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同步练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同步练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2 17:2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同学们准备布置“中国载人航天成就图文”展览,小濮拟写了一段前言,请你帮助他解决以下问题。
宇宙苍穹,浩渺太空,承载了人类永恒的探索和科学的追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肩负着中华儿女①__________(邀 翱)翔太空的梦想,书写了中国航天人自立自强、创新超越的辉煌历史。他们的奉献是长年累月的忍耐,是鲜血汗水的无悔付出。航天员在太空的③__________时长不断突破,从蔚蓝星球飞往浩瀚星空,中国航天人的创举不断刷新纪录,让人们更加坚信,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将会更加行稳②__________(致 至)远。
1.语段中三个加粗的字怎么读 请你帮他选择( )
A.zài léi hān
B.zài lěi hàn
C.zǎi lèi hān
D.zǎi lěi hān
2.语段中①②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 请工整书写。
3.填入语段中横线③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逗留 B.驻留 C.驻足 D.保留
4.大家纷纷献策,下列从中摘录的语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举国上下再次因中国航天创造的非凡成就而振作”搭配不当,“振作”应改为“振兴”。
B.“发展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太空、建设航天强国”语序不当,应改为“探索宇宙太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
C.“回眸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非凡”这个句子成分残缺,应在句尾加上“历程”。
D.“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不断又取得新突破”,该句成分赘余,应删去“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飞向寰宇 再叩苍穹
——写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之际
殷泽昊
①2024年4月25日下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梦园广场,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此举行。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身着航天服,迈着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走出,开始了叩问太空的征程。
②此次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三名航天员都是“80后”:1980年出生的指令长叶光富,参加过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分别出生于1989年和1987年的李聪和李广苏,都是首次飞行。他们如披挂出征的将士,步履从容,信心满满。
③叶光富回忆了自己的“飞天”历程:神舟十三号在轨期间,他第一次进行出舱活动。俯瞰地球,他看到了美丽的极光、闪亮的光斑和五彩斑斓的陆地。那次任务中,他进行了太空授课,与青少年天地互动。这些美好的记忆,让回到地球的他念念不忘。那时他就想:什么时候能再上一次太空
④2024年4月,叶光富作为指令长以全新身份再次承担飞行任务,带领两位新队友踏上征程。他期待在全面建成的空间站里工作、生活,完成新实验任务,再次出舱,遨游太空。
⑤李聪心中航天梦的种子,是在2003年神舟五号一飞冲天时种下的。2020年,李聪入选我国第三批航天员,他离自己的航天梦仅一步之遥。课业忙碌、训练繁重,面对挑战,他一直锲而不舍。对于出征太空,李聪信心满满:“我已做好准备,干就完了!”
⑥李广苏是第三批航天员中唯一的文科生。他表示,面对大量理工科知识的学习任务,自己天资平凡,唯有努力,稳稳当当地走好每一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宿舍的灯总是亮到后半夜。“狂奔的蜗牛”,是李广苏用了很久的社交软件昵称,他以此勉励自己坚定地走好每一步。随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狂奔的蜗牛”踏上了新的征程,这一次他要奔向太空。
⑦叶光富激动地表示,仰望苍穹,在浩瀚的太空中,中国人有了属于自己的“太空家园”——空间站,而且经过几代航天人接力,“一居室”已被建成了“三室两厅”的别墅。此时此刻,他发自内心地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
⑧据了解,此次航天员乘组将开展大量的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任务,比如,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实现我国在太空培育脊椎动物的突破;实施国际上首次植物茎尖干细胞功能在轨研究,揭示植物进化对重力的适应机制。
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介绍,按计划,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
⑩“总指挥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叶光富!”“航天员李聪!”“航天员李广苏!”
