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同步练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同步练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2 17:3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敦煌(dūn) 翘首(qiáo) 一瞬间(shùn)
B.凌空(líng) 悄然(qiāo) 一刹那(chà)
C.气愤(fēn) 慷慨(kǎi) 眼花缭乱(liáo)
D.优雅(yǎ) 绷直(bēng) 屏息敛声(bǐng)
2.下列使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B.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C.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D.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
3.下列语句中,描写角度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B.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C.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D.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盛典中,精彩的舞蹈和优美的歌声让观众听得入迷。
B.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C.是否注重生活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5.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敦煌(dūn) 翘首(qiáo) 一瞬间(shùn)
B.凌空(líng) 悄然(qiāo) 一刹那(chà)
C.气氛(fēn) 慷慨(kǎi) 眼花缭乱(liáo)
D.优雅(yǎ) 绷直(bēng) 屏息敛声(bǐng)
6.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什么地方我曾经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吗?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吗?
B.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
C.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
D.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其著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
7.综合性学习。
央广网鄂州12月3日消息 (记者张毛清鄂州台记者廖靖飞) 12月2日上午,湖北省鄂州市迎来建市以来首次国际半程马拉松赛。
早上8:30,鄂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在凤凰广场鸣枪开跑。虽然天空下着雨,但挡不住运动员风雨无阻的脚步,也挡不住市民支持比赛的热情,他们在赛道旁拿着国旗为选手鼓劲加油。
比赛项目分为半程马拉松、微型马拉松和迷你马拉松。三个项目比赛总用时约为3个小时。参赛选手中,近七成选手选择参加迷你马拉松,充分展现赛事重在参与、全民健身的宗旨。
该赛事吸引包括山东、河南、湖南、江苏、福建、云南、广西、广东等地选手11000多人参加,更有4名肯尼亚选手不远万里前来参赛。
半程马拉松线路经过武昌门、孙权广场、西山等标志性建筑或景观,鄂州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和都市景观,都浓缩在这21公里多的赛道中。
来自河北承德的小伙子杜士洋获得半程马拉松比赛冠军。
(1)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3字)
(2)赛事活动方案经媒体发布后,在荆楚网鄂州论坛上博得一片叫好声。请你用精练的语言从不同层面分条表述举办这次活动的意义。(三条即可)
(3)作为鄂州市的一名中学生,要为比赛冠军杜士洋送上赞美和祝福,你会怎样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她静静地站在十米高台上,耳朵听不到任何嘈杂的声响,全场肃静,连呼吸声都能听见,大家都在等这个前三跳令人赞不绝口的选手的这一次的表现。
②这是全红婵的第四跳,也是唯一一个倒立动作。她紧贴在台边上,双腿打直,双手渐渐向腿靠近,撑在双脚之间,两条腿轻轻地抬起,在空中并拢,完成了倒立,不掀起一丝波澜。
③突然,她猛地抬头,双腿弯曲,手掌撑了一下,离开了跳台,动作干脆得仿佛在空中停顿了一秒,定格成了一幅画。她自如得活像一条在水里游动的鱼,灵巧活泼却不失一个“梦之队”队员的稳重。整套动作安排合理,倒立后跳更是展现出了全红婵纤细的身材。虽然难度系数是3.2,但整个在空中的动作的完成度和连贯性是其他选手比不上的。
④还没等大家从她完美的动作中反应过来,全红婵已经伴随着一串串小到不用在意的白色泡沫消失于水中,几乎没有落水的声音,只看到气泡从水底轻轻冒上来,然后破裂。水花在她的感染下,也全然消失不见。
⑤此时,全场的气氛拉到了高潮,会场中的音乐声被观众和教练们无限的称赞声压下去了,观众席上的中国助威团一个个都挥动着手中的红旗,呐喊声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洪亮。
⑥10分,10分,10分!全场满分的第四跳成绩让全红婵已经以“断层式”的差距锁定了这枚金牌。最终,她征服了所有的裁判,以三跳满分,总分466.20的优异成绩,夺得了这枚金牌。她震惊世界的精彩表现和独门秘技“水花消失术”使所有人都记住了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1年举办)的赛场上,有这样一个14岁的中国姑娘——全红婵。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至⑤段,主要展现了全红婵跳水时完美的动作和现场的氛围。
B.选文主要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14岁小将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第四跳的精彩表现。
C.在东京奥运会上,全红婵最终以四跳满分的“断层式”成绩获得女子10米跳台的金牌。
D.根据选文内容,可拟写标题为:14岁小将全红婵斩获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金牌。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全红婵比作在水里游动的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全红婵跳水动作的自如、灵巧、活泼。
B.多次写全场的反应,是为了渲染现场紧张热烈的气氛,形成新闻报道的现场感。
C.直接描写观众从“肃静”到热烈地“呐喊”的反应,衬托出全红婵第四跳的不同凡响。
D.选文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都报道了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决赛事件,都十分注重新闻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10.请从新闻体裁和情感表达两个角度分析本文和[链接材料]的异同。
[链接材料]
北京时间8月5日,在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单人10米台决赛中,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全红婵夺金,另一位中国选手陈芋汐摘银!在决赛中,全红婵的第二和第四跳发挥出色,所有裁判都给出了10分满分的好成绩,第五跳有效分也拿到了满分!这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的第33枚金牌,也是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队第9次包揽冠亚军!
