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3章体液调节第1节第1课时激素的发现和激素研究的实例(课件+学案+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3章体液调节第1节第1课时激素的发现和激素研究的实例(课件+学案+作业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6-30 10:18:47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9)
1 2 3 4 5 6 7 8
D C A D D D B AB
9.(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3分)(1)小肠(或小肠黏膜)(1分) 促胰液素 血液 激素调节 (2)传出神经(或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胰腺 神经调节 (3)二者同时作用
1.D [该实验现象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胰液属于消化液,故不能通过抽取血样的方法检测胰液是否分泌,A错误;结合题干分析可知,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不是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B错误;①与③之间的自变量是有无神经,结果均能分泌胰液,说明胰液分泌可以不在神经调节下进行,但不能说明胰液分泌过程不受神经调节,C错误;斯他林和贝利斯在验证其假设时,设计了“小肠黏膜+稀盐酸→研磨→制成提取液→静脉”的方案,D正确。]
2.C [①表示稀盐酸,其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A正确;注入静脉的提取液中起作用的物质是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促胰液素,B正确;②表示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酶,不含胰岛素,C错误;该实验可以说明胰液的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促胰液素)调节,D正确。]
3.A [迷走神经释放的物质A为神经递质,小肠黏膜分泌的物质B是促胰液素,促胰液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胰腺细胞,因此物质B作用的场所不是消化道,A错误;斯他林和贝利斯将稀盐酸加入黏膜磨碎,并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此过程完全排除了神经调节的影响,B正确;稀盐酸的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胰液素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C正确;图示迷走神经参与的是神经调节,物质B是促胰液素,参与的是激素调节,因此题图说明胰液的分泌存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D正确。]
4.D [胰导管细胞分泌H+有利于维持细胞内pH的稳定,避免细胞内pH过低,A正确;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为条件反射,其作用是为消化做准备,B正确;完全剪断支配小肠的神经,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腺仍然会分泌胰液,C正确;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腺分泌胰液是以食物刺激起作用为基础学习建立的,D错误。]
5.D [①切除胰腺的狗患上与人的糖尿病类似的疾病,说明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胰腺有关,A正确。②将胰腺提取物注射给由胰腺受损诱发的糖尿病狗或糖尿病患者,但效果甚微,说明相关物质可能被分解;③结扎胰管或因胆结石阻塞胰管都会引起胰腺腺泡萎缩,但胰岛保持良好,机体不会得糖尿病,因此糖尿病的产生可能与胰岛有直接关联,B正确。治疗糖尿病的物质是胰岛产生的,因此④最好分离出胰岛再进行物质提取,C正确。根据题述实验只能确定胰岛产生的物质可以治疗糖尿病,但不能确定一定是胰岛素治疗糖尿病,D错误。]
6.D [本实验仅能说明睾丸可能向血液释放某种化学物质,该物质能维持雄性性征,但不能证明该物质是雄激素,D错误。]
7.B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正确;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证明了机制2的存在,但并没有否定机制1的存在,B错误;若切断迷走神经后胰液分泌量显著减少,证明机制1在促进胰液分泌中起作用,可证明机制1的存在,C正确;若切断通往小肠的神经后,肠道内的盐酸仍能引起胰液分泌,则可证明存在化学物质的调节,即机制2的存在,D正确。]
8.AB [迷走神经属于内脏运动神经,可控制胰腺的分泌活动,A错误;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直接进入消化道,参与食物的消化,不进入内环境,B错误。]
9.分析题图可知,胰液分泌调节的两个途径:①神经调节:神经中枢→迷走神经传出纤维→胰腺;②激素调节:稀盐酸→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1)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从而使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经血液运输至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这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属于激素调节。(2)据图示可知,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胰腺,故胰液的分泌还可通过神经调节的方式调节。(3)由题表分析可知,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单独注射促胰液素,胰液分泌量都比二者同时作用时少,故二者同时作用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1节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第1课时 激素的发现和激素研究的实例
以某种激素的发现史为例,讨论研究激素生理功能的方法。
知识点1 激素的发现
1.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
(1)外分泌腺:凡是分泌物经由导管而流出体外或流到消化腔的,称为外分泌腺,如汗腺、唾液腺、胃腺等。
(2)内分泌腺:凡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激素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称为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等。
2.促胰液素的发现
(1)沃泰默的实验
①实验假设: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的控制。
②实验步骤
③A、C组中的胰腺能分泌胰液,B组中的胰腺不能分泌胰液。
④沃泰默的结论: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的控制。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3)结论:胰液的分泌是促胰液素(化学物质)调节的结果。
3.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P45思考·讨论)促胰液素是在稀盐酸的刺激下,由小肠黏膜分泌的,其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1.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激素。 (×)
提示: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
2.外分泌腺的分泌物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
提示:外分泌腺的分泌物通过导管直接流出体外或流到消化腔。
3.内分泌细胞有的聚集在一起成为内分泌腺,有的分散在一些器官、组织内。 (√)
4.斯他林和贝利斯将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研磨,彻底破坏神经结构,排除神经调节的作用,并使盐酸对小肠黏膜造成刺激。 (√)
探究促胰液素的发现实验历程
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消化酶)经导管流向十二指肠,促进食物的消化。已知内脏器官大多同时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且刺激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能引起胰腺的分泌。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呢?请分析以下科学家的实验,并得出结论。
1.沃泰默的实验
①稀盐酸→狗的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狗的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狗的小肠肠腔(切除神经只留血管)→胰腺分泌胰液
(1)①②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组实验的对照组为________。①②对照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稀盐酸的作用部位 胰腺是否分泌胰液 ① 盐酸不通过血液直接作用于胰腺,直接接受盐酸刺激的部位是小肠
(2)请运用反射弧解释①组的实验现象。
提示:稀盐酸感受器(小肠神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胰液。
(3)①③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因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组实验的对照组为________。①③对照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是否切除神经 胰腺是否分泌胰液 ① 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受神经调节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稀盐酸+小肠黏膜提取液狗的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1)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中,是如何彻底排除神经调节的影响的?
提示:通过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混合研磨,过滤,彻底破坏神经细胞。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中,若排除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本身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可增设两组对照组,请写出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提示:稀盐酸同一条狗的静脉→胰腺不分泌胰液;小肠黏膜提取液同一条狗的静脉胰腺不分泌胰液。
(3)基于上面的实验分析,请完善促胰液素分泌调节机制的概念图。
提示:感受器 小肠黏膜 神经中枢 胰腺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
[深化归纳
胰液分泌的多种调节途径
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既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的调节。食物进入胃会刺激胃壁上的感受器,最终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由胃进入小肠的食物和盐酸会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达胰腺,进而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1.(链接P45思考·讨论)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4个实验,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①②对比说明稀盐酸只有刺激小肠肠腔才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B.①③对比说明没有小肠神经结构参与,胰腺仍可分泌胰液
C.④彻底排除了神经调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D.沃泰默通过以上实验证明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D [①②的自变量是稀盐酸注入的部位,对比实验结果可知,稀盐酸只有刺激小肠肠腔才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A正确;①③的自变量是有无小肠神经,对比实验结果说明没有小肠神经结构参与,胰腺仍可分泌胰液,B正确;④小肠黏膜+稀盐酸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彻底排除了神经调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C正确;沃泰默囿于定论,仍然认为小肠分泌胰液是神经调节的结果,未能通过题述实验证明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D错误。]
2.(不定项)胰液分泌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胰液属于消化液,由胃分泌
B.图中小肠分泌的激素B是促胰液素
C.人体可以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引起胰液分泌增加
D.人咀嚼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一定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C [胰液属于消化液,是由胰腺外分泌部分泌的,A错误;识图分析可知,图中小肠黏膜分泌的激素B是促胰液素,具有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作用,B正确;人体可以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引起胰液分泌增加,C正确;人咀嚼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
知识点2 激素研究的实例
1.胰岛素的发现
(1)胰岛:胰腺组织中的一些聚集成岛状的细胞堆(如图所示)。
(2)发现过程
1869年:显微镜下观察胰腺组织时,发现胰岛。