“出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下达命令,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
“点火!”20时59分,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点火发射,载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和3名航天员向太空飞去。
飞天梦圆,探索无止境。大气层外,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在等着他们,浩瀚太空在等着他们……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4年4月26日)
5.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中的“再”字强调了载人飞行任务的连续性,凸显了我国对太空探索的执着与坚持。
B.文章聚焦神舟十八号发射,展现了三位航天员的风采及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
C.文章在描写航天员的个人经历时,运用大量的神态、动作描写,文字细腻生动,语言幽默。
D.文章采用了插叙和顺叙相结合的叙事顺序,层次分明,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6.请从修辞手法或遣词造句的角度,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做一个批注。
7.在“中国梦 飞天梦”阅读分享会上,杨杨准备制作一块展板介绍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航天探索。请你结合文意,给他的展板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要说明。(请避开本文标题)
材料一:
逐梦九天再出征
——写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之际
李国利 郭明芝 孙鲁明
凌晨4时的西北大漠,墨色罩大地,苍茫寂静寒。
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却是灯火通明,正静静地等待着又一次举世瞩目的飞行。
10 月30日4时27分,搭载着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25年前,我国第一艘神舟飞船从这里升空,在太空遨游一天顺利返回,成功实现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25年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又从这里奔赴中国空间站,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齐聚“天宫”,实现中国人在太空的第5次“会师”。
问天出征在子夜
10月30日凌晨,东风航天城问天阁。
“宇航东路”和“航天路”交会处,圆梦园广场上红旗招展,早早来到这里的欢送人群在道路两侧排成两条长龙。
1时37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这里举行,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3名航天员身着乳白色舱内航天服从问天阁南侧门缓缓走出。
他们边行进边向欢送人群挥手致意,欢送人群也喊出了“向航天员学习、向航天员致敬”“祝你们成功、等你们凯旋”的口号。
这是中国人第14次出征太空。
指令长蔡旭哲走在中间。2022年,他首次实现自己的飞天梦想返回地球后,信心满怀地表示“希望有朝一日重返太空家园”。
仅仅过去22个月,他的愿望便又成真。他深情地说:“有祖国和人民的托举,我才能一次又一次征战太空。”
走在蔡旭哲两侧的,是他的两名90后战友。
宋令东入选前是空军战斗机飞行员,是我国首个飞天的90后男航天员。从翱翔天空到遨游太空,他期待着不辱使命,“将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
王浩泽入选前是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也是继刘洋、王亚平之后,我国第三位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女性。
从科研人员到航天员,从托举飞天到自己飞天,王浩泽说:“虽然身份在变,但航天报国的初心和使命不变。”
“出发!”
1时38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许学强下达命令,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从2003年杨利伟首次飞天至今,从60后到90后,24位飞天英雄都是从这里一次又一次踏上了飞天之路。
每一次的挥手道别,都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全新突破;每一次对太空的叩问,都绘成了建设航天强国的坚实足迹。
(选自新华社,有删改)
材料二: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
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李杰、韩启扬)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ll时00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按任务计划,3名航天员随后将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进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已做好迎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进驻各项准备工作。
材料三:
青春光彩闪耀太空
刘诗瑶
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胜利会师,一张太空“全家福”定格下中国载人航天的经典瞬间。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中,首次作为指令长的70后航天员蔡旭哲,是我国目前重返空间站间隔时间最短的航天员;航天员宋令东、王浩泽,都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的90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则均为80后。太空会师,实现了70后、80后、90后3个年龄层次航天员的“天宫”同框。
(迭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10月31日,有删改)
8.神舟十九号发射前的见面会上,小张是现场记者,他准备采访航天员王浩泽,请结合材料,帮助他将下面的采访提纲补充完整,注意语言得体。
采访时间 10月29日 采访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采访对象 王浩泽
采访目的 深入了解王浩泽在航天训练、飞行过程中的独特经历,挖掘她所秉持的航天精神,让青少年了解航天事业的魅力和价值,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采访问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你阅读三则材料,提炼新闻要素,就“神舟十九号成功发射”这一新闻事实拟写一则不少于150字的消息。
