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4章免疫调节第2节第1课时体液免疫(课件+学案+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4章免疫调节第2节第1课时体液免疫(课件+学案+作业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6-30 10:24:25

文档简介

(共68张PPT)
第1课时 体液免疫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2节 特异性免疫
课标
要求
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
知识点 体液免疫
1.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1)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分子
标签——_________。
(2)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也带有各自的____________。
2.结构基础:免疫细胞表面的______。
蛋白质
身份标签
受体
1.“身份标签”在不同种生物、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间是否具有特异性?
提示:在不同种生物、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间“身份标签”不同,即具有物种特异性和个体特异性。
3.体液免疫
(1)概念: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所以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2)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呈
细胞表面

第二个
细胞因子
两个信号
浆细胞
增殖
黏附
一个
递细胞
助性T细胞
4.过程分析
(1)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此外,还需要____________的作用。
(2)B细胞活化后,就开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成_________,小部分分化为_____________。
(3)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4)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____________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细胞因子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记忆细胞
(P73相关信息)通常情况下,一个B细胞只针对___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___种特异性的抗体。


2.结合体液免疫过程图,分析浆细胞的来源可能有哪些?
提示:B细胞或记忆B细胞的增殖分化。
1.病原体可直接刺激并激活辅助性T细胞。 (  )
提示:辅助性T细胞只能接受抗原呈递细胞(APC)呈递的抗原的刺激。
2.B细胞受到抗原直接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  )
提示:B细胞同时接受抗原、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刺激,才可以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
×
3.浆细胞会在抗原的刺激作用下产生抗体。 (  )
提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其是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
4.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 (  )
提示:记忆B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
×
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
病原体突破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后,未侵入细胞前,会发生如下图所示的体液免疫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据图分析,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病原体侵入细胞后仅靠体液免疫不能再将其消除,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B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 抗体无法进入细胞
2.辅助性T细胞活化的条件是什么?活化后有什么变化?
提示:辅助性T细胞活化的条件是接受抗原呈递细胞处理后的抗原的刺激。活化后的辅助性T细胞的变化有: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3.在体液免疫的过程中B细胞活化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两个信号的刺激:一些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细胞因子的作用。
4.抗体与病原体结合的效应有哪些?病原体最终是怎样被消灭的?
提示: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吸附;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在某种哺乳动物体内注射m抗原和n抗原后,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二次免疫的过程及特点
1.在第28 d注射m抗原和n抗原之后,机体针对它们产生抗m抗体和抗n抗体的过程属于初次免疫还是二次免疫?
提示:28 d之前已经注射过m抗原,因此,此次注射m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二次免疫,而对n抗原的免疫反应则属于初次免疫。
2.据图分析总结二次免疫的特点。
提示:比初次免疫更快速、更强烈、产生的抗体数量更多。
3.结合体液免疫的过程分析,二次免疫主要的应答机理是什么?
提示:当机体再接触到相同的抗原时,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深化归纳]
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比较
主要区别 初次免疫 二次免疫
浆细胞的
来源不同 浆细胞是由B细胞分化形成的 不仅B细胞能分化成浆细胞,记忆B细胞还能更快地增殖分化出更多的浆细胞
反应速
度不同 从抗原侵入至B细胞接受刺激所花时间较长 记忆B细胞对抗原十分敏感,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直接接受刺激并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
反应强
度不同 反应较快、抗体数量相对第二次少 反应更快、更强烈、产生的抗体数量更多

1.(链接P72图4-6)下图为流感病毒入侵人体引发的部分免疫反应(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中的免疫细胞均能识别流感病毒
B.图示表示体液免疫过程,细胞b只能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
C.当流感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细胞d会直接产生大量物质乙
D.物质甲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作用于细胞c,使其细胞周期变短
D [细胞e(浆细胞)没有识别能力,A错误;细胞b是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B错误;细胞d是记忆B细胞,当流感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细胞d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物质乙(抗体),C错误;物质甲(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可作用于细胞c(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D正确。]
明确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2.(不定项)实验人员将抗原X注射到实验鼠体内,并检测小鼠体内针对抗原X的抗体水平变化,结果如曲线A段所示。在初次免疫后的第8天,实验人员对该实验鼠同时注射了抗原X和抗原Y,随后通过相应的检测方法分析并比较了针对抗原X和抗原Y的抗体产生情况。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再次注射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如曲线B所示,此时抗体是由记忆B细胞产生的
B.抗原Y可作为激活B细胞的第一个信号,最终的抗体产生量如曲线C所示
C.若第8天后不注射抗原X,则实验鼠中的对应抗体产生量最可能如曲线D所示
D.注射抗原X和抗原Y所产生的抗体均是由同一种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BC [再次注射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如曲线B所示,此时抗体是由记忆B细胞分化形成的浆细胞产生的,记忆B细胞不能产生抗体,A错误;抗原Y可作为激活B细胞的第一个信号(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最终的抗体产生量如曲线C所示(对于抗原Y是初次免疫,因此产生抗体数量少且速度慢,对应于曲线C),B正确;若第8天后不注射抗原X,则实验鼠将抗原消灭后,抗体数量逐渐减少,其体内的对应抗体产生量最可能如曲线D所示,C正确;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D错误。]
1.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
胞、B细胞、记忆细胞。
2.体液免疫主要依靠浆细胞分泌到体液的抗体“作战”。
3.体液免疫中B细胞的活化需要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的双重刺激,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
4.浆细胞可以产生和分泌抗体,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课堂检测 素养测评

1.下列关于分子标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细胞膜表面起分子标签作用的物质是蛋白质
B.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表面的分子标签与人体细胞的不同
C.免疫细胞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识别病原体表面的分子标签
D.人体白细胞不能识别自身细胞的分子标签
D [人体细胞膜表面起分子标签作用的物质一般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多样性让蛋白质可以作为分子标签,A正确;细菌、病毒等病原体都带有各自的身份标签,当机体识别到这种异己标签便会启动免疫系统,B正确;免疫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辨认区分人体细胞或病原体带有的分子标签,C正确;人体白细胞能识别自身细胞的分子标签,D错误。]