1889年:切除胰腺的狗会患上与人的糖尿病类似的疾病,提出胰腺能分泌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的假说。

1921年:班廷和助手贝斯特利用狗进行实验。
结扎狗的胰管→胰腺萎缩,只剩胰岛→胰腺提取液
摘除另一只健康狗的胰腺→患糖尿病的狗
              ↓
血糖恢复正常
(P46思考·讨论)①胰腺的外分泌部(腺泡)能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液经导管进入小肠。
②胰腺的内分泌部(胰岛)能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平衡。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胰液中分解胰岛素的物质是什么?
提示:蛋白质;胰蛋白酶。
2.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
(1)实验过程
①公鸡雄性性征明显消失特征恢复。
②从动物睾丸提取出睾。
(2)实验结论:动物睾丸分泌睾酮,维持雄性性征。
1.胰液和胰岛素都是由胰岛分泌的。 (×)
提示:胰岛能分泌胰岛素,不分泌胰液。
2.研磨胰腺无法直接提取到胰岛素是因为胰岛素含量太少。 (×)
提示: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蛋白酶,会将胰岛素分解。
3.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
4.动物的睾丸分泌的雄激素是一种蛋白质,具有激发和维持雄性第二性征的作用。 (×)
提示:雄激素属于脂质。
感悟研究激素的方法
1.如图为胰腺结构示意图,科学家试图向实验性糖尿病狗注射胰腺提取物来证明胰岛素的存在,但收效甚微。请完善下面概念图解释原因。
提示:消化酶 胰岛素
2.班廷是如何证实胰岛素是由胰腺中的胰岛分泌的?
提示:班廷通过结扎狗的胰管,使胰腺萎缩,丧失分泌胰蛋白酶的功能,再用萎缩得只剩胰岛的胰腺做成的提取液来治疗因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由此证明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
3.若要证实雄激素(睾酮)是公鸡的睾丸分泌的,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提示:如图所示。
4.分析教材中两个实例,哪些实验操作用到了“减法原理”或“加法原理”?
研究 实例 变量处理 实验结果 原理应用
胰岛素 的发现 摘除狗的胰腺 造成实验性糖尿病 ____原理
给予注射从萎缩胰腺中提取的提取物 患病狗的血糖恢复正常 ____原理
睾丸分 泌雄激 素的研 究   摘除睾丸 雄性性征明显消失 ____原理
移植睾丸 雄性性征逐渐恢复 ____原理
提示:减法 加法 减法 加法
1.(链接P46思考·讨论)下列关于班廷和助手贝斯特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狗的胰管结扎,胰腺萎缩,但胰岛保持完好
B.摘除了另一只健康狗的胰腺,会造成糖尿病
C.制备萎缩的胰腺提取物喂食给患有糖尿病的狗,降血糖效果显著
D.胰腺中的外分泌部分泌物进入导管,内分泌部分泌物进入毛细血管
C [萎缩的胰腺提取物中的胰岛素成分是蛋白质,不能喂食,应该注射,C错误。]
2.(不定项)下列实验中采用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的是(  )
A.研究胰液分泌的实验中,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再用稀盐酸刺激小肠
B.研究性腺生理功能的实验中,摘除公鸡的睾丸,观察其雄性性征的变化
C.研究下丘脑对性腺发育影响的实验中,阻断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血液联系
D.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动物发育影响的实验中,给蝌蚪饲喂含有甲状腺激素的饲料
ABC [研究胰液分泌的实验中,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再用稀盐酸刺激小肠,该实验中去除了神经的作用,利用的是减法原理,A符合题意;研究性腺生理功能的实验中,摘除公鸡的睾丸,观察其雄性性征的变化,该实验中去除了公鸡的睾丸,进而研究睾丸的作用,利用的是减法原理,B符合题意;研究下丘脑对性腺发育影响的实验中,阻断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血液联系,去除了下丘脑的调控作用,因而应用了减法原理,C符合题意;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动物发育影响的实验中,给蝌蚪饲喂含有甲状腺激素的饲料,该实验运用了加法原理,D不符合题意。]
1.凡是分泌物经由导管而流出体外或流到消化腔的,称为外分泌腺,如汗腺、唾液腺、胃腺等。
2.凡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激素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称为内分泌腺。
3.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沃泰默实验的其中一组对照可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使其分泌胰液的可能
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A [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促胰液素进入血液后,随血液运输到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错误,D正确;在促胰液素发现过程中,沃泰默的其中一组实验是将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没有引起胰液的分泌,从而排除了盐酸作用于胰腺使其分泌胰液的可能,B正确;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C正确。]
2.如图所示,下列是关于促胰液素的发现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①是稀盐酸,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胰液
B.②是促胰液素,靶器官为胰腺
C.该发现过程最关键的处理方法是将小肠黏膜刮下并研磨
D.沃泰默通过该实验得出了胰液分泌是激素调节的结论
C [①是稀盐酸,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A错误;②是胰液,B错误;该发现过程最关键的处理方法是将小肠黏膜刮下并研磨,从而排除神经调节的作用,C正确;该实验是斯他林和贝利斯完成的,D错误。]
3.下面是科学家为揭开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以狗为实验动物进行研究的结果,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组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a 切除胰腺 出现糖尿
b 结扎胰管,胰腺大部分萎缩,胰岛保持完好 不出现糖尿
c 切除胰腺,注射胰岛提取液 不出现糖尿
A.由a、c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的出现
B.由a、b实验可知:胰腺由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组成
C.由b、c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是由胰岛分泌的
D.该研究证明: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胰岛的分泌物有关
B [a和b实验形成对照,变量是有无胰岛,a组切除了胰腺,胰岛随着被切除,出现了糖尿,b组结扎了胰管,胰腺萎缩,不能产生胰液,但胰岛保持完好,没有出现糖尿,说明胰岛可以防止糖尿的产生,实验结果中未涉及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的相关问题,B错误。]
4.一个多世纪以来,在众多科学家前赴后继的努力下,多种内分泌腺和它们分泌的激素陆续被发现,人们逐步认识到了激素的来源和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排除了神经调节对实验的干扰
B.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能够促进胰液的分泌
C.沃泰默实验能排除胰腺分泌胰液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D.班廷和贝斯特给糖尿病狗注射萎缩的胰腺提取液后血糖下降,证明了胰岛素的存在
B [斯他林和贝利斯剪下小肠刮下黏膜的操作,是为了排除神经调节对胰液分泌的影响,即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排除了小肠上的神经细胞对实验的干扰,A正确;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能够促进胰液的分泌,B错误;沃泰默将稀盐酸注入狗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排除了稀盐酸直接作用于胰腺使其分泌胰液的可能性,C正确;班廷和贝斯特给糖尿病狗注射萎缩的胰腺提取液后血糖下降,证明了胰岛素的存在,因为萎缩的胰腺几乎不再分泌胰液,其中的胰岛素不会被分解,所以可以起到降血糖的作用,D正确。]
课时分层作业(9) 激素的发现和激素研究的实例
题组一 激素的发现
1.下列是促胰液素发现过程中的一些实验操作。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A.该实验的现象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②中“?”应为“胰腺不分泌胰液”
B.①与②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是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C.①与③之间的自变量是有无神经,两组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受神经调节
D.斯他林和贝利斯设计了“小肠黏膜+稀盐酸→研磨→制成提取液→静脉”的实验方案
D [该实验现象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胰液属于消化液,故不能通过抽取血样的方法检测胰液是否分泌,A错误;结合题干分析可知,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不是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B错误;①与③之间的自变量是有无神经,结果均能分泌胰液,说明胰液分泌可以不在神经调节下进行,但不能说明胰液分泌过程不受神经调节,C错误;斯他林和贝利斯在验证其假设时,设计了“小肠黏膜+稀盐酸→研磨→制成提取液→静脉”的方案,D正确。]
2.1902年,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大胆地作出假设,最终发现了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小肠黏膜提取液静脉促进胰腺分泌②
A.①表示稀盐酸,其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
B.注入静脉的提取液中起作用的化学物质是促胰液素
C.②表示胰液,胰液中含有胰岛素
D.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调节
C [①表示稀盐酸,其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A正确;注入静脉的提取液中起作用的物质是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促胰液素,B正确;②表示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酶,不含胰岛素,C错误;该实验可以说明胰液的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促胰液素)调节,D正确。]
3.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了促胰液素,胰液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物质A是神经递质,物质B可在消化道发挥作用
B.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可避免神经调节的干扰
C.稀盐酸的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
D.上图说明胰液的分泌存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A [迷走神经释放的物质A为神经递质,小肠黏膜分泌的物质B是促胰液素,促胰液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胰腺细胞,因此物质B作用的场所不是消化道,A错误;斯他林和贝利斯将稀盐酸加入黏膜磨碎,并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此过程完全排除了神经调节的影响,B正确;稀盐酸的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胰液素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C正确;图示迷走神经参与的是神经调节,物质B是促胰液素,参与的是激素调节,因此题图说明胰液的分泌存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D正确。]
4.胰导管细胞是胰腺中的外分泌细胞,其分泌胰液的同时也分泌HCO3-和H+。研究发现,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导管细胞分泌胰液等的水平会提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导管细胞分泌H+有利于维持细胞内pH的稳定
B.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腺分泌胰液的作用是准备消化过程
C.完全剪断支配小肠的神经,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腺仍然会分泌胰液
D.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腺分泌胰液是以促胰液素的作用为基础学习建立的
D [胰导管细胞分泌H+有利于维持细胞内pH的稳定,避免细胞内pH过低,A正确;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为条件反射,其作用是为消化做准备,B正确;完全剪断支配小肠的神经,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腺仍然会分泌胰液,C正确;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腺分泌胰液是以食物刺激起作用为基础学习建立的,D错误。]
