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星火”可以“燎原”, “红星”永耀中国
第05讲一《红星照耀中国》名著新考法
为什么要关注名著新考法试题
新课标对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经验”要注。全国中考近5年500多套试卷,从几个方面分析名著真题考查趋势:
(1)分值
名著分值逐年增大。其中2~4分的考查省市逐年减少,5~7分、12~17分的考查省市逐年递增。分值的变化意味着名著在中考中越来越重要,试题考查的思维含量也越来越高,更加注重对名著真实而有意义的阅读。
(2)题位
在“积累与运用”板块考查名著的省市逐年减少,在“阅读与鉴赏”板块考查名著的省市逐年递增。部分省市单独增加了“名著阅读”板块,完整涵盖了课标规定的各学习领域。除此之外,名著还会与综合性学习、古诗文、现代文、作文结合考查,试题更加灵活。
(3)题型
名著阅读由“单纯考查名著内容记忆”的试题向“注重考查联系的、比较的、关联的、鉴赏评价、开放性思维”的试题转变。部分省市由考查人物、情节、文学文化择辨析或填空,转变为考查阅读方法、策略、专题探究、多部名著勾连、阅读体验、情境化、综合性等新考法的简答题或语段题。
新考法在名著中如何体现
阅读方法:
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1.首先,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比如读《红星照耀中国》,通过阅读序言,浏览目录,跳读正文,可以发现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2.其次,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比如作品写了什么人 他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了什么 重点突出了什么内容
3.再次,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阅读作品,要善于体会和辨别作者对于事实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比如斯诺是带着疑虑出发去采访的,但采访结束后他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4.最后,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一要从事实中汲取营养,二要向作者“取经”,三要善于进行联系、比较、分析。比如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应该从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浴血奋战的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还可以学习斯诺的敬业精神和勇气,参考相关资料,并联系当今的社会实际进行分析和思考
如阅读兴趣小组围绕《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重温红色经典,感受英雄情怀。
活动一:分享阅读方法
阅读下面目录内容,从阅读纪实作品方法的角度谈谈应如何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注重阅读体验与感悟
[推荐理由]基于对名著阅读理解基础上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文学名著阅读的价值追求,也是近年
米名著阅读的考查方向。如河北、河南、天津等卷。
专题探究
如:《红星照耀中国》塑造了多面立体的革命领袖的形象,他们既有生活化的一面,也有作为领袖气质的一面,请围绕这两个方面,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人进行介绍。(4分)
[示例]毛泽东他生活化的一面:在接受斯诺采访时,毫不在意形象,会心不在焉地松裤带,爱吃辣椒;作为革命领袖:他博览群书,高瞻远瞩,是一位极具天赋的军事家与政治家。★考点:人物形象
[备选人物]周恩来 彭德怀
名著勾连
如:(多部名著勾连探究)冰心曾说过:“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了。”请结合名著中的情节,补全下列表格内容,感受不同人物的爱国心。(4分)★考点:情节概述
《红星照耀中国》 《红岩》 《艾青诗选》
一颗颗炽热的爱国心让无数人走上了革命道路。(1)_ 被关押在渣滓洞的革命者们不惧酷刑,因为爱国心,他们意志坚强。(2) 艾青的诗歌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舍泪水 因为我对这上地爱得深沉.....”表达了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
【探究性】
探究性试题一般是指给出一组相互关联的材料,或者围绕一项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提取信息的基础上,对材料或者活动情境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和提炼,在此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见解和发现。
如2023甘肃兰州第17题设置专题阅读,以“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的冲突”为话题,探究简 爱的人物形象之美。2023湖南岳阳19题设置阅读任务单,要求结合《水浒传》整本书,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开放性】
