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2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C C C C D D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C A D A ACD BC CD AD
21.(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1)脑干 分级 (2)钠 外负内正 协助扩散 (3)副交感 突触 (4)小于(2分)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起作用,副交感神经作用更强(3分)
22.(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1)脊髓 (2)反射弧 无 不能 (3)3(2分) 不会(2分) 横断面下的脊髓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控,而非切断脊髓损伤刺激(2分)
23.(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1)由负变正(或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2)突触小泡 兴奋或抑制 (3)兴奋 抑制 (4)高级中枢(2分) (5)调节内脏活动(2分) 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2分)
24.(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1)钙离子 突触小泡 负电位 (2)胞体 树突(两空顺序可以颠倒) 双向 电突触的突触间隙狭窄,没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2分) (3)抑制γ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2分) 降低(或减慢) 抑制
25.(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1)S BC (2)①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 ②EAAT蛋白表达降低 Cs增加和Glu再合成减少 ③将脑肿瘤小鼠分为2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抑制肿瘤细胞EAAT蛋白基因的表达。正常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组小鼠脑肿瘤的增殖情况(4分)
1.B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因此,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的现象,原因是酒精麻痹了图中的②小脑,A正确;酒驾者按交警指挥到指定地点停车的行为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大脑皮层是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故酒驾者在交通事故中腿部受伤,感觉到疼痛,痛觉形成的部位是图中的①大脑,C正确;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能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因此,调节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③脑干,D正确。]
2.B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A正确;阻断狗的副交感神经,其心跳加快,心动周期变短,B错误;狗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而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C正确;狗在遇到危险时,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心动周期变短,D正确。]
3.C [Ⅱ为神经节,故②为传入神经,①为感受器,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A错误;渐冻症患者运动神经元发生病变,感觉神经元及神经中枢等正常,若给予一适宜刺激,渐冻症患者可以感觉到疼痛,B错误;在反射弧中,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渐冻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从四肢到躯干,以及胸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故该反射弧中,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C正确;渐冻症患者是由于运动神经元受损而导致的疾病,其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可能受到损伤,即反射弧不完整,不能正常传递兴奋,D错误。]
4.C [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后天性行为,需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高级反射活动,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有人听到“酸梅”有止渴作用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有关,B错误;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神经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使得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的结果,C正确;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而条件反射的消退也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也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
5.C [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但轴突上存在多个轴突末梢,a、b可能来自同一神经元,也可能来自不同神经元,A正确;若a、b来自不同细胞的轴突,分别作用于同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二者释放的递质不干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B正确;a、b产生的兴奋通过神经递质传至突触后膜,如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不能传递至I处,C错误;脑和脊髓中都存在由多个神经元构成的突触结构,即都存在图示这种传递兴奋的结构,D正确。]
6.C [神经元的轴突较长用于传导信息,A正确;Hect神经元轴突末端的多个分支成为多个神经末梢,有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B正确;从题中知,年老小鼠Hect神经元的KCNQ2/3(钾离子通道)表达量下降,使钾离子通道减少,通透性降低,Hec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从而使觉醒时间延长,由此可推测Hec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与K+通透性降低有关,C错误;年老小鼠Hect神经元KCNQ2/3表达量下降,使年老小鼠觉醒时间延长,要想缩短年老小鼠觉醒时间,可以通过促进Hect神经元KCNQ2/3的表达实现,故促进KCNQ2/3相关的基因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质量,D正确。]
7.D [神经纤维膜内电流方向由兴奋部位指向未兴奋部位,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A错误;由甲转变为乙的过程中,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转变成内正外负,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B错误;细胞外Na+浓度适当升高,Na+通过协助扩散内流量增加,③膜电位更高,但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图2中②所在轴突位点是恢复静息电位的位点,钾离子通道开放后K+外流,膜内K+浓度降低,膜内Na+/K+比值更高,D正确。]
8.D [题干未提及有机磷农药对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和释放乙酰胆碱有促进作用,有机磷农药主要是影响乙酰胆碱的分解,A错误;题干未表明有机磷农药会阻止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其主要作用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B错误;题干没有提到对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蛋白开放的抑制,与题意不符,C错误;由于有机磷农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会提高突触间隙乙酰胆碱浓度,使其持续发挥作用,导致肌肉持续收缩等异常情况,最终可致小鼠死亡,D正确。]
9.B [图中的突触小体与胞体相接触共同形成轴突—胞体型突触,故该突触的突触后膜是胞体膜,A正确;由于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故图1中传入神经元的兴奋同时传导到许多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可能兴奋,也可能抑制,B错误;图2中许多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会聚在一个传出神经元上,有的神经元产生的是兴奋性,有的是抑制性,因此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C正确;由图2可知,多个中间神经元共同作用于传出神经元,说明多个中间神经元会在传出神经元上发生总和,使中枢神经系统实现其整合功能,D正确。]
10.B [刺激a点,蛙心的心率加快,说明左侧神经元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A错误;依据题意,刺激a点,蛙心的心率加快,刺激b点,蛙心的心率下降,可知两条神经纤维均为传出神经,神经纤维A是交感神经,B正确;刺激a点导致心率加快,该过程存在着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两种信号的转变,C错误;刺激b点,信号可以传导到心脏,因此电流计指针可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错误。]
11.D [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与躯体运动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而且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则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可见患者面部麻木的原因是中央前回下部受损,A、B、C错误,D正确。]
12.A [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损伤后,患者与讲话有关的肌肉和发声器官完全正常,能发出声音,但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A错误;下丘脑是生物的节律中枢,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B正确;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受到损伤,此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因为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C正确;排尿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在脊髓,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D正确。]
13.C [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思维等功能,记忆和认知功能丧失都是大脑皮层受损的结果,A正确;如果患者无法听懂对话,可能是大脑皮层的H区功能障碍,B正确;尿失禁的原因是大脑皮层对于脊髓低级中枢的调控发生障碍,C错误;分析题意可知,AD患者神经元渐进性死亡,早期症状是记忆丧失,之后逻辑和语言等其他认知功能丧失,情感淡漠,性格改变,最终出现尿失禁等现象,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故积极治疗能够有效延缓AD病程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D正确。]
14.A [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而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时,会导致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不直接涉及记忆功能改善,A符合题意;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C、D不符合题意。]
15.D [听神经细胞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能够感受外界刺激并传导兴奋,A正确;结合图示可知,K+由内淋巴液进入听毛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且需要通道蛋白协助,方式是协助扩散,因此K+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由内淋巴液进入听毛细胞,B正确;结合图示可知,K+由内淋巴液进入听毛细胞,由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产生的兴奋经传导进一步触发听毛细胞外的Ca2+内流,C正确;某人听到声音但不能听懂语言,可能与大脑皮层言语区H区受损有关,D错误。]
16.A [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为传出神经,A错误;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因此,运动员比赛动作协调与平衡的控制中枢位于小脑,B正确;运动员投掷动作的完成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躯体运动中枢有关,C正确;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内脏器官的活动主要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同时也会受到高级中枢的调节,D正确。]
17.ACD [神经静息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此时为静息电位,A错误;能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因此低于阈强度的刺激不能使神经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时,神经元更不容易兴奋,C错误;Na+K+泵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并不是在曲线的fg段开始工作,D错误。]
18.BC [“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引起骨骼肌兴奋”,由于神经递质已由突触前膜释放,故该过程经历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A错误;无论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还是动作电位时,其细胞膜内K+的浓度均高于膜外,B正确;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Na+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由此可知,骨骼肌细胞兴奋与组织液中Na+协助扩散进入细胞有关,C正确;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不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D错误。]
19.CD [由题图可知,兴奋从传入神经传入,经中间神经元传递后对伸肌运动神经元有抑制作用,对屈肌运动神经元有促进作用,即引起屈肌收缩,A正确;神经递质起作用后通常会被分解或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避免持续发挥作用,B正确;由题图可知,中间神经元兴奋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的活动被抑制,C错误;c处为组织液,是神经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其化学成分改变可能影响兴奋的传递,D错误。]
20.AD [若P处受损,脊髓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控制,但是在脊髓的控制下,膀胱仍然可以排出尿液,A错误;大脑皮层属于人的高级中枢,存在感觉中枢等,因此人产生尿意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正确;成人适时排尿体现了有意识地对排尿过程的控制,即体现神经系统对内脏的分级调节,C正确;排尿是受意识和神经控制的反射性活动:正常人能随意控制尿流,憋尿则是一种常见的条件反射,D错误。]
