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免疫失调
举例说明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如过敏、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
知识点1 过敏反应与自身免疫病
1.过敏反应
(1)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在________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免疫反应。
(2)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____________物质。
(3)机理
(4)特点
①过敏反应有________之分。
②有明显的________和________。
(5)主要预防措施: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1.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的哪一功能过强造成的?
2.自身免疫病
(1)概念: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
(2)举例:________心脏病、________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风湿性心脏病发病机理
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有一种________分子,与心脏瓣膜上一种物质的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这种病菌后,免疫系统不仅向病菌发起进攻,而且也向________发起进攻。结果,在消灭病菌的同时,________也受到损伤。
(P79相关信息)对病情严重的自身免疫病患者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目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2.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系统的哪一功能失调造成的?
1.接触过敏原后就会产生过敏反应。 ( )
2.组胺会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舒张。 ( )
3.自身免疫病指的是抗原入侵机体后破坏机体的某种结构引起的疾病。 ( )
4.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 )
分析过敏反应的机理
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引发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部分机理如下图所示。
1.生活中常有同学发生过敏反应,如皮肤出现湿疹。但第一次接触过敏原不会发生过敏反应,请据图解释原因。
2.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分布有什么不同?
3.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为治疗过敏反应的常见药,根据上图过敏反应的机理,分析此类药物的作用机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归纳]
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比较
比较 项目 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
抗体 性质 免疫球蛋白
抗体 分布 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这些细胞分布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 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
反应 时机 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发生免疫反应 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就发生免疫反应
反应 结果 使细胞释放出组胺等物质,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使抗原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1.(链接P78图4-9)下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包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
B.细胞①和细胞②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C.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指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D.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
2.(不定项)“免疫吸附”治疗危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原理是通过吸附SLE患者血浆中可能致病的免疫因子,降低其浓度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SLE患者通常皮肤出现红斑、关节痛,属于自身免疫病
B.SLE发病时,机体的肥大细胞等释放出组胺等物质,导致皮肤红肿
C.“致病的免疫因子”可能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D.他克莫司(一种免疫抑制剂)可用于辅助治疗SLE
知识点2 免疫缺陷病
1.概念:指由机体免疫功能________或____________而引起的疾病。
2.种类
(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________而生来就有免疫缺陷的。
(2)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免疫缺陷。大多数免疫缺陷病都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3.艾滋病
(1)原因: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侵染________________。
(2)检测:机体内是否存在________________。
(3)直接死因:患者死于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疾病。
(4)主要传播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和母婴传播。
1.(P80相关信息)预防艾滋病,应以________________为重点,同时要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
2.(P81科学·技术·社会)HIV是________病毒,携带的核酸为________。HIV的病毒包膜来源于病毒最后所在的宿主细胞。
1.艾滋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同一类免疫失调病。 ( )
2.HIV主要攻击人的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免疫基本丧失。 ( )
3.与HIV感染者握手、拥抱等不会使人感染HIV。 ( )
分析HIV的致病机理
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主题是“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HIV感染人体后,HIV浓度和血液中辅助性T细胞的浓度变化过程如图所示:
1.“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的变化”图中,A阶段HIV的浓度为什么上升后又快速下降?
2.HIV侵入人体后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只有体液免疫吗?HIV侵入人体,会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完全丧失吗?
3.HIV攻击的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为什么最终患者会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4.检测是否为HIV携带者,常用的方法是抽取待检者血液,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若为阳性,则确诊,该检测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通过________确诊。
1.(链接P79思考·讨论)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D.曲线EF段,辅助性T细胞浓度上升是骨髓中T细胞大量成熟的结果
2.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是由人类X染色体上的Bruton酪氨酸激酶(Btk)基因突变而导致B淋巴细胞发育障碍的一种遗传病。下列关于XL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人的酪氨酸激酶主要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
B.与艾滋病患者相同,XLA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受损
C.XLA患者由于免疫功能受损易发生过敏反应
D.该病患者可通过适量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
免疫失调病类型的判断
1.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2.自身免疫病是指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分为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4.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
1.太原市的道路旁以及公园里常有蒿属植物分布,夏末秋初时蒿草花粉是导致过敏性鼻炎患者明显增多的原因之一。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初次接触蒿草花粉会引发易感人群的体液免疫反应
B.蒿草花粉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定抗体游离在血清中
C.患者免疫系统攻击自身成分从而引起过敏性鼻炎
D.可采用多接触过敏原等方法来预防该类疾病
2.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3.Treg细胞通过主动调节的方式抑制存在于正常机体内潜在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下列疾病最有可能与Treg细胞功能缺失有关的是( )
A.唐氏综合征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艾滋病
D.苯丙酮尿症
4.图示表示HIV感染人体后的变化情况,下列与艾滋病有关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从曲线来看,HIV感染人体大约1年后,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B.当T细胞的浓度降至极低的水平时,人体免疫防线中的第三道防线几乎丧失
C.艾滋病人通常会罹患多器官的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功能
D.不可以通过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是否感染HIV
5.(不定项)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c物质是抗原
B.红细胞表面存在与抗原相似的化学基团
C.该病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过敏反应
D.该病是自身免疫病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时分层作业(18)
1 2 3 4 5 6 7 8 9
C A B C A A D A BCD
10.(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1)Na+(1分) 降低 (2)抗原 减弱 自身免疫病 (3)增加患者体内乙酰胆碱的量(或抑制患者胸腺肌样细胞分泌物质a)
1.C [B细胞识别过敏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浆细胞不能识别过敏原,A错误;由图可知,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分布在致敏靶细胞的表面,正常机体内的抗体分布在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B错误;图中抗体参与的调节方式为免疫调节,组胺等化学物质参与的为体液调节,C正确;临床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组胺等物质的释放来治疗过敏,D错误。]
2.A [过敏反应是机体接触过敏原才发生的,因此找出过敏原并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A正确;过敏反应不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过敏者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内出现反应,也可能24 h后才有症状,C错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某些细胞会释放组胺等物质,D错误。]
3.B [过敏原相当于抗原,其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A正确;组胺等物质能增强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当过敏原初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的表面,说明肥大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结合IgE抗体的受体,C正确;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与之特异性结合,引起过敏反应,D正确。]
4.C [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只有体液免疫过程能产生抗体,说明物质a引发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图中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属于免疫能力过强引起的,故重症肌无力致病机理属于免疫过强,A错误。物质a属于抗原,在此过程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可以来自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B错误。乙酰胆碱不能发挥作用,导致重症肌无力,说明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引起肌肉收缩,C正确。过敏反应和重症肌无力都属于免疫过强引起的,前者是在机体二次接触抗原时才会有病症,后者不是,D错误。]
