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举例说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知识点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
1.植物生长调节剂: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特点: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
3.类型
(1)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吲哚丁酸。
(2)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的差别较大,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α-]萘乙酸(NAA)、矮壮素等。
4.应用
(1)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①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等,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a.它能延长或终止种子、芽及块茎的休眠;
b.调节花的雌雄比例;
c.促进或阻止开花,诱导或控制果实脱落;
d.控制植株高度、形状等。
②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还能减轻人工劳动。
(2)负面影响
①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则可能影响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
②过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P102正文)禁止在肥料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
吲哚丁酸(IBA)既可以是生长素,也可以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特定应用情境中,如何判断其类型?
提示:基于植物自身合成还是人工合成进行判断。
1.α-萘乙酸(NAA)、2,4-D等都是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生长素。 (×)
提示:α-]萘乙酸、2,4-D等均为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调节剂。
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效果不如植物激素稳定。 (×)
提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效果比植物激素稳定。
3.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必然会导致增产、增收。 (×)
提示: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不一定会导致增产、增收。
4.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
5.在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需要考虑植物的生理状态。 (√)
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农业生产中,人们常用NAA处理未受粉的番茄得到无子番茄,常用乙烯利催熟水果,使水果提前成熟上市。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NAA处理未受粉的番茄可得到无子番茄?
提示:生长素及生长素类调节剂可促进果实发育。
2.在实际生产中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代替天然植物激素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天然植物激素含量低,且提取困难。
3.农业生产上,生长素类调节剂诱导无子果实的效果比生长素效果明显,原因是什么?
提示: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植物体内没有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酶,可较长时间发挥作用。
4.利用乙烯利催熟水果,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吗?
提示:不会。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对植物体起作用,对人体不起作用。
1.(链接P100问题探讨)种植葡萄时,在扦插繁殖、控制枝条生长、提高果实品质等方面都可以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下列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吲哚丁酸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IAA类似
B.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能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
C.喷施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可以促进葡萄果实的发育
D.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不稳定等优点
A [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很多,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就有几十种,不过,从分子结构来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吲哚丁酸,另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α-]萘乙酸(NAA)、矮壮素等,A正确;施用某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后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一定能提高相应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B错误;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不能促进果实发育,C错误;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D错误。]
2.(不定项)(链接P101思考·讨论)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不符合实际的是( )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B.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C.辣椒开花后,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获得无子果实
D.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可使植株增高
ABC [脱落酸是促进植物果实脱落的,A符合题意;乙烯利是促进果实成熟的,而不是促进子房发育,B符合题意;辣椒开花后,就可能进行传粉,这样再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获得的是有子果实,正确做法是:花蕾期去雄、在雌蕊柱头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套袋隔离,C符合题意;赤霉素可以促进植株增高,D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
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
(1)选择恰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2)要综合考虑施用目的、效果和毒性,调节剂残留、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
(3)对于某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来说,施用浓度、时间、部位以及施用时植物的生理状态和气候条件等,都会影响施用效果,施用不当甚至会影响生产。
2.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实验原理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能促进插条生根,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处理后,插条生根的情况不同。
(2)预实验的目的: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插条处理方法
①浸泡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小,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时间较长。
②沾蘸法:要求溶液浓度较高,处理时间较短。
(4)实验流程
3.尝试利用乙烯利催熟水果
(1)实验目的:验证乙烯利对水果具有催熟作用。
(2)实验原理:当溶液pH<3.5时,乙烯利比较稳定;随着溶液pH升高,它会分解释放出乙烯,从而使水果成熟。
(3)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乙烯利对皮肤、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操作时需做好防护措施,并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乙烯利遇明火可燃烧,需注意防火。
1.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时,必须处理形态学下端。 (√)
2.正式实验前需要做一个预实验,其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
提示:预实验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不能减小实验误差。
3.预实验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 (×)
提示: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否则无法确定不同处理浓度下是抑制或是促进作用。
4.乙烯利在pH<3.5时,易分解产生乙烯。 (×)
提示:乙烯利在pH>3.5时,易分解产生乙烯。
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结合教材中“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的检测指标为插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插条的生理状态、培养温度、处理时间等,实验中无关变量应保持______________。
提示: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浓度 生根数目、生根长度 相同且适宜
2.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设立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1)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2)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3)减少盲目性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实验过程中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吗?
提示:预实验需要,正式实验不需要。
4.保留有一定的芽或幼叶的插条容易成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提示:芽或幼叶可产生生长素,能促进插条生根
5.处理插条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应处理插条的________________。
提示:浸泡法和沾蘸法 形态学下端
6.在实验中,若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效果基本相同,请分析原因。如何进一步确定最适浓度?
提示:由生长素作用曲线可知,存在作用效果相同的两种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最适浓度应在两种浓度之间,即在两种浓度之间,等浓度梯度配制溶液进行实验。
[深化归纳
1.设置对照实验
(1)设置空白对照——不添加生长素类调节剂的一组,如蒸馏水组。预实验中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目的是判断生长素类调节剂所起的作用是促进还是抑制。
(2)设置相互对照——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的组别间相互对照,其目的是判断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程度的大小。
2.最适浓度范围的确定
根据生长素作用曲线可知,若两个不同生长素浓度处理下,生根效果相同,则最适浓度位于这两个生长素浓度之间;若实验结果中有一组的生根效果最好,则最适浓度位于该组生长素浓度两侧的两个生长素浓度之间。
3.插条不同生根结果的原因分析
(1)不能生根
①枝条所带叶片较多,蒸腾作用过强,失水太多。
②枝条上幼芽、幼叶保留过多,本身合成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浸泡后形态学下端处于高浓度的抑制状态。
③没有分清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处理了枝条的形态学上端。
(2)生根过少:配制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时,浓度梯度不够小,组别少。
1.(链接P103探究·实践)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生长素类调节剂(2,4-D)对富贵竹插条生根条数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1 2 3 4 5 6 7
2,4-D浓度 (mol·L-1) 清水 10-15 10-13 10-11 10-9 10-7 10-5
