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10 谈中国诗名句赏读
①天下往归谓之王,天下不往归,民皆散而去之,谓之匹夫。 ——《孔子改制考》
赏读:天下的人都到你那里去,拥护你,你就是王,天下人不到你那里去,不拥护你,已经聚起来的人也散了,这种人就是一个光杆的人。②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赏读: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③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赏读: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小人之间的交往像甜酒一样,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文言拾贝
萧何远虑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译文】 沛公进入咸阳,各位将领争先恐后奔向府库把金银布帛等财物分掉,唯独萧何抢先进入皇宫搜集了秦朝丞相御史府的法律条文等文档收藏起来。沛公被封为汉王,让萧何担任丞相。项王带着手下烧了咸阳后离开。汉王之所以能全面了解天下的山川要塞、户口的多少、地方的好坏、民间疾苦这些事,是因为萧何得到了秦朝的所有文书档案的缘故。萧何向汉王推荐韩信,汉王让韩信担任大将军。
【思悟】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没有像萧何这样的忠臣护主,刘邦无论如何也不会建立大汉江山。词语辨析
熟悉·熟习
“熟悉”指知道得很清楚、详细,含义较广,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人、事或抽象的事理;“熟习”指了解得深透而熟练,对象是技艺、语言、学问、知识等。
例句:我对张立很熟悉,这不但是因为他对电脑操作技术很熟习,而且很乐于助人。口蜜腹剑·笑里藏刀
都形容阴险狡诈。异:前者偏重嘴甜,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里阴险毒辣。后者侧重表情,形容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
例句1:少交口蜜腹剑的佞友、投其所好的损友、取宠谋私的恶友。
例句2:那些喜欢笑里藏刀的人,一般喜欢低着头,不太敢去正视别人的眼睛。 卡片摘要
1.作者作品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著名学者、作家。江苏无锡人。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语言,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方面均有卓著成绩。他淡泊名利,甘愿寂寞,辛勤研究,著作等身,饮誉海内外,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几代学人。
主要作品: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2.背景剖析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译为中文。本文主要讲解了中国诗与西方诗在形式方面的不同,以及对待中国诗歌和研究中国诗歌的正确态度。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cùyuānyínpínyàn yèchuǎnxiázhōuyìshuò chàng 淬悴瘁萃卓淖棹悼概慨溉撩缭潦嘹3.词语解释
①凑泊:原来是佛教禅宗术语,意为生硬地结合在一起。这里指诗歌创作中,创作主体的心灵与客观反映对象两者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即没有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而是显得生硬,有勉强结合的意思。
②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也说荡气回肠。③拔木转石:能把树拔出来,能把大石头推转起来。形容力量非常大。
④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⑤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⑥数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数(shuò),屡次,经常。鲜,新鲜、新奇。
4.文学常识
钱钟书,现代__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家和_____________家,著作有散文集《_____________》,短篇小说集《________》,长篇小说《________》。文学研究 作 文学史 古典文学研究 写在人生边上 人·兽·鬼围城1.中心主旨
作者以幽默睿智的语言,通过中西诗歌的对比,形象地阐述了中国诗歌的特征,文中渗透着作者深刻的文化心理和强烈的理性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诗歌文化的热爱和崇尚之情。
2.问题讨论
课文末段写道:“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像这样的句子读者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妙,有人认为不雅。请结合课文内容和作品风格谈谈你的看法。明确:
(观点一)这样的句子正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是演讲中的重要技巧,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极大地调动听众的热情,提高他们对演讲内容的兴趣,从而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作者以生动的比喻表达出对待“中国诗”应有的态度,批判了那些文化本位论者,亦庄亦谐,妙趣横生。
(观点二)这样的句子虽然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但用语过“俗”,态度过于严厉,“小畜生”磨牙咬人的比喻似乎有愤世嫉俗的意味,不容易让人接受,和上文的整体风格不太一致。3.艺术特色
(1)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单纯。
本文是谈中国诗这样一个深奥、复杂的问题,然而作者举重若轻,把这个问题用通俗、浅显的语言传达给读者。雅而不奥,俗而不庸。作者不是生硬地提出几条干巴巴的理论,摆开架势大加推衍,而是举出诗歌以及图画、音乐、故事、传说、寓言等具体的例子,作大量的丰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一些道理。没有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读者在接受那些具体例子、形象比喻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