开放性试题,是指能为学生提供广阔思维空间,可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渠道展开思维的一类试题,可分为结论多元、解决问题过程的开放及试题设置的条件开放。纵观2023全国语文中考试题,结论多元和试题设置的条件开放较为多见。结论多元是指答案往往不是直接出自文本的信息,而是基于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把握,经过体验、分析、比较、思辨等环节,所形成的思想观点。答案不唯一,评分讲求自圆其说、逻辑自治。试题设置的条件开放是指部分试题设置的条件较复杂,没有具体指向,需要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条件,并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解答;部分试题则完全没有给出条件。
如2023北京16题要求从四本名著中任选一个人物形象,叙述这一形象的“高光时刻”,限定了名著范围,但并未限制具体人物,有很大的答题空间,兼顾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化和个性化。
【综合性】综合性试题表现为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整合,可分为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
跨学科学习立足本学科,打破学科界限,将其他学科知识有机整合,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整体性和系统性认知,从而提高学生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内综合性武题,是指在具体问题情境下,将学科课程不同章节内容进行科学整合,形成主线,综合考查学科核心素养的试题。目前2023全国中考试题中除了浙江各地市及山西在尝试以实践活动综合多个板块,大部分省(区)市主要在尝试试题知识能力的综合。
如2023四川眉山23题。以一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为依托,让学生设计“活动形式”和写出“设计说明”,旨在考查学生用所学的名著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
1.(探究性)学会归纳概括文章主旨,是初中阶段阅读时需要掌握的能力之一。下面两部名著匹配了对应的主题,请你从中任选一部,结合名著内容说明理由。
《红星照耀中国》一拨云见日,真实报道
《昆虫记》一敬畏生命,趣味科普
答:
【参考答案】
.示例一:《红星照耀中国》一拨云见日,真实报道。“拨云见日”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真实报道”表明此书是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是埃德加 斯诺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红区真实情况的客观报道,它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到了中国革命的现实情况。
示例二:《昆虫记》一敬畏生命,趣味科普。“敬畏生命”是尊重生命,“趣味科普”是有趣的科学普及。《昆虫记》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了许多昆虫的生命发展过程,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同时也起到了科普的效果
2.【专题探究】班级拟开展“读名著,谈感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下面“专题探究”中选择一个专题,写一篇简短的发言稿,交流你的读书心得。(100 字左右)
专题探究专题一:《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长征精神专题二:《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专题三:《昆虫记》中的科学精神
答:
【答案】
示例一:读完《红星照耀中国》,我被书中的长征精神深深打动。作者向全世界报道了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壮举。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牺牲奉献、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用长征精神鞭策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示例二:《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在众多的人物中,武松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景阳冈打虎,蜈蚣岭除恶,他武艺高强、侠肝义胆;怒杀潘金莲,斗杀西门庆,他重视亲情,有仇必报;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他疾恶如仇、知恩图报。他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示例三:《昆虫记》中法布尔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琢磨实验步骤,他不会因为一次实验的失败就放弃调查,反而会更加仔细地重新收集数据,并且总结上次失败的原因,再次进行实验直到实验成功。这种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勇于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使我深受触动。
3.【专题探究】例在新中国的革命路程中,他们是坚定而勇敢的革命者;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请你围绕这两个方面,参照下面示例,任选一人进行解说。(提示:60字左右)
[示例]毛泽东:他博览群书,高瞻远瞩,是一位极具天赋的军事家与政治家;他生活简朴,对于吃的东西很随便,有着南方人吃辣的嗜好。
周恩来 彭德怀
答:
[答题思路]通读题干,由“他们是坚定而勇敢的革命者”“他们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和示例可知,应从人物的丰功伟绩和日常生活两方面进行作答