2.在特异性免疫中,各种淋巴细胞协同合作,为我们的正常生命活动提供保障。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细胞与T细胞的来源相同,但成熟的场所不同
B.B细胞活化后,其中基因和mRNA的种类均发生改变
C.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会继续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
D.活化的B细胞都能产生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A [T细胞和B细胞均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来源相同),但它们发育成熟的场所不同,其中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A正确;B细胞活化后,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中mRNA的种类会发生改变,而基因不变,B错误;浆细胞已经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会继续增殖分化,且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活化的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而记忆B细胞不能,D错误。]

3.如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推测最准确的是(  )
A.细胞甲为B细胞,其与细胞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
B.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再利用
C.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更发达
D.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时,细胞甲、乙、丙都能增殖分化
B [图中细胞甲为B细胞,细胞乙表示浆细胞,细胞丙为巨噬细胞,其中乙不能接受抗原刺激,A错误;抗原—抗体被细胞丙吞噬后,消化得到的部分产物,如氨基酸等可被细胞再利用,B正确;细胞乙为浆细胞,可分泌抗体,细胞丙为巨噬细胞,可以消化处理抗原,因此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溶酶体更发达,而细胞乙的高尔基体更发达,C错误;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时,只有细胞甲能进行增殖分化,细胞乙和丙都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增殖的能力,D错误。]
4.(不定项)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会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已知药物S能抑制病原体A的增殖,将病原体A分两次注入小鼠体内得到了如图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所示的变化曲线分别为小鼠的抗体浓度和患病程度
B.再次注射抗原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并产生大量抗体
C.注射药物S能通过增加机体的免疫力而降低发病程度
D.将灭活的病原体A分两次注入体内,抗体浓度变化趋势与图示基本一致