平均生根条 数(根) 2.0 3.8 9.4 20.3 9.1 1.3 0
A.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为插条平均生根条数
B.浓度为10-5mol·L-1的2,4-D溶液对富贵竹插条生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C.若要确定促进富贵竹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在10-13~10-9 mol·L-1浓度区间设置更小浓度梯度进行实验
D.实验过程中,每条插条的叶片数以及实验室的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B [根据表格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是插条平均生根条数,A正确;与清水组相比,浓度为10-5mol·L-1的2,4-D溶液对富贵竹插条生根具有抑制作用,B错误;促进富贵竹插条生根的最适2,4-D浓度为10-11mol·L-1左右,因此要进一步探究促进富贵竹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在10-13~10-9 mol·L-1浓度区间设置更小浓度梯度进行实验,C正确;实验过程中,每条插条的叶片数以及实验室的温度等属于无关因素,会影响实验结果,D正确。]
2.(链接P103探究·实践)关于“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选用没有芽的枝条进行扦插,以消除枝条中原有生长素对生根的影响
B.扦插枝条应保留多个大叶片,以利用蒸腾作用促进生长素类调节剂的吸收
C.对照组的扦插基质用珍珠岩,实验组的扦插基质用等体积的泥炭土
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扦插枝条,也能获得相同的生根数
D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浓度,选用扦插的枝条长势和带有幼芽数量应大致相同,即保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通常不用没有芽的枝条,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A错误;扦插枝条应不带有叶片,这样可以降低蒸腾作用,避免枝条中水分过快减少,有利于生根,B错误;对照组的扦插基质用珍珠岩,实验组的扦插基质也应该用等体积的珍珠岩,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C错误;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最适浓度的两侧,存在作用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浓度,故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扦插枝条,也能获得相同的生根数,D正确。]
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
3.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但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则可能影响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过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4.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探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
B.用适宜浓度的NAA处理未受粉的油菜花,可提高油菜产量
C.用于延长马铃薯储藏期的青鲜素过量使用可能影响人体健康
D.乙烯利是一种能促进果实成熟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B [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A正确;NAA是生长素类调节剂,用适宜浓度的NAA处理未受粉的油菜花,可以得到无子果实,而人们收获的一般是油菜的种子,故不能提高油菜产量,B错误;人体缺少分解青鲜素的酶,故用于延长马铃薯储藏期的青鲜素过量使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C正确;乙烯利是一种能促进果实成熟的植物生长调节剂,D正确。]
2.氯吡苯脲是一种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加速细胞有丝分裂、促进细胞增大和分化、防止花和果实脱落的作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氯吡苯脲是人工合成的,具有类似细胞分裂素的功效
B.氯吡苯脲进入植物体后,将很快被降解而丧失其功效
C.一定浓度的氯吡苯脲涂抹瓜柄,可促进西瓜膨大,提高产量
D.农业生产中氯吡苯脲施用不当,可能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B [氯吡苯脲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其具有加速细胞有丝分裂、促进细胞增大和分化、防止花和果实脱落的作用,其功效类似于细胞分裂素,A正确;氯吡苯脲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进入植物体后由于缺乏分解它的酶,不容易降解,B错误;一定浓度的氯吡苯脲能促进细胞增大和分化、防止花和果实脱落,因此一定浓度的氯吡苯脲涂抹瓜柄,可促进西瓜膨大,提高产量,C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过程中,施用的浓度、时间、部位以及施用时植物的生理状态等都会影响施用效果,施用不当甚至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D正确。]
3.在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属于农药管理范围。合理、规范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在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的同时保障农产品的安全。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农产品产量均可增加,但品质可能会下降
B.乙烯能够促进植株开花,合理使用乙烯利有利于果树等的增产
C.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营养物质,不能代替肥料的作用
D.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除了要考虑其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A [正确合理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才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A错误;乙烯能够促进植株开花,合理使用乙烯利有利于果树多开花结果,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B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营养物质,只能起调控生长的作用,不能代替肥料使用,C正确;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除了要考虑其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防止造成环境污染,D正确。]
4.下列关于“探究2,4-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和处理插条的方式
B.预实验所使用的2,4-D浓度梯度比正式实验的浓度梯度要小
C.本实验可能观察到不同浓度的2,4-D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
D.实验中用2,4-D处理插条的任意一端不会影响插条生根的效果
C [本实验是探究2,4-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故自变量是2,4-D浓度,处理插条的方式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A错误;预实验所使用的2,4-D浓度梯度比正式实验的浓度梯度要大,才能大致判断适宜浓度的范围,以缩小梯度精准实验,获得最适浓度,B错误;本实验可能观察到不同浓度的2,4-D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这是因为在最适浓度两侧存在效果相同的浓度,C正确;为了有助于生根,应该用2,4-D处理插条的形态学下端,D错误。]
5.(不定项)某研究小组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和乙对大蒜瓣生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生长调节剂乙对大蒜的生根起到抑制作用
B.据图能得出植物生长调节剂甲促进大蒜生根的最适浓度为50 μmol·L-1
C.若用浓度为1 μmol·L-1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乙处理大蒜,大蒜将不能生长
D.植物生长调节剂甲的浓度为5 μmol·L-1和100 μmol·L-1时,对大蒜生根的作用效果相同
AD [图中植物生长调节剂乙和对照组相比,随着浓度增大,生根数目越来越少,故植物生长调节剂乙对大蒜的生根起到抑制作用,A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甲,10 μmol·L-1和50 μmol·L-1时的生根数目几乎相同,促进大蒜生根的最适浓度在10 μmol·L-1和50 μmol·L-1之间,B错误;若用浓度为1 μmol·L-1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乙处理大蒜,大蒜生根数目和对照组相同,大蒜能生长,C错误;植物生长调节剂甲的浓度为5 μmol·L-1和100 μmol·L-1时,大蒜的生根数目都是10左右,两浓度对大蒜生根的作用效果相同,D正确。]
课时分层作业(2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题组一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
1.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区别或关系是( )
A.因为有调节作用,所以植物激素又可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B.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是植物细胞合成的高效能物质
C.植物激素不能直接参与代谢反应,植物生长调节剂能直接参与代谢反应
D.赤霉素既属于植物激素,又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D [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合成的,具有调节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也具有调节作用,但两者不能等同,A、B错误。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都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而是发挥调节作用,C错误。赤霉素若是植物合成的属于植物激素,若是人工合成的,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D正确。]
2.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将患恶苗病的水稻叶片汁液喷洒到正常水稻幼苗上,结实率会降低
B.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含生长素、不含细胞分裂素时,易形成多核细胞
C.矮壮素处理后,小麦植株矮小、节间短,说明矮壮素的生理效应与赤霉素的相同
D.高浓度2,4-D能杀死双子叶植物杂草,可作为除草剂使用
C [将患恶苗病的水稻叶片汁液喷洒到正常水稻幼苗上,会使正常水稻幼苗营养生长过于旺盛,由于光合产物过多的用于营养生长,因此结实率会降低,A正确;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含生长素、不含细胞分裂素时,易形成多核细胞,B正确;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而矮壮素处理后,小麦植株矮小、节间短,说明矮壮素的生理效应与赤霉素的相反,C错误;高浓度2,4-D能杀死双子叶植物杂草,而对农作物(单子叶植物)起到促进作用,可作为除草剂使用,D正确。]
3.水稻种植过程中,植株在中后期易倒伏是常见问题。在适宜时期喷施适量的调环酸钙溶液,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环酸钙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B.喷施调环酸钙的关键之一是控制施用浓度
C.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可尽快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
D.在水稻基部节间伸长初期喷施调环酸钙可抑制其伸长
C [调环酸钙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A正确;喷施调环酸钙的关键之一是控制施用浓度,B正确;赤霉素促进茎秆伸长,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不能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C错误;在水稻基部节间伸长初期喷施调环酸钙可抑制其伸长,D正确。]
题组二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
4.下列施用方法不当的是( )
A.持续喷洒高浓度的青鲜素溶液延长马铃薯的贮藏期
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获得无子番茄
C.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促进种子萌发
D.利用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催熟未成熟的柿子
