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阶段排查5(课件+学案+测评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阶段排查5(课件+学案+测评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6-30 09:54:56

文档简介

章末综合测评(五) (第5章)
(本套共25小题,共100分。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3分;第21~22小题,每小题10分;第23~24小题,每小题11分;第25小题13分。)
一、选择题
1.某小组利用同一种植物幼苗进行如下实验,几天后,预测幼苗的茎仍直立生长的是(  )
A.Ⅰ        B.Ⅰ和Ⅱ
C.Ⅱ和Ⅲ      D.Ⅰ、Ⅱ和Ⅲ
2.“先春抽出黄金芽”这个诗句形容的是早春茶树发芽的美景。研究表明,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
B.生长素主要在顶芽合成,细胞分裂素主要在侧芽合成
C.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
3.(2024·河北卷)水稻在苗期会表现出顶端优势,其分蘖相当于侧枝。AUX1是参与水稻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载体蛋白之一。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UX1缺失突变体的分蘖可能增多
B.分蘖发生部位生长素浓度越高越有利于分蘖增多
C.在水稻的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进行非极性运输
D.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促进分蘖的生长,却抑制根的生长
4.如图是给植物施加外源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拟南芥根和茎生长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IAA浓度为b时,根不生长
B.IAA浓度大于c时,茎的生长受抑制
C.IAA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GA无此特点
D.相对于根而言,茎对IAA和GA更敏感
5.草莓果实的生长发育包括细胞分裂、细胞伸长、成熟、衰老四个阶段,由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阶段,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促进细胞的分裂、果实生长
B.细胞伸长阶段,赤霉素含量较高,既能促进细胞伸长也能促进细胞分裂
C.成熟阶段、衰老阶段,乙烯分别促进果实的成熟和脱落
D.各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草莓的生长、发育,都表现为协同作用
6.油菜素内酯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粉、种子、茎和叶等器官中。如图为某科研小组研究外源油菜素内酯处理海安大麦苗和江海大麦苗所得的结果(处理时间均为15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油菜素内酯的浓度
B.油菜素内酯具有提高α-淀粉酶活性的作用
C.相同油菜素内酯浓度下,海安大麦苗的α-淀粉酶活性小于江海大麦苗的
D.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处理下,江海大麦苗的α-淀粉酶活性可能相同
7.花青素是一种特殊的类黄酮代谢物。研究人员用赤霉素(GA)或茉莉酸甲酯(MeJA)单独处理,以及GA和MeJA共处理植株,检测花青素的生物合成,结果如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GA通过抑制MeJA的合成,抑制花青素合成
B.MeJA通过抑制GA的合成,促进花青素合成
C.GA抑制了MeJA介导的花青素生物合成
D.赤霉菌体内产生的GA也可促进植物细胞伸长,属于植物激素
8.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脱落酸类似物喷洒植物叶片可促进气孔的开放,提高植物的蒸腾速率
B.用赤霉素类调节剂处理拔节期高粱可降低其株高,提高植株的抗倒伏性
C.用乙烯利溶液浸泡刚采摘的香蕉可促进其发育,提高果实的产量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椴树插条可促进其生根,提高扦插的成活率
9.(2024·贵州卷)矮壮素可使草莓植株矮化,提高草莓的产量。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对草莓幼苗的矮化和地上部鲜重,以及对果实总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矮壮素是从植物体提取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B.种植草莓时,施用矮壮素的最适浓度为400 mg/L
C.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加,矮壮素对草莓幼苗的矮化作用减弱
D.一定浓度范围内,果实总产量与幼苗地上部鲜重变化趋势相近
10.已知生长素类似物(NAA)与生长素具有相同的生理效应。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探索生长素类似物(NAA)对大蒜生根的影响”的实验的预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对实验结果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自变量为生根数量
B.在此实验基础上进行探究促进根生长的最适NAA浓度时可不设蒸馏水组
C.图示结果可说明生长素对大蒜生根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
D.实验自变量为NAA浓度,不同浓度NAA对大蒜生根的促进作用不同
11.桃叶珊瑚苷(AU)是中草药中的活性物质,分别用不同浓度芸苔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赤霉素处理中草药植物杜仲的叶片,测得叶片合成的AU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与赤霉素相比,杜仲叶片对芸苔素更敏感
B.赤霉素对桃叶珊瑚苷的合成不具有抑制作用
C.设置对照组是为了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实验所用芸苔素和赤霉素的浓度范围可通过预实验确定
12.科学家为研究影响莴苣种子萌发的因素(每组实验中莴苣种子数量均为100粒),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组 处理方法 一周内萌发种子数(粒)
一 黑暗处理 20
二 暗室中,以适宜强度红光处理 98
三 暗室中,以10-5 mol/L的赤霉素处理 97
A.莴苣种子通过叶绿素等色素感受红光刺激
B.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红光提供能量
C.红光处理可能促进种子细胞内赤霉素的合成
D.赤霉素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营养
13.《农书》中记载“不见风日,其叶黄嫩,谓之韭黄”;《齐民要术》中记载“冬至日前后,取小麦种子浸于户外井水,次日置于阴凉处晾干,每九日如此处理,共七次”,其中利用了春化原理。下列关于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韭黄的长成离不开光敏色素的作用,光敏色素是分布在类囊体膜上的一类蛋白质
B.光敏色素的作用机理是吸收红光或远红光后直接进入细胞核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
C.小麦种子的处理过程利用的春化原理主要体现了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D.环境因素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实质是影响激素的作用
14.研究表明:根横放时,根冠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会沉降到细胞下侧,诱发内质网释放Ca2+到细胞质内,与钙调素结合,激活细胞下侧的钙泵和生长素泵,于是细胞下侧积累过多Ca2+和生长素,影响该侧细胞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根部和茎部的生长素分布都可能受平衡石细胞的影响
B.当内质网中初始Ca2+水平较低时,根横放时其向地性程度会减小
C.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最终将重力信号转换成合成生长素的信号
D.太空微重力下,植物根部生长素仍能极性运输,但根生长失去向地性
15.(2024·安徽卷)植物生命活动受植物激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菊花是自然条件下秋季开花的植物,遮光处理可使其延迟开花
B.玉米倒伏后,茎背地生长与重力引起近地侧生长素含量较低有关
C.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值高时能诱导根的分化
D.土壤干旱时,豌豆根部合成的脱落酸向地上运输可引起气孔关闭
16.(不定项)建设绿色“一带一路”,沙漠防治的先锋树种是沙柳,为提高沙柳成活率,常常需要对沙柳掐尖留芽并摘除一定量成熟叶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沙柳的正常生长在根本上是植物激素调节的结果
B.上述过程解除了植物的顶端优势,而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C.摘除沙柳一定量成熟叶片,是因为其无法合成生长素
D.掐尖留芽可使侧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根尖,促进根生长,从而提高成活率
17.(不定项)某小组研究干旱对玉米叶片内生长素和脱落酸浓度的影响,数据见图,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A.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玉米叶片内的生长素浓度减少量越来越多
B.干旱环境下,脱落酸浓度越大,生长素浓度越小,二者始终呈负相关
C.干旱对玉米叶片中脱落酸的影响远远大于对生长素的影响
D.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玉米叶片内脱落酸的浓度逐渐趋于稳定
18.随着衰老叶片产生的生长素越来越少,离层区(叶柄基部一些特殊的细胞层,如图)细胞对乙烯越来越敏感,离层区细胞可响应乙烯信号,产生相关酶使细胞壁水解,导致离层区容易断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叶柄对叶片产生的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时只能从远基端向近基端运输
B.乙烯与离层区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可促进细胞合成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C.衰老叶片的脱落除了受生长素和乙烯的调控外,还与脱落酸的作用有关
D.对衰老叶片喷施一定量的低浓度生长素后,有利于促进衰老叶片的脱落
19.(不定项)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可通过调节相关内源激素水平来提高浮萍中淀粉的含量。利用一定浓度的烯效唑处理浮萍,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测量 时间 赤霉素 (mg/kg) 细胞分裂素 (mg/kg) 脱落酸 (mg/kg) 淀粉含量 (g/kg干重)
处理前 0.5 0.01 0.07 50
处理后 0.1 0.04 0.15 170
A.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相同
B.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在提高淀粉含量上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C.浮萍中淀粉含量的增多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控的结果
D.烯效唑的浓度越高,对浮萍中淀粉积累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20.(不定项)(2024·江西卷)阳光为生命世界提供能量,同时作为光信号调控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衍,使地球成为生机勃勃的美丽星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可通过感受光质和光周期等光信号调控开花
B.植物体中感受光信号的色素均衡分布在各组织中
C.植物体中光敏色素结构的改变影响细胞核基因的表达
D.光信号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机制是调节光合作用的强度
二、非选择题
21.(10分)将培养在琼脂培养基上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四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如下图),其中乙和丁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能射入,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_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的生长与光的关系。
(2)选择_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和根的生长与重力的关系。
(3)装置丁中的蚕豆幼苗的茎尖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____。如将丁的幼苗放在匀速旋转器上,茎尖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
(4)如图所示的白杨树的主干上端,A、B、C、D分别为生长正常的侧芽。
①这些侧芽发育成枝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
②生长素主要由____________处产生,以____________的方式到达侧芽并积累在侧芽处,在缺氧条件下,其运输的速度____________(填“减慢”或“加快”)。
③如果剪去顶芽,则____________芽将首先发育成枝条,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下图1为某课外活动小组为研究赤霉素(GA)和生长素(IAA)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图2为横置根部生长素分布和生长素作用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IAA和GA都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的分子,能够调节细胞的代谢。
(2)图1中“?”的处理方式应是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设置该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每组至少重复三次,并将结果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3)图1中信息显示,GA和IAA对玉米胚芽鞘的生长都表现出________作用,B组中起这种作用最为显著的处理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GA单独处理的两组中,A组的效果更为明显,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玉米胚芽鞘中自身的IAA含量较________(填“高”或“低”)。
(4)图2显示根部B侧生长素作用为________,对应浓度为________(用图2中字母表示)。
(5)若图2曲线为胚芽鞘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E,则背光侧对应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1分)(2024·江西卷)当某品种菠萝蜜成熟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呼吸速率迅速上升,再迅速下降的现象。研究人员以新采摘的该菠萝蜜为实验材料,测定了常温有氧储藏条件下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变化趋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菠萝蜜在储藏期间,细胞呼吸的耗氧场所是线粒体的________,其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________,另一部分以________的形式散失。
(2)据图可知,菠萝蜜在储藏初期会释放少量乙烯,随后有大量乙烯生成,这体现了乙烯产生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
(3)据图推测,菠萝蜜在储藏5天内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为证实上述推测,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假设菠萝蜜中的可溶性糖均为葡萄糖,现有充足的新采摘菠萝蜜、仪器设备(如比色仪,可用于定量分析溶液中物质的浓度)、玻璃器皿和试剂(如DNS试剂,该试剂能够和葡萄糖在沸水浴中加热产生棕红色的可溶性物质)等。简要描述实验过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别制作匀浆,取等量匀浆液;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分别在沸水浴中加热;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发现,新采摘的菠萝蜜在储藏过程中释放的乙烯能调控果实的呼吸速率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1分)福建青冈属于福建省三级濒危保护植物,扦插是繁殖福建青冈的有效方法。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α-萘乙酸(NAA)浸泡福建青冈插条1小时后进行扦插,40天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NAA是一种生长素类调节剂,生长素在植物细胞内由________转化而来。科研人员选取了若干生长健壮的当年生福建青冈枝条,且保证每个枝条均保留相同数目的芽,选择上述实验材料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2)扦插前用NAA浸泡福建青冈插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调节剂处理插条的方法有很多,比较简便的是浸泡法和________,浸泡法处理时最好选择环境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
(3)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图示结果为预实验结果,则后续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NAA浓度的升高,福建青冈插条的平均根长呈现___________的变化趋势。
25.(13分)苜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牧草。苜蓿的秋眠性(寒冷条件下,某些品种会通过休眠来降低代谢强度,减缓生长速率,以度过逆境)是决定其合理引种和选择栽培地的重要指标。科研人员以苜蓿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1)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种,从中分别选择相同数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苜蓿植株移植于花盆中。实验设8 h/d、12 h/d和16 h/d光照处理,每个处理重复6组,共________组,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处理35 d后测定相关指标。
(2)测定各组植株的株高,结果如表所示。
平均株高/cm 光照时间/(h/d)
8 12 16
甲 4 52 89
乙 28 53 91
丙 50 53 91
从表中数据可知,________h/d日照条件适宜苜蓿生长;野外生长时,短日照往往伴随寒冷等不利条件,其中________品种最可能存活下来。
(3)测定各组植株光敏色素含量和不同激素的比值,结果如图1、图2所示。
①植物体中IAA和GA(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细胞伸长,ABA(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细胞分裂。在一定范围内,图2中IAA/ABA、GA/ABA的值较大时会________植物生长。
②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某些品种的苜蓿可以在短日照寒冷条件下生存的原因是光照作为信号被光敏色素捕捉,使光敏色素含量________,并影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使代谢强度________。
(4)上述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苜蓿的合理引种与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62张PPT)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阶段排查5
1.拜尔实验在黑暗中进行的原因是光照可促进生长素的产生。 (  )
提示: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产生。
2.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
提示: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
×
×
3.在植物幼嫩的叶中色氨酸可以转变成生长素。 (  )
4.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ATP水解提供能量。 (  )
5.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在输导组织中的运输方式与其他有机物的运输相同。 (  )
6.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  )
提示: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茎。
×



7.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 (  )
8.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得到无子番茄。 (  )
9.双子叶植物花、叶和果实的脱落过程中生长素与乙烯作用效果相反。 (  )
10.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体内激素的种类和含量是有变化的。 (  )




11.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  )
提示: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
12.有些植物根据昼夜长短“决定”是否开花,这是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与植物激素无关。 (  )
提示:植物激素影响开花过程。
13.光敏色素主要吸收蓝光和红光,植物体内除了光敏色素,还有感受蓝光的受体。 (  )
提示: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
×
×
×
14.激素通过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起到调节作用,激素的产生与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 (  )
15.利用温度调控促进花芽发育或抑制花芽发育等措施,可以起到提早或延迟花期的作用。 (  )


1.植物激素是指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浓度的生长素对某种植物茎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该植物根的生长反而有抑制作用,这种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的根、茎(不同的器
官)对相同浓度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一样
3.植株水平放置时,根出现向地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同激素在代谢上存在着相互作用。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重力作用,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根生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生长
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会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作用
5.植物细胞分裂是由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协同作用完成的。在促进细胞分裂方面,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麦、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种子就容易发芽。请尝试对此现象进行解释(提示: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进细胞核的分裂
促进细胞质的分裂
持续一段时间的高温可使种子中的脱落酸降解,而脱落酸能够抑制种子的萌发,雨水又为种子萌发提供了水分,因而小麦、玉米种子容易发芽
7.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比植物激素效果稳定,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
作用的化学物质
植物体内缺乏降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酶
9.在植物进行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枝条比较容易生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向地生长,可以深扎根,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茎背地生长,可以将枝条伸向天空,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
芽和幼叶在生长时能产生生长素,而生长素可促进扦插枝条
生根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章末综合测评(五) (第5章)
一、选择题
1.某小组利用同一种植物幼苗进行如下实验,几天后,预测幼苗的茎仍直立生长的是(  )

A.Ⅰ           B.Ⅰ和Ⅱ
C.Ⅱ和Ⅲ D.Ⅰ、Ⅱ和Ⅲ
A [分析题图可知,装置Ⅰ中幼苗处于暗室中,没有单侧光的刺激,因此幼苗将直立生长;装置Ⅱ的右侧上方有单侧光刺激,此时单侧光使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一侧,背光一侧生长快,从而使幼苗的茎弯向光源生长;装置Ⅲ的右上方和右下方均有单侧光,因此与装置Ⅱ相同,幼苗的茎表现为弯向光源生长,A符合题意。]
2.“先春抽出黄金芽”这个诗句形容的是早春茶树发芽的美景。研究表明,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
B.生长素主要在顶芽合成,细胞分裂素主要在侧芽合成
C.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

B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A正确;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为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B错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到达侧芽部位,引起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进而抑制侧芽的生长,而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所以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C正确;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D正确。]
3.(2024·河北卷)水稻在苗期会表现出顶端优势,其分蘖相当于侧枝。AUX1是参与水稻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载体蛋白之一。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UX1缺失突变体的分蘖可能增多
B.分蘖发生部位生长素浓度越高越有利于分蘖增多
C.在水稻的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进行非极性运输
D.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促进分蘖的生长,却抑制根的生长

B [AUX1缺失突变体导致生长素不能正常运输,顶端优势消失,分蘖可能增多,A正确;分蘖发生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时会对分蘖产生抑制,导致分蘖减少,B错误;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C正确;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芽,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促进分蘖的生长,却抑制根的生长,D正确。]
4.如图是给植物施加外源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拟南芥根和茎生长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IAA浓度为b时,根不生长
B.IAA浓度大于c时,茎的生长受抑制
C.IAA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GA无此特点
D.相对于根而言,茎对IAA和GA更敏感

C [IAA浓度为b时,根能够生长,只是此时的IAA浓度不能促进根的生长,A错误;IAA浓度大于c且曲线在横轴上方时,仍然能够促进茎的生长,只是促进作用减弱,B错误;据曲线图可知,仅IAA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而GA只表现出促进生长的特点,C正确;相对于茎而言,根对IAA和GA更敏感,D错误。]
5.草莓果实的生长发育包括细胞分裂、细胞伸长、成熟、衰老四个阶段,由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阶段,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促进细胞的分裂、果实生长
B.细胞伸长阶段,赤霉素含量较高,既能促进细胞伸长也能促进细胞分裂
C.成熟阶段、衰老阶段,乙烯分别促进果实的成熟和脱落
D.各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草莓的生长、发育,都表现为协同作用