5.A [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患者体内转氨酶含量升高,说明肝细胞损伤破裂,存在细胞免疫,A错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可能在AIH患者发病过程中起作用,B正确;AIH患者肝脏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被免疫系统当作“非己”识别,并进行攻击出现相应症状,C正确;糖皮质激素是常用治疗药物,而人参皂苷能提高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量,有利于糖皮质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可用于辅助治疗AIH,D正确。]
6.A [HIV感染初期,机体通过免疫杀死了大部分病毒,T细胞数量在该时期增加,A错误;HIV感染者因为辅助性T细胞受损,免疫功能几乎丧失,最终因为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而死亡,B正确;巨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都能识别抗原,其中巨噬细胞识别HIV没有特异性,C正确;因为包裹HIV的囊膜从辅助性T细胞脱离感染其他辅助性T细胞,依靠HIV复合蛋白(Gag),所以若能阻止Gag在体内的积累可能会抑制HIV的传播和繁殖,D正确。]
7.D [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在活细胞外不能生存和增殖,也没有核糖体这一结构,A、B错误;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接受抗逆转录药物治疗时是不能吸烟的,C错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接受抗逆转录药物治疗时,吸烟会增加其死于肺癌的可能性,因此戒烟预防肺癌应成为护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重中之重,D正确。]
8.A [细胞a是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细胞b是B细胞,细胞c是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由图可知,TSLP作为信息分子能激活细胞a释放细胞因子,进而促进细胞b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因此TSLP作为信息分子能间接促进细胞b增殖,B正确;初次接触过敏原会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形成的抗体分布在肥大细胞的膜表面,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物质,进而引起过敏反应,C正确;酮替芬可通过稳定肥大细胞的细胞膜,有效抑制抗体对肥大细胞的吸附作用,从而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物质,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因此酮替芬可有效治疗TSLP诱发的过敏反应,D正确。]
9.BCD [结合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可知,该病为自身免疫病,而系统性红斑狼疮也是一种自身免疫病,A正确;患者症状缓解的检测指标是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接近健康人,B错误;胰岛B细胞死亡的原因是细胞毒性T细胞与之结合使其死亡,C错误;治疗该病的过程会抑制T细胞的活性,进而导致患者免疫能力下降,D错误。]
10.(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ACh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Na+大量内流而出现动作电位。因为乙酰胆碱(ACh)对神经元主要起到兴奋作用,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乙酰胆碱较少与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所以与正常人相比,给予电刺激后,重症肌无力患者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降低。(2)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胸腺中存在肌样细胞,肌样细胞受损后会分泌物质a。物质a会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抗a抗体与ACh竞争AChR,使ACh的作用效果减弱,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疾病被称为自身免疫病。(3)根据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发病机理示意图可推测增加患者体内乙酰胆碱的量,或抑制患者胸腺肌样细胞分泌物质a能缓解重症肌无力症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3节 免疫失调
举例说明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如过敏、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
知识点1 过敏反应与自身免疫病
1.过敏反应
(1)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2)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
(3)机理
(4)特点
①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
②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5)主要预防措施: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1.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的哪一功能过强造成的?
提示:免疫防御。
2.自身免疫病
(1)概念: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
(2)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风湿性心脏病发病机理
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有一种抗原分子,与心脏瓣膜上一种物质的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这种病菌后,免疫系统不仅向病菌发起进攻,而且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结果,在消灭病菌的同时,心脏也受到损伤。
(P79相关信息)对病情严重的自身免疫病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目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2.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系统的哪一功能失调造成的?
提示: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自稳功能过强造成的。
1.接触过敏原后就会产生过敏反应。 (×)
提示:初次接触过敏原不会产生过敏反应。
2.组胺会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舒张。 (×)
提示:组胺会引起平滑肌收缩。
3.自身免疫病指的是抗原入侵机体后破坏机体的某种结构引起的疾病。 (×)
提示:自身免疫病是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
4.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
分析过敏反应的机理
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引发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部分机理如下图所示。
1.生活中常有同学发生过敏反应,如皮肤出现湿疹。但第一次接触过敏原不会发生过敏反应,请据图解释原因。
提示:过敏原初次进入机体时,肥大细胞等表面不存在抗体,无法形成过敏原—抗体复合物,则不能刺激肥大细胞等产生组胺等物质,不会引起过敏症状。
2.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分布有什么不同?
提示: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正常免疫产生的抗体主要游离在血清中。
3.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为治疗过敏反应的常见药,根据上图过敏反应的机理,分析此类药物的作用机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抑制组胺等物质的释放
[深化归纳
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比较
比较 项目 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
抗体 性质 免疫球蛋白
抗体 分布 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这些细胞分布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 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
反应 时机 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发生免疫反应 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就发生免疫反应
反应 结果 使细胞释放出组胺等物质,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使抗原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1.(链接P78图4-9)下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包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
B.细胞①和细胞②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C.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指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D.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
D [根据图中分泌的抗体可知,过敏反应参与的是体液免疫,A错误;细胞①是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细胞②是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B错误;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是B细胞分化出的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C错误;由图可知,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导致过敏症状,则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D正确。]
2.(不定项)“免疫吸附”治疗危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原理是通过吸附SLE患者血浆中可能致病的免疫因子,降低其浓度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SLE患者通常皮肤出现红斑、关节痛,属于自身免疫病
B.SLE发病时,机体的肥大细胞等释放出组胺等物质,导致皮肤红肿
C.“致病的免疫因子”可能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D.他克莫司(一种免疫抑制剂)可用于辅助治疗SLE
ACD [系统性红斑狼疮为自身免疫病,其主要症状有发热、关节痛、红斑、大量脱发、白细胞减少等,A正确;过敏时,机体的肥大细胞等释放出组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最终导致过敏者出现皮肤红肿、发疹、流涕、打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症状,SLE是自身免疫病,不是过敏引起的,B错误;“致病的免疫因子”可能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抗体等,C正确;分析题意可知,SLE是自身免疫病,他克莫司(一种免疫抑制剂)能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可用于辅助治疗SLE,D正确。]
知识点2 免疫缺陷病
1.概念:指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2.种类
(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遗传而生来就有免疫缺陷的。
(2)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免疫缺陷。大多数免疫缺陷病都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3.艾滋病
(1)原因: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
(2)检测:机体内是否存在抗HIV的抗体。
(3)直接死因:患者死于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4)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1.(P80相关信息)预防艾滋病,应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同时要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
2.(P81科学·技术·社会)HIV是逆转录病毒,携带的核酸为RNA。HIV的病毒包膜来源于病毒最后所在的宿主细胞。
1.艾滋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同一类免疫失调病。 (×)
提示: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
2.HIV主要攻击人的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免疫基本丧失。 (×)
提示:HIV主要攻击人的辅助性T细胞。
3.与HIV感染者握手、拥抱等不会使人感染HIV。 (√)
分析HIV的致病机理
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主题是“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HIV感染人体后,HIV浓度和血液中辅助性T细胞的浓度变化过程如图所示:
1.“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的变化”图中,A阶段HIV的浓度为什么上升后又快速下降?