21.(1)调节心脏功能的基本中枢位于脑干。大脑皮层通过此中枢对心脏活动起调节作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2)神经细胞只有受刺激后,才引起钠离子跨膜转运的增加,进而形成膜电位为外负内正的兴奋状态。上述两个过程中离子跨膜转运方式相同,均为协助扩散。(3)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据图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当受体阻断剂A与受体结合后,心率比安静时明显加快,而受体阻断剂B与受体结合后,心率下降,所以受体阻断剂A可阻断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受体阻断剂B可阻断交感神经的作用。此神经末稍与P细胞在反射弧中可以作为效应器,故兴奋在此神经与P细胞之间进行传递的结构为突触。(4)自主神经被完全阻断时的心率为固有心率,与对照组相比,受体阻断剂A和B同时处理时为固有心率,说明安静状态下心率小于固有心率。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安静状态下心率为每分钟65次,副交感神经能使其每分钟降低115-65=50次,交感神经能使其每分钟增加65-50=15次,如果两者作用强度相等,理论上应该是每分钟65+50-15=100次,若受试者心率为每分钟90次,比被完全阻断作用时偏低,据此推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起作用,副交感神经作用更强。
22.(1)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进行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脊休克发生时,动物无排尿排便反射,说明脊髓中的功能区无法完成相应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因此,刺激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的顶部,不能实现对低级中枢的调控,因而不能引起下肢的运动。(3)在蛙脊髓某水平面横断脊髓后(图中横断面1),蛙出现脊休克,该现象维持约几分钟后,机体功能逐渐恢复。本实验的目的是证明脊休克不是切断脊髓的损伤刺激本身引起的,可采用二次横断的方式验证。图中合适的手术位置是3,手术后,脊髓被破坏,脊休克现象不会第二次出现,说明切断脊髓不会导致脊休克。结合题意推断,造成脊休克的原因最可能是横断面下的脊髓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控,而非切断脊髓损伤刺激。
23.(1)图1中的感受器处于静息状态时,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因此,感受器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由负变正。(2)根据分析可知,图2中的1表示突触小泡,其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兴奋性或抑制性,可使突触后膜神经元兴奋或抑制。(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晚上睡觉时,蚊子叮咬导致效应器作出反应,说明Y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兴奋性,对突触后膜有兴奋作用。军训立正时,蚊子叮咬手,则手不能去拍打蚊子,说明效应器被抑制,X释放的神经递质为抑制性,对突触后膜有抑制作用。(4)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而当我们取手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有意识地未将手指缩回,缩手反射并未发生,说明脊髓受大脑皮层控制,即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中枢的控制。(5)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通过它可以完成简单的内脏反射活动。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24.(1)图甲中,当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的兴奋传导至轴突末梢的突触前膜时,首先钙离子通道打开,细胞外的Ca2+进入轴突末梢,导致突触前膜内该离子浓度升高,促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突触后膜兴奋,膜外电位变为负电位。(2)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以与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据图乙中的双向箭头推测,兴奋在电突触处传递的方向是双向的,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传递信号的速率更快的原因是电突触的突触间隙狭窄,没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3)由于γ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抑制了γ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使γ氨基丁酸的降解速率降低,从而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产生。
25.(1)大脑皮层的S区为言语区,与说话相关。基本排尿反射中枢在脊髓,不会丧失,A不符合题意;痛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会减弱,B符合题意;肢体僵硬与大脑皮层的运动区相关,C符合题意;心跳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一般不受大脑皮层控制,D不符合题意。(2)①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主要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末梢产生兴奋时,突触前膜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以完成兴奋传递。②分析图示,AD模型小鼠中星形胶质细胞上EAAT蛋白表达下降,导致星形胶质细胞摄取的Glu减少。VGLUT是囊泡Glu转运体,在AD模型小鼠中Glu再合成减少和Cs增加,都可能会导致突触前神经元囊泡膜上VGLUT减少。③要探究肿瘤细胞是否通过EAAT转运体摄取谷氨酸,其自变量是EAAT转运体的有无,因变量是脑肿瘤增殖的状况。所以实验组应抑制EAAT蛋白基因的表达。实验思路是:将脑肿瘤小鼠分为2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抑制肿瘤细胞EAAT蛋白基因的表达。正常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组小鼠脑肿瘤的增殖情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阶段排查2
1.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 )
2.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胃肠平滑肌蠕动加快。 ( )
3.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 )
4.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含中间神经元。 ( )
5.望梅止渴与吃梅止渴属于不同的反射类型。 ( )
6.条件反射的消退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 )
7.感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 ( )
8.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 ( )
9.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 ( )
10.兴奋从神经元的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 ( )
11.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 ( )
12.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细胞。 ( )
13.左手的运动受右半球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中部的调控。 ( )
14.失去脑的调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动无法完成。 ( )
15.大脑皮层言语区S区受损,则不能正常讲话,但可以正常发声。 ( )
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________的,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神经元轴突很长,并且树突很多,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缩手反射发生时,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填“先缩手后感到疼痛”或“先感到疼痛后缩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经递质不是生物大分子却通过胞吐的方式进行运输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神经细胞外的Ca2+对Na+的内流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称为膜屏障作用。据此推测,血钙较低时,肌肉易抽搐、痉挛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α-银环蛇毒能阻断突触处信号传递,如果不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成人由于外伤出现尿床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为人体内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脑神经元兴奋性会下降。医学研究表明,该病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泌过少有关。结合图示分析,提出一项能够改善抑郁症症状的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阶段排查2
1.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
2.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胃肠平滑肌蠕动加快。 (×)
提示:交感神经兴奋增强会导致胃肠蠕动变慢。
3.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
提示:并非所有神经元都有一个轴突。
4.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含中间神经元。 (×)
提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没有中间神经元。
5.望梅止渴与吃梅止渴属于不同的反射类型。 (√)
6.条件反射的消退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
7.感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 (√)
8.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 (√)
9.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 (×)
提示:内环境K+浓度升高,会导致K+外流减少,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减小。
10.兴奋从神经元的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 (×)
提示:会引起Na+内流。
11.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 (×)
提示:神经递质不进入突触后膜。
12.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细胞。 (×)
提示:还可作用于骨骼肌细胞、腺细胞。
13.左手的运动受右半球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中部的调控。 (√)
14.失去脑的调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动无法完成。 (×)
提示: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不需要大脑的调控。
15.大脑皮层言语区S区受损,则不能正常讲话,但可以正常发声。 (√)
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其意义是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2.有些神经元轴突很长,并且树突很多,意义:轴突很长,有利于神经元将信息输送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树突多,有利于充分接收信息。
3.缩手反射发生时,通常是先缩手后感到疼痛(填“先缩手后感到疼痛”或“先感到疼痛后缩手”),原因是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痛觉产生于大脑皮层,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突触结构比较少,而神经冲动由脊髓传递到大脑皮层需要经历的突触结构较多。
4.神经递质不是生物大分子却通过胞吐的方式进行运输的意义:胞吐可以短时间大量集中释放神经递质,从而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5.已知神经细胞外的Ca2+对Na+的内流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称为膜屏障作用。据此推测,血钙较低时,肌肉易抽搐、痉挛的原因是血液中Ca2+浓度较低,对Na+内流的抑制作用较弱,使Na+大量内流,导致肌细胞持续兴奋。
6.α-银环蛇毒能阻断突触处信号传递,如果不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7.成人由于外伤出现尿床现象,原因是高级中枢失去了对低级中枢的控制。
8.如图为人体内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脑神经元兴奋性会下降。医学研究表明,该病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泌过少有关。结合图示分析,提出一项能够改善抑郁症症状的合理建议:服用能够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降解酶活性的药物。
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2章)
一、选择题
1.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酒驾的查处力度,但有极少数人仍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如图是人脑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的现象,原因是酒精麻痹了②
B.酒驾者按交警指挥到指定地点停车的行为属于非条件反射
C.酒驾者在交通事故中腿部受伤,感到疼痛,痛觉形成部位是①
D.调节人体呼吸、心跳、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③
B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因此,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的现象,原因是酒精麻痹了图中的②小脑,A正确;酒驾者按交警指挥到指定地点停车的行为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大脑皮层是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故酒驾者在交通事故中腿部受伤,感觉到疼痛,痛觉形成的部位是图中的①大脑,C正确;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能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因此,调节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③脑干,D正确。]
2.心动周期是指一次心跳起始到下一次心跳起始。狗心脏的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狗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
B.阻断狗的副交感神经,其心跳减慢,心动周期延长
C.狗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
D.狗在遇到危险时,交感神经兴奋,心动周期变短
B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A正确;阻断狗的副交感神经,其心跳加快,心动周期变短,B错误;狗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而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C正确;狗在遇到危险时,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心动周期变短,D正确。]
3.渐冻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就好像被冰渐渐冻住,从四肢到躯干,以及胸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渐冻症患者被称为“清醒的植物人”。如图为某渐冻症患者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③表示的是神经中枢,⑤表示的是感受器
B.若给予一适宜刺激,渐冻症患者无法感觉到疼痛
C.该反射弧中,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
D.渐冻症患者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并能正常传递兴奋
C [Ⅱ为神经节,故②为传入神经,①为感受器,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A错误;渐冻症患者运动神经元发生病变,感觉神经元及神经中枢等正常,若给予一适宜刺激,渐冻症患者可以感觉到疼痛,B错误;在反射弧中,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渐冻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从四肢到躯干,以及胸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故该反射弧中,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C正确;渐冻症患者是由于运动神经元受损而导致的疾病,其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可能受到损伤,即反射弧不完整,不能正常传递兴奋,D错误。]
