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内环境的稳态——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2内环境的稳态——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03 09:3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内环境的稳态——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
1.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B.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C.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D.内环境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其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2.由于轻微创伤,某人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
B.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部分血浆蛋白外溢,使局部组织液增多
C.毛细血管破裂,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减少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增多
3.如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
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
C.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
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4.如图所示的曲线中,能表示人在大量喝水时胃液pH变化的是( )
A.A B.B C.C D.D
5.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其他实验材料
C.从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后的pH变化来看,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溶液
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
6.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血浆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
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晕、乏力、血压升高
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
7.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
①酸碱平衡
②渗透压平衡
③血糖平衡
④体温平衡
⑤氨基酸平衡
⑥CO2、O2平衡
A.③⑤⑥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⑥
8.人体剧烈运动引起肌肉细胞缺氧时,短时间内pH是降低还是升高?pH的这种变化是由哪种物质引起的?需何种缓冲物质进行调节?( )
A.降低、CO2、NaHCO3 B.升高、CO2、H2CO3
C.降低、乳酸、NaHCO3 D.升高、乳酸、NaHCO3
9.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到血液中的葡萄糖量
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C.肾脏把代谢废物不断排出体外
D.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10.稳态失衡是机体病理生理变化之一,下列恢复机体稳态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脑组织水肿患者可使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
B.急性腹泻患者可输注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
C.长期进食障碍患者可输注葡萄糖生理盐水
D.炎症患者可输注用蒸馏水配制的水溶性药物
11.关于下列概念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
B.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
D.血糖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12.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13.下列关于“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另一种实验材料
C.从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后的变化来看,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溶液
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滴数为纵轴
14.如图甲~丁表示人体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
B.当人体较长时间对蛋白质摄入量不足时,乙液会增多
C.丙中的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D.丁可表示神经细胞的细胞内液
15.根据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以___________________(填跨膜方式)方式由消化道进入A,D代表_____________。
(2)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哪一个器官?______________。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填结构)进行的。
(3)过程d表示______________作用。
(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
(5)C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________________。
(6)A渗透压的大小与其中_______________的多少有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故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正确;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影响,因此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正确;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2.答案:A
解析:“某处皮下青紫”说明毛细血管破裂,血液外流,“局部水肿”说明局部组织液增多,A正确;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部分血浆蛋白外溢,使局部组织液增多,能够解释水肿,不能解释皮下青紫,B错误;毛细血管破裂,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增多,不会减少,C错误;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不会使局部组织液增多,D错误。
3.答案:D
解析:A、分析题图可知,肝细胞与甲进行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甲是组织液,乙与甲进行物质交换是双向的,乙是血浆,丙为淋巴,A正确;B、甲组织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肝细胞膜(一层膜),即两层磷脂分子,B正确;C、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C正确;D、CO2运输过程中,经自由扩散由细胞扩散到组织液,又由组织液扩散到血浆,故CO2浓度大小关系为肝细胞>甲组织液>乙血浆,D错误。
4.答案:A
解析:胃液的pH在1.8左右,当大量喝水时,胃液的pH会有所升高,但不会高于7。
5.答案:D
解析: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不能接触皮肤和眼睛,否则,会对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A正确;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其他实验材料,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生物材料中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后,pH的变化情况与缓冲溶液的很接近,因此,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溶液,C正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量为横轴,以pH为纵轴,D错误。
6.答案:C
解析:血浆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A不符合题意;到青藏高原后出现头晕、乏力、血压升高是因为缺氧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B不符合题意;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明显加强是机体通过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C符合题意;中暑是高温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答案:D
解析: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为组织细胞正常生命活动提供必需的条件,①~⑥都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8.答案:C
解析:人体剧烈运动引起肌肉细胞缺氧时,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从而使pH下降,而NaHCO3可以与乳酸反应产生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产生CO2和水,CO2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从而维持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
9.答案:D
解析: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到血液中的葡萄糖量,以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A不符合题意;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以维持机体的pH和能量需求的相对稳定,B不符合题意;肾脏把代谢废物不断排出体外,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C不符合题意;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没有直接关系,D符合题意。
10.答案:D
解析:脑组织水肿是脑组织的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的,使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可使组织液中的水流向血浆,以减轻症状,A正确;人在腹泻时会失去大量水分和无机盐,故可输注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以维持渗透压平衡,B正确;长期进食障碍患者可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可为机体提供能量,生理盐水可维持细胞的正常渗透压,C正确;给炎症患者输注用蒸馏水配制的水溶性药物,由于蒸馏水渗透压小于细胞内液渗透压,故可能会使细胞渗透吸水,导致细胞吸水涨破,D错误。
11.答案:B
解析:对于内环境稳态,目前普遍公认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因此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A正确。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B错误。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也有关,C正确。血糖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D正确。
12.答案:D
解析: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这种相对稳定状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综上所述,D项正确。
13.答案:D
解析: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不能接触皮肤和眼睛,否则,会对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A正确;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其他实验材料,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生物材料中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后,pH的变化情况与缓冲溶液的很接近,因此,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溶液,C正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量为横轴,以pH为纵轴,D错误。
14.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丙为淋巴液,则甲为组织液,乙为血浆,丁为血细胞(血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细胞内液。甲为组织液,乙为血浆,A错误;当人体较长时间对蛋白质摄入量不足时,会使甲(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B错误;淋巴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C正确;丁表示的是血细胞(血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细胞内液,神经细胞属于组织细胞,D错误。
15.答案:(1)自由扩散;淋巴液
(2)皮肤;毛细血管壁
(3)重吸收
(4)淋巴液和组织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