提示:在HIV侵入人体后初期迅速增殖,由于此时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大量病毒被消灭,因此浓度又快速下降。
2.HIV侵入人体后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只有体液免疫吗?HIV侵入人体,会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完全丧失吗?
提示:HIV侵入人体后可引起的特异性免疫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人体的免疫功能不会完全丧失,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会使人体内的特异性免疫丧失,但非特异性免疫还存在。
3.HIV攻击的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为什么最终患者会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提示: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如果辅助性T细胞大量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严重减退甚至丧失,患者容易出现恶性肿瘤或严重感染而导致死亡。
4.检测是否为HIV携带者,常用的方法是抽取待检者血液,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若为阳性,则确诊,该检测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通过________确诊。
提示: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核酸检测
1.(链接P79思考·讨论)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D.曲线EF段,辅助性T细胞浓度上升是骨髓中T细胞大量成熟的结果
B [HIV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所以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是它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增殖的结果,A错误;消灭HIV,一方面需要细胞免疫将细胞内的HIV释放到内环境中,另一方面需要体液免疫将内环境中的HIV通过与抗体结合而消灭,B正确;CD段,体内HIV逐渐增多,而辅助性T细胞逐渐减少,由于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故随着辅助性T细胞的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会降低,C错误;辅助性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但是其需要转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D错误。]
2.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是由人类X染色体上的Bruton酪氨酸激酶(Btk)基因突变而导致B淋巴细
胞发育障碍的一种遗传病。下列关于XL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人的酪氨酸激酶主要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
B.与艾滋病患者相同,XLA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受损
C.XLA患者由于免疫功能受损易发生过敏反应
D.该病患者可通过适量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
D [正常人的酪氨酸激酶主要在细胞内发挥作用,A错误;XLA患者的B淋巴细胞发育障碍主要影响了体液免疫,艾滋病患者主要影响了辅助性T细胞的功能,可以影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错误;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有关,XLA患者的B淋巴细胞发育障碍,体液免疫功能受损不易发生过敏反应,C错误;XLA患者无丙种球蛋白产生,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可使用免疫增强剂来提高免疫力,可直接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也可进行骨髓移植产生正常细胞取代异常细胞执行功能,D正确。]
免疫失调病类型的判断
1.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2.自身免疫病是指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分为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4.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
1.太原市的道路旁以及公园里常有蒿属植物分布,夏末秋初时蒿草花粉是导致过敏性鼻炎患者明显增多的原因之一。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初次接触蒿草花粉会引发易感人群的体液免疫反应
B.蒿草花粉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定抗体游离在血清中
C.患者免疫系统攻击自身成分从而引起过敏性鼻炎
D.可采用多接触过敏原等方法来预防该类疾病
A [初次接触蒿草花粉,蒿草花粉作为过敏原,刺激易感人群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A正确;机体会针对过敏原产生特异性抗体,过敏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B错误;患者免疫系统攻击自身成分从而引起自身免疫病,而过敏性鼻炎是由于蒿草花粉作为过敏原引起的过敏反应,C错误;由过敏反应是机体接触过敏原才发生的,因此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D错误。]
2.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B [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A错误;过敏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正确;机体免疫反应中分泌细胞因子的是辅助性T细胞而不是浆细胞,浆细胞在免疫反应中分泌抗体,C错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发生的是过敏反应而不是自身免疫反应,D错误。]
3.Treg细胞通过主动调节的方式抑制存在于正常机体内潜在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下列疾病最有可能与Treg细胞功能缺失有关的是( )
A.唐氏综合征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艾滋病 D.苯丙酮尿症
B [Treg细胞通过主动调节的方式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从而避免体内T细胞功能过强;Treg细胞功能缺失会导致无法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可能使过多T细胞损伤机体自身结构,造成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病,B符合题意。]
4.图示表示HIV感染人体后的变化情况,下列与艾滋病有关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从曲线来看,HIV感染人体大约1年后,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B.当T细胞的浓度降至极低的水平时,人体免疫防线中的第三道防线几乎丧失
C.艾滋病人通常会罹患多器官的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功能
D.不可以通过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是否感染HIV
D [从曲线整体来看,HIV感染人体大约1年后,随着HIV数量的增加,T细胞数量越来越少,说明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A正确。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当T细胞的浓度降至极低的水平时,人体免疫防线中的第三道防线几乎丧失,B正确。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艾滋病人通常会罹患多器官的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功能,C正确。HIV作为抗原可激发机体产生抗体,故可通过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是否感染HIV,D错误。]
5.(不定项)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c物质是抗原
B.红细胞表面存在与抗原相似的化学基团
C.该病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过敏反应
D.该病是自身免疫病
AC [c物质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A错误;红细胞表面因为存在和抗原相似的化学基团,所以才会被免疫系统攻击,B正确;由图可知,免疫系统攻击了自身的红细胞,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C错误,D正确。]
课时分层作业(18) 免疫失调
题组一 过敏反应
1.下图为人体内的过敏反应的原理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识别过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
B.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正常机体内的抗体分布相同
C.图中具有的调节方式为免疫调节和体液调节
D.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组胺等物质的释放来治疗过敏
C [B细胞识别过敏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浆细胞不能识别过敏原,A错误;由图可知,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分布在致敏靶细胞的表面,正常机体内的抗体分布在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B错误;图中抗体参与的调节方式为免疫调节,组胺等化学物质参与的为体液调节,C正确;临床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组胺等物质的释放来治疗过敏,D错误。]
2.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可以从轻微到严重不等,有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西替利嗪可抑制组胺的释放,但服用西替利嗪可能会出现嗜睡、头晕等副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需要找出过敏原并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B.过敏反应和风湿性心脏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C.过敏反应均发作迅速,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D.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某些细胞会释放组胺等物质
A [过敏反应是机体接触过敏原才发生的,因此找出过敏原并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A正确;过敏反应不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过敏者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内出现反应,也可能24 h后才有症状,C错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某些细胞会释放组胺等物质,D错误。]
3.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胺等物质,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引起过敏症状。下列有关过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B.组胺等物质使组织液渗透压降低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C.肥大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结合IgE抗体的受体