4.(2024·甘肃卷)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人和动物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先天具有的非条件反射
B.有人听到“酸梅”有止渴作用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有关
C.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的结果
D.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C [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后天性行为,需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高级反射活动,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有人听到“酸梅”有止渴作用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有关,B错误;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神经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使得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的结果,C正确;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而条件反射的消退也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也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
5.(2024·江苏卷)图示反射弧传导兴奋的部分结构,a、b表示轴突末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可能来自同一神经元,也可能来自不同神经元
B.a、b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C.a、b通过突触传递的兴奋都能经细胞膜传递到I处
D.脑和脊髓中都存在图示这种传递兴奋的结构
C [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但轴突上存在多个轴突末梢,a、b可能来自同一神经元,也可能来自不同神经元,A正确;若a、b来自不同细胞的轴突,分别作用于同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二者释放的递质不干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B正确;a、b产生的兴奋通过神经递质传至突触后膜,如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不能传递至I处,C错误;脑和脊髓中都存在由多个神经元构成的突触结构,即都存在图示这种传递兴奋的结构,D正确。]
6.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会出现睡眠“碎片化”,研究表明,老年期Hec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是导致睡眠“碎片化”的关键。在以小鼠为材料的研究中可知,与年轻小鼠相比,年老小鼠Hect神经元的KCNQ2/3(钾离子通道)的表达量下降,导致觉醒持续时间延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ect神经元的轴突比较长,有利于传导信息
B.Hect神经元轴突末端的多个分支有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C.Hec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可能与其对K+的通透性上升有关
D.促进KCNQ2/3相关的基因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质量
C [神经元的轴突较长用于传导信息,A正确;Hect神经元轴突末端的多个分支成为多个神经末梢,有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B正确;从题中知,年老小鼠Hect神经元的KCNQ2/3(钾离子通道)表达量下降,使钾离子通道减少,通透性降低,Hec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从而使觉醒时间延长,由此可推测Hec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与K+通透性降低有关,C错误;年老小鼠Hect神经元KCNQ2/3表达量下降,使年老小鼠觉醒时间延长,要想缩短年老小鼠觉醒时间,可以通过促进Hect神经元KCNQ2/3的表达实现,故促进KCNQ2/3相关的基因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质量,D正确。]
7.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甲和乙代表不同的状态),图2表示某时刻轴突不同位点的瞬时膜电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乙状态神经纤维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B.图1中甲转变为乙的过程中,膜对K+通透性增大
C.若细胞外Na+浓度适当升高,图2中形成的③膜电位更高,消耗的能量也更多
D.图2中②所在轴突位点相对于③所在位点神经纤维膜内Na+/K+比值更高
D [神经纤维膜内电流方向由兴奋部位指向未兴奋部位,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A错误;由甲转变为乙的过程中,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转变成内正外负,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B错误;细胞外Na+浓度适当升高,Na+通过协助扩散内流量增加,③膜电位更高,但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图2中②所在轴突位点是恢复静息电位的位点,钾离子通道开放后K+外流,膜内K+浓度降低,膜内Na+/K+比值更高,D正确。]
8.乙酰胆碱(ACh)能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最终引起肌肉收缩。有机磷农药能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过量的有机磷农药可致小鼠死亡,分析其机理可能是( )
A.促进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和释放ACh
B.阻止ACh与突触后膜上AChR特异性结合
C.抑制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蛋白开放,使突触后神经元保持静息电位
D.提高突触间隙ACh浓度使其持续发挥作用
D [题干未提及有机磷农药对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和释放乙酰胆碱有促进作用,有机磷农药主要是影响乙酰胆碱的分解,A错误;题干未表明有机磷农药会阻止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其主要作用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B错误;题干没有提到对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蛋白开放的抑制,与题意不符,C错误;由于有机磷农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会提高突触间隙乙酰胆碱浓度,使其持续发挥作用,导致肌肉持续收缩等异常情况,最终可致小鼠死亡,D正确。]
9.一个神经元轴突通过其末梢分支与许多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此种联系称为辐射(图1);许多神经元都通过其轴突末梢共同与同一个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此种联系称为聚合(图2)。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突触小体与胞体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该突触的突触后膜是胞体膜
B.图1中传入神经元的兴奋同时传导到许多中间神经元,使它们同时兴奋从而扩大影响
C.图2中许多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会聚在一个传出神经元上,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D.图2中多个中间神经元会在传出神经元上发生总和,使中枢神经系统实现其整合功能
B [图中的突触小体与胞体相接触共同形成轴突—胞体型突触,故该突触的突触后膜是胞体膜,A正确;由于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故图1中传入神经元的兴奋同时传导到许多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可能兴奋,也可能抑制,B错误;图2中许多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会聚在一个传出神经元上,有的神经元产生的是兴奋性,有的是抑制性,因此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C正确;由图2可知,多个中间神经元共同作用于传出神经元,说明多个中间神经元会在传出神经元上发生总和,使中枢神经系统实现其整合功能,D正确。]
10.研究人员将带有神经的蛙心取出,置于任氏液(蛙的生理盐水)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其中电流计两指针均置于神经纤维膜外。离体的蛙心仍能保持搏动,刺激a点,蛙心的心率加快,刺激b点,蛙心的心率下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受到刺激后,左侧神经元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B.两条神经纤维均为传出神经,神经纤维A是交感神经
C.刺激a点导致心率加快,该过程存在三种信号的转变
D.刺激b点,电流计指针可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B [刺激a点,蛙心的心率加快,说明左侧神经元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A错误;依据题意,刺激a点,蛙心的心率加快,刺激b点,蛙心的心率下降,可知两条神经纤维均为传出神经,神经纤维A是交感神经,B正确;刺激a点导致心率加快,该过程存在着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两种信号的转变,C错误;刺激b点,信号可以传导到心脏,因此电流计指针可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错误。]
11.寒冷季节是老年人脑卒中的高发时期,脑卒中患者常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等症状,但仍能发生膝跳反射。推测导致患者面部麻木的原因可能是下列哪一区域受损( )
A.脊髓 B.脑干
C.中央前回顶部 D.中央前回下部
D [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与躯体运动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而且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则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可见患者面部麻木的原因是中央前回下部受损,A、B、C错误,D正确。]
12.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
B.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
C.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
D.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
A [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损伤后,患者与讲话有关的肌肉和发声器官完全正常,能发出声音,但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A错误;下丘脑是生物的节律中枢,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B正确;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受到损伤,此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因为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C正确;排尿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在脊髓,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D正确。]
13.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属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神经元渐进性死亡,早期症状是记忆丧失,之后逻辑和语言等其他认知功能丧失,情感淡漠,性格改变,最终出现尿失禁等现象,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记忆和认知功能丧失都是大脑皮层受损的结果
B.如果患者无法听懂对话,可能是大脑皮层的H区功能障碍
C.尿失禁的原因是下丘脑对脊髓低级中枢的调控发生障碍
D.积极治疗能够有效延缓AD病程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C [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思维等功能,记忆和认知功能丧失都是大脑皮层受损的结果,A正确;如果患者无法听懂对话,可能是大脑皮层的H区功能障碍,B正确;尿失禁的原因是大脑皮层对于脊髓低级中枢的调控发生障碍,C错误;分析题意可知,AD患者神经元渐进性死亡,早期症状是记忆丧失,之后逻辑和语言等其他认知功能丧失,情感淡漠,性格改变,最终出现尿失禁等现象,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故积极治疗能够有效延缓AD病程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D正确。]
14.(2024·广东卷)研究发现,耐力运动训练能促进老年小鼠大脑海马区神经发生,改善记忆功能。下列生命活动过程中,不直接涉及记忆功能改善的是( )
A.交感神经活动增加
B.突触间信息传递增加
C.新突触的建立增加
D.新生神经元数量增加
A [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而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时,会导致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不直接涉及记忆功能改善,A符合题意;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C、D不符合题意。]
15.听毛细胞顶部的纤毛位于蜗管的内淋巴液中,其余部分位于外淋巴液中,声波振动引起听毛细胞顶部的纤毛弯曲,使阳离子通道开放,听毛细胞兴奋,并传递给听神经细胞,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听神经细胞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B.K+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由内淋巴液进入听毛细胞
C.电信号经传导触发听毛细胞外的Ca2+内流
D.某人听到声音但不能听懂语言,与大脑皮层言语区H区未正常发育有关
D [听神经细胞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能够感受外界刺激并传导兴奋,A正确;结合图示可知,K+由内淋巴液进入听毛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且需要通道蛋白协助,方式是协助扩散,因此K+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由内淋巴液进入听毛细胞,B正确;结合图示可知,K+由内淋巴液进入听毛细胞,由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产生的兴奋经传导进一步触发听毛细胞外的Ca2+内流,C正确;某人听到声音但不能听懂语言,可能与大脑皮层言语区H区受损有关,D错误。]
16.冬奥会的冰壶项目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被大家喻为冰上的“国际象棋”。下列对该项比赛中运动员神经调节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运动员的躯体运动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B.运动员比赛动作协调与平衡的控制中枢位于小脑
C.运动员投掷动作的完成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有关
D.运动员的呼吸节奏和心跳速度可受高级中枢调节
A [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为传出神经,A错误;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因此,运动员比赛动作协调与平衡的控制中枢位于小脑,B正确;运动员投掷动作的完成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躯体运动中枢有关,C正确;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内脏器官的活动主要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同时也会受到高级中枢的调节,D正确。]
