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专题六 四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三 专题六 四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22 21:1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情景感悟  ⒈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⒉由此,你能获得什么启示?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四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四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一、探变  材料一 他的一生深居简出,终身未娶,过着单调刻板的学者生活,和男仆安度了一生,直到去世为止,从未踏出过他的出生地(德国的柯尼斯堡)半步。
——摘编自《康德的世界》
根据材料,你认为康德是怎样的人呢?康德(1724—1804)  材料二 弗勒默(康德之友):“真的,亲爱的朋友,您写的东西有那么多的括号,那么多的限制条件,让人目不暇接;于是我用一根手指指着单词,接着使用第二,第三,第四个手指,而我想翻页的时候,已经没有空余的手指了。”
——《康德的世界》  1784年,这一年康德60岁,他写了一篇题为《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的文章,对启蒙运动的真正含义做了精辟严密的阐述。阅读课本P.116“材料阅读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材料,康德认为什么是启蒙运动?
  根据材料,康德认为要使人类摆脱这种不成熟状态的最核心的要素是什么?康德拱心石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四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寻找自由之路一、探变:社会(政治)启蒙→对人类自身的启蒙
  ⒈核心:自由
  ⒉主张:思想自由·表达自由  “在这种处处受约束的情况下,我怎么培养自由?”他的回答是,“我应该使自己的学生习惯于对其自由的约束,同时引导他们完美地使用自己的自由。”
——康德在《论教育学》
  根据材料,想一想,康德提出的自由的条件是什么?合作探究:假如,你是一列在铁轨上行驶的能够自行掌控方向和速度的火车,你会如何处理自由与自律之间的关系?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至今耐人深思的观点,即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岳麓版·必修三教材
  想一想,为什么康德主张人非工具?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四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寻找自由之路一、探变:社会(政治)启蒙→对人类自身的启蒙
  ⒈核心:自由
  ⒉主张:思想自由·表达自由·人非工具
二、探源
  ⒈时代背景  材料三 “可是,我却听到从四面八方都发出这样的叫喊:不许争辩!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举世只有一位君主说:可以争辩,随便争多少,随便争什么,但是要听话!)到处都有对自由的限制。”
——《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
  想一想,康德的这段话体现了他所处的现实环境有何特点?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四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寻找自由之路一、探变:社会(政治)启蒙→对人类自身的启蒙
二、探源
  ⒈时代背景:自由受限  材料四 康德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真正批判的时代,一切都必须受到批判。宗教想借口它的神圣,立法想借口它的尊严,企图在一般情况下规避批判。可是,这样一来,它们恰恰就引起别人对它们正当的怀疑,而不能要求人家真诚的尊敬了。只有经得住理性的自由和公开的检验的东西,理性才给以真诚的尊敬。”
------《康德的世界》
  想一想:康德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四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寻找自由之路一、探变:社会(政治)启蒙→对人类自身的启蒙
二、探源
  ⒈时代背景:自由受限·理性至上  (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斗争也深入展开……
——岳麓版·必修三教材
  想一想:康德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四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寻找自由之路一、探变:社会(政治)启蒙→对人类自身的启蒙
二、探源
  ⒈时代背景:自由受限·理性至上·革命频发卢梭(1712—1778)  康德说卢梭的著作必须读许多遍,以便清理其华文美藻带来的神魂颠倒,而能做理性的审察。……据说,康德唯一一次放弃他每日雷打不动的散步就是因为读卢梭的《爱弥儿》。
——《现代伦理学:在康德和卢梭之间》  “大多数人都有不理性的时候。人是由‘弯曲的材料’制成的,不能按照计划修理成笔直的东西。”
——《康德的世界》
  阅读课本第一目第一段和第二目第一段,结合材料,想一想,卢梭的哪些观点对康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有理性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莎士比亚: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
  ●马丁·路德:《圣经》代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四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寻找自由之路一、探变:社会(政治)启蒙→对人类自身的启蒙
二、探源
  ⒈时代背景:自由受限·理性至上·革命频发
  ⒉理性精神源远流长  1715~1716年间,欧洲思想史上曾有过一段可能是最富思想的论争,涉及的核心人物一位是欧洲重要的德国大哲学家、大学者莱布尼茨男爵,另一位是被英国视为当时最伟大的人物和英国精神生活中最著名的代表------牛顿。争论的焦点是“自然哲学原理和宗教”。
  1744年,康德勇敢地迈入了这个领域。他肆无忌惮地“驳斥伟大的人物”,“将牛顿和莱布尼茨的权威视为粪土,如果这种权威有碍于真理的发现!除了理智的牵引,他不服从任何其他人的劝说。”
——《康德的世界》  “最需要遵循的是,我们不要按照牲畜的习惯追随前面的牲畜,不要重蹈前人的覆辙,而要走你所应该走的路。”
——康德《关于活的力的正确测算的思考》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四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寻找自由之路一、探变:社会(政治)启蒙→对人类自身的启蒙
二、探源
  ⒈时代背景:自由受限·理性至上·革命频发
  ⒉理性精神源远流长
  ⒊个人批判精神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四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寻找自由之路一、探变:社会(政治)启蒙→对人类自身的启蒙
二、探源
三、探义为什么说康德思想是对启蒙运动的总结?
  ⒈对启蒙运动:
  使启蒙运动从政治启蒙走向开启思想启蒙,道出了启蒙真谛。
  ⒉对理性主义:
  做了哲学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⒊对人类自身:
  使人类获得了身体和心灵的彻底解放。康德(1724—1804)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历久弥新,一个是我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康德·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