D [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质分裂,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核分裂,因此草莓果实在细胞分裂阶段,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含量较高,A正确;赤霉素既能促进细胞伸长也能促进细胞分裂,因此细胞伸长阶段,赤霉素含量较高,B正确;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还可以促进叶、花和果实脱落,因此在草莓果实成熟阶段和衰老阶段,乙烯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C正确;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脱落酸等激素共同控制草莓的生长、发育,其中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表现为协同作用,脱落酸、乙烯抑制植物生长,二者表现为协同作用,但是这四种激素之间不全是协同作用,D错误。]
6.油菜素内酯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粉、种子、茎和叶等器官中。如图为某科研小组研究外源油菜素内酯处理海安大麦苗和江海大麦苗所得的结果(处理时间均为15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油菜素内酯的浓度
B.油菜素内酯具有提高α-淀粉酶活性的作用
C.相同油菜素内酯浓度下,海安大麦苗的α-淀粉酶活性小于江海大麦苗的
D.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处理下,江海大麦苗的α-淀粉酶活性可能相同

D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油菜素内酯的浓度和大麦的种类,A错误;由于无空白对照,不能说明油菜素内酯能提高α-淀粉酶活性,B错误;据图可知,油菜素内酯浓度在0.5~1.7 mg·L-1及2.8~3.0 mg·L-1时,海安大麦苗的α-淀粉酶活性大于江海大麦苗的,但油菜素内酯浓度在1.7~2.8 mg·L-1时,江海大麦苗的α-淀粉酶活性大于海安大麦苗的,C错误;分析图中曲线可知,油菜素内酯浓度为2.0 mg·L-1左右时,存在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处理下,江海大麦苗的α-淀粉酶活性相同的情况,D正确。]
7.花青素是一种特殊的类黄酮代谢物。研究人员用赤霉素(GA)或茉莉酸甲酯(MeJA)单独处理,以及GA和MeJA共处理植株,检测花青素的生物合成,结果如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GA通过抑制MeJA的合成,抑制花青素合成
B.MeJA通过抑制GA的合成,促进花青素合成
C.GA抑制了MeJA介导的花青素生物合成
D.赤霉菌体内产生的GA也可促进植物细胞伸长,属于植物激素

C [分析题图可知,MeJA处理组的花青素相对量高于无处理的对照组,可见MeJA促进花青素合成,而GA处理组花青素相对量低于无处理的对照组,可见GA抑制花青素合成;GA和MeJA共处理组的花青素相对含量高于无处理的对照组但低于MeJA单独处理组,可见GA抑制了MeJA介导的花青素生物合成,但题图无法得知MeJA通过抑制GA的合成,促进花青素合成,A、B错误,C正确。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赤霉菌体内产生的GA不属于植物激素,D错误。]
8.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脱落酸类似物喷洒植物叶片可促进气孔的开放,提高植物的蒸腾速率
B.用赤霉素类调节剂处理拔节期高粱可降低其株高,提高植株的抗倒伏性
C.用乙烯利溶液浸泡刚采摘的香蕉可促进其发育,提高果实的产量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椴树插条可促进其生根,提高扦插的成活率

D [脱落酸可以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降低植物的蒸腾速率,A错误;赤霉素的作用可促进细胞的伸长,故用赤霉素类调节剂处理拔节期高粱可增加其株高,B错误;乙烯利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处理刚采摘的香蕉可促进其成熟,C错误;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上,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防止果实和叶片脱落、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子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正确。]
9.(2024·贵州卷)矮壮素可使草莓植株矮化,提高草莓的产量。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对草莓幼苗的矮化和地上部鲜重,以及对果实总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矮壮素是从植物体提取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B.种植草莓时,施用矮壮素的最适浓度为400 mg/L
C.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加,矮壮素对草莓幼苗的矮化作用减弱
D.一定浓度范围内,果实总产量与幼苗地上部鲜重变化趋势相近

D [矮壮素是人工合成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不是从植物体提取的,A 错误;由图可知,施用矮壮素的最适浓度不是400 mg/L,应该在200 mg/L左右,因为矮壮素浓度在200 mg/L左右时,地上部鲜重和果实总产量均达到最大,B错误;随矮壮素浓度增高,株高先降低后稳定,曲线并没有回升,因此矮壮素的矮化作用是先增强后稳定,或一直增强只是增强幅度减缓,而非减弱,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果实总产量与幼苗地上部鲜重的变化趋势较为相近,D 正确。]
10.已知生长素类似物(NAA)与生长素具有相同的生理效应。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探索生长素类似物(NAA)对大蒜生根的影响”的实验的预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对实验结果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自变量为生根数量
B.在此实验基础上进行探究促进根生长的最适NAA浓度时可不设蒸馏水组
C.图示结果可说明生长素对大蒜生根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
D.实验自变量为NAA浓度,不同浓度NAA对大蒜生根的促进作用不同

B [实验目的是探索生长素类似物(NAA)对大蒜生根的影响,自变量是NAA的浓度,与对照组蒸馏水相比,NAA浓度小于10-7 mol·L-1时,生根数量较多,起促进作用,NAA浓度大于10-7 mol·L-1时,生根数量较少,起抑制作用,位于相同纵坐标所对应的横坐标的NAA浓度可能不同,因此不同浓度NAA对大蒜生根的促进作用可能相同,A、D错误;该实验中已经能确定促进根生长的最适NAA浓度范围为10-12 mol·L-1~10-8 mol·L-1,只需在该浓度范围内设置更小梯度进行实验即可,不需要设蒸馏水组,B正确;图示结果可说明NAA对大蒜生根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虽然NAA与生长素具有相同的生理效应,但要得到具体结论还需以生长素为自变量进行实验,C错误。]
11.桃叶珊瑚苷(AU)是中草药中的活性物质,分别用不同浓度芸苔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赤霉素处理中草药植物杜仲的叶片,测得叶片合成的AU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与赤霉素相比,杜仲叶片对芸苔素更敏感
B.赤霉素对桃叶珊瑚苷的合成不具有抑制作用
C.设置对照组是为了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实验所用芸苔素和赤霉素的浓度范围可通过预实验确定

B [芸苔素的浓度远低于赤霉素的浓度,而促进效果非常明显,说明杜仲叶片对芸苔素更敏感,A正确;与对照组相比,图中3个浓度的赤霉素均具有促进作用,但不能说明其他浓度的赤霉素也都是促进作用,B错误;设置对照组是为了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将实验组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产生的影响是外源物质的作用,C正确;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本实验中生长调节剂的浓度范围可以通过预实验确定,D正确。]
12.科学家为研究影响莴苣种子萌发的因素(每组实验中莴苣种子数量均为100粒),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组 处理方法 一周内萌发种子数(粒)
一 黑暗处理 20
二 暗室中,以适宜强度红光处理 98
三 暗室中,以10-5 mol/L的赤霉素处理 97
A.莴苣种子通过叶绿素等色素感受红光刺激
B.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红光提供能量
C.红光处理可能促进种子细胞内赤霉素的合成
D.赤霉素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营养

C [莴苣种子细胞中没有叶绿素,因而红光促进种子萌发的过程不是通过叶绿素起作用的,A错误;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不需要红光提供能量,其消耗的能量来自种子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B错误;二、三组实验对比,种子萌发率基本相同,据此可推测,在莴苣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红光可能促进了种子细胞内赤霉素的合成,C正确;赤霉素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但是不能为萌发提供营养,D错误。]
13.《农书》中记载“不见风日,其叶黄嫩,谓之韭黄”;《齐民要术》中记载“冬至日前后,取小麦种子浸于户外井水,次日置于阴凉处晾干,每九日如此处理,共七次”,其中利用了春化原理。下列关于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韭黄的长成离不开光敏色素的作用,光敏色素是分布在类囊体膜上的一类蛋白质
B.光敏色素的作用机理是吸收红光或远红光后直接进入细胞核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
C.小麦种子的处理过程利用的春化原理主要体现了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D.环境因素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实质是影响激素的作用

C [韭黄是在不见光的条件下生长的,其长成过程没有光照,而光敏色素主要是感受光信号的,所以韭黄的长成与光敏色素无关,A错误;光敏色素吸收红光或远红光后会发生结构变化,进而通过信号转导进入细胞核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而不是直接进入细胞核,B错误;小麦种子在冬至日前后(温度较低时)进行处理,利用了春化原理,这主要体现了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C正确;环境因素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实质是通过影响植物体内的基因表达等多种途径,而不只是影响激素的作用,D错误。]
14.研究表明:根横放时,根冠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会沉降到细胞下侧,诱发内质网释放Ca2+到细胞质内,与钙调素结合,激活细胞下侧的钙泵和生长素泵,于是细胞下侧积累过多Ca2+和生长素,影响该侧细胞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根部和茎部的生长素分布都可能受平衡石细胞的影响
B.当内质网中初始Ca2+水平较低时,根横放时其向地性程度会减小
C.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最终将重力信号转换成合成生长素的信号
D.太空微重力下,植物根部生长素仍能极性运输,但根生长失去向地性

C [题意显示,根横放时,根冠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会沉降到细胞下侧,诱发内质网释放Ca2+到细胞质内,与钙调素结合,激活细胞下侧的钙泵和生长素泵,最终影响该侧细胞生长,表现为根向地生长,而茎会表现向光生长,据此可推测,植物根部和茎部的生长素分布都可能受平衡石细胞的影响,A正确;题意显示,根横放时,根冠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会沉降到细胞下侧,诱发内质网释放Ca2+到细胞质内,与钙调素结合,激活细胞下侧的钙泵和生长素泵,于是细胞下侧积累过多Ca2+和生长素,影响该侧细胞生长,据
此可推测,当内质网中初始Ca2+水平较低时,根横放时其向地性程度会减小,B正确;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最终将重力信号转换成影响生长素分布的信号,进而引起植物的向性运动,C错误;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植物根部生长素仍能极性运输,但根部的生长素不能横向运输,因而根失去向地生长特性,D正确。]
15.(2024·安徽卷)植物生命活动受植物激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菊花是自然条件下秋季开花的植物,遮光处理可使其延迟开花
B.玉米倒伏后,茎背地生长与重力引起近地侧生长素含量较低有关
C.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值高时能诱导根的分化
D.土壤干旱时,豌豆根部合成的脱落酸向地上运输可引起气孔关闭

D [菊花是自然条件下秋季开花的植物,是短日照植物,遮光处理可使其提前开花,A错误;玉米倒伏后,茎背地生长与重力引起近地侧生长素含量较高有关,B错误;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值高时能诱导芽的分化,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值低时能诱导根的分化,C错误;土壤干旱时,豌豆根部合成的脱落酸向地上运输可引起气孔关闭,以减少水分蒸腾,D正确。]
16.(不定项)建设绿色“一带一路”,沙漠防治的先锋树种是沙柳,为提高沙柳成活率,常常需要对沙柳掐尖留芽并摘除一定量成熟叶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沙柳的正常生长在根本上是植物激素调节的结果
B.上述过程解除了植物的顶端优势,而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C.摘除沙柳一定量成熟叶片,是因为其无法合成生长素
D.掐尖留芽可使侧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根尖,促进根生长,从而提高成活率



ACD [沙柳的正常生长在根本上是基因适时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错误;题述过程解除了植物的顶端优势,而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正确;摘除沙柳一定量成熟叶片,是为了防止蒸腾作用散失过多的水分,C错误;侧芽合成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根尖,掐尖留芽可使侧芽发育成枝条,D错误。]
17.(不定项)某小组研究干旱对玉米叶片内生长素和脱落酸浓度的影响,数据见图,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A.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玉米叶片内的生长素浓度减少量越来越多
B.干旱环境下,脱落酸浓度越大,生长素浓度越小,二者始终呈负相关
C.干旱对玉米叶片中脱落酸的影响远远大于对生长素的影响
D.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玉米叶片内脱落酸的浓度逐渐趋于稳定


CD [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玉米叶片内的生长素浓度在第6~7天左右减少量最大,A错误。由图可知,干旱环境下,在1~3天时,脱落酸浓度越来越大,而生长素浓度保持相对稳定;4~5天时,脱落酸浓度降低,生长素浓度也降低,可见,脱落酸浓度和生长素浓度之间不是简单的负相关关系,B错误。脱落酸对照组和干旱组相差很大,而生长素对照组和干旱组差别不大,说明干旱对玉米叶片中脱落酸的影响远远大于对生长素的影响,C正确。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玉米叶片内脱落酸的浓度趋于稳定,D正确。]
18.随着衰老叶片产生的生长素越来越少,离层区(叶柄基部一些特殊的细胞层,如图)细胞对乙烯越来越敏感,离层区细胞可响应乙烯信号,产生相关酶使细胞壁水解,导致离层区容易断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叶柄对叶片产生的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时只能从远基端向近基端运输
B.乙烯与离层区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可促进细胞合成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C.衰老叶片的脱落除了受生长素和乙烯的调控外,还与脱落酸的作用有关
D.对衰老叶片喷施一定量的低浓度生长素后,有利于促进衰老叶片的脱落

D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向是从形态学的上端到形态学的下端,所以叶柄对叶片产生的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时只能从远基端向近基端运输,A正确;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离层区细胞响应乙烯信号,通过产生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来水解细胞壁,B正确;脱落酸具有促进衰老叶片脱落的作用,C正确;对衰老叶片喷施一定量的低浓度生长素,有利于延缓衰老叶片的脱落,D错误。]
19.(不定项)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可通过调节相关内源激素水平来提高浮萍中淀粉的含量。利用一定浓度的烯效唑处理浮萍,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测量
时间 赤霉素
(mg/kg) 细胞分裂素
(mg/kg) 脱落酸
(mg/kg) 淀粉含量
(g/kg干重)
处理前 0.5 0.01 0.07 50
处理后 0.1 0.04 0.15 170
A.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相同
B.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在提高淀粉含量上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C.浮萍中淀粉含量的增多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控的结果
D.烯效唑的浓度越高,对浮萍中淀粉积累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BC [植物生长调节剂从分子结构来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吲哚丁酸,另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α-萘乙酸(NAA)、矮壮素等,A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一定浓度的烯效唑处理玉米后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淀粉的含量有所增长,故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在提高淀粉含量上可能具有协同作用,B正确;分析可知,一定浓度的烯效唑处理玉米后,玉米中淀粉的含量大幅度增加,细胞分裂素与脱落酸的含量也增加,而赤霉素的含量减
少,多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发生变化,说明玉米中淀粉的积累是细胞分裂素、脱落酸等多种植物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由题意可知,利用一定浓度的烯效唑处理玉米,对玉米籽粒中淀粉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但并没有表明烯效唑的浓度的高低,无法得出烯效唑的浓度越高,对浮萍中淀粉积累的促进作用越明显,D错误。]
20.(不定项)(2024·江西卷)阳光为生命世界提供能量,同时作为光信号调控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衍,使地球成为生机勃勃的美丽星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可通过感受光质和光周期等光信号调控开花
B.植物体中感受光信号的色素均衡分布在各组织中
C.植物体中光敏色素结构的改变影响细胞核基因的表达
D.光信号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机制是调节光合作用的强度


AC [植物叶片中的光敏色素可通过感受光质和光周期等光信号调控开花,A正确;感受光信号的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B错误;光敏色素在感受光周期信号改变时会发生结构的改变,这种改变会影响细胞核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开花,C正确;光信号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机制是调节植株生长、开花、衰老等,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1.(10分)将培养在琼脂培养基上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四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如下图),其中乙和丁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能射入,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_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的生长与光的关系。
(2)选择_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和根的生长与重力的关系。
(3)装置丁中的蚕豆幼苗的茎尖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____。如将丁的幼苗放在匀速旋转器上,茎尖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
丙、丁
甲、丙
向右弯曲生长
直立生长
(4)如图所示的白杨树的主干上端,A、B、C、D分别为生长正常的侧芽。
①这些侧芽发育成枝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
②生长素主要由____________处产生,以____________的方式到达侧芽并积累在侧芽处,在缺氧条件下,其运输的速度__________(填“减慢”或“加快”)。
③如果剪去顶芽,则____________芽将首先发育成枝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C、B、A
顶芽
主动运输
减慢
A
A处生长素浓度降低,顶端优势被解除
[解析] (1)实验目的是了解蚕豆茎的生长与光的关系,因此自变量是光的有无,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因此选择丙、丁两个装置进行实验。(2)实验目的是了解蚕豆茎和根的生长与重力的关系,自变量是重力的方向,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因此选择甲、丙两个装置进行实验。(3)装置丁中的蚕豆幼苗的茎尖受到右侧单侧光的刺激,在单侧光的作用下,生长素由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导致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速度快于向光侧,因此幼苗茎尖生长情况是向右弯曲生长。如将丁的幼苗放在匀速旋转器上,相当于植物受光照均匀,生长素均匀分布,植物将直立生长。(4)①顶芽
产生的生长素会积累在靠近顶芽的侧芽处,越靠近顶芽,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因此这些侧芽发育成枝的顺序依次为D、C、B、A。②生长素主要由顶芽处产生,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到达侧芽并积累在侧芽处,该过程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因此在缺氧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较少,生长素运输的速度减慢。③A芽受到抑制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大量积累在A芽处,抑制其发育成枝条,如果剪去顶芽,A处生长素浓度降低,顶端优势被解除,A芽将首先发育成枝条。
22.(10分)下图1为某课外活动小组为研究赤霉素(GA)和生长素(IAA)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图2为横置根部生长素分布和生长素作用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IAA和GA都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的分子,能够调节细胞的代谢。
(2)图1中“?”的处理方式应是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设置该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每组至少重复三次,并将结果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少__________________,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信息
加等量蒸馏水
作为空白对照
实验的误差
(3)图1中信息显示,GA和IAA对玉米胚芽鞘的生长都表现出________作用,B组中起这种作用最为显著的处理方式是______________。GA单独处理的两组中,A组的效果更为明显,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玉米胚芽鞘中自身的IAA含量较________(填“高”或“低”)。
(4)图2显示根部B侧生长素作用为________,对应浓度为________
(用图2中字母表示)。
促进
IAA+GA