D.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结合
B [过敏原相当于抗原,其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A正确;组胺等物质能增强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当过敏原初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的表面,说明肥大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结合IgE抗体的受体,C正确;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与之特异性结合,引起过敏反应,D正确。]
题组二 自身免疫病
4.免疫失调包括过强与过弱两种情况。下图是重症肌无力致病的机理,下列有关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重症肌无力致病机理属于免疫过弱
B.物质a属于抗原,在此过程产生抗体的细胞仅来自B淋巴细胞
C.由图示过程可以推测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
D.过敏反应和重症肌无力都属于免疫过强引起的疾病,二者都是在机体二次接触抗原时才会有的病症
C [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只有体液免疫过程能产生抗体,说明物质a引发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图中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属于免疫能力过强引起的,故重症肌无力致病机理属于免疫过强,A错误。物质a属于抗原,在此过程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可以来自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B错误。乙酰胆碱不能发挥作用,导致重症肌无力,说明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引起肌肉收缩,C正确。过敏反应和重症肌无力都属于免疫过强引起的,前者是在机体二次接触抗原时才会有病症,后者不是,D错误。]
5.AIH是一种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肝脏损伤疾病,表现为自身抗体出现,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含量升高。糖皮质激素是常用治疗药物。下列关于AIH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IH的发生可能是体液免疫作用的结果,与细胞免疫无关
B.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可能在AIH患者发病过程中起作用
C.AIH患者肝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被免疫系统当作“非己”识别
D.人参皂苷能提高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量,可用于辅助治疗AIH
A [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患者体内转氨酶含量升高,说明肝细胞损伤破裂,存在细胞免疫,A错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可能在AIH患者发病过程中起作用,B正确;AIH患者肝脏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被免疫系统当作“非己”识别,并进行攻击出现相应症状,C正确;糖皮质激素是常用治疗药物,而人参皂苷能提高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量,有利于糖皮质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可用于辅助治疗AIH,D正确。]
题组三 免疫缺陷病
6.HIV感染辅助性T细胞后,就会强迫辅助性T细胞的细胞膜形成囊膜,作为自己的藏身之所,囊膜在HIV复合蛋白(Gag)的协助下通过“出芽繁殖”从辅助性T细胞脱离,继续感染其他辅助性T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IV感染初期,机体免疫能力下降,T细胞数量减少
B.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最终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丧失,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C.体内的巨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都能识别HIV
D.通过开发能阻止Gag在体内累积的药物,可抑制HIV的传播和繁殖
A [HIV感染初期,机体通过免疫杀死了大部分病毒,T细胞数量在该时期增加,A错误;HIV感染者因为辅助性T细胞受损,免疫功能几乎丧失,最终因为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而死亡,B正确;巨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都能识别抗原,其中巨噬细胞识别HIV没有特异性,C正确;因为包裹HIV的囊膜从辅助性T细胞脱离感染其他辅助性T细胞,依靠HIV复合蛋白(Gag),所以若能阻止Gag在体内的积累可能会抑制HIV的传播和繁殖,D正确。]
7.据一项研究显示,如果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接受抗逆转录药物治疗时还吸烟,那么他们死于肺癌的可能性比死于艾滋病的可能性会高出10倍左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病毒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
B.艾滋病病毒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C.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接受抗逆转录药物治疗时不需戒烟
D.戒烟预防肺癌应成为护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重中之重
D [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在活细胞外不能生存和增殖,也没有核糖体这一结构,A、B错误;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接受抗逆转录药物治疗时是不能吸烟的,C错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接受抗逆转录药物治疗时,吸烟会增加其死于肺癌的可能性,因此戒烟预防肺癌应成为护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重中之重,D正确。]
8.研究发现,TSLP是一种多效细胞因子,在诱发过敏反应中有重要作用,其作用机理如下图。酮替芬可通过稳定肥大细胞的细胞膜,有效抑制抗体对肥大细胞的吸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a、b、c都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
B.TSLP作为信息分子能间接促进细胞b增殖
C.初次接触过敏原会引发体液免疫
D.酮替芬可有效治疗 TSLP 诱发的过敏反应
A [细胞a是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细胞b是B细胞,细胞c是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由图可知,TSLP作为信息分子能激活细胞a释放细胞因子,进而促进细胞b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因此TSLP作为信息分子能间接促进细胞b增殖,B正确;初次接触过敏原会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形成的抗体分布在肥大细胞的膜表面,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物质,进而引起过敏反应,C正确;酮替芬可通过稳定肥大细胞的细胞膜,有效抑制抗体对肥大细胞的吸附作用,从而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物质,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因此酮替芬可有效治疗TSLP诱发的过敏反应,D正确。]
9.(不定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细胞毒性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临床上可通过注射免疫抑制剂缓解该糖尿病症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同一类免疫失调疾病
B.患者症状缓解的检测指标是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健康人
C.胰岛B细胞死亡的原因是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的抗体与之结合
D.治疗该病的过程不会导致患者免疫能力的改变
BCD [结合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可知,该病为自身免疫病,而系统性红斑狼疮也是一种自身免疫病,A正确;患者症状缓解的检测指标是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接近健康人,B错误;胰岛B细胞死亡的原因是细胞毒性T细胞与之结合使其死亡,C错误;治疗该病的过程会抑制T细胞的活性,进而导致患者免疫能力下降,D错误。]
10.(11分)乙酰胆碱(ACh)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对神经元主要起到兴奋作用。能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信号,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肌肉的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ACh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________大量内流而出现动作电位。与正常人相比,给予电刺激后,重症肌无力患者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峰值会________。
(2)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胸腺中存在肌样细胞,肌样细胞受损后会分泌物质a。物质a会作为_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a抗体与ACh竞争AChR,使ACh的作用效果__________。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疾病被称为____________。
(3)结合以上信息,试提出缓解重症肌无力症状的1点措施: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ACh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Na+大量内流而出现动作电位。因为乙酰胆碱(ACh)对神经元主要起到兴奋作用,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乙酰胆碱较少与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所以与正常人相比,给予电刺激后,重症肌无力患者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降低。(2)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胸腺中存在肌样细胞,肌样细胞受损后会分泌物质a。物质a会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抗a抗体与ACh竞争AChR,使ACh的作用效果减弱,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疾病被称为自身免疫病。(3)根据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发病机理示意图可推测增加患者体内乙酰胆碱的量,或抑制患者胸腺肌样细胞分泌物质a能缓解重症肌无力症状。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1)Na+(1分) 降低 (2)抗原 减弱 自身免疫病 (3)增加患者体内乙酰胆碱的量(或抑制患者胸腺肌样细胞分泌物质a)