题组二 研究激素的方法
5.胰腺组织上有一些聚集成岛状的细胞堆,称为“胰岛”,以下是人类在探索胰岛素过程的经典实验:①切除胰腺的狗患上与人的糖尿病类似的疾病;②将胰腺提取物注射给由胰腺受损诱发的糖尿病狗或糖尿病患者,但效果甚微;③结扎胰管或因胆结石阻塞胰管都会引起胰腺腺泡萎缩,但机体不会得糖尿病;④结扎狗的胰管,使狗的胰腺腺泡萎缩,再用萎缩的胰腺提取液来治疗糖尿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①说明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胰腺有关
B.实验②③说明糖尿病的产生可能与胰岛有直接关联
C.实验④最好分离出胰岛再进行物质提取
D.根据以上实验即能确定胰岛素可以治疗糖尿病
D [①切除胰腺的狗患上与人的糖尿病类似的疾病,说明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胰腺有关,A正确。②将胰腺提取物注射给由胰腺受损诱发的糖尿病狗或糖尿病患者,但效果甚微,说明相关物质可能被分解;③结扎胰管或因胆结石阻塞胰管都会引起胰腺腺泡萎缩,但胰岛保持良好,机体不会得糖尿病,因此糖尿病的产生可能与胰岛有直接关联,B正确。治疗糖尿病的物质是胰岛产生的,因此④最好分离出胰岛再进行物质提取,C正确。根据题述实验只能确定胰岛产生的物质可以治疗糖尿病,但不能确定一定是胰岛素治疗糖尿病,D错误。]
6.有实验者先将公鸡去势(切除睾丸),发现其雄性特征明显消失。再将其他公鸡的睾丸植入去势公鸡的腹腔(并没有与神经连接),发现公鸡的特征又逐步恢复。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本实验中用到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B.本实验对照组的设置最好是做手术,但不切除睾丸
C.摘除睾丸后雄性性征消失,据此可初步确定睾丸的功能
D.本实验证明睾丸向血液释放雄激素,雄激素能维持雄性性征
D [本实验仅能说明睾丸可能向血液释放某种化学物质,该物质能维持雄性性征,但不能证明该物质是雄激素,D错误。]
7.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其中的酶用来消化食物,如图是胰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分泌,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B.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证明了机制2,同时否定了机制1
C.若切断迷走神经后胰液分泌量显著减少,则可证明机制1的存在
D.若切断通往小肠的神经后,肠道内的盐酸仍能引起胰液分泌,则可证明机制2的存在
B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正确;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证明了机制2的存在,但并没有否定机制1的存在,B错误;若切断迷走神经后胰液分泌量显著减少,证明机制1在促进胰液分泌中起作用,可证明机制1的存在,C正确;若切断通往小肠的神经后,肠道内的盐酸仍能引起胰液分泌,则可证明存在化学物质的调节,即机制2的存在,D正确。]
8.(不定项)胰腺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等消化酶,胰液通过十二指肠进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如图是胰液分泌的部分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迷走神经属于躯体运动神经,可控制胰腺的分泌活动
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内环境参与食物的消化
C.图中促胰液素的作用体现了细胞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流
D.由图可以看出胰腺分泌胰液受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双重作用
AB [迷走神经属于内脏运动神经,可控制胰腺的分泌活动,A错误;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直接进入消化道,参与食物的消化,不进入内环境,B错误。]
9.(13分)如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稀盐酸刺激________,从而使小肠黏膜分泌________,再经________运输至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表明机体通过________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图示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机体还可通过________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3)研究者又进一步研究刺激迷走神经、注射不同剂量促胰液素对胰液分泌量的效应,结果如表。
刺激迷 走神经 注射促 胰液素 刺激迷走神经同时注射促胰液素
时间/剂量 3 min 1 mg 3 min和1 mg
胰液分泌量 (滴/15 min) 8 11 43
时间/剂量 3 min 2 mg 3 min和2 mg
胰液分泌量 (滴/15 min) 8 37 88
时间/剂量 3 min 3 mg 3 min和3 mg
胰液分泌量 (滴/15 min) 8 62 120
由表中数据可知,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单独注射促胰液素与二者同时作用相比,____________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胰液分泌调节的两个途径:①神经调节:神经中枢→迷走神经传出纤维→胰腺;②激素调节:稀盐酸→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1)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从而使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经血液运输至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这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属于激素调节。(2)据图示可知,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胰腺,故胰液的分泌还可通过神经调节的方式调节。(3)由题表分析可知,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单独注射促胰液素,胰液分泌量都比二者同时作用时少,故二者同时作用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3分)(1)小肠(或小肠黏膜)(1分) 促胰液素 血液 激素调节 (2)传出神经(或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胰腺 神经调节 (3)二者同时作用
(教师用书独具)
1.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验证Mg是植物必需元素的实验,利用了“加法原理”
B.摘除狗的胰腺,造成实验性糖尿病,利用了“减法原理”
C.给予糖尿病狗注射从萎缩胰腺中提取的提取物,患病狗的血糖恢复正常,利用了“加法原理”
D.给阉割公鸡移植睾丸,雄性性征恢复,利用了“加法原理”
A [验证Mg是植物必需元素的实验,实验组配制缺Mg的完全培养液,对照组配制完全培养液进行对照培养,利用了“减法原理”,A错误。]
2.某小组为探究雄激素与动物性行为的关系,用尚未发育成熟的仔公鸡为材料,进行了摘除睾丸实验,发现阉割的仔公鸡长大后,不出现啼鸣、鸡冠不发育且无求偶行为,因此得出雄激素能促进和维持公鸡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的结论。科学工作者认为该实验有不严谨之处,需继续补充实验。下列补充实验最合理的是(  )
A.重复进行上述实验,观察阉割后的现象是否稳定呈现
B.以发育成熟的公鸡为材料进行摘除睾丸实验,不出现求偶行为
C.不摘除仔公鸡睾丸并饲喂含雄激素的饲料,出现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
D.给阉割的仔公鸡饲喂含雄激素的饲料,长大后出现了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
D [探究雄激素与动物性行为的关系,用尚未发育成熟的仔公鸡为材料,进行了摘除睾丸实验,发现阉割的仔公鸡长大后,不出现啼鸣、鸡冠不发育和无求偶行为,该过程属于实验设计中的减法原则;要想让实验更严谨,还要再添加相关激素,即给阉割的仔公鸡饲喂含雄激素的饲料,若能恢复公鸡的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才能得到结论:雄激素能促进和维持公鸡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A、C错误,D正确。实验设计应遵循无关变量一致的原则,本实验中实验材料为尚未发育成熟的仔公鸡,则另设的对照组不能选择发育成熟的公鸡,B错误。]
3.(不定项)迷走神经是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对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起促进作用,还可通过一系列过程产生抗炎效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迷走神经末梢通过突触作用于肠巨噬细胞
B.消化液中的盐酸刺激胰腺产生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进而促进消化
C.乙酰胆碱与N受体结合并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催化肠巨噬细胞代谢
D.当与N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减少时,能增强机体炎症反应
AD [由图可知,迷走神经可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作用于肠巨噬细胞膜上的N受体,即迷走神经末梢是通过突触作用于肠巨噬细胞的,A正确;消化液中的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进而促进消化,B错误;乙酰胆碱与N受体结合并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后,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α的释放,乙酰胆碱发挥其作用后会被相关的酶水解或被迷走神经“再回收”,C错误;由图可知,迷走神经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肠巨噬细胞膜上的N受体,通过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α的释放,从而起到抗炎的效应,故当与N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减少时,能增强机体炎症反应,D正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1节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第1课时 激素的发现和激素研究的实例
以某种激素的发现史为例,讨论研究激素生理功能的方法。
知识点1 激素的发现
1.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
(1)外分泌腺:凡是分泌物经由________而流出体外或流到________的,称为外分泌腺,如汗腺、唾液腺、胃腺等。
(2)内分泌腺:凡是没有________的腺体,其分泌物——________进入腺体内的____________,并随________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称为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等。
2.促胰液素的发现
(1)沃泰默的实验
①实验假设:胰液的分泌受________的控制。
②实验步骤
③A、C组中的胰腺____________,B组中的胰腺________________。
④沃泰默的结论: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胰液的分泌受________的控制。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3)结论:胰液的分泌是________(化学物质)调节的结果。
3.激素调节:由____________或________分泌的________——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P45思考·讨论)促胰液素是在稀盐酸的刺激下,由__________分泌的,其作用是促进________分泌胰液。
1.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激素。 (  )
2.外分泌腺的分泌物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  )
3.内分泌细胞有的聚集在一起成为内分泌腺,有的分散在一些器官、组织内。 (  )
4.斯他林和贝利斯将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研磨,彻底破坏神经结构,排除神经调节的作用,并使盐酸对小肠黏膜造成刺激。 (  )
探究促胰液素的发现实验历程
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消化酶)经导管流向十二指肠,促进食物的消化。已知内脏器官大多同时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且刺激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能引起胰腺的分泌。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呢?请分析以下科学家的实验,并得出结论。
1.沃泰默的实验
①稀盐酸→狗的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狗的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狗的小肠肠腔(切除神经只留血管)→胰腺分泌胰液
(1)①②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组实验的对照组为____________。①②对照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运用反射弧解释①组的实验现象。
                                    