A [一定浓度的青鲜素能延长马铃薯的贮藏期,但其积累会对人体有害,A符合题意;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所以如果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以获得无子番茄,B不符合题意;赤霉素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所以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促进种子萌发,C不符合题意;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以促进未成熟的柿子成熟,D不符合题意。]
5.某研学小组参加劳动实践,在校园试验田扦插繁殖药用植物两面针种苗。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插条只能保留1个芽以避免养分竞争
B.插条均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避免蒸腾作用过度
C.插条的不同处理方法均应避免使用较高浓度NAA
D.插条均须在黑暗条件下培养以避免光抑制生根
B [为提高扦插枝条的成活率,插条一般保留3~4个芽,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有利于插条生根,A错误;当插条上叶片较多时,蒸腾作用过于旺盛,导致插条失水过多而死亡,因此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降低蒸腾作用,B正确;较高浓度的NAA可以选用沾蘸法,低浓度NAA可以选用浸泡法,C错误;为降低插条的蒸腾作用,同时又可以使其进行光合作用,常常在弱光下进行扦插,D错误。]
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使用浸泡法探索NAA促进杨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进行了预实验后又进行了正式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NAA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其效果要比IAA稳定
B.一年生杨树枝条作为扦插材料,其生根效果要好于两年生枝条
C.需将扦插枝条的形态学下端浸泡在药液中来观察其生根状况
D.预实验需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正式实验可不再设置
C [NAA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其效果要比IAA稳定,A正确;一年生杨树枝条分化程度更低,作为扦插材料其生根效果要好于两年生枝条,B正确;浸泡法是将枝条放在NAA溶液中浸泡几个小时至一天后移出,然后将枝条放在清水中扦插生根,C错误;预实验需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正式实验是在已经初步确定较为适宜的浓度范围后进一步探索其最适浓度,故可不再设置对照组,D正确。]
7.矮壮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作用是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可被植物的叶、嫩枝、芽吸收,能够有效控制植株徒长,从而起到矮化作物的作用,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施用一定浓度的矮壮素溶液后,棉花植株的高度会低于施用前
B.除施用矮壮素外,摘除棉花的顶芽也可以起到矮化作物的作用
C.矮壮素和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类似,都通过抑制赤霉素合成发挥功能
D.施用矮壮素的方式和施肥类似,施用后都要浇水防止烧苗
B [施用一定浓度的矮壮素溶液会控制植株徒长,植株高度会矮于没有施用矮壮素的徒长植株,并不是植株高度低于施用前,A错误;摘除棉花的顶芽可以解除顶端优势,也可以起到矮化作物的作用,B正确;高浓度生长素是通过增加乙烯来抑制生长的,所以其和矮壮素的作用机理不同,C错误;矮壮素溶液喷施在植物的叶、嫩枝上发挥作用,肥料中的无机盐主要由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所以其施用方式不同,D错误。]
8.(不定项)用不同浓度的2,4-D对植物进行插条生根的研究,其实验结果如图。其中实验组1、2、3、4的2,4-D浓度分别为a、b、c和0。根据该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一定小于b
B.c一定最大
C.最适浓度一定在a与b之间
D.不同浓度2,4-D生根效果一定不同
ACD [实验组1、2生根数均高于清水组(即实验组4),实验组2生根数高于实验组1,其生长素浓度都起到促进作用,由于生长素浓度表现为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故a的浓度可能小于b,也可能大于b,A错误;实验组3生根数低于清水组(即实验组4),其生长素浓度起到抑制作用,而实验组1、2的生长素浓度都起到促进作用,根据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c一定最大,B正确;实验组1、2的生长素浓度都起到促进作用,最适浓度不一定位于a与b之间,C错误;2,4-D促进插条生根具有最适浓度,在最适浓度的两侧可能存在两种不同浓度对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D错误。]
9.(不定项)留树保鲜是通过延迟采收保持果实品质的一项技术。喷施赤霉素和2,4-D对留树保鲜柑橘的落果率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留树天数,因变量是落果率
B.清水组落果率高于其他实验组与内源脱落酸无关
C.喷施赤霉素和2,4-D能有效减少留树保鲜过程中的落果
D.留树保鲜过程中赤霉素和2,4-D发挥作用持续的时间不同
AB [结合题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留树天数和喷施物的种类,因变量是落果率,A错误;清水组落果率高于其他实验组,与内源脱落酸有关,B错误。]
10.(10分)巴西木是百合科的常绿乔木,可长到6米。叶簇生于茎顶,株形规整,是有名的新一代室内观叶植物,巴西木常采用水培或扦插的方法繁殖,而生根则是扦插存活的关键,根的生长受多种激素的影响。科研人员以巴西木一年生枝条为实验材料探究不同浓度的生根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巴西木插条生根的影响,完成了一组预实验,结果如图。
(1)生根粉作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完成一组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生根粉处理巴西木插条时,插条上保留3~4个芽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预实验的结果可知,若要进一步探究生根粉促进巴西木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设计的思路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一步实验。
(4)现有突变形成的矮生巴西木品种,初步确定其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生长素受体异常(不能与生长素结合发挥作用);二是植株不能产生生长素(或生长素水平低),探究矮生巴西木品种产生的原因的实验思路是:随机选取矮生巴西木幼苗若干株平均分为两组,一组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另一组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测量并比较两组植株的________。
[解析] (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一般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2)在进行科学探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之前先做一个预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也可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3)进行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实验时,插条上往往保留一定数量的芽,因为芽本身也可以产生生长素,有利于插条生根。由图可知,当生根粉浓度为12×10-6mol·L-1时,生根数最多,因此可判断促进巴西木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位于12×10-6mol·L-1左右,因此需要以低于12×10-6mol·L-1的前一个浓度(即8×10-6mol·L-1)为起点,以高于12×10-6mol·L-1的后一个浓度(即15×10-6mol·L-1)为终点,在此范围内设置更小浓度梯度进行进一步实验。(4)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矮生巴西木品种产生的原因,因此应当选择矮生巴西木作为实验材料,实验组给予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处理(或不做处理),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测量两组植株的平均高度,若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高度无明显差别,说明矮生巴西木是由生长素受体异常导致的;若实验组平均高度高于对照组,则可推知矮生巴西木是由植株不能产生生长素导致的。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1)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 (2)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避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3)芽能产生生长素,确保扦插生根的成活率(2分) 8×10-6mol·L-1至15×10-6mol·L-1(2分) (4)适宜浓度生长素溶液 不做处理(或等量的蒸馏水处理) 平均高度(或生长情况)(2分)
(教师用书独具)
1.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变化起着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保证了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下列选项是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上的一些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进其成熟
B.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淀粉酶以降低啤酒成本
C.黄瓜可通过提高赤霉素和脱落酸的比值来诱导雌花的形成进而提高黄瓜产量
D.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西瓜,可得无子果实,处理未授粉的水稻也可以获得水稻种子
B [乙烯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植物激素,A错误;赤霉素能诱导种子在不发芽时产生淀粉酶,在啤酒生产中,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淀粉酶,从而降低啤酒成本,B正确;黄瓜可通过降低赤霉素和脱落酸的比值来诱导雌花的形成进而提高黄瓜产量,C错误;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西瓜,可得无子果实,但水稻收获的是种子,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水稻,不能获得水稻种子,D错误。]
2.(2024·海南卷)6-苄基腺嘌呤(6-B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某小组研究了不同浓度的6-BA对三种油茶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未添加6-BA时,三种油茶的花粉萌发率相同
B.6-BA诱导三种油茶花粉萌发的最佳浓度相同
C.不同浓度的6-BA对三种油茶花粉的萌发均起促进作用
D.与对照组相比,最佳诱导浓度下花粉萌发率增加倍数最大的是油茶A
D [据图可知,未添加6-BA时(浓度为0),三种油茶的花粉萌发率不同,其中油茶A萌发率最高,A错误;6-BA诱导三种油茶花粉萌发的最佳浓度不同:实验范围内,诱导油茶A的最适浓度是10 mg/L,诱导油茶B的最适浓度是0.5 mg/L,诱导油茶C的最适浓度是5 mg/L,B错误;据图可知,浓度为15 mg/L的6-BA对油茶C花粉的萌发起抑制作用,C错误;与对照组相比,最佳诱导浓度下花粉萌发率增加倍数最大的是油茶A(对照组是20%,最佳浓度下是60%),D正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举例说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知识点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
1.植物生长调节剂:由________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特点: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3.类型
(1)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________。
(2)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的差别较大,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________(NAA)、矮壮素等。
4.应用
(1)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①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等,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a.它能延长或终止种子、芽及块茎的________;
b.调节花的________比例;
c.促进或阻止开花,诱导或控制________;
d.控制植株高度、形状等。
②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还能________________。
(2)负面影响
①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则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可能对________________带来不利影响。
(P102正文)禁止在肥料中添加________________。
吲哚丁酸(IBA)既可以是生长素,也可以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特定应用情境中,如何判断其类型?