AD [a、b所示的变化曲线分别为小鼠的抗体浓度和患病程度,A正确;机体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分裂、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会产生大量抗体,B错误;药物S对病原体A有杀伤作用,对机体免疫力的增加没有显著作用,C错误;灭活的病原体A仍保留有抗原特异性,也能诱发二次免疫,故将灭活的病原体A分两次注入体内,抗体浓度变化趋势与图示基本一致,D正确。]
5.病毒侵入机体时,机体会启动免疫反应对抗病毒。如图是免疫系统作用于某种病毒的过程简图,其中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数字表示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B在图中免疫过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吞噬消化、处理病毒,暴露其特
有的抗原并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
(2)过程②表示________细胞激活细胞A的过程。此过程中细胞C还会通过______________对该过程起作用。
(3)被该病毒感染并已经治愈的人一般不会再次被该种病毒感染患病。试从免疫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辅助性T
分泌细胞因子
被该病毒感染并已经治愈的人
体内存在足量的抗体(或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释放大量抗体)
课时分层作业(16) 体液免疫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题组一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1.在人体免疫过程中,淋巴细胞表面能识别“非己”的物质是
(  )
A.抗原          B.抗体
C.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 D.抗原—抗体复合物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C [抗原和抗体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都不是淋巴细胞表面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在人体的免疫过程中,能识别“非己”的物质是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2.B细胞抗原受体(BCR)是分布在B细胞膜上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可特异性识别抗原。多个BCR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而聚集在一起,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免疫细胞是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辨认敌方和我方的
B.B细胞表面的BCR与其分化为浆细胞后产生的抗体识别不同的抗原
C.不同B细胞表面的BCR可能不同,通常一种BCR只能识别一种抗原
D.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都有特异性受体,都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而传递信号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B [免疫细胞依靠细胞表面受体蛋白来辨认自身细胞的分子标签与病原体的身份标签,免疫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辨认敌方和我方,A正确;B细胞表面的BCR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而聚集在一起,会为激活B细胞提供信号,则B细胞表面的BCR与其分化为浆细胞后产生的抗体识别相同的抗原,B错误;B细胞抗原受体(BCR)能特异性与抗原结合,不同B细胞表面的BCR可能不同,一种BCR只能识别一种抗原,C正确;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都是信号分子,都必须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而传递信号,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3.抗原决定簇是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一种抗原决定簇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天然抗原分子经吞噬细胞吞噬并降解后会产生多个片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抗原分子往往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
B.抗原分子被降解后,部分抗原决定簇没有被破坏
C.HIV侵染后,人体只产生一种浆细胞并分泌一种抗体
D.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识别的抗原-MHC中的抗原决定簇往往藏在抗原分子内部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C [由题图可知,天然抗原分子含有5个抗原决定簇,降解后形成了不同的片段,故一个抗原分子往往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A正确;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只能识别抗原分子的一部分肽段,而且这部分肽段往往藏在抗原分子的内部,因此抗原蛋白必须经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后,吞噬细胞将消化处理后的肽段夹持在细胞表面的MHC分子上,形成抗原-MHC复合体,T淋巴细胞才能够识别,该过程中吞噬细胞消化处理的肽段中存在部分抗原决定簇没有被破坏,B、D正确;HIV侵染后,HIV含有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一种抗原决定簇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故人体产生多种浆细胞,而一种浆细胞只分泌一种抗体,C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题组二 体液免疫
4.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定的抗体
B.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没有特异性识别能力
C.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能迅速分泌大量抗体
D.仅受到抗原的刺激,B细胞不能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C [通常情况下,一种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其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定的抗体,A正确;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具有识别能力,但不具有特异性,B正确;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由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C错误;受到抗原、辅助性T细胞的刺激,B细胞在细胞因子的促进作用下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5.(2024·天津卷)白细胞介素-14是一种由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通过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而促进(  )
A.浆细胞形成
B.树突状细胞呈递抗原
C.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
D.巨噬细胞吞噬抗原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A [体液免疫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4是一种由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通过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而促进浆细胞形成,同时可形成记忆B细胞,其中浆细胞能够分泌抗体,A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6.人体免疫系统在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都分布在免疫器官和淋巴液中
B.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后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都相同
C.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相同
D.抗原呈递细胞既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参与B细胞的活化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D [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分布在免疫器官和血液、淋巴液中,A错误;由于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激活B细胞的抗原决定簇可能不同,B细胞分泌的抗体可能不相同,B错误;树突状细胞是非特异识别,辅助性T细胞识别依赖抗原呈递细胞,B细胞识别依赖辅助性T细胞,三者识别过程不同,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也就不相同,C错误;抗原呈递细胞既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参与B细胞的活化,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7.科研人员将外毒素M(可引起小鼠死亡)经脱毒处理制成类毒素M,然后对小鼠先注射类毒素M,小鼠未死亡,经1~3周后,注射外毒素M,小鼠依旧未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注射类毒素M和外毒素M都能使小鼠体内发生体液免疫
B.1~3周后,实验小鼠血清中含有与外毒素M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C.1~3周后,若给小鼠注射其他类型的外毒素,小鼠仍有可能死亡
D.该实验小鼠先后两次注射抗原时,机体产生抗体的量是相同的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D [对于小鼠而言,类毒素M和外毒素M均属于抗原,都会引起小鼠体内发生体液免疫,A正确;注射类毒素M(抗原)1~3周后,小鼠血清中含有抗外毒素M的抗体,B正确;1~3周后,若给小鼠注射其他类型外毒素,由于小鼠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小鼠仍有可能会死亡,C正确;该实验小鼠第二次注射抗原,机体会发生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量比首次免疫时更多,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8.如图为体液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对B细胞上的抗原受体与相应的浆细胞分泌的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均需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运输
B.两种物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完全相同
C.两种物质能特异性识别同一种抗原
D.浆细胞同时合成、分泌这两种物质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D [抗原受体和抗体均需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运输,A正确;抗原受体和抗体均具有专一性,两种物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完全相同,B正确;两种物质能特异性识别同一种抗原,C正确;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细胞表面没有抗原受体,浆细胞只能合成、分泌抗体,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9.(不定项)下图是人体被某寄生虫感染后,发生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为树突状细胞,能识别、吞噬抗原和呈递抗原信息
B.n为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接受和传递信息
C.p为B细胞,其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D.q为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和分裂分化为记忆细胞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ABC [m为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识别、吞噬抗原和呈递抗原信息的作用,A正确;n为辅助性T细胞,能接受和传递信息、分泌细胞因子,增强免疫功能,B正确;p为B细胞,其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此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C正确;q为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不能分裂分化为记忆细胞,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0.(11分)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动物体液免疫过程中,大多数抗原经过________________细胞摄取和处理,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B细胞受到活化的_______________细胞和外来的___________的双重刺激,在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
抗原呈递(0.5分)
辅助性T(0.5分)
抗原(0.5分)
细胞因子(0.5分)
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2)为研究人辅助性T细胞活化与否对B细胞产生抗体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同一个体的B细胞等分为三组,每组培养液中加入的细胞种类如下表所示(“+”表示加入该细胞,“-”表示未加入该细胞)。
A组 B组 C组
B细胞 + + +
未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 + - -
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 - +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将三组细胞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在第2、4、6、8、10、12天分别检测A、B、C组上清液中的抗体含量。实验结果:C组没有检测到抗体,A、B组的结果如图所示。
①实验的对照组为________组。实验结果显示,B组从第________天起检测到抗体,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抗体量逐渐增加,第10天达到最高点。
②________组与________组结果相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刺激B细胞活化。
③________组与________组结果相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能刺激B细胞活化。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C
4
A
C
未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
B
C
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解析] (1)在动物体液免疫过程中,大多数抗原必须经过树突状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的处理,才可以被其他的免疫细胞所识别和处理,经过树突状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处理的抗原呈递给未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加强免疫反应,B细胞在抗原刺激、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2)①实验目的是研究辅助性T细胞活化与否对B细胞产生抗体的影响,辅助性T细胞是否经过活化是本实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验的自变量,所以本实验的对照组应该是C组,由图示可知B组从第4天开始检测到抗体,在第10天达到最高点。②A组和C组抗体含量始终为零,说明A组未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不能刺激B细胞活化产生抗体。③B 组和C组相比,加入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的B组抗体含量在三组实验中是最高的,说明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可以激活B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并且使其分化后产生抗体。

(教师用书独具)
1.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甲是浆细胞,只能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B.细胞甲分泌的抗体直接作用于细胞外和细胞内的抗原
C.细胞乙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D.各种浆细胞分泌不同抗体的原因是其基因的种类不同
C [细胞甲是浆细胞,由活化的B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A错误;抗体直接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B错误;细胞乙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在特异性免疫中可吞噬、处理、呈递抗原,C正确;各种浆细胞分泌不同抗体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错误。]
2.(不定项)为研究辅助性T细胞对B细胞产生抗体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同一个体的B细胞均分为A、B两组,A组加入未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B组加入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将两组细胞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定期取样离心,检测各组上清液中的抗体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两组实验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是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B.该实验所选用的B细胞不能预先经过抗原的刺激,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C.活化的辅助性 T细胞可在淋巴液、血液中找到
D.该实验应增设未加入辅助性T细胞的对照组