                                    
                                    
(3)①③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因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组实验的对照组为________。①③对照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稀盐酸+小肠黏膜磨碎提取液注射狗的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1)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中,是如何彻底排除神经调节的影响的?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中,若排除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本身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可增设两组对照组,请写出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3)基于上面的实验分析,请完善促胰液素分泌调节机制的概念图。
[深化归纳]
胰液分泌的多种调节途径
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既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的调节。食物进入胃会刺激胃壁上的感受器,最终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由胃进入小肠的食物和盐酸会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达胰腺,进而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1.(链接P45思考·讨论)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4个实验,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①②对比说明稀盐酸只有刺激小肠肠腔才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B.①③对比说明没有小肠神经结构参与,胰腺仍可分泌胰液
C.④彻底排除了神经调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D.沃泰默通过以上实验证明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2.(不定项)胰液分泌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胰液属于消化液,由胃分泌
B.图中小肠分泌的激素B是促胰液素
C.人体可以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引起胰液分泌增加
D.人咀嚼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一定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知识点2 激素研究的实例
1.胰岛素的发现
(1)胰岛:胰腺组织中的一些聚集成岛状的细胞堆(如图所示)。
(2)发现过程
1869年:显微镜下观察胰腺组织时,发现________。

1889年:切除胰腺的狗会患上与人的糖尿病类似的疾病,提出胰腺能__________________的假说。

1921年:班廷和助手贝斯特利用狗进行实验。
结扎狗的胰管→胰腺萎缩,只剩____→胰腺提取液
              
摘除另一只健康狗的____→患糖尿病的狗
              ↓
            血糖恢复正常
(P46思考·讨论)①胰腺的外分泌部(腺泡)能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液经________进入小肠。
②胰腺的内分泌部(胰岛)能分泌________,调节血糖平衡。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胰液中分解胰岛素的物质是什么?
                                    