1.α-萘乙酸(NAA)、2,4-D等都是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生长素。 ( )
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效果不如植物激素稳定。 ( )
3.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必然会导致增产、增收。 ( )
4.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 )
5.在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需要考虑植物的生理状态。 ( )
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农业生产中,人们常用NAA处理未受粉的番茄得到无子番茄,常用乙烯利催熟水果,使水果提前成熟上市。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NAA处理未受粉的番茄可得到无子番茄?
2.在实际生产中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代替天然植物激素的原因是什么?
3.农业生产上,生长素类调节剂诱导无子果实的效果比生长素效果明显,原因是什么?
4.利用乙烯利催熟水果,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吗?
1.(链接P100问题探讨)种植葡萄时,在扦插繁殖、控制枝条生长、提高果实品质等方面都可以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下列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吲哚丁酸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IAA类似
B.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能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
C.喷施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可以促进葡萄果实的发育
D.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不稳定等优点
2.(不定项)(链接P101思考·讨论)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不符合实际的是( )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B.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C.辣椒开花后,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获得无子果实
D.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可使植株增高
知识点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
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
(1)选择________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2)要综合考虑施用目的、____________,调节剂残留、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
(3)对于某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来说,施用________、时间、________以及施用时植物的生理状态和气候条件等,都会影响施用效果,施用不当甚至会影响生产。
2.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实验原理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能________插条生根,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处理后,插条生根的情况不同。
(2)预实验的目的:为正式实验摸索__________,检验实验设计的________和可行性。
(3)插条处理方法
①浸泡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小,并且最好是在________和空气湿度________的地方进行,处理时间________。
②沾蘸法:要求溶液浓度________,处理时间________。
(4)实验流程
3.尝试利用乙烯利催熟水果
(1)实验目的:验证乙烯利对水果具有________作用。
(2)实验原理:当溶液pH<3.5时,乙烯利比较________;随着溶液pH升高,它会分解释放出________,从而使水果成熟。
(3)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乙烯利对皮肤、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操作时需做好防护措施,并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乙烯利遇明火可燃烧,需注意防火。
1.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时,必须处理形态学下端。 ( )
2.正式实验前需要做一个预实验,其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 )
3.预实验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 ( )
4.乙烯利在pH<3.5时,易分解产生乙烯。 ( )
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结合教材中“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的检测指标为插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插条的生理状态、培养温度、处理时间等,实验中无关变量应保持______________。
2.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设立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3.实验过程中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吗?
4.保留有一定的芽或幼叶的插条容易成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处理插条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应处理插条的________________。
6.在实验中,若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效果基本相同,请分析原因。如何进一步确定最适浓度?
[深化归纳]
1.设置对照实验
(1)设置空白对照——不添加生长素类调节剂的一组,如蒸馏水组。预实验中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目的是判断生长素类调节剂所起的作用是促进还是抑制。
(2)设置相互对照——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的组别间相互对照,其目的是判断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程度的大小。
2.最适浓度范围的确定
根据生长素作用曲线可知,若两个不同生长素浓度处理下,生根效果相同,则最适浓度位于这两个生长素浓度之间;若实验结果中有一组的生根效果最好,则最适浓度位于该组生长素浓度两侧的两个生长素浓度之间。
3.插条不同生根结果的原因分析
(1)不能生根
①枝条所带叶片较多,蒸腾作用过强,失水太多。
②枝条上幼芽、幼叶保留过多,本身合成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浸泡后形态学下端处于高浓度的抑制状态。
③没有分清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处理了枝条的形态学上端。
(2)生根过少:配制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时,浓度梯度不够小,组别少。
1.(链接P103探究·实践)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生长素类调节剂(2,4-D)对富贵竹插条生根条数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1 2 3 4 5 6 7
2,4-D浓度 (mol·L-1) 清水 10-15 10-13 10-11 10-9 10-7 10-5
平均生根条 数(根) 2.0 3.8 9.4 20.3 9.1 1.3 0
A.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为插条平均生根条数
B.浓度为10-5mol·L-1的2,4-D溶液对富贵竹插条生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C.若要确定促进富贵竹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在10-13~10-9 mol·L-1浓度区间设置更小浓度梯度进行实验
D.实验过程中,每条插条的叶片数以及实验室的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2.(链接P103探究·实践)关于“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选用没有芽的枝条进行扦插,以消除枝条中原有生长素对生根的影响
B.扦插枝条应保留多个大叶片,以利用蒸腾作用促进生长素类调节剂的吸收
C.对照组的扦插基质用珍珠岩,实验组的扦插基质用等体积的泥炭土
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扦插枝条,也能获得相同的生根数
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
3.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但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则可能影响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过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4.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探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
B.用适宜浓度的NAA处理未受粉的油菜花,可提高油菜产量
C.用于延长马铃薯储藏期的青鲜素过量使用可能影响人体健康
D.乙烯利是一种能促进果实成熟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2.氯吡苯脲是一种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加速细胞有丝分裂、促进细胞增大和分化、防止花和果实脱落的作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氯吡苯脲是人工合成的,具有类似细胞分裂素的功效
B.氯吡苯脲进入植物体后,将很快被降解而丧失其功效
C.一定浓度的氯吡苯脲涂抹瓜柄,可促进西瓜膨大,提高产量
D.农业生产中氯吡苯脲施用不当,可能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在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属于农药管理范围。合理、规范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在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的同时保障农产品的安全。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农产品产量均可增加,但品质可能会下降
B.乙烯能够促进植株开花,合理使用乙烯利有利于果树等的增产
C.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营养物质,不能代替肥料的作用
D.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除了要考虑其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4.下列关于“探究2,4-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和处理插条的方式
B.预实验所使用的2,4-D浓度梯度比正式实验的浓度梯度要小
C.本实验可能观察到不同浓度的2,4-D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
D.实验中用2,4-D处理插条的任意一端不会影响插条生根的效果
5.(不定项)某研究小组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和乙对大蒜瓣生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生长调节剂乙对大蒜的生根起到抑制作用
B.据图能得出植物生长调节剂甲促进大蒜生根的最适浓度为50 μmol·L-1
C.若用浓度为1 μmol·L-1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乙处理大蒜,大蒜将不能生长
D.植物生长调节剂甲的浓度为5 μmol·L-1和100 μmol·L-1时,对大蒜生根的作用效果相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78张PPT)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课标
要求
举例说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1.植物生长调节剂:由____________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特点: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知识点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
人工合成
原料广泛
容易合成
效果稳定
3.类型
(1)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____________。
(2)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的差别较大,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___________(NAA)、矮壮素等。
吲哚丁酸
α-萘乙酸
4.应用
(1)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①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等,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a.它能延长或终止种子、芽及块茎的______;
b.调节花的______比例;
c.促进或阻止开花,诱导或控制____________;
d.控制植株高度、形状等。
②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还能______________。
休眠
雌雄
果实脱落
减轻人工劳动
(2)负面影响
①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则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可能对________________带来不利影响。
影响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
人体健康和环境
(P102正文)禁止在肥料中添加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生长调节剂
吲哚丁酸(IBA)既可以是生长素,也可以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特定应用情境中,如何判断其类型?
提示:基于植物自身合成还是人工合成进行判断。
1.α-萘乙酸(NAA)、2,4-D等都是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生长素。 ( )
提示:α-萘乙酸、2,4-D等均为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调节剂。
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效果不如植物激素稳定。 ( )
提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效果比植物激素稳定。
3.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必然会导致增产、增收。 ( )
提示: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不一定会导致增产、增收。
×
×
×
4.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 )
5.在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需要考虑植物的生理状态。 ( )
√
√
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农业生产中,人们常用NAA处理未受粉的番茄得到无子番茄,常用乙烯利催熟水果,使水果提前成熟上市。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NAA处理未受粉的番茄可得到无子番茄?