ACD [在实验中,将两组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排除其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需要抗原、细胞因子和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的共同刺激,因此该实验所选用的B细胞应预先经过抗原的刺激,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可存在于淋巴液、血液中,C正确;为了更好地探究辅助性T细胞对B细胞产生抗体的影响,应增设未加入辅助性T细胞的对照组,D正确。]第2节 特异性免疫
第1课时 体液免疫
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
知识点 体液免疫
1.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1)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分子标签——蛋白质。
(2)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也带有各自的身份标签。
2.结构基础: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
1.“身份标签”在不同种生物、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间是否具有特异性?
提示:在不同种生物、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间“身份标签”不同,即具有物种特异性和个体特异性。
3.体液免疫
(1)概念: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所以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2)体液免疫过程
4.过程分析
(1)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此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
(2)B细胞活化后,就开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成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
(3)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4)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P73相关信息)通常情况下,一个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体。
2.结合体液免疫过程图,分析浆细胞的来源可能有哪些?
提示:B细胞或记忆B细胞的增殖分化。
1.病原体可直接刺激并激活辅助性T细胞。 (×)
提示:辅助性T细胞只能接受抗原呈递细胞(APC)呈递的抗原的刺激。
2.B细胞受到抗原直接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
提示:B细胞同时接受抗原、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刺激,才可以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3.浆细胞会在抗原的刺激作用下产生抗体。 (×)
提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其是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
4.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 (×)
提示:记忆B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
病原体突破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后,未侵入细胞前,会发生如下图所示的体液免疫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据图分析,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病原体侵入细胞后仅靠体液免疫不能再将其消除,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B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 抗体无法进入细胞
2.辅助性T细胞活化的条件是什么?活化后有什么变化?
提示:辅助性T细胞活化的条件是接受抗原呈递细胞处理后的抗原的刺激。活化后的辅助性T细胞的变化有: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3.在体液免疫的过程中B细胞活化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两个信号的刺激:一些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细胞因子的作用。
4.抗体与病原体结合的效应有哪些?病原体最终是怎样被消灭的?
提示: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吸附;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分析二次免疫的过程及特点
在某种哺乳动物体内注射m抗原和n抗原后,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28 d注射m抗原和n抗原之后,机体针对它们产生抗m抗体和抗n抗体的过程属于初次免疫还是二次免疫?
提示:28 d之前已经注射过m抗原,因此,此次注射m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二次免疫,而对n抗原的免疫反应则属于初次免疫。
2.据图分析总结二次免疫的特点。
提示:比初次免疫更快速、更强烈、产生的抗体数量更多。
3.结合体液免疫的过程分析,二次免疫主要的应答机理是什么?
提示:当机体再接触到相同的抗原时,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深化归纳
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比较
主要区别 初次免疫 二次免疫
浆细胞的 来源不同 浆细胞是由B细胞分化形成的 不仅B细胞能分化成浆细胞,记忆B细胞还能更快地增殖分化出更多的浆细胞
反应速 度不同 从抗原侵入至B细胞接受刺激所花时间较长 记忆B细胞对抗原十分敏感,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直接接受刺激并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
反应强 度不同 反应较快、抗体数量相对第二次少 反应更快、更强烈、产生的抗体数量更多
1.(链接P72图4-6)下图为流感病毒入侵人体引发的部分免疫反应(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中的免疫细胞均能识别流感病毒
B.图示表示体液免疫过程,细胞b只能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
C.当流感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细胞d会直接产生大量物质乙
D.物质甲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作用于细胞c,使其细胞周期变短
D [细胞e(浆细胞)没有识别能力,A错误;细胞b是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B错误;细胞d是记忆B细胞,当流感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细胞d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物质乙(抗体),C错误;物质甲(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可作用于细胞c(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D正确。]
明确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2.(不定项)实验人员将抗原X注射到实验鼠体内,并检测小鼠体内针对抗原X的抗体水平变化,结果如曲线A段所示。在初次免疫后的第8天,实验人员对该实验鼠同时注射了抗原X和抗原Y,随后通过相应的检测方法分析并比较了针对抗原X和抗原Y的抗体产生情况。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再次注射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如曲线B所示,此时抗体是由记忆B细胞产生的
B.抗原Y可作为激活B细胞的第一个信号,最终的抗体产生量如曲线C所示
C.若第8天后不注射抗原X,则实验鼠中的对应抗体产生量最可能如曲线D所示
D.注射抗原X和抗原Y所产生的抗体均是由同一种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BC [再次注射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如曲线B所示,此时抗体是由记忆B细胞分化形成的浆细胞产生的,记忆B细胞不能产生抗体,A错误;抗原Y可作为激活B细胞的第一个信号(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最终的抗体产生量如曲线C所示(对于抗原Y是初次免疫,因此产生抗体数量少且速度慢,对应于曲线C),B正确;若第8天后不注射抗原X,则实验鼠将抗原消灭后,抗体数量逐渐减少,其体内的对应抗体产生量最可能如曲线D所示,C正确;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D错误。]
1.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
2.体液免疫主要依靠浆细胞分泌到体液的抗体“作战”。
3.体液免疫中B细胞的活化需要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的双重刺激,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
4.浆细胞可以产生和分泌抗体,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1.下列关于分子标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细胞膜表面起分子标签作用的物质是蛋白质
B.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表面的分子标签与人体细胞的不同
C.免疫细胞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识别病原体表面的分子标签
D.人体白细胞不能识别自身细胞的分子标签
D [人体细胞膜表面起分子标签作用的物质一般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多样性让蛋白质可以作为分子标签,A正确;细菌、病毒等病原体都带有各自的身份标签,当机体识别到这种异己标签便会启动免疫系统,B正确;免疫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辨认区分人体细胞或病原体带有的分子标签,C正确;人体白细胞能识别自身细胞的分子标签,D错误。]
2.在特异性免疫中,各种淋巴细胞协同合作,为我们的正常生命活动提供保障。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细胞与T细胞的来源相同,但成熟的场所不同
B.B细胞活化后,其中基因和mRNA的种类均发生改变
C.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会继续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