17.(不定项)在刺激时间不变的前提下,能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通常,细胞兴奋性的高低与静息电位和阈电位的差值呈负相关。将微电极置于神经膜内外,用不同强度的电刺激(S1、S2、S3)刺激神经,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静息时的膜外电位为静息电位
B.低于阈强度的刺激不能使神经产生动作电位
C.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时,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大
D.Na+-K+泵在曲线的fg段开始工作
ACD [神经静息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此时为静息电位,A错误;能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因此低于阈强度的刺激不能使神经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时,神经元更不容易兴奋,C错误;Na+-K+泵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并不是在曲线的fg段开始工作,D错误。]
18.(不定项)(2024·江苏卷)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引起骨骼肌兴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该过程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
B.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其细胞膜内K+的浓度高于膜外
C.骨骼肌细胞兴奋与组织液中Na+协助扩散进入细胞有关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
BC [“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引起骨骼肌兴奋”,由于神经递质已由突触前膜释放,故该过程经历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A错误;无论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还是动作电位时,其细胞膜内K+的浓度均高于膜外,B正确;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Na+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由此可知,骨骼肌细胞兴奋与组织液中Na+协助扩散进入细胞有关,C正确;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不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D错误。]
19.(不定项)下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反射过程表现为屈肌收缩
B.b处释放的神经递质在起作用后会被分解或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
C.中间神经元兴奋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
D.c处为淋巴液,其化学成分改变可能影响兴奋的传递
CD [由题图可知,兴奋从传入神经传入,经中间神经元传递后对伸肌运动神经元有抑制作用,对屈肌运动神经元有促进作用,即引起屈肌收缩,A正确;神经递质起作用后通常会被分解或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避免持续发挥作用,B正确;由题图可知,中间神经元兴奋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的活动被抑制,C错误;c处为组织液,是神经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其化学成分改变可能影响兴奋的传递,D错误。]
20.(不定项)人体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下图示排尿反射过程。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P处受损膀胱将无法排出尿液
B.人产生尿意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成人适时排尿体现神经系统对内脏的分级调节
D.成人憋尿不属于反射活动
AD [若P处受损,脊髓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控制,但是在脊髓的控制下,膀胱仍然可以排出尿液,A错误;大脑皮层属于人的高级中枢,存在感觉中枢等,因此人产生尿意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正确;成人适时排尿体现了有意识地对排尿过程的控制,即体现神经系统对内脏的分级调节,C正确;排尿是受意识和神经控制的反射性活动:正常人能随意控制尿流,憋尿则是一种常见的条件反射,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1.(12分)(2024·河北卷)心率为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心肌P细胞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动作电位以控制心脏搏动。同时,P细胞也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受体阻断剂A和B能与各自受体结合,并分别阻断两类自主神经的作用,以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为对照,检测了两种受体阻断剂对心率的影响,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调节心脏功能的基本中枢位于________。大脑皮层通过此中枢对心脏活动起调节作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________调节。
(2)心肌P细胞能自动产生动作电位,不需要刺激,该过程涉及Ca2+的跨膜转运。神经细胞只有受刺激后,才引起________离子跨膜转运的增加,进而形成膜电位为________的兴奋状态。上述两个过程中离子跨膜转运方式相同,均为________。
(3)据图分析,受体阻断剂A可阻断________神经的作用。兴奋在此神经与P细胞之间进行传递的结构为________。
(4)自主神经被完全阻断时的心率为固有心率。据图分析,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有心率。若受试者心率为每分钟90次,比较此时两类自主神经的作用强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调节心脏功能的基本中枢位于脑干。大脑皮层通过此中枢对心脏活动起调节作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2)神经细胞只有受刺激后,才引起钠离子跨膜转运的增加,进而形成膜电位为外负内正的兴奋状态。上述两个过程中离子跨膜转运方式相同,均为协助扩散。(3)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据图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当受体阻断剂A与受体结合后,心率比安静时明显加快,而受体阻断剂B与受体结合后,心率下降,所以受体阻断剂A可阻断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受体阻断剂B可阻断交感神经的作用。此神经末稍与P细胞在反射弧中可以作为效应器,故兴奋在此神经与P细胞之间进行传递的结构为突触。(4)自主神经被完全阻断时的心率为固有心率,与对照组相比,受体阻断剂A和B同时处理时为固有心率,说明安静状态下心率小于固有心率。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安静状态下心率为每分钟65次,副交感神经能使其每分钟降低115-65=50次,交感神经能使其每分钟增加65-50=15次,如果两者作用强度相等,理论上应该是每分钟65+50-15=100次,若受试者心率为每分钟90次,比被完全阻断作用时偏低,据此推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起作用,副交感神经作用更强。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1)脑干 分级 (2)钠 外负内正 协助扩散 (3)副交感 突触 (4)小于(2分)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起作用,副交感神经作用更强(3分)
22.(10分)在保持动物呼吸功能的前提下,横断脊髓与高位中枢,则横断面以下脊髓暂时丧失了反射活动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简称脊休克。脊休克过去后机体功能部分恢复,但不能很好适应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脊休克的持续时间不一,可能从几天到几周,其恢复情况与损伤的严重程度和位置有关。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进行调节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脊休克发生时,动物________(填“有”或“无”)排尿排便反射,刺激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的顶部,________(填“能”或“不能”)引起下肢的运动。
(3)在蛙脊髓某水平面横断脊髓后(图中横断面1),蛙出现脊休克,该现象维持约几分钟后,机体功能逐渐恢复。为证明脊休克不是切断脊髓的损伤刺激本身引起的,可采用二次横断的方式。图中合适的手术位置是________(填图中数字),手术后,脊休克现象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第二次出现。结合题意推断,造成脊休克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进行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脊休克发生时,动物无排尿排便反射,说明脊髓中的功能区无法完成相应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因此,刺激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的顶部,不能实现对低级中枢的调控,因而不能引起下肢的运动。(3)在蛙脊髓某水平面横断脊髓后(图中横断面1),蛙出现脊休克,该现象维持约几分钟后,机体功能逐渐恢复。本实验的目的是证明脊休克不是切断脊髓的损伤刺激本身引起的,可采用二次横断的方式验证。图中合适的手术位置是3,手术后,脊髓被破坏,脊休克现象不会第二次出现,说明切断脊髓不会导致脊休克。结合题意推断,造成脊休克的原因最可能是横断面下的脊髓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控,而非切断脊髓损伤刺激。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1)脊髓 (2)反射弧 无 不能 (3)3(2分) 不会(2分) 横断面下的脊髓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控,而非切断脊髓损伤刺激(2分)
23.(11分)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的1表示________,1中物质的释放使突触后膜______________。
(3)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A处的突触前神经元,X来自大脑皮层支配的神经元。若感受器是手的皮肤,当晚上睡觉时蚊子叮咬手时,手会去拍打蚊子,此时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有_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作用。如果军训立正时蚊子叮咬手,则手不能去拍打蚊子,此时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有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作用。
(4)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手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______的控制。
(5)脊髓是__________________的低级中枢,通过它可以完成简单的内脏反射活动,如排尿,在排尿反射中,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图1中的感受器处于静息状态时,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因此,感受器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由负变正。(2)根据分析可知,图2中的1表示突触小泡,其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兴奋性或抑制性,可使突触后膜神经元兴奋或抑制。(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晚上睡觉时,蚊子叮咬导致效应器作出反应,说明Y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兴奋性,对突触后膜有兴奋作用。军训立正时,蚊子叮咬手,则手不能去拍打蚊子,说明效应器被抑制,X释放的神经递质为抑制性,对突触后膜有抑制作用。(4)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而当我们取手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有意识地未将手指缩回,缩手反射并未发生,说明脊髓受大脑皮层控制,即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中枢的控制。(5)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通过它可以完成简单的内脏反射活动。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1)由负变正(或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2)突触小泡 兴奋或抑制 (3)兴奋 抑制 (4)高级中枢(2分) (5)调节内脏活动(2分) 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2分)
24.(12分)图甲表示通过化学突触进行兴奋传递的过程(图中的ACh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除了化学突触外,还存在如图乙所示的电突触。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前后膜之间有离子通道连接,依赖带电离子传递电信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当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的兴奋传导至轴突末梢的突触前膜时,首先__________通道打开,导致突触前膜内该物质浓度升高,促使__________与突触前膜融合。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变为__________。
(2)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以与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或________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据图乙推测,兴奋在电突触处传递的方向是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传递信号的速率更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γ-氨基丁酸(GABA)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突触释放的GABA在体内可被γ-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γ-氨基丁酸的含量过少,若将γ-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该药物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γ-氨基丁酸的降解速率________,从而________(填“抑制”或“促进”)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产生。
[解析] (1)图甲中,当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的兴奋传导至轴突末梢的突触前膜时,首先钙离子通道打开,细胞外的Ca2+进入轴突末梢,导致突触前膜内该离子浓度升高,促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突触后膜兴奋,膜外电位变为负电位。(2)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以与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据图乙中的双向箭头推测,兴奋在电突触处传递的方向是双向的,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传递信号的速率更快的原因是电突触的突触间隙狭窄,没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3)由于γ-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抑制了γ-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使γ-氨基丁酸的降解速率降低,从而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产生。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1)钙离子 突触小泡 负电位 (2)胞体 树突(两空顺序可以颠倒) 双向 电突触的突触间隙狭窄,没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2分) (3)抑制γ-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2分) 降低(或减慢) 抑制