                                    
2.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
(1)实验过程
(1)实验过程
①公鸡雄性性征明显消失特征恢复。
②从动物睾丸提取出睾。
(2)实验结论:动物睾丸分泌________,维持雄性性征。
1.胰液和胰岛素都是由胰岛分泌的。 (  )
2.研磨胰腺无法直接提取到胰岛素是因为胰岛素含量太少。 (  )
3.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  )
4.动物的睾丸分泌的雄激素是一种蛋白质,具有激发和维持雄性第二性征的作用。 (  )
感悟研究激素的方法
1.如图为胰腺结构示意图,科学家试图向实验性糖尿病狗注射胰腺提取物来证明胰岛素的存在,但收效甚微。请完善下面概念图解释原因。
2.班廷是如何证实胰岛素是由胰腺中的胰岛分泌的?
                                    
                                    
                                    
                                    
                                    
3.若要证实雄激素(睾酮)是公鸡的睾丸分泌的,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4.分析教材中两个实例,哪些实验操作用到了“减法原理”或“加法原理”?
研究 实例 变量处理 实验结果 原理应用
胰岛素 的发现 摘除狗的胰腺 造成实验性糖尿病 ____原理
给予注射从萎缩胰腺中提取的提取物 患病狗的血糖恢复正常 ____原理
睾丸分 泌雄激 素的研 究   摘除睾丸 雄性性征明显消失 ____原理
移植睾丸 雄性性征逐渐恢复 ____原理
1.(链接P46思考·讨论)下列关于班廷和助手贝斯特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狗的胰管结扎,胰腺萎缩,但胰岛保持完好
B.摘除了另一只健康狗的胰腺,会造成糖尿病
C.制备萎缩的胰腺提取物喂食给患有糖尿病的狗,降血糖效果显著
D.胰腺中的外分泌部分泌物进入导管,内分泌部分泌物进入毛细血管
2.(不定项)下列实验中采用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的是(  )
A.研究胰液分泌的实验中,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再用稀盐酸刺激小肠
B.研究性腺生理功能的实验中,摘除公鸡的睾丸,观察其雄性性征的变化
C.研究下丘脑对性腺发育影响的实验中,阻断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血液联系
D.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动物发育影响的实验中,给蝌蚪饲喂含有甲状腺激素的饲料
 
1.凡是分泌物经由导管而流出体外或流到消化腔的,称为外分泌腺,如汗腺、唾液腺、胃腺等。
2.凡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激素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称为内分泌腺。
3.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沃泰默实验的其中一组对照可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使其分泌胰液的可能
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2.如图所示,下列是关于促胰液素的发现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①是稀盐酸,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胰液
B.②是促胰液素,靶器官为胰腺
C.该发现过程最关键的处理方法是将小肠黏膜刮下并研磨
D.沃泰默通过该实验得出了胰液分泌是激素调节的结论
3.下面是科学家为揭开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以狗为实验动物进行研究的结果,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组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a 切除胰腺 出现糖尿
b 结扎胰管,胰腺大部分萎缩,胰岛保持完好 不出现糖尿
c 切除胰腺,注射胰岛提取液 不出现糖尿
A.由a、c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的出现
B.由a、b实验可知:胰腺由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组成
C.由b、c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是由胰岛分泌的
D.该研究证明: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胰岛的分泌物有关
4.一个多世纪以来,在众多科学家前赴后继的努力下,多种内分泌腺和它们分泌的激素陆续被发现,人们逐步认识到了激素的来源和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排除了神经调节对实验的干扰
B.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能够促进胰液的分泌
C.沃泰默实验能排除胰腺分泌胰液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D.班廷和贝斯特给糖尿病狗注射萎缩的胰腺提取液后血糖下降,证明了胰岛素的存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76张PPT)
第3章 体液调节
第1节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第1课时 激素的发现和激素研究的实例
课标
要求
以某种激素的发现史为例,讨论研究激素生理功能的方法。
知识点1 激素的发现
1.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
(1)外分泌腺:凡是分泌物经由______而流出体外或流到_________的,称为外分泌腺,如汗腺、唾液腺、胃腺等。
(2)内分泌腺:凡是没有______的腺体,其分泌物——______进入腺体内的____________,并随______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称为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等。
导管
消化腔
导管
激素
毛细血管
血液
2.促胰液素的发现
(1)沃泰默的实验
①实验假设:胰液的分泌受____________的控制。
②实验步骤
神经调节
上段小肠肠腔
血液
小肠肠腔(切除神经)
③A、C组中的胰腺_______________,B组中的胰腺_____________
_____。
④沃泰默的结论: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胰液的分泌受____________的控制。
能分泌胰液
不能分泌
胰液
神经调节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化学物质
血液
提取液
分泌胰液
(3)结论:胰液的分泌是____________(化学物质)调节的结果。
3.激素调节:由_______________或______分泌的__________——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促胰液素
内分泌器官
细胞
化学物质
(P45思考·讨论)促胰液素是在稀盐酸的刺激下,由____________分泌的,其作用是促进______分泌胰液。
小肠黏膜
胰腺
1.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激素。 (  )
提示: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
2.外分泌腺的分泌物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  )
提示:外分泌腺的分泌物通过导管直接流出体外或流到消化腔。
3.内分泌细胞有的聚集在一起成为内分泌腺,有的分散在一些器官、组织内。 (  )
×

×
4.斯他林和贝利斯将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研磨,彻底破坏神经结构,排除神经调节的作用,并使盐酸对小肠黏膜造成刺激。 (  )

探究促胰液素的发现实验历程
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消化酶)经导管流向十二指肠,促进食物的消化。已知内脏器官大多同时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且刺激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能引起胰腺的分泌。胰液的
分泌是如何调节的呢?请分析以下科学家
的实验,并得出结论。
1.沃泰默的实验
①稀盐酸→狗的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狗的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狗的小肠肠腔(切除神经只留血管)→胰腺分泌胰液
(1)①②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组实验的对照组为________。①②对照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稀盐酸的作用部位 胰腺是否分泌胰液 ① 盐酸不通过血液直接作用于胰腺,直接接受盐酸刺激的部位是小肠
(2)请运用反射弧解释①组的实验现象。
(3)①③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因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组实验的对照组为________。①③对照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是否切除神经 胰腺是否分泌胰液 ① 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受神经调节
提示:通过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混合研磨,过滤,彻底破坏神经细胞。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中,若排除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本身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可增设两组对照组,请写出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3)基于上面的实验分析,请完善促胰液素分泌调节机制的概念图。
提示:感受器 小肠黏膜 神经中枢 胰腺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
[深化归纳]
胰液分泌的多种调节途径
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既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的调节。食物进入胃会刺激胃壁上的感受器,最终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由胃进入小肠的食物和盐酸会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达胰腺,进而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2.(不定项)胰液分泌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胰液属于消化液,由胃分泌
B.图中小肠分泌的激素B是促胰液素
C.人体可以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引起胰液分泌增加
D.人咀嚼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一定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C [胰液属于消化液,是由胰腺外分泌部分泌的,A错误;识图分析可知,图中小肠黏膜分泌的激素B是促胰液素,具有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作用,B正确;人体可以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引起胰液分泌增加,C正确;人咀嚼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
知识点2 激素研究的实例
1.胰岛素的发现
(1)胰岛:胰腺组织中的一些聚集成
岛状的细胞堆(如图所示)。
(2)发现过程
1869年:显微镜下观察胰腺组织时,发现______。

