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潘塘中学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学案:7.2 常见的酸和碱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徐州市潘塘中学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学案:7.2 常见的酸和碱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6-30 06:4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校名称:徐州市潘塘中学
课程名称:化学
内容主题:§7-2常见的酸和碱
教材版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师姓名:
蔡红

龄:
18年
学习内容简介本课内容出自科学上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在本册课程的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学内容包括常见酸和碱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初中接触的第四个基本反应——复分解反应,是在学习了氧气、碳及其化合物、金属等简单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学习。通过对酸和碱的学习,可以为后面盐的学习打下基础,完善无机物之间的关系网络。也有助于学生学好化学,进一步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授课年级
九年级
学科
化学


§7-2常见的酸和碱
设计教师
蔡红
课型
问题综合解决课
课时
4
授课日期
2016.03
任课教师
张文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初步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认识盐酸、稀硫酸的主要化学性质,认识常见的酸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2)掌握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及用途,会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3)知道酸溶液具有某些共性的原因。(4)了解浓硫酸的特性,认识强酸的腐蚀性。(5)认识常见的酸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1)初步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常见的酸的性质。(2)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从化学视角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3)通过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观察、思考、分析、联想等研究方法,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善于交流与讨论。并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快乐,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对待任何事物的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2)初步建立共性与个性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
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体验与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通过对比、讨论,归纳,总结常见的酸溶液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并作出解释。
难点
能归纳总结出酸的共性。
学法指导
学习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教师的教,也要考虑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的学;既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也注重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决定采用指导实验探究、主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配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学生视野,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1、实验探究法2、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问题综合评价单》(1)学生准备:多色笔、预习笔记、积累本。
程序要素
时间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分钟
在生活中、化学课上,你接触过、听说过哪些酸?请你列举出你在化学课上和生活中所接触过的酸。
积极思考,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由此开始引导学生建立对酸的初步认识。
自主合作质疑答难
20分钟
1.组织学生自读课文。发放预习评价单。2.走进学生,找到他们存在的共性问题
3.组织学生展示讨论
1、自主阅读,抓住要点,把握关键词语。2、根据导学单相关内容完成实验前的理论准备工作
问题训练提高质量
15分钟
1、发放训练单,组织学生解答2、教师巡视指导,提炼共性问题
1、认真阅读,计时作答2、发现问题,深入思考,积极研究、交流
发展潜能全面评价
5分钟
组织小组内互评协调组间交流评价教师对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积极参与评价,主动进行互评对教师细化的问题积极思考
全面总结巩固效果
3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
学生能从知识上、方法上、过程上进行全面总结反思
板书设计
7.2常见的酸和碱一、常见的酸1.浓盐酸2.浓硫酸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对浓盐酸、浓硫酸的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是浓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等印象较深刻。本节课注意安全意识的培养。
第二课时
授课年级
九年级
学科
化学