25.(10分)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力衰退、认知能力下降、语言障碍等。回答下列问题:
(1)部分AD患者不能说出完整句子可初步判断大脑皮层________区受损,患者大脑皮层弥漫性萎缩,神经元大量减少将直接引起下列哪几项________。
A.基本排尿反射丧失
B.痛觉减弱
C.肢体僵硬
D.心率减缓
(2)谷氨酸(Glu)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系统发生异常,表现为海马组织液中Glu含量增加及相关蛋白含量的异常变化、突触后神经元过度兴奋,其生理机制如图所示。
①正常情况下Glu主要存在于神经末梢的______________内,末梢产生兴奋时将其释放到突触间隙,与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进而完成兴奋传递。
②AD模型小鼠海马组织液中Glu的含量升高,据图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星形胶质细胞摄取的Glu减少。而突触前神经元囊泡膜上VGLUT减少,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③研究发现,很多肿瘤细胞将自己“伪装”成神经细胞,在脑肿瘤患者的谷氨酸能系统中,肿瘤细胞可占据星形胶质细胞的位置,替代星形胶质细胞摄取突触间隙中多余的谷氨酸,用来促进自身增殖、生长。请以脑肿瘤小鼠为实验动物设计两组实验,探究肿瘤细胞是否通过EAAT转运体摄取谷氨酸,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大脑皮层的S区为言语区,与说话相关。基本排尿反射中枢在脊髓,不会丧失,A不符合题意;痛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会减弱,B符合题意;肢体僵硬与大脑皮层的运动区相关,C符合题意;心跳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一般不受大脑皮层控制,D不符合题意。(2)①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主要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末梢产生兴奋时,突触前膜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以完成兴奋传递。②分析图示,AD模型小鼠中星形胶质细胞上EAAT蛋白表达下降,导致星形胶质细胞摄取的Glu减少。VGLUT是囊泡Glu转运体,在AD模型小鼠中Glu再合成减少和Cs增加,都可能会导致突触前神经元囊泡膜上VGLUT减少。③要探究肿瘤细胞是否通过EAAT转运体摄取谷氨酸,其自变量是EAAT转运体的有无,因变量是脑肿瘤增殖的状况。所以实验组应抑制EAAT蛋白基因的表达。实验思路是:将脑肿瘤小鼠分为2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抑制肿瘤细胞EAAT蛋白基因的表达。正常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组小鼠脑肿瘤的增殖情况。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1)S BC (2)①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 ②EAAT蛋白表达降低 Cs增加和Glu再合成减少 ③将脑肿瘤小鼠分为2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抑制肿瘤细胞EAAT蛋白基因的表达。正常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组小鼠脑肿瘤的增殖情况(4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80张PPT)
第2章 神经调节
阶段排查2
1.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 )
2.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胃肠平滑肌蠕动加快。 ( )
提示:交感神经兴奋增强会导致胃肠蠕动变慢。
3.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 )
提示:并非所有神经元都有一个轴突。
4.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含中间神经元。 ( )
提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没有中间神经元。
×
√
×
×
5.望梅止渴与吃梅止渴属于不同的反射类型。 ( )
6.条件反射的消退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 )
7.感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 ( )
8.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 ( )
9.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 ( )
提示:内环境K+浓度升高,会导致K+外流减少,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减小。
×
√
√
√
√
10.兴奋从神经元的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 ( )
提示:会引起Na+内流。
11.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 ( )
提示:神经递质不进入突触后膜。
12.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细胞。 ( )
提示:还可作用于骨骼肌细胞、腺细胞。
×
×
×
13.左手的运动受右半球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中部的调控。 ( )
14.失去脑的调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动无法完成。 ( )
提示: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不需要大脑的调控。
15.大脑皮层言语区S区受损,则不能正常讲话,但可以正常发声。 ( )
×
√
√
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______的,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神经元轴突很长,并且树突很多,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反
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轴突很长,有利于神经元将信息输送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树突多,有利于充分接收信息
3.缩手反射发生时,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先缩手后感到疼痛”或“先感到疼痛后缩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经递质不是生物大分子却通过胞吐的方式进行运输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缩手后感到疼痛
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痛觉产生于大脑皮层,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突触结构比较少,而神经冲动由脊髓传递到大脑皮层需要经历的突触结构较多
胞吐可以短时间大量集中释放神经递质,从而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5.已知神经细胞外的Ca2+对Na+的内流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称为膜屏障作用。据此推测,血钙较低时,肌肉易抽搐、痉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α-银环蛇毒能阻断突触处信号传递,如果不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液中Ca2+浓度较低,对Na+内流的抑制作用较弱,使Na+大量内流,导致肌细胞持续兴奋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7.成人由于外伤出现尿床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为人体内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脑神经元兴奋性会下降。医学研究表明,该病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泌过少有关。结合图示分析,提出一项能够改善抑郁症症状的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级中枢失去了对低级中枢
的控制
服用能够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降解
酶活性的药物
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2章)
一、选择题
1.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酒驾的查处力度,但有极少数人仍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如图是人脑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的现象,原因是酒精麻痹了②
B.酒驾者按交警指挥到指定地点停车的行为属于非条件反射
C.酒驾者在交通事故中腿部受伤,感到疼痛,痛觉形成部位是①
D.调节人体呼吸、心跳、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③
√
B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因此,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的现象,原因是酒精麻痹了图中的②小脑,A正确;酒驾者按交警指挥到指定地点停车的行为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大脑皮层是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故酒驾者在交通事故中腿部受伤,感觉到疼痛,痛觉形成的部位是图中的①大脑,C正确;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能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因此,调节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③脑干,D正确。]
2.心动周期是指一次心跳起始到下一次心跳起始。狗心脏的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狗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
B.阻断狗的副交感神经,其心跳减慢,心动周期延长
C.狗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
D.狗在遇到危险时,交感神经兴奋,心动周期变短
√
B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A正确;阻断狗的副交感神经,其心跳加快,心动周期变短,B错误;狗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而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C正确;狗在遇到危险时,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心动周期变短,D正确。]
3.渐冻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就好像被冰渐渐冻住,从四肢到躯干,以及胸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渐冻症患者被称为“清醒的植物人”。如图为某渐冻症患者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③表示的是神经中枢,⑤表示的是感受器
B.若给予一适宜刺激,渐冻症患者无法感觉到疼痛
C.该反射弧中,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
D.渐冻症患者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并能正常传递兴奋
√
C [Ⅱ为神经节,故②为传入神经,①为感受器,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A错误;渐冻症患者运动神经元发生病变,感觉神经元及神经中枢等正常,若给予一适宜刺激,渐冻症患者可以感觉到疼痛,B错误;在反射弧中,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渐冻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从四肢到躯干,以及胸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故该反射弧中,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C正确;渐冻症患者是由于运动神经元受损而导致的疾病,其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可能受到损伤,即反射弧不完整,不能正常传递兴奋,D错误。]
4.(2024·甘肃卷)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人和动物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先天具有的非条件反射
B.有人听到“酸梅”有止渴作用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有关
C.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的结果
D.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
C [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后天性行为,需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高级反射活动,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有人听到“酸梅”有止渴作用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有关,B错误;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神经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使得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的结果,C正确;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而条件反射的消退也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也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
5.(2024·江苏卷)图示反射弧传导兴奋的部分结构,a、b表示轴突末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可能来自同一神经元,也可能来自不同神经元
B.a、b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C.a、b通过突触传递的兴奋都能经细胞膜传递到I处
D.脑和脊髓中都存在图示这种传递兴奋的结构
√
C [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但轴突上存在多个轴突末梢,a、b可能来自同一神经元,也可能来自不同神经元,A正确;若a、b来自不同细胞的轴突,分别作用于同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二者释放的递质不干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B正确;a、b产生的兴奋通过神经递质传至突触后膜,如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不能传递至I处,C错误;脑和脊髓中都存在由多个神经元构成的突触结构,即都存在图示这种传递兴奋的结构,D正确。]
6.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会出现睡眠“碎片化”,研究表明,老年期Hec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是导致睡眠“碎片化”的关键。在以小鼠为材料的研究中可知,与年轻小鼠相比,年老小鼠Hect神经元的KCNQ2/3(钾离子通道)的表达量下降,导致觉醒持续时间延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ect神经元的轴突比较长,有利于传导信息
B.Hect神经元轴突末端的多个分支有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C.Hec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可能与其对K+的通透性上升有关
D.促进KCNQ2/3相关的基因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质量
√
C [神经元的轴突较长用于传导信息,A正确;Hect神经元轴突末端的多个分支成为多个神经末梢,有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B正确;从题中知,年老小鼠Hect神经元的KCNQ2/3(钾离子通道)表达量下降,使钾离子通道减少,通透性降低,Hec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从而使觉醒时间延长,由此可推测Hec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与K+通透性降低有关,C错误;年老小鼠Hect神经元KCNQ2/3表达量下降,使年老小鼠觉醒时间延长,要想缩短年老小鼠觉醒时间,可以通过促进Hect神经元KCNQ2/3的表达实现,故促进KCNQ2/3相关的基因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质量,D正确。]