D.活化的B细胞都能产生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A [T细胞和B细胞均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来源相同),但它们发育成熟的场所不同,其中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A正确;B细胞活化后,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中mRNA的种类会发生改变,而基因不变,B错误;浆细胞已经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会继续增殖分化,且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活化的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而记忆B细胞不能,D错误。]
3.如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推测最准确的是(  )
A.细胞甲为B细胞,其与细胞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
B.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再利用
C.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更发达
D.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时,细胞甲、乙、丙都能增殖分化
B [图中细胞甲为B细胞,细胞乙表示浆细胞,细胞丙为巨噬细胞,其中乙不能接受抗原刺激,A错误;抗原—抗体被细胞丙吞噬后,消化得到的部分产物,如氨基酸等可被细胞再利用,B正确;细胞乙为浆细胞,可分泌抗体,细胞丙为巨噬细胞,可以消化处理抗原,因此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溶酶体更发达,而细胞乙的高尔基体更发达,C错误;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时,只有细胞甲能进行增殖分化,细胞乙和丙都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增殖的能力,D错误。]
4.(不定项)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会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已知药物S能抑制病原体A的增殖,将病原体A分两次注入小鼠体内得到了如图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所示的变化曲线分别为小鼠的抗体浓度和患病程度
B.再次注射抗原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并产生大量抗体
C.注射药物S能通过增加机体的免疫力而降低发病程度
D.将灭活的病原体A分两次注入体内,抗体浓度变化趋势与图示基本一致
AD [a、b所示的变化曲线分别为小鼠的抗体浓度和患病程度,A正确;机体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分裂、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会产生大量抗体,B错误;药物S对病原体A有杀伤作用,对机体免疫力的增加没有显著作用,C错误;灭活的病原体A仍保留有抗原特异性,也能诱发二次免疫,故将灭活的病原体A分两次注入体内,抗体浓度变化趋势与图示基本一致,D正确。]
5.病毒侵入机体时,机体会启动免疫反应对抗病毒。如图是免疫系统作用于某种病毒的过程简图,其中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数字表示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B在图中免疫过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表示________细胞激活细胞A的过程。此过程中细胞C还会通过______________对该过程起作用。
(3)被该病毒感染并已经治愈的人一般不会再次被该种病毒感染患病。试从免疫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吞噬消化、处理病毒,暴露其特有的抗原并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 (2)辅助性T 分泌细胞因子 (3)被该病毒感染并已经治愈的人体内存在足量的抗体(或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释放大量抗体)
课时分层作业(16) 体液免疫
题组一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1.在人体免疫过程中,淋巴细胞表面能识别“非己”的物质是(  )
A.抗原          B.抗体
C.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 D.抗原—抗体复合物
C [抗原和抗体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都不是淋巴细胞表面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在人体的免疫过程中,能识别“非己”的物质是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
2.B细胞抗原受体(BCR)是分布在B细胞膜上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可特异性识别抗原。多个BCR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而聚集在一起,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免疫细胞是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辨认敌方和我方的
B.B细胞表面的BCR与其分化为浆细胞后产生的抗体识别不同的抗原
C.不同B细胞表面的BCR可能不同,通常一种BCR只能识别一种抗原
D.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都有特异性受体,都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而传递信号
B [免疫细胞依靠细胞表面受体蛋白来辨认自身细胞的分子标签与病原体的身份标签,免疫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辨认敌方和我方,A正确;B细胞表面的BCR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而聚集在一起,会为激活B细胞提供信号,则B细胞表面的BCR与其分化为浆细胞后产生的抗体识别相同的抗原,B错误;B细胞抗原受体(BCR)能特异性与抗原结合,不同B细胞表面的BCR可能不同,一种BCR只能识别一种抗原,C正确;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都是信号分子,都必须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而传递信号,D正确。]
3.抗原决定簇是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一种抗原决定簇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天然抗原分子经吞噬细胞吞噬并降解后会产生多个片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抗原分子往往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
B.抗原分子被降解后,部分抗原决定簇没有被破坏
C.HIV侵染后,人体只产生一种浆细胞并分泌一种抗体
D.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识别的抗原-MHC中的抗原决定簇往往藏在抗原分子内部
C [由题图可知,天然抗原分子含有5个抗原决定簇,降解后形成了不同的片段,故一个抗原分子往往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A正确;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只能识别抗原分子的一部分肽段,而且这部分肽段往往藏在抗原分子的内部,因此抗原蛋白必须经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后,吞噬细胞将消化处理后的肽段夹持在细胞表面的MHC分子上,形成抗原-MHC复合体,T淋巴细胞才能够识别,该过程中吞噬细胞消化处理的肽段中存在部分抗原决定簇没有被破坏,B、D正确;HIV侵染后,HIV含有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一种抗原决定簇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故人体产生多种浆细胞,而一种浆细胞只分泌一种抗体,C错误。]
题组二 体液免疫
4.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定的抗体
B.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没有特异性识别能力
C.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能迅速分泌大量抗体
D.仅受到抗原的刺激,B细胞不能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C [通常情况下,一种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其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定的抗体,A正确;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具有识别能力,但不具有特异性,B正确;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由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C错误;受到抗原、辅助性T细胞的刺激,B细胞在细胞因子的促进作用下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D正确。]
5.(2024·天津卷)白细胞介素-14是一种由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通过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而促进(  )
A.浆细胞形成
B.树突状细胞呈递抗原
C.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
D.巨噬细胞吞噬抗原
A [体液免疫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4是一种由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通过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而促进浆细胞形成,同时可形成记忆B细胞,其中浆细胞能够分泌抗体,A正确。]
6.人体免疫系统在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都分布在免疫器官和淋巴液中
B.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后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都相同
C.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相同
D.抗原呈递细胞既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参与B细胞的活化
