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一单元 新闻写作
(一)如何写标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注意:
标题必须要有
“报道对象+事件+要点”
(“何人”做“何事”)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诺贝尔奖颁发》
《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
(一)如何写标题
新闻标题的特点:
一目了然——受众一看就基本明白
一语破的——点出新闻的核心价值
一见钟情——新颖有趣、抓住受众
拟题技巧点拨:
概括核心要素
找出最吸引人的要素
巧用修辞手法
(二)如何写导语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注意:导语的特点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学写导语
导语写作方法:
突出重点,吸引读者
言之有物,事实说话
简明扼要,开启全篇
形式多样,体现特点
例如:8月23日,宝鸡市有关部门下发通知,确定宝鸡市各级各类学校将分批次正常开学。
(三)如何写主体
这是什么写作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
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倒金字塔结构”
最重要事实
次要事实
再次要事实
最次要
事实
导语
主体
按重要性递减原则安排事实
倒金字塔结构
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此后,随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如果有相关的背景材料,一般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
(四)背景与结语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也就是为什么,或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故事。
结语:交代新闻事件的结果的。有小结式、启发式、分析式、展望式。
可有可无
关键要提炼出新闻的主要内容,即“何人(何物)+何事”;也可用有震撼力的事件作为标题,突出其意义或影响力。
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合理安排消息正文各部分的具体内容
根据消息语言“准确、简练、易懂”的要求,修改夸大、缩小或含糊其辞的语言,删去多余的文字,修改非大众化的语言
拟标题
定结构
写导语
浓缩、概括新闻事实,集中呈现最有新闻价值、最受读者关注的新闻事实
改语言
思维导图
新闻的写作思路
新闻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发生在班级、学校、马路上……大多用采访的方式获取新闻。
最主要的采访方式是现场访谈,但还包括观察、调查、材料收集、笔录、摄影、摄像、录音等方式。
新闻从何而来?
新闻采访
想写好新闻,最好亲临新闻现场或直接采访当事人, 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
本报讯(记者×× 通讯员××) 本周五,宝鸡2023年中考拉开帷幕。今年我市共有3万余名考生参加中考,全市共设86个考点。
今年中考时间为6月14日、15日两天。为了给广大考生营造一个安静的考试环境,考试期间,部分交通环境较为复杂的考点周边的道路将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同时请考点周边的群众不要制造影响考试的噪声(如燃放鞭炮、建筑装修等),请路过考点周边道路的司机不要鸣喇叭。
14日、15日中考宝鸡3万余名考生参加
新闻写作范文2
名师总评
这则消息严格按照消息的写作要求,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报道了14日、15日宁波中考的基本情况。标题简明,新闻要素齐全,语言准确、简练,是一篇佳作。
名师点评:
这篇通讯报道了学校秋季体育运动会的盛况。标题“输也精彩”简洁醒目,吸引人的眼球。第一段导语概括介绍了这次运动会的情况,渲染了紧张、热闹的现场气氛。主体主要叙述了 3千米长跑的经过,摄取了其中几个精彩的特写镜头,描写生动传神,使人犹如身临其境。特别是冲刺时,第一名的同学摔倒后,紧随其后的同学跑过去扶他的镜头,感人至深,结语议论,照应题目,点明主题。
写作任务
新闻特写
例文点拨
……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超……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精彩瞬间
例文点拨
1. 发球
发球是乒乓球比赛中的开局关键。描写发球时,可以关注选手的站姿、动作和心理状态。例如:孙颖莎站在球桌一端,双脚微微分开,身体前倾,右手持拍,左手托球。她目光如炬,盯着对手的方向。只见她轻轻一抛,右手迅速挥动,球如离弦之箭般飞向对方球台。
写作技巧: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如“目光如炬”、“轻轻一抛”、“迅速挥动”,可以让阅卷老师清晰地看到选手的动作,并感受到比赛的紧张氛围。
例文点拨
2. 接发球
接发球时,选手需要快速判断和反应,描写时可以突出速度和灵活性。例如:李正植看到来球,迅速移动脚步,手腕一抖,拍面轻轻一碰,球便精准地落在了对方的边角处。
写作技巧:使用“迅速移动”、“手腕一抖”、“轻轻一碰”等动词,增强动作的动态感,同时描写球在空中的轨迹和落点,让阅卷老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文点拨
4. 拉球
拉球是一种旋转很强的击球方式,描写时可以突出旋转和变化。例如:孙颖莎一个轻巧的拉球,球拍从下往上快速一抖,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落在对方球台上后,迅速向左侧旋转,对手李正植扑了个空。
写作技巧:细致描写手腕和球拍的动作,如“快速一抖”、“从下往上”;描写球的轨迹和旋转效果,让阅卷老师感受到球的变化。
精彩场面
例文点拨
他站在起跑线上,扭转手腕,活动筋骨,做着参赛前最后的准备。露天体育场的晚风,将此起彼伏的加油声送到他的耳畔。这是东京体育场,全世界的观众都紧张地盯着电视屏幕,这一刻,风似乎都凝固住了。
轻轻呼出一口气,慢慢地走向六号跑道,他俯下身,把脚蹬在助跑器上,眼睛执着而坚定地注视着前方。“啪”一声枪响,还没等观众回过神来,就只见苏炳添像离弦的箭一般飞射了出去。他的双臂极速摆动,他的双脚交替飞驰,此刻,只有肌肉的律动,只有血脉的贲张!