(教师用书独具)
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够攻击人体免疫细胞,导致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发生。HIV侵染宿主细胞并增殖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IV经过程①将RNA和逆转录酶输入浆细胞
B.HIV主要有三种传播途径:母婴传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所以夏天要注意防蚊
C.HIV感染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作为HIV检测的重要依据
D.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HIV侵染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裂解死亡
C [HIV攻击的是T细胞,图中①表示HIV将RNA和逆转录酶输入T细胞,A错误;HIV主要有三种传播途径:母婴传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B错误;机体受到HIV感染后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HIV感染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作为HIV检测的重要依据,C正确;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由于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患者患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而亡,D错误。]
2.(不定项)如图表示某人感染HIV后,血液中辅助性T细胞和HIV的浓度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辅助性T细胞能释放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
B.辅助性T细胞和HIV的浓度此消彼长是HIV攻击辅助性T细胞所致
C.感染6~9个月期间,抗HIV的抗体吞噬消化HIV,导致HIV的浓度减小
D.预防艾滋病应以接种HIV疫苗为重点,并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
CD [细胞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A正确;HIV会攻击辅助性T细胞并增殖,导致二者数量此消彼长,B正确;抗体不能吞噬消化HIV,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C错误;预防艾滋病应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同时要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D错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时分层作业(18) 免疫失调
(本套共10小题,共30分。第1~8小题,每小题2分;第9小题3分;第10小题11分。)
题组一 过敏反应
1.下图为人体内的过敏反应的原理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识别过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
B.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正常机体内的抗体分布相同
C.图中具有的调节方式为免疫调节和体液调节
D.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组胺等物质的释放来治疗过敏
2.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可以从轻微到严重不等,有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西替利嗪可抑制组胺的释放,但服用西替利嗪可能会出现嗜睡、头晕等副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需要找出过敏原并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B.过敏反应和风湿性心脏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C.过敏反应均发作迅速,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D.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某些细胞会释放组胺等物质
3.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胺等物质,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引起过敏症状。下列有关过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B.组胺等物质使组织液渗透压降低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C.肥大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结合IgE抗体的受体
D.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结合
题组二 自身免疫病
4.免疫失调包括过强与过弱两种情况。下图是重症肌无力致病的机理,下列有关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重症肌无力致病机理属于免疫过弱
B.物质a属于抗原,在此过程产生抗体的细胞仅来自B淋巴细胞
C.由图示过程可以推测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
D.过敏反应和重症肌无力都属于免疫过强引起的疾病,二者都是在机体二次接触抗原时才会有的病症
5.AIH是一种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肝脏损伤疾病,表现为自身抗体出现,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含量升高。糖皮质激素是常用治疗药物。下列关于AIH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IH的发生可能是体液免疫作用的结果,与细胞免疫无关
B.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可能在AIH患者发病过程中起作用
C.AIH患者肝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被免疫系统当作“非己”识别
D.人参皂苷能提高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量,可用于辅助治疗AIH
题组三 免疫缺陷病
6.HIV感染辅助性T细胞后,就会强迫辅助性T细胞的细胞膜形成囊膜,作为自己的藏身之所,囊膜在HIV复合蛋白(Gag)的协助下通过“出芽繁殖”从辅助性T细胞脱离,继续感染其他辅助性T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IV感染初期,机体免疫能力下降,T细胞数量减少
B.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最终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丧失,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C.体内的巨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都能识别HIV
D.通过开发能阻止Gag在体内累积的药物,可抑制HIV的传播和繁殖
7.据一项研究显示,如果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接受抗逆转录药物治疗时还吸烟,那么他们死于肺癌的可能性比死于艾滋病的可能性会高出10倍左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病毒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
B.艾滋病病毒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C.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接受抗逆转录药物治疗时不需戒烟
D.戒烟预防肺癌应成为护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重中之重
8.研究发现,TSLP是一种多效细胞因子,在诱发过敏反应中有重要作用,其作用机理如下图。酮替芬可通过稳定肥大细胞的细胞膜,有效抑制抗体对肥大细胞的吸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a、b、c都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
B.TSLP作为信息分子能间接促进细胞b增殖
C.初次接触过敏原会引发体液免疫
D.酮替芬可有效治疗 TSLP 诱发的过敏反应
9.(不定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细胞毒性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临床上可通过注射免疫抑制剂缓解该糖尿病症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同一类免疫失调疾病
B.患者症状缓解的检测指标是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健康人
C.胰岛B细胞死亡的原因是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的抗体与之结合
D.治疗该病的过程不会导致患者免疫能力的改变
10.(11分)乙酰胆碱(ACh)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对神经元主要起到兴奋作用。能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信号,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肌肉的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ACh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__________大量内流而出现动作电位。与正常人相比,给予电刺激后,重症肌无力患者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峰值会________。
(2)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胸腺中存在肌样细胞,肌样细胞受损后会分泌物质a。物质a会作为_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a抗体与ACh竞争AChR,使ACh的作用效果__________。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疾病被称为_____________。
(3)结合以上信息,试提出缓解重症肌无力症状的1点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75张PPT)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3节 免疫失调
课标
要求
举例说明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如过敏、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
知识点1 过敏反应与自身免疫病
1.过敏反应
(1)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在______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___________________的免疫反应。
(2)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______物质。
再次
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抗原
(3)机理
皮肤、呼吸
组胺
扩张
增强
收缩
增多
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
(4)特点
①过敏反应有______之分。
②有明显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主要预防措施: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快慢
遗传倾向
个体差异
1.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的哪一功能过强造成的?
