局部特点的介绍,展示了它的图画美,艺术美,展现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表达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周定舫
复习要点
读读写写
瞻仰( ) 橘黄( ) 上溯( )
销毁( ) 挑衅( ) 旌旗( )
峻峭( ) 天堑( ) 永垂不朽( ) 慷慨激昂( )
巍峨( ) 矗立( ) 奠基( )
zhān
jú
sù
xiāo
xìn
jīnɡ
qiàn
xiǔ
jùn
kǎi
wēi
chù
diàn
执锨( ) 镏金( ) 重幔( )
庑殿顶( ) 镶嵌( ) 窖坑( )
梭镖( ) 髻子( )
五卅运动( ) 搀扶( ) 逾越( )
xiān
liú
màn
读chónɡ
wǔ
qiàn
jiào
suō biāo
jì
sà
chān
yú
词语解释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逾越:跨越,超越。
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慷慨激昂: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
风起云涌:比喻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势不可挡。
思考探究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其总体特征是什么?
人民英雄纪念碑
巍峨、雄伟、庄严
说明对象
总体特征
朗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理清思路
点题总
领正文
(1段)
详写碑
身浮雕
(2—10段)
抒写瞻
仰感受
(11段)
渗透着:无限崇敬 深切怀念
总——分——总
碑文中“三年”“三十年”“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什么?
三年以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1946年至1949年最后三年的解放战争时期
三十年以来: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整个历史时期
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由此标志着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主旨归纳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用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抓住特征以说明为主有机插入叙述;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空间顺序为辅,兼以逻辑顺序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具体而全面的介绍,热情歌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他们英勇奋斗,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
21
《蝉》/法布尔
文体知识
科学小品文
又名知识小品文,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
科学小品的特点是:
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
词语解释
开合自如: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灭顶之灾:指毁灭性的灾难。
不怀好意:没安好心。怀有恶意,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文学常识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的昆虫学巨著《昆虫记》(又名《昆虫的故事》)。达尔文赞扬他是“无与伦比的观察家”,他被法国文学界称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蝉》这篇课文就是改编自《昆虫记》。
思考探究
划结构
1.第一部分(1-11):蝉的地穴
(1)第一层(1):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2)第二层(2-7):考察蝉的地穴(由外到内)
(3)第三层(8-11):观察蝉的幼虫蜕皮
(1)第一层(12-13):介绍蝉产卵(地点、方式、数量)
(2)第二层(14-17):蝉遇到的危险
(3)第三层(18-24):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蜕皮、悬挂、落地到藏身地下)
(4)第四层(25-26):蝉的生命历程
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介绍蝉从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2.第二部分(12-26):蝉的卵
主旨归纳
全文以作者对蝉一生的观察进程为线索,以幼蝉夏至出洞开头,又以幼蝉入洞结尾,首尾衔接,将蝉艰难的生长过程清晰地呈现到读者面前,表达了作者的同情、怜爱之情。
22
《梦回繁华》/毛宁
文体知识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有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复习要点
读读写写
绢 驮 檀 冗 汴京
题跋 擅长 田畴 岔道 纤夫
遒劲 春寒料峭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词语解释
田畴:田地,田野。
春寒料峭:形容初春微寒。
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踵,脚后跟。
细致入微:比喻看问题非常全面,连很细小的问题都考虑到了;也指对人体贴关心、无微不至。
浏览全文。思考:作者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哪些内容?
创作背景
作者概况及创作动机
画的基本信息
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
就整篇文章来说,作者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顺序。
逻辑
画的主要内容
思考探究
思考:最能体现繁华的自然段是哪一段?
就这一段来说,作者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顺序。
空间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结构和内容的阐述,介绍了北宋汴梁的生活面貌,展现了一派繁荣景象,肯定了《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名著导读《昆虫记》
作者: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法布尔在“荒石园”中居住了30年,《昆虫记》问世,共10卷。
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后来法布尔又陆续写出《昆虫记》共十卷。它又被译为《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被称为“昆虫的史诗”。《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的生活折射出人类的世界。
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 ——罗斯丹
法布尔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以人性观虫性;反过来,又以虫性反照人类社会。
他既是写昆虫,更是写尽他对人类社会的哲思。
法布尔和昆虫
法布尔作为一个科学家,他不把自己当做与虫子无关的人族,而是把自己变成虫子——拟虫,从虫的视角观察虫子,搭建起作家和昆虫平等的桥梁。
昆虫和我们
法布尔作为一个文学家,他把昆虫从人的视角表达出来——拟人,让我们不再把昆虫当成与自己无关的虫类,搭建起读者和昆虫平等的桥梁。
作品主题 在《昆虫记》一书中,法布尔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和散文的笔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课堂训练
B
1.下列语段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形,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A.lóu yōng niè chēng
B.lòu yōng shè chèn
C.lǚ yòng niè chèn
D.lǚ yōng shè chēng
lòu
yōng
shè
chèn
课堂训练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应衬 错综相连 迥然不同 络绎不绝
B.料峭 巧夺天功 惟妙惟肖 就地取材
C.拔涉 街道纵横 应有尽有 舳舻相接
D.遒劲 巧妙绝伦 梦回繁华 长虹饮涧
映
工
跋
D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武术《武林雄风》中舞美的变换与动作招式的变化相得益彰,真实展现少林武术的精气神。
B.提灯会的灯具制作人自出心裁,灯具式样多种,多数是以花草虫鱼、飞禽走兽为本,形态千姿,彩绘逼真。
C.万绿湖中的岛屿各具神态,各显风姿,惟妙惟肖。
D.凌晨2点,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依旧灯火通明,车辆络绎不绝,几百名工人戴着口罩井然有序地忙碌着。
C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符合语境
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符合语境;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岛屿是天然景物,用在这里属于用错对象,不符合语境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符合语境
课堂训练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把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
②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而且要有画意。
③可是近年来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品种搞乱了,各园个性渐少,似要引以为戒。
④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
⑤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
A.②⑤③④① B.②④①⑤③ C.④①②③⑤ D.④⑤③①②
B
本题考查语段排序。语段主要说明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的“画意”。②句是语段的中心句,应放在句首;④句承②句从整体上具体说明什么是“画意”,①句是举例子进一步说明,这两句从诠释和例子两个方面具体说明了“画意”;⑤句从“多有特色”方面说明“画意”,从句中的“又”可知,这一句应该在④①句之后;③句“没有注意这个问题”中的“这个问题”指⑤句的“多有特色”这一内容,所以③句在⑤句的后面。
课堂训练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昇是桥梁专家,他在文中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石拱桥。
B.《苏州园林》中作者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再分别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总说与分说相结合。
C.《蝉》是英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对蝉习性所做的一系列观察和实验记录。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界的史诗”。
D.《梦回繁华》介绍的是《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的画作。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中比较突出的是摹状貌。
C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