30米,20米,10米……他离终点越来越近,他的步伐越来越大,一个大跨步,苏炳添从容不迫地冲过了终点!惯性使得他没有马上停下脚
例文点拨
步,而是继续向前又奔跑了十几米。起跑前整洁的头发,在极速的奔跑中全部向后飞扬,他大口喘着气,脸上身上挂满了汗水。
仿佛划过一道闪电,苏炳添从赛道的那头跑到了这头。此刻,他将手撑在膝盖上,弯着腰,一边喘气,一边抬头,凝神注视着成绩公告屏。突然,他如释重负地跪倒在地,继而直接躺下,双手捂住脸颊,激动地放声大哭——他,小组成绩排名第一!苏炳添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个进入一百米短跑决赛的亚洲人!
体育场瞬间沸腾起来!观众席上,中国代表队将五星红旗高高举起,激动地高声呼喊。全场的运动员以及观众都用热烈的掌声向这位“亚洲飞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例文点拨
她缓缓走上十米高的跳水台,她的前三跳已经惊艳了我们,不知道全红婵的第四跳会有怎样优秀的表现。
她倒立过来了,这是全场唯一一个倒立的动作。全场异常寂静,全红婵的耳朵里没有嘈杂的声音。她将手紧贴在台面上,双腿打直,双手渐渐向腿靠近,撑在双脚之间,两条腿轻轻地抬起,在空中并拢,完成了倒立,不掀起一丝波澜。
例文点拨
忽然,她猛的一抬头,双腿弯曲,手掌瞬间撑起,仅用了一秒左右,身体完全腾空。之后在空中成功转体三周,全程极其流畅,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还没等大家从其中走出来,全红婵笔直得像一根针一样瞬间扎入水中,如此完美而又连贯的动作,水面不溅起一丝水花。
10分!全红婵用她完美的动作征服了评委与观众,以466分的成绩力压其他选手,成功夺得金牌。这位十四岁的女孩将整个东京奥运会的气氛拉到了顶点,她就是全红婵!
小试牛刀
以“拔河比赛”为例,写一个特写镜头。
小试牛刀
裁判哨声一响,比赛开始了。双方队员握紧绳子,他们一个个脚蹬着地,身体向后倾,拼命向自己的方向拽绳子。绳中间的红绸带一会儿移向猛虎队,一会儿又移向雄鹰队,互不相让。双方啦啦队的队员们,也齐声呐喊,不停地为自己队擂鼓助威。大家的手都拽红了,可绳子还是不动一下,双方进入僵持状态。
小试牛刀
第二局开始,两队队员争先恐后地往后拉,只见红绳子一下子向左,一下子向右,真是不分高下。我们队的队员们个个憋红了脸,有的甚至青筋暴起,头上的汗珠密密麻麻。他们身体后仰,脚尖点地,脚跟使劲蹬地,嘴里喊着“一、二、三,拉”,双手紧握绳子,拼命向后拉。他们咬紧牙关,双眼圆瞪,一副“拼命三郎”的样子。而对方也不甘示弱,他们眉头紧皱,不断往后拽。各班啦啦队的加油声也是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小试牛刀(此段是否可以用在新闻特写中?)
此时,我方的队员们一个个都红了眼,有的人脸憋得通红,有的人龇着牙、咧着嘴在叫劲,还有的人双手紧握绳子铆足了劲向自己方向拉。最后,我们队使出了全力,随着啦啦队的喊声,红绸一下子移向了我方,我们队胜了。
小试牛刀
注意过渡句
紧张热闹
小试牛刀
习作任务:
选择你印象中精彩的画面,把它变成慢镜头,写成一则完整的新闻特写,写出细节,注意其新闻性和生动性,不少于一页,不少于3处红笔批注(每处>1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