抑制
D
(5)若图2曲线为胚芽鞘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E,则背光侧对应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
大于E、小于B
[解析] (1)IAA和GA都是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能够调节细胞的代谢。(2)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的处理方式应是加等量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实验时,为减少实验的误差,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每组至少重复三次,并将结果取平均值。(3)分析图1可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A和IAA对玉米胚芽鞘的生长都表现出促进作用,B组中IAA+GA促进作用最为显著。A组将胚芽鞘培养至第1天,B组将胚芽鞘培养至第8天,GA单独处理的两组中,A组的效果更为明显,且与IAA+GA共同作用的那一组相差不大,推测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玉米胚芽鞘中自身的IAA含量较高。(4)图2显示由于受重力影响,根部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B侧生长素作用为抑制,对应浓度为D。(5)若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E,则背光侧对应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E、小于B。
23.(11分)(2024·江西卷)当某品种菠萝蜜成熟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呼吸速率迅速上升,再迅速下降的现象。研究人员以新采摘的该菠萝蜜为实验材料,测定了常温有氧储藏条件下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变化趋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菠萝蜜在储藏期间,细胞呼吸的耗氧场所是线粒体的________,其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________,另一部分以________的形式散失。
(2)据图可知,菠萝蜜在储藏初期会释放少量乙烯,随后有大量乙烯生成,这体现了乙烯产生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
内膜
ATP
热能
正反馈调节
(3)据图推测,菠萝蜜在储藏5天内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为证实上述推测,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假设菠萝蜜中的可溶性糖均为葡萄糖,现有充足的新采摘菠萝蜜、仪器设备(如比色仪,可用于定量分析溶液中物质的浓度)、玻璃器皿和试剂(如DNS试剂,该试剂能够和葡萄糖在沸水浴中加热产生棕红色的可溶性物质)等。简要描述实验过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先上升后下降
将采摘后分别放置0、1、2、3、4、5天的菠萝蜜分成6组,编号为①②③④⑤⑥
②分别制作匀浆,取等量匀浆液;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分别在沸水浴中加热;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发现,新采摘的菠萝蜜在储藏过程中释放的乙烯能调控果实的呼吸速率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6支试管中分别添加等量的DNS试剂,混匀
在加热的过程中,使用比色仪分别测定各组试管中棕红色可溶性物质的浓度,记录并分析(2分)
乙烯增加了可溶性糖的含量从而
导致呼吸速率上升(2分)
[解析] (1)菠萝蜜在储藏期间,细胞呼吸的耗氧场所是线粒体的内膜,即消耗氧气的阶段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其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中转移到ATP中的能量可以用于耗能的生命活动。(2)据图可知,菠萝蜜在储藏初期会释放少量乙烯,随后有大量乙烯生成,进而加速了果实的成熟,这体现了乙烯产生的调节方式为正反馈调节。(3)图中显示,菠萝蜜在储藏5天内呼吸速率迅速上升而后下降,同时乙烯的产生量也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据此推测,该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为证实上述推
测,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假设菠萝蜜中的可溶性糖均为葡萄糖,现有充足的新采摘菠萝蜜、仪器设备(如比色仪,可用于定量分析溶液中物质的浓度)、玻璃器皿和试剂(如DNS试剂,该试剂能够和葡萄糖在沸水浴中加热产生棕红色的可溶性物质)等,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利用的原理是颜色反应,颜色的深浅代表葡萄糖含量的多少,据此简要描述实验过程:①分组编号,将采摘后分别放置0、1、2、3、4、5天的菠萝蜜分成6组,编号为①②③④⑤⑥,实验中保证采摘后用于实验的菠萝蜜生长状态一致;②分
别取等量的6组菠萝蜜制作匀浆,取等量(1毫升)匀浆液分别置于6支干净的试管中;③在6支试管中分别添加等量的DNS试剂,混匀;④分别在沸水浴中加热;⑤在加热的过程中,使用比色仪分别测定各组试管中棕红色可溶性物质的浓度,记录并分析。(4)图中呼吸速率与乙烯释放速率变化趋势相同,且呼吸速率正好比乙烯释放速率的变化滞后一天,其原因是乙烯增加了可溶性糖的含量从而导致呼吸速率上升。
24.(11分)福建青冈属于福建省三级濒危保护植物,扦插是繁殖福建青冈的有效方法。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α-萘乙酸(NAA)浸泡福建青冈插条1小时后进行扦插,40天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NAA是一种生长素类调节剂,生长素在植物细胞内由__________转化而来。科研人员选取了若干生长健壮的当年生福建青冈枝条,且保证每个枝条均保留相同数目的芽,选择上述实验材料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
(2)扦插前用NAA浸泡福建青冈插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调节剂处理插条的方法有很多,比较简便的是浸泡法和____________,浸泡法处理时最好选择环境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
色氨酸(1分)
生长健壮的当年生枝条容易生根,保留相同数目的芽可排除内源激素的影响
促进插条生根,提高
扦插的成活率
沾蘸法(1分)
遮阴和
空气湿度较高
(3)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图示结果为预实验结果,则后续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NAA浓度的升高,福建青冈插条的平均根长呈现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趋势。
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
学性和可行性

50~150 mg/L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重复实验过程
先增大
后减小
[解析] (1)生长素在植物细胞内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选取若干生长健壮的当年生福建青冈枝条且保证每个插条均保留相同数目的芽,意义是①生长健壮的当年生枝条容易生根,②保留相同数目的芽可以排除内源激素含量的不同带来的影响,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生长素类调节剂可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扦插前用NAA浸泡福建青冈插条的目的是促进插条生根,提高扦插的成活率。用调节剂处理插条的方法有很多,比较简便的是浸泡法和沾蘸法。浸泡法处理时最好选择环境条件为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因为遮阴可以减少插条的水分蒸发,空气湿度高有利
于保持插条的水分,为插条生根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3)在正式实验前要先做一个预实验,一方面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比如确定大致的浓度范围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避免在正式实验中因设计不合理而浪费时间和资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NAA浓度的升高,福建青冈插条的平均根长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若要进一步探究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可在50~150 mg/L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重复实验过程。
25.(13分)苜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牧草。苜蓿的秋眠性(寒冷条件下,某些品种会通过休眠来降低代谢强度,减缓生长速率,以度过逆境)是决定其合理引种和选择栽培地的重要指标。科研人员以苜蓿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1)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种,从中分别选择相同数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苜蓿植株移植于花盆中。实验设8 h/d、12 h/d和16 h/d光照处理,每个处理重复6组,共________组,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处理35 d后测定相关指标。
状态良好、长势等相同
54
(2)测定各组植株的株高,结果如表所示。
平均株高/cm 光照时间/(h/d)
8 12 16
甲 4 52 89
乙 28 53 91
丙 50 53 91
从表中数据可知,________h/d日照条件适宜苜蓿生长;野外生长时,短日照往往伴随寒冷等不利条件,其中________品种最可能存活下来。
16

(3)测定各组植株光敏色素含量和不同激素的比值,结果如图1、图2所示。
①植物体中IAA和GA(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细胞伸长,ABA(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细胞分裂。在一定范围内,图2中IAA/ABA、GA/ABA的值较大时会________植物生长。
②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某些品种的苜蓿可以在短日照寒冷条件下生存的原因是光照作为信号被光敏色素捕捉,使光敏色素含量________,并影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使代谢强度________。
①促进
抑制
促进
增加
IAA/ABA、GA/ABA的值(2分)
降低
(4)上述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苜蓿的合理引种与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光照时间对三个不同品种苜蓿生长
的影响及其机理(2分)
[解析] (1)由于本实验的自变量只有两个:不同品种的苜蓿和每天光照处理时间,所以苜蓿植株是无关变量,为了不影响实验结果,应选择状态良好、长势等相同的苜蓿植株,实验共6×3×3=54组。(2)从表中数据可知,光照时间为16 h/d时苜蓿平均株高最高,最适宜其生长;根据题干信息“寒冷条件下,某些品种会通过休眠来降低代谢强度,减缓生长速率,以度过逆境”可知,短日照下平均株高越低,植株越容易度过不利环境,所以甲品种最可能存活下来。(3)①植物体中IAA和GA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ABA(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根据表中的数据,日照时间为16 h/d
时苜蓿平均株高最高,再结合图2中IAA/ABA、GA/ABA的值较大时对应的日照时间也为16 h/d,由此说明IAA/ABA、GA/ABA的值较大时会促进植株生长。②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某些品种的苜蓿可以在短日照寒冷条件下生存的原因是光照作为信号被光敏色素捕捉,使光敏色素含量增加,并影响了IAA/ABA、GA/ABA的值,进而使代谢强度降低。(4)上述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光照时间对三个不同品种苜蓿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为苜蓿的合理引种与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
一、选择题
1.细胞内外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如K+、Na+、HCO3-和Cl-等,这些离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等离子有关
B.神经细胞内K+浓度低于膜外,K+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细胞
C.受到刺激时,由于Na+内流,神经元兴奋部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Na+和Cl-的含量有关,原因是其在细胞外液中含量占优势
B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2PO4-等离子有关,A正确;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K+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运出细胞,B错误;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C正确;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D正确。]
2.《黄帝内经》记载,饭后“四肢微动、温衣”,即饭后不要急于运动,更不要剧烈运动。饭后半小时左右,可以散步,运动到身体微微发热即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它对机体活动的调节与大脑皮层无关
B.饭后立即运动可以降低血糖,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C.饭后处于安静状态使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进而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
D.运动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

C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它对机体活动的调节受大脑皮层的调控,A错误;饭后立即运动,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所以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不利于降低血糖,B错误;饭后处于安静状态使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进而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C正确;运动会使人体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D错误。]
3.(2024·山东卷)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当抓捏面部皮肤时,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射,其反射通路如下所示,其中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面部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①→脑干→网状脊髓束→脊髓(胸段)→传出神经②→瞳孔开大肌
A.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
C.传出神经②属于躯体运动神经
D.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

C [题述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脑干和脊髓)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由脑发出的神经为脑神经,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故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B正确;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自主神经系统不包括躯体运动神经,传出神经②属于内脏运动神经,C错误;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则该反射活动不完整,不能完成,D正确。]
4.将枪乌贼神经元浸入盛有溶液X的水槽测量电位变化,下图1表示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A点的内侧和外侧,图2表示测得的A点膜电位变化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规定神经纤维膜A点外侧电位为0,则图1读数对应图2中a点数值
B.图2中b点较弱的刺激不会引起Na+内流,膜电位达不到阈值因此不会兴奋
C.溶液X中K+浓度升高会导致K+外流减少,引起图2中a点下移
D.兴奋传到A点后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随之兴奋在A点双向传导

A [静息时表现为内负外正的电位,如果规定神经纤维膜A点外侧电位为0,则图1读数应为负值,可对应图2中a点数值,A正确;图2中b点较弱的刺激膜电位达不到阈值因此不会产生动作电位,但仍可引起Na+内流,B错误;a的绝对值的大小代表静息电位的大小,静息电位的大小取决于膜内外的K+浓度差,因此内环境K+浓度升高,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变小,静息电位变小,所以a点上升,C错误;兴奋传到A点后由于Na+内流,兴奋部位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但结合图1的刺激位点在A点左侧可知,A点兴奋后兴奋应继续向右传导而非双向传导,D错误。]
5.图1为某突触结构示意图,图2、图3 分别为该突触使用箭毒浸泡前、后,给予突触前神经元相同刺激之后,测得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单位:mV)。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箭毒可能通过影响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来抑制兴奋的传递
B.a为突触小泡,其中的神经递质可能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也可能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C.神经元从产生兴奋到恢复静息状态,同一种离子会出现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
D.刺激一段时间后才检测到电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兴奋在突触处存在信号的转换

B [比较图2和图3可知,箭毒浸泡后,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受到抑制,故箭毒可能是通过阻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来抑制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A正确;由图2可知,图1轴突接受刺激后,a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即兴奋,故a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不可能是抑制性神经递质,B错误;产生兴奋时,Na+内流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恢复静息状态时,Na+—K+泵运输Na+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故神经元从产生兴奋到恢复静息状态,同一种离子会出现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C正确;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需要“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故刺激一段时间后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D正确。]
6.人体垂体细胞中生长激素(蛋白质)的合成、运输和释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3H标记氨基酸可以追踪生长激素的分泌过程
B.②或③异常均可使生长激素失去活性
C.含有④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
D.生长激素在细胞内运输的过程依赖于细胞骨架

C [由题干信息可知,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3H标记氨基酸可以追踪生长激素的分泌过程,A正确;②内质网或③高尔基体异常,则不能合成有活性的分泌蛋白,可使生长激素失去活性,B正确;④是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有些植物细胞内部也有溶酶体,C错误;生长激素通过囊泡运输,囊泡需要在细胞骨架上运动,D正确。]
7.航天员进入太空后,由于脱离了地心引力,血液上浮,头部血量增加。机体误认为身体中水量过多,从而引起身体排尿增加造成脱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脱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这个刺激会传至下丘脑渗透压调节中枢产生渴觉
B.头部血量增加时,血浆中的血红蛋白会运来更多的氧气,保证脑细胞的有氧呼吸
C.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属于分级调节,有利于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D.太空中航天员可通过位于小脑的神经中枢调节机体的平衡能力,减少体位翻转现象

D [产生渴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错误;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部,血浆中含有的为血浆蛋白,B错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该过程不属于分级调节,C错误;调节机体的平衡中枢位于小脑,太空中航天员可通过位于小脑的神经中枢调节机体的平衡能力,减少体位翻转现象,D正确。]
8.某实验室通过手术获得下丘脑部分损毁却能存活的大鼠,取正常鼠和手术损毁鼠多组,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放置30 min,然后测定大鼠单位时间的耗氧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乙鼠在低温环境下耗氧量低的原因是呼吸酶活性较低
B.甲是正常鼠,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乙是手术损毁鼠,体温发生明显的变化
C.实验证明下丘脑中含有感受外界温度变化的感受器
D.乙鼠可能会出现血糖调节异常

C [乙鼠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被破坏,其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机体内相关酶的活性也会下降,可见,乙鼠在低温环境下耗氧量低的原因是呼吸酶活性较低,A正确。正常鼠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正常,体温能保持相对稳定,手术损毁鼠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被破坏,体温不能维持相对稳定,因此体温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由图可知,甲的耗氧量变化不大,乙的耗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说明甲为体温调节能力正常的正常鼠,乙为失去体温调节能力的手术损毁鼠,B正确。该实验中涉及的温度感受器位于皮肤,不能证明下丘脑中含有感受外界温度变化的感受器,C错误。下丘脑能够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加速肝糖原分解,调节血糖浓度;由图可知,甲的耗氧量变化不大,乙的耗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说明甲为体温调节能力正常的正常鼠,乙为失去体温调节能力的手术损毁鼠,说明乙鼠的下丘脑部分功能损毁,可能会出现血糖调节异常,D正确。]
9.某实验小组打算用小鼠为实验材料,通过检测处理前后小鼠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变化量,验证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中对下丘脑起反馈调节作用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而非促甲状腺激素。下列处理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将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均切除垂体,给其中一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
B.将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切除其中一组小鼠的甲状腺,然后给两组小鼠注射等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
C.将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均切除垂体,给其中一组饲喂甲状腺激素
D.将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切除其中一组小鼠的甲状腺,然后给两组小鼠饲喂等量的甲状腺激素

B [将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均切除垂体,给其中一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则两组小鼠都能产生甲状腺激素,无法验证,A不符合题意;将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切除其中一组小鼠的甲状腺,则该组小鼠不能产生甲状腺激素,另一组小鼠可以产生甲状腺激素,然后给两组小鼠注射等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以验证,切除甲状腺一组的小鼠不能对下丘脑起反馈调节作用,另一组则可以,B符合题意;将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均切除垂体,给其中一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则两组小鼠都能产生甲状腺激素,且两组小鼠都没有促甲状腺激素,无法验证,C不符合题意;将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切除其中一组小鼠的甲状腺,然后给两组小鼠饲喂等量的甲状腺激素,则两组小鼠都有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无法验证,D不符合题意。]
10.根据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若干亚群,其中常见的有具有协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和具有杀伤靶细胞功能的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某科研组做了用HIV感染上述两类T细胞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HIV破坏T细胞将导致艾滋病患者患癌的可能性增大
B.Tc细胞减少可能是因为Tc细胞的凋亡
C.Th细胞易受HIV的攻击,将影响患者的体液免疫能力
D.正常机体内Tc细胞的形成与Th细胞无关

D [据题图可知,HIV侵入机体后,可导致Th细胞显著减少,而T细胞是参与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细胞,因此HIV破坏T细胞将导致艾滋病患者患癌的可能性增大,A正确;感染HIV后,机体Tc细胞略有减少,可能是自身免疫防御功能发挥作用,裂解被HIV侵染的T细胞,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B正确;体液免疫中,Th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信号之一,且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因此Th细胞受HIV攻击会影响患者的体液免疫能力,C正确;正常机体内Tc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辅助,D错误。]
11.血管性水肿又称“巨大荨麻疹”,是一种发生于皮下疏松组织或黏膜的局限性水肿,若伴发喉头水肿则会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其发病原因以过敏为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导致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下降,引起组织水肿,但不破坏组织细胞
B.若某人患巨大荨麻疹,其子女一定会患该病
C.临床上可通过减少淋巴液回流到组织液的量来缓解病情
D.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正常机体产生的抗体存在位置不同

D [过敏反应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进而导致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上升,渗透压相对升高,进而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荨麻疹属于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但不一定遗传给后代,因此若某人患巨大荨麻疹,其子女不一定会患该病,B错误;临床上可通过增加组织液向淋巴液转化、淋巴液回流到血浆的量来缓解病情,C错误;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正常机体产生的抗体存在位置不同,正常机体的抗体存在于血清等部位,而过敏反应的抗体吸附在特定细胞表面,D正确。]
12.(2024·江西卷)某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会引起机体产生急性炎症反应(造成机体组织损伤)。为研究化合物Y的抗炎效果,研究人员以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炎症小鼠为空白对照,以中药复方制剂H为阳性对照,用相关淋巴细胞的增殖率表示炎症反应程度,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LPS诱导的急性炎症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失调所引起的机体反应
B.中药复方制剂H可以缓解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
C.化合物Y可以增强急性炎症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D.中药复方制剂H比化合物Y具有更好的抗炎效果

C [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炎症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失调所引起的机体反应,A正确;据图所示,使用中药复方制剂H的阳性对照组,淋巴细胞的增殖率明显降低,淋巴细胞的增殖率越高说明炎症反应程度越大,因此表明中药复方制剂H可以缓解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B正确;使用化合物Y后,淋巴细胞的增殖率降低,特异性免疫反应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因此化合物Y会减弱急性炎症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反应,C错误;使用中药复方制剂H时淋巴细胞增殖率小于使用化合物Y时淋巴细胞增殖率,而淋巴细胞的增殖率越高说明炎症反应程度越大,因此说明中药复方制剂H比化合物Y具有更好的抗炎效果,D正确。]
13.不同浓度的α-萘乙酸(NAA)对水稻幼苗茎的作用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示结果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A对水稻幼苗茎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所以是植物激素
B.NAA对水稻幼苗茎的生长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
C.A~B段,促进作用逐渐增强,B~D段,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D.D点对应浓度的NAA可能促进水稻幼苗根的生长

