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突破练(2) 体液调节
(本套共8小题,共30分。第1~6小题,每小题2分;第7小题3分;第8小题15分。)
题组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
1.机体内血糖浓度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某实验小组探究了三种激素单独或联合作用调节血糖的效应,实验前血糖浓度为5.0 mmol/L,血糖浓度随激素处理时间的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单独作用时,0.5 h内升高血糖最快的激素是肾上腺素
B.3 h时,三种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大于各自效应的总和
C.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表现出相抗衡的关系
D.血糖浓度受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调节,不受甲状腺激素调节
2.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患病的原因也很复杂,有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环境因素等。如图为血糖调节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人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可能出现尿糖现象
B.图中A为E(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B为F(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
C.图中C为交感神经,D为副交感神经,二者功能往往是相反的,G为肾上腺髓质
D.图中A与B在调节血糖效应时表现为相抗衡作用,但B可促进A的分泌
题组二 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机制
3.生产上,貂农常采用夜间补充光照的方法调节性激素的分泌,从而促进水貂繁殖,很少采用直接注射性激素的方法来促进水貂繁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夜间补充光照促进水貂繁殖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
B.夜间补充光照促进水貂繁殖的过程存在分级调节
C.注射性激素促进水貂繁殖的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
D.长期注射性激素有可能会使水貂失去生育的能力
4.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体重和生理状况相同的A、B、C三组兔子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向A组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兔子注射生理盐水。下列能正确反映三组兔子体内甲状腺放射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题组三 体温和水盐平衡调节
5.如图为大鼠皮肤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温度感受器发放冲动频率,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热觉感受器敏感的温度范围比冷觉感受器要小
B.热觉感受器对皮肤温度变化速率更敏感
C.冷觉感受器在0~10 ℃左右时敏感性最强
D.在42 ℃时,热觉感受器发放冲动频率最高
6.(2024·湖北卷)为探究下丘脑对哺乳动物生理活动的影响,某学生以实验动物为材料设计一系列实验,并预测了实验结果,不合理的是( )
A.若切除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可导致机体脱水
B.若损伤下丘脑的不同区域,可确定散热中枢和产热中枢的具体部位
C.若损毁下丘脑,再注射甲状腺激素,可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
D.若仅切断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联系,短期内恒温动物仍可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7.(不定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患者的代谢发生紊乱,并出现高血糖、酮症(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过多导致)和代谢性酸中毒等临床综合征,且伴随脱水和呕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给患者补充适量的生理盐水,以维持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B.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现象,说明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C.可通过给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及时注射相应剂量的胰岛素进行治疗
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体内糖类较少导致供能不足,进而使脂肪分解增多
8.(15分)如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a~d表示相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
(2)该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____________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__________激素(填a的名称),进而促进肾对水的重吸收。
(3)该同学因运动体温升高,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途径增加散热;激素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激素,其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时的温度即体温调定点,生理状态下人体调定点为37 ℃。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体温升高并稳定在38.5 ℃时,与正常状态相比,调定点____________(填“上移”“下移”或“不变”),此时机体产热________散热(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重点突破练(2)
1 2 3 4 5 6 7
B C A A C C ABC
8.(每空1.5分,共15分)(1)受体(或特异性受体) 神经 (2)下丘脑 抗利尿 (3)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汗腺分泌增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促进(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上移 等于
1.B [据图分析,激素单独作用时,0.5 h内升高血糖最快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A错误;3 h时,三种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为12.8-5.0=7.8 mmol/L,三种激素各自效应的总和为(6.9-5.0)+(5.7-5.0)+(5.2-5.0)=2.8 mmol/L,前者明显大于后者,B正确;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能升高血糖,二者在调节血糖方面表现出协同作用,C错误;实验结果可证明血糖浓度受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调节,但实验结果不能证明血糖浓度不受甲状腺激素调节,D错误。]
2.C [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一部分糖可能随尿液排出即尿糖现象,A正确。题图中A会使血糖浓度降低,为E(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B可使血糖升高,为F(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B正确。当血糖浓度高时,位于下丘脑中的相关区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进一步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位于下丘脑中的相关区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控制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增加,最终使血糖浓度维持相对稳定。故题图中C为副交感神经,D为交感神经,二者功能往往是相反的,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故G为肾上腺髓质,C错误。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可使血糖浓度升高,故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时的效应表现为相抗衡;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血糖升高后又需要胰岛素的作用,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分泌,D正确。]
3.A [采用夜间补充光照的方法调节性激素的分泌,从而促进水貂繁殖,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过程,即该过程中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A错误;夜间补充光照促进水貂繁殖的过程涉及性激素的分泌,而性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控,即存在分级调节,B正确;注射性激素使性激素含量上升,此时性激素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水貂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功能,即该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C正确;长期注射性激素,过多的性激素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水貂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功能,使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减少,由于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生长发育,因而最终使性腺退化,导致水貂失去生育的能力,D正确。]
4.A [据分析可知,A组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因为反馈调节的结果,甲状腺的分泌量减少,所以A组比C组(对照组)甲状腺的放射量下降慢;B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促进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所以B组比C组甲状腺的放射量下降快;上述变化与A项中曲线变化相符,因此B、C、D错误,A正确。]
5.C [从图示看出冷觉感受器敏感的温度范围比热觉感受器要大,A正确;从图示中两曲线上升的速率看出,热觉感受器对皮肤温度变化速率更快,因而更敏感,B正确;图示中冷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温度感受发放冲动频率的最大值在28 ℃左右,而冷觉感受器在0~10 ℃左右时敏感性很低,C错误;从图示看出,42 ℃时,热觉感受器发放冲动频率最高,D正确。]
6.C [下丘脑可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若切除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可导致机体脱水,A正确;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因此损伤下丘脑的不同区域,可确定散热中枢和产热中枢的具体部位,B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若损毁下丘脑,则甲状腺激素无法作用于下丘脑,C错误;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若仅切断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联系,短期内恒温动物仍可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D正确。]
7.ABC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会因脱水、呕吐丢失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故需补充一定量的生理盐水,以维持机体渗透压的相对稳定,A正确;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有一定限度,当有机酸大量堆积,超过了人体的缓冲能力,就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导致酸中毒,B正确;据题可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体内血糖浓度较高,故可及时补充适量的胰岛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减少脂肪分解,C正确,D错误。]
8.(1)据题图所示可知,如果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作出综合分析,发出指令,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2)如果大量出汗,水分失去较多,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激活位于下丘脑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作用到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3)如果体温升高,热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同时汗腺分泌增加,增加散热。激素b是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作用到垂体,因此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作用是促进(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生理状态下人体调定点为37 ℃,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体温升高并稳定在38.5 ℃时,因此与正常状态相比,调定点上移,此时温度恒定,说明产热等于散热。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