【答案】示例1:周恩来他参加学生爱国运动,组织工人罢工,九死一生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他温文尔雅,乐于助人,亲自为斯诺拟定行程安排
示例2;彭德怀他才智过人,善于驰骋,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红军将领;他性格爽朗,坦白率直,因为童年吃过许多苦,所以特别喜欢孩子。
4.【多部名著勾连探究】例班级开展主题为“红色革命精神”的名著阅读活动,请你补全阅读记录的内容。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感悟
关注人物 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呀!”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翘膀,飞起来,缓缓飞出栏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了铁窗里的刘思扬。“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1)小说《红岩》中的宋振中被大家叫作“小萝卜头”,遇害时年仅9岁。这个小英雄在狱中 (概写情节),为我党开展的狱中斗争作出了贡献。
关注情节 大火封住了桥头。火势凶猛,映红了渐渐睛下来的黄昏天色。南岸的杨成武大声喊:“同志们!这是最后的关头!莫怕火!冲过去!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南岸所有的红军官兵都呐喊起来:“冲呀!莫怕火!冲过去就是胜利!”攀在最前面的廖大珠连长喊了一声:”同志们,跟我前进!”然后他站起身第一个冲进火海。 (2)阅读《长征》一书,我们能从红军长征中领悟到哪些革命精神
关注评价 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白修德 (3)你怎样理解白修德对《红星照耀中国》的评价
关注背景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结集,其中(荷花淀》(芦花荡》这两部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4)请结合《荷花淀》的内容,谈谈水生嫂和青年妇女们身上所体现的红色精神。
答:
[答题思路]根据题干可知,题目以“红色革命精神”为核心内容进行展开,阅读记录从不同的答题策略进行展开,根据“阅读策略”中不同的关注对象,从该名著的内容出发,作答出此对象的内容要点即可。
【答案】(1)传递情报(或:打探消息)
(2)示例;①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忠诚、信念无比坚定的精神;②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敢于牺牲的精神;③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3)白修德用形象的比喻肯定了《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纪实作品的巨大成就。以“发现新大陆”作比,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第一次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红军战士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斯诺,斯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所做的客观评价,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所以属于“震撼世界的成就”
(4)示例:水生嫂和青年妇女看望新参军的丈夫们,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一只日本的大船,埋伏在淀里的一支队伍里向敌人开枪射击。作者以亲切轻柔的笔调表现战争的严酷和生活的艰难,以丰富多彩的笔触描绘人物,体现出他们机智、果敢的革命精神。
5.【阅读方法】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谈谈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
答:
[答题思路]作答此题,需清楚阅读纪实作品的基本要求。并明确基本方法,如通过阅读序言、浏览目录,了解作品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录的。
【答案】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把握作品事实。比如读《红星照耀中国》时,先通过阅读序言、浏览目录罚了解它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事实的;然后阅读正文,边读边梳理,理清两个事实: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和“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6.【情境化】例阅读下面语段内容,完成阅读任务卡。
他是一个世家子弟,祖父是清代高官,父亲是声望卓著的学者。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八个发起组之一的巴黎共产主义小组,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
阅读任务卡任务1:该语段描述的人物是 任务2:作者对该人物的称号是 任务3:根据语段内容,如果让你向同学介绍语段中的人物,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 请说明理由。
[答题思路]根据题目中的语段内容可知,语段中的“他”描述的是周恩来,他早年读书期间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进步、组织起义,是典型的“书生造反”的代表者,学生据此总结概括作答即可。
