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6-22 13:5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1导入:
2讲解
【课
题】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教材版本】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必修1
的第二章第一节中的《热力环流》。主要介绍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生活中的一
些常见例子—海陆风和城市风等。
【教材分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理解大气运动的突破口,后面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所以热力环流奠定了整个章节的基础,也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和最佳切入口,对于理解由于热力原因而引起的大气运动、学习大气环流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学好大气运动的基础,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打好基础,起到分散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掌握的作用
【学情分析】
课前学生已有必备的相关知识技能基础,如大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压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等。但由于高中阶段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概念建立不牢固,不清晰,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
【设计理念】
在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活动:
1.用关于三国“诸葛亮火烧葫芦峪”故事的视频引入,通过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热力环流的兴趣。
2.观看地理小实验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真实的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以及气流运动特点。为学生能顺利画环流图埋下伏笔。
3.观看flash动画演示,解决热力环流过程中气压分布与气流分布之间的关系。
理解等压面的概念。
4.三个案例:城市热岛效应、山谷风、海陆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学生自己拓展探究。这部分内容教科书上没有提到,考虑到新课程对学生的教育目的,加入了实际生活中典型的三个热力环流案例,目的为使学生更加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使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的能力,达到学习身边的地理,有用的地理的课程标准。
5.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联系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再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把抽象的大气运动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培养了学生思考、归纳、表达、交流的能力.
6.让学生小组活动探讨地理知识和原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理念】
1.
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知识入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结合实例让学生探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人类与大气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明确人地应该协调发展的道理。
2.教学中要淡化知识讲解,凡是学生能看懂的就由学生自己去看;凡学生能说得清楚的都由学生自己去说。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气压,等压面的定义,会判断气压的高低。
(2)、知道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这是大气运动中的最简单的形式。
(3)、能归纳等压面的凹凸与气压高低的对应规律。
(4)、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能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能力目标:
(1)、通过画热力环流模式图,培养学生的绘图、析图能力。
(2)、会做热力环流的简单实验。
(3)、通过理解热力环流原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人类活动可改变下垫面状况,如扩大湖面、森林面积,从而导致局部的环流状况改变,创造良好的人类生存环境。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2)、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教学难点】等压面的凹凸变化规律,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时长】40分钟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以情景设问法、实验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辅。
【教学用具】电子教鞭,PPT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估计用时
情景导入(视频播放
同学们,晚上好,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视频。这个视频是新三国中关于诸葛亮火烧葫芦峪的。诸葛亮设计将司马懿父子围困在葫芦峪,用火攻之,正当大火冲天,司马懿父子即将葬身火海,一场大雨不期而至。诸葛亮道:“天不助我,助尔曹!”这场雨真的是天意吗?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请同学打开课本第30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热力环流的有关知识。
学生认真的看视频,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用视频创设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提高教学的效率。
3分钟
概念阐述与旧知识复习
承转:请同学们认真看书,并在书上找出热力环流的概念,请一位同学起来给大家说一下热力环流的概念。(最后,教师总结)气压是指某地在单位面积上垂直向上到大气层顶的空气柱的重量:气压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递减同一水平高度,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高;空气密度越小,气压值越低空气受热会膨胀上升,空气冷却会收缩下沉
学生认真看书,并找出教师问题答案。答: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学生与教师一同复习气压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习提取信息的能力。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3分钟
视频播放
(播放热力环流的实验视频)并告诉学生实验步骤如下: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用平整的胶合板或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在胶合板或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洞。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让学生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
认真观看视频并思考:答:烟雾在玻璃缸内,冰块那边的气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沉,热水这边的气流上升,在玻璃缸底部,烟雾从冰块这边流向热水这边,在玻璃缸顶部,烟雾从热水这边流到冰块那边,烟雾最终形式一个方形的环流。
学生观看视频,能够的看到一个小型的热力环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模式,为后面学习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做下铺垫。让学生更生动直观真实的让学生理解热力环流。,突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5分钟
学生小组活动
承转:同学们理解了热力环流的概念,看了热力环流的小实验
现在请同学们看书本上第31页上的文字,小组讨论,归纳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画热力环流的形成模式图,并请代表起来讲解自己小组的观点
看书,并归纳讲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画热力环流的形成模式图。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学生的绘图、析图和提炼地理原理的能力。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培养了学生思考、归纳、表达、交流的能力
5分钟
教学新课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纠偏:如果学生回答得很好,直接将学生引入总结阶段。如果学生回答得不完全,则教师进行讲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分析。1、分析受热均匀状态下假设地面受热情况是均匀的时候,在同一高度空气密度相同。气压面如下图:是平直并且相互平行的。以上为原始状态的气温气压图,气温气压的状况表明A、B、C三地气温相等,气压相同,大气处于静止状态。2、分析地区间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垂直运动。以及分析空气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氷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实际上各地受热是不均的。如下图:A地受热多,B、C两地受热少,A地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使A地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高压与低压是相对同一高度的周围地区气压言的。3、分析同一氷平面上气压差异形成的空气水平运动:近地面B、C两处气压高,A处气压低,大气由B、C处流向A处,高空,则由A处流向B、C两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解。并进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步思考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热力环流的理解。学生观察、领会、总结规律,并动手在草稿上画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直观教学,形成感性认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
通过演示热力环流形成过程,通过观看.分析、思考.回答,教师的讲解、归纳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化繁为简,一坏扣一环,让学生更深刻透彻的理解热力环流。。
3分钟
承转过渡
讲解热力环流的4个知识点:1.在近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热低压,冷高压。(相应的高空,与之相反)2.在同一水平高度,气压从高压流向低压。3.在同一水平高度,高压面上凸,低压面下凹。4.各地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现在同学们应该知道为什么会下雨了吧,我们近地面由于有东西在燃烧,空气受热会膨胀上升,到高空遇冷,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其实火是诸葛亮放的,雨也是诸葛亮自己下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典型的热力环流
学生听老师讲解,并思考和记忆热力环流的原理及相关的知识点。
目的为使学生更加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使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的能力。
4分钟
【板书设计】
第一节、热力环流
概念: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如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在近地面,热低压,热高压。(相应的高空,与之相反)
2.在同一水平高度,气压从高压流向低压。
3.在同一水平高度,高压面上凸,低压面下凹。
4.各地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