B [NAA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属于植物激素,A错误。据图分析可知,A、B、C点对应浓度的NAA能促进水稻幼苗茎的生长,D点对应浓度的NAA能抑制水稻幼苗茎的生长,这体现了NAA对水稻幼苗茎的生长的调节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B正确。图中单位生长长度所花时间越多,则促进作用越慢,据图分析可知,A~B段,对应浓度的NAA促进水稻幼苗茎的生长的作用逐渐加强;B~C段,促进作用逐渐减弱,故B~D段,是先促进后抑制,并不是抑制作用逐渐增强,C错误。NAA是生长素类似物,与茎相比,根对NAA更敏感,D点对应浓度的NAA抑制水稻幼苗茎的生长,则对水稻幼苗根的生长也是起抑制作用,D错误。]
14.(2024·天津卷)突变体是研究植物激素功能的常用材料,以下研究材料选择不当的是(  )
A.生长素促进植物生根——无侧根突变体
B.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无果实突变体
C.赤霉素促进植株增高——麦苗疯长突变体
D.脱落酸维持种子休眠——种子成熟后随即萌发突变体

B [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进而促进植株生根,A不符合题意;乙烯则促进果实的成熟,但不能促进果实发育,因此不能利用无果实突变体作为材料进行研究,B符合题意;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也能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从而促进植株增高,C不符合题意;脱落酸可抑制萌发,维持种子休眠,D不符合题意。]
15.甲瓦龙酸在长日照条件下易形成赤霉素;短日照条件下,则在光敏色素参与下形成脱落酸;特殊情况下,甲瓦龙酸可以合成细胞分裂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叶肉细胞中
B.细胞分裂素既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也能促进细胞质分裂
C.夏季易形成赤霉素,冬季易形成脱落酸
D.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与基因、激素和环境密切相关

A [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A错误。细胞分裂素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延缓细胞衰老,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分裂,生长素促进细胞核分裂,B正确。甲瓦龙酸在长日照条件下易形成赤霉素,短日照条件下,则在光敏色素参与下形成脱落酸;夏季日照时间长,因此易形成赤霉素,冬季日照时间短,因此易形成脱落酸,C正确。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D正确。]
16.(不定项)我国在脑机接口系统的实用性开发上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接口”可用特定电极编码和解码大脑的指令,并使连接的机械设备完成大脑的指令。医疗人员为因脑外伤导致手部精细运动基本无法完成的患者植入脑机接口,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后病情大有好转。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微电极采集到的脑部神经信号经转化后可支配电动假肢
B.手的体积比例较小,故其相应的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的范围较小
C.“接口”类似于神经中枢,可将接收到的神经信号转化成化学信号
D.脑机接口的应用可以使我们不发出声音就能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BC [据图可知,大脑皮层区产生的神经信号被微电极采集后,经微电脑转化,可控制电动假肢拿水杯喝水,A正确;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的范围与相关部位的运动精细程度有关,手部运动复杂而精细,其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的范围较大,B错误;“接口”类似于神经中枢,可将接收到的神经信号转化成控制电动假肢的命令,即计算机指令,而非化学信号,C错误;脑机接口的应用可使我们不发出声音就能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D正确。]
17.如图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③含量过高时,①②的含量会下降
B.血糖调节过程中,④作用的靶细胞可以是肝细胞
C.垂体细胞表面只有一种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D.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③和④可呈相抗衡关系

C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③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②促甲状腺激素,使其含量降低,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A正确;④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可以作用于肝细胞,促进其合成肝糖原,B正确;垂体细胞表面有多种激素的特异性受体,如图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作用于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也可以作用于垂体细胞,说明垂体上的特异性受体不止一种,C错误;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③甲状腺激素能够升高血糖,④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两者在调节血糖上呈相抗衡关系,D正确。]
18.(不定项)信号分子在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下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Ⅰ、Ⅱ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表示体温调节过程,E为神经递质,Ⅱ可为肾上腺髓质细胞
B.若表示反射弧中的某部分,则E可表示乙酰胆碱,F表示受体蛋白
C.若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A细胞
D.若表示水盐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则可能是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引起的


CD [若表示体温调节过程,E为神经递质,Ⅱ可为肾上腺髓质细胞,肾上腺素分泌可增加产热,A正确;如果题图表示的是反射过程,则E表示的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则F表示的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B正确;如果题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B细胞,E为胰岛素,C错误;如果题图表示水盐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促使Ⅱ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则可能是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引起的,D错误。]
19.(不定项)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可由神经—肌肉接头处入侵神经细胞,过程如图所示。目前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狂犬病发病最有效的措施。狂犬病疫苗是将狂犬病病毒接种在地鼠肾细胞中培养后,收获病毒液,经灭活纯化而成。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灭活的狂犬疫苗注射人体内只刺激机体发生细胞免疫
B.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侵入人体的部分病毒,此过程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狂犬病病毒通过胞吞进入突触小体并释放其RNA进行运输
D.人被咬伤后可注射狂犬病疫苗,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直接消灭病毒


BC [灭活的狂犬疫苗(病毒已经死亡,失去侵染性)注射到人体后,会刺激机体发生体液免疫,A错误;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侵入人体的部分病毒,属于第二道防线,B正确;神经冲动是从轴突末端向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传递,从图中可以看出狂犬病病毒被胞吞进入突触小体并释放其RNA沿着轴突逆行,与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相反,C正确;人被狗咬伤后,应先注射免疫球蛋白,然后再注射狂犬病疫苗,且抗体不能直接消灭病毒,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D错误。]
20.(不定项)拟南芥超矮生型突变体有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两种,研究者以野生型和超矮生型突变体拟南芥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赤霉素和生长素在调节野生型拟南芥茎的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B.图乙表明,高浓度的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茎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C.图甲、乙所用的超矮生型突变体都属于激素不敏感型
D.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和生长素同时处理,并不能提高该突变体茎的长度


BD [由图甲、乙可推知,赤霉素和生长素都可以促进正常拟南芥的生长,故二者在调节野生型拟南芥茎的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A正确;图乙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茎的生长促进作用减弱,未体现抑制作用,B错误;实验结果表明,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后均不起作用,故该超矮生型拟南芥品种属于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C正确;实验没有两种激素共同作用的实验数据,所以无法判断,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1.(11分)图1表示多个神经元共同控制肌肉收缩的过程,①②③表示不同的神经元。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①的静息电位是由________引起的,其兴奋时,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
(2)图1中共有________个突触;兴奋在a、b之间的传递方向为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a处为神经元的________(填神经元组成)膜。
(3)分析图1可知,机体防止肌肉持续收缩的机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外流
相反
4
b→a
树突
突触前膜(b)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a),使Cl-通道打开,Cl-内流,导致神经元②的兴奋性减弱,肌肉收缩强度下降(3分)
(4)ⅰ.若图1放大处的突触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则给予神经元②适宜刺激后,在P时刻用药物抑制a、b之间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a处膜电位对应图2中的曲线________。
ⅱ.神经元③未受到刺激时,用药物促使图1放大处的突触后膜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a处膜电位对应图2中的曲线________。
ⅲ.用药物阻断图1放大处的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和Cl-通道,同时给予神经元②适宜刺激,a处膜电位对应图2中的曲线________。



[解析] (1)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引起的。未兴奋部位的电位为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兴奋部位的电位为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所以当神经元兴奋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而兴奋传导方向则相反。(2)图中神经元①②之间,神经元②③之间,神经元③②之间,以及神经元③与肌细胞之间各形成1个突触,共有4个突触。神经递质只由突触前膜释放,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即由b→a。结合图1可知,a处为树突膜。(3)为防止肌肉持续收缩,图1放大处的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Cl-通道打开,
Cl-内流,导致神经元②的兴奋性减弱,肌肉收缩强度下降。(4)ⅰ.若图1放大处的突触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则给予神经元②适宜刺激后,在P时刻用药物抑制a、b之间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此时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不能分解,使突触后膜的Na+通道持续打开,Na+持续内流,膜电位对应曲线Ⅳ。ⅱ.神经元③未受到刺激时,用药物促使图1放大处的突触后膜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导致突触后膜电位下降,膜电位对应曲线Ⅰ。ⅲ.用药物阻断图1放大处的突触后膜的Na+通道和Cl-通道,同时给予神经元②适宜刺激,此时不会引起Na+内流,不会形成动作电位,因而膜电位对应曲线Ⅱ。
22.(10分)(2024·重庆卷)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调节血糖平衡。为探究雌激素是否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
(1)卵细胞产生的雌激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运输到肝细胞,作用于雌激素受体(ER),ER激活肝细胞内的下游信号。
(2)研究者构建雌激素激活肝细胞模型鼠,将肝细胞置于不含葡萄糖的培养液中,分别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如图1。为提高葡萄糖含量以便检测,添加了胰高血糖素进行处理,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答一点)。
血液(或体液或血浆)
促进肝糖原分解(或促进非糖物质转
化)
如图1处理,Ⅱ组用胰高血糖素处理,除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外,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由实验可以得出,在降低血糖上,雌激素和胰岛素的相互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除胰高血糖素对Ⅲ组实验结果的影响(或证明胰高血糖素对雌激素的作用无影响)
协同(或雌激素促进胰岛素的降糖功能)
(3)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实验者进行体内实验,有人认为实验设计不合理,即使不考虑其他激素对血糖水平的影响,也无法得出雌激素与胰岛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你认为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排除
内源胰岛素的影响
[解析] (1)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激素等化学物质,是通过体液运输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因此,卵细胞产生的雌激素可通过血液(或体液或血浆)运输到肝细胞。(2)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为提高葡萄糖含量,添加了胰高血糖素进行处理,但本实验是探究雌激素是否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影响,因此为控制单一变量,Ⅱ组单用胰高血糖素处理,
可排除胰高血糖素对Ⅲ组实验结果的影响(或证明胰高血糖素对雌激素的作用无影响)。对比图1中Ⅱ组与Ⅲ组的数据信息可以发现,Ⅲ组激活组血糖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由此可推测,雌激素能够促进胰岛素的降糖作用(或二者是协同作用)。(3)实验动物本身的胰岛B细胞也能合成分泌胰岛素,本实验没有排除内源胰岛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3.(12分)(2024·山东卷)由肝细胞合成分泌、胆囊储存释放的胆汁属于消化液,其分泌与释放的调节方式如图所示。
(1)图中所示的调节过程中,迷走神经对肝细胞分泌胆汁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说明肝细胞表面有___________。肝细胞受到信号刺激后,发生动作电位,此时膜两侧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
ACh的受体
内正外负
(2)机体血浆中大多数蛋白质由肝细胞合成。肝细胞合成功能发生障碍时,组织液的量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临床上可用药物A竞争性结合醛固酮受体增加尿量,以达到治疗效果,从水盐调节角度分析,该治疗方法使组织液的量恢复正常的机制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
竞争性结合醛固酮受体,使醛固酮的作用减弱,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减少,促进更多的Na+排出体外,带走大量水分,从而使组织液的量恢复正常
药物A
(3)为研究下丘脑所在通路胆汁释放量是否受小肠Ⅰ细胞所在通路的影响,据图设计以下实验,已知注射各试剂所用溶剂对实验检测指标无影响。
实验处理:一组小鼠不做注射处理,另一组小鼠注射________(填序号)。①ACh抑制剂 ②CCK抗体 ③ACh抑制剂+CCK抗体检测指标:检测两组小鼠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及结论:若检测指标无差异,则下丘脑所在通路不受影响。

肝细胞分泌胆汁的量
[解析] (1)迷走神经通过神经调节释放ACh作用于肝细胞,证明肝细胞上有ACh的受体。发生动作电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2)肝细胞合成功能发生障碍时,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大量渗透到组织液,组织液的量增加,导致组织水肿。药物A竞争性结合醛固酮受体,使醛固酮的作用减弱,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减少,促进更多的Na+排出体外,带走大量水分,从而使组织液的量恢复正常。(3)由图可知,小肠Ⅰ细胞所在通路相关的物质是CCK,即自变量是是否注射CCK抗体,因变量是肝细胞分泌胆汁的量。所以实验处理:一组小鼠不做注射处理,另一组小鼠注射CCK抗体。检测指标:检测两组小鼠的肝细胞分泌胆汁的量。
24.(11分)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下图为免疫细胞参与机体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某种物质,④⑤⑥⑦代表某种细胞,其中抗原呈递细胞能够吞噬病原体。回答下列问题:
(1)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免疫系统的第________道防线被破坏,该防线属于________性免疫。
(2)VZV初次入侵机体时,细胞⑤的增殖、分化需要的信号除了图中所示信号以外,还需要________的刺激。形成的浆细胞分泌的②________(填名称)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进而被________细胞消化。