【答案】任务1:周恩来
任务2:书生造反者
任务3:示例:我会从他所受的教育和革命经历进行介绍。本有文学天赋的他,后因接受“开明”教育而投身到社会革命中去,这体现了他“书生造反”的特点;求学期间,他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后来叉组织了上海起义、八一南昌起义等爱国主义运动,这些经历体现了他坚定的革命追求和信仰。
(中考新考法。做批注)小语在阅读时发现《红星照耀中国》中塑造了一批形象鲜明的人物,他从书中摘抄了表现不同人物形象的语段进行批注赏析,请你帮他完善下面的表格。
句段 批注赏析
我正在疑虑间,突然一个清瘦的青年长官出现了,带着浓密的黑髯。他走近我,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喂,你想找什么人吗 ”他是用英文讲的! 从细节描写角度:
我到后不久,就会见了毛泽东,他是一位瘦弱的如同林肯般的人物,身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弯曲,披着一很长的浓厚的乌发,睁着一双巨大而敏锐的眼睛,还有高鼻梁和突出的颧骨。 (2)从外貌描写角度:
【答案】(1)运用细节描写,写周恩来是一个“清瘦的青年长官”,他用英文温和地问“我”,表现出周恩来温文尔雅、博学睿智的青年将领形象,
(2)通过写毛泽东瘦弱、背有些弯曲、披发,但睁着巨大而敏锐的眼睛,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一
天类但机敏的知识分子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第(1)题: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语段中“清瘦的青年长官”“他是用英文讲的”等都属于细节描写,表现出了周恩来温文尔雅、博学睿智的形象特征。第(2)题:外貌描写即描写人物的容
貌、衣着、体型等,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等情感。语段中“瘦弱的如同林肯般-....突出的颧骨”属于外貌描写,表现出了毛泽东质朴但机敏的人物形象,
8.下面片段均叙述了红军过草地的情景,请对以下文字进行赏析,概括长征途中所遇的困难并分析其中蕴含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甲]在大草地中,走了十天,没有人烟。十天中几乎是不断下雨,落在这一带湿地上......有许多人沉没入这种湿草的沼泽里,在他们的同志还没有来得及拯救的时候,他们已经没入水草看不见了
一埃德加 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乙]十六岁的谭清林是“打旗兵”。打旗兵要举着红旗走在连队的最前面,沼泽中的草墩子往往踩上去就会沉下去一截,接着黑水就泛了上来,谭清林又饿又累,走着走着,眼前的草墩一晃,人跟着就栽进了泥潭里。身后的卫生员赶快用一根木棍拉他,可是没有把他拉出来,自己也差点陷进去。后面的官兵看见前面的红旗没了,赶了上来。一个大个子战士把自己的被子铺在草地上,再取下身上的两支步枪,十字交叉地横在被子上,然后几个人趴在被子上一起拉,终于把小红军谭清林拉了出来。
一王树增《长征》
答:
【答案】示例:[甲]文用简洁的语言客观描述了红军过草地时所面临的恶劣的自然环境,如连绵的雨水、沼泽地,突出了长征路上危机重重,体现出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
[乙]文选取了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切面,通过谭清林遇险、被救的过程,展现了沼泽地对行军的阻碍,以物资短缺、身心疲惫等困难,表现出红军战士永不放弃、英勇无畏、团结一心的精神
9.(中考新考法 多部勾连探究)校报增设了“品读革命访谈,学习革命精神”的新栏目,需要选择一位契合受访人物定位的革命先辈,请你从下面推荐的人物中选择一位并说明推荐理由。(100 字左右)
栏目名称:品读革命访谈,学习革命精神
受访人物定位:①革命志向坚定;②睿智冷静、坚毅勇敢
受访人物推荐:①周恩来一《红星照耀中国》 ②成岗一《红岩》
答:
【答案】.示例一:我选择周恩来。周恩来坚定地选择加人中国共产党,几十年如一日为革命理想而奔走,是一个革命志向坚定的人;从事无线电通讯工作,密码从未被破译,并设立无线电学校,收发各地电报,说明他是一个睿智的人;在逃亡中帮助组织和发起多项起义运动,说明他是一个坚毅勇敢的人,他的形象非常符合校报新栏目受访人物的定位。
示例二:我选择成岗16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也不出卖同志是一个革命志向坚定的人;协助许云峰在工厂里开展工作,负责《挺进报》的刻印和发行,在白公馆发行《挺进报》白宫版,参与狱中斗争、领导越狱等,说明他是一个睿智冷静、坚毅勇敢的人,他的形象非常符合校报新栏目受访人物的定位。
10.(中考新考法·阅读方法)小军在阅读过程中摘抄了与革命领袖人物相关的片段,请你根据他的阅读方法,补全下面的表格
摘抄 毛泽东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物。有一两次当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回忆到少年时代不幸事件的时候,我看见他的眼睛是润湿的....有一个士兵告诉我,他曾亲眼看见毛泽东把自己的短衫脱给一位在前线受伤的弟兄。他们又说当红军战士没有鞋穿的时候,他也不愿意穿鞋。
做笔记 提要: 心得:
答:
【答案】
11.(中考新考法 阅读方法)长征一-一次载入中国史册、改变中国命运的征途,它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保留了火种与希望。小方同学分享了关于“长征”的读书卡片,请你完善卡片内容。
读书卡片
长征起因
(1)1934年10月, 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答案】第五次反“围剿
长征过程
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 长征》)
(2)材料说“红军不怕远征难”,请你根据上面材料内容及书中内容,总结红军都克服了哪些“远征难”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军事困难