提示:生长素及生长素类调节剂可促进果实发育。
2.在实际生产中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代替天然植物激素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天然植物激素含量低,且提取困难。
3.农业生产上,生长素类调节剂诱导无子果实的效果比生长素效果明显,原因是什么?
提示: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植物体内没有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酶,可较长时间发挥作用。
4.利用乙烯利催熟水果,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吗?
提示:不会。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对植物体起作用,对人体不起作用。
√
1.(链接P100问题探讨)种植葡萄时,在扦插繁殖、控制枝条生长、提高果实品质等方面都可以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下列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吲哚丁酸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IAA类似
B.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能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
C.喷施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可以促进葡萄果实的发育
D.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不稳定等优点
A [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很多,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就有几十种,不过,从分子结构来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吲哚丁酸,另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α-萘乙酸(NAA)、矮壮素等,A正确;施用某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后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一定能提高相应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B错误;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不能促进果实发育,C错误;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D错误。]
√
2.(不定项)(链接P101思考·讨论)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不符合实际的是( )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B.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C.辣椒开花后,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获得无子果实
D.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可使植株增高
√
√
ABC [脱落酸是促进植物果实脱落的,A符合题意;乙烯利是促进果实成熟的,而不是促进子房发育,B符合题意;辣椒开花后,就可能进行传粉,这样再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获得的是有子果实,正确做法是:花蕾期去雄、在雌蕊柱头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套袋隔离,C符合题意;赤霉素可以促进植株增高,D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
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
(1)选择______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2)要综合考虑施用目的、____________,调节剂残留、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
恰当
效果和毒性
(3)对于某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来说,施用______、时间、______以及施用时植物的生理状态和气候条件等,都会影响施用效果,施用不当甚至会影响生产。
2.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实验原理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能______插条生根,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处理后,插条生根的情况不同。
(2)预实验的目的:为正式实验摸索______,检验实验设计的_________和可行性。
浓度
部位
促进
条件
科学性
(3)插条处理方法
①浸泡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小,并且最好是在______和空气湿度______的地方进行,处理时间______。
②沾蘸法:要求溶液浓度______,处理时间______。
遮阴
较高
较长
较高
较短
(4)实验流程
大
基部
3.尝试利用乙烯利催熟水果
(1)实验目的:验证乙烯利对水果具有______作用。
(2)实验原理:当溶液pH<3.5时,乙烯利比较______;随着溶液pH升高,它会分解释放出______,从而使水果成熟。
(3)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乙烯利对皮肤、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操作时需做好防护措施,并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乙烯利遇明火可燃烧,需注意防火。
催熟
稳定
乙烯
1.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时,必须处理形态学下端。 ( )
2.正式实验前需要做一个预实验,其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 )
提示:预实验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不能减小实验误差。
3.预实验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 ( )
提示: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否则无法确定不同处理浓度下是抑制或是促进作用。
×
√
×
4.乙烯利在pH<3.5时,易分解产生乙烯。 ( )
提示:乙烯利在pH>3.5时,易分解产生乙烯。
×
结合教材中“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的检测指标为插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插条的生理状态、培养温度、处理时间等,实验中无关变量应保持______________。
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
最适浓度
提示: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浓度 生根数目、生根长度 相同且适宜
2.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设立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1)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2)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3)减少盲目性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实验过程中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吗?
提示:预实验需要,正式实验不需要。
4.保留有一定的芽或幼叶的插条容易成活,其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芽或幼叶可产生生长素,能促进插条生根
5.处理插条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应处理插条的_______
_________。
提示:浸泡法和沾蘸法 形态学下端
6.在实验中,若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效果基本相同,请分析原因。如何进一步确定最适浓度?
提示:由生长素作用曲线可知,存在作用效果相同的两种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最适浓度应在两种浓度之间,即在两种浓度之间,等浓度梯度配制溶液进行实验。
[深化归纳]
1.设置对照实验
(1)设置空白对照——不添加生长素类调节剂的一组,如蒸馏水组。预实验中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目的是判断生长素类调节剂所起的作用是促进还是抑制。
(2)设置相互对照——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的组别间相互对照,其目的是判断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程度的大小。
2.最适浓度范围的确定
根据生长素作用曲线可知,若两个不同生长素浓度处理下,生根效果相同,则最适浓度位于这两个生长素浓度之间;若实验结果中有一组的生根效果最好,则最适浓度位于该组生长素浓度两侧的两个生长素浓度之间。
3.插条不同生根结果的原因分析
(1)不能生根
①枝条所带叶片较多,蒸腾作用过强,失水太多。
②枝条上幼芽、幼叶保留过多,本身合成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浸泡后形态学下端处于高浓度的抑制状态。
③没有分清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处理了枝条的形态学上端。
(2)生根过少:配制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时,浓度梯度不够小,组别少。
1.(链接P103探究·实践)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生长素类调节剂(2,4-D)对富贵竹插条生根条数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1 2 3 4 5 6 7
2,4-D浓度
(mol·L-1) 清水 10-15 10-13 10-11 10-9 10-7 10-5
平均生根条
数(根) 2.0 3.8 9.4 20.3 9.1 1.3 0
A.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为插条平均生根条数
B.浓度为10-5mol·L-1的2,4-D溶液对富贵竹插条生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C.若要确定促进富贵竹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在10-13~10-9 mol·L-1浓度区间设置更小浓度梯度进行实验
D.实验过程中,每条插条的叶片数以及实验室的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
B [根据表格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是插条平均生根条数,A正确;与清水组相比,浓度为10-5mol·L-1的2,4-D溶液对富贵竹插条生根具有抑制作用,B错误;促进富贵竹插条生根的最适2,4-D浓度为10-11mol·L-1左右,因此要进一步探究促进富贵竹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在10-13~10-9 mol·L-1浓度区间设置更小浓度梯度进行实验,C正确;实验过程中,每条插条的叶片数以及实验室的温度等属于无关因素,会影响实验结果,D正确。]
√
2.(链接P103探究·实践)关于“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选用没有芽的枝条进行扦插,以消除枝条中原有生长素对生根的影响
B.扦插枝条应保留多个大叶片,以利用蒸腾作用促进生长素类调节剂的吸收
C.对照组的扦插基质用珍珠岩,实验组的扦插基质用等体积的泥炭土
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扦插枝条,也能获得相同的生根数
D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浓度,选用扦插的枝条长势和带有幼芽数量应大致相同,即保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通常不用没有芽的枝条,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A错误;扦插枝条应不带有叶片,这样可以降低蒸腾作用,避免枝条中水分过快减少,有利于生根,B错误;对照组的扦插基质用珍珠岩,实验组的扦插基质也应该用等体积的珍珠岩,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C错误;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最适浓度的两侧,存在作用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浓度,故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扦插枝条,也能获得相同的生根数,D正确。]