1889年:切除胰腺的狗会患上与人的糖尿病类似的疾病,提出胰腺
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假说。

胰岛
分泌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
摘除另一只健康狗的______→患糖尿病的狗
              ↓
血糖恢复正常
胰腺
1921年:班廷和助手贝斯特利用狗进行实验。
结扎狗的胰管→胰腺萎缩,只剩______→胰腺提取液
胰岛
(P46思考·讨论)①胰腺的外分泌部(腺泡)能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液经______进入小肠。
②胰腺的内分泌部(胰岛)能分泌_________,调节血糖平衡。
导管
胰岛素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胰液中分解胰岛素的物质是什么?
提示:蛋白质;胰蛋白酶。
睾酮
1.胰液和胰岛素都是由胰岛分泌的。 (  )
提示:胰岛能分泌胰岛素,不分泌胰液。
2.研磨胰腺无法直接提取到胰岛素是因为胰岛素含量太少。 (  )
提示: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蛋白酶,会将胰岛素分解。
3.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  )
4.动物的睾丸分泌的雄激素是一种蛋白质,具有激发和维持雄性第二性征的作用。 (  )
提示:雄激素属于脂质。
×

×
×
感悟研究激素的方法
1.如图为胰腺结构示意图,科学家试图向实验性糖尿病狗注射胰腺提取物来证明胰岛素的存在,但收效甚微。请完善下面概念图解释原因。
提示:消化酶 胰岛素
2.班廷是如何证实胰岛素是由胰腺中的胰岛分泌的?
提示:班廷通过结扎狗的胰管,使胰腺萎缩,丧失分泌胰蛋白酶的功能,再用萎缩得只剩胰岛的胰腺做成的提取液来治疗因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由此证明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
3.若要证实雄激素(睾酮)是公鸡的睾丸分泌的,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提示:如图所示。
4.分析教材中两个实例,哪些实验操作用到了“减法原理”或“加法原理”?
研究实例 变量处理 实验结果 原理应用
胰岛素
的发现 摘除狗的胰腺 造成实验性糖尿病 ____原理
给予注射从萎缩胰腺中提取的提取物 患病狗的血糖恢复正常 ____原理
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   摘除睾丸 雄性性征明显消失 ____原理
移植睾丸 雄性性征逐渐恢复 ____原理
提示:减法 加法 减法 加法

1.(链接P46思考·讨论)下列关于班廷和助手贝斯特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狗的胰管结扎,胰腺萎缩,但胰岛保持完好
B.摘除了另一只健康狗的胰腺,会造成糖尿病
C.制备萎缩的胰腺提取物喂食给患有糖尿病的狗,降血糖效果显著
D.胰腺中的外分泌部分泌物进入导管,内分泌部分泌物进入毛细血管
C [萎缩的胰腺提取物中的胰岛素成分是蛋白质,不能喂食,应该注射,C错误。]


2.(不定项)下列实验中采用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的是(  )
A.研究胰液分泌的实验中,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再用稀盐酸刺激小肠
B.研究性腺生理功能的实验中,摘除公鸡的睾丸,观察其雄性性征的变化
C.研究下丘脑对性腺发育影响的实验中,阻断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血液联系
D.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动物发育影响的实验中,给蝌蚪饲喂含有甲状腺激素的饲料

ABC [研究胰液分泌的实验中,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再用稀盐酸刺激小肠,该实验中去除了神经的作用,利用的是减法原理,A符合题意;研究性腺生理功能的实验中,摘除公鸡的睾丸,观察其雄性性征的变化,该实验中去除了公鸡的睾丸,进而研究睾丸的作用,利用的是减法原理,B符合题意;研究下丘脑对性腺发育影响的实验中,阻断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血液联系,去除了下丘脑的调控作用,因而应用了减法原理,C符合题意;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动物发育影响的实验中,给蝌蚪饲喂含有甲状腺激素的饲料,该实验运用了加法原理,D不符合题意。]
1.凡是分泌物经由导管而流出体外或流到消化腔的,称为外
分泌腺,如汗腺、唾液腺、胃腺等。
2.凡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激素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称为内分泌腺。
3.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课堂检测 素养测评

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沃泰默实验的其中一组对照可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使其分泌胰液的可能
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A [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促胰液素进入血液后,随血液运输到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错误,D正确;在促胰液素发现过程中,沃泰默的其中一组实验是将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没有引起胰液的分泌,从而排除了盐酸作用于胰腺使其分泌胰液的可能,B正确;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C正确。]

2.如图所示,下列是关于促胰液素的发现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是稀盐酸,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胰液
B.②是促胰液素,靶器官为胰腺
C.该发现过程最关键的处理方法是将小肠黏膜刮下并研磨
D.沃泰默通过该实验得出了胰液分泌是激素调节的结论
C [①是稀盐酸,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A错误;②是胰液,B错误;该发现过程最关键的处理方法是将小肠黏膜刮下并研磨,从而排除神经调节的作用,C正确;该实验是斯他林和贝利斯完成的,D错误。]
3.下面是科学家为揭开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以狗为实验动物进行研究的结果,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组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a 切除胰腺 出现糖尿
b 结扎胰管,胰腺大部分萎缩,胰岛保持完好 不出现糖尿
c 切除胰腺,注射胰岛提取液 不出现糖尿
A.由a、c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的出现
B.由a、b实验可知:胰腺由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组成
C.由b、c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是由胰岛分泌的
D.该研究证明: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胰岛的分泌物有关

B [a和b实验形成对照,变量是有无胰岛,a组切除了胰腺,胰岛随着被切除,出现了糖尿,b组结扎了胰管,胰腺萎缩,不能产生胰液,但胰岛保持完好,没有出现糖尿,说明胰岛可以防止糖尿的产生,实验结果中未涉及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的相关问题,B错误。]
4.一个多世纪以来,在众多科学家前赴后继的努力下,多种内分泌腺和它们分泌的激素陆续被发现,人们逐步认识到了激素的来源和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排除了神经调节对实验的干扰
B.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能够促进胰液的分泌
C.沃泰默实验能排除胰腺分泌胰液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D.班廷和贝斯特给糖尿病狗注射萎缩的胰腺提取液后血糖下降,证明了胰岛素的存在

