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课件(共27张PPT)——高中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3.4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课件(共27张PPT)——高中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6-24 12:5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3.4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
学习目标
举例说出激素调节的特点。
概括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概述体温调节的过程。
情境导入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职能范围不同,各有不同的特点,但彼此又密切联系、相互影响。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导,常常是神经和体液共同发挥调节作用。根据前面所学内容,你能列表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又是如何相互联系、共同调节其他器官系统,维持内环境稳态的?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特点不同但两者紧密联系
神经调节通过感受器收集内、外环境的变化,通过反射活动对环境变化做出迅速的适应性调整;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传递化学信息,调节细胞内部代谢等生理活动。两种调节方式有各自的作用范围和特点。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__。
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共同组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______,也叫__________。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电信号→ _______ → ______
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效应器
传出神经
电信号
神经冲动
化学信号
电信号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特点不同但两者紧密联系
激素调节具有特异性
激素选择靶器官、靶细胞,是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实现的。
思考:
激素运输到全身各处,是不是对所有细胞都能起作用?
不一定;激素只能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直接原因:
只有靶细胞上含该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根本原因: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特点不同但两者紧密联系
任务一:
请写出几种常见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即:靶细胞)。
激素名称 产生部位 靶细胞
促……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特点不同但两者紧密联系
激素发挥信使作用
激素的作用方式,犹如信使将信息从内分泌细胞传递给靶细胞,引起靶细胞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变化。
【激素的作用方式】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特点不同但两者紧密联系
激素微量高效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中激素浓度都很低,一般为10-12~10-7(pmol/L~nmol/L)
虽然含量甚微,但作用效果极其显著。激素是人和动物体内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一旦体内激素含量偏离了生理范围,就会严重影响机体机能。临床上常通过测定血液中激素含量来检测疾病。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特点不同但两者紧密联系
比较项目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运输
较缓慢
较广泛
比较长
反射弧
迅速
准确、较局限
短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特点不同但两者紧密联系
人体体温维持恒定的原因
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体温恒定
1.人体体温保持相对恒定(37℃左右)的原因:
人体 和 过程保持 。
产热
散热
动态平衡
主要来源:
安静状态:
运动状态:
产热
代谢产热
肝、脑等
骨骼肌
散热
主要散热器官:
散热方式:
皮肤
传导 对流
辐射 蒸发
外界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
外界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热也少。
产热>散热,体温升高;
产热<散热,体温降低。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体温恒定
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代谢产热
安静时产热:内脏、肌肉、脑等器官活动提供热量
运动时产热:骨骼肌运动提供热量
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通过辐射、
传导、对流和蒸发的方式散热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体温恒定
人体散热的主要部位是皮肤。
皮肤中的血管舒张,促进热量散失;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
汗腺产生汗液,汗液蒸发散热
皮下脂肪层隔热,减少热量散失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体温恒定
寒冷环境中
皮肤冷觉感受器
传入
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汗腺分泌量减少
传出
神经
骨骼肌战栗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
垂体
TRH
TSH
减少散热
增加产热
大脑皮层
产生冷觉
增添衣物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体温恒定
炎热环境中
皮肤热觉感受器
传入
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肾上腺等分泌
传出
神经
增加散热
大脑皮层
产生热觉
减少衣物
汗腺分泌量增加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体温恒定
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引起体温降低。
(冻疮:皮肤血管持久性收缩引起)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产热多而散热困难,引起体温升高。
(中暑)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体温恒定
任务三:
请归纳总结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体温恒定。
温度感受器:
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感觉中枢:
体温调节方式:
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
主要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下丘脑
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体温恒定
动物体的许多生命活动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除了体温调节之外,还包括渗透压平衡的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等。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配合,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为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保障。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体温恒定
因为对内分泌功能的认识,人类开发了许多激素类药物,这些药物用于临床治疗和社会生活,造福人类。例如,利用基因工程生产胰岛素治疗I型糖尿病;发明可抑制妇女排卵的口服避孕药——孕激素类药物,用于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活动:调查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
也有些人滥用或违规使用激素类药物,如在体育赛事中使用兴奋剂。兴奋剂种类很多,早期使用的多为类固醇激素。例如,睾丸素的医疗用途是治疗睾丸素分泌不足和严重营养缺乏,如果给运动员注射可增强运动员的肌肉,但也会干扰运动员体内自然激素的平衡,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副作用,如精子数量减少,长期使用还会使性腺萎缩等。
活动:调查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
目的要求
1.能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收集激素类药物的相关信息。
2.解释滥用激素类药物的危害。
活动提示
1.注意鉴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学会使用“中国知网”,从学术期刊或专业书籍中获取相关信息。
2.将收集的材料归类、整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在班里进行交流。例如,某种激素类药物的开发过程或应用于临床治疗取得的成果,兴奋剂的种类及滥用兴奋剂的危害等。
活动:调查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
激素调节的特点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
特点不同但两者紧密联系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
共同维持体温恒定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联系
机体的产热
机体的散热
体温调节过程
课堂小结
随堂小测
1.关于人在寒冷环境中所发生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通过神经传入大脑皮层形成冷觉
B.兴奋传递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C.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答案:C
解析: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包括冷觉感受器将信息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冷觉,并进一步传递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为了减少热量散失,皮肤毛细血管会收缩,立毛肌会收缩形成鸡皮疙瘩。同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因此,选项C关于立毛肌舒张的说法错误。
2.秋冬季节是流感的高发季,流感患者一般会出现发热症状。发热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
B.产热与散热维持平衡
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增强
D.骨骼肌战栗、产热增加
随堂小测
答案:A
解析:A、患者出现高热症状,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增加散热,从而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A正确;
B、患者从高热症状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产热小于散热,B错误;
CD、患者从高热症状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不会发生骨骼肌战栗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现象,CD错误。故选A。
3.某实验小组研究环境温度对正常人体皮肤温度和体温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室内温度从40℃逐渐下降到15℃,受试者的皮肤温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体温保持稳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室内温度为40℃时,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是汗液蒸发
B.皮肤温度的下降主要是因为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C.实验过程中体温的维持受到神经-体液共同调节
D.受试者在实验过程中产热和散热基本保持平衡
随堂小测
答案:B
解析:当温度为40℃时,超过人体的温度,此时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是汗液蒸发,A正确;当室温从40℃逐渐下降到15℃,皮肤温度下降主要是因为产热量小于散热量,而此时毛细血管会收缩,血流量会减少,B错误;体温的维持受到神经-体液共同调节,如有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释放肾上腺素是神经调节,肾上腺素促进产热增多是体液调节,C正确;人是恒温动物,正常人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受试者在实验过程中产热和散热基本保持平衡,从而体温保持稳定。D正确。
感谢使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