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
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
3.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但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则可能影响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过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4.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探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课堂检测 素养测评
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
B.用适宜浓度的NAA处理未受粉的油菜花,可提高油菜产量
C.用于延长马铃薯储藏期的青鲜素过量使用可能影响人体健康
D.乙烯利是一种能促进果实成熟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
B [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A正确;NAA是生长素类调节剂,用适宜浓度的NAA处理未受粉的油菜花,可以得到无子果实,而人们收获的一般是油菜的种子,故不能提高油菜产量,B错误;人体缺少分解青鲜素的酶,故用于延长马铃薯储藏期的青鲜素过量使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C正确;乙烯利是一种能促进果实成熟的植物生长调节剂,D正确。]
√
2.氯吡苯脲是一种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加速细胞有丝分裂、促进细胞增大和分化、防止花和果实脱落的作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氯吡苯脲是人工合成的,具有类似细胞分裂素的功效
B.氯吡苯脲进入植物体后,将很快被降解而丧失其功效
C.一定浓度的氯吡苯脲涂抹瓜柄,可促进西瓜膨大,提高产量
D.农业生产中氯吡苯脲施用不当,可能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B [氯吡苯脲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其具有加速细胞有丝分裂、促进细胞增大和分化、防止花和果实脱落的作用,其功效类似于细胞分裂素,A正确;氯吡苯脲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进入植物体后由于缺乏分解它的酶,不容易降解,B错误;一定浓度的氯吡苯脲能促进细胞增大和分化、防止花和果实脱落,因此一定浓度的氯吡苯脲涂抹瓜柄,可促进西瓜膨大,提高产量,C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过程中,施用的浓度、时间、部位以及施用时植物的生理状态等都会影响施用效果,施用不当甚至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D正确。]
√
3.在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属于农药管理范围。合理、规范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在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的同时保障农产品的安全。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农产品产量均可增加,但品质可能会下降
B.乙烯能够促进植株开花,合理使用乙烯利有利于果树等的增产
C.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营养物质,不能代替肥料的作用
D.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除了要考虑其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A [正确合理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才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A错误;乙烯能够促进植株开花,合理使用乙烯利有利于果树多开花结果,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B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营养物质,只能起调控生长的作用,不能代替肥料使用,C正确;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除了要考虑其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防止造成环境污染,D正确。]
4.下列关于“探究2,4-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和处理插条的方式
B.预实验所使用的2,4-D浓度梯度比正式实验的浓度梯度要小
C.本实验可能观察到不同浓度的2,4-D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
D.实验中用2,4-D处理插条的任意一端不会影响插条生根的效果
√
C [本实验是探究2,4-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故自变量是2,4-D浓度,处理插条的方式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A错误;预实验所使用的2,4-D浓度梯度比正式实验的浓度梯度要大,才能大致判断适宜浓度的范围,以缩小梯度精准实验,获得最适浓度,B错误;本实验可能观察到不同浓度的2,4-D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这是因为在最适浓度两侧存在效果相同的浓度,C正确;为了有助于生根,应该用2,4-D处理插条的形态学下端,D错误。]
√
√
5.(不定项)某研究小组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和乙对大蒜瓣生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生长调节剂乙对大蒜的生根起到抑制作用
B.据图能得出植物生长调节剂甲促进大蒜生根的最适浓度为50 μmol·L-1
C.若用浓度为1 μmol·L-1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乙处理大蒜,大蒜将不能生长
D.植物生长调节剂甲的浓度为5 μmol·L-1和100 μmol·L-1时,对大蒜生根的作用效果相同
AD [图中植物生长调节剂乙和对照组相比,随着浓度增大,生根数目越来越少,故植物生长调节剂乙对大蒜的生根起到抑制作用,A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甲,10 μmol·L-1和50 μmol·L-1时的生根数目几乎相同,促进大蒜生根的最适浓度在10 μmol·L-1和50 μmol·L-1之间,B错误;若用浓度为1 μmol·L-1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乙处理大蒜,大蒜生根数目和对照组相同,大蒜能生长,C错误;植物生长调节剂甲的浓度为5 μmol·L-1和100 μmol·L-1时,大蒜的生根数目都是10左右,两浓度对大蒜生根的作用效果相同,D正确。]
课时分层作业(2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
题组一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
1.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区别或关系是( )
A.因为有调节作用,所以植物激素又可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B.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是植物细胞合成的高效能物质
C.植物激素不能直接参与代谢反应,植物生长调节剂能直接参与代谢反应
D.赤霉素既属于植物激素,又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D [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合成的,具有调节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也具有调节作用,但两者不能等同,A、B错误。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都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而是发挥调节作用,C错误。赤霉素若是植物合成的属于植物激素,若是人工合成的,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
2.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将患恶苗病的水稻叶片汁液喷洒到正常水稻幼苗上,结实率会降低
B.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含生长素、不含细胞分裂素时,易形成多核细胞
C.矮壮素处理后,小麦植株矮小、节间短,说明矮壮素的生理效应与赤霉素的相同
D.高浓度2,4-D能杀死双子叶植物杂草,可作为除草剂使用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C [将患恶苗病的水稻叶片汁液喷洒到正常水稻幼苗上,会使正常水稻幼苗营养生长过于旺盛,由于光合产物过多的用于营养生长,因此结实率会降低,A正确;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含生长素、不含细胞分裂素时,易形成多核细胞,B正确;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而矮壮素处理后,小麦植株矮小、节间短,说明矮壮素的生理效应与赤霉素的相反,C错误;高浓度2,4-D能杀死双子叶植物杂草,而对农作物(单子叶植物)起到促进作用,可作为除草剂使用,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
3.水稻种植过程中,植株在中后期易倒伏是常见问题。在适宜时期喷施适量的调环酸钙溶液,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环酸钙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B.喷施调环酸钙的关键之一是控制施用浓度
C.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可尽快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
D.在水稻基部节间伸长初期喷施调环酸钙可抑制其伸长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C [调环酸钙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A正确;喷施调环酸钙的关键之一是控制施用浓度,B正确;赤霉素促进茎秆伸长,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不能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C错误;在水稻基部节间伸长初期喷施调环酸钙可抑制其伸长,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
题组二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
4.下列施用方法不当的是( )
A.持续喷洒高浓度的青鲜素溶液延长马铃薯的贮藏期
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获得无子番茄
C.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促进种子萌发
D.利用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催熟未成熟的柿子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A [一定浓度的青鲜素能延长马铃薯的贮藏期,但其积累会对人体有害,A符合题意;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所以如果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以获得无子番茄,B不符合题意;赤霉素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所以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促进种子萌发,C不符合题意;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以促进未成熟的柿子成熟,D不符合题意。]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
5.某研学小组参加劳动实践,在校园试验田扦插繁殖药用植物两面针种苗。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插条只能保留1个芽以避免养分竞争
B.插条均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避免蒸腾作用过度
C.插条的不同处理方法均应避免使用较高浓度NAA
