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决定种群的
大小和密度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预测变
化方向直接影响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数
量变动建构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关系图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密度种群数量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迁移拓展B问题探讨: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分钟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一、数学模型建构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建立模型? 模型的检验与修正248163264128256512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 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较,有哪些 优缺点?Nn=2n准确
直观公式法
曲线图法[思考1]: 细菌的数量/个 理想条件下细菌数量增长的特点,在自然界中有此类型吗?实例1:澳大利亚野兔实例1:澳大利亚野兔兔子并不是澳大利亚土生的。1859年,有一个农民从英格兰带来了24只野兔。他完全没有料到,他的这一举动将要引起一次农业灾害。
野兔的繁殖非常快,一只雌兔一年以产25只兔仔。
在澳大利亚,兔子几乎没有什么天敌,所以经过十几年它们已成为一个大问题。它们吃庄稼,毁坏新播下的种子,啃嫩树皮和芽,并且打地洞损坏田地和河堤。篱笆也不能阻止它们侵和农民的田地。
澳大利亚野兔能指数增长的特殊原因是什么呢? ①充足的食物②广阔的生活空间③没有天敌[思考2]: 实例2:环颈雉引入美国实例2:环颈雉引入美国实例3:凤眼莲(水葫芦)入中国实例3:凤眼莲(水葫芦)引入中国又称水葫芦。是目前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多年生恶性水生杂草之一。
原产南美,1901年作为一种花卉引入我国,50~6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并发展为水质净化种类,后逸为野生。
现广泛分布于华南、华中、华北和东北地区。由于繁殖迅速,又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90年代中期,在我国南方的一些河道和湖泊,凤眼莲覆盖面积达100%。在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内,1994年凤眼莲的覆盖面积约达10 km2。
二、“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1、模型假设: 理想状态2、种群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Nt=N0 λt 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2000年来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我国1000~2000年人口数量变化 在一个培养基中,细菌的数量会一直持续按照“J”型曲线增长吗?为什么?不会. 当出生率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自然条件(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内斗争不断加剧,捕食者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思考3]: 实例4: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思考4]: 种群的“S”型增长到K值后不再继续增加的原因: 出生率与出死亡率相等,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种群数量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有限,种内竞争不断加剧,捕食者数量不断增加三、“S”型增长的数学模型:01002003004001234567时间/天酵母数环境阻力食物不足
空间有限
种内斗争
天敌捕食
气候不适
寄生虫
传染病等K值:环境容纳量三、“S”型增长的数学模型:种群数量小于K/2值时
种群—增长逐渐加快种群数量在 K/2值时,
种群—增长最快种群数量大于K/2值时
种群—增长逐渐减慢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
种群—增长停止S型曲线
增长率曲线 在现实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除增长外,还有没有其他变化? 在现实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除增长外,还有没有其他变化?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在不利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直接因素(内因):
间接因素(外因):
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课堂练习1.在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B2.建构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出合理的假设
2.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3.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4.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A. 1234 B. 2314
C. 4132 D. 4123C3.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0-T2时,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
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B4.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
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