7.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甲和乙代表不同的状态),图2表示某时刻轴突不同位点的瞬时膜电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乙状态神经纤维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B.图1中甲转变为乙的过程中,膜对K+通透性增大
C.若细胞外Na+浓度适当升高,图2中形成的③膜电位更高,消耗的能量也更多
D.图2中②所在轴突位点相对于③所在位点神经纤维膜内Na+/K+比值更高
√
D [神经纤维膜内电流方向由兴奋部位指向未兴奋部位,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A错误;由甲转变为乙的过程中,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转变成内正外负,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B错误;细胞外Na+浓度适当升高,Na+通过协助扩散内流量增加,③膜电位更高,但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图2中②所在轴突位点是恢复静息电位的位点,钾离子通道开放后K+外流,膜内K+浓度降低,膜内Na+/K+比值更高,D正确。]
8.乙酰胆碱(ACh)能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最终引起肌肉收缩。有机磷农药能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过量的有机磷农药可致小鼠死亡,分析其机理可能是
( )
A.促进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和释放ACh
B.阻止ACh与突触后膜上AChR特异性结合
C.抑制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蛋白开放,使突触后神经元保持静息电位
D.提高突触间隙ACh浓度使其持续发挥作用
√
D [题干未提及有机磷农药对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和释放乙酰胆碱有促进作用,有机磷农药主要是影响乙酰胆碱的分解,A错误;题干未表明有机磷农药会阻止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其主要作用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B错误;题干没有提到对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蛋白开放的抑制,与题意不符,C错误;由于有机磷农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会提高突触间隙乙酰胆碱浓度,使其持续发挥作用,导致肌肉持续收缩等异常情况,最终可致小鼠死亡,D正确。]
9.一个神经元轴突通过其末梢分支与许多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此种联系称为辐射(图1);许多神经元都通过其轴突末梢共同与同一个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此种联系称为聚合(图2)。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突触小体与胞体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该突触的突触后膜是胞体膜
B.图1中传入神经元的兴奋同时传导到许多中间神经元,使它们同时兴奋从而扩大影响
C.图2中许多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会聚在一个传出神经元上,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D.图2中多个中间神经元会在传出神经元上发生总和,使中枢神经系统实现其整合功能
√
B [图中的突触小体与胞体相接触共同形成轴突—胞体型突触,故该突触的突触后膜是胞体膜,A正确;由于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故图1中传入神经元的兴奋同时传导到许多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可能兴奋,也可能抑制,B错误;图2中许多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会聚在一个传出神经元上,有的神经元产生的是兴奋性,有的是抑制性,因此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C正确;由图2可知,多个中间神经元共同作用于传出神经元,说明多个中间神经元会在传出神经元上发生总和,使中枢神经系统实现其整合功能,D正确。]
10.研究人员将带有神经的蛙心取出,置于任氏液(蛙的生理盐水)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其中电流计两指针均置于神经纤维膜外。离体的蛙心仍能保持搏动,刺激a点,蛙心的心率加快,刺激b点,蛙心的心率下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受到刺激后,左侧神经元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B.两条神经纤维均为传出神经,神经纤维A是交感神经
C.刺激a点导致心率加快,该过程存在三种信号的转变
D.刺激b点,电流计指针可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
B [刺激a点,蛙心的心率加快,说明左侧神经元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A错误;依据题意,刺激a点,蛙心的心率加快,刺激b点,蛙心的心率下降,可知两条神经纤维均为传出神经,神经纤维A是交感神经,B正确;刺激a点导致心率加快,该过程存在着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两种信号的转变,C错误;刺激b点,信号可以传导到心脏,因此电流计指针可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错误。]
11.寒冷季节是老年人脑卒中的高发时期,脑卒中患者常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等症状,但仍能发生膝跳反射。推测导致患者面部麻木的原因可能是下列哪一区域受损
( )
A.脊髓 B.脑干
C.中央前回顶部 D.中央前回下部
√
D [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与躯体运动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而且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则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可见患者面部麻木的原因是中央前回下部受损,A、B、C错误,D正确。]
12.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
B.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
C.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
D.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
√
A [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损伤后,患者与讲话有关的肌肉和发声器官完全正常,能发出声音,但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A错误;下丘脑是生物的节律中枢,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B正确;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受到损伤,此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因为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C正确;排尿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在脊髓,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D正确。]
13.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属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神经元渐进性死亡,早期症状是记忆丧失,之后逻辑和语言等其他认知功能丧失,情感淡漠,性格改变,最终出现尿失禁等现象,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记忆和认知功能丧失都是大脑皮层受损的结果
B.如果患者无法听懂对话,可能是大脑皮层的H区功能障碍
C.尿失禁的原因是下丘脑对脊髓低级中枢的调控发生障碍
D.积极治疗能够有效延缓AD病程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C [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思维等功能,记忆和认知功能丧失都是大脑皮层受损的结果,A正确;如果患者无法听懂对话,可能是大脑皮层的H区功能障碍,B正确;尿失禁的原因是大脑皮层对于脊髓低级中枢的调控发生障碍,C错误;分析题意可知,AD患者神经元渐进性死亡,早期症状是记忆丧失,之后逻辑和语言等其他认知功能丧失,情感淡漠,性格改变,最终出现尿失禁等现象,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故积极治疗能够有效延缓AD病程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D正确。]
14.(2024·广东卷)研究发现,耐力运动训练能促进老年小鼠大脑海马区神经发生,改善记忆功能。下列生命活动过程中,不直接涉及记忆功能改善的是( )
A.交感神经活动增加
B.突触间信息传递增加
C.新突触的建立增加
D.新生神经元数量增加
√
A [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而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时,会导致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不直接涉及记忆功能改善,A符合题意;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C、D不符合题意。]
15.听毛细胞顶部的纤毛位于蜗管的内淋巴液中,其余部分位于外淋巴液中,声波振动引起听毛细胞顶部的纤毛弯曲,使阳离子通道开放,听毛细胞兴奋,并传递给听神经细胞,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听神经细胞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B.K+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由内淋巴液进入听毛细胞
C.电信号经传导触发听毛细胞外的Ca2+内流
D.某人听到声音但不能听懂语言,与大脑皮层言语区H区未正常发育有关
√
D [听神经细胞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能够感受外界刺激并传导兴奋,A正确;结合图示可知,K+由内淋巴液进入听毛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且需要通道蛋白协助,方式是协助扩散,因此K+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由内淋巴液进入听毛细胞,B正确;结合图示可知,K+由内淋巴液进入听毛细胞,由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产生的兴奋经传导进一步触发听毛细胞外的Ca2+内流,C正确;某人听到声音但不能听懂语言,可能与大脑皮层言语区H区受损有关,D错误。]
16.冬奥会的冰壶项目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被大家喻为冰上的“国际象棋”。下列对该项比赛中运动员神经调节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运动员的躯体运动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B.运动员比赛动作协调与平衡的控制中枢位于小脑
C.运动员投掷动作的完成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有关
D.运动员的呼吸节奏和心跳速度可受高级中枢调节
√
A [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为传出神经,A错误;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因此,运动员比赛动作协调与平衡的控制中枢位于小脑,B正确;运动员投掷动作的完成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躯体运动中枢有关,C正确;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内脏器官的活动主要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同时也会受到高级中枢的调节,D正确。]
17.(不定项)在刺激时间不变的前提下,能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通常,细胞兴奋性的高低与静息电位和阈电位的差值呈负相关。将微电极置于神经膜内外,用不同强度的电刺激(S1、S2、S3)刺激神经,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静息时的膜外电位为静息电位
B.低于阈强度的刺激不能使神经产生动作电位
C.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时,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大
D.Na+-K+泵在曲线的fg段开始工作
√
√
√
ACD [神经静息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此时为静息电位,A错误;能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因此低于阈强度的刺激不能使神经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时,神经元更不容易兴奋,C错误;Na+-K+泵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并不是在曲线的fg段开始工作,D错误。]
18.(不定项)(2024·江苏卷)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引起骨骼肌兴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该过程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
B.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其细胞膜内K+的浓度高于膜外
C.骨骼肌细胞兴奋与组织液中Na+协助扩散进入细胞有关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
√
√
BC [“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引起骨骼肌兴奋”,由于神经递质已由突触前膜释放,故该过程经历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A错误;无论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还是动作电位时,其细胞膜内K+的浓度均高于膜外,B正确;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Na+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由此可知,骨骼肌细胞兴奋与组织液中Na+协助扩散进入细胞有关,C正确;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不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D错误。]
19.(不定项)下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示反射过程表现为屈肌收缩
B.b处释放的神经递质在起作用后会被分解或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
C.中间神经元兴奋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
D.c处为淋巴液,其化学成分改变可能影响兴奋的传递
√
√
CD [由题图可知,兴奋从传入神经传入,经中间神经元传递后对伸肌运动神经元有抑制作用,对屈肌运动神经元有促进作用,即引起屈肌收缩,A正确;神经递质起作用后通常会被分解或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避免持续发挥作用,B正确;由题图可知,中间神经元兴奋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的活动被抑制,C错误;c处为组织液,是神经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其化学成分改变可能影响兴奋的传递,D错误。]
20.(不定项)人体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下图示排尿反射过程。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P处受损膀胱将无法排出尿液
B.人产生尿意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成人适时排尿体现神经系统对内脏的分级调节
D.成人憋尿不属于反射活动
√
√
