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6-17 15:5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必修二人文地理部分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章第一节,本节系统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农业土地。事实上,前面两个章节,我们分别学习了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迁移、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城市化的影响。但本节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区位的概念,为后面学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也为第四章学习工业区位选择提供了一个学习借鉴的平台。
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对人文地理知识还不是很熟悉,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同时,学生的兴奋点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教具或有趣的地理事例教学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身边的事例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激起他们对人文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按照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来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主要影响因素及变化,了解农业地域的概念和形成;
(2)掌握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培养学生分析案例及读图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选择;
(2)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学习,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3)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教学方法:
读图法 ,问题探究法与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背景】2010年以来,随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不断上涨的农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价格,诞生了大量的网络热词:绿豆涨价被称为“逗你玩”,大蒜涨价被戏称为“蒜你狠”,生姜涨价被戏称为“姜你军”,苹果涨价被称为“苹什么”,以及“辣翻天”、“油你涨”、“棉花掌”……这些词语看起来有些戏谑的成分,但其大体上来源于生活。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讲述】当让我们也知道在一块地上要种什么,是由谁决定的?毋庸置疑,肯定是人。那么人根据什么来决定在某块地上最适合种什么农作物,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要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通过风趣的语言艺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设置一些小问题,从而将孩子们带进课堂。
新课教学 学生活动 小结巩固练习
【板书】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板书】1.农业生产活动咱每天都要吃什么?粮食,蔬菜等,这是由什么部门提供的?【板书】——农业。【板书】1)农业的概念什么是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农业需要人去参与的,自然生长的就不算农业了。展示农业投入—产出的一般模式图:自然条件:热量、水、地形、土壤、光照等生产资料:动植物(或种子)、农具、化肥、农药等社会条件:科技、劳动力等 【板书】【补充】2)农业的分类【板书】根据农业的概念分类: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指采集、捕捞、农民家庭兼营工业,利用农闲时间的一些手工活动)狭义的农业:种植业,仅指农作物(包括粮、棉、油、茶、糖等)的栽培。【板书】根据农业的用途分类:商品农业:自给农业:【板书】根据农业的投入(资金、劳动力)多少:密集农业:粗放农业:(迁移农业、游牧业) 【板书】【补充】3)农业的特点问题1: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若四地区调换一下类型,可行与否?问题2:我国的农业能否随意更改作物的播种季节,可行与否农业生产是一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密切结合的物质生产部门,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相比,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板书】地域性:【板书】季节性和周期性: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影响,自然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不违农时,因时制宜如熊、蝙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刺猬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极地松鼠、青蛙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蛇等都有冬眠习惯;企鹅的春冬季繁殖;鸡禽下蛋等 七幅农业景观图在中国底图上的地域分布:东北:大豆华北:小麦东南:水稻、基塘青藏高原:牦牛,西藏牧区、青海牧区 西北地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问题:你能说说农业生产为何存在区域分异? 看课本P42页的两幅图,图3.1泰国湄南河平原和图3.2澳大利亚牧场。回答为什么会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各地农业景观不同,是为了突出课本哪个概念?农业区位。【板书】2.农业区位含义【板书】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绝对区位【板书】2)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相对区位湿润半湿润地区:种植业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灌溉农业或畜牧业平原地区:种植业山区丘陵陡坡:林业或牧业 图3.1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业自然条件: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适宜水稻种植业。社会经济条件:人多地少,劳动力充足,粮食需求量大,机械化和现代科技水平低 图3.2澳大利亚牧场自然条件:气候温暖,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适于小麦种植和放牧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高 所以分析已知农业的区位选择,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作物生长的地区。最后,综合考虑各区位因素的影响,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生产经营方式。【板书】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补充】区别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 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各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区位的影响如图3.3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这也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这节课有6则材料,发到你们手中的是四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咱班分成4组,每组要解答一则材料的问题,第一组第一则,第二组第二则依次类推,各组要认真讨论并选好代表,如果答不上,其他组可以抢答加分。现在开始组内讨论 【板书】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活动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播种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均温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单。双季稻要求年降水量分别在750mm和1500mm以上。答: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正好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地中海热量充足,高温期降水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补充,不利于水稻生长。