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星火”可以“燎原”, “红星”永耀中国
第01讲一《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计划单
导读: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错综复杂的内外形势下,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的西北根据地进行了犹如铜墙铁壁般的严密封锁。“中国共产党及红军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是怎样不可动摇的力量,推动这群人舍生忘死去追寻他们心中的信仰?”“红军领袖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有着怎样的人格魄力?”等问题牵引无数正义者的神经。
为了解开这些萦绕世人的心头之谜,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冲破国民党重重封锁,深入延安,经过4个月实地考察,写了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拍了30卷胶卷,最终写下《红星照耀中国》。向世人客观地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通过斯诺的笔墨,我们得以窥见红色中国产生、发展、壮大的原因,了解到那片红色区域上人们的生活和战斗。书中生动鲜活的情节仿佛纯净的山风,在风中我们可以嗅到理想的味道
阅读计划:
《红星照耀中国》是由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所著,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他在1936年访问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采访。通过这心本书,斯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真实面貌,打破了当时西方世界对中国共产党的误解和偏见。
这本书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帮助世界更好地理解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白求恩医生就是被这本书所描述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所感动,毅然决然地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他说:“要问我为什么去中国,请读埃德加 斯诺的《西行漫记》,读后你们必将与我同感。”
这里的《西行漫记》就是《红星照耀中国》起初中文版出版发行时使用的名字。这是为了避免当时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当局的审查。直到1979年,董乐山先生重译这本书时,才使用了“红星照耀中国”这个更加直接和有力的书名,这个名称也更加符合书中所传达的革命精神和理想。
一、解读书名,猜读内容
说到“照耀”一词,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937年10月,英国伦敦维克多 戈兰茨公司出版这本书的时候,斯诺曾为书的命名而费神。他拟了诸如:《在陕北的日子》红区访问记》《红星在中国》等多个书名,并请朋友投票来确定书名。当时朋友一致选定了 Red Star In China。但是出版经纪人海瑞塔 赫茨在给斯诺的回信中将书名误写成了 Red Star Over China。这个疏忽和失误激发了斯诺的灵感,最后定名为:Red Star Over China。没想到经纪人的一个疏忽反而促成了一个闪光书名的诞生。我们了解了从《西行漫记》到《红星照耀中国》的历史背景,请你尝试从书名“红星照耀中国”猜读这本书的大体内容。
猜读大体内容:
二、《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规划表
请同学们在已对《红星照耀中国》建立起整体印象的基础上,制定出自己阅读《红星照耀国》整本书的计划,也可以参考老师给出的阅读规划表来制定。
《红星照耀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董乐山译)一共十一篇。我计划用( )天完成整
本书的阅读。建议有效的阅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400字,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完成下面的表格。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计划表
阅读时间 阅读篇章 阅读任务 完成效果评价
月 日 序和目录 1.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 2.结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月日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3.作者带着哪些问题出发的 4.用线形图标注出作者一路遇到的人和事,了解作者进入红区的方式和路线。。
月日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遭遇白匪→接触周恩来→贺龙事件→与红军同行[思考]1.画出周恩来的人生轨迹图,了解周恩来的成长史。2.列表概括贺龙的相关事件和人物性格。。
月日 第三篇 在保安 第三篇在保安采访毛泽东→参税工军大学→观石红军剧出演出[思考]1.用“毛泽东,一个....的人"作为基本句式,用一组排比句概括毛泽东的特点,2.简要整理作者和毛泽东的问答,了解毛泽东关于抗日战争的基本观点。
月日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毛泽东的童年→求学过程→革命与成长→红军的成长[思考]1.选择毛泽东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绘制其成长路线图。2.从红军的成长史、红军的组成、红军的纪律、红军的战术几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文本进行探究,写出心得(不少于200字)。
月日 第五篇 长征 第五篇长征第五反国失利长征っ强度大可→过草地[思考]1.阅读后完成以下表格遇到的困难红军的应对2.根据长征的具体数据,绘制一张数据图,简要谈谈感受,
月日 第六篇 红星在北 第六篇红星在西北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等政策。[思考]1.根据本篇内容,以“志丹其人"为题,写一篇刘志丹的简要介绍。2.结合本篇内容,谈谈你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理解,
月日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苏区农民的生活→苏区工业情况→苏国工人的生活[思考]朱作共宁愿放弃高收入而到吴起镇的原因是什么
月日 第人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彭的个人魅力う彭的悲性童年→采用游击战的原因和策略十红军战士的生活[思考]1.红军到底是一支怎样的军队 请用100字简要概括说明。2.绘制彭德怀的成长路线图。3.用思维导图呈现游击战的原因、取胜要素和主要原则
月日 第九篇 战争与和平 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红色富工徐海东>中国的阶级战争→四大马[思考]作者评价"徐海东是共产党领袖中阶级意识最强的一个人”,请根据原著谈谈这么说的依据。
