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细胞生活的环境——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细胞生活的环境——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03 09:3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细胞生活的环境——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
1.在一个健康的人体中,下列成分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心室腔内的血浆
C.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D.消化道内的消化液
2.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下列各项属于体液的是( )
A.唾液 B.泪液 C.血浆 D.尿液
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B.糖原
C.尿素、胆固醇和DNA聚合酶 D.甘油三酯
4.如图为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A、B、C是三种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构成细胞外液的A、B、C含量依次减少
B.B、C分别表示血液、淋巴液
C.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A和B
D.C是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5.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⑤中的物质可以直接进入④
B.内环境主要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C.草履虫吸收外界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和⑤吸收外界环境中的营养物质的方式一样,都是通过内环境
D.①中的物质既可以进入②,也可以进入④
6.医生给病人注射药物,不同注射方式,药物到达靶细胞的途径不同。以下途径正确的是( )
A.肌肉注射:淋巴液→血液→组织液→靶细胞
B.肌肉注射:组织液→血液→组织液→靶细胞
C.静脉注射:组织液→淋巴液→血液→靶细胞
D.静脉注射:淋巴液→血液→组织液→靶细胞
7.毛细淋巴管的管壁比毛细血管的管壁薄,通透性高,其一端是盲端,盲端的内皮细胞像鱼鳞一样相互覆盖,形成了只向管内开放的单向活动瓣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液中化学物质种类与血浆相似
B.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液或血浆
C.淋巴管的管壁通透性变大利于回收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
D.淋巴管内的单向瓣膜保证了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不再倒流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会妨碍肺泡通气,从而使CO2在人体内积累过多导致酸中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的CO2来源于组织细胞的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
B.CO2既是细胞内液的成分,又是内环境的成分
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会导致血浆pH升高
D.患者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会使血浆中的pH维持相对稳定
9.如图表示人体内各种细胞(A、B、C)和各种细胞外液(甲、乙、丙)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组织水肿是A、B、C中的液体增加造成的
B.a、b、c和d、e、f可以分别表示O2和CO2扩散的方向
C.丙中的葡萄糖进入B中被利用至少要穿过3层膜
D.甲、乙、丙中的液体总量少于A、B、C中的液体总量
10.如图是某组织处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①过程进入组织液
B.二氧化碳等细胞代谢产物可通过②过程进入血浆
C.③可以代表组织液中的某些蛋白质进入淋巴液的过程
D.④可以代表血红蛋白运输氧气的过程
11.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Ⅴ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Ⅲ为胃、小肠等消化器官,消化液分泌后进入消化道
B.丙是人体进行代谢的主要场所,丙增多会导致组织水肿
C.④中含有尿素、无机盐、水等物质
D.在乙中生活的所有细胞进行细胞呼吸时都消耗O2
12.下图为人体肝脏局部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细胞,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体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③④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人体的内环境
B.③是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C.③可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①
D.a生活的内环境为①③,c生活的内环境为③④
13.如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分别为组织液和血浆
B.甲渗入乙的量和乙渗入甲的量相等
C.乙渗入甲的量与乙渗入淋巴液的量相等
D.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水疱,几天后水疱消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渗入甲和淋巴液
14.当肝脏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导致细胞破裂后,会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血浆中转氨酶的含量可作为判断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转氨酶进入血浆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进而导致组织水肿
B.血浆中含有一些具有缓冲作用的离子,可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C.细胞代谢以及外界因素影响都会导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
D.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正常人体的体温均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
15.图1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图2为人体某组织示意图,已知人接触过敏原发生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会增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虚线内物质构成的环境称为_____,其中A代表_____。
(2)填写图1中D、E系统的名称:D_____;E_____。
(3)当人接触过敏原会出现局部组织水肿现象,请从渗透压变化角度解释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_____。
(4)如果图2表示脾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a处_____(填“高于”或“低于”)b处。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肺泡腔内的气体与外界直接相通,属于体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A不符合题意;心室腔内的血浆属于内环境,B符合题意;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属于细胞的组成成分,不属于内环境,C不符合题意;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与外界直接相通,属于体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D不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唾液分泌到口腔内,不属于体液,A错误;泪液分泌到体外,不属于体液,B错误;血浆存在于血管内,是血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属于体液,C正确:尿液是排出体外的液体,不属于体液,D错误。