【板书】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热量:种类、分布、复种指数(喜温、喜凉)光照:种类、产量(喜温、耐阴;植物90~95%干物质来自于光合作用)降水:个体形态、分布、产量(小于250mm地区,无水源灌溉就没有种植业) 2.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这个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答:江西千烟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降水量大,在丘陵山区耕作,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或人工草场。坡度小的缓坡和地势较为平坦的谷地,土层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耕作业。地势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适宜发展养殖业。【板书】2.土壤、地形酸性土壤多种植柑橘,水稻土的形成:水稻土是指发育于各种自然土壤之上、经过人为水耕熟化、淹水种稻而形成的耕作土壤。这种土壤由于长期处于水淹的缺氧状态,土壤中的氧化铁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被还原成易溶于水的氧化亚铁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并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当土壤排水后或受稻根的影响(水稻有通气组织为根部提供氧气),氧化亚铁又被氧化成氧化铁沉淀,形成锈斑、锈线,土壤下层较为粘重。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土壤的酸碱性、肥力、厚度和质地对农业生产有影响;地形直接和间接制约着农业的生产类型和产出 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400毫米分东西,东耕西牧; 800毫米分南北,南水田北旱地;250毫米以下,只能发展灌溉农业或畜牧业。绿洲农业:新疆内陆盆地河西走廊、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河谷平原)灌溉农业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板书】3.水源影响农业的种植方式及农业类型(特别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分布影响农业生产的分布,是发展农业生产的绝对性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答:受市场价格的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农业收益呈递增。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鲜花消费逐渐兴起,市场需求量不断提高。同时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板书】4.市场 P44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发展问题产生不利影响整治措施①雨热不同期①高低水土流失,低地沼泽化①兴修水利,拦洪灌溉,涸沼开垦②交通不便②规模受限,效益不高②交通改善,市场扩大,保鲜技术发展③易受低温、洪水、病虫害危害,竞争激烈③受灾损失大,同类产品竞争激烈③优势互补,发展不同档次产品,错开上市时间【板书】 5.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对农业的影响显著增强,影响商品农业的分布,为农业的扩大生产,扩大市场提供可能。 【板书】6.劳动力比较图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和亚洲人口分布,对比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 【板书】7.科技材料:沙漠中的奇迹——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以色列的国土除了地中海沿岸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但是,就在这样的地方,枣椰林、葡萄园到处可见,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不仅能够自己,还能大量出国,对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是以色列实现这一飞跃的重要途径。如今电脑控制的水、肥封闭滴灌网已遍布全国,由计算中心调控,按照确定的给水量、给水时间、养料配比,实行最佳自动灌溉,使得水肥利用率达到80~90%,可耕地面积增加了5倍,农业产值增长了近20倍。 【板书】8.政策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三、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⑴充分利用:●改良耕作制度,培育良种---扩大作物的种植区域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进行改造●改造气候因素(建玻璃温室)--- 冬季生产⑵及时改造:●西北干旱地区(发展灌溉)--- 发展种植业●丘陵地形(修建梯田)--- 发展种植业2
.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⑴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⑵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在为扩展。 由此,可知某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引出农业概念。用图片更直观来解释农业概念 不同地区农业景观不同的图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理解农业区位含义(整合点:引导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用实例、图表、图文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对终身学习有用地理的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尽可能用乡土地理的实例讲解便于学生理解,为教材后面要讲的内容做好铺垫。 联系生活实际,图片展示农业景观的变化,拓宽学生思路,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 引出农业区位因素是不断在变化的。 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且让学生活学活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1.农业生产活动1)农业的概念2)农业的分类根据农业的概念分类:根据农业的用途分类:根据农业的投入(资金、劳动力)多少:3)农业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2.农业区位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绝对区位2)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相对区位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区别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土壤、地形、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科技、政策三、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⑴充分利用:●改良耕作制度,培育良种---扩大作物的种植区域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进行改造●改造气候因素(建玻璃温室)--- 冬季生产⑵及时改造:●西北干旱地区(发展灌溉)--- 发展种植业●丘陵地形(修建梯田)--- 发展种植业2
.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⑴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⑵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在为扩展。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稳定) 社会经济因素(不断变化)
教学反思:课标中要求“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本节课学生掌握各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可以为下一步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打下基础。因此《农业的区位选择》这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区位因素的影响在高考中涉及到的出题点很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采取的是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完成的,在设计本节课内容时,我把身边学生比较熟悉的经典案例的农业生产融入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较热烈,得出结果,最后教师总结,指出最主要的区位因素。通过课堂练习及课下学生的反馈,学生掌握情况良好。不足之处是区位因素的讲解可以再多举一些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