10.2024年4月24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学校“问天”天文社团开展“极目楚天,共襄星汉”主题活动。下面是本次活动中评选出的优秀宣传海报作品,请你结合下图中海报局部放大的画面,解读海报中隐含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11.“《人民日报》酒泉2021年6月17日电”是消_________息的,主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用一句话概括第1段表达的主要内容。
13.“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中加粗词“约”有什么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承载(zài),长年累(lěi)月,浩瀚(hàn)。
2.答案:翱;致
3.答案:B
解析:A项,逗留:暂时停留。B项,驻留:停留。C项,驻足:停止脚步。D项,保留:留下,不拿出来。此处形容航天员在空间站长期停留,应用“驻留”。故选B。
4.答案:A
解析:A项有误,应把“振作”改为“振奋”。故选A。
5.答案:C
解析:C项表述有误。文章在描写航天员的个人经历时,并没有运用大量的神态、动作描写,也没有语言幽默的特点。文中主要是通过对航天员的语言叙述和经历描述来展现他们的形象和精神,如叶光富回忆自己的“飞天”历程、李聪讲述航天梦的种子及为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李广苏表示面对学习任务的态度等。故选C。
6.答案:示例一(修辞手法角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空间站”比作“太空家园”“别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空间站的重要性和发展变化,体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表达了航天员的自豪之情。
示例二(遣词造句角度):“仰望”“浩瀚”等词写出了太空的广阔,“属于自己的”强调了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果,“此时此刻”“发自内心”等词增强了情感表达的真挚性,整句话表达了航天员对祖国航天事业成就的骄傲与自豪。
解析: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批注,需先判断所运用的修辞,然后赏析其表达效果。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空间站”先后比喻为“太空家园”和“别墅”。“太空家园”表现了空间站对于中国航天人的重要意义,“别墅”则形象地写出了空间站的发展变化。从最初的“一居室”发展到“三室两厅”,生动地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在空间站建设方面的巨大进步和成就,也表达了航天员对中国航天事业伟大成就的自豪之情。若从遣词造句角度作批注,需先找出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然后赏析其表达作用。画线句中,“仰望”“浩瀚”等词写出了太空的广阔,凸显了中国航天人在如此广阔的宇宙中建立“太空家园”的不易和伟大。“属于自己的”这一表述,强调了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独立自主和成果。“此时此刻”和“发自内心”等词,增强了情感表达的真挚性。整句话表达了航天员对祖国航天事业成就的骄傲与自豪。
7.答案:示例一:《逐梦太空,永不止步》。理由:文章主要讲述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及航天员的相关情况,展现了中国航天人不断探索太空的历程,“逐梦太空”体现了航天人的目标,“永不止步”突出了他们不断进取的精神,与文章内容相符。
示例二:《航天征程,奋进不息》。理由:“航天征程”概括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奋进不息”强调了航天人在这个征程中不断努力、奋斗不止的状态。这个标题传达了中国航天人在实现飞天梦的道路上持续前进的决心和勇气。
示例三:《苍穹之约,探索无限》。理由:“苍穹之约”寓意中国航天人与太空的约定,表达了他们对探索太空的向往和承诺。“探索无限”则体现了航天探索没有尽头,中国航天人将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此标题富有诗意,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同时也紧扣主题。
解析:主题明确为“中国梦 飞天梦”,围绕中国航天人的航天探索永不止步来拟标题即可。标题要恰当,能体现中国航天人的奋斗精神和探索不止的特质,同时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拟定。
8.答案:[示例]①作为首位以航天飞行工程师身份进入太空的女性,您在训练过程中遇到过哪些特别的挑战?又是如何克服这些挑战的?您认为这段经历对您个人成长有哪些重要意义?
②在您的航天生涯中,从科研人员转变为航天员,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跨越。请问,这一转变给您带来了哪些新的感悟?您认为这种身份的转变对于您执行太空任务有何帮助?
9.答案:[示例]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开启太空新旅程
2024年10月30 日4时27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搭载着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3名航天员奔赴中国空间站。经过约6.5小时的交会对接,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此次任务实现了70后、80后、90后航天员在太空的首次“会师”,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和航天人的奋斗风采。神舟十九号的成功发射,不仅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新突破,也激励着无数青少年进行科学探索。
10.答案:[示例]海报中,中国空间站、卫星与明月映照中的黄鹤楼交相辉映,弧形的地平线与深邃的星空营造出较强的视觉张力。古代文人登楼而上、极目远眺,现代天文爱好者向星空挥手,象征自古以来人们对太空的向往。中国空间站、卫星、星宿等中国航天和天文典型元素融入画面,彰显航天人的凌云之志,寓意未来的中国航天事业会迎来更加丰硕的成果。
11.答案:电头;交代了消息发出的单位、地点和时间,体现了消息的权威性、真实性和时效性
解析:电头表明消息发出的单位、时间和地点,加上括号或者用显著字体标出,置于稿件正文的开头。“《人民日报》酒泉2021年6月17日电”是本则消息的电头,交代了消息发出的单位、地点和时间,体现了消息的权威性、真实性和时效性。
12.答案: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与天和核心舱成功交会对接。
解析:抓住新闻的电头和导语部分,用“时间十主体十事件”的格式概括作答。注意语言要简洁明了,表意完整。
13.答案:“约”表示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6.5小时左右,不是6.5小时整,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