B [斯他林和贝利斯剪下小肠刮下黏膜的操作,是为了排除神经调节对胰液分泌的影响,即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排除了小肠上的神经细胞对实验的干扰,A正确;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能够促进胰液的分泌,B错误;沃泰默将稀盐酸注入狗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排除了稀盐酸直接作用于胰腺使其分泌胰液的可能性,C正确;班廷和贝斯特给糖尿病狗注射萎缩的胰腺提取液后血糖下降,证明了胰岛素的存在,因为萎缩的胰腺几乎不再分泌胰液,其中的胰岛素不会被分解,所以可以起到降血糖的作用,D正确。]
课时分层作业(9) 激素的发现和激素研究的实例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题组一 激素的发现
1.下列是促胰液素发现过程中的一些实验操作。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A.该实验的现象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②中“?”应为“胰腺不分泌胰液”
B.①与②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是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C.①与③之间的自变量是有无神经,两组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受神经调节
D.斯他林和贝利斯设计了“小肠黏膜+稀盐酸→研磨→制成提取液→静脉”的实验方案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D [该实验现象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胰液属于消化液,故不能通过抽取血样的方法检测胰液是否分泌,A错误;结合题干分析可知,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不是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B错误;①与③之间的自变量是有无神经,结果均能分泌胰液,说明胰液分泌可以不在神经调节下进行,但不能说明胰液分泌过程不受神经调节,C错误;斯他林和贝利斯在验证其假设时,设计了“小肠黏膜+稀盐酸→研磨→制成提取液→静脉”的方案,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C [①表示稀盐酸,其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A正确;注入静脉的提取液中起作用的物质是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促胰液素,B正确;②表示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酶,不含胰岛素,C错误;该实验可以说明胰液的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促胰液素)调节,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3.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了促胰液素,胰液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物质A是神经递质,物质B可在消化道发挥作用
B.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可避免神经调节的干扰
C.稀盐酸的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
D.上图说明胰液的分泌存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 [迷走神经释放的物质A为神经递质,小肠黏膜分泌的物质B是促胰液素,促胰液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胰腺细胞,因此物质B作用的场所不是消化道,A错误;斯他林和贝利斯将稀盐酸加入黏膜磨碎,并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此过程完全排除了神经调节的影响,B正确;稀盐酸的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胰液素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C正确;图示迷走神经参与的是神经调节,物质B是促胰液素,参与的是激素调节,因此题图说明胰液的分泌存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4.胰导管细胞是胰腺中的外分泌细胞,其分泌胰液的同时也分泌HCO3-和H+。研究发现,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导管细胞分泌胰液等的水平会提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导管细胞分泌H+有利于维持细胞内pH的稳定
B.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腺分泌胰液的作用是准备消化过程
C.完全剪断支配小肠的神经,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腺仍然会分泌胰液
D.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腺分泌胰液是以促胰液素的作用为基础学习建立的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D [胰导管细胞分泌H+有利于维持细胞内pH的稳定,避免细胞内pH过低,A正确;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为条件反射,其作用是为消化做准备,B正确;完全剪断支配小肠的神经,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腺仍然会分泌胰液,C正确;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腺分泌胰液是以食物刺激起作用为基础学习建立的,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题组二 研究激素的方法
5.胰腺组织上有一些聚集成岛状的细胞堆,称为“胰岛”,以下是人类在探索胰岛素过程的经典实验:①切除胰腺的狗患上与人的糖尿病类似的疾病;②将胰腺提取物注射给由胰腺受损诱发的糖尿病狗或糖尿病患者,但效果甚微;③结扎胰管或因胆结石阻塞胰管都会引起胰腺腺泡萎缩,但机体不会得糖尿病;④结扎狗的胰管,使狗的胰腺腺泡萎缩,再用萎缩的胰腺提取液来治疗糖尿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实验①说明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胰腺有关
B.实验②③说明糖尿病的产生可能与胰岛有直接关联
C.实验④最好分离出胰岛再进行物质提取
D.根据以上实验即能确定胰岛素可以治疗糖尿病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D [①切除胰腺的狗患上与人的糖尿病类似的疾病,说明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胰腺有关,A正确。②将胰腺提取物注射给由胰腺受损诱发的糖尿病狗或糖尿病患者,但效果甚微,说明相关物质可能被分解;③结扎胰管或因胆结石阻塞胰管都会引起胰腺腺泡萎缩,但胰岛保持良好,机体不会得糖尿病,因此糖尿病的产生可能与胰岛有直接关联,B正确。治疗糖尿病的物质是胰岛产生的,因此④最好分离出胰岛再进行物质提取,C正确。根据题述实验只能确定胰岛产生的物质可以治疗糖尿病,但不能确定一定是胰岛素治疗糖尿病,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6.有实验者先将公鸡去势(切除睾丸),发现其雄性特征明显消失。再将其他公鸡的睾丸植入去势公鸡的腹腔(并没有与神经连接),发现公鸡的特征又逐步恢复。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本实验中用到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B.本实验对照组的设置最好是做手术,但不切除睾丸
C.摘除睾丸后雄性性征消失,据此可初步确定睾丸的功能
D.本实验证明睾丸向血液释放雄激素,雄激素能维持雄性性征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D [本实验仅能说明睾丸可能向血液释放某种化学物质,该物质能维持雄性性征,但不能证明该物质是雄激素,D错误。]
7.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其中的酶用来消化食物,如图是胰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分泌,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B.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证明了机制2,同时否定了机制1
C.若切断迷走神经后胰液分泌量显著减少,则可证明机制1的存在
D.若切断通往小肠的神经后,肠道内的盐酸仍能引起胰液分泌,则可证明机制2的存在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B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正确;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证明了机制2的存在,但并没有否定机制1的存在,B错误;若切断迷走神经后胰液分泌量显著减少,证明机制1在促进胰液分泌中起作用,可证明机制1的存在,C正确;若切断通往小肠的神经后,肠道内的盐酸仍能引起胰液分泌,则可证明存在化学物质的调节,即机制2的存在,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8.(不定项)胰腺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等消化酶,胰液通过十二指肠进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如图是胰液分泌的部分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图中的迷走神经属于躯体运动神经,可控制胰腺的分泌活动
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内环境参与食物的消化
C.图中促胰液素的作用体现了细胞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流
D.由图可以看出胰腺分泌胰液受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双重作用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B [迷走神经属于内脏运动神经,可控制胰腺的分泌活动,A错误;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直接进入消化道,参与食物的消化,不进入内环境,B错误。]

