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7 11:5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两次修改老师初稿,学会按一定的说明顺序并使用严谨准确的语言说明牡丹特征。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牡丹特征,挖掘牡丹背后的文化意义。
3.通过师生当堂讲解解说词,激发学生对牡丹、对家乡洛阳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说明顺序并使用严谨准确的语言说明牡丹特征;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牡丹特征,挖掘牡丹背后的文化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每年的四月我们的洛阳城花如海,人如潮。作为一名洛阳人,我想我们每一个都有任务向四方游客介绍好我们洛阳牡丹,所以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就写一篇关于牡丹的解说词。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解说词让世界听到我们洛阳牡丹的美。(板书)
二、准确地说出牡丹之美
1、出示初稿,提出修改意见
过渡:解说词是对事物、人物进行说明的一种说明文体。这是老师写的一个初稿,现在大家能不能利用你们刚刚在第五单元学过的说明文知识来评价一下老师的初稿。
初稿:
①牡丹在洛阳栽培,始于隋而盛于唐。“名甲天下”于北宋时期,《隋志 素问》中有“清明次五日,牡丹华”的记载。②宋时,洛阳姚姓人家的姚黄和后周宰相魏仁浦家培育的魏紫分别被称为花王、花后。③牡丹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花卉,原始牡丹群落可追溯到3000年前。④它花朵硕大、花色艳丽、花形典雅,品种繁多,姿色万千,冠压群芳。被誉为“花中之王”。
预设:你说,你觉得介绍了牡丹悠久的历史挺好的,谢谢你对老师的肯定,还有吗?你来,你觉得有几个句子的顺序有点问题,你关注到了说明顺序,(板书)你的发现很重要,同样谢谢你,还有吗?你说,你认为有些地方的语言不够准确,需要再推敲,你关注到了语言是否准确(板书),你的发现也很有价值,谢谢你。
2. 调整说明顺序、修改说明语言,为老师修改初稿。
过渡:接下来,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小组合作,就同学刚刚提到的说明顺序和说明语言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帮老师修改初稿。
预设: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好第一小组你们来,哦,老师注意到你到把句子顺序调整为了3142,能说说你们调整的依据吗?你们认为3句中3000多年前和1句中的隋唐北宋是有时间上先后顺序,嗯,理由很充分。同时老师还注意到语言上你们增添子表推测“多”表资料来源的“据史料记载”,的确这些词语的加入让语言更加准确了。非常感谢你们给老师的修改,为你们小组的智慧点赞。
二稿:
③牡丹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花卉,原始牡丹群落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
①牡丹在洛阳栽培,据史料记载:始于隋而盛于唐。“名甲天下”于北宋时期,《隋志 素问》中有“清明次五日,牡丹华”的记载。
④它花朵硕大、花色艳丽、花形典雅,品种繁多,姿色万千,冠压群芳。被誉为“花中之王”。
②宋时,洛阳姚姓人家的姚黄和后周宰相魏仁浦家培育的魏紫分别被称为花王、花后。
三、生动的说出牡丹之美
过渡:同学们顺序的调整合理了,语文精准了,是不是这样就能说出牡丹之美了呢?显然我们只做到了准确(板书),还不够生动?怎样才能让语言生动,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老师看到大家都陷入了沉思,我们一起来看下面《中国石拱桥》里的一段话,请看大屏幕:
1.回顾旧知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摹状貌
过渡:这里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石狮的千态万状的美。对你有什么启发?
预设:牡丹花也千姿百态。
2. 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写一写园子里牡丹千姿百态的美。
过渡:接下来请同学们动笔仿照这段话写一写牡丹千姿百态的牡丹。我看同学们都写完了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这位同学你来,他写道,
学生作品:那含苞的白牡丹像刚出生的婴儿,娇嫩纤弱,那盛开红牡丹像娇羞的少女,满脸绯红,那绽放的黑牡丹,像极了健硕的青年,身姿挺拔。
过渡:你笔下牡丹真是姿态万千。那除了摹状貌还可以用哪些说明方法来生动的表现牡丹的美?
预设:打比方,作比较,引资料等一些生动的说明方法,来说明表现牡丹的美。
我们学过的说明方法有十种之多,但要想真正的用好,肯定离不开对事物的认真观察。
这里老师找到一张花王姚黄的照片,。
3.调动感官认真观察姚黄,试着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说明方法,说出它的美。
(1)打比方
学生作品:姚黄花淡黄色,花朵呈皇冠型。外瓣3-4层大花瓣,质地较硬,基部有紫斑;外瓣上面托着一层层细碎的小花瓣。内瓣质软,褶叠紧密,像冰淇淋球一样。
(运用打比方花瓣多花形典雅的特征,很有新意!)