提示:免疫防御。
2.自身免疫病
(1)概念: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
(2)举例:_________心脏病、_________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风湿性心脏病发病机理
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有一种______分子,与心脏瓣膜上一种物质的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这种病菌后,免疫系统不仅向病菌发起进攻,而且也向____________发起进攻。结果,在消灭病菌的同时,______也受到损伤。
风湿性
类风湿
抗原
心脏瓣膜
心脏
(P79相关信息)对病情严重的自身免疫病患者进行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是一种目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自体造血干细
胞移植
2.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系统的哪一功能失调造成的?
提示: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自稳功能过强造成的。
1.接触过敏原后就会产生过敏反应。 ( )
提示:初次接触过敏原不会产生过敏反应。
2.组胺会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舒张。 ( )
提示:组胺会引起平滑肌收缩。
3.自身免疫病指的是抗原入侵机体后破坏机体的某种结构引起的疾病。 ( )
提示:自身免疫病是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
4.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 )
×
√
×
×
分析过敏反应的机理
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引发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部分机理如下图所示。
1.生活中常有同学发生过敏反应,如皮肤出现湿疹。但第一次接触过敏原不会发生过敏反应,请据图解释原因。
提示:过敏原初次进入机体时,肥大细胞等表面不存在抗体,无法形成过敏原—抗体复合物,则不能刺激肥大细胞等产生组胺等物质,不会引起过敏症状。
2.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分布有什么不同?
提示: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正常免疫产生的抗体主要游离在血清中。
3.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为治疗过敏反应的常见药,根据上图过敏反应的机理,分析此类药物的作用机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抑制组胺等物质的释放
[深化归纳]
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比较
比较
项目 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
抗体
性质 免疫球蛋白
抗体
分布 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这些细胞分布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 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
反应
时机 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发生免疫反应 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就发生免疫反应
反应
结果 使细胞释放出组胺等物质,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使抗原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
1.(链接P78图4-9)下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包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
B.细胞①和细胞②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C.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指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D.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
D [根据图中分泌的抗体可知,过敏反应参与的是体液免疫,A错误;细胞①是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细胞②是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B错误;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是B细胞分化出的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C错误;由图可知,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导致过敏症状,则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D正确。]
√
2.(不定项)“免疫吸附”治疗危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原理是通过吸附SLE患者血浆中可能致病的免疫因子,降低其浓度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SLE患者通常皮肤出现红斑、关节痛,属于自身免疫病
B.SLE发病时,机体的肥大细胞等释放出组胺等物质,导致皮肤红肿
C.“致病的免疫因子”可能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D.他克莫司(一种免疫抑制剂)可用于辅助治疗SLE
√
√
ACD [系统性红斑狼疮为自身免疫病,其主要症状有发热、关节痛、红斑、大量脱发、白细胞减少等,A正确;过敏时,机体的肥大细胞等释放出组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最终导致过敏者出现皮肤红肿、发疹、流涕、打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症状,SLE是自身免疫病,不是过敏引起的,B错误;“致病的免疫因子”可能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抗体等,C正确;分析题意可知,SLE是自身免疫病,他克莫司(一种免疫抑制剂)能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可用于辅助治疗SLE,D正确。]
知识点2 免疫缺陷病
1.概念:指由机体免疫功能______或______而引起的疾病。
2.种类
(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______而生来就有免疫缺陷的。
(2)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免疫缺陷。大多数免疫缺陷病都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不足
缺乏
遗传
疾病和其他因素
3.艾滋病
(1)原因: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侵染________________。
(2)检测:机体内是否存在_______________。
(3)直接死因:患者死于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
等疾病。
(4)主要传播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母婴传播。
辅助性T细胞
抗HIV的抗体
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性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
1.(P80相关信息)预防艾滋病,应以_____________为重点,同时要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
2.(P81科学·技术·社会)HIV是_________病毒,携带的核酸为_____。HIV的病毒包膜来源于病毒最后所在的宿主细胞。
切断传播途径
逆转录
RNA
1.艾滋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同一类免疫失调病。 ( )
提示: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
2.HIV主要攻击人的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免疫基本丧失。 ( )
提示:HIV主要攻击人的辅助性T细胞。
3.与HIV感染者握手、拥抱等不会使人感染HIV。 ( )
×
√
×
分析HIV的致病机理
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主题是“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HIV感染人体后,HIV浓度和
血液中辅助性T细胞的浓度变化过程如图所示:
1.“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的变化”图中,A阶段HIV的浓度为什么上升后又快速下降?
提示:在HIV侵入人体后初期迅速增殖,由于此时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大量病毒被消灭,因此浓度又快速下降。
2.HIV侵入人体后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只有体液免疫吗?HIV侵入人体,会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完全丧失吗?