D.插条均须在黑暗条件下培养以避免光抑制生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B [为提高扦插枝条的成活率,插条一般保留3~4个芽,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有利于插条生根,A错误;当插条上叶片较多时,蒸腾作用过于旺盛,导致插条失水过多而死亡,因此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降低蒸腾作用,B正确;较高浓度的NAA可以选用沾蘸法,低浓度NAA可以选用浸泡法,C错误;为降低插条的蒸腾作用,同时又可以使其进行光合作用,常常在弱光下进行扦插,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
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使用浸泡法探索NAA促进杨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进行了预实验后又进行了正式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NAA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其效果要比IAA稳定
B.一年生杨树枝条作为扦插材料,其生根效果要好于两年生枝条
C.需将扦插枝条的形态学下端浸泡在药液中来观察其生根状况
D.预实验需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正式实验可不再设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C [NAA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其效果要比IAA稳定,A正确;一年生杨树枝条分化程度更低,作为扦插材料其生根效果要好于两年生枝条,B正确;浸泡法是将枝条放在NAA溶液中浸泡几个小时至一天后移出,然后将枝条放在清水中扦插生根,C错误;预实验需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正式实验是在已经初步确定较为适宜的浓度范围后进一步探索其最适浓度,故可不再设置对照组,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
7.矮壮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作用是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可被植物的叶、嫩枝、芽吸收,能够有效控制植株徒长,从而起到矮化作物的作用,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施用一定浓度的矮壮素溶液后,棉花植株的高度会低于施用前
B.除施用矮壮素外,摘除棉花的顶芽也可以起到矮化作物的作用
C.矮壮素和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类似,都通过抑制赤霉素合成发挥功能
D.施用矮壮素的方式和施肥类似,施用后都要浇水防止烧苗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B [施用一定浓度的矮壮素溶液会控制植株徒长,植株高度会矮于没有施用矮壮素的徒长植株,并不是植株高度低于施用前,A错误;摘除棉花的顶芽可以解除顶端优势,也可以起到矮化作物的作用,B正确;高浓度生长素是通过增加乙烯来抑制生长的,所以其和矮壮素的作用机理不同,C错误;矮壮素溶液喷施在植物的叶、嫩枝上发挥作用,肥料中的无机盐主要由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所以其施用方式不同,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8.(不定项)用不同浓度的2,4-D对植物进行插条生根的研究,其实验结果如图。其中实验组1、2、3、4的2,4-D浓度分别为a、b、c和0。根据该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一定小于b
B.c一定最大
C.最适浓度一定在a与b之间
D.不同浓度2,4-D生根效果一定不同
√
√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ACD [实验组1、2生根数均高于清水组(即实验组4),实验组2生根数高于实验组1,其生长素浓度都起到促进作用,由于生长素浓度表现为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故a的浓度可能小于b,也可能大于b,A错误;实验组3生根数低于清水组(即实验组4),其生长素浓度起到抑制作用,而实验组1、2的生长素浓度都起到促进作用,根据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c一定最大,B正确;实验组1、2的生长素浓度都起到促进作用,最适浓度不一定位于a与b之间,C错误;2,4-D促进插条生根具有最适浓度,在最适浓度的两侧可能存在两种不同浓度对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
√
9.(不定项)留树保鲜是通过延迟采收保持果实品质的一项技术。喷施赤霉素和2,4-D对留树保鲜柑橘的落果率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留树天数,因变量是落果率
B.清水组落果率高于其他实验组与内源脱落酸无关
C.喷施赤霉素和2,4-D能有效减少留树保鲜过程中的落果
D.留树保鲜过程中赤霉素和2,4-D发挥作用持续的时间不同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AB [结合题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留树天数和喷施物的种类,因变量是落果率,A错误;清水组落果率高于其他实验组,与内源脱落酸有关,B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0.(10分)巴西木是百合科的常绿乔木,可长到6米。叶簇生于茎顶,株形规整,是有名的新一代室内观叶植物,巴西木常采用水培或扦插的方法繁殖,而生根则是扦插存活的关键,根的生长受多种激素的影响。科研人员以巴西木一年生枝条为实验材料探究不同浓度的生根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巴西木插条生根的影响,完成了一组预实验,结果如图。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生根粉作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完成一组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料广泛、
容易合成、效果稳定
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检验
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避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3)用生根粉处理巴西木插条时,插条上保留3~4个芽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预实验的结果可知,若要进一步探究生根粉促进巴西木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设计的思路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一步实验。
芽能产生生长素,确保扦插生根的成活率(2分)
8×10-6mol·L-1至15×10-6mol·L-1(2分)
(4)现有突变形成的矮生巴西木品种,初步确定其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生长素受体异常(不能与生长素结合发挥作用);二是植株不能产生生长素(或生长素水平低),探究矮生巴西木品种产生的原因的实验思路是:随机选取矮生巴西木幼苗若干株平均分为两组,一组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另一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测量并比较两组植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适宜浓度生长素溶液
不做处理(或等
量的蒸馏水处理)
平均高度(或生长情况)(2分)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解析] (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一般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2)在进行科学探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之前先做一个预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也可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3)进行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实验时,插条上往往保留一定数量的芽,因为芽本身也可以产生生长素,有利于插条生根。由图可知,当生根粉浓度为12×10-6mol·L-1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时,生根数最多,因此可判断促进巴西木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位于12×10-6mol·L-1左右,因此需要以低于12×10-6mol·L-1的前一个浓度(即8×10-6mol·L-1)为起点,以高于12×10-6mol·L-1的后一个浓度(即15×10-6mol·L-1)为终点,在此范围内设置更小浓度梯度进行进一步实验。(4)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矮生巴西木品种产生的原因,因此应当选择矮生巴西木作为实验材料,实验组给予适宜浓度的生长
素溶液处理,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处理(或不做处理),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测量两组植株的平均高度,若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高度无明显差别,说明矮生巴西木是由生长素受体异常导致的;若实验组平均高度高于对照组,则可推知矮生巴西木是由植株不能产生生长素导致的。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
(教师用书独具)
1.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变化起着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保证了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下列选项是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上的一些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进其成熟
B.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淀粉酶以降低啤酒成本
C.黄瓜可通过提高赤霉素和脱落酸的比值来诱导雌花的形成进而提高黄瓜产量
D.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西瓜,可得无子果实,处理未授粉的水稻也可以获得水稻种子
B [乙烯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植物激素,A错误;赤霉素能诱导种子在不发芽时产生淀粉酶,在啤酒生产中,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淀粉酶,从而降低啤酒成本,B正确;黄瓜可通过降低赤霉素和脱落酸的比值来诱导雌花的形成进而提高黄瓜产量,C错误;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西瓜,可得无子果实,但水稻收获的是种子,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水稻,不能获得水稻种子,D错误。]
2.(2024·海南卷)6-苄基腺嘌呤(6-B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某小组研究了不同浓度的6-BA对三种油茶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未添加6-BA时,三种油茶的花粉萌发率相同
B.6-BA诱导三种油茶花粉萌发的最佳浓度相同
C.不同浓度的6-BA对三种油茶花粉的萌发均起促进作用
D.与对照组相比,最佳诱导浓度下花粉萌发率增加倍数最大的是油茶A
√
D [据图可知,未添加6-BA时(浓度为0),三种油茶的花粉萌发率不同,其中油茶A萌发率最高,A错误;6-BA诱导三种油茶花粉萌发的最佳浓度不同:实验范围内,诱导油茶A的最适浓度是10 mg/L,诱导油茶B的最适浓度是0.5 mg/L,诱导油茶C的最适浓度是5 mg/L,B错误;据图可知,浓度为15 mg/L的6-BA对油茶C花粉的萌发起抑制作用,C错误;与对照组相比,最佳诱导浓度下花粉萌发率增加倍数最大的是油茶A(对照组是20%,最佳浓度下是60%),D正确。]课时分层作业(2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本套共10小题,共30分。第1~7小题,每小题2分;第8~9小题,每小题3分;第10小题10分。)
题组一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
1.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区别或关系是( )
A.因为有调节作用,所以植物激素又可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B.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是植物细胞合成的高效能物质
C.植物激素不能直接参与代谢反应,植物生长调节剂能直接参与代谢反应
D.赤霉素既属于植物激素,又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2.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将患恶苗病的水稻叶片汁液喷洒到正常水稻幼苗上,结实率会降低