9.(13分)如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稀盐酸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小肠黏膜分泌________,再经________运输至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表明机体通过_________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图示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表明机体还可通过_________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小肠(或小肠黏膜)(1分)
促胰液素
血液
激素调节
传出神经(或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
的胰腺
神经调节
(3)研究者又进一步研究刺激迷走神经、注射不同剂量促胰液素对胰液分泌量的效应,结果如表。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刺激迷
走神经 注射促
胰液素 刺激迷走神经同时注射促胰液素
时间/剂量 3 min 1 mg 3 min和1 mg
胰液分泌量
(滴/15 min) 8 11 43
时间/剂量 3 min 2 mg 3 min和2 mg
胰液分泌量
(滴/15 min) 8 37 88
由表中数据可知,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单独注射促胰液素与二者同时作用相比,______________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刺激迷
走神经 注射促
胰液素 刺激迷走神经同时注射促胰液素
时间/剂量 3 min 3 mg 3 min和3 mg
胰液分泌量
(滴/15 min) 8 62 120
二者同时作用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胰液分泌调节的两个途径:①神经调节:神经中枢→迷走神经传出纤维→胰腺;②激素调节:稀盐酸→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1)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从而使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经血液运输至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这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属于激素调节。(2)据图示可知,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胰腺,故胰液的分泌还可通过神经调节的方式调节。(3)由题表分析可知,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单独注射促胰液素,胰液分泌量都比二者同时作用时少,故二者同时作用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教师用书独具)
1.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验证Mg是植物必需元素的实验,利用了“加法原理”
B.摘除狗的胰腺,造成实验性糖尿病,利用了“减法原理”
C.给予糖尿病狗注射从萎缩胰腺中提取的提取物,患病狗的血糖恢复正常,利用了“加法原理”
D.给阉割公鸡移植睾丸,雄性性征恢复,利用了“加法原理”
A [验证Mg是植物必需元素的实验,实验组配制缺Mg的完全培养液,对照组配制完全培养液进行对照培养,利用了“减法原理”,A错误。]
2.某小组为探究雄激素与动物性行为的关系,用尚未发育成熟的仔公鸡为材料,进行了摘除睾丸实验,发现阉割的仔公鸡长大后,不出现啼鸣、鸡冠不发育且无求偶行为,因此得出雄激素能促进和维持公鸡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的结论。科学工作者认为该实验有不严谨之处,需继续补充实验。下列补充实验最合理的是(  )
A.重复进行上述实验,观察阉割后的现象是否稳定呈现
B.以发育成熟的公鸡为材料进行摘除睾丸实验,不出现求偶行为
C.不摘除仔公鸡睾丸并饲喂含雄激素的饲料,出现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
D.给阉割的仔公鸡饲喂含雄激素的饲料,长大后出现了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

D [探究雄激素与动物性行为的关系,用尚未发育成熟的仔公鸡为材料,进行了摘除睾丸实验,发现阉割的仔公鸡长大后,不出现啼鸣、鸡冠不发育和无求偶行为,该过程属于实验设计中的减法原则;要想让实验更严谨,还要再添加相关激素,即给阉割的仔公鸡饲喂含雄激素的饲料,若能恢复公鸡的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才能得到结论:雄激素能促进和维持公鸡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A、C错误,D正确。实验设计应遵循无关变量一致的原则,本实验中实验材料为尚未发育成熟的仔公鸡,则另设的对照组不能选择发育成熟的公鸡,B错误。]
3.(不定项)迷走神经是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对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起促进作用,还可通过一系列过程产生抗炎效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迷走神经末梢通过突触作用于肠巨噬细胞
B.消化液中的盐酸刺激胰腺产生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进而促进消化
C.乙酰胆碱与N受体结合并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催化肠巨噬细胞代谢
D.当与N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减少时,能增强机体炎症反应


AD [由图可知,迷走神经可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作用于肠巨噬细胞膜上的N受体,即迷走神经末梢是通过突触作用于肠巨噬细胞的,A正确;消化液中的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进而促进消化,B错误;乙酰胆碱与N受体结合并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后,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α的释放,乙酰胆碱发挥其作用后会被相关的酶水解或被迷走神经“再回收”,C错误;由图可知,迷走神经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肠巨噬细胞膜上的N受体,通过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α的释放,从而起到抗炎的效应,故当与N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减少时,能增强机体炎症反应,D正确。]课时分层作业(9) 激素的发现和激素研究的实例
(本套共9小题,共30分。第1~7小题,每小题2分;第8小题3分;第9小题13分。)
题组一 激素的发现
1.下列是促胰液素发现过程中的一些实验操作。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A.该实验的现象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②中“?”应为“胰腺不分泌胰液”
B.①与②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是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C.①与③之间的自变量是有无神经,两组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受神经调节
D.斯他林和贝利斯设计了“小肠黏膜+稀盐酸→研磨→制成提取液→静脉”的实验方案
2.1902年,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大胆地作出假设,最终发现了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小肠黏膜提取液静脉促进胰腺分泌②
A.①表示稀盐酸,其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
B.注入静脉的提取液中起作用的化学物质是促胰液素
C.②表示胰液,胰液中含有胰岛素
D.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调节
3.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了促胰液素,胰液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物质A是神经递质,物质B可在消化道发挥作用
B.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可避免神经调节的干扰
C.稀盐酸的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
D.上图说明胰液的分泌存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4.胰导管细胞是胰腺中的外分泌细胞,其分泌胰液的同时也分泌HCO3-和H+。研究发现,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导管细胞分泌胰液等的水平会提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导管细胞分泌H+有利于维持细胞内pH的稳定
B.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腺分泌胰液的作用是准备消化过程
C.完全剪断支配小肠的神经,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腺仍然会分泌胰液
D.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腺分泌胰液是以促胰液素的作用为基础学习建立的
题组二 研究激素的方法
5.胰腺组织上有一些聚集成岛状的细胞堆,称为“胰岛”,以下是人类在探索胰岛素过程的经典实验:①切除胰腺的狗患上与人的糖尿病类似的疾病;②将胰腺提取物注射给由胰腺受损诱发的糖尿病狗或糖尿病患者,但效果甚微;③结扎胰管或因胆结石阻塞胰管都会引起胰腺腺泡萎缩,但机体不会得糖尿病;④结扎狗的胰管,使狗的胰腺腺泡萎缩,再用萎缩的胰腺提取液来治疗糖尿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①说明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胰腺有关
B.实验②③说明糖尿病的产生可能与胰岛有直接关联
C.实验④最好分离出胰岛再进行物质提取
D.根据以上实验即能确定胰岛素可以治疗糖尿病
6.有实验者先将公鸡去势(切除睾丸),发现其雄性特征明显消失。再将其他公鸡的睾丸植入去势公鸡的腹腔(并没有与神经连接),发现公鸡的特征又逐步恢复。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本实验中用到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B.本实验对照组的设置最好是做手术,但不切除睾丸
C.摘除睾丸后雄性性征消失,据此可初步确定睾丸的功能
D.本实验证明睾丸向血液释放雄激素,雄激素能维持雄性性征
7.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其中的酶用来消化食物,如图是胰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分泌,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B.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证明了机制2,同时否定了机制1
C.若切断迷走神经后胰液分泌量显著减少,则可证明机制1的存在
D.若切断通往小肠的神经后,肠道内的盐酸仍能引起胰液分泌,则可证明机制2的存在
8.(不定项)胰腺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等消化酶,胰液通过十二指肠进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如图是胰液分泌的部分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迷走神经属于躯体运动神经,可控制胰腺的分泌活动
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内环境参与食物的消化
C.图中促胰液素的作用体现了细胞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流
D.由图可以看出胰腺分泌胰液受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双重作用
9.(13分)如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稀盐酸刺激________,从而使小肠黏膜分泌________,再经________运输至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表明机体通过________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图示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机体还可通过____________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3)研究者又进一步研究刺激迷走神经、注射不同剂量促胰液素对胰液分泌量的效应,结果如表。
刺激迷 走神经 注射促 胰液素 刺激迷走神经同时注射促胰液素
时间/剂量 3 min 1 mg 3 min和1 mg
胰液分泌量 (滴/15 min) 8 11 43
时间/剂量 3 min 2 mg 3 min和2 mg
胰液分泌量 (滴/15 min) 8 37 88
时间/剂量 3 min 3 mg 3 min和3 mg
胰液分泌量 (滴/15 min) 8 62 120
由表中数据可知,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单独注射促胰液素与二者同时作用相比,______________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