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1.《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1.《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6 09:2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课时目标 1.准确把握消息的六要素、结构等方面的特点。(重点) 2.把握本篇消息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消息语言的简洁、准确、精练。(重点) 3.感受作者对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之情、自豪之感;培养学生阅读新闻、关注时事的习惯。(重难点)
同学们,在七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我们领略过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诵读过文辞优美的诗歌,感受过清新隽永的散文。今天,我们将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它能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不错,它就是新闻。首先来学习第一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走近作者
毛泽东(1893—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他的主要作品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2.交流背景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共产党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午夜,渡江战役爆发。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3.知识链接
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新闻: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1)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2)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基本结构:从结构上说,一则新闻通常不可缺少的三部分是标题、导语和主体。
标题:消息的题目,通常是概括消息中最主要的内容,要求明确、简练、突出。
导语:消息的第一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
主体:消息的主要部分,它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述,用足够的、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主题。
另外,还有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背景:介绍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阅读时注意分清消息中标题、导语和主体这三部分。
4.积累字词
(1)读读写写
kuì(溃)退  泄(xiè)气  dū(督)战
要塞(sài) 业yǐ(已) 摧枯拉xiǔ(朽)
锐不可当(dāng)
(2)解释词语
①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②摧枯拉朽:文中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③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④业已:已经。
⑤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探究一】梳理思路,把握内容
1.反复朗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六要素。
明确:
何时(时间) 1949年4月20日午夜到21日
何地(地点) 芜湖、安庆之间
何人(人物) 人民解放军
何故(起因) 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如何(经过)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诸城进击中
何事(结果) 胜利南渡长江
2.如果你要把这一则消息迅速告诉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 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 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 请在答案中呈现你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并分析这则消息的结构。
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完整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导语)
具体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诸城进击中。(主体)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资料卡 如何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做到“三看”:一看标题,二看导语,三看主体。
3.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则消息的标题和导语,说说其作用和特点。
明确:
作用:标题——准确概括消息内容,引起读者关注。
导语——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
特点:简洁概括(简明扼要地把新闻事件的核心内容概括出来)
【探究二】品味语言,感受情感
1.阅读课文,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明确:此句中的“已”和“大约”用词准确。“已”是“已经”,表明人民解放军大约有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三十万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2)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
明确:“不到”指用时少于二十四小时,表明时间短;“即已”是“就已经”的意思,表明速度快。这两个词准确地交代了新闻事实,并充分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
2.这则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却只用了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 请说出自己的感受。作者为什么不详写渡江战斗的情景
明确: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简而不陋,是大手笔,堪称经典。对于渡江战斗的情景,作者没有详细描写,只是几笔勾勒,粗线条地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结局。因为敌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在三十万大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所以也不值得去详细介绍。
3.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彩。找一找文中带有感彩的句子、词语,品味一下,说说理由。
明确:其实,这是对新闻语言的片面理解。作者在写新闻时,总是在文中凝聚自己的感情。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明确:“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中毫不隐讳地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的充分,按理说长江防线应当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对比、反衬中愈显我军势不可当,敌军不堪一击。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明确:“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表现了我军稳操胜券的心态。这可以说是在新闻消息中难得一见的抒情笔调,渡江战斗如有天助,江景美丽,军威壮观,犹如一幅景物画,令人赏心悦目,透露着乐观轻松的心情。
【探究小结】我们学新闻,不仅要了解消息的结构、要素、特点,还要知道读新闻的方法,先标题,再导语,后主体。同时,注意消息的语言特点和其中蕴含的情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情况,表现了我军将士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勇气概,表达了人民必胜、敌军必败的坚定信念。