3.答案:D
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糖原主要分布在肝细胞和肌细胞的内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DNA聚合酶存在于细胞内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甘油三酯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
4.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A是组织液,B是血浆,C是淋巴液。组织液多于血浆,血浆多于淋巴液,所以构成细胞外液的A、B、C含量依次减少,A正确;B是血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于细胞外液,B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C正确;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淋巴液等,D正确。
5.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组织液,②是淋巴液,③是血细胞,④是血浆,⑤是组织细胞,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组织细胞内的物质不能直接进入血浆,需要先经过组织液,A错误;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的,即①②④,B错误;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⑤需要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错误;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进入淋巴液,也可以进入血浆,D正确。
6.答案:B
解析:肌肉注射过程中,药物首先进入的是组织液,然后进入血浆,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再通过组织液进入靶细胞;静脉注射过程中,药物直接进入的是血浆,然后随血液循坏到全身各处,通过组织液进入靶细胞。因此B正确。
7.答案:C
解析:淋巴液、组织液中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似,A正确;淋巴细胞存在于血浆和淋巴液中,故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液或血浆,B正确;淋巴液是组织液单向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的,因此,淋巴管管壁通透性变大利于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液,C错误; 淋巴管内的单向瓣膜只向管内开放,保证了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不再倒流,然后淋巴液在淋巴管中流动,最后进入血液循环,D正确。
8.答案:B
解析:A、人体内的有氧呼吸产物是CO2和H2O,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人体内的CO2来源于组织细胞的有氧呼吸,不会来源于无氧呼吸,A错误;
B、CO2既是细胞内液的成分,又是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
C、由题干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会妨碍肺泡通气,从而使CO2在人体内积累过多导致酸中毒,即血浆pH降低,C错误;
D、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血浆中的缓冲物质调节pH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会妨碍肺泡通气,从而使CO2在人体内积累过多导致酸中毒,即pH降低,D错误。
故选B。
9.答案:A
解析:组织水肿是由于乙(组织液)中的液体增加造成的,A错误。O2可以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然后依次进入血浆、组织液、组织细胞,所以可以用a、b、c表示O2的扩散方向;CO2自由扩散的方向与O2相反,B正确。丙(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B(组织细胞)中被利用至少要穿过一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和1层组织细胞的细胞膜,至少3层膜,C正确。体液中甲、乙、丙(细胞外液)中的液体总量约占1/3,A、B、C(细胞内液)中的液体总量约占2/3,前者少于后者,D正确。
10.答案:D
解析: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①过程进入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能源物质,A项正确;二氧化碳等细胞代谢的产物可顺浓度通过②过程进入血浆,B项正确;③可以代表组织液中的某些蛋白质如激素、抗体等进入淋巴的过程,C项正确;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红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进入组织液,D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图中Ⅰ、Ⅱ、Ⅲ、Ⅳ、Ⅴ依次是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肾脏)和皮肤。①②③④⑤依次是食物、O2、CO2、尿液、汗液。甲、乙、丙依次是淋巴液、血浆和组织液。A表示淋巴液转化为血浆,B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由以上分析可知,Ⅱ为胃、小肠等消化器官,消化液分泌后进入消化道,A错误;丙为组织液,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质,不是组织液,B错误;④为尿液,含有尿素、无机盐、水等物质,C正确;乙是血浆,在血浆中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其细胞呼吸不消耗O2,D错误。
12.答案:A
解析:A、②是细胞内液、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细胞内液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A错误;
B、③组织液是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正确;
C、③组织液可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①淋巴,C正确;
D、a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①淋巴和③组织液,c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③组织液和④血浆,D正确。
故选A。
13.答案:D
解析:A、淋巴汇入血浆,甲、乙分别为血浆和组织液,A错误;
B、甲血浆渗入乙组织液的量少于乙组织液渗入甲血浆的量,B错误;
C、乙组织液渗入甲血浆的量多于渗入淋巴液的量,C错误;
D、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水疱,几天后水疱消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渗入甲和淋巴液,D正确。
故选D。
14.答案:A
解析:转氨酶进入血浆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的水更多地进入血浆,故不会导致组织水肿,A错误;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可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B正确;体外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都会导致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发生变化,C正确;正常人体的体温会保持相对稳定,不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D正确。
15.答案:(1)内环境(或细胞外液);血浆
(2)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3)过敏原会导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到组织液,使得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4)高于
解析:(1)图1中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液,D是消化系统,E是泌尿系统。图2中①是淋巴液,②是毛细淋巴管壁,③是血细胞,④是血浆、⑤是毛细血管壁,⑥是组织液,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