月日 第十篇 回到保安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红军的战马>少年先锋队员う统战线→朱德印象[思考]1.根据本篇内容,归纳“红小鬼”们的共同点。2.以朱德的行踪为线索,向家长讲述朱德的人生故事。
月日 第十一篇 又是白色世界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保安的生活>外国对中国共产主义的虚编>告別工色中国[思考]1从两位红军战士的语言入手,分析红军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2.経作者笔下,保安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请用两三个词语概括。
月日 附录 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关系级和子美好希冀地考]用思维导图呈现“西安事变”的前奏、经过和结果。
阅读策略
一、绘制路标,标注采访路钱
《红星黑疆中国》所涉及历史和政治事件多,没有贯穿全文的故事情节,为了快速把握住书中内容,同学们不妨检制路标标注出作者的采访路线,并写出采访的主要内容。绘制路标能将纷繁的内容系统化,能根据时间线素整理整本书的行文脉络。如将作者经历分成“去红色首都的路上、保安、长征路上[吉苏维埃”四部分,有些重点部分还可鋼化分类。如阅读“长征”部分时。还可标注第五次“反围剿”的时间,地点及结果,标注出大渡间、过草地栅关内襄;也可以借用中国地图或给制中国地圈,在地图上一一标注红军长征行军路线、重大事件及相关人物,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徐制路标迁能防止阅读中国掉重要内容,丰富阅读体验,为继续深入品读作品打下基础,
二、不同颜色的批注。表示作者的心情变化
为了促使同学们和作品内容、历史人物产生情感共鸣,阅读时,可将作者探寻红色中国路上的心情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来,并随文批注作者当时的情感变化,以此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如书中第三章“在保安”写道:“就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极有趣味而具有多样性的人物。他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的率真的性格,并且富有生动的幽默风趣,爱好质朴的笑。他常泰然地笑着自己和苏维埃的缺点一一这种天真的笑是丝毫不会损害他内心的忠诚的。”此时作者内心是对毛泽东充满欣赏和喜爱的,标注上红色最符合作者的心情。
三、制作卡片,解读人物精神。
《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众多红色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性格迥异。同学们可采用制作卡片的方法,对人物的外貌、对话、心理活动等进行记录,从这些描写上体会人物精神。
例如记录“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的卡片如下:“他向学生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一一展现出徐特立不畏惧风险、正气凛然;“文盲已减低到全国人口百分之二十下”一这一细节能看出徐特立一生教书育人,成绩显著。作者十分客观地描写徐特立,有坚定的信念,为了改变人民受教育程度而不懈努力,展现出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形象。
读懂数据,理解长征壮举。
作为新闻记者,斯诺秉承着高尚的职业道德,真实地再现了红军及革命历程,这在第五章“长征”中体现得最为充分:“关于长征的一种统计的摘要述说,是非常动人的。它揭示出来,在沿路上,平均几乎每天有一次小的战斗,有十五个整天用在重大的决战上。在路上的三百六十八日,有二百三十五日,花费在白日行军汇总,有十八日,花费在夜间行军中。在停留的-百日(有许多是用在作战上的)之中,有五十六日是在四川西北部度过的,其余的四十四日,走了五千里路。平均所走的里数,每隔一百十四英里停歇一下,平均每天走七十一华里--即二十四英里。如此大军以此平均速度走过许多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带,这真是一种惊人的行走。”
据统计,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了六十二座大小城市,此外还打败或躲过派来追击他们的中央军各部队。开进和顺利地穿过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
正是这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真实地折射出红军长征的壮举,也激励无数革命志士奔赴战场,为国捐躯;可以说,这颗“红星”不仅照耀着战争年代的中国,也照耀当今的中国,如今依旧熠熠生辉。
阅读思维路径
借助思维导图,建立整体印象
思维导图能够利用不同的图形、色彩、关键词和关联线条等工具将大量的、凌乱的、复杂的信息梳理和压缩成为可视化的结构图,让我们能够快速地掌握内容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运用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形象鲜明地厘清文章的脉络,为进行深人的主题探究做好准备。初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我们可以从整本书的主要内容的梳理,斯诺的采访路线图,依据人物出场顺序绘制斯诺叙述框架等。
从不同的角度,绘制思维导图,建立对《红星照耀中国》的整体印象。
1.依据主要内容,画出思维导图
(1)整本书内容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介绍了斯诺到陕北采访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从基本信息、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主要人物、主要探究、斯诺的视角、影响和意义、结语等部分来梳理思维导图。
(2)具体篇章内容思维导图
不仅可以画出《红星照耀中国》整体内容的思维导图,为了更深人地理解各篇章的内容,也可以画出具体篇章的内容思维导图。
请参照第一篇中《去西安的慢车》的内容思维导图,边阅读边尝试画出其他篇章的思维导图。
完成各篇章的思维导图后,可以进行展示和评价,邀请学习小组内的成员进行评价,并根据自评和他评结果,进行修改和完善。
2.读序言目录,绘斯诺采访图
(1在目录中画地点
打开一本书的正确方式就是从序言目录开始,我们一起从目录开始探究。快速浏览目录,用“ ”从目录中画出涉及地点或指向地点的内容。
(2)绘斯诺采访图
跳读已勾画出的章节内容,快速梳理出斯诺深人苏区采访的路线图,还原斯诺寻访红色中国的足迹。
3.读人物出场顺序,绘斯诺叙述框架
(1)绘斯诺叙述框架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叙述框架就是通过一个个人物形象的出现而逐步搭建起来的。从一开始帮助斯诺穿越封锁进人根据地的“王牧師”,到陪同他一起去前线的“长大了的红小鬼”胡金魁,再到周恩来、毛泽东、彭德怀等红军主要领导人等等。按照斯诺采访路线快速浏览书中重要人物的出场,绘制出斯诺叙述框架图。
(2)学习评价:分类整理书中人物
斯诺不仅采访了领袖人物和革命将领,他还深人红军战士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进行采访和访谈。根据这一思路,我们还可以对《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人物进行分类梳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