§7-2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
设计教师
蔡红
课型
问题综合解决课
课时
共4课时
授课日期
2016年3月
任课教师
张文
学习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方法,认识强酸的腐蚀性。(2)认识常见的酸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对常见金属能否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进行判断。过程与方法目标:(1)初步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常见的酸的性质。(2)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从化学视角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3)通过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学会观察、思考、分析、联想等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快乐,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
重点
1、通过对金属与酸反应的研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活动。2、通过对比、讨论,归纳,总结常见的酸溶液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并作出解释。
难点
用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解释金属与酸溶液反应时的一些问题。
学法指导
采用指导实验探究、主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配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学生视野,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1、实验探究法2、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问题综合评价单》(2)学生准备:多色笔、预习笔记、积累本。
程序要素
时间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分钟
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你已经认识了哪些金属和酸的反应?请写出你知道的金属和酸反应的反应方程式。
积极思考,,认真书写,回忆旧知识,由此开始引导学生建立对金属和酸的初步认识。
自主合作质疑答难
20分钟
1.组织学生自读课文。发放预习评价单。2.走进学生,找到他们存在的共性问题
3.组织学生展示讨论
1、自主阅读,抓住要点,把握关键词语。2、根据导学单相关内容完成实验前的理论准备工作
问题训练提高质量
15分钟
1、发放训练单,组织学生解答2、教师巡视指导,提炼共性问题
1、认真阅读,计时作答2、发现问题,深入思考,积极研究、交流
发展潜能全面评价
5分钟
组织小组内互评协调组间交流评价教师对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积极参与评价,主动进行互评对教师细化的问题积极思考
全面总结巩固效果
3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
学生能从知识上、方法上、过程上进行全面总结反思
板书设计
(二)置换反应
1.金属+酸→盐和氢气.
反应条件: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排在氢前边;b.酸是指盐酸和稀硫酸等非氧化性酸,而浓硫酸、硝酸,不溶性酸、极弱的酸除外。
2.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教学反思
注意联系生活,注意反应的规律,多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第3课时
授课年级
九年级
学科
化学
主题
§7-2常见的酸和碱(第3课时)
设计教师
蔡红
课型
问题综合解决课
课时
共4
授课日期
2016年3月
任课教师
张文
教材分析
第三课时主要探究碱性质的学习方法,本节课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鲜明地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获得感性认识,代替了枯燥的概念性的叙述文字,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常见的碱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烧碱、消石灰和氨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的物理性质,初步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认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化学性质,知道生石灰能转化成熟石灰,认识常见的碱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2)知道碱溶液具有某些共性的原因。(3)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4)认识强碱的腐蚀性。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常见的碱的性质。(2)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从化学视角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3)通过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学会观察、思考、分析、联想等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快乐,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对待任何事物的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2)初步建立共性与个性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判断。通过探究活动,认识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
难点
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
1、实验探究法2、多媒体辅助法
程序要素
时间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分钟
在生活中、化学课上,你接触过、听说过哪些碱?请你列举出你在化学课上和生活中所接触过的碱。
积极思考,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由此开始引导学生建立对酸的初步认识。
自主合作质疑答难
20分钟
1.组织学生自读课文。发放预习评价单。2.走进学生,找到他们存在的共性问题
3.组织学生展示讨论
1、自主阅读,抓住要点,把握关键词语。2、根据导学单相关内容完成实验前的理论准备工作
问题训练提高质量
15分钟
1、发放训练单,组织学生解答2、教师巡视指导,提炼共性问题
1、认真阅读,计时作答2、发现问题,深入思考,积极研究、交流
发展潜能全面评价
5分钟
组织小组内互评协调组间交流评价教师对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积极参与评价,主动进行互评对教师细化的问题积极思考
全面总结巩固效果
3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
学生能从知识上、方法上、过程上进行全面总结反思
板书设计
二.常见的碱1.氢氧化钙2.氢氧化钠
复分解反应:
教学反思
注意联系生活,注意反应的规律,多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第4课时
授课年级
九年级
学科
化学
主题
§7-2常见的酸和碱(第4课时)
设计教师
蔡红
课型
问题综合解决课
课时
共4
授课日期
2016年3月
任课教师
张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以及热量的变化。盐的组成,并能初步判断盐类物质。2、过程与方法目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中和反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酸、碱、盐对人类生活与社会生产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认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反应中的酸碱性变化和热量变化。
学习难点
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反应中的酸碱性变化和热量变化。
程序要素
时间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2分钟
1交流:酸的组成特征?碱的组成特征?
你知道哪些盐?它们有何共同之处?
二、用自主学习、尝试探究。
10分钟
提出你的假设,并设计实验检验你的假设是否正确。猜想:实验方案现象结论发皿中,加热至蒸干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酸与碱反应的实质又是什么呢?
三、组织阅读
8分钟
出示自读提示在学生阅读时,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两个关键点
学生能自主完成自读提示中的问题。
四、组织讨论
10分钟
画图比较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
Ag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有何用途。
五、完成训练单
12分钟
出示训练单教师巡回指导,到小组具体指导
积极完成训练单,小组组长负责。各组弄清共性问题
六、小结与反思
3分钟
组织学生总结并说出引导、强化
学生小结收获。

书设

§7.2
常见的酸和碱(4)
1、中和反应

学反

中和反应学生比较理解了,重点介绍实验产生的现象和原理,并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