祝贺全红婵、陈芋汐!祝贺跳水“梦之队”!
(选自中国日报网,有删改)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田垄深处
①清明过后,莺飞草长。柳丝翠绿,在暖风里摇摆。枝繁叶茂的红叶石楠树,绽放出一丛丛火焰,在柏油村路两边升腾,氤氲着浓厚的春天气息。我前往浏阳河畔的金石村,访问家庭农场主孔蒲中。
②车在明媚的阳光里穿行,眼前是一望无边的层层叠叠的深绿和金黄。油菜花芬芳醉人,乡野色彩悦人,水渠清波照人。从车上下来,我朝田垄深处走去。脚下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绵长田埂,好似纤纤如缕的琴弦。
③孔蒲中,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留着小平头。他站在稻田边的土堤上迎接我。看得出来,他已经下地干一阵活儿了,裤脚上沾满泥土。我紧握着老孔的手,感到他手掌粗糙,却很有力。他的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
④老孔是一位地道的农民,初中毕业后就回乡艰父亲学种田,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年近六旬的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办的家庭农场被电视台报道后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引来广泛关注。孔蒲中在家乡这片土地上与泥巴打了四十年交道。历经风霜雨雪、虫灾稻病、干旱洪涝,有过土地歉收、温饱不保的苦闷,却终于在农村改革的春潮里,看到了蓬勃的希望。从承包责任田那天开始,他就立志在家乡这片土地上,描画蕴藏在心中多年的致富蓝图。2006年开始,他从自己承包土地种养的经验出发,经过反复实践,逐渐探索出“稻田+生态种养”的模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他把种稻和养甲鱼、黄鳝、田螺、泥鳅相结合,在田间实现“互惠共生”,种稻也不用施化肥、农药。2014年他在金石村创办家庭农场,一时前来学习参观的农民兄弟络绎不绝。
⑤我们边走边谈,不知不觉,就来到老孔流转的二百六十多亩成片种养田畴。老孔用手摸着他精心设计的铁丝石棉板围挡,对我说,为防止甲鱼从田里爬出来跑走,才设计出这道围挡。不久,他就要在围挡地基上种上丝瓜。长起来的瓜藤爬上围挡,既成为一道绿色风景线,还可以获得数十万元的丝瓜收入。我端详着这一排排稻田围挡,精巧而别致,一直朝前方延伸,装饰着绿树掩映下白墙黑瓦的农舍。乡野也成了一幅色彩鲜丽、层次分明的图画。
⑥看到身边老孔那布满皱纹的前额,我知道他是怎样深沉地爱着这片土地,怎样默默地耕耘这片土地。一家五口,要种养收储、加工销售近三百亩地的农产品,该有多少辛劳的付出?
⑦我站在田垄深处,透过眼前的围挡,朝远处望去,稻田宽敞的田埂上,又新栽了一排排桃树。老孔说:“这个春节,不能外出,就寻思干点啥,就在田埂上栽了上千株桃树。两年后桃树长大了,既可以为水田甲鱼遮光,还可以增加收入。”“真有你的!”我从心底佩服老孔。他有泥土那样厚重的自信,有稻子那样饱满的情怀。我仿佛听到一个亲切响亮的声音从远方传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⑧时近中午,天空变得格外澄碧,没有一丝云彩。远处飞来一群白鹭,落在稻田里。望着这群白鹭,我想象着这样一幅画面:田里长稻,水中养鱼,陌上结桃,堤边种菜,屋前栽花。这不就是老孔梦中都在描绘的稻田花园吗?