过渡:其实恰当的引用资料,有利于说清楚事物特征,以下是老师找到的两则材料,你判断一下它们哪一个更能生动表现出牡丹的特征。
(2)引资料
① “姚黄一枝开,众艳气如削”。
②元丰年间,洛阳进献宋神宗姚黄一朵,花大一尺二寸,神宗兴奋不已,竞不顾他那君临天下的身份,把花插到头上,可见,皇帝对牡丹的痴迷程度,并从此传为佳话。(作引用)
预设:引用宋神宗插姚黄于头上的故事,能生动说明牡丹花朵硕大,雍容华贵的特点。由些看来引资料也能生动的写出事物特征。
过渡:据悉,牡丹现有品种1500多种,拥有十大花型九个色系,刚刚我们只挑了姚黄来说,园子里还有很多牡丹,看,老师用像机记录下了它们曼妙的身姿。(师提供图片)
4.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牡丹用刚刚的写作思路进行进行练笔。
学生作品:豆绿,花黄绿色,花为绣球型,外瓣2-3层,内瓣密集,因色如青豆而得名。民间传说,它是百花仙子头上的绿玉簪所变。
5. 挖掘牡丹的精神内涵。
过渡:同学们写的真好,其实美丽的牡丹不光有外在的形象美,它也有极为丰富精神内涵,据我所知,继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王绣连续5年建议把牡丹确定为国花后,今年,全国人大代表李学武再次建议以法律形式将牡丹确定为我国国花。同学们你们支持吗?
小结:是的,因为牡丹花形硕大饱满,色彩艳丽,雍容华贵,最能代表盛世气象、民族精神,是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人民自强的象征。
如果我们的讲解词在最后再能讲出它的丰富的精神内涵,这样就由表及里的说出牡丹的美。就更能打动人了。
四、课堂活动:师生接龙,解说牡丹之美的讲解词。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同学们运用自己所学说明言文的知识,通过调整说明顺序,修改说明语言,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润色,完成了牡丹解说词的撰写。接下来我们化身讲解员一起来牡丹园为中外游客来解说: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来中国国花园!牡丹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花卉,原始牡丹群落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牡丹在洛阳栽培,据史料记载:始于隋而盛于唐。“名甲天下”于北宋时期,《隋志 素问》中有“清明次五日,牡丹华”的记载。它花朵硕大、花色艳丽、花形典雅,品种繁多,姿色万千,冠压群芳。被誉为“花中之王”。宋时,洛阳姚姓人家的姚黄和后周宰相魏仁浦家培育的魏紫分别被称为花王、花后。
那含苞的白牡丹像刚出生的婴儿,娇嫩纤弱,那盛开红牡丹像娇羞的少女,满脸绯红,那绽放的黑牡丹,像极了健硕的青年,身姿挺拔。
看这是姚黄,姚黄花淡黄色,花朵呈皇冠型。外瓣3-4层大花瓣,质地较硬,基部有紫斑;外瓣上面托着一层层细碎的小花瓣。内瓣质软,褶叠紧密,像冰淇淋球一样。元丰年间,洛阳进献宋神宗姚黄一朵,花大一尺二寸,神宗兴奋不已,竞不顾他那君临天下的身份,把花插到头上,可见,皇帝对牡丹的痴迷程度,并从此传为佳话。
看,这是魏紫,这是豆绿,这是“二乔”,这是冠世黑玉……
课堂总结:
牡丹花形硕大饱满,色彩艳丽,雍容华贵,最能代表盛世气象、民族精神,是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人民自强的象征。国色天香,为我们大家所喜爱,接下来请大家自由参观,去和我们的牡丹亲密接触一下吧。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作业布置
1.必做:把这节课修改完善的牡丹解说词写在作文本上。
2.选做:自选完成一个拓展任务,提升表达交流素养:
①参观中国国花园,并在现场录制一段讲解视频,在班级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一期图文视频并茂的新闻,展示学习活动成果;
②绘制一份中国国花园的导览图,引导游客按照固定线路观看不同品种的牡丹花;
③牡丹文创设计:为你喜欢的牡丹花设计一款文创产品。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