AD [若P处受损,脊髓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控制,但是在脊髓的控制下,膀胱仍然可以排出尿液,A错误;大脑皮层属于人的高级中枢,存在感觉中枢等,因此人产生尿意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正确;成人适时排尿体现了有意识地对排尿过程的控制,即体现神经系统对内脏的分级调节,C正确;排尿是受意识和神经控制的反射性活动:正常人能随意控制尿流,憋尿则是一种常见的条件反射,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1.(12分)(2024·河北卷)心率为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心肌P细胞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动作电位以控制心脏搏动。同时,P细胞也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受体阻断剂A和B能与各自受体结合,并分别阻断两类自主神经的作用,以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为对照,检测了两种受体阻断剂对心率的影响,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调节心脏功能的基本中枢位于________。大脑皮层通过此中枢对心脏活动起调节作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________调节。
(2)心肌P细胞能自动产生动作电位,不需要刺激,该过程涉及Ca2+的跨膜转运。神经细胞只有受刺激后,才引起________离子跨膜转运的增加,进而形成膜电位为__________的兴奋状态。上述两个过程中离子跨膜转运方式相同,均为__________。
脑干
分级
钠
外负内正
协助扩散
(3)据图分析,受体阻断剂A可阻断________神经的作用。兴奋在此神经与P细胞之间进行传递的结构为________。
(4)自主神经被完全阻断时的心率为固有心率。据图分析,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有心率。若受试者心率为每分钟90次,比较此时两类自主神经的作用强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副交感
突触
小于(2分)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起作用,副交感神经作用更
强(3分)
[解析] (1)调节心脏功能的基本中枢位于脑干。大脑皮层通过此中枢对心脏活动起调节作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2)神经细胞只有受刺激后,才引起钠离子跨膜转运的增加,进而形成膜电位为外负内正的兴奋状态。上述两个过程中离子跨膜转运方式相同,均为协助扩散。(3)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据图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当受体阻断剂A与受体结合后,心率比安静时明显加快,而受体阻断剂B与受体结合后,心率下降,所以受体阻断剂A可阻断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受体阻断剂B可阻断交感神经的作用。此神经末稍与P细胞在反射弧中
可以作为效应器,故兴奋在此神经与P细胞之间进行传递的结构为突触。(4)自主神经被完全阻断时的心率为固有心率,与对照组相比,受体阻断剂A和B同时处理时为固有心率,说明安静状态下心率小于固有心率。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安静状态下心率为每分钟65次,副交感神经能使其每分钟降低115-65=50次,交感神经能使其每分钟增加65-50=15次,如果两者作用强度相等,理论上应该是每分钟65+50-15=100次,若受试者心率为每分钟90次,比被完全阻断作用时偏低,据此推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起作用,副交感神经作用更强。
22.(10分)在保持动物呼吸功能的前提下,横断脊髓与高位中枢,则横断面以下脊髓暂时丧失了反射活动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简称脊休克。脊休克过去后机体功能部分恢复,但不能很好适应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脊休克的持续时间不一,可能从几天到几周,其恢复情况与损伤的严重程度和位置有关。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进行调节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脊休克发生时,动物________(填“有”或“无”)排尿排便反射,刺激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的顶部,________(填“能”或“不能”)引起下肢的运动。
脊髓
反射弧
无
不能
(3)在蛙脊髓某水平面横断脊髓后(图中横断面1),蛙出现脊休克,该现象维持约几分钟后,机体功能逐渐恢复。为证明脊休克不是切断脊髓的损伤刺激本身引起的,可采用二次横断的方式。图中合适的手术位置是________(填图中数字),手术后,脊休克现象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第二次出现。结合题意推断,造 成脊休克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
不会(2分)
横断面下的脊髓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控,而非切断脊髓损伤刺激(2分)
[解析] (1)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进行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脊休克发生时,动物无排尿排便反射,说明脊髓中的功能区无法完成相应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因此,刺激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的顶部,不能实现对低级中枢的调控,因而不能引起下肢的运动。(3)在蛙脊髓某水平面横断脊髓后(图中横断面1),蛙出现脊休克,该现象维持约几分钟后,机
体功能逐渐恢复。本实验的目的是证明脊休克不是切断脊髓的损伤刺激本身引起的,可采用二次横断的方式验证。图中合适的手术位置是3,手术后,脊髓被破坏,脊休克现象不会第二次出现,说明切断脊髓不会导致脊休克。结合题意推断,造成脊休克的原因最可能是横断面下的脊髓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控,而非切断脊髓损伤刺激。
23.(11分)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的1表示__________,1中物质的释放使突触后膜______________。
由负变正(或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突触小泡
兴奋或抑制
(3)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A处的突触前神经元,X来自大脑皮层支配的神经元。若感受器是手的皮肤,当晚上睡觉时蚊子叮咬手时,手会去拍打蚊子,此时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有_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作用。如果军训立正时蚊子叮咬手,则手不能去拍打蚊子,此时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有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作用。
兴奋
抑制
(4)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手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______的控制。
(5)脊髓是__________________的低级中枢,通过它可以完成简单的内脏反射活动,如排尿,在排尿反射中,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级中枢(2分)
调节内脏活动(2分)
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
脑皮层的控制(2分)
[解析] (1)图1中的感受器处于静息状态时,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因此,感受器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由负变正。(2)根据分析可知,图2中的1表示突触小泡,其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兴奋性或抑制性,可使突触后膜神经元兴奋或抑制。(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晚上睡觉时,蚊子叮咬导致效应器作出反应,说明Y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兴奋性,对突触后膜有兴奋作用。军训立正时,蚊子叮咬手,则手不能去拍打蚊子,说明效应器被抑制,X释放的神经递质为抑制性,对突触
后膜有抑制作用。(4)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而当我们取手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有意识地未将手指缩回,缩手反射并未发生,说明脊髓受大脑皮层控制,即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中枢的控制。(5)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通过它可以完成简单的内脏反射活动。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24.(12分)图甲表示通过化学突触进行兴奋传递的过程(图中的ACh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除了化学突触外,还存在如图乙所示的电突触。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前后膜之间有离子通道连接,依赖带电离子传递电信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当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的兴奋传导至轴突末梢的突触前膜时,首先__________通道打开,导致突触前膜内该物质浓度升高,促使__________与突触前膜融合。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变为__________。
(2)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以与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据图乙推测,兴奋在电突触处传递的方向是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传递信号的速率更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钙离子
突触小泡
负电位
胞体
树突
(两空顺序可以颠倒)
双向
电突触的突
触间隙狭窄,没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2分)
(3)γ-氨基丁酸(GABA)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突触释放的GABA在体内可被γ-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γ-氨基丁酸的含量过少,若将γ-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该药物能够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使γ-氨基丁酸的降解速率____________,从而________(填“抑制”或“促进”)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产生。
抑制γ-氨基
丁酸转氨酶的活性(2分)
降低(或减慢)
抑制
[解析] (1)图甲中,当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的兴奋传导至轴突末梢的突触前膜时,首先钙离子通道打开,细胞外的Ca2+进入轴突末梢,导致突触前膜内该离子浓度升高,促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突触后膜兴奋,膜外电位变为负电位。(2)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以与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据图乙中的双向箭头推测,兴奋在电突触处传递的方向是双向的,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传递信号的速率更快的原因是电突触的突触间隙狭窄,没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3)由于γ-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抑制了γ-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使γ-氨基丁酸的降解速率降低,从而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产生。
25.(10分)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力衰退、认知能力下降、语言障碍等。回答下列问题:
(1)部分AD患者不能说出完整句子可初步判断大脑皮层________区受损,患者大脑皮层弥漫性萎缩,神经元大量减少将直接引起下列哪几项________。
A.基本排尿反射丧失
B.痛觉减弱
C.肢体僵硬
D.心率减缓
S
BC
(2)谷氨酸(Glu)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系统发生异常,表现为海马组织液中Glu含量增加及相关蛋白含量的异常变化、突触后神经元过度兴奋,其生理机制如图所示。
①正常情况下Glu主要存在于神经末梢的______________内,末梢产生兴奋时将其释放到突触间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进而完成兴奋传递。
②AD模型小鼠海马组织液中Glu的含量升高,据图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星形胶质细胞摄取的Glu减少。而突触前神经元囊泡膜上VGLUT减少,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
EAAT蛋白表达降低
Cs增加和
Glu再合成减少
③研究发现,很多肿瘤细胞将自己“伪装”成神经细胞,在脑肿瘤患者的谷氨酸能系统中,肿瘤细胞可占据星形胶质细胞的位置,替代星形胶质细胞摄取突触间隙中多余的谷氨酸,用来促进自身增殖、生长。请以脑肿瘤小鼠为实验动物设计两组实验,探究肿瘤细胞是否通过EAAT转运体摄取谷氨酸,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脑肿瘤小鼠分为2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抑制肿瘤细胞EAAT蛋白基因的表达。正常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组小鼠脑肿瘤的增殖情况(4分)
[解析] (1)大脑皮层的S区为言语区,与说话相关。基本排尿反射中枢在脊髓,不会丧失,A不符合题意;痛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会减弱,B符合题意;肢体僵硬与大脑皮层的运动区相关,C符合题意;心跳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一般不受大脑皮层控制,D不符合题意。(2)①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主要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末梢产生兴奋时,突触前膜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以完成兴奋传递。②分析图示,AD模型小鼠中星形胶质细胞上EAAT蛋白表达下降,导致星形胶质细胞摄取
的Glu减少。VGLUT是囊泡Glu转运体,在AD模型小鼠中Glu再合成减少和Cs增加,都可能会导致突触前神经元囊泡膜上VGLUT减少。③要探究肿瘤细胞是否通过EAAT转运体摄取谷氨酸,其自变量是EAAT转运体的有无,因变量是脑肿瘤增殖的状况。所以实验组应抑制EAAT蛋白基因的表达。实验思路是:将脑肿瘤小鼠分为2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抑制肿瘤细胞EAAT蛋白基因的表达。正常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组小鼠脑肿瘤的增殖情况。章末综合测评(二) (第2章)
(本套共25小题,共100分。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3分;第21、24小题,每小题12分;第22、25小题,每小题10分;第23小题11分。)
一、选择题
1.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酒驾的查处力度,但有极少数人仍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如图是人脑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的现象,原因是酒精麻痹了②
B.酒驾者按交警指挥到指定地点停车的行为属于非条件反射
C.酒驾者在交通事故中腿部受伤,感到疼痛,痛觉形成部位是①
D.调节人体呼吸、心跳、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③
2.心动周期是指一次心跳起始到下一次心跳起始。狗心脏的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狗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
B.阻断狗的副交感神经,其心跳减慢,心动周期延长
C.狗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
D.狗在遇到危险时,交感神经兴奋,心动周期变短
3.渐冻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就好像被冰渐渐冻住,从四肢到躯干,以及胸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渐冻症患者被称为“清醒的植物人”。如图为某渐冻症患者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③表示的是神经中枢,⑤表示的是感受器
B.若给予一适宜刺激,渐冻症患者无法感觉到疼痛
C.该反射弧中,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
D.渐冻症患者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并能正常传递兴奋