非特异
抗原
抗体
吞噬
(3)水痘临床诊断时,须注意与荨麻疹相区分。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是一种________现象,属于机体免疫系统__________功能过强的表现。
(4)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下图表示2007-2015年某地儿童水痘疫苗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的调查结果。
过敏
免疫防御
①由图可知,随水痘疫苗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总体呈______趋势。接种疫苗是一种人工_______(填“主动”或“被动”)免疫。
②减毒活疫苗是指病原体经过各种处理后毒性减弱,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接种VARV后可引起人体的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体液”或“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当接种水痘疫苗后,如再次接触到VZV,体内的浆细胞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降
主动
细胞免疫和体液
B细胞和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
[解析] (1)呼吸道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清扫、阻挡异物等作用,当VZV从呼吸道侵入人体时,呼吸道黏膜受损者,会失去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阻挡和黏液的吸附作用;该过程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2)细胞⑤能够增殖、分化产生⑥(能分泌抗体)和⑦,表示B细胞;B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的信号除了图中所示信号以外,还需要抗原的刺激;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消化。(3)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
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过敏反应;它是针对非致病性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过强的表现。(4)①由图可知,随水痘疫苗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接种VARV的这种免疫方式能够激发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属于主动免疫。②减毒活疫苗仍保留免疫原性,故接种VARV后可引起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当接种水痘疫苗后,如再次接触到VZV,机体会发生二次免疫,此时浆细胞的来源是B细胞和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
25.(11分)研究人员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水飞蓟(其种子可提取治疗肝炎的药用有机物水飞蓟宾),结果如图1所示。请据图回答: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细胞合成的,能在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的分子。而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与植物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2)本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可知,赤霉素和矮壮素对水飞蓟产量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
信息(1分)
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
促进(1分)
抑制(1分)
(4)研究人员进一步测定了赤霉素和矮壮素对水飞蓟宾含量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可知,对水飞蓟宾含量有抑制作用的是_____
___________。当矮壮素含量为100~300 mg/L时,对水飞蓟宾含量的影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霉
素和矮壮素
随矮壮素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减弱
[解析]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细胞合成的,能在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调节植物生命活动;与植物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2)据题干信息“研究人员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水飞蓟”,结合图1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3)据图1结果可知,与对照相比,赤霉素促进水飞蓟产量增加;矮壮素抑制水飞蓟产量增加。(4)据图2可知,与激素浓度为0时相比,施加赤霉素和矮壮素的实验组水飞蓟宾的含量均有所下降,故对水飞蓟宾含量有抑制作用的是赤霉素和矮壮素;据图2可知,当矮壮素含量为100~300 mg/L时,随着矮壮素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减弱。章末综合测评(五) (第5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B C D D C D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C C D ACD CD D BC AC
21.(每空1分,共10分)(1)丙、丁 (2)甲、丙 (3)向右弯曲生长  直立生长 (4)①D、C、B、A ②顶芽 主动运输 减慢 ③A A处生长素浓度降低,顶端优势被解除
22.(每空1分,共10分)(1)信息 (2)加等量蒸馏水 作为空白对照 实验的误差 (3)促进 IAA+GA 高 (4)抑制 D (5)大于E、小于B
23.(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1)内膜 ATP 热能 (2)正反馈调节 (3)先上升后下降 ①将采摘后分别放置0、1、2、3、4、5天的菠萝蜜分成6组,编号为①②③④⑤⑥ ③在6支试管中分别添加等量的DNS试剂,混匀 ⑤在加热的过程中,使用比色仪分别测定各组试管中棕红色可溶性物质的浓度,记录并分析(2分) (4)乙烯增加了可溶性糖的含量从而导致呼吸速率上升(2分)
24.(除标注外,每空1.5分,共11分)(1)色氨酸(1分) 生长健壮的当年生枝条容易生根,保留相同数目的芽可排除内源激素的影响 (2)促进插条生根,提高扦插的成活率 沾蘸法(1分) 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 (3)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在50~150 mg/L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重复实验过程 先增大后减小
25.(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3分)(1)状态良好、长势等相同 54 (2)16 甲 (3)①促进 抑制 促进 ②增加 IAA/ABA、GA/ABA的值(2分) 降低 (4)光照时间对三个不同品种苜蓿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2分)
1.A [分析题图可知,装置Ⅰ中幼苗处于暗室中,没有单侧光的刺激,因此幼苗将直立生长;装置Ⅱ的右侧上方有单侧光刺激,此时单侧光使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一侧,背光一侧生长快,从而使幼苗的茎弯向光源生长;装置Ⅲ的右上方和右下方均有单侧光,因此与装置Ⅱ相同,幼苗的茎表现为弯向光源生长,A符合题意。]
2.B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A正确;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为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B错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到达侧芽部位,引起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进而抑制侧芽的生长,而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所以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C正确;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D正确。]
3.B [AUX1缺失突变体导致生长素不能正常运输,顶端优势消失,分蘖可能增多,A正确;分蘖发生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时会对分蘖产生抑制,导致分蘖减少,B错误;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C正确;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芽,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促进分蘖的生长,却抑制根的生长,D正确。]
4.C [IAA浓度为b时,根能够生长,只是此时的IAA浓度不能促进根的生长,A错误;IAA浓度大于c且曲线在横轴上方时,仍然能够促进茎的生长,只是促进作用减弱,B错误;据曲线图可知,仅IAA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而GA只表现出促进生长的特点,C正确;相对于茎而言,根对IAA和GA更敏感,D错误。]
5.D [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质分裂,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核分裂,因此草莓果实在细胞分裂阶段,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含量较高,A正确;赤霉素既能促进细胞伸长也能促进细胞分裂,因此细胞伸长阶段,赤霉素含量较高,B正确;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还可以促进叶、花和果实脱落,因此在草莓果实成熟阶段和衰老阶段,乙烯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C正确;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脱落酸等激素共同控制草莓的生长、发育,其中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表现为协同作用,脱落酸、乙烯抑制植物生长,二者表现为协同作用,但是这四种激素之间不全是协同作用,D错误。]
6.D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油菜素内酯的浓度和大麦的种类,A错误;由于无空白对照,不能说明油菜素内酯能提高α淀粉酶活性,B错误;据图可知,油菜素内酯浓度在0.5~1.7 mg·L-1及2.8~3.0 mg·L-1时,海安大麦苗的α淀粉酶活性大于江海大麦苗的,但油菜素内酯浓度在1.7~2.8 mg·L-1时,江海大麦苗的α淀粉酶活性大于海安大麦苗的,C错误;分析图中曲线可知,油菜素内酯浓度为2.0 mg·L-1左右时,存在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处理下,江海大麦苗的α淀粉酶活性相同的情况,D正确。]
7.C [分析题图可知,MeJA处理组的花青素相对量高于无处理的对照组,可见MeJA促进花青素合成,而GA处理组花青素相对量低于无处理的对照组,可见GA抑制花青素合成;GA和MeJA共处理组的花青素相对含量高于无处理的对照组但低于MeJA单独处理组,可见GA抑制了MeJA介导的花青素生物合成,但题图无法得知MeJA通过抑制GA的合成,促进花青素合成,A、B错误,C正确。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赤霉菌体内产生的GA不属于植物激素,D错误。]
8.D [脱落酸可以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降低植物的蒸腾速率,A错误;赤霉素的作用可促进细胞的伸长,故用赤霉素类调节剂处理拔节期高粱可增加其株高,B错误;乙烯利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处理刚采摘的香蕉可促进其成熟,C错误;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上,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防止果实和叶片脱落、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子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正确。]
9.D [矮壮素是人工合成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不是从植物体提取的,A 错误;由图可知,施用矮壮素的最适浓度不是400 mg/L,应该在200 mg/L左右,因为矮壮素浓度在200 mg/L左右时,地上部鲜重和果实总产量均达到最大,B错误;随矮壮素浓度增高,株高先降低后稳定,曲线并没有回升,因此矮壮素的矮化作用是先增强后稳定,或一直增强只是增强幅度减缓,而非减弱,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果实总产量与幼苗地上部鲜重的变化趋势较为相近,D 正确。]
10.B [实验目的是探索生长素类似物(NAA)对大蒜生根的影响,自变量是NAA的浓度,与对照组蒸馏水相比,NAA浓度小于10-7 mol·L-1时,生根数量较多,起促进作用,NAA浓度大于10-7 mol·L-1时,生根数量较少,起抑制作用,位于相同纵坐标所对应的横坐标的NAA浓度可能不同,因此不同浓度NAA对大蒜生根的促进作用可能相同,A、D错误;该实验中已经能确定促进根生长的最适NAA浓度范围为10-12 mol·L-1~10-8 mol·L-1,只需在该浓度范围内设置更小梯度进行实验即可,不需要设蒸馏水组,B正确;图示结果可说明NAA对大蒜生根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虽然NAA与生长素具有相同的生理效应,但要得到具体结论还需以生长素为自变量进行实验,C错误。]
11.B [芸苔素的浓度远低于赤霉素的浓度,而促进效果非常明显,说明杜仲叶片对芸苔素更敏感,A正确;与对照组相比,图中3个浓度的赤霉素均具有促进作用,但不能说明其他浓度的赤霉素也都是促进作用,B错误;设置对照组是为了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将实验组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产生的影响是外源物质的作用,C正确;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本实验中生长调节剂的浓度范围可以通过预实验确定,D正确。]
12.C [莴苣种子细胞中没有叶绿素,因而红光促进种子萌发的过程不是通过叶绿素起作用的,A错误;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不需要红光提供能量,其消耗的能量来自种子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B错误;二、三组实验对比,种子萌发率基本相同,据此可推测,在莴苣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红光可能促进了种子细胞内赤霉素的合成,C正确;赤霉素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但是不能为萌发提供营养,D错误。]
13.C [韭黄是在不见光的条件下生长的,其长成过程没有光照,而光敏色素主要是感受光信号的,所以韭黄的长成与光敏色素无关,A错误;光敏色素吸收红光或远红光后会发生结构变化,进而通过信号转导进入细胞核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而不是直接进入细胞核,B错误;小麦种子在冬至日前后(温度较低时)进行处理,利用了春化原理,这主要体现了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C正确;环境因素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实质是通过影响植物体内的基因表达等多种途径,而不只是影响激素的作用,D错误。]
14.C [题意显示,根横放时,根冠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会沉降到细胞下侧,诱发内质网释放Ca2+到细胞质内,与钙调素结合,激活细胞下侧的钙泵和生长素泵,最终影响该侧细胞生长,表现为根向地生长,而茎会表现向光生长,据此可推测,植物根部和茎部的生长素分布都可能受平衡石细胞的影响,A正确;题意显示,根横放时,根冠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会沉降到细胞下侧,诱发内质网释放Ca2+到细胞质内,与钙调素结合,激活细胞下侧的钙泵和生长素泵,于是细胞下侧积累过多Ca2+和生长素,影响该侧细胞生长,据此可推测,当内质网中初始Ca2+水平较低时,根横放时其向地性程度会减小,B正确;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最终将重力信号转换成影响生长素分布的信号,进而引起植物的向性运动,C错误;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植物根部生长素仍能极性运输,但根部的生长素不能横向运输,因而根失去向地生长特性,D正确。]
15.D [菊花是自然条件下秋季开花的植物,是短日照植物,遮光处理可使其提前开花,A错误;玉米倒伏后,茎背地生长与重力引起近地侧生长素含量较高有关,B错误;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值高时能诱导芽的分化,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值低时能诱导根的分化,C错误;土壤干旱时,豌豆根部合成的脱落酸向地上运输可引起气孔关闭,以减少水分蒸腾,D正确。]
16.ACD [沙柳的正常生长在根本上是基因适时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错误;题述过程解除了植物的顶端优势,而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正确;摘除沙柳一定量成熟叶片,是为了防止蒸腾作用散失过多的水分,C错误;侧芽合成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根尖,掐尖留芽可使侧芽发育成枝条,D错误。]
17.CD [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玉米叶片内的生长素浓度在第6~7天左右减少量最大,A错误。由图可知,干旱环境下,在1~3天时,脱落酸浓度越来越大,而生长素浓度保持相对稳定;4~5天时,脱落酸浓度降低,生长素浓度也降低,可见,脱落酸浓度和生长素浓度之间不是简单的负相关关系,B错误。脱落酸对照组和干旱组相差很大,而生长素对照组和实验组差别不大,说明干旱对玉米叶片中脱落酸的影响远远大于对生长素的影响,C正确。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玉米叶片内脱落酸的浓度趋于稳定,D正确。]
18.D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向是从形态学的上端到形态学的下端,所以叶柄对叶片产生的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时只能从远基端向近基端运输,A正确;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离层区细胞响应乙烯信号,通过产生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来水解细胞壁,B正确;脱落酸具有促进衰老叶片脱落的作用,C正确;对衰老叶片喷施一定量的低浓度生长素,有利于延缓衰老叶片的脱落,D错误。]
19.BC [植物生长调节剂从分子结构来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吲哚丁酸,另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α萘乙酸(NAA)、矮壮素等,A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一定浓度的烯效唑处理玉米后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淀粉的含量有所增长,故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在提高淀粉含量上可能具有协同作用,B正确;分析可知,一定浓度的烯效唑处理玉米后,玉米中淀粉的含量大幅度增加,细胞分裂素与脱落酸的含量也增加,而赤霉素的含量减少,多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发生变化,说明玉米中淀粉的积累是细胞分裂素、脱落酸等多种植物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由题意可知,利用一定浓度的烯效唑处理玉米,对玉米籽粒中淀粉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但并没有表明烯效唑的浓度的高低,无法得出烯效唑的浓度越高,对浮萍中淀粉积累的促进作用越明显,D错误。]
20.AC [植物叶片中的光敏色素可通过感受光质和光周期等光信号调控开花,A正确;感受光信号的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B错误;光敏色素在感受光周期信号改变时会发生结构的改变,这种改变会影响细胞核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开花,C正确;光信号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机制是调节植株生长、开花、衰老等,D错误。]
21.(1)实验目的是了解蚕豆茎的生长与光的关系,因此自变量是光的有无,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因此选择丙、丁两个装置进行实验。(2)实验目的是了解蚕豆茎和根的生长与重力的关系,自变量是重力的方向,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因此选择甲、丙两个装置进行实验。(3)装置丁中的蚕豆幼苗的茎尖受到右侧单侧光的刺激,在单侧光的作用下,生长素由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导致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速度快于向光侧,因此幼苗茎尖生长情况是向右弯曲生长。如将丁的幼苗放在匀速旋转器上,相当于植物受光照均匀,生长素均匀分布,植物将直立生长。(4)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会积累在靠近顶芽的侧芽处,越靠近顶芽,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因此这些侧芽发育成枝的顺序依次为D、C、B、A。②生长素主要由顶芽处产生,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到达侧芽并积累在侧芽处,该过程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因此在缺氧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较少,生长素运输的速度减慢。③A芽受到抑制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大量积累在A芽处,抑制其发育成枝条,如果剪去顶芽,A处生长素浓度降低,顶端优势被解除,A芽将首先发育成枝条。
22.(1)IAA和GA都是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能够调节细胞的代谢。(2)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的处理方式应是加等量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实验时,为减少实验的误差,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每组至少重复三次,并将结果取平均值。(3)分析图1可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A和IAA对玉米胚芽鞘的生长都表现出促进作用,B组中IAA+GA促进作用最为显著。A组将胚芽鞘培养至第1天,B组将胚芽鞘培养至第8天,GA单独处理的两组中,A组的效果更为明显,且与IAA+GA共同作用的那一组相差不大,推测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玉米胚芽鞘中自身的IAA含量较高。(4)图2显示由于受重力影响,根部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B侧生长素作用为抑制,对应浓度为D。(5)若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E,则背光侧对应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E、小于B。
23.(1)菠萝蜜在储藏期间,细胞呼吸的耗氧场所是线粒体的内膜,即消耗氧气的阶段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其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中转移到ATP中的能量可以用于耗能的生命活动。(2)据图可知,菠萝蜜在储藏初期会释放少量乙烯,随后有大量乙烯生成,进而加速了果实的成熟,这体现了乙烯产生的调节方式为正反馈调节。(3)图中显示,菠萝蜜在储藏5天内呼吸速率迅速上升而后下降,同时乙烯的产生量也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据此推测,该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为证实上述推测,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假设菠萝蜜中的可溶性糖均为葡萄糖,现有充足的新采摘菠萝蜜、仪器设备(如比色仪,可用于定量分析溶液中物质的浓度)、玻璃器皿和试剂(如DNS试剂,该试剂能够和葡萄糖在沸水浴中加热产生棕红色的可溶性物质)等,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利用的原理是颜色反应,颜色的深浅代表葡萄糖含量的多少,据此简要描述实验过程:①分组编号,将采摘后分别放置0、1、2、3、4、5天的菠萝蜜分成6组,编号为①②③④⑤⑥,实验中保证采摘后用于实验的菠萝蜜生长状态一致;②分别取等量的6组菠萝蜜制作匀浆,取等量(1毫升)匀浆液分别置于6支干净的试管中;③在6支试管中分别添加等量的DNS试剂,混匀;④分别在沸水浴中加热;⑤在加热的过程中,使用比色仪分别测定各组试管中棕红色可溶性物质的浓度,记录并分析。(4)图中呼吸速率与乙烯释放速率变化趋势相同,且呼吸速率正好比乙烯释放速率的变化滞后一天,其原因是乙烯增加了可溶性糖的含量从而导致呼吸速率上升。
24.(1)生长素在植物细胞内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选取若干生长健壮的当年生福建青冈枝条且保证每个插条均保留相同数目的芽,意义是①生长健壮的当年生枝条容易生根,②保留相同数目的芽可以排除内源激素含量的不同带来的影响,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生长素类调节剂可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扦插前用NAA浸泡福建青冈插条的目的是促进插条生根,提高扦插的成活率。用调节剂处理插条的方法有很多,比较简便的是浸泡法和沾蘸法。浸泡法处理时最好选择环境条件为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因为遮阴可以减少插条的水分蒸发,空气湿度高有利于保持插条的水分,为插条生根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3)在正式实验前要先做一个预实验,一方面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比如确定大致的浓度范围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避免在正式实验中因设计不合理而浪费时间和资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NAA浓度的升高,福建青冈插条的平均根长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若要进一步探究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可在50~150 mg/L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重复实验过程。
25.(1)由于本实验的自变量只有两个:不同品种的苜蓿和每天光照处理时间,所以苜蓿植株是无关变量,为了不影响实验结果,应选择状态良好、长势等相同的苜蓿植株,实验共6×3×3=54组。(2)从表中数据可知,光照时间为16 h/d时苜蓿平均株高最高,最适宜其生长;根据题干信息“寒冷条件下,某些品种会通过休眠来降低代谢强度,减缓生长速率,以度过逆境”可知,短日照下平均株高越低,植株越容易度过不利环境,所以甲品种最可能存活下来。(3)①植物体中IAA和GA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ABA(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根据表中的数据,日照时间为16 h/d时苜蓿平均株高最高,再结合图2中IAA/ABA、GA/ABA的值较大时对应的日照时间也为16 h/d,由此说明IAA/ABA、GA/ABA的值较大时会促进植株生长。②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某些品种的苜蓿可以在短日照寒冷条件下生存的原因是光照作为信号被光敏色素捕捉,使光敏色素含量增加,并影响了IAA/ABA、GA/ABA的值,进而使代谢强度降低。(4)上述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光照时间对三个不同品种苜蓿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为苜蓿的合理引种与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阶段排查5
1.拜尔实验在黑暗中进行的原因是光照可促进生长素的产生。 (×)
提示: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产生。
2.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提示: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
3.在植物幼嫩的叶中色氨酸可以转变成生长素。 (√)
4.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ATP水解提供能量。 (√)
5.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在输导组织中的运输方式与其他有机物的运输相同。 (√)
6.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
提示: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茎。
7.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 (√)
8.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得到无子番茄。 (√)
9.双子叶植物花、叶和果实的脱落过程中生长素与乙烯作用效果相反。 (√)
10.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体内激素的种类和含量是有变化的。 (√)
11.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
提示: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
12.有些植物根据昼夜长短“决定”是否开花,这是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与植物激素无关。 (×)
提示:植物激素影响开花过程。
13.光敏色素主要吸收蓝光和红光,植物体内除了光敏色素,还有感受蓝光的受体。 (×)
提示: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
14.激素通过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起到调节作用,激素的产生与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 (√)
15.利用温度调控促进花芽发育或抑制花芽发育等措施,可以起到提早或延迟花期的作用。 (√)
1.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某浓度的生长素对某种植物茎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该植物根的生长反而有抑制作用,这种现象说明了植物的根、茎(不同的器官)对相同浓度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一样。