提示:HIV侵入人体后可引起的特异性免疫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人体的免疫功能不会完全丧失,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会使人体内的特异性免疫丧失,但非特异性免疫还存在。
3.HIV攻击的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为什么最终患者会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提示: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如果辅助性T细胞大量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严重减退甚至丧失,患者容易出现恶性肿瘤或严重感染而导致死亡。
4.检测是否为HIV携带者,常用的方法是抽取待检者血液,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若为阳性,则确诊,该检测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通过________确诊。
提示: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核酸检测
1.(链接P79思考·讨论)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D.曲线EF段,辅助性T细胞浓度上升是骨髓中T细胞大量成熟的结果
√
B [HIV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所以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是它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增殖的结果,A错误;消灭HIV,一方面需要细胞免疫将细胞内的HIV释放到内环境中,另一方面需要体液免疫将内环境中的HIV通过与抗体结合而消灭,B正确;CD段,体内HIV逐渐增多,而辅助性T细胞逐渐减少,由于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故随着辅助性T细胞的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会降低,C错误;辅助性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但是其需要转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D错误。]
√
2.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是由人类X染色体上的Bruton酪氨酸激酶(Btk)基因突变而导致B淋巴细
胞发育障碍的一种遗传病。下列关于XL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人的酪氨酸激酶主要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
B.与艾滋病患者相同,XLA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受损
C.XLA患者由于免疫功能受损易发生过敏反应
D.该病患者可通过适量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
D [正常人的酪氨酸激酶主要在细胞内发挥作用,A错误;XLA患者的B淋巴细胞发育障碍主要影响了体液免疫,艾滋病患者主要影响了辅助性T细胞的功能,可以影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错误;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有关,XLA患者的B淋巴细胞发育障碍,体液免疫功能受损不易发生过敏反应,C错误;XLA患者无丙种球蛋白产生,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可使用免疫增强剂来提高免疫力,可直接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也可进行骨髓移植产生正常细胞取代异常细胞执行功能,D正确。]
免疫失调病类型的判断
1.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
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2.自身免疫病是指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分为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4.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
课堂检测 素养测评
√
1.太原市的道路旁以及公园里常有蒿属植物分布,夏末秋初时蒿草花粉是导致过敏性鼻炎患者明显增多的原因之一。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初次接触蒿草花粉会引发易感人群的体液免疫反应
B.蒿草花粉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定抗体游离在血清中
C.患者免疫系统攻击自身成分从而引起过敏性鼻炎
D.可采用多接触过敏原等方法来预防该类疾病
A [初次接触蒿草花粉,蒿草花粉作为过敏原,刺激易感人群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A正确;机体会针对过敏原产生特异性抗体,过敏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B错误;患者免疫系统攻击自身成分从而引起自身免疫病,而过敏性鼻炎是由于蒿草花粉作为过敏原引起的过敏反应,C错误;由过敏反应是机体接触过敏原才发生的,因此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D错误。]
√
2.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B [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A错误;过敏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正确;机体免疫反应中分泌细胞因子的是辅助性T细胞而不是浆细胞,浆细胞在免疫反应中分泌抗体,C错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发生的是过敏反应而不是自身免疫反应,D错误。]
√
3.Treg细胞通过主动调节的方式抑制存在于正常机体内潜在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下列疾病最有可能与Treg细胞功能缺失有关的是
( )
A.唐氏综合征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艾滋病 D.苯丙酮尿症
B [Treg细胞通过主动调节的方式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从而避免体内T细胞功能过强;Treg细胞功能缺失会导致无法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可能使过多T细胞损伤机体自身结构,造成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病,B符合题意。]
4.图示表示HIV感染人体后的变化情况,下列与艾滋病有关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从曲线来看,HIV感染人体大约1年后,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B.当T细胞的浓度降至极低的水平时,人体免疫防线中的第三道防线几乎丧失
C.艾滋病人通常会罹患多器官的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功能
D.不可以通过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是否感染HIV
D [从曲线整体来看,HIV感染人体大约1年后,随着HIV数量的增加,T细胞数量越来越少,说明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A正确。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当T细胞的浓度降至极低的水平时,人体免疫防线中的第三道防线几乎丧失,B正确。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艾滋病人通常会罹患多器官的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功能,C正确。HIV作为抗原可激发机体产生抗体,故可通过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是否感染HIV,D错误。]
√
√
5.(不定项)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c物质是抗原
B.红细胞表面存在与抗原相似的化学基团
C.该病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过敏反应
D.该病是自身免疫病
AC [c物质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A错误;红细胞表面因为存在和抗原相似的化学基团,所以才会被免疫系统攻击,B正确;由图可知,免疫系统攻击了自身的红细胞,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C错误,D正确。]
课时分层作业(18) 免疫失调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题组一 过敏反应
1.下图为人体内的过敏反应的原理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识别过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
B.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正常机体内的抗体分布相同
C.图中具有的调节方式为免疫调节和体液调节
D.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组胺等物质的释放来治疗过敏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C [B细胞识别过敏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浆细胞不能识别过敏原,A错误;由图可知,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分布在致敏靶细胞的表面,正常机体内的抗体分布在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B错误;图中抗体参与的调节方式为免疫调节,组胺等化学物质参与的为体液调节,C正确;临床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组胺等物质的释放来治疗过敏,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
2.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可以从轻微到严重不等,有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西替利嗪可抑制组胺的释放,但服用西替利嗪可能会出现嗜睡、头晕等副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需要找出过敏原并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B.过敏反应和风湿性心脏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C.过敏反应均发作迅速,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D.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某些细胞会释放组胺等物质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A [过敏反应是机体接触过敏原才发生的,因此找出过敏原并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A正确;过敏反应不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过敏者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内出现反应,也可能24 h后才有症状,C错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某些细胞会释放组胺等物质,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
3.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胺等物质,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引起过敏症状。下列有关过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B.组胺等物质使组织液渗透压降低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C.肥大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结合IgE抗体的受体
D.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结合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B [过敏原相当于抗原,其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A正确;组胺等物质能增强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当过敏原初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的表面,说明肥大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结合IgE抗体的受体,C正确;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与之特异性结合,引起过敏反应,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
题组二 自身免疫病
4.免疫失调包括过强与过弱两种情况。下图是重症肌无力致病的机理,下列有关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重症肌无力致病机理属于免疫过弱
B.物质a属于抗原,在此过程产生抗体的细胞仅来自B淋巴细胞
C.由图示过程可以推测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