(2)居高临下,征古今引中外,有较强的知识性。
在课文中,作者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自由地驾驭着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史资料。他引用的国外资料中,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俄罗斯、捷克乃至印度等国的资料;涉及的范围包括文学、哲学、历史学、艺术等。引用中国的文史资料,从古到今,那就更多。这样的文章,以丰富的知识取胜。
(3)讲道理、发议论,幽默风趣。
课文以说理为主。但它的说理,不同于论文,往往是艺术的谈笑风生。课文中充满了幽默风趣,读者会一边阅读一边忍俊不禁。当然,学者的幽默风趣,不是低俗的插科打诨,而是具有高雅的品位。难怪有人把这种学者随笔又称为小品文。4.结构图解课文内容
1.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2.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发散迁移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 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点 拨
1.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这样的建筑物就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作者以此作喻,批评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脱离客观实际,没有坚实的基础,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地发展。这个批评是相当尖锐的,比喻中透出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句中“聪明”一词是反语,是没有掌握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的思想方法。所谓的“聪明”不过是自欺欺人。“流毒无穷的聪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评、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传下去,贻害无穷。
2.生动恰切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对外国诗越了解,越能感受本国诗。作者引入听众感受,明白如话,自然亲切。思 考
仔细阅读这段文字,从语言、思想两个角度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赏析性文字。
【答案】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方式描写了生命在不同境况下不同的表现形式,形象地表达出人类生命的追求,实际上就是人类自身的孜孜追求。语言优美流畅,形象生动,如作者比较生命在不同境况时的状态:“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等等,让生命人格化了,读起来形象可感亲切动人。 思想方面,在表达上不是苍白说理,而是在优美语言的烘托之中让人接受熏陶,奋发向上,作为有着生命特征的人类,应该有积极向上的追求,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感谢生命,把握生命,缔造生命的辉煌。“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文中这些句子就表达了作者对待生命的态度。 【角度】
当代大学者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他谢绝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记者,曾千方百计想突破钱钟书的防线,最后还是不无遗憾地对全国观众宣告:钱钟书先生坚决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见。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特邀钱钟书去讲学,每周只需要钱钟书讲40分钟课,一共只讲12次,酬金16万美元。食宿全包,可带夫人同往。待遇如此丰厚,可是钱钟书却拒绝了。
请以“淡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示例:淡泊是菊
雨 轩
淡泊就如一朵菊花,让人久久回味。
淡泊以修身。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淡泊让花开灿烂,花落凄美;让云卷壮观,云舒飘逸;让人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以苔痕阶绿作点缀,以帘青草色进行渲染,以酒为食,以陋室为家。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以读书而不求甚解;可以大呼“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而后低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陋室清静,无丝竹管弦,无案牍劳形,则身心舒畅。游山走水,自放白鹿,以淡泊之故,德馨之由,可以修身。如此修身,身如白菊,异香满室。
淡泊以明志。
渭水垂钓,庄子面对楚王的重权相托,说自己要做拖着尾巴在泥地里爬行的乌龟。 扬帆远航,约瑟夫·班克斯抛开安逸的贵族生活,甚至掷金无数,只因淡泊,只因求知,只因一心想探知绿色的世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抛开自身利益,只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他们不就是高洁的金菊么?用淡泊作火星,借以风力燎原,以燎原之势燃烧雄心壮志。
淡泊以致远。 他拥有了财富,但他还心系百姓。他在悬崖峭壁上行走,从与世隔绝的山崖间开启一扇希望之门,让贫困的乡亲探出头来观赏到世界的繁华。他再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在淡泊的舞台上舞蹈。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当一个人淡泊了生死,他就真正成为了侠之大者。巨浪中的三进三出,危险面前的镇定自若,都源于心灵的淡然。 从镜头前走出,走出了戏中或真实或虚伪的角色,他是真正的濮存昕。他没有炒作,没有绯闻;他不摆架子,不耍大牌。他微笑,他行动,他默默无闻地用双手建筑抗艾滋病的防护网。他,感动你我。
他们不就是一株株丹菊么?悠悠菊香润泽着人的心田。贫者不戚戚于贫贱,如菊雅;贤者不汲汲于仕途,如菊淡;富者淡然于财富,名人不依赖潮流的吹捧,如菊心。给人生播下一粒淡泊的种子,培植生命的菊花,我们就真正走进了人生追求的高境界。修身是叶,明志是花,致远是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