3.植株水平放置时,根出现向地性的原因:由于重力作用,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根生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生长。
4.不同激素在代谢上存在着相互作用。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生长,原因是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会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作用。
5.植物细胞分裂是由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协同作用完成的。在促进细胞分裂方面,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核的分裂,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质的分裂。
6.小麦、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种子就容易发芽。请尝试对此现象进行解释(提示: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持续一段时间的高温可使种子中的脱落酸降解,而脱落酸能够抑制种子的萌发,雨水又为种子萌发提供了水分,因而小麦、玉米种子容易发芽。
7.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8.在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比植物激素效果稳定,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植物体内缺乏降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酶。
9.在植物进行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枝条比较容易生根的原因是芽和幼叶在生长时能产生生长素,而生长素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10.根向地生长,可以深扎根,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茎背地生长,可以将枝条伸向天空,有利于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章末综合测评(五) (第5章)
一、选择题
1.某小组利用同一种植物幼苗进行如下实验,几天后,预测幼苗的茎仍直立生长的是(  )
A.Ⅰ           B.Ⅰ和Ⅱ
C.Ⅱ和Ⅲ D.Ⅰ、Ⅱ和Ⅲ
A [分析题图可知,装置Ⅰ中幼苗处于暗室中,没有单侧光的刺激,因此幼苗将直立生长;装置Ⅱ的右侧上方有单侧光刺激,此时单侧光使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一侧,背光一侧生长快,从而使幼苗的茎弯向光源生长;装置Ⅲ的右上方和右下方均有单侧光,因此与装置Ⅱ相同,幼苗的茎表现为弯向光源生长,A符合题意。]
2.“先春抽出黄金芽”这个诗句形容的是早春茶树发芽的美景。研究表明,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
B.生长素主要在顶芽合成,细胞分裂素主要在侧芽合成
C.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
B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A正确;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为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B错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到达侧芽部位,引起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进而抑制侧芽的生长,而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所以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C正确;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D正确。]
3.(2024·河北卷)水稻在苗期会表现出顶端优势,其分蘖相当于侧枝。AUX1是参与水稻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载体蛋白之一。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UX1缺失突变体的分蘖可能增多
B.分蘖发生部位生长素浓度越高越有利于分蘖增多
C.在水稻的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进行非极性运输
D.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促进分蘖的生长,却抑制根的生长
B [AUX1缺失突变体导致生长素不能正常运输,顶端优势消失,分蘖可能增多,A正确;分蘖发生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时会对分蘖产生抑制,导致分蘖减少,B错误;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C正确;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芽,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促进分蘖的生长,却抑制根的生长,D正确。]
4.如图是给植物施加外源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拟南芥根和茎生长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IAA浓度为b时,根不生长
B.IAA浓度大于c时,茎的生长受抑制
C.IAA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GA无此特点
D.相对于根而言,茎对IAA和GA更敏感
C [IAA浓度为b时,根能够生长,只是此时的IAA浓度不能促进根的生长,A错误;IAA浓度大于c且曲线在横轴上方时,仍然能够促进茎的生长,只是促进作用减弱,B错误;据曲线图可知,仅IAA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而GA只表现出促进生长的特点,C正确;相对于茎而言,根对IAA和GA更敏感,D错误。]
5.草莓果实的生长发育包括细胞分裂、细胞伸长、成熟、衰老四个阶段,由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阶段,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促进细胞的分裂、果实生长
B.细胞伸长阶段,赤霉素含量较高,既能促进细胞伸长也能促进细胞分裂
C.成熟阶段、衰老阶段,乙烯分别促进果实的成熟和脱落
D.各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草莓的生长、发育,都表现为协同作用
D [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质分裂,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核分裂,因此草莓果实在细胞分裂阶段,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含量较高,A正确;赤霉素既能促进细胞伸长也能促进细胞分裂,因此细胞伸长阶段,赤霉素含量较高,B正确;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还可以促进叶、花和果实脱落,因此在草莓果实成熟阶段和衰老阶段,乙烯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C正确;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脱落酸等激素共同控制草莓的生长、发育,其中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表现为协同作用,脱落酸、乙烯抑制植物生长,二者表现为协同作用,但是这四种激素之间不全是协同作用,D错误。]
6.油菜素内酯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粉、种子、茎和叶等器官中。如图为某科研小组研究外源油菜素内酯处理海安大麦苗和江海大麦苗所得的结果(处理时间均为15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油菜素内酯的浓度
B.油菜素内酯具有提高α-淀粉酶活性的作用
C.相同油菜素内酯浓度下,海安大麦苗的α-淀粉酶活性小于江海大麦苗的
D.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处理下,江海大麦苗的α-淀粉酶活性可能相同
D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油菜素内酯的浓度和大麦的种类,A错误;由于无空白对照,不能说明油菜素内酯能提高α-淀粉酶活性,B错误;据图可知,油菜素内酯浓度在0.5~1.7 mg·L-1及2.8~3.0 mg·L-1时,海安大麦苗的α-淀粉酶活性大于江海大麦苗的,但油菜素内酯浓度在1.7~2.8 mg·L-1时,江海大麦苗的α-淀粉酶活性大于海安大麦苗的,C错误;分析图中曲线可知,油菜素内酯浓度为2.0 mg·L-1左右时,存在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处理下,江海大麦苗的α-淀粉酶活性相同的情况,D正确。]
7.花青素是一种特殊的类黄酮代谢物。研究人员用赤霉素(GA)或茉莉酸甲酯(MeJA)单独处理,以及GA和MeJA共处理植株,检测花青素的生物合成,结果如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GA通过抑制MeJA的合成,抑制花青素合成
B.MeJA通过抑制GA的合成,促进花青素合成
C.GA抑制了MeJA介导的花青素生物合成
D.赤霉菌体内产生的GA也可促进植物细胞伸长,属于植物激素
C [分析题图可知,MeJA处理组的花青素相对量高于无处理的对照组,可见MeJA促进花青素合成,而GA处理组花青素相对量低于无处理的对照组,可见GA抑制花青素合成;GA和MeJA共处理组的花青素相对含量高于无处理的对照组但低于MeJA单独处理组,可见GA抑制了MeJA介导的花青素生物合成,但题图无法得知MeJA通过抑制GA的合成,促进花青素合成,A、B错误,C正确。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赤霉菌体内产生的GA不属于植物激素,D错误。]
8.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脱落酸类似物喷洒植物叶片可促进气孔的开放,提高植物的蒸腾速率
B.用赤霉素类调节剂处理拔节期高粱可降低其株高,提高植株的抗倒伏性
C.用乙烯利溶液浸泡刚采摘的香蕉可促进其发育,提高果实的产量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椴树插条可促进其生根,提高扦插的成活率
D [脱落酸可以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降低植物的蒸腾速率,A错误;赤霉素的作用可促进细胞的伸长,故用赤霉素类调节剂处理拔节期高粱可增加其株高,B错误;乙烯利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处理刚采摘的香蕉可促进其成熟,C错误;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上,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防止果实和叶片脱落、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子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正确。]
9.(2024·贵州卷)矮壮素可使草莓植株矮化,提高草莓的产量。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对草莓幼苗的矮化和地上部鲜重,以及对果实总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矮壮素是从植物体提取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B.种植草莓时,施用矮壮素的最适浓度为400 mg/L
C.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加,矮壮素对草莓幼苗的矮化作用减弱
D.一定浓度范围内,果实总产量与幼苗地上部鲜重变化趋势相近
D [矮壮素是人工合成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不是从植物体提取的,A 错误;由图可知,施用矮壮素的最适浓度不是400 mg/L,应该在200 mg/L左右,因为矮壮素浓度在200 mg/L左右时,地上部鲜重和果实总产量均达到最大,B错误;随矮壮素浓度增高,株高先降低后稳定,曲线并没有回升,因此矮壮素的矮化作用是先增强后稳定,或一直增强只是增强幅度减缓,而非减弱,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果实总产量与幼苗地上部鲜重的变化趋势较为相近,D 正确。]
10.已知生长素类似物(NAA)与生长素具有相同的生理效应。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探索生长素类似物(NAA)对大蒜生根的影响”的实验的预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对实验结果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自变量为生根数量
B.在此实验基础上进行探究促进根生长的最适NAA浓度时可不设蒸馏水组
C.图示结果可说明生长素对大蒜生根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
D.实验自变量为NAA浓度,不同浓度NAA对大蒜生根的促进作用不同
B [实验目的是探索生长素类似物(NAA)对大蒜生根的影响,自变量是NAA的浓度,与对照组蒸馏水相比,NAA浓度小于10-7 mol·L-1时,生根数量较多,起促进作用,NAA浓度大于10-7 mol·L-1时,生根数量较少,起抑制作用,位于相同纵坐标所对应的横坐标的NAA浓度可能不同,因此不同浓度NAA对大蒜生根的促进作用可能相同,A、D错误;该实验中已经能确定促进根生长的最适NAA浓度范围为10-12 mol·L-1~10-8 mol·L-1,只需在该浓度范围内设置更小梯度进行实验即可,不需要设蒸馏水组,B正确;图示结果可说明NAA对大蒜生根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虽然NAA与生长素具有相同的生理效应,但要得到具体结论还需以生长素为自变量进行实验,C错误。]
11.桃叶珊瑚苷(AU)是中草药中的活性物质,分别用不同浓度芸苔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赤霉素处理中草药植物杜仲的叶片,测得叶片合成的AU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与赤霉素相比,杜仲叶片对芸苔素更敏感
B.赤霉素对桃叶珊瑚苷的合成不具有抑制作用
C.设置对照组是为了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实验所用芸苔素和赤霉素的浓度范围可通过预实验确定
B [芸苔素的浓度远低于赤霉素的浓度,而促进效果非常明显,说明杜仲叶片对芸苔素更敏感,A正确;与对照组相比,图中3个浓度的赤霉素均具有促进作用,但不能说明其他浓度的赤霉素也都是促进作用,B错误;设置对照组是为了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将实验组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产生的影响是外源物质的作用,C正确;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本实验中生长调节剂的浓度范围可以通过预实验确定,D正确。]
12.科学家为研究影响莴苣种子萌发的因素(每组实验中莴苣种子数量均为100粒),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组 处理方法 一周内萌发种子数(粒)
一 黑暗处理 20
二 暗室中,以适宜强度红光处理 98
三 暗室中,以10-5 mol/L的赤霉素处理 97
A.莴苣种子通过叶绿素等色素感受红光刺激
B.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红光提供能量
C.红光处理可能促进种子细胞内赤霉素的合成
D.赤霉素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营养
C [莴苣种子细胞中没有叶绿素,因而红光促进种子萌发的过程不是通过叶绿素起作用的,A错误;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不需要红光提供能量,其消耗的能量来自种子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B错误;二、三组实验对比,种子萌发率基本相同,据此可推测,在莴苣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红光可能促进了种子细胞内赤霉素的合成,C正确;赤霉素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但是不能为萌发提供营养,D错误。]
13.《农书》中记载“不见风日,其叶黄嫩,谓之韭黄”;《齐民要术》中记载“冬至日前后,取小麦种子浸于户外井水,次日置于阴凉处晾干,每九日如此处理,共七次”,其中利用了春化原理。下列关于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韭黄的长成离不开光敏色素的作用,光敏色素是分布在类囊体膜上的一类蛋白质
B.光敏色素的作用机理是吸收红光或远红光后直接进入细胞核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
C.小麦种子的处理过程利用的春化原理主要体现了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D.环境因素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实质是影响激素的作用
C [韭黄是在不见光的条件下生长的,其长成过程没有光照,而光敏色素主要是感受光信号的,所以韭黄的长成与光敏色素无关,A错误;光敏色素吸收红光或远红光后会发生结构变化,进而通过信号转导进入细胞核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而不是直接进入细胞核,B错误;小麦种子在冬至日前后(温度较低时)进行处理,利用了春化原理,这主要体现了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C正确;环境因素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实质是通过影响植物体内的基因表达等多种途径,而不只是影响激素的作用,D错误。]
14.研究表明:根横放时,根冠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会沉降到细胞下侧,诱发内质网释放Ca2+到细胞质内,与钙调素结合,激活细胞下侧的钙泵和生长素泵,于是细胞下侧积累过多Ca2+和生长素,影响该侧细胞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根部和茎部的生长素分布都可能受平衡石细胞的影响
B.当内质网中初始Ca2+水平较低时,根横放时其向地性程度会减小
C.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最终将重力信号转换成合成生长素的信号
D.太空微重力下,植物根部生长素仍能极性运输,但根生长失去向地性
C [题意显示,根横放时,根冠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会沉降到细胞下侧,诱发内质网释放Ca2+到细胞质内,与钙调素结合,激活细胞下侧的钙泵和生长素泵,最终影响该侧细胞生长,表现为根向地生长,而茎会表现向光生长,据此可推测,植物根部和茎部的生长素分布都可能受平衡石细胞的影响,A正确;题意显示,根横放时,根冠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会沉降到细胞下侧,诱发内质网释放Ca2+到细胞质内,与钙调素结合,激活细胞下侧的钙泵和生长素泵,于是细胞下侧积累过多Ca2+和生长素,影响该侧细胞生长,据此可推测,当内质网中初始Ca2+水平较低时,根横放时其向地性程度会减小,B正确;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最终将重力信号转换成影响生长素分布的信号,进而引起植物的向性运动,C错误;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植物根部生长素仍能极性运输,但根部的生长素不能横向运输,因而根失去向地生长特性,D正确。]
15.(2024·安徽卷)植物生命活动受植物激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菊花是自然条件下秋季开花的植物,遮光处理可使其延迟开花
B.玉米倒伏后,茎背地生长与重力引起近地侧生长素含量较低有关
C.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值高时能诱导根的分化
D.土壤干旱时,豌豆根部合成的脱落酸向地上运输可引起气孔关闭
D [菊花是自然条件下秋季开花的植物,是短日照植物,遮光处理可使其提前开花,A错误;玉米倒伏后,茎背地生长与重力引起近地侧生长素含量较高有关,B错误;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值高时能诱导芽的分化,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值低时能诱导根的分化,C错误;土壤干旱时,豌豆根部合成的脱落酸向地上运输可引起气孔关闭,以减少水分蒸腾,D正确。]
16.(不定项)建设绿色“一带一路”,沙漠防治的先锋树种是沙柳,为提高沙柳成活率,常常需要对沙柳掐尖留芽并摘除一定量成熟叶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沙柳的正常生长在根本上是植物激素调节的结果
B.上述过程解除了植物的顶端优势,而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C.摘除沙柳一定量成熟叶片,是因为其无法合成生长素
D.掐尖留芽可使侧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根尖,促进根生长,从而提高成活率
ACD [沙柳的正常生长在根本上是基因适时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错误;题述过程解除了植物的顶端优势,而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正确;摘除沙柳一定量成熟叶片,是为了防止蒸腾作用散失过多的水分,C错误;侧芽合成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根尖,掐尖留芽可使侧芽发育成枝条,D错误。]
17.(不定项)某小组研究干旱对玉米叶片内生长素和脱落酸浓度的影响,数据见图,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A.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玉米叶片内的生长素浓度减少量越来越多
B.干旱环境下,脱落酸浓度越大,生长素浓度越小,二者始终呈负相关
C.干旱对玉米叶片中脱落酸的影响远远大于对生长素的影响
D.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玉米叶片内脱落酸的浓度逐渐趋于稳定
CD [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玉米叶片内的生长素浓度在第6~7天左右减少量最大,A错误。由图可知,干旱环境下,在1~3天时,脱落酸浓度越来越大,而生长素浓度保持相对稳定;4~5天时,脱落酸浓度降低,生长素浓度也降低,可见,脱落酸浓度和生长素浓度之间不是简单的负相关关系,B错误。脱落酸对照组和干旱组相差很大,而生长素对照组和干旱组差别不大,说明干旱对玉米叶片中脱落酸的影响远远大于对生长素的影响,C正确。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玉米叶片内脱落酸的浓度趋于稳定,D正确。]
18.随着衰老叶片产生的生长素越来越少,离层区(叶柄基部一些特殊的细胞层,如图)细胞对乙烯越来越敏感,离层区细胞可响应乙烯信号,产生相关酶使细胞壁水解,导致离层区容易断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叶柄对叶片产生的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时只能从远基端向近基端运输
B.乙烯与离层区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可促进细胞合成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C.衰老叶片的脱落除了受生长素和乙烯的调控外,还与脱落酸的作用有关
D.对衰老叶片喷施一定量的低浓度生长素后,有利于促进衰老叶片的脱落
D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向是从形态学的上端到形态学的下端,所以叶柄对叶片产生的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时只能从远基端向近基端运输,A正确;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离层区细胞响应乙烯信号,通过产生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来水解细胞壁,B正确;脱落酸具有促进衰老叶片脱落的作用,C正确;对衰老叶片喷施一定量的低浓度生长素,有利于延缓衰老叶片的脱落,D错误。]
19.(不定项)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可通过调节相关内源激素水平来提高浮萍中淀粉的含量。利用一定浓度的烯效唑处理浮萍,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测量 时间 赤霉素 (mg/kg) 细胞分裂素 (mg/kg) 脱落酸 (mg/kg) 淀粉含量 (g/kg干重)
处理前 0.5 0.01 0.07 50
处理后 0.1 0.04 0.15 170
A.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相同
B.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在提高淀粉含量上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C.浮萍中淀粉含量的增多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控的结果
D.烯效唑的浓度越高,对浮萍中淀粉积累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BC [植物生长调节剂从分子结构来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吲哚丁酸,另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α-萘乙酸(NAA)、矮壮素等,A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一定浓度的烯效唑处理玉米后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淀粉的含量有所增长,故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在提高淀粉含量上可能具有协同作用,B正确;分析可知,一定浓度的烯效唑处理玉米后,玉米中淀粉的含量大幅度增加,细胞分裂素与脱落酸的含量也增加,而赤霉素的含量减少,多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发生变化,说明玉米中淀粉的积累是细胞分裂素、脱落酸等多种植物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由题意可知,利用一定浓度的烯效唑处理玉米,对玉米籽粒中淀粉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但并没有表明烯效唑的浓度的高低,无法得出烯效唑的浓度越高,对浮萍中淀粉积累的促进作用越明显,D错误。]
20.(不定项)(2024·江西卷)阳光为生命世界提供能量,同时作为光信号调控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衍,使地球成为生机勃勃的美丽星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可通过感受光质和光周期等光信号调控开花
B.植物体中感受光信号的色素均衡分布在各组织中
C.植物体中光敏色素结构的改变影响细胞核基因的表达
D.光信号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机制是调节光合作用的强度
AC [植物叶片中的光敏色素可通过感受光质和光周期等光信号调控开花,A正确;感受光信号的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B错误;光敏色素在感受光周期信号改变时会发生结构的改变,这种改变会影响细胞核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开花,C正确;光信号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机制是调节植株生长、开花、衰老等,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1.(10分)将培养在琼脂培养基上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四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如下图),其中乙和丁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能射入,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_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的生长与光的关系。
(2)选择_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和根的生长与重力的关系。
(3)装置丁中的蚕豆幼苗的茎尖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____。如将丁的幼苗放在匀速旋转器上,茎尖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
(4)如图所示的白杨树的主干上端,A、B、C、D分别为生长正常的侧芽。
①这些侧芽发育成枝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
②生长素主要由____________处产生,以____________的方式到达侧芽并积累在侧芽处,在缺氧条件下,其运输的速度__________(填“减慢”或“加快”)。
③如果剪去顶芽,则____________芽将首先发育成枝条,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实验目的是了解蚕豆茎的生长与光的关系,因此自变量是光的有无,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因此选择丙、丁两个装置进行实验。(2)实验目的是了解蚕豆茎和根的生长与重力的关系,自变量是重力的方向,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因此选择甲、丙两个装置进行实验。(3)装置丁中的蚕豆幼苗的茎尖受到右侧单侧光的刺激,在单侧光的作用下,生长素由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导致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速度快于向光侧,因此幼苗茎尖生长情况是向右弯曲生长。如将丁的幼苗放在匀速旋转器上,相当于植物受光照均匀,生长素均匀分布,植物将直立生长。(4)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会积累在靠近顶芽的侧芽处,越靠近顶芽,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因此这些侧芽发育成枝的顺序依次为D、C、B、A。②生长素主要由顶芽处产生,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到达侧芽并积累在侧芽处,该过程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因此在缺氧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较少,生长素运输的速度减慢。③A芽受到抑制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大量积累在A芽处,抑制其发育成枝条,如果剪去顶芽,A处生长素浓度降低,顶端优势被解除,A芽将首先发育成枝条。
[答案] (每空1分,共10分)(1)丙、丁 (2)甲、丙 (3)向右弯曲生长  直立生长 (4)①D、C、B、A ②顶芽 主动运输 减慢 ③A A处生长素浓度降低,顶端优势被解除
22.(10分)下图1为某课外活动小组为研究赤霉素(GA)和生长素(IAA)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图2为横置根部生长素分布和生长素作用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IAA和GA都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的分子,能够调节细胞的代谢。