D.过敏反应和重症肌无力都属于免疫过强引起的疾病,二者都是在机体二次接触抗原时才会有的病症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C [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只有体液免疫过程能产生抗体,说明物质a引发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图中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属于免疫能力过强引起的,故重症肌无力致病机理属于免疫过强,A错误。物质a属于抗原,在此过程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可以来自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B错误。乙酰胆碱不能发挥作用,导致重症肌无力,说明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引起肌肉收缩,C正确。过敏反应和重症肌无力都属于免疫过强引起的,前者是在机体二次接触抗原时才会有病症,后者不是,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
5.AIH是一种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肝脏损伤疾病,表现为自身抗体出现,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含量升高。糖皮质激素是常用治疗药物。下列关于AIH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IH的发生可能是体液免疫作用的结果,与细胞免疫无关
B.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可能在AIH患者发病过程中起作用
C.AIH患者肝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被免疫系统当作“非己”识别
D.人参皂苷能提高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量,可用于辅助治疗AIH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A [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患者体内转氨酶含量升高,说明肝细胞损伤破裂,存在细胞免疫,A错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可能在AIH患者发病过程中起作用,B正确;AIH患者肝脏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被免疫系统当作“非己”识别,并进行攻击出现相应症状,C正确;糖皮质激素是常用治疗药物,而人参皂苷能提高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量,有利于糖皮质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可用于辅助治疗AIH,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
题组三 免疫缺陷病
6.HIV感染辅助性T细胞后,就会强迫辅助性T细胞的细胞膜形成囊膜,作为自己的藏身之所,囊膜在HIV复合蛋白(Gag)的协助下通过“出芽繁殖”从辅助性T细胞脱离,继续感染其他辅助性T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HIV感染初期,机体免疫能力下降,T细胞数量减少
B.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最终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丧失,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C.体内的巨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都能识别HIV
D.通过开发能阻止Gag在体内累积的药物,可抑制HIV的传播和繁殖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A [HIV感染初期,机体通过免疫杀死了大部分病毒,T细胞数量在该时期增加,A错误;HIV感染者因为辅助性T细胞受损,免疫功能几乎丧失,最终因为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而死亡,B正确;巨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都能识别抗原,其中巨噬细胞识别HIV没有特异性,C正确;因为包裹HIV的囊膜从辅助性T细胞脱离感染其他辅助性T细胞,依靠HIV复合蛋白(Gag),所以若能阻止Gag在体内的积累可能会抑制HIV的传播和繁殖,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
7.据一项研究显示,如果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接受抗逆转录药物治疗时还吸烟,那么他们死于肺癌的可能性比死于艾滋病的可能性会高出10倍左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病毒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
B.艾滋病病毒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C.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接受抗逆转录药物治疗时不需戒烟
D.戒烟预防肺癌应成为护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重中之重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D [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在活细胞外不能生存和增殖,也没有核糖体这一结构,A、B错误;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接受抗逆转录药物治疗时是不能吸烟的,C错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接受抗逆转录药物治疗时,吸烟会增加其死于肺癌的可能性,因此戒烟预防肺癌应成为护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重中之重,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8.研究发现,TSLP是一种多效细胞因子,在诱发过敏反应中有重要作用,其作用机理如下图。酮替芬可通过稳定肥大细胞的细胞膜,有效抑制抗体对肥大细胞的吸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a、b、c都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
B.TSLP作为信息分子能间接促进细胞b增殖
C.初次接触过敏原会引发体液免疫
D.酮替芬可有效治疗 TSLP 诱发的过敏反应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A [细胞a是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细胞b是B细胞,细胞c是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由图可知,TSLP作为信息分子能激活细胞a释放细胞因子,进而促进细胞b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因此TSLP作为信息分子能间接促进细胞b增殖,B正确;初次接触过敏原会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形成的抗体分布在肥大细胞的膜表面,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物质,进而引起过敏反应,C正确;酮替芬可通过稳定肥大细胞的细胞膜,有效抑制抗体对肥大细胞的吸附作用,从而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物质,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因此酮替芬可有效治疗TSLP诱发的过敏反应,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
√
9.(不定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细胞毒性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临床上可通过注射免疫抑制剂缓解该糖尿病症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同一类免疫失调疾病
B.患者症状缓解的检测指标是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健康人
C.胰岛B细胞死亡的原因是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的抗体与之结合
D.治疗该病的过程不会导致患者免疫能力的改变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BCD [结合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可知,该病为自身免疫病,而系统性红斑狼疮也是一种自身免疫病,A正确;患者症状缓解的检测指标是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接近健康人,B错误;胰岛B细胞死亡的原因是细胞毒性T细胞与之结合使其死亡,C错误;治疗该病的过程会抑制T细胞的活性,进而导致患者免疫能力下降,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0.(11分)乙酰胆碱(ACh)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对神经元主要起到兴奋作用。能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信号,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肌肉的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ACh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_________大量内流而出现动作电位。与正常人相比,给予电刺激后,重症肌无力患者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峰值会________。
(2)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胸腺中存在肌样细胞,肌样细胞受损后会分泌物质a。物质a会作为_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a抗体与ACh竞争AChR,使ACh的作用效果__________。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疾病被称为____________。
Na+(1分)
降低
抗原
减弱
自身免疫病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3)结合以上信息,试提出缓解重症肌无力症状的1点措施: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患
者体内乙酰胆碱的量(或抑制患者胸腺肌样细胞分泌物质a)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解析] (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ACh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Na+大量内流而出现动作电位。因为乙酰胆碱(ACh)对神经元主要起到兴奋作用,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乙酰胆碱较少与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所以与正常人相比,给予电刺激后,重症肌无力患者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降低。(2)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胸腺中存在肌样细胞,肌样细胞受损后会分泌物质a。物质a会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抗a抗体与ACh竞争AChR,使ACh的作用效果减弱,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疾病被称为自身免疫病。(3)根据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发病机理示意图可推测增加患者体内乙酰胆碱的量,或抑制患者胸腺肌样细胞分泌物质a能缓解重症肌无力症状。
(教师用书独具)
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够攻击人体免疫细胞,导致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发生。HIV侵染宿主细胞并增殖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IV经过程①将RNA和逆转录酶输入浆细胞
B.HIV主要有三种传播途径:母婴传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所以夏天要注意防蚊
C.HIV感染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作为HIV检测的重要依据
D.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HIV侵染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裂解死亡
√
C [HIV攻击的是T细胞,图中①表示HIV将RNA和逆转录酶输入T细胞,A错误;HIV主要有三种传播途径:母婴传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B错误;机体受到HIV感染后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HIV感染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作为HIV检测的重要依据,C正确;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由于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患者患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而亡,D错误。]
2.(不定项)如图表示某人感染HIV后,血液中辅助性T细胞和HIV的浓度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辅助性T细胞能释放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
B.辅助性T细胞和HIV的浓度此消彼长是HIV攻击辅助性T细胞所致
C.感染6~9个月期间,抗HIV的抗体吞噬消化HIV,导致HIV的浓度减小
D.预防艾滋病应以接种HIV疫苗为重点,并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
√
√
CD [细胞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A正确;HIV会攻击辅助性T细胞并增殖,导致二者数量此消彼长,B正确;抗体不能吞噬消化HIV,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C错误;预防艾滋病应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同时要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