生活困难 工农红军生活异常艰苦,没有粮食吃,就吃野菜,甚至吃皮带、皮鞋。
环境困难
【答案】敌人的围追堵截:国民党军队设置了多道封锁线,试图通过军事力量消灭红军。红军必须不断变换行军路线,灵活运用战术,才能突破敌人的包围;翻越高耸的雪山、穿越广袤的草地、横渡湍急的河流如大渡河、湘江等红军战士经常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行军,如暴雨、严寒等
长征意义
(3)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停,时至今日,也仍然影响着我们,请你从历史的角度谈谈长征的意义。
答:
【答案】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它不仅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锻炼和壮大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长征过程中,红军克服了重重困难,展现了顽强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革命意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征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增强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12.(中考新考法 专题探究)“长征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班级围绕“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开展了专题探究,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说说当代青少年应该如何继承长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答:
【答案】示例一:在学习上,青少年应当勇于面对困难、接受挑战、百折不挠,在失败和挫折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在生活上,青少年应当发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在思想上,青少年应当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
示例二:①树立远大理想:青少年应该像长征中的革命先辈们一样,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为自己的未来奋斗。
②坚韧不拔的意志:长征途中,红军战士面对极其恶劣的环境和强大的敌人,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取得了胜利。当代青少年也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决心,不轻易放弃。
③团结协作的精神:长征是一次团结协作的胜利。在当代社会,青少年也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实现共同的目标。
13.(中考新考法,多部名著勾连)精神如炬,信念如磐,有多坚定的信念,就有多勇毅的行动。请从以下备选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其中的某个人物和相关情节,说说他(她)是怎样在信念的鼓舞下勇毅前行的。(不少于50字)
《红星照耀中国》《西游记》《海底两万里》
答:
【答案】示例一:《红星照耀中国》里的彭偎怀,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崭新的中国必将到来。长征途中,生活条件恶劣,食物极度匮乏,作战环境险恶,他率部勇往直前,连续突破国民党四道封锁线。坚定的革命信念使他跨越生死,勇毅前行。
示例二:《西游记》里的唐僧抱着对取经的坚定信念,孤身一人就敢出发前往遥远的西天取经,一路上跋山涉水,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但他从来都没有动摇过西天取经的信念,在徒弟们的护送下克服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成功取回真经并修成正果。
示例三:《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并从海底搜集财宝支援陆地上人们的反抗斗争,正是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信念支撑着他克服航行中的艰难险阻,勇毅前行。
14.(中考新考法,提供策略支架)小语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制作了下面的“阅读记录卡”,请你帮他将卡片空缺处补充完整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记录
关注人物 他非常重视体力勇武的行动。他深悔十年来身受的八处伤痕,不免妨碍了他勇武的体力。但他不抽烟,不喝酒。他还是有一个挺直的身体,看去四肢百休,都有坚强的肌肉。 语段中的“他”指的是
关注情节 我看这些人一多半已饿个半死,而且我知道这个富人在他的仓里有一万石以上的米。可是他完全拒绝帮助这些饥饿”为人们。我激怒起来了,领导着农民攻打并且冲进他的家里。 )彭德怀变成一个红军、一个革命人物的起因是
关注评价 它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报告了毛泽东及其同事们的连贯生平,而且为一个在当时看来是前途未卜、凶多吉少、不为人知的运动,预见了光明的前景。一费正清 书中讲述的这些人都有怎样的精神
【答案】
(1)徐海东
示例:(2)目睹了一个富人拒绝帮助饥饿的人们,领导农民冲进富人的家,不久以后,他就变成了一个革命人
物。(3)为了理想、为了人民、为了国家,宁死不屈的献身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