(2)图1中“?”的处理方式应是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设置该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每组至少重复三次,并将结果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少__________________,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3)图1中信息显示,GA和IAA对玉米胚芽鞘的生长都表现出________作用,B组中起这种作用最为显著的处理方式是______________。GA单独处理的两组中,A组的效果更为明显,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玉米胚芽鞘中自身的IAA含量较________(填“高”或“低”)。
(4)图2显示根部B侧生长素作用为________,对应浓度为________(用图2中字母表示)。
(5)若图2曲线为胚芽鞘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E,则背光侧对应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IAA和GA都是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能够调节细胞的代谢。(2)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的处理方式应是加等量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实验时,为减少实验的误差,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每组至少重复三次,并将结果取平均值。(3)分析图1可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A和IAA对玉米胚芽鞘的生长都表现出促进作用,B组中IAA+GA促进作用最为显著。A组将胚芽鞘培养至第1天,B组将胚芽鞘培养至第8天,GA单独处理的两组中,A组的效果更为明显,且与IAA+GA共同作用的那一组相差不大,推测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玉米胚芽鞘中自身的IAA含量较高。(4)图2显示由于受重力影响,根部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B侧生长素作用为抑制,对应浓度为D。(5)若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E,则背光侧对应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E、小于B。
[答案] (每空1分,共10分)(1)信息 (2)加等量蒸馏水 作为空白对照 实验的误差 (3)促进 IAA+GA 高 (4)抑制 D (5)大于E、小于B
23.(11分)(2024·江西卷)当某品种菠萝蜜成熟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呼吸速率迅速上升,再迅速下降的现象。研究人员以新采摘的该菠萝蜜为实验材料,测定了常温有氧储藏条件下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变化趋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菠萝蜜在储藏期间,细胞呼吸的耗氧场所是线粒体的________,其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________,另一部分以________的形式散失。
(2)据图可知,菠萝蜜在储藏初期会释放少量乙烯,随后有大量乙烯生成,这体现了乙烯产生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
(3)据图推测,菠萝蜜在储藏5天内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为证实上述推测,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假设菠萝蜜中的可溶性糖均为葡萄糖,现有充足的新采摘菠萝蜜、仪器设备(如比色仪,可用于定量分析溶液中物质的浓度)、玻璃器皿和试剂(如DNS试剂,该试剂能够和葡萄糖在沸水浴中加热产生棕红色的可溶性物质)等。简要描述实验过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别制作匀浆,取等量匀浆液;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分别在沸水浴中加热;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发现,新采摘的菠萝蜜在储藏过程中释放的乙烯能调控果实的呼吸速率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菠萝蜜在储藏期间,细胞呼吸的耗氧场所是线粒体的内膜,即消耗氧气的阶段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其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中转移到ATP中的能量可以用于耗能的生命活动。(2)据图可知,菠萝蜜在储藏初期会释放少量乙烯,随后有大量乙烯生成,进而加速了果实的成熟,这体现了乙烯产生的调节方式为正反馈调节。(3)图中显示,菠萝蜜在储藏5天内呼吸速率迅速上升而后下降,同时乙烯的产生量也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据此推测,该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为证实上述推测,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假设菠萝蜜中的可溶性糖均为葡萄糖,现有充足的新采摘菠萝蜜、仪器设备(如比色仪,可用于定量分析溶液中物质的浓度)、玻璃器皿和试剂(如DNS试剂,该试剂能够和葡萄糖在沸水浴中加热产生棕红色的可溶性物质)等,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利用的原理是颜色反应,颜色的深浅代表葡萄糖含量的多少,据此简要描述实验过程:①分组编号,将采摘后分别放置0、1、2、3、4、5天的菠萝蜜分成6组,编号为①②③④⑤⑥,实验中保证采摘后用于实验的菠萝蜜生长状态一致;②分别取等量的6组菠萝蜜制作匀浆,取等量(1毫升)匀浆液分别置于6支干净的试管中;③在6支试管中分别添加等量的DNS试剂,混匀;④分别在沸水浴中加热;⑤在加热的过程中,使用比色仪分别测定各组试管中棕红色可溶性物质的浓度,记录并分析。(4)图中呼吸速率与乙烯释放速率变化趋势相同,且呼吸速率正好比乙烯释放速率的变化滞后一天,其原因是乙烯增加了可溶性糖的含量从而导致呼吸速率上升。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1)内膜 ATP 热能 (2)正反馈调节 (3)先上升后下降 ①将采摘后分别放置0、1、2、3、4、5天的菠萝蜜分成6组,编号为①②③④⑤⑥ ③在6支试管中分别添加等量的DNS试剂,混匀 ⑤在加热的过程中,使用比色仪分别测定各组试管中棕红色可溶性物质的浓度,记录并分析(2分) (4)乙烯增加了可溶性糖的含量从而导致呼吸速率上升(2分)
24.(11分)福建青冈属于福建省三级濒危保护植物,扦插是繁殖福建青冈的有效方法。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α-萘乙酸(NAA)浸泡福建青冈插条1小时后进行扦插,40天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NAA是一种生长素类调节剂,生长素在植物细胞内由________转化而来。科研人员选取了若干生长健壮的当年生福建青冈枝条,且保证每个枝条均保留相同数目的芽,选择上述实验材料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
(2)扦插前用NAA浸泡福建青冈插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调节剂处理插条的方法有很多,比较简便的是浸泡法和____________,浸泡法处理时最好选择环境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地方。
(3)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图示结果为预实验结果,则后续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NAA浓度的升高,福建青冈插条的平均根长呈现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趋势。
[解析] (1)生长素在植物细胞内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选取若干生长健壮的当年生福建青冈枝条且保证每个插条均保留相同数目的芽,意义是①生长健壮的当年生枝条容易生根,②保留相同数目的芽可以排除内源激素含量的不同带来的影响,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生长素类调节剂可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扦插前用NAA浸泡福建青冈插条的目的是促进插条生根,提高扦插的成活率。用调节剂处理插条的方法有很多,比较简便的是浸泡法和沾蘸法。浸泡法处理时最好选择环境条件为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因为遮阴可以减少插条的水分蒸发,空气湿度高有利于保持插条的水分,为插条生根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3)在正式实验前要先做一个预实验,一方面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比如确定大致的浓度范围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避免在正式实验中因设计不合理而浪费时间和资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NAA浓度的升高,福建青冈插条的平均根长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若要进一步探究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可在50~150 mg/L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重复实验过程。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5分,共11分)(1)色氨酸(1分) 生长健壮的当年生枝条容易生根,保留相同数目的芽可排除内源激素的影响 (2)促进插条生根,提高扦插的成活率 沾蘸法(1分) 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 (3)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在50~150 mg/L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重复实验过程 先增大后减小
25.(13分)苜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牧草。苜蓿的秋眠性(寒冷条件下,某些品种会通过休眠来降低代谢强度,减缓生长速率,以度过逆境)是决定其合理引种和选择栽培地的重要指标。科研人员以苜蓿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1)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种,从中分别选择相同数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苜蓿植株移植于花盆中。实验设8 h/d、12 h/d和16 h/d光照处理,每个处理重复6组,共________组,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处理35 d后测定相关指标。
(2)测定各组植株的株高,结果如表所示。
平均株高/cm 光照时间/(h/d)
8 12 16
甲 4 52 89
乙 28 53 91
丙 50 53 91
从表中数据可知,________h/d日照条件适宜苜蓿生长;野外生长时,短日照往往伴随寒冷等不利条件,其中________品种最可能存活下来。
(3)测定各组植株光敏色素含量和不同激素的比值,结果如图1、图2所示。
①植物体中IAA和GA(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细胞伸长,ABA(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细胞分裂。在一定范围内,图2中IAA/ABA、GA/ABA的值较大时会________植物生长。
②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某些品种的苜蓿可以在短日照寒冷条件下生存的原因是光照作为信号被光敏色素捕捉,使光敏色素含量________,并影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使代谢强度________。
(4)上述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苜蓿的合理引种与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解析] (1)由于本实验的自变量只有两个:不同品种的苜蓿和每天光照处理时间,所以苜蓿植株是无关变量,为了不影响实验结果,应选择状态良好、长势等相同的苜蓿植株,实验共6×3×3=54组。(2)从表中数据可知,光照时间为16 h/d时苜蓿平均株高最高,最适宜其生长;根据题干信息“寒冷条件下,某些品种会通过休眠来降低代谢强度,减缓生长速率,以度过逆境”可知,短日照下平均株高越低,植株越容易度过不利环境,所以甲品种最可能存活下来。(3)①植物体中IAA和GA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ABA(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根据表中的数据,日照时间为16 h/d时苜蓿平均株高最高,再结合图2中IAA/ABA、GA/ABA的值较大时对应的日照时间也为16 h/d,由此说明IAA/ABA、GA/ABA的值较大时会促进植株生长。②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某些品种的苜蓿可以在短日照寒冷条件下生存的原因是光照作为信号被光敏色素捕捉,使光敏色素含量增加,并影响了IAA/ABA、GA/ABA的值,进而使代谢强度降低。(4)上述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光照时间对三个不同品种苜蓿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为苜蓿的合理引种与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3分)(1)状态良好、长势等相同 54 (2)16 甲 (3)①促进 抑制 促进 ②增加 IAA/ABA、GA/ABA的值(2分) 降低 (4)光照时间对三个不同品种苜蓿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2分)
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
一、选择题
1.细胞内外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如K+、Na+、HCO3-和Cl-等,这些离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等离子有关
B.神经细胞内K+浓度低于膜外,K+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细胞
C.受到刺激时,由于Na+内流,神经元兴奋部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Na+和Cl-的含量有关,原因是其在细胞外液中含量占优势
B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2PO4-等离子有关,A正确;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K+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运出细胞,B错误;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C正确;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D正确。]
2.《黄帝内经》记载,饭后“四肢微动、温衣”,即饭后不要急于运动,更不要剧烈运动。饭后半小时左右,可以散步,运动到身体微微发热即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它对机体活动的调节与大脑皮层无关
B.饭后立即运动可以降低血糖,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C.饭后处于安静状态使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进而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
D.运动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
C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它对机体活动的调节受大脑皮层的调控,A错误;饭后立即运动,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所以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不利于降低血糖,B错误;饭后处于安静状态使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进而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C正确;运动会使人体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D错误。]
3.(2024·山东卷)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当抓捏面部皮肤时,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射,其反射通路如下所示,其中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面部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①→脑干→网状脊髓束→脊髓(胸段)→传出神经②→瞳孔开大肌
A.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
C.传出神经②属于躯体运动神经
D.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
C [题述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脑干和脊髓)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由脑发出的神经为脑神经,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故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B正确;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自主神经系统不包括躯体运动神经,传出神经②属于内脏运动神经,C错误;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则该反射活动不完整,不能完成,D正确。]
4.将枪乌贼神经元浸入盛有溶液X的水槽测量电位变化,下图1表示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A点的内侧和外侧,图2表示测得的A点膜电位变化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规定神经纤维膜A点外侧电位为0,则图1读数对应图2中a点数值
B.图2中b点较弱的刺激不会引起Na+内流,膜电位达不到阈值因此不会兴奋
C.溶液X中K+浓度升高会导致K+外流减少,引起图2中a点下移
D.兴奋传到A点后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随之兴奋在A点双向传导
A [静息时表现为内负外正的电位,如果规定神经纤维膜A点外侧电位为0,则图1读数应为负值,可对应图2中a点数值,A正确;图2中b点较弱的刺激膜电位达不到阈值因此不会产生动作电位,但仍可引起Na+内流,B错误;a的绝对值的大小代表静息电位的大小,静息电位的大小取决于膜内外的K+浓度差,因此内环境K+浓度升高,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变小,静息电位变小,所以a点上升,C错误;兴奋传到A点后由于Na+内流,兴奋部位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但结合图1的刺激位点在A点左侧可知,A点兴奋后兴奋应继续向右传导而非双向传导,D错误。]
5.图1为某突触结构示意图,图2、图3 分别为该突触使用箭毒浸泡前、后,给予突触前神经元相同刺激之后,测得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单位:mV)。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箭毒可能通过影响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来抑制兴奋的传递
B.a为突触小泡,其中的神经递质可能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也可能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C.神经元从产生兴奋到恢复静息状态,同一种离子会出现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
D.刺激一段时间后才检测到电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兴奋在突触处存在信号的转换
B [比较图2和图3可知,箭毒浸泡后,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受到抑制,故箭毒可能是通过阻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来抑制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A正确;由图2可知,图1轴突接受刺激后,a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即兴奋,故a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不可能是抑制性神经递质,B错误;产生兴奋时,Na+内流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恢复静息状态时,Na+—K+泵运输Na+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故神经元从产生兴奋到恢复静息状态,同一种离子会出现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C正确;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需要“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故刺激一段时间后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D正确。]
6.人体垂体细胞中生长激素(蛋白质)的合成、运输和释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3H标记氨基酸可以追踪生长激素的分泌过程
B.②或③异常均可使生长激素失去活性
C.含有④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
D.生长激素在细胞内运输的过程依赖于细胞骨架
C [由题干信息可知,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3H标记氨基酸可以追踪生长激素的分泌过程,A正确;②内质网或③高尔基体异常,则不能合成有活性的分泌蛋白,可使生长激素失去活性,B正确;④是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有些植物细胞内部也有溶酶体,C错误;生长激素通过囊泡运输,囊泡需要在细胞骨架上运动,D正确。]
7.航天员进入太空后,由于脱离了地心引力,血液上浮,头部血量增加。机体误认为身体中水量过多,从而引起身体排尿增加造成脱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脱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这个刺激会传至下丘脑渗透压调节中枢产生渴觉
B.头部血量增加时,血浆中的血红蛋白会运来更多的氧气,保证脑细胞的有氧呼吸
C.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属于分级调节,有利于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D.太空中航天员可通过位于小脑的神经中枢调节机体的平衡能力,减少体位翻转现象
D [产生渴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错误;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部,血浆中含有的为血浆蛋白,B错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该过程不属于分级调节,C错误;调节机体的平衡中枢位于小脑,太空中航天员可通过位于小脑的神经中枢调节机体的平衡能力,减少体位翻转现象,D正确。]
8.某实验室通过手术获得下丘脑部分损毁却能存活的大鼠,取正常鼠和手术损毁鼠多组,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放置30 min,然后测定大鼠单位时间的耗氧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乙鼠在低温环境下耗氧量低的原因是呼吸酶活性较低
B.甲是正常鼠,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乙是手术损毁鼠,体温发生明显的变化
C.实验证明下丘脑中含有感受外界温度变化的感受器
D.乙鼠可能会出现血糖调节异常
C [乙鼠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被破坏,其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机体内相关酶的活性也会下降,可见,乙鼠在低温环境下耗氧量低的原因是呼吸酶活性较低,A正确。正常鼠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正常,体温能保持相对稳定,手术损毁鼠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被破坏,体温不能维持相对稳定,因此体温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由图可知,甲的耗氧量变化不大,乙的耗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说明甲为体温调节能力正常的正常鼠,乙为失去体温调节能力的手术损毁鼠,B正确。该实验中涉及的温度感受器位于皮肤,不能证明下丘脑中含有感受外界温度变化的感受器,C错误。下丘脑能够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加速肝糖原分解,调节血糖浓度;由图可知,甲的耗氧量变化不大,乙的耗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说明甲为体温调节能力正常的正常鼠,乙为失去体温调节能力的手术损毁鼠,说明乙鼠的下丘脑部分功能损毁,可能会出现血糖调节异常,D正确。]
9.某实验小组打算用小鼠为实验材料,通过检测处理前后小鼠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变化量,验证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中对下丘脑起反馈调节作用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而非促甲状腺激素。下列处理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将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均切除垂体,给其中一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
B.将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切除其中一组小鼠的甲状腺,然后给两组小鼠注射等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
C.将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均切除垂体,给其中一组饲喂甲状腺激素
D.将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切除其中一组小鼠的甲状腺,然后给两组小鼠饲喂等量的甲状腺激素
B [将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均切除垂体,给其中一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则两组小鼠都能产生甲状腺激素,无法验证,A不符合题意;将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切除其中一组小鼠的甲状腺,则该组小鼠不能产生甲状腺激素,另一组小鼠可以产生甲状腺激素,然后给两组小鼠注射等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以验证,切除甲状腺一组的小鼠不能对下丘脑起反馈调节作用,另一组则可以,B符合题意;将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均切除垂体,给其中一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则两组小鼠都能产生甲状腺激素,且两组小鼠都没有促甲状腺激素,无法验证,C不符合题意;将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切除其中一组小鼠的甲状腺,然后给两组小鼠饲喂等量的甲状腺激素,则两组小鼠都有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无法验证,D不符合题意。]
10.根据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若干亚群,其中常见的有具有协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和具有杀伤靶细胞功能的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某科研组做了用HIV感染上述两类T细胞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HIV破坏T细胞将导致艾滋病患者患癌的可能性增大
B.Tc细胞减少可能是因为Tc细胞的凋亡
C.Th细胞易受HIV的攻击,将影响患者的体液免疫能力
D.正常机体内Tc细胞的形成与Th细胞无关
D [据题图可知,HIV侵入机体后,可导致Th细胞显著减少,而T细胞是参与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细胞,因此HIV破坏T细胞将导致艾滋病患者患癌的可能性增大,A正确;感染HIV后,机体Tc细胞略有减少,可能是自身免疫防御功能发挥作用,裂解被HIV侵染的T细胞,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B正确;体液免疫中,Th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信号之一,且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因此Th细胞受HIV攻击会影响患者的体液免疫能力,C正确;正常机体内Tc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辅助,D错误。]
11.血管性水肿又称“巨大荨麻疹”,是一种发生于皮下疏松组织或黏膜的局限性水肿,若伴发喉头水肿则会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其发病原因以过敏为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导致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下降,引起组织水肿,但不破坏组织细胞
B.若某人患巨大荨麻疹,其子女一定会患该病
C.临床上可通过减少淋巴液回流到组织液的量来缓解病情
D.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正常机体产生的抗体存在位置不同
D [过敏反应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进而导致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上升,渗透压相对升高,进而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荨麻疹属于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但不一定遗传给后代,因此若某人患巨大荨麻疹,其子女不一定会患该病,B错误;临床上可通过增加组织液向淋巴液转化、淋巴液回流到血浆的量来缓解病情,C错误;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正常机体产生的抗体存在位置不同,正常机体的抗体存在于血清等部位,而过敏反应的抗体吸附在特定细胞表面,D正确。]