D [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分布在免疫器官和血液、淋巴液中,A错误;由于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激活B细胞的抗原决定簇可能不同,B细胞分泌的抗体可能不相同,B错误;树突状细胞是非特异识别,辅助性T细胞识别依赖抗原呈递细胞,B细胞识别依赖辅助性T细胞,三者识别过程不同,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也就不相同,C错误;抗原呈递细胞既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参与B细胞的活化,D正确。]
7.科研人员将外毒素M(可引起小鼠死亡)经脱毒处理制成类毒素M,然后对小鼠先注射类毒素M,小鼠未死亡,经1~3周后,注射外毒素M,小鼠依旧未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注射类毒素M和外毒素M都能使小鼠体内发生体液免疫
B.1~3周后,实验小鼠血清中含有与外毒素M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C.1~3周后,若给小鼠注射其他类型的外毒素,小鼠仍有可能死亡
D.该实验小鼠先后两次注射抗原时,机体产生抗体的量是相同的
D [对于小鼠而言,类毒素M和外毒素M均属于抗原,都会引起小鼠体内发生体液免疫,A正确;注射类毒素M(抗原)1~3周后,小鼠血清中含有抗外毒素M的抗体,B正确;1~3周后,若给小鼠注射其他类型外毒素,由于小鼠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小鼠仍有可能会死亡,C正确;该实验小鼠第二次注射抗原,机体会发生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量比首次免疫时更多,D错误。]
8.如图为体液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对B细胞上的抗原受体与相应的浆细胞分泌的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均需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运输
B.两种物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完全相同
C.两种物质能特异性识别同一种抗原
D.浆细胞同时合成、分泌这两种物质
D [抗原受体和抗体均需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运输,A正确;抗原受体和抗体均具有专一性,两种物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完全相同,B正确;两种物质能特异性识别同一种抗原,C正确;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细胞表面没有抗原受体,浆细胞只能合成、分泌抗体,D错误。]
9.(不定项)下图是人体被某寄生虫感染后,发生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为树突状细胞,能识别、吞噬抗原和呈递抗原信息
B.n为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接受和传递信息
C.p为B细胞,其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D.q为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和分裂分化为记忆细胞
ABC [m为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识别、吞噬抗原和呈递抗原信息的作用,A正确;n为辅助性T细胞,能接受和传递信息、分泌细胞因子,增强免疫功能,B正确;p为B细胞,其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此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C正确;q为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不能分裂分化为记忆细胞,D错误。]
10.(11分)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动物体液免疫过程中,大多数抗原经过________细胞摄取和处理,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B细胞受到活化的________细胞和外来的________的双重刺激,在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__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研究人辅助性T细胞活化与否对B细胞产生抗体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同一个体的B细胞等分为三组,每组培养液中加入的细胞种类如下表所示(“+”表示加入该细胞,“-”表示未加入该细胞)。
A组 B组 C组
B细胞 + + +
未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 + - -
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 - + -
将三组细胞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在第2、4、6、8、10、12天分别检测A、B、C组上清液中的抗体含量。实验结果:C组没有检测到抗体,A、B组的结果如图所示。
①实验的对照组为________组。实验结果显示,B组从第________天起检测到抗体,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抗体量逐渐增加,第10天达到最高点。
②________组与________组结果相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刺激B细胞活化。
③________组与________组结果相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刺激B细胞活化。
[解析] (1)在动物体液免疫过程中,大多数抗原必须经过树突状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的处理,才可以被其他的免疫细胞所识别和处理,经过树突状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处理的抗原呈递给未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加强免疫反应,B细胞在抗原刺激、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2)①实验目的是研究辅助性T细胞活化与否对B细胞产生抗体的影响,辅助性T细胞是否经过活化是本实验的自变量,所以本实验的对照组应该是C组,由图示可知B组从第4天开始检测到抗体,在第10天达到最高点。②A组和C组抗体含量始终为零,说明A组未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不能刺激B细胞活化产生抗体。③B 组和C组相比,加入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的B组抗体含量在三组实验中是最高的,说明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可以激活B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并且使其分化后产生抗体。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1)抗原呈递(0.5分) 辅助性T(0.5分) 抗原(0.5分) 细胞因子(0.5分) 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2)C 4 A C 未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 B C 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
(教师用书独具)
1.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甲是浆细胞,只能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B.细胞甲分泌的抗体直接作用于细胞外和细胞内的抗原
C.细胞乙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D.各种浆细胞分泌不同抗体的原因是其基因的种类不同
C [细胞甲是浆细胞,由活化的B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A错误;抗体直接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B错误;细胞乙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在特异性免疫中可吞噬、处理、呈递抗原,C正确;各种浆细胞分泌不同抗体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错误。]
2.(不定项)为研究辅助性T细胞对B细胞产生抗体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同一个体的B细胞均分为A、B两组,A组加入未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B组加入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将两组细胞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定期取样离心,检测各组上清液中的抗体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两组实验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是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B.该实验所选用的B细胞不能预先经过抗原的刺激,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C.活化的辅助性 T细胞可在淋巴液、血液中找到
D.该实验应增设未加入辅助性T细胞的对照组
ACD [在实验中,将两组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排除其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需要抗原、细胞因子和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的共同刺激,因此该实验所选用的B细胞应预先经过抗原的刺激,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可存在于淋巴液、血液中,C正确;为了更好地探究辅助性T细胞对B细胞产生抗体的影响,应增设未加入辅助性T细胞的对照组,D正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2节 特异性免疫
第1课时 体液免疫
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
知识点 体液免疫
1.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1)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分子标签——________。
(2)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也带有各自的________。
2.结构基础:免疫细胞表面的________。
1.“身份标签”在不同种生物、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间是否具有特异性?
                                    