B.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含生长素、不含细胞分裂素时,易形成多核细胞
C.矮壮素处理后,小麦植株矮小、节间短,说明矮壮素的生理效应与赤霉素的相同
D.高浓度2,4-D能杀死双子叶植物杂草,可作为除草剂使用
3.水稻种植过程中,植株在中后期易倒伏是常见问题。在适宜时期喷施适量的调环酸钙溶液,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环酸钙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B.喷施调环酸钙的关键之一是控制施用浓度
C.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可尽快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
D.在水稻基部节间伸长初期喷施调环酸钙可抑制其伸长
题组二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
4.下列施用方法不当的是( )
A.持续喷洒高浓度的青鲜素溶液延长马铃薯的贮藏期
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获得无子番茄
C.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促进种子萌发
D.利用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催熟未成熟的柿子
5.某研学小组参加劳动实践,在校园试验田扦插繁殖药用植物两面针种苗。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插条只能保留1个芽以避免养分竞争
B.插条均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避免蒸腾作用过度
C.插条的不同处理方法均应避免使用较高浓度NAA
D.插条均须在黑暗条件下培养以避免光抑制生根
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使用浸泡法探索NAA促进杨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进行了预实验后又进行了正式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NAA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其效果要比IAA稳定
B.一年生杨树枝条作为扦插材料,其生根效果要好于两年生枝条
C.需将扦插枝条的形态学下端浸泡在药液中来观察其生根状况
D.预实验需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正式实验可不再设置
7.矮壮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作用是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可被植物的叶、嫩枝、芽吸收,能够有效控制植株徒长,从而起到矮化作物的作用,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施用一定浓度的矮壮素溶液后,棉花植株的高度会低于施用前
B.除施用矮壮素外,摘除棉花的顶芽也可以起到矮化作物的作用
C.矮壮素和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类似,都通过抑制赤霉素合成发挥功能
D.施用矮壮素的方式和施肥类似,施用后都要浇水防止烧苗
8.(不定项)用不同浓度的2,4-D对植物进行插条生根的研究,其实验结果如图。其中实验组1、2、3、4的2,4-D浓度分别为a、b、c和0。根据该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一定小于b
B.c一定最大
C.最适浓度一定在a与b之间
D.不同浓度2,4-D生根效果一定不同
9.(不定项)留树保鲜是通过延迟采收保持果实品质的一项技术。喷施赤霉素和2,4-D对留树保鲜柑橘的落果率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留树天数,因变量是落果率
B.清水组落果率高于其他实验组与内源脱落酸无关
C.喷施赤霉素和2,4-D能有效减少留树保鲜过程中的落果
D.留树保鲜过程中赤霉素和2,4-D发挥作用持续的时间不同
10.(10分)巴西木是百合科的常绿乔木,可长到6米。叶簇生于茎顶,株形规整,是有名的新一代室内观叶植物,巴西木常采用水培或扦插的方法繁殖,而生根则是扦插存活的关键,根的生长受多种激素的影响。科研人员以巴西木一年生枝条为实验材料探究不同浓度的生根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巴西木插条生根的影响,完成了一组预实验,结果如图。
(1)生根粉作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完成一组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生根粉处理巴西木插条时,插条上保留3~4个芽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预实验的结果可知,若要进一步探究生根粉促进巴西木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设计的思路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一步实验。
(4)现有突变形成的矮生巴西木品种,初步确定其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生长素受体异常(不能与生长素结合发挥作用);二是植株不能产生生长素(或生长素水平低),探究矮生巴西木品种产生的原因的实验思路是:随机选取矮生巴西木幼苗若干株平均分为两组,一组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另一组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测量并比较两组植株的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时分层作业(23)
1 2 3 4 5 6 7 8 9
D C C A B C B ACD AB
10.(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1)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 (2)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避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3)芽能产生生长素,确保扦插生根的成活率(2分) 8×10-6mol·L-1至15×10-6mol·L-1(2分) (4)适宜浓度生长素溶液 不做处理(或等量的蒸馏水处理) 平均高度(或生长情况)(2分)
1.D [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合成的,具有调节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也具有调节作用,但两者不能等同,A、B错误。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都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而是发挥调节作用,C错误。赤霉素若是植物合成的属于植物激素,若是人工合成的,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D正确。]
2.C [将患恶苗病的水稻叶片汁液喷洒到正常水稻幼苗上,会使正常水稻幼苗营养生长过于旺盛,由于光合产物过多的用于营养生长,因此结实率会降低,A正确;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含生长素、不含细胞分裂素时,易形成多核细胞,B正确;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而矮壮素处理后,小麦植株矮小、节间短,说明矮壮素的生理效应与赤霉素的相反,C错误;高浓度2,4D能杀死双子叶植物杂草,而对农作物(单子叶植物)起到促进作用,可作为除草剂使用,D正确。]
3.C [调环酸钙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A正确;喷施调环酸钙的关键之一是控制施用浓度,B正确;赤霉素促进茎秆伸长,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不能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C错误;在水稻基部节间伸长初期喷施调环酸钙可抑制其伸长,D正确。]
4.A [一定浓度的青鲜素能延长马铃薯的贮藏期,但其积累会对人体有害,A符合题意;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所以如果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以获得无子番茄,B不符合题意;赤霉素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所以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促进种子萌发,C不符合题意;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以促进未成熟的柿子成熟,D不符合题意。]
5.B [为提高扦插枝条的成活率,插条一般保留3~4个芽,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有利于插条生根,A错误;当插条上叶片较多时,蒸腾作用过于旺盛,导致插条失水过多而死亡,因此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降低蒸腾作用,B正确;较高浓度的NAA可以选用沾蘸法,低浓度NAA可以选用浸泡法,C错误;为降低插条的蒸腾作用,同时又可以使其进行光合作用,常常在弱光下进行扦插,D错误。]
6.C [NAA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其效果要比IAA稳定,A正确;一年生杨树枝条分化程度更低,作为扦插材料其生根效果要好于两年生枝条,B正确;浸泡法是将枝条放在NAA溶液中浸泡几个小时至一天后移出,然后将枝条放在清水中扦插生根,C错误;预实验需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正式实验是在已经初步确定较为适宜的浓度范围后进一步探索其最适浓度,故可不再设置对照组,D正确。]
7.B [施用一定浓度的矮壮素溶液会控制植株徒长,植株高度会矮于没有施用矮壮素的徒长植株,并不是植株高度低于施用前,A错误;摘除棉花的顶芽可以解除顶端优势,也可以起到矮化作物的作用,B正确;高浓度生长素是通过增加乙烯来抑制生长的,所以其和矮壮素的作用机理不同,C错误;矮壮素溶液喷施在植物的叶、嫩枝上发挥作用,肥料中的无机盐主要由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所以其施用方式不同,D错误。]
8.ACD [实验组1、2生根数均高于清水组(即实验组4),实验组2生根数高于实验组1,其生长素浓度都起到促进作用,由于生长素浓度表现为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故a的浓度可能小于b,也可能大于b,A错误;实验组3生根数低于清水组(即实验组4),其生长素浓度起到抑制作用,而实验组1、2的生长素浓度都起到促进作用,根据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c一定最大,B正确;实验组1、2的生长素浓度都起到促进作用,最适浓度不一定位于a与b之间,C错误;2,4D促进插条生根具有最适浓度,在最适浓度的两侧可能存在两种不同浓度对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D错误。]
9.AB [结合题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留树天数和喷施物的种类,因变量是落果率,A错误;清水组落果率高于其他实验组,与内源脱落酸有关,B错误。]
10.(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一般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2)在进行科学探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之前先做一个预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也可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3)进行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实验时,插条上往往保留一定数量的芽,因为芽本身也可以产生生长素,有利于插条生根。由图可知,当生根粉浓度为12×10-6mol·L-1时,生根数最多,因此可判断促进巴西木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位于12×10-6mol·L-1左右,因此需要以低于12×10-6mol·L-1的前一个浓度(即8×10-6mol·L-1)为起点,以高于12×10-6mol·L-1的后一个浓度(即15×10-6mol·L-1)为终点,在此范围内设置更小浓度梯度进行进一步实验。(4)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矮生巴西木品种产生的原因,因此应当选择矮生巴西木作为实验材料,实验组给予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处理(或不做处理),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测量两组植株的平均高度,若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高度无明显差别,说明矮生巴西木是由生长素受体异常导致的;若实验组平均高度高于对照组,则可推知矮生巴西木是由植株不能产生生长素导致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