(选文有改动)
(1)本文主要写“我”到金石村访问家庭农场主孔蒲中,请根据访问行踪及活动用简洁的词语填空。
前往田垄—A.□□□□—田畴畅谈—田垄望桃—B.□□□□
(2)文章有许多精美的写景句,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车在明媚的阳光里穿行,眼前是一望无边的层层叠叠的深绿和金黄。油菜花芬芳醉人,乡野色彩悦人,水渠清波照人。
(3)结合上下文,认真阅读第③段中描写外貌的句子,简要概括“老孔”的形象特点。
(4)从全文看,第④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结合该段内容说说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B项中的“悄”应读qiǎo。
2.答案:B
解析:判断是否是比喻句的关键不是有没有比喻词,而是看有没有喻体出现。A、C两项是描写句;B.把“身体”比作“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是比喻句;D.运用的是拟人,不是比喻。故答案为C。
3.答案:B
解析:此项是正面描写,其余三项是侧面描写。
4.答案:B
解析:A.搭配不当,应删去“精彩的舞蹈”。C.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是否”。D.缺少主语,去掉“在”和“中”或把“常常能够使我们”改为“我们常常能够”。
5.答案:B
解析:B项中的“悄”应读qiǎo。
6.答案:B
解析:
7.答案:(1)示例:鄂州市举办首次城市马拉松赛(或:鄂州首次举办城市马拉松比赛、湖北鄂州首次举办马拉松赛)
(2)示例:①可有效提升古城鄂州的知名度(或:扩大城市影响力);②能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提高鄂州市民的健身意识(或:促进鄂州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③能推进鄂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提高市民的文明意识;④能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多元功能,宣传鄂州旅游资源,放大综合效应,促进经济发展。(句式不求统一,语言组织精练通畅,答出三点意义即可)
(3)示例一:杜士洋哥哥,你像一匹千里马,完美展示势不可挡的实力;你以顽强拼搏的斗志,战胜所有对手;你第一个冲过终点,获得鄂州“半马”比赛的首个冠军。我衷心地祝福你,祝你在今后的征程中,再创佳绩,再铸辉煌!
示例二:杜士洋哥哥,你太了不起了,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祝你以后能获得更多的冠军!
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可先根据导语来概括,然后按照要求删减字数。
(2)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的能力。要分别从不同角度作答,比如对城市的影响、市民意识、旅游观赏等角度。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要求以中学生身份送上问候和祝福,注意语言得体,还可以运用修辞手法等技巧。
8.答案:C
解析:C项,根据文章第⑥段中的“10分,10分,10分!全场满分的第四跳成绩让全红婵已经以‘断层式’的差距锁定了这枚金牌。最终,她征服了所有的裁判,以三跳满分,总分466.20的优异成绩,夺得了这枚金牌”可知,本项中的“四跳满分”有误,应是“三跳满分”。故选C。
9.答案:D
解析:D项有误,《“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报道的是新德里亚运会上跳水运动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夺冠的事件,而不是奥运会。故选D。
10.答案:①新闻体裁:本文是新闻特写,[链接材料]是消息。
②情感表达:都表现了对全红婵获得女子单人10米台跳水冠军的赞美和全红婵为国争光的喜悦之情。
解析:本文选取全红婵最精彩的第四跳进行特写,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场景,可见本文为新闻特写;[链接材料]首段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让读者迅速了解全红婵夺冠这件事,可见[链接材料]是一则消息。结合本文和[链接材料]的内容可知,都表现了对全红婵获得女子单人10米台跳水冠军的赞美和全红婵为国争光的喜悦之情。
11.答案:(1)A.田边(土堤、田堤、垄边)见面(握手);B.田垄(稻田)想象(展望)
(2)(示例)运用排比,语言有气势,节奏感强,具体生动地描绘出乡村田野在阳光照耀下的美丽明艳,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我”的愉悦心情。
(3)①朴实(质朴);②辛劳(勤劳、辛苦、热爱劳作);③开朗(自信、乐观);④平凡(普通)(四点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示例)插叙。叙述了“老孔”创办家庭农场的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交代了“我”访问“老孔”的缘由。(作者从主题、人物形象、结构等方面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对情节要点的概括的能力。选文第①②段写“我”朝田垄深处走去;第③段写“我”见到孔蒲中,并与他握手;第④⑤⑥段写两人畅谈,了解到了孔蒲中的创业经历;第⑦段写“我”在田垄望见桃树;第⑧段写“我”想象到的画面,表达赞美之情。将这些内容用四字短语的形式整合起来即可。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能力。题目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明确了切入角度。画线句子的第二句,分别写了“油菜花”“乡野”“水渠”,句式相同,显然构成了排比句。这样写,从修辞手法的效果来看,就显得有气势,一气呵成;从内容上看,句子从不同角度写了乡村田野的美丽,从字里行间,也可看出“我”的心情是愉悦的。
(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结合选文内容,他“皮肤黝黑”,说明其长期苦干;他“已经下地干一阵活儿了,裤脚上沾满泥土”说明他即使要迎接客人,也不忘干农活,可见其勤劳;他“手掌粗糙,却很有力”,这是典型的农民形象,可见其朴实、平凡,又长期辛劳;他“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说明其乐观、开朗。
(4)本题考查对记叙顺序的判别及对其作用的分析能力。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几种。作用可从内容、主题、人物形象、结构等方面切入。第④段回忆老孔几十年的经历,重点回忆了其创办家庭农场的经过和成就,属于典型的插叙。结合后文来看,这也是“我”采访他的缘由,即他不平凡的创业经历和“泥土那样厚重的自信”“稻子那样饱满的情怀”触动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