                                    
                                    
                                    
                                    
                                    
                                    
3.体液免疫
(1)概念: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所以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2)体液免疫过程
4.过程分析
(1)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此外,还需要________的作用。
(2)B细胞活化后,就开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成________,小部分分化为____________。
(3)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4)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________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P73相关信息)通常情况下,一个B细胞只针对________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________种特异性的抗体。
2.结合体液免疫过程图,分析浆细胞的来源可能有哪些?
                                    
                                    
1.病原体可直接刺激并激活辅助性T细胞。 (  )
2.B细胞受到抗原直接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  )
3.浆细胞会在抗原的刺激作用下产生抗体。 (  )
4.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 (  )
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
病原体突破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后,未侵入细胞前,会发生如下图所示的体液免疫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据图分析,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病原体侵入细胞后仅靠体液免疫不能再将其消除,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辅助性T细胞活化的条件是什么?活化后有什么变化?
                                    
                                    
                                    
                                    
3.在体液免疫的过程中B细胞活化的条件是什么?
                                    
                                    
                                    
4.抗体与病原体结合的效应有哪些?病原体最终是怎样被消灭的?
                                    
                                    
                                    
                                    
分析二次免疫的过程及特点
在某种哺乳动物体内注射m抗原和n抗原后,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28 d注射m抗原和n抗原之后,机体针对它们产生抗m抗体和抗n抗体的过程属于初次免疫还是二次免疫?
                                    
                                    
                                    
2.据图分析总结二次免疫的特点。
                                    
                                    
                                    
3.结合体液免疫的过程分析,二次免疫主要的应答机理是什么?
                                    
                                    
                                    