12.(2024·江西卷)某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会引起机体产生急性炎症反应(造成机体组织损伤)。为研究化合物Y的抗炎效果,研究人员以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炎症小鼠为空白对照,以中药复方制剂H为阳性对照,用相关淋巴细胞的增殖率表示炎症反应程度,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LPS诱导的急性炎症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失调所引起的机体反应
B.中药复方制剂H可以缓解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
C.化合物Y可以增强急性炎症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D.中药复方制剂H比化合物Y具有更好的抗炎效果
C [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炎症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失调所引起的机体反应,A正确;据图所示,使用中药复方制剂H的阳性对照组,淋巴细胞的增殖率明显降低,淋巴细胞的增殖率越高说明炎症反应程度越大,因此表明中药复方制剂H可以缓解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B正确;使用化合物Y后,淋巴细胞的增殖率降低,特异性免疫反应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因此化合物Y会减弱急性炎症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反应,C错误;使用中药复方制剂H时淋巴细胞增殖率小于使用化合物Y时淋巴细胞增殖率,而淋巴细胞的增殖率越高说明炎症反应程度越大,因此说明中药复方制剂H比化合物Y具有更好的抗炎效果,D正确。]
13.不同浓度的α-萘乙酸(NAA)对水稻幼苗茎的作用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示结果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A对水稻幼苗茎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所以是植物激素
B.NAA对水稻幼苗茎的生长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
C.A~B段,促进作用逐渐增强,B~D段,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D.D点对应浓度的NAA可能促进水稻幼苗根的生长
B [NAA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属于植物激素,A错误。据图分析可知,A、B、C点对应浓度的NAA能促进水稻幼苗茎的生长,D点对应浓度的NAA能抑制水稻幼苗茎的生长,这体现了NAA对水稻幼苗茎的生长的调节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B正确。图中单位生长长度所花时间越多,则促进作用越慢,据图分析可知,A~B段,对应浓度的NAA促进水稻幼苗茎的生长的作用逐渐加强;B~C段,促进作用逐渐减弱,故B~D段,是先促进后抑制,并不是抑制作用逐渐增强,C错误。NAA是生长素类似物,与茎相比,根对NAA更敏感,D点对应浓度的NAA抑制水稻幼苗茎的生长,则对水稻幼苗根的生长也是起抑制作用,D错误。]
14.(2024·天津卷)突变体是研究植物激素功能的常用材料,以下研究材料选择不当的是(  )
A.生长素促进植物生根——无侧根突变体
B.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无果实突变体
C.赤霉素促进植株增高——麦苗疯长突变体
D.脱落酸维持种子休眠——种子成熟后随即萌发突变体
B [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进而促进植株生根,A不符合题意;乙烯则促进果实的成熟,但不能促进果实发育,因此不能利用无果实突变体作为材料进行研究,B符合题意;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也能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从而促进植株增高,C不符合题意;脱落酸可抑制萌发,维持种子休眠,D不符合题意。]
15.甲瓦龙酸在长日照条件下易形成赤霉素;短日照条件下,则在光敏色素参与下形成脱落酸;特殊情况下,甲瓦龙酸可以合成细胞分裂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叶肉细胞中
B.细胞分裂素既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也能促进细胞质分裂
C.夏季易形成赤霉素,冬季易形成脱落酸
D.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与基因、激素和环境密切相关
A [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A错误。细胞分裂素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延缓细胞衰老,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分裂,生长素促进细胞核分裂,B正确。甲瓦龙酸在长日照条件下易形成赤霉素,短日照条件下,则在光敏色素参与下形成脱落酸;夏季日照时间长,因此易形成赤霉素,冬季日照时间短,因此易形成脱落酸,C正确。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D正确。]
16.(不定项)我国在脑机接口系统的实用性开发上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接口”可用特定电极编码和解码大脑的指令,并使连接的机械设备完成大脑的指令。医疗人员为因脑外伤导致手部精细运动基本无法完成的患者植入脑机接口,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后病情大有好转。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微电极采集到的脑部神经信号经转化后可支配电动假肢
B.手的体积比例较小,故其相应的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的范围较小
C.“接口”类似于神经中枢,可将接收到的神经信号转化成化学信号
D.脑机接口的应用可以使我们不发出声音就能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BC [据图可知,大脑皮层区产生的神经信号被微电极采集后,经微电脑转化,可控制电动假肢拿水杯喝水,A正确;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的范围与相关部位的运动精细程度有关,手部运动复杂而精细,其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的范围较大,B错误;“接口”类似于神经中枢,可将接收到的神经信号转化成控制电动假肢的命令,即计算机指令,而非化学信号,C错误;脑机接口的应用可使我们不发出声音就能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D正确。]
17.如图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③含量过高时,①②的含量会下降
B.血糖调节过程中,④作用的靶细胞可以是肝细胞
C.垂体细胞表面只有一种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D.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③和④可呈相抗衡关系
C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③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②促甲状腺激素,使其含量降低,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A正确;④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可以作用于肝细胞,促进其合成肝糖原,B正确;垂体细胞表面有多种激素的特异性受体,如图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作用于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也可以作用于垂体细胞,说明垂体上的特异性受体不止一种,C错误;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③甲状腺激素能够升高血糖,④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两者在调节血糖上呈相抗衡关系,D正确。]
18.(不定项)信号分子在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下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Ⅰ、Ⅱ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表示体温调节过程,E为神经递质,Ⅱ可为肾上腺髓质细胞
B.若表示反射弧中的某部分,则E可表示乙酰胆碱,F表示受体蛋白
C.若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A细胞
D.若表示水盐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则可能是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引起的
CD [若表示体温调节过程,E为神经递质,Ⅱ可为肾上腺髓质细胞,肾上腺素分泌可增加产热,A正确;如果题图表示的是反射过程,则E表示的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则F表示的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B正确;如果题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B细胞,E为胰岛素,C错误;如果题图表示水盐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促使Ⅱ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则可能是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引起的,D错误。]
19.(不定项)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可由神经—肌肉接头处入侵神经细胞,过程如图所示。目前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狂犬病发病最有效的措施。狂犬病疫苗是将狂犬病病毒接种在地鼠肾细胞中培养后,收获病毒液,经灭活纯化而成。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灭活的狂犬疫苗注射人体内只刺激机体发生细胞免疫
B.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侵入人体的部分病毒,此过程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狂犬病病毒通过胞吞进入突触小体并释放其RNA进行运输
D.人被咬伤后可注射狂犬病疫苗,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直接消灭病毒
BC [灭活的狂犬疫苗(病毒已经死亡,失去侵染性)注射到人体后,会刺激机体发生体液免疫,A错误;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侵入人体的部分病毒,属于第二道防线,B正确;神经冲动是从轴突末端向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传递,从图中可以看出狂犬病病毒被胞吞进入突触小体并释放其RNA沿着轴突逆行,与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相反,C正确;人被狗咬伤后,应先注射免疫球蛋白,然后再注射狂犬病疫苗,且抗体不能直接消灭病毒,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D错误。]
20.(不定项)拟南芥超矮生型突变体有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两种,研究者以野生型和超矮生型突变体拟南芥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赤霉素和生长素在调节野生型拟南芥茎的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B.图乙表明,高浓度的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茎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C.图甲、乙所用的超矮生型突变体都属于激素不敏感型
D.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和生长素同时处理,并不能提高该突变体茎的长度
BD [由图甲、乙可推知,赤霉素和生长素都可以促进正常拟南芥的生长,故二者在调节野生型拟南芥茎的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A正确;图乙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茎的生长促进作用减弱,未体现抑制作用,B错误;实验结果表明,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后均不起作用,故该超矮生型拟南芥品种属于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C正确;实验没有两种激素共同作用的实验数据,所以无法判断,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1.(11分)图1表示多个神经元共同控制肌肉收缩的过程,①②③表示不同的神经元。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①的静息电位是由________引起的,其兴奋时,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
(2)图1中共有________个突触;兴奋在a、b之间的传递方向为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a处为神经元的________(填神经元组成)膜。
(3)分析图1可知,机体防止肌肉持续收缩的机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ⅰ.若图1放大处的突触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则给予神经元②适宜刺激后,在P时刻用药物抑制a、b之间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a处膜电位对应图2中的曲线________。
ⅱ.神经元③未受到刺激时,用药物促使图1放大处的突触后膜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a处膜电位对应图2中的曲线________。
ⅲ.用药物阻断图1放大处的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和Cl-通道,同时给予神经元②适宜刺激,a处膜电位对应图2中的曲线________。
[解析] (1)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引起的。未兴奋部位的电位为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兴奋部位的电位为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所以当神经元兴奋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而兴奋传导方向则相反。(2)图中神经元①②之间,神经元②③之间,神经元③②之间,以及神经元③与肌细胞之间各形成1个突触,共有4个突触。神经递质只由突触前膜释放,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即由b→a。结合图1可知,a处为树突膜。(3)为防止肌肉持续收缩,图1放大处的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Cl-通道打开,Cl-内流,导致神经元②的兴奋性减弱,肌肉收缩强度下降。(4)ⅰ.若图1放大处的突触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则给予神经元②适宜刺激后,在P时刻用药物抑制a、b之间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此时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不能分解,使突触后膜的Na+通道持续打开,Na+持续内流,膜电位对应曲线Ⅳ。ⅱ.神经元③未受到刺激时,用药物促使图1放大处的突触后膜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导致突触后膜电位下降,膜电位对应曲线Ⅰ。ⅲ.用药物阻断图1放大处的突触后膜的Na+通道和Cl-通道,同时给予神经元②适宜刺激,此时不会引起Na+内流,不会形成动作电位,因而膜电位对应曲线Ⅱ。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1)K+外流 相反 (2)4 b→a 树突 (3)突触前膜(b)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a),使Cl-通道打开,Cl-内流,导致神经元②的兴奋性减弱,肌肉收缩强度下降(3分) (4)Ⅳ Ⅰ Ⅱ
22.(10分)(2024·重庆卷)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调节血糖平衡。为探究雌激素是否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
(1)卵细胞产生的雌激素通过________运输到肝细胞,作用于雌激素受体(ER),ER激活肝细胞内的下游信号。
(2)研究者构建雌激素激活肝细胞模型鼠,将肝细胞置于不含葡萄糖的培养液中,分别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如图1。为提高葡萄糖含量以便检测,添加了胰高血糖素进行处理,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的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
如图1处理,Ⅱ组用胰高血糖素处理,除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外,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实验可以得出,在降低血糖上,雌激素和胰岛素的相互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实验者进行体内实验,有人认为实验设计不合理,即使不考虑其他激素对血糖水平的影响,也无法得出雌激素与胰岛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你认为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激素等化学物质,是通过体液运输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因此,卵细胞产生的雌激素可通过血液(或体液或血浆)运输到肝细胞。(2)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为提高葡萄糖含量,添加了胰高血糖素进行处理,但本实验是探究雌激素是否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影响,因此为控制单一变量,Ⅱ组单用胰高血糖素处理,可排除胰高血糖素对Ⅲ组实验结果的影响(或证明胰高血糖素对雌激素的作用无影响)。对比图1中Ⅱ组与Ⅲ组的数据信息可以发现,Ⅲ组激活组血糖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由此可推测,雌激素能够促进胰岛素的降糖作用(或二者是协同作用)。(3)实验动物本身的胰岛B细胞也能合成分泌胰岛素,本实验没有排除内源胰岛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答案] (每空2分,共10分)(1)血液(或体液或血浆) (2)促进肝糖原分解(或促进非糖物质转化) 排除胰高血糖素对Ⅲ组实验结果的影响(或证明胰高血糖素对雌激素的作用无影响) 协同(或雌激素促进胰岛素的降糖功能) (3)没有排除内源胰岛素的影响
23.(12分)(2024·山东卷)由肝细胞合成分泌、胆囊储存释放的胆汁属于消化液,其分泌与释放的调节方式如图所示。
(1)图中所示的调节过程中,迷走神经对肝细胞分泌胆汁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说明肝细胞表面有________。肝细胞受到信号刺激后,发生动作电位,此时膜两侧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机体血浆中大多数蛋白质由肝细胞合成。肝细胞合成功能发生障碍时,组织液的量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临床上可用药物A竞争性结合醛固酮受体增加尿量,以达到治疗效果,从水盐调节角度分析,该治疗方法使组织液的量恢复正常的机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研究下丘脑所在通路胆汁释放量是否受小肠Ⅰ细胞所在通路的影响,据图设计以下实验,已知注射各试剂所用溶剂对实验检测指标无影响。
实验处理:一组小鼠不做注射处理,另一组小鼠注射________(填序号)。①ACh抑制剂 ②CCK抗体 ③ACh抑制剂+CCK抗体检测指标:检测两组小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及结论:若检测指标无差异,则下丘脑所在通路不受影响。
[解析] (1)迷走神经通过神经调节释放ACh作用于肝细胞,证明肝细胞上有ACh的受体。发生动作电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2)肝细胞合成功能发生障碍时,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大量渗透到组织液,组织液的量增加,导致组织水肿。药物A竞争性结合醛固酮受体,使醛固酮的作用减弱,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减少,促进更多的Na+排出体外,带走大量水分,从而使组织液的量恢复正常。(3)由图可知,小肠Ⅰ细胞所在通路相关的物质是CCK,即自变量是是否注射CCK抗体,因变量是肝细胞分泌胆汁的量。所以实验处理:一组小鼠不做注射处理,另一组小鼠注射CCK抗体。检测指标:检测两组小鼠的肝细胞分泌胆汁的量。
[答案] (每空2分,共12分)(1)ACh的受体 内正外负 (2)增加 药物A竞争性结合醛固酮受体,使醛固酮的作用减弱,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减少,促进更多的Na+排出体外,带走大量水分,从而使组织液的量恢复正常
(3)② 肝细胞分泌胆汁的量
24.(11分)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下图为免疫细胞参与机体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某种物质,④⑤⑥⑦代表某种细胞,其中抗原呈递细胞能够吞噬病原体。回答下列问题:
(1)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免疫系统的第________道防线被破坏,该防线属于________性免疫。
(2)VZV初次入侵机体时,细胞⑤的增殖、分化需要的信号除了图中所示信号以外,还需要________的刺激。形成的浆细胞分泌的②________(填名称)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进而被________细胞消化。
(3)水痘临床诊断时,须注意与荨麻疹相区分。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是一种________现象,属于机体免疫系统________功能过强的表现。
(4)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下图表示2007-2015年某地儿童水痘疫苗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的调查结果。
①由图可知,随水痘疫苗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总体呈________趋势。接种疫苗是一种人工________(填“主动”或“被动”)免疫。
②减毒活疫苗是指病原体经过各种处理后毒性减弱,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接种VARV后可引起人体的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体液”或“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当接种水痘疫苗后,如再次接触到VZV,体内的浆细胞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呼吸道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清扫、阻挡异物等作用,当VZV从呼吸道侵入人体时,呼吸道黏膜受损者,会失去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阻挡和黏液的吸附作用;该过程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2)细胞⑤能够增殖、分化产生⑥(能分泌抗体)和⑦,表示B细胞;B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的信号除了图中所示信号以外,还需要抗原的刺激;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消化。(3)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过敏反应;它是针对非致病性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过强的表现。(4)①由图可知,随水痘疫苗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接种VARV的这种免疫方式能够激发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属于主动免疫。②减毒活疫苗仍保留免疫原性,故接种VARV后可引起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当接种水痘疫苗后,如再次接触到VZV,机体会发生二次免疫,此时浆细胞的来源是B细胞和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
[答案] (每空1分,共11分)(1)一 非特异 (2)抗原 抗体 吞噬 (3)过敏 免疫防御
(4)①下降 主动 ②细胞免疫和体液 B细胞和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
25.(11分)研究人员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水飞蓟(其种子可提取治疗肝炎的药用有机物水飞蓟宾),结果如图1所示。请据图回答: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细胞合成的,能在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的分子。而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与植物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2)本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可知,赤霉素和矮壮素对水飞蓟产量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
(4)研究人员进一步测定了赤霉素和矮壮素对水飞蓟宾含量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可知,对水飞蓟宾含量有抑制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矮壮素含量为100~300 mg/L时,对水飞蓟宾含量的影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细胞合成的,能在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调节植物生命活动;与植物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2)据题干信息“研究人员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水飞蓟”,结合图1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3)据图1结果可知,与对照相比,赤霉素促进水飞蓟产量增加;矮壮素抑制水飞蓟产量增加。(4)据图2可知,与激素浓度为0时相比,施加赤霉素和矮壮素的实验组水飞蓟宾的含量均有所下降,故对水飞蓟宾含量有抑制作用的是赤霉素和矮壮素;据图2可知,当矮壮素含量为100~300 mg/L时,随着矮壮素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减弱。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1)信息(1分) 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 (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 (3)促进(1分) 抑制(1分) (4)赤霉素和矮壮素 随矮壮素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减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阶段排查5
1.拜尔实验在黑暗中进行的原因是光照可促进生长素的产生。 (  )
2.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
3.在植物幼嫩的叶中色氨酸可以转变成生长素。 (  )
4.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ATP水解提供能量。 (  )
5.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在输导组织中的运输方式与其他有机物的运输相同。 (  )
6.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  )
7.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 (  )
8.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得到无子番茄。 (  )
9.双子叶植物花、叶和果实的脱落过程中生长素与乙烯作用效果相反。 (  )
10.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体内激素的种类和含量是有变化的。 (  )
11.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  )
12.有些植物根据昼夜长短“决定”是否开花,这是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与植物激素无关。 (  )
13.光敏色素主要吸收蓝光和红光,植物体内除了光敏色素,还有感受蓝光的受体。 (  )
14.激素通过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起到调节作用,激素的产生与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 (  )
15.利用温度调控促进花芽发育或抑制花芽发育等措施,可以起到提早或延迟花期的作用。 (  )
1.植物激素是指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浓度的生长素对某种植物茎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该植物根的生长反而有抑制作用,这种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株水平放置时,根出现向地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同激素在代谢上存在着相互作用。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植物细胞分裂是由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协同作用完成的。在促进细胞分裂方面,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6.小麦、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种子就容易发芽。请尝试对此现象进行解释(提示: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比植物激素效果稳定,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植物进行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枝条比较容易生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向地生长,可以深扎根,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茎背地生长,可以将枝条伸向天空,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