4.(2024·甘肃卷)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人和动物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先天具有的非条件反射
B.有人听到“酸梅”有止渴作用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有关
C.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的结果
D.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5.(2024·江苏卷)图示反射弧传导兴奋的部分结构,a、b表示轴突末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可能来自同一神经元,也可能来自不同神经元
B.a、b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C.a、b通过突触传递的兴奋都能经细胞膜传递到I处
D.脑和脊髓中都存在图示这种传递兴奋的结构
6.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会出现睡眠“碎片化”,研究表明,老年期Hec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是导致睡眠“碎片化”的关键。在以小鼠为材料的研究中可知,与年轻小鼠相比,年老小鼠Hect神经元的KCNQ2/3(钾离子通道)的表达量下降,导致觉醒持续时间延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ect神经元的轴突比较长,有利于传导信息
B.Hect神经元轴突末端的多个分支有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C.Hec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可能与其对K+的通透性上升有关
D.促进KCNQ2/3相关的基因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质量
7.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甲和乙代表不同的状态),图2表示某时刻轴突不同位点的瞬时膜电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乙状态神经纤维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B.图1中甲转变为乙的过程中,膜对K+通透性增大
C.若细胞外Na+浓度适当升高,图2中形成的③膜电位更高,消耗的能量也更多
D.图2中②所在轴突位点相对于③所在位点神经纤维膜内Na+/K+比值更高
8.乙酰胆碱(ACh)能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最终引起肌肉收缩。有机磷农药能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过量的有机磷农药可致小鼠死亡,分析其机理可能是( )
A.促进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和释放ACh
B.阻止ACh与突触后膜上AChR特异性结合
C.抑制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蛋白开放,使突触后神经元保持静息电位
D.提高突触间隙ACh浓度使其持续发挥作用
9.一个神经元轴突通过其末梢分支与许多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此种联系称为辐射(图1);许多神经元都通过其轴突末梢共同与同一个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此种联系称为聚合(图2)。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突触小体与胞体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该突触的突触后膜是胞体膜
B.图1中传入神经元的兴奋同时传导到许多中间神经元,使它们同时兴奋从而扩大影响
C.图2中许多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会聚在一个传出神经元上,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D.图2中多个中间神经元会在传出神经元上发生总和,使中枢神经系统实现其整合功能
10.研究人员将带有神经的蛙心取出,置于任氏液(蛙的生理盐水)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其中电流计两指针均置于神经纤维膜外。离体的蛙心仍能保持搏动,刺激a点,蛙心的心率加快,刺激b点,蛙心的心率下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受到刺激后,左侧神经元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B.两条神经纤维均为传出神经,神经纤维A是交感神经
C.刺激a点导致心率加快,该过程存在三种信号的转变
D.刺激b点,电流计指针可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11.寒冷季节是老年人脑卒中的高发时期,脑卒中患者常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等症状,但仍能发生膝跳反射。推测导致患者面部麻木的原因可能是下列哪一区域受损( )
A.脊髓 B.脑干
C.中央前回顶部 D.中央前回下部
12.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
B.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
C.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
D.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
13.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属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神经元渐进性死亡,早期症状是记忆丧失,之后逻辑和语言等其他认知功能丧失,情感淡漠,性格改变,最终出现尿失禁等现象,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记忆和认知功能丧失都是大脑皮层受损的结果
B.如果患者无法听懂对话,可能是大脑皮层的H区功能障碍
C.尿失禁的原因是下丘脑对脊髓低级中枢的调控发生障碍
D.积极治疗能够有效延缓AD病程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4.(2024·广东卷)研究发现,耐力运动训练能促进老年小鼠大脑海马区神经发生,改善记忆功能。下列生命活动过程中,不直接涉及记忆功能改善的是( )
A.交感神经活动增加
B.突触间信息传递增加
C.新突触的建立增加
D.新生神经元数量增加
15.听毛细胞顶部的纤毛位于蜗管的内淋巴液中,其余部分位于外淋巴液中,声波振动引起听毛细胞顶部的纤毛弯曲,使阳离子通道开放,听毛细胞兴奋,并传递给听神经细胞,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听神经细胞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B.K+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由内淋巴液进入听毛细胞
C.电信号经传导触发听毛细胞外的Ca2+内流
D.某人听到声音但不能听懂语言,与大脑皮层言语区H区未正常发育有关
16.冬奥会的冰壶项目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被大家喻为冰上的“国际象棋”。下列对该项比赛中运动员神经调节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运动员的躯体运动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B.运动员比赛动作协调与平衡的控制中枢位于小脑
C.运动员投掷动作的完成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有关
D.运动员的呼吸节奏和心跳速度可受高级中枢调节
17.(不定项)在刺激时间不变的前提下,能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通常,细胞兴奋性的高低与静息电位和阈电位的差值呈负相关。将微电极置于神经膜内外,用不同强度的电刺激(S1、S2、S3)刺激神经,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静息时的膜外电位为静息电位
B.低于阈强度的刺激不能使神经产生动作电位
C.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时,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大
D.Na+-K+泵在曲线的fg段开始工作
18.(不定项)(2024·江苏卷)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引起骨骼肌兴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该过程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
B.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其细胞膜内K+的浓度高于膜外
C.骨骼肌细胞兴奋与组织液中Na+协助扩散进入细胞有关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
19.(不定项)下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反射过程表现为屈肌收缩
B.b处释放的神经递质在起作用后会被分解或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
C.中间神经元兴奋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
D.c处为淋巴液,其化学成分改变可能影响兴奋的传递
20.(不定项)人体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下图示排尿反射过程。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P处受损膀胱将无法排出尿液
B.人产生尿意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成人适时排尿体现神经系统对内脏的分级调节
D.成人憋尿不属于反射活动
二、非选择题
21.(12分)(2024·河北卷)心率为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心肌P细胞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动作电位以控制心脏搏动。同时,P细胞也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受体阻断剂A和B能与各自受体结合,并分别阻断两类自主神经的作用,以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为对照,检测了两种受体阻断剂对心率的影响,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调节心脏功能的基本中枢位于________。大脑皮层通过此中枢对心脏活动起调节作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________调节。
(2)心肌P细胞能自动产生动作电位,不需要刺激,该过程涉及Ca2+的跨膜转运。神经细胞只有受刺激后,才引起________离子跨膜转运的增加,进而形成膜电位为________的兴奋状态。上述两个过程中离子跨膜转运方式相同,均为________。
(3)据图分析,受体阻断剂A可阻断________神经的作用。兴奋在此神经与P细胞之间进行传递的结构为________。
(4)自主神经被完全阻断时的心率为固有心率。据图分析,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有心率。若受试者心率为每分钟90次,比较此时两类自主神经的作用强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在保持动物呼吸功能的前提下,横断脊髓与高位中枢,则横断面以下脊髓暂时丧失了反射活动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简称脊休克。脊休克过去后机体功能部分恢复,但不能很好适应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脊休克的持续时间不一,可能从几天到几周,其恢复情况与损伤的严重程度和位置有关。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进行调节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脊休克发生时,动物________(填“有”或“无”)排尿排便反射,刺激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的顶部,________(填“能”或“不能”)引起下肢的运动。
(3)在蛙脊髓某水平面横断脊髓后(图中横断面1),蛙出现脊休克,该现象维持约几分钟后,机体功能逐渐恢复。为证明脊休克不是切断脊髓的损伤刺激本身引起的,可采用二次横断的方式。图中合适的手术位置是________(填图中数字),手术后,脊休克现象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第二次出现。结合题意推断,造成脊休克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1分)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的1表示________,1中物质的释放使突触后膜______________。
(3)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A处的突触前神经元,X来自大脑皮层支配的神经元。若感受器是手的皮肤,当晚上睡觉时蚊子叮咬手时,手会去拍打蚊子,此时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有_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作用。如果军训立正时蚊子叮咬手,则手不能去拍打蚊子,此时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有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作用。
(4)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手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______的控制。
(5)脊髓是__________________的低级中枢,通过它可以完成简单的内脏反射活动,如排尿,在排尿反射中,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2分)图甲表示通过化学突触进行兴奋传递的过程(图中的ACh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除了化学突触外,还存在如图乙所示的电突触。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前后膜之间有离子通道连接,依赖带电离子传递电信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当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的兴奋传导至轴突末梢的突触前膜时,首先________通道打开,导致突触前膜内该物质浓度升高,促使________与突触前膜融合。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变为________。
(2)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以与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或________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据图乙推测,兴奋在电突触处传递的方向是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传递信号的速率更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γ-氨基丁酸(GABA)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突触释放的GABA在体内可被γ-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γ-氨基丁酸的含量过少,若将γ-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该药物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γ-氨基丁酸的降解速率________,从而________(填“抑制”或“促进”)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产生。
25.(10分)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力衰退、认知能力下降、语言障碍等。回答下列问题:
(1)部分AD患者不能说出完整句子可初步判断大脑皮层________区受损,患者大脑皮层弥漫性萎缩,神经元大量减少将直接引起下列哪几项________。
A.基本排尿反射丧失 B.痛觉减弱
C.肢体僵硬 D.心率减缓
(2)谷氨酸(Glu)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系统发生异常,表现为海马组织液中Glu含量增加及相关蛋白含量的异常变化、突触后神经元过度兴奋,其生理机制如图所示。
①正常情况下Glu主要存在于神经末梢的__________内,末梢产生兴奋时将其释放到突触间隙,与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进而完成兴奋传递。
②AD模型小鼠海马组织液中Glu的含量升高,据图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星形胶质细胞摄取的Glu减少。而突触前神经元囊泡膜上VGLUT减少,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③研究发现,很多肿瘤细胞将自己“伪装”成神经细胞,在脑肿瘤患者的谷氨酸能系统中,肿瘤细胞可占据星形胶质细胞的位置,替代星形胶质细胞摄取突触间隙中多余的谷氨酸,用来促进自身增殖、生长。请以脑肿瘤小鼠为实验动物设计两组实验,探究肿瘤细胞是否通过EAAT转运体摄取谷氨酸,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