[深化归纳]
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比较
主要区别 初次免疫 二次免疫
浆细胞的 来源不同 浆细胞是由B细胞分化形成的 不仅B细胞能分化成浆细胞,记忆B细胞还能更快地增殖分化出更多的浆细胞
反应速 度不同 从抗原侵入至B细胞接受刺激所花时间较长 记忆B细胞对抗原十分敏感,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直接接受刺激并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
反应强 度不同 反应较快、抗体数量相对第二次少 反应更快、更强烈、产生的抗体数量更多
1.(链接P72图4-6)下图为流感病毒入侵人体引发的部分免疫反应(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中的免疫细胞均能识别流感病毒
B.图示表示体液免疫过程,细胞b只能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
C.当流感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细胞d会直接产生大量物质乙
D.物质甲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作用于细胞c,使其细胞周期变短
明确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2.(不定项)实验人员将抗原X注射到实验鼠体内,并检测小鼠体内针对抗原X的抗体水平变化,结果如曲线A段所示。在初次免疫后的第8天,实验人员对该实验鼠同时注射了抗原X和抗原Y,随后通过相应的检测方法分析并比较了针对抗原X和抗原Y的抗体产生情况。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再次注射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如曲线B所示,此时抗体是由记忆B细胞产生的
B.抗原Y可作为激活B细胞的第一个信号,最终的抗体产生量如曲线C所示
C.若第8天后不注射抗原X,则实验鼠中的对应抗体产生量最可能如曲线D所示
D.注射抗原X和抗原Y所产生的抗体均是由同一种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1.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
2.体液免疫主要依靠浆细胞分泌到体液的抗体“作战”。
3.体液免疫中B细胞的活化需要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的双重刺激,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
4.浆细胞可以产生和分泌抗体,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1.下列关于分子标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细胞膜表面起分子标签作用的物质是蛋白质
B.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表面的分子标签与人体细胞的不同
C.免疫细胞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识别病原体表面的分子标签
D.人体白细胞不能识别自身细胞的分子标签
2.在特异性免疫中,各种淋巴细胞协同合作,为我们的正常生命活动提供保障。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细胞与T细胞的来源相同,但成熟的场所不同
B.B细胞活化后,其中基因和mRNA的种类均发生改变
C.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会继续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
D.活化的B细胞都能产生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3.如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推测最准确的是(  )
A.细胞甲为B细胞,其与细胞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
B.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再利用
C.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更发达
D.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时,细胞甲、乙、丙都能增殖分化
4.(不定项)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会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已知药物S能抑制病原体A的增殖,将病原体A分两次注入小鼠体内得到了如图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所示的变化曲线分别为小鼠的抗体浓度和患病程度
B.再次注射抗原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并产生大量抗体
C.注射药物S能通过增加机体的免疫力而降低发病程度
D.将灭活的病原体A分两次注入体内,抗体浓度变化趋势与图示基本一致
5.病毒侵入机体时,机体会启动免疫反应对抗病毒。如图是免疫系统作用于某种病毒的过程简图,其中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数字表示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细胞B在图中免疫过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表示________细胞激活细胞A的过程。此过程中细胞C还会通过______________对该过程起作用。
(3)被该病毒感染并已经治愈的人一般不会再次被该种病毒感染患病。试从免疫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时分层作业(16) 体液免疫
(本套共10小题,共30分。第1~8小题,每小题2分;第9小题3分;第10小题11分。)
题组一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1.在人体免疫过程中,淋巴细胞表面能识别“非己”的物质是(  )
A.抗原
B.抗体
C.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
D.抗原—抗体复合物
2.B细胞抗原受体(BCR)是分布在B细胞膜上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可特异性识别抗原。多个BCR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而聚集在一起,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免疫细胞是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辨认敌方和我方的
B.B细胞表面的BCR与其分化为浆细胞后产生的抗体识别不同的抗原
C.不同B细胞表面的BCR可能不同,通常一种BCR只能识别一种抗原
D.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都有特异性受体,都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而传递信号
3.抗原决定簇是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一种抗原决定簇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天然抗原分子经吞噬细胞吞噬并降解后会产生多个片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抗原分子往往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
B.抗原分子被降解后,部分抗原决定簇没有被破坏
C.HIV侵染后,人体只产生一种浆细胞并分泌一种抗体
D.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识别的抗原-MHC中的抗原决定簇往往藏在抗原分子内部
题组二 体液免疫
4.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定的抗体
B.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没有特异性识别能力
C.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能迅速分泌大量抗体
D.仅受到抗原的刺激,B细胞不能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5.(2024·天津卷)白细胞介素-14是一种由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通过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而促进(  )
A.浆细胞形成
B.树突状细胞呈递抗原
C.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
D.巨噬细胞吞噬抗原
6.人体免疫系统在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都分布在免疫器官和淋巴液中
B.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后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都相同
C.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相同
D.抗原呈递细胞既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参与B细胞的活化
7.科研人员将外毒素M(可引起小鼠死亡)经脱毒处理制成类毒素M,然后对小鼠先注射类毒素M,小鼠未死亡,经1~3周后,注射外毒素M,小鼠依旧未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注射类毒素M和外毒素M都能使小鼠体内发生体液免疫
B.1~3周后,实验小鼠血清中含有与外毒素M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C.1~3周后,若给小鼠注射其他类型的外毒素,小鼠仍有可能死亡
D.该实验小鼠先后两次注射抗原时,机体产生抗体的量是相同的
8.如图为体液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对B细胞上的抗原受体与相应的浆细胞分泌的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均需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运输
B.两种物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完全相同
C.两种物质能特异性识别同一种抗原
D.浆细胞同时合成、分泌这两种物质
9.(不定项)下图是人体被某寄生虫感染后,发生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为树突状细胞,能识别、吞噬抗原和呈递抗原信息
B.n为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接受和传递信息
C.p为B细胞,其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D.q为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和分裂分化为记忆细胞
10.(11分)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动物体液免疫过程中,大多数抗原经过________细胞摄取和处理,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B细胞受到活化的________细胞和外来的________的双重刺激,在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研究人辅助性T细胞活化与否对B细胞产生抗体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同一个体的B细胞等分为三组,每组培养液中加入的细胞种类如下表所示(“+”表示加入该细胞,“-”表示未加入该细胞)。
A组 B组 C组
B细胞 + + +
未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 + - -
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 - + -
将三组细胞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在第2、4、6、8、10、12天分别检测A、B、C组上清液中的抗体含量。实验结果:C组没有检测到抗体,A、B组的结果如图所示。
①实验的对照组为________组。实验结果显示,B组从第________天起检测到抗体,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抗体量逐渐增加,第10天达到最高点。
②________组与________组结果相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刺激B细胞活化。
③________组与________组结果相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刺激B细胞活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时分层作业(16)
1 2 3 4 5 6 7 8 9
C B C C A D D D ABC
10.(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1)抗原呈递(0.5分) 辅助性T(0.5分) 抗原(0.5分) 细胞因子(0.5分) 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2)C 4 A C 未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 B C 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
1.C [抗原和抗体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都不是淋巴细胞表面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在人体的免疫过程中,能识别“非己”的物质是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
2.B [免疫细胞依靠细胞表面受体蛋白来辨认自身细胞的分子标签与病原体的身份标签,免疫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辨认敌方和我方,A正确;B细胞表面的BCR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而聚集在一起,会为激活B细胞提供信号,则B细胞表面的BCR与其分化为浆细胞后产生的抗体识别相同的抗原,B错误;B细胞抗原受体(BCR)能特异性与抗原结合,不同B细胞表面的BCR可能不同,一种BCR只能识别一种抗原,C正确;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都是信号分子,都必须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而传递信号,D正确。]
3.C [由题图可知,天然抗原分子含有5个抗原决定簇,降解后形成了不同的片段,故一个抗原分子往往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A正确;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只能识别抗原分子的一部分肽段,而且这部分肽段往往藏在抗原分子的内部,因此抗原蛋白必须经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后,吞噬细胞将消化处理后的肽段夹持在细胞表面的MHC分子上,形成抗原MHC复合体,T淋巴细胞才能够识别,该过程中吞噬细胞消化处理的肽段中存在部分抗原决定簇没有被破坏,B、D正确;HIV侵染后,HIV含有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一种抗原决定簇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故人体产生多种浆细胞,而一种浆细胞只分泌一种抗体,C错误。]
4.C [通常情况下,一种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其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定的抗体,A正确;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具有识别能力,但不具有特异性,B正确;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由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C错误;受到抗原、辅助性T细胞的刺激,B细胞在细胞因子的促进作用下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D正确。]
5.A [体液免疫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4是一种由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通过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而促进浆细胞形成,同时可形成记忆B细胞,其中浆细胞能够分泌抗体,A正确。]
6.D [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分布在免疫器官和血液、淋巴液中,A错误;由于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激活B细胞的抗原决定簇可能不同,B细胞分泌的抗体可能不相同,B错误;树突状细胞是非特异识别,辅助性T细胞识别依赖抗原呈递细胞,B细胞识别依赖辅助性T细胞,三者识别过程不同,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也就不相同,C错误;抗原呈递细胞既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参与B细胞的活化,D正确。]
7.D [对于小鼠而言,类毒素M和外毒素M均属于抗原,都会引起小鼠体内发生体液免疫,A正确;注射类毒素M(抗原)1~3周后,小鼠血清中含有抗外毒素M的抗体,B正确;1~3周后,若给小鼠注射其他类型外毒素,由于小鼠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小鼠仍有可能会死亡,C正确;该实验小鼠第二次注射抗原,机体会发生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量比首次免疫时更多,D错误。]
8.D [抗原受体和抗体均需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运输,A正确;抗原受体和抗体均具有专一性,两种物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完全相同,B正确;两种物质能特异性识别同一种抗原,C正确;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细胞表面没有抗原受体,浆细胞只能合成、分泌抗体,D错误。]
9.ABC [m为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识别、吞噬抗原和呈递抗原信息的作用,A正确;n为辅助性T细胞,能接受和传递信息、分泌细胞因子,增强免疫功能,B正确;p为B细胞,其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此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C正确;q为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不能分裂分化为记忆细胞,D错误。]
10.(1)在动物体液免疫过程中,大多数抗原必须经过树突状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的处理,才可以被其他的免疫细胞所识别和处理,经过树突状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处理的抗原呈递给未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加强免疫反应,B细胞在抗原刺激、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2)①实验目的是研究辅助性T细胞活化与否对B细胞产生抗体的影响,辅助性T细胞是否经过活化是本实验的自变量,所以本实验的对照组应该是C组,由图示可知B组从第4天开始检测到抗体,在第10天达到最高点。②A组和C组抗体含量始终为零,说明A组未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不能刺激B细胞活化产生抗体。③B 组和C组相比,加入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的B组抗体含量在三组实验中是最高的,说